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步式”科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靖师附小高效课堂推进领导小组课堂教学是教育的生命。
怎么正确地把握住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实施高效课堂,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把握住高效课堂的实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全面落实市县“高效课堂”建设规划和要求,切实帮助我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轻负高效”、“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总结,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部分“三段五步”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依据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
其核心用一句话概括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1、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2、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教学模式理论模式研究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教学模式被界定为“构成教学系统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的范式。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中东》一课的运用刘桥中心学校王昆仑今天课堂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它对学校来讲,需要的是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对教师来讲,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
我们学校在此不甘落后,较早就确立了“以校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发展”的办学思路。
教学中一直坚持“举科研兴校之旗,走内涵发展之路”。
因此我校被评为濉溪县“教改实验基地”。
现在我校以此为契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学校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我校课堂教学中的“三段”指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时段。
先学:学习认知的储备阶段;后教:理解认知的交流阶段;当堂训练:消化认知的收获阶段。
“三段”被细化为“五步”,即课堂教学中的五个具体的步骤。
“创设情境,导课示标”是教学的起步,“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是教学的迈步,“小组合作,讨论解疑”是教学的快步,“展示交流,点拨评价”是教学的稳步,“归纳总结,当堂训练”是教学的跨步。
前三步对应教学的第一个时段“先学”。
第四步对应教学的第二个时段“后教”。
第五步对应教学的第三个时段“当堂训练”。
下面本人以《中东》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我校“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以此让老师们更深层认知我校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再者恳请老师们给出宝贵意见,使我校“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地更科学、更有效。
一、创设情境,导课示标教师首先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娴熟本课教材,即使不能达到“手中无书,心中无书”的境界,也应力求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的状况。
这样才会有课前的自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
教师的候课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要求教师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门口: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的感情------这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有了上述准备教师满怀激情走上讲台,表情自然,目光环视学生“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幻灯片,同学们请用心观看思索”。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以期对生物教学有所帮助。
“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导入,阐述,引导,实践,总结。
以及三个段落:概念引入,实验验证,信息归纳。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相关实例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为学生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周围有哪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2.阐述:教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或实物来讲解新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相关实例和故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展示不同种类的生物,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直观的了解。
4.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和记录一些生物的特征和行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样性。
5.总结: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理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结式的回答。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觉得生物多样性是怎么形成的?你在实践中学到了哪些知识?”等等。
通过“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我们科学组在学校“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课例的研究,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流程,将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细化和分解。
建构了“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
科学“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片子)(李洋)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多种方法提出问题,比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我们就使用了亲历观察的方法,这是教材中的情境,(幻灯片)教材中的情境指向单一,让学生很容易想到只有液体不同才能导致马铃薯的沉浮不同。
课前我们组的老师分析了学情并根据我校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幻灯片)。
情境改变后,指向了更多的研究内容,学生除了猜测液体的不同,还会猜到液体量的多少,容器的大小都可能导致马铃薯的沉浮不同,这样会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
除了利用亲历实验的方法提问,学生还可以在动手实验中主动提问,比如在《光和影》一课。
教师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提供了木块、手电、白纸这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就能自主的研究出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而且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影子的大小在不断的变化。
进而主动提出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因为学生有了动手实验的过程,学生会对这个问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并根据在实验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合理的猜测。
(史锐)猜测设计:正像李洋老师所说,有了可研究问题后,就要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猜测和设计。
