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四级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
参考书目1.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EM3.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安鸿章,孙义敏.定员定额师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祝士苓.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寒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5.郑明身.组织设计与变革一一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6.安鸿章,余刘军.现代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与标准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林泽炎.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I-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8.汪玉弟.企业战略与HR规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侯光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付亚和.工作分析(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赵曙明,戴万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I—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刘明鑫,刘崇林.人力资源规划(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3.萧鸣政.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赵永乐,李海东,张新岭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5.许玉林.组织设计与管理(第2版)E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6.郭威.新组织设计EM3。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7.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8.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3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19.马国辉,张燕娣.工作分析与应用(第2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0.毛文静,唐丽颖.组织设计EM3.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1.王建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中提到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社会性、流动性、不规则性、连续性、浓缩性、替代性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二)调查研究法1、询问法(1)当面询问法。
适用: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的信息。
(2)电话调查法. 适用:采集一些简单信息。
(3)会议调查询问法。
适用: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4)邮寄调查法。
适用:采集内容比较简单,答题要求不高,时限较长的调查。
(5)问卷调查法。
适用: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
2、观察法(1)直接观察法。
适用: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被调查内容固定但调查地点可变的调查。
(2)行为记录法。
适用: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调查地点固定的调查。
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劳动定额的种类(一)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3、看管定额4、服务定额5、工作定额6、人员定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二)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1、统一定额2、企业定额3、一次性定额(三)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1、现行定额2、计划定额3、设计定额4、不变定额(四)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1、时间定额2、产量定额(五)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1、经验估工定额2、统计定额3、技术定额4、类推比较定额(六)按照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1、先进定额2、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3、落后定额第二单元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工法2、统计分析法(重点看下面)3、类推比较法:做法:(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
4、技术定额法。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含解析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
A.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B.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C.企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D.企业人力资源制度规划2.()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A.制度规划B.组织规划C.费用规划D.战略规划3.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属于企业组织信息收集的()。
A.准备阶段B.正式调研阶段C.结果处理阶段D.汇总报告阶段4.()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A.调在研究法B.当面调查法C.行为记录法D.档案记录法5.下列各项不属于观察法缺点的是()。
A.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其心理变化B.为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要长时间观察C.有时被调查者会觉察,引起误解D.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6.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
A.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B.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改革规划C.企业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规划D.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7.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一般在()以上。
A.5年B.6年C.7年D.8年8.()事关全局,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
A.战略规划B.组织规划C.制度规划D.人员规划9.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步骤如下:①非正式调研;②正式调研;③初步情况分析;④确定调研目标。
