宁波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的中段,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和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全市辖鄞县、象山、宁海三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区。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

人口统计

2005年我市人口统计情况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556.7万人,

比上年增加4.0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3.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12‰,死亡

率6.04‰,自然增长率2.08‰。

宁波经济

2006-07-24 13:23:15

宁波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2005年宁波综合竞争力名列我国200个大中城市第十二位,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六。宁波在内地城市中的排名一直稳居前十位,2004年和2005年均排名第六。

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第一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353.5亿元,增长11.8%,其中工业增加值1201.8亿元,增长12.2%,第二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仍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964.1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为5.3:55.3:39.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3873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超过4700美元)。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3.3万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5764个。全年用于促进再就业资金支出达3.5亿元。组织2.8万名失业人员、7.5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转移培训,培训就业率在60%以上。全市共7万名失业人员在政策帮扶下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8万名。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已连续三年下降,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2%;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2%。

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全年达到218万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有效减轻了倒春寒和两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全年预计农业总产值增长4%左右。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到11月底,规

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重工业比重达到63%,比去年全年提高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至三季度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80.7亿元,增长26.8%,高出同期工业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16.49%。服务业呈现领先发展的好势头。预计全年服务业增长领先GDP增长1.5个百分点。内外贸易、交通运输均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会展、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拓展成效显著。

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556.7万人,比上年增加4.0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3.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12‰,死亡率6.04‰,自然增长率2.08‰。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8元,比上年增长9.6%。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758元,增长4.2%。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市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8.4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比上年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23元,增长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50.4平方米。

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5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国有控股工业1195.1亿元,增长23.8%;股份制工业741.4亿元,增长27.4%;私营工业1377.6亿元,增长21.2%;外商投资工业822.3亿元,增长28.1%;港澳台商投资工业857.1亿元,增长34.8%。轻工业总产值1743.5亿元,增长20.1%;重工业2978亿元,增长26.7%,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1.67变化为1:1.71。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趋缓,部分行业表现较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实现利润254.4亿元,实现利税428.1亿元,分别增长3.4%和4.8%。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08.14分,同比呈下降趋势。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利润增长在10%以上。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效益较好,实现利润增幅分别为10.5%和22.9%。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成功抵御了非典疫情和高温干旱、缺水少电等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GDP17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5.3%,GDP增速为近6年以来最高。全市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

港口、交通、邮电和旅游

港口发展保持强劲态势。全市新建成沿海码头泊位1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新建集装箱泊位7个。新增吞吐能力1634万吨、280万标箱,全年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7亿吨和520.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9%、30%,继续保持大陆港口第二和第四位。集装箱全年新开航线40条,累计达到147条,国际远洋干线吞吐量占全部吞吐量87%;9200万标箱的“地中海帕海拉”轮成功靠泊,标志着宁波港步入国际重要节点港。

交通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4.4亿,同比增长6.9%。新增高速公路42.3公里,总里程达到226公里。全市公路里程达到8113公里,全年新建公路589公里,新建桥梁263座。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旅客运输量达到2.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4.2万人公里;全市货运量1.7亿吨,货运周转量745.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34.5%。民航旅客进出港吞吐量达到237万人,同比增长28%,宁波栎社机场正式批准为国际机场。

旅游业实现大幅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接待国内游客2352万人次,增长1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8.4亿元,增长23.8%。接待入境游客43.8万人次,增长36.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5亿美元,增长62.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第一产业投资2亿元,下降12.7%;第二产业投资755.8亿元,增长38.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752.5亿元,增长3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9%;第三产业投资612.6亿元,增长11.9%。限额以上投资完成1302.6亿元,增长28.5%。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器具投资所占比重达26.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完成176.7万平方米、268.4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1.2%和17.6%;竣工房屋面积624.6万平方米,增长6.4%,其中住宅481.5万平方米,下降1.5%;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66.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380.2万平方米,占81.5%,分别下降9.7%、10.9%。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出口222.3亿美元,增长33.5%;进口112.6亿美元,增长19.6%。出口产品结构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