首先要让学生依据事实进行大胆猜测,如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中,让孩子进行猜想:地球、太阳如何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与地球自转有关,课下我们进行反思时分析,这个回答看似是猜测,其实是学生把现成的结论拿来,并没有动脑过程,通过校本研修,大家认为不应该让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想象,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打开,再上课时我改变了原来只提问的方法,发给学生两个小球,一个代表地球,一个代表太阳,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地球、太阳的运动,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产生很大兴趣,积极拓展自己的思路,我惊喜的发现孩子居然呈现这么多种大胆的猜测: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5.地球、太阳旋转的方向不同……(图片)在自由思考的课堂上,孩子学习的兴趣越发浓厚,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经常训练学生对同一种现象进行不同种解释,培养了孩子思维的多样性,而我也更加理解怎样进行猜测设计环节的教学。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一、“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概述“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它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五个步骤,并在每个步骤中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学-讨论-总结”的三段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1. 第一步:感知导引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思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建立起初步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植物,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第二步:直探发现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感知和掌握知识。
在学习细胞构造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细胞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3. 第三步:闭合交流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和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巩固学习成果。
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归纳出植物遗传规律的规律性和特点。
4. 第四步:引导拓展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深化自己的理解。
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动植物的信息,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从而拓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 第五步:巩固检测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进行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检测,通过测试、作业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的优势和意义1. 注重学生主体性。
这种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在交流中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法”教学反思吴洪恩“三段五步教学法”,即:精心预设、促进生成——及时捕捉、筛选生成——合理评价、运用生成;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明确目标——自学探究、合作归纳——检测达标、当堂练习——应用拓展、巩固提高。
“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
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
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
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
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
小学科学三元五步教学模式汨罗李家塅中心小学为了让课堂成为
小学科学“三元五步”教学模式汨罗市李家塅中心小学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结合小学科学科的特点,构建了“三元五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所在,这是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课提出的明确要求。
但是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却有太多不尽人意之处。
其实,在课堂上如果真正落实了“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科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因为,在亲历探究活动中,学生有了学科学的兴趣,学会了合作分工,学会了观察、分析,学会了交流表达,学会了尊重事实,学会了应用科学,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最重要的是,学生由亲历探究活动中得出的科学知识,理解更到位,记忆更深刻。
三、操作说明模式中的“三元”指教师、学生(学习小组)、学具教具。
在小学生科学素养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其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在本模式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整合疏理学生的问题及意见,实验安全监管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引领等。
学生在本模式中自始至终是课堂的主角,充分体现其“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
自己对某一现象质疑,提出问题,然后大胆猜想,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进行探究,进而通过实验、观察,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大胆交流、展示。
再把获取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甚至进行创新。
学生真正做到了充分活起来,动起来!科学课的实验离不开教具与学具,这一“死”的物品是让科学课有序“活”起来的保障。
教师的教具把生活中的现象放大化,明显置身于讲台,更能把神奇的大自然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而学具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模式中的“五步”是指:反馈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分析总结——延伸拓展具体操作如下:一、反馈质疑。
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中会出现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在课堂学习习惯特别是实验习惯上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训练。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
初探高中生物“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教学法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关于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中,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是一种备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生物概念和知识。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这种教学方法,以及它可以如何被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是指将生物知识分为五个层次或步骤,每个层次或步骤又分为三个段落来进行讲解。
具体说来,五个层次为:细胞、生命过程、种群、生态以及进化。
每个层次分为“概念引导、实例分析和归纳总结”三个小段落。
概念引导通过提出问题或给出简单的定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分析通过图表或实验等具体案例来阐明概念,归纳总结则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回顾。
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可以带来以下几个好处:首先,它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式的提问和概念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和思考,让他们对生物学的概念和实践更加感兴趣。
其次,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过程和现象,使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入。
最后,它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强调生物学概念的全面性和多维性,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更加深层次的问题。
使用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设定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应用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老师需要对每个层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所有学习目标都得到实现。
二、准备教学材料和案例。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老师需要准备详细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对于细胞、生命过程、种群、生态和进化等五个层次,可以分别准备不同的实验数据、文本材料或图表等。
三、使用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进行教学。
使用五步分层三段导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将不同的资料分为概念引导、实例分析和归纳总结三个小段落进行讲解。
三元五步 亲历探究式 科学教学模式
《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情景激趣,质疑导向 情景:公安人员现场找到纤维和指纹等等。 质疑:1、放大镜的作用? 2、放大镜的结构? 3、放大镜怎样使用?