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10.()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
A.非正式调研B.正式调研C.渐进式调研D.假设调研11.会议调查询问法的缺点不包括()。
A.耗时长、成本高B.被调查者不能充分发表见解C.受时间、地点限制D.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12.采集内容复杂多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调查地点固定时,应运用()采集信息。
A.邮寄调查法B.行为记录法C.电话调查法D.直接观察法13.撰写企业组织信息调研报告时,无须坚持()。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四章 绩效管理含解析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四章绩效管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对行为的结果进行绩效考评和评价。
A.能力考评B.态度考评C.业绩考评D.自我考评2.在实际考评中,采用()的形式时,应当慎重考虑。
A.自我考评B.外人考评C.同级考评D.下级考评3.绩效的()说明员工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A.发展性B.动态性C.多维性D.多因性4.在绩效考评方案中,最为关键的是()。
A.选择合适的人选和内容B.制定科学程序C.正确的结果处理方法D.选择合适考评方法、设计可行的表格5.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按照既有制度和规定做事,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纪律性,这体现了绩效管理的()。
A.规范功能B.控制功能C.沟通功能D.激励功能6.由于绩效的多因性,员工的产出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素质、能力、有效努力程度等,才能反映绩效的本质,是()观点。
A.综合观B.结果观C.因素观D.行为观7.绩效具有多因性的特点,在影响因素中()取决于个人天赋、智力、经历、教育与培训等个人特点。
A.激励B.技能C.环境D.机会8.()源自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体现了对战略目标具有增值作用的绩效考评指标。
A.关键绩效指标B.一般绩效指标C.否决指标D.能力考评指标9.下列不属于绩效考评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的是()。
A.专家经验判定法B.数据积累法C.排序法D.层次分析法10.()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础,也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A.定义绩效B.岗位分析C.企业战略D.企业文化11.绩效管理对员工层面的功能不包括()。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发展功能D.规范功能12.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过程中的调节变量是()。
A.工作态度B.专业技术C.科学管理D.绩效考核13.()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产出和直接结果,是对行为的结果进行绩效考评和评价。
A.能力考评B.态度考评C.业绩考评D.自我考评14.在实际考评中,采用()的形式时,应当慎重。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含解析
四级人力资源师理论知识四级专业教材-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来实现人力资源的配置。
A.雇主的选择B.国家安排C.劳动力市场D.双向选择2.劳动关系以()分离为核心。
A.劳动力所有权和支配权B.劳动力所有权和使用权C.劳动力使用权和支配权D.劳动力所有权和管辖权3.()不属于劳动关系的特征。
A.内容是劳动B.隶属性C.平等性D.协调性4.在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中,()的基本特点是体现国家意志。
A.劳动合同B.民主管理制度C.集体合同D.劳动法律法规5.我国集体合同体制以()为主导体制。
A.基层集体合同B.行业集体合同C.产业集体合同D.地区集体合同6.企业内部劳动规则所调整的行为是作为劳动过程组成部分的()。
A.用工行为B.劳动行为C.劳动行为和用工行为D.管理行为7.促进就业的首要原则是()。
A.应招机会均等、录用标准平等8.禁止使用童工的原则C.劳动关系稳定的原则D.公平就业的原则8.()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专项协议B.劳动关系C.劳务协议D.劳动合同9.劳动合同包括法定条款和约定条款,()不属于法定条款内容。
A.社会保险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C.保密事项D.劳动纪律10.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的期限()oA.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B.平等协商确定C.按合同期限的1/12确定D.按合同期限的一定比例确定11.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不包括()o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协商一致原则D.全面原则12.劳动合同的履行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实际履行原则B.协商一致原则C.全面履行原则D.亲自履行原则13.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向对方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建议称为()。
A.要约B.承诺C.求职D.招聘14.下列不属于法人机关的是()。
A.意思机关B.履行机关C.执行机关D.监察机关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实现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商英HR051全体贡献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说明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答: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研;3.确定调研目标;二,正式调研阶段:1.相关信息的来源,2.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3.实地调查;方法:1.档案记录法;2.调查研究法;2,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答:一,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二,制作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3.表示接受命令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左端横向引出线相接;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践,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5.具用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3,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答:步骤:一,岗位写实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岗位写实的目的确认写实的对象;2.进行初步岗位调查;3.制定出写实工作计划,规定好具体的写实程序和步骤,设计出写实调查表,做好书写板、计时器等所需仪器的准备工作,明确规定划分工作事项的标准,以及各类工时消耗的代号、编码,以便于登记记录数据资料;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二,实地观察记录;三,写实资料的整理汇总;4.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答案:一测时前的准备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4测时最好在上班1~2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二实地测时观察;三测时资料的整理、分析1.根据测时的记录,删去不正常的数值,以便求出在正常条件下操作的延续时间;2. 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3. 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5.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答案: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6.分析说明企业员工统计的指标内涵与分类;答:内涵: 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和结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进行的构成统计;企业员工的分类:按性别构成分类;按年龄构成分类;按学历构成分类;按职业资格分类;按专业构成分类;按职业类别分类;7、分析说明工作时间统计的指标内涵与分类一,内涵:1,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2,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3,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4,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二,分类: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8、简述企业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内容一,概念: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二,分类:1,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人员定额,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2,按劳动定额的实施范围分类:统一定额,企业定额,一次性定额;3,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不变定额;4,按劳动定额编制的综合程度分类::时间定额,产量定额;5,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6,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分类:先进定额,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落后的定额;7,按劳动定额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分类: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务劳动定额,煤炭、冶金、矿山业劳动定额,纺织、服装、印染业劳动定额,铁路、港航、运输业劳动定额,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玻璃、塑料、造纸业劳动定额,制革、印刷、日用化工业劳动定额,其他劳动定额;8,按其他标志分类:如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不同;三,内容:劳动定额的制定;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9、简述劳动定额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的依据、及其制定方法;一,影响因素: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二,制定的依据:技术依据;经济依据;心理生理依据;三,制定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定额;10、简述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与成本核算的程序与方法;答:一、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程序与方法:答案正确1)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活动及过程,确定各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需要的费用项目,对这些费用按公司财务科目分类,分别统计核实,纳入相关会计科目;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各个费用项目进行预算;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比较情况给一个控制度;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掌控,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过批准程序之后可以调剂使用;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程序与方法:P68 能力要求中的一、二 1. 2. 3.1)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项目,建立成本核算帐目;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来规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办法,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等;在核算上述模型所列项目时应注意:人员招募与人员选拔的成本应按实际录用人数分摊;在某些直接成本项目也包括间接成本;某些成本项目部分交叉;标有记号的地方表示不知道是否正确或太过简单,需要大家再看一看,商量再定.而且我觉得对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务必要再检查一下,以防大家背了错误答案;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什么是人员招聘与配置说明分析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利弊;答:人员招聘是企业为了弥补岗位的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人员配置是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的原则,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内部招募的优点: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内部招募的缺点: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3)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如多数是从基层逐步晋升的,管理层的年龄就会偏高,不利于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发扬;外部招募的优点: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外部招募的缺点: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2)进入角色慢3)招募成本大4)决策风险大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2、发布招聘需求信息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收集、整理招聘信息答:发布招聘需求信息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信息发布的范围2)信息发布的时间3)信息发布的层次性4)信息发布的方式、渠道招聘信息的收集:招聘需求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从用人部门收集有关空缺职务的所有信息,一般可以从过去的在职人员、他的上级、与之间相关的同事那里了解有关情况 ;招聘信息的整理包括:1)对招聘信息的分类2)对招聘信息的记录、保存3)对招聘信息的打印4)人员招聘需求信息的报送与审批★ 3、说明招聘广告的特点,信息发布途径如何选择招聘广告如何设计,又如何对外发布说明招聘申请的特点、设计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答、一、招聘广告的特点:1应用最为普遍,最为广泛的人员招募方法之一;2受众范围十分广泛,阅读对象不仅包括正在急于寻找工作岗位的应聘者,还包括各种潜在的应聘者、公司客户,以及社会公众;3不仅具有传输人员招聘信息的基本功能,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招聘广告的特点:P80 除了上述三点,还有把P80的优点答上去二、信息发布途径取决于用人单位要为那些工作岗位寻找候选人,想要吸引、获取何种人才;此处加上:P82的五种渠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上招聘和其他印刷品三、招聘广告设计应遵循:注意-兴趣-愿望-行动的4项基本原则:1、引起读者的注意2、激发读者的兴趣3、创造求职的愿望4、促使求职的行动;此处加上:P85 