《放大镜》教学设计:
二、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 猜想: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的结构? 研究计划: 1、器材:想观察什么? 2、分工:观察者?记录者? 3、制定程序:①放大镜的结构;②怎样 正确使用;③观察物体。
“三元五步
亲历探究式”
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所在,这是科 学课程标准对科学课提出的明确要求。但 是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却有太 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着明显的误区,主 要表现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探究的过程。
1、科学课教学任务的繁重。 2、科学教具(学具)的准备不足。 3、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方式简单。
《放大镜》教学设计:
五、延伸拓展 运用创新
拓展:①看看烧杯、水滴、等物品有放 大的作用没有?为什么? ②回家后,运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创新:进行一些小制作,运用放大镜。
教学流程:二、猜想假设,制定计划。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 伟大的发现。” 学生带着猜想去验证。
计划是整个探究活动的总揽,有助于活 动的顺利进行。 应该考虑:实验的目的、 实验的器材、实验的程序、实验的分工。 除了观察实验外,大部分的实验采取对比 实验。
(例《放大镜》)
教学流程(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二、模式结构图
三、操作说明(一)
模式中的“三元”指教师、学生(学习小组)、 学具教具。 教师:平等中的首席。激趣、释疑、监管、引领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充分活起来,动起来
鼎新镇小学“三段五步”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鼎新镇小学“三段五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一、课改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与此相适应,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注目的热点。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相对陈旧,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得机械呆板,没有活力;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的兴趣,变得消极、麻木、沉默;失去了活泼和开朗的性格,变得自我封闭,童年的梦想和激情已悄然逝去。
为此,我校在归纳、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三段五步”自主教学模式。
该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三段五步”自主课堂的环节简介(一)、“三段五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1、三段: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课前预习:学生课前利用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预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研讨: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互动探究,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
教师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延伸:抓实当天课余时间,结合课后学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在课后延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内也无法解决的,用“检测汇报卡”交给任课老师,有老师帮助解决。
2、五步:定向(3-5分钟):就是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这个环节把握住引领权:一是方向引领,即学习目标;二是方法引领,即学习指导。
推行“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推行“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行“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西平高中校长王俊甫西平高中实践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始于2003年,我校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和兖州一中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在反复实践、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即学情调查,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质疑解惑;学生展示,共同分享;总结概括,拓展延伸;当堂达标,学以致用。
课堂上,学生大胆展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呈现出学习型课堂,探究型课堂,展示型课堂,激情型课堂,效果良好,受到有关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好评。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适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为此,向各位老师提一些希望和要求以共勉。
一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推出,使高中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
目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潮头正劲,对教学科研与改革提出的要求更高。
我们一定要顺应改革的大潮,不能在改革的洪流中被淹没。
我校总结探索出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的要求,符合社会的要求。
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断探索,我校的教学质量必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学校的发展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取得的成绩也将更加辉煌。
二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原来的课堂是教师备什么就讲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而新课改的课堂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功能和作用由“讲授”向“指导”转化,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化,这样的课堂生成的知识会给教师带来许多困难,许多“拦路虎”会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很可能会出现“挂板”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有面对挑战的信心,通过扎实学习,苦练内功,满足课堂和学生的需求。
科学学科“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研究
科学学科“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研究第一板块:学校整体研究历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是质量提高的关键。
我们认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我校推行“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1.一点突破我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始于2000年,由数学学科率先进行“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
它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数学建模理论和儿童心理学指导下,依据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以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从下面教学过程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发生——形成——应用;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尝试——探究——联想;结合这两个过程,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模式为: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
“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教学模式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部级课题《构建数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同时作为独立承担的省“十五”重大课题立项研究,均顺利结题。