招聘广告设计还应注意以下事项:真是、合法、简洁;四、招聘申请的特点:1、节省时间2、准确了解3、提供后续选择的参考;使用招聘广告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取决于招聘工作岗位的类型;内容:应聘者的基本信息、应聘者受教育状况、应聘者过去的工作经验、能力特长、职业兴趣等;注意事项:要求应聘者保证所填内容都是真实的,这一说明要先印在表上,这对于应聘者填写申请表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候选人将被取消资格;此处答 P91 下面倒数第三行开始的 1- 4项★4、说明人员选拔的意义,以及人员初步选拔的步骤和方法;意义:1保证组织得到高额的回报;2降低员工的辞退率和辞职率;3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初步选拔的步骤:1、从应聘者中选出企业所需要的人员过程,包括资格审查、背景调查、初选、面试、其他测试,体检、个人资料核实等一系列活动过程;2、从企业选拔应聘人员的全过程来看,人员选拔可分为:第一阶段初步挑选,即粗选;第二阶段的深度筛选,即细选;第三阶段的最终甄别,即精选,从而最终保障企业人才选拔的质量;3、从人员选拔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上看,主要包括:1简历筛选;2招聘申请表筛选;3笔试;4面试;5情境模拟测试;6心里测试;7背景调查与体检等内容;★方法有:材料筛选法具体内容:招聘申请表、个人简历的建立、应聘者的推荐材料5、员工背景调查的内容和要求,识别假文凭有那些方法答:有观察法、提问法、核实法、网上查询;6、说明校园招聘的概念、方式、特点和选择招聘学校应考虑因素概念:校园招聘通常是指企业直接从应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聘所需的人才;方式:1、企业到校园招聘;2、学生提前到企业实习;3、企业和学校联手培养;特点:一、校园招聘的优点:1、针对性强;2、选择面大;3、层次清晰;4、战略性强;5、人才单纯;6、成功率高;7、认可度高;二、校园招聘的不足:1、校园招聘要和学校事先商议时间安排,要考虑学生毕业期间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印制宣传品,还要做面谈记录,费钱费时;2、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可塑性强,年轻且责任心较弱,因此可能造成企业实际运作中的不顺畅;3、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企业要投入的培训成本高;很多企业不选择校园招聘,而是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就是想节约培训成本,并使新员工尽快胜任工作;4、刚毕业的学生常有眼高手低、对工作期望值过高的缺点,因此一年内跳槽的几率高,造成企业招聘成本高的现象;5、如果培养、任用不善,应届毕业生可能不认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企业的团队建设;考虑因素:1、在本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学术水平;2、符合本企业所需专业的毕业生人数;3、该校往届毕业生在本企业的业绩和服务年限;4、在本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师资水平;5、该校毕业生过去录用数量与实际报到数量的比率;6、学生的质量;7、学校的地理位置;7、说明校园招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校园招聘的组织与实施步骤1、企业在组织校园招聘时,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领导不重视;2招聘人员的错误;3招聘人员素质不高;2、筛选应聘人员相关材料时,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问题:1淘汰大多数投档者;2过分看重专业、分数及学历;3可能出现的某种歧视,主要有性别歧视、生源歧视等;3、在校园招聘中组织笔试时,应当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1简单地把笔试成绩作为筛选依据;2笔试题目的难度把握不准;4、在校园招聘中进行面试时,就歌剧中的首席女主角注意防止以下几种情况的发生:1招聘人员无法胜任面谈工作;2面试内容不确定;3滥用压力式面试;4不切实际地自夸;步骤:一准备工作1、编制、印刷介绍公司概况及此次校园招聘情况的手册;2、选择学校和专业;3、组成招聘小组的方式;4、招聘小组人员的组成;二校园面试考题的准备三考核招聘1、向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老师了解应聘学生的在校表现 ;2、初步筛选,确定初步入选的应聘者的联系方,并决定招聘意向;3、进行讨论、比较,初步确定录用人选;8、说明人员录用的原则,办理员工录用的具体程序和步骤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用人不疑原则4、严爱相济原则;☆程序和步骤:一、通知录用者一公布录用名单二办理录用手续1、通知应聘者1通知被录用者2回绝应聘者2、关注拒聘者二、签订合同一员工安排与试用二正式录用三、新员工的培训一上岗前的集中训练二上岗后的分散训练9、员工信息管理包含哪些内容具有何种重要的作用说明其具体的工作步骤;答:员工信息管理包含的内容:1;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的信息2.反映员工现状的信息3.反映员工个性与潜能的信息作用:1.员工信息管理是单位全方位考察员工的必要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2.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处理员工的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凭证.3.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等政策,以及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具体的工作步骤:1、员工信息的收集2、员工信息的整理3、员工信息的保管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企业员工培训作用1、从组织全局角度看:1、培养人才,造就队伍,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2、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2、从员工个人角度看:1、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2、确认员工职业发展道路,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特点:1、员工培训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与绩效管理系统等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2、员工培训是一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可以对它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衡量;3、员工培训是创造智力资本的基本途径,是企业赢得智力资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4、员工培训是持续的学习过程,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的基础;原则:1、战略性原则2、长期性原则3、按需培训原则4、实践培训原则5、多样性培训原则6、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7、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结合原则8、反馈与强化培训效果的原则9、注重投入提高效益的原则要求:1、高层管理者的支持2、培训机构的设置3、合格的培训师资4、足额的培训经费5、齐备的培训设备实施6、完整的培训工作记录2、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设计方法3.分析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作业流程;答:一需求确认1.需求意向的提出;2.需求分析;1排他分析;2因素确认;二制定培训计划1.确定培训内容;2.确定培训时间;3.确认培训方式;4.确定受训人员;5.选择培训教师;6.费用核定于控制;三教学设计1.培训内容分析;2.选择购买、编辑教学大纲和教材;3.受训人员分析;4.选择确定培训方法;四实施培训1.培训;2.考核受训者;3.培训奖惩;五培训反馈1.培训教师考评;2.培训管理的考评;3.应用反馈;培训总结、资源归档;4.简述岗前培训的特点、意义和内容;答:特点:1.基础性培训;2.适应性培训;3.非个性化培训;意义:1.新员工进入群体过程的需要;2.打消新员工对新的工作环境不切实际的期望;3.满足新员工需要的专门信息;4.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5.避免企业管理人员过多地行使权威;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的影响因素;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2.企业文化;3.新员工的素质;二岗前培训的常规内容;有规章制度、企业概况、产品只是、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三岗前培训的专业内容;1.业务知识;2.技能;3.管理实务;5.简要介绍岗前培训的实施方法与步骤;答:方法:一二阶段培训;一般分为全公司培训和工作现场培训;主要有集中授课、现场参观、实习等;二三阶段培训;一般由总部培训、分支机构或部门培训、工作现场培训组成;步骤:一岗前培训的设计;1.制定岗前培训计划;2.编写岗前培训提纲;二岗前培训资料;1.准备培训资料;2.岗前培训的会务准备;3.实施培训;4.考核考试;颁发上岗证或上岗通知书;三岗前培训内容与效果的跟踪;1.岗前培训活动是否适当;2.培训内容是否容易理解;3.岗前培训是否有激励作用;4.岗前培训活动的成本大小;6. 员工培训分类一、根据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分(一)岗前培训(二)在岗培训(三)脱产培训二、根据培训目的分(一)过渡性教育培训(二)知识更新培训(三)转岗培训(四)提高业务能力培训(五)专业人才培训(六)人员晋升培训三、根据培训对象在公司中的地位分(一)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二)基层管理人员培训(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四)一般人员培训四、根据培训地点分(一)企业内培训(二)企业外培训(三)在岗培训五、根据培训范围分(一)全员培训(二)单项培训六、根据培训组织形式分(一)正规学校(二)短训班(三)非正规大学(四)自学2)员工手册的内容(一)概括介绍本公司(二)企业文化(三)组织结构(四)部门职责(五)政策规定(六)行为规范7、在岗培训的类别、内容;在岗培训的类别:转岗培训晋升培训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岗位资格培训在岗培训的内容:在岗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在岗人员专业性技能培训培训迁移的有效促进8、培训现场的具体要求(一)保证教学环境良好(二)保证教学设备齐全(三)合理的食宿重要条件以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要求(四)为外出参观、考察提供足够的车辆(五)解决专、兼职教师的交通问题(六)交通顺利,保证学员来去方便9. 简述在岗培训的计划、设计和程序;1 在岗培训的计划(一)调查企业目前从业员工现状(二)确定培训的项目各内容(三)培训的准备工作(四)确定培训指导负责人(五)制作培训记录表(六)培训计划制订的责任(七)在岗培训费用管理2在岗培训的设计(一)转岗培训设计(二)晋升培训设计(三)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程序(四)岗位资格培训设计(五)管理人员教程培训设计31,转岗培训的程序(一)确定转换的岗位(二)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三)实施培训(四)考核考试2,晋升培训设计(一)任职前训练阶段(二)任职后训练阶段3,以改善绩效为目的的培训程序(一)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二)进行评估面谈(三)制订绩效改进计划(四)培训(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4,岗位资格培训设计(一)确定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的岗位和资格证的期限(二)确定岗位资格考试、考核的内容(三)确定培训内容(四)实施培训(五)考试、考核(六)重新颁发上岗证5,管理人员教程培训设计(一)四级培训(二)三级培训(三)二级培训(四)一级培训10、简述在岗培训的类型与审批的程序;1脱产培训的类型:(一)从实践上看;分短期脱产培训和长期脱产培训(二)从安排培训的主体看;分组织安排的培训各个人选择的培训(三)从培训的内容看;分学历培训和更新技能培训(四)从受训阶层看;分分阶层脱产培训各分专业脱产培训2审批的程序:1.填写“脱产培训申请表”或“脱产培训推荐表”2.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须经主管经理审批;11、简述课堂培训影响因素和种类,并介绍课堂培训的准备工作; 1,课堂培训影响因素(一)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培训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员的需要(三)教学方法(四)学员的学习态度2课堂培训的种类(一)讲授法(二)研讨法(三)摸拟练习法(四)视听法(五)演示法(六)案例法3课堂培训的准备工作(一)制定培训计划(二)根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三)编写或选择教材(四)选择和培养培训教师(五)准备培训场所和设备(六)准备必要的资料脱产培训审批的程序缺12.简要介绍教室的布置方式;教室的布置可以以教师为中心,也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方式有六种:1传统布置法2臂章形布置法3环形布置法4圆桌会议和圆桌分组布置法5U形布置法6V形布置法一般地10人以下为宜13.简述讲授法的优点、缺点、方式和实施要点;1讲授法的优点:①易于操作②经济高效③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2讲授法的缺点:①单向式教学②缺乏实际的直观体验③培训的针对性不强;3讲授法的方式:①灌输式讲授②启发式讲授③画龙点睛式讲授;4讲授法的实施要点:①对讲课内容的要求②对讲课教师的要求③保持学员兴趣的措施④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14.简述研讨法的类型、优点、难点、形式、方法和实施要点;1研讨法的类型:⑴以教师为中心的研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①以教师为中心的研讨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③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而是由某个组织举办,参加者以平等的身份就某一主题展开研讨;⑵任务取向和过程取向的研讨:①任务取向的研讨②过程取向的研讨③任务——过程取向的研讨2研讨法的优点:⑴多向式信息交流;⑵要求学员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⑶加深学员对知识的理解;⑷研讨法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总之,研讨既可以用于知识学习,又可以用于能力的开发、心理训练;★3研讨法的难点:①研讨题目和内容的准备:1.题目具有代表性;2.题目具有启发性;3.题目难度适当;4.研讨题目应事先提供给学院一边做好研讨准备;②研讨法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应是所研讨课题方面的专家,而且要善于引导学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创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气氛,否则直接影响研讨的顺利进行,影响培训的效果;4研讨法的形式:①集体讨论②分组讨论③对立式讨论。
人力资源师四级参考书
人力资源师四级参考书
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想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参加人力
资源师四级考试需要一定的准备,包括参考书的选择。
在准备人力
资源师四级考试时,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的参考书来帮助备考。
首先,在备考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时,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
理概论》、《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劳动法律法规》等
相关的教材作为参考书。
这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
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对于备考考试非常有帮助。