《黑龙江教育》曾对该教学模式作过专题介绍,并被收录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一书中。
前期的实践为下一步的教学模式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全面开花“十一五”期间,为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结合南岗区教育局“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由于各学科教学模式相对分散、缺少核心统领,加之归纳多演绎少、定式多变式少,给教学模式的运用、推广增加了难度,没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课堂教学品牌。
由于各学科教学模式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以自主、探究为核心。
因此,进入到“十二五”,我们对各科教学模式加以整合,开展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构建“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以此统领各科教学,使教学从有效走向优质。
知识形成过程:学生认知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各学科围绕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科特点提炼出相应的变式(如下表):3.深入实施三段式教学模式最初从数学起步,经历了长达5年的研究,已经初步从数学走向全面,在这个过程中模式的研究和迁移先是从数学过度到小学中的理科学科,如科学和信息技术。
尝试“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
尝试“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体会作者:胡光平来源:《教师·下》2011年第09期一、“三段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三段五步指“课前、课中、课后” 三段和“解读教学目标、预习自学展示、自学展示点评、抢答陈述观点、老师归纳解疑”五步。
课前:一是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编制导学案(提前一周);二是分发导学案(提前一天);三是课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五步教学前的五分钟内)。
课中:主要进行五步教学过程——第一步:解读学习目标——或由主持学科班长宣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或由全体学生齐读教学目标,之后征求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看法或建议,或由老师讲解。
第二步:预习自学展示——在主持学科班长的主持下,对导学案上的每个问题随机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展示,并要求学生既要展示答案,又要说明解题依据。
第三步:自学展示点评——随机指定学生点评自学展示,重点讲出展示同学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新观点。
第四步:抢答陈述观点——展示与点评结束后,其他同学对上述两位同学的回答进行质疑,发表新观点。
第五步:老师归纳解疑——老师针对学生完成前几步的情况进行问题归纳、点破、补充后,老师再设疑,让学生回答,或学生设疑老师解答。
课后:一是完成作业布置、老师个别辅导、简要讲解下课时教学目标等。
二是利用自习课,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例题,指导学生预习自学,抽查记忆情况等。
二、导学案编制的体会1.编制导学案的基本思路首先,按备课组会议确定的编制内容,依据教学进度计划,由每位老师分别作为主备教师,独立完成一个单元的导学案,并按照备课组人数准备相应的导学案份数,发给每位老师并细心研读。
其次,通过集体备课,将导学案充分讨论,再由原主备教师修改后,交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审查后打印。
最后,对于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备课,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随时写出课后反思。
2.导学案的基本格式导学案主要有以下栏目——教学目标、复习回顾、预习自学、自学检测、随堂练习、中考链接、竞赛培优、作业布置等。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一、“三段五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今天,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是:数学不仅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素养。
更重要的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加上学科枯燥无味的特点,学生厌学、畏学。
于是,本校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在反复实践、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教学法”,即:课前——课中——课后;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答疑解惑——反馈练习——总结归纳”。
二、“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要能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三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巩固。
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中:按照“五步”的要求,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当堂检测;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要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讲规律,讲方法,讲问题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
课后:利用当天课后时间,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自主巩固升华。
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则用“疑难问题解答卡”送到教师处,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特别是编写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使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便于交流。
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利于激励创新。
组织要到位,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
庄浪二小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结合校本培训提升二小“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贯彻落实县教育局“一校一特色、一校一模式”的相关精神,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班额大、学生家庭背景复杂、课堂教学效益有待提高等实际情况,经学校校务会、教研组、学科组商讨决定在校内推行“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一、“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两个原则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师教学方式向启发诱导转变;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变;三是教学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原则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自学,更是个性化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二、“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含义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及教法,引领课堂始终;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延伸”,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五个步骤:情景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讨论交流、合作解决—展示评价、归纳提升—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同时,“学法指导”和“课堂点拔”要贯穿于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全过程。
三、“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1.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为了追求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依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状态。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体的、标准化的教学组织方式。
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用于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掌握知识。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首先,介绍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该教学模式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是导入、主体和总结。
每个阶段都有五个步骤,包括预习导入、目标明确、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和巩固延伸。
教师在实施这个教学模式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布置合适的任务,并在每个步骤中合理引导学生。
接下来,详细介绍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第一段为导入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进行预习导入和目标明确两个步骤。
预习导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背景知识、引入话题或出示相关图片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做好准备。
目标明确是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二段为主体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和巩固延伸三个步骤。
教师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展示等方式,向学生阐述知识点、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实践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或指导,进行独立或合作的学习活动。
巩固延伸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拓展,可以通过题目讲评、课后作业等方式。
第三段为总结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及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和改进教学。
最后,总结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在实施这个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提供适当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实施这个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合理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作者/王艳萍我校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我20促进教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
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
”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基于此,研究1.2.3.4.的原则。
”1.理论依据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
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使者;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⑴整体发展原则。
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五步”式科学教学模式我是来此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的科学教师金光涛。
从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20年了。
现在是教育部“国陪计划”的科学学科的培训专家,全国的优秀科学教师。
教育部首批培训者国培班学员,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先进个人,省教辅材料评议专家,省最佳教师,省科学学科教育学会的副秘书长,省网络兼职教研员,在从事小学自然和科学的二十个年头里,几十次的参加会全国、省、市、区各级的教学大赛。
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各级教学刊物发表文章十几篇,参与编写多本教育教学书籍。
参加完成各级科研课题十几项。
从2005年后在全国各地做各种培训、专题讲座80余场,培训教师近万人。
“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的整体介绍我今天跟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交流的题目是“三段五步式”科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段式教学模式既:“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我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始于“十五”期间,由数学学科率先进行“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为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在科学、微机、综合实践学科展开了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活动。
在“十二五”期间,以三段式教学模式统领各科教学模式。
科学组在学校“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课例的研究,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流程,将三段式教学模式进行细化和分解。
建构了“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
疑,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且做成大轮船后在水中就是浮的。
材料没有改变,但是沉浮却发生的改变,从而提出新的可以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又一次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有时学生通过探究不能形成统一的结论或者得到结论与经典结论相违背的结论。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和交流去思考是设计出现问题还是收集证据的过程或者手段出现问题。
学生从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再次进行探究。
由此可以看出“五步”绝不是一个固定单一的循环,在“五步”中以“收集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这两个环节最为中心环节,必不可少。
无论如何循环学生都要经历这样两个中心环节。
模式的解读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始于问题,让学生能通过一些活动提出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会使得学生的科学探究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在尝试发现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
这样既能主动呈现原有认知过程,又是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方法有: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问的情景,有文字描述形式,也有图片情景。
从熟悉的现象提问;利用一些违背定势思维的现象导入,引起学生激情冲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问;利用录像片段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从而提问;也可以通过的实验观察提问。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光和影》一课时。
教师在上课伊始就为学生提供了手电,木块、白纸等有结构的实验材料。
让学生制造影子。
学生在这过程不用教师开口,就利用了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自主的研究出来影子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而且学生在尝试的过程,发现了影子的大小在不断的过程。
进而主动提出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能根据在尝试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合理的进行猜测和设计实验。
由此可以看出来在尝试发现过程中,利用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既可以高效的让学生对浅显的知识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可以很好让学生提供实验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执教《磁铁有磁性》一课时,上课开始,我就利用一个魔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提出对魔术现象解释和猜测。
教师对他们解释中所运用的知识,进行了合理了质疑。
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运用知识的合理性和存在性,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这个案例中教师就合理利用情景,让学生提出一个自己需要证明的问题。
这样的一种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具有内驱力和需求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就会更为主动和积极。
猜测设计:假说、猜想的提出,是通向科学理论道路的必要环节,这种猜测过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
猜测设计是学生收集证据之前的动脑过程;是对收集证据过程一个规划;是对结论的一个提前预判的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些猜测往往是无意义的活动。
有意义的猜测活动一般发挥以下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实验活动做好前奏。
猜测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所以在科学课堂上使用的概率比较高。
很多出现在科学课堂里的猜测是很有意义的,往往能令科学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在猜测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他人和自己的猜测进行质疑或者肯定。
反例是否定猜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例如学生在研究“种子的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植物的了解,猜测种子的发芽需要土壤。
有的学生就会用生豆芽和无土栽培的例子对这个猜测进行否定。
能为猜测提供更多的证据(例子)是对猜测进行肯定的常用方法。
更多的证据会使猜测更接近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
设计是一个科学的程序。
猜想与假设不等于制订计划或“设计”。
制订计划或“设计”是切实可行的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或“设计”是观察与实验的具体指导方法;设计是一种探究技能,不仅要识别与控制变量,还要综合考虑实验的材料、成本、实验场所、实验人员分工等综合因素。
设计有两个基本的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和固定的程序。
可操作性要求设计能够被别人所识别和可实施。
在小学阶段设计对比实验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和能力。
在对比实验设计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的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明确实验中的变量(不同条件)和不变量(相同条件),以及变量与实验目的和猜测之间的关系。
既:实验中要验证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不同条件),其他条件都是不变量(相同条件)。
实验中与猜测的内容相符的就是实验组;而且其他组都是对照组。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的设计,要把学生的动脑过程和成果转化成可以实施的做法。
在研究一些生命领域问题的实验中往往还要加入对条件和变量的分析过程。
例如:在几年前一次考试中,一个年轻老师教的班级的学生在答“种子的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答案:有温度种子能发芽,没有温度种子不能发芽。
温度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着有无。
当看到这样的问题时,全组教师对这个现象进行的反思和研究。
又让这位老师说了一下上课的环节。
我们发现年轻老师在上课时缺少了对于条件分析过程。
当学生提出种子的发芽可能与温度、水分、空气、阳光等因素有关后,就进行了后面的实际操作的设计和实验过程。
其实这些条件是不同类型的条件,有的条件有无的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
而有的条件是范围的条件,如:温度。
水分既可以是有无的条件也可以是范围的条件。
只有对条件分析清楚了,学生的实验后才能根据实验得出相应正确的结论。
因此设计时合理的分析变量是对动手实验后动脑形成结论的提前铺垫和科学的准备过程。
收集证据:科学探究是一个收集证据和利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过程,它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对问题的解释与结论为结束,而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得出解释与结论的唯一依据。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收集证据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课型。
收集证据的方法也不一样。
实验就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手段。
实验的种类很多,有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等。
自制教具在模拟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骨骼、关节和肌肉》一课,肌肉与骨骼的附着关系就不可见。
对于肌肉的功能,学生是无法独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的,我们就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
(出示教具)用格尺模拟骨骼,用橡皮筋模拟肌肉。
(演示)(P片:出示学生演示的照片)学生通过操作这样的教具,然后模仿教具,在身边找到与教具相似学具——比如,折叠格尺。
(P片:出示学具照片)学生操作学具感知完成一系列动作(P片:学生实验照片)于是就会发现(演示):肌肉只有附着在不同的骨骼上才能牵动所附着骨产生运动。
(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运动关系)教师引领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具与学具,解决了不可见的物体构造性的问题。
再比如我们研究耳朵的功能性的设计时,我们设计制作了这样一个教具:研究耳朵内部的中耳的功能。
(出示教具)(P片:图片)用塑料薄膜模拟鼓膜,用三个不同的泡沫小球模拟三块听小骨,这后面的背板绘制成条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小球振动的幅度。
当声音来临时可以看到三个小球的振动幅度是不同的,最小的小球振幅最大;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知道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传递并放大振动。
从而把不可见的中耳的功能,再现于学生面前,解决了中耳传导的问题。
形成结论:学生要能在科学探究过后对证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和结论。
这样的科学探究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学生在对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要把感性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和表达。
某一科学的结论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探究手段单一简单,所以往往他们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一个中间结论或者是受条件限制的结论,我们要能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概念的建构是一个过程,随着他们的年龄的增加,认识水平的提升,先阶段得到的很多结论和概念都是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
而且作为一个正确的科学结论它可以经过反复的验证,和多角度的验证。
测量作为学生获得证据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小学科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测量学生会收集到一些实验的数据。
利用数据模型,能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比如:在教学《冰融化》一课时就可以把学生测量到不同阶段时的温度转化成这样的一种数学模型:然后把模型的数据与实验中的现象相对应了,学生会发现从0——6分钟的时候,冰不断吸收周围的热量,改变着自己的温度,从6——12分钟,尽管冰也再吸收周围的热量,但是物体的温度没有发生改变,而是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冰变成了水。
等到学习《水结冰了》的时候,在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一个与冰融合了完全相反的数学模型。
把连个数学模型合在就可以发现这样两种现象是一种可逆变化。
而且还会发现当物质吸热或者放热的时候,要么变化物体的温度,要么改变物质的状态。
使学生对物质变化有更为本质的认识。
形成了科学的结论。
学以致用:科学知识要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应用才体现出来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也体现了科学为生活服务的一种理念。
同时应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科学学科应用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把知识转化成作品和技术的,有对科学现象进行解释的,也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对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的。
以上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不当之处,也恳请各位同行进行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