其次,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针对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的辅导书,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指导用书》、《人力资源管理师备考指南》等。
这些辅导书通常会对考试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
讲解,同时还会提供大量的习题和案例,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考试内容。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历年的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真题及解析,这有助于考生了解考试的命题特点和出题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
习和练习。
除了书籍外,还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网课,这些培训班通常会由有经验的培训师授课,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提高解题能力。
总的来说,备考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需要选择权威的参考书,多角度全面地准备考试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相信通过努力的学习和准备,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课件
03 培训与开发
CHAPTER
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分析
确定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包括 组织目标、战略、文化、资源等 方面的分析。
任务分析
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及完成 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 方面的要求。
人员分析
评估员工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态 度水平,以及个人发展需求和职 业规划。
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
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 劳动基准制度、劳动监察制度等。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01 02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 议,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 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的原则。
成熟阶段
03
强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结合,
关注组织文化、员工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角色与职责
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师在组织中扮演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员工服务者等多重角色,为组织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 持。
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承担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关系等职责,确 保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员工福利待遇的落实等问题,维 护员工权益和组织声誉。
培训目标设定
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结果,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预期成果。
培训内容设计
结合培训目标和员工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训资源准备
准备必要的培训场地、设施、教材和教学辅助工具等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四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四级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本章节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基本原则、职能及意义,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实际应用的探讨,使读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成初步的认识。
二、招聘与配置本章节将介绍招聘与配置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职位分析、招聘渠道的选择、面试技巧等。
同时,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员工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培训与开发本章节将介绍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等。
通过培训与开发的有效实施,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绩效管理本章节将介绍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评价与反馈、绩效改进等。
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五、薪酬福利管理本章节将介绍薪酬福利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薪酬体系的设计、福利政策的制定、薪酬福利的调整等。
通过合理的薪酬福利管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六、劳动关系管理本章节将介绍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关系维护等。
通过和谐的劳动关系管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七、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本章节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课件
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员工理解并认同目标,同时听取员工 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行动计划
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资源分配、时间安排和责任人 等。
绩效实施与辅导
跟进与监控
定期跟进员工的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问题。
提供反馈和调整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及时反馈,调整目标或行 动计划,确保员工能够实现目标。
特点
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人力资源管理 师体系中的基础级别,主要涉及人力 资源管理的入门知识和技能。
报考条件
基本条件
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且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浓厚兴趣。
培训要求
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工作经验
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工作经验。
考试科目与形式
考试科目
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4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
考试内容
《理论知识》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考核》主要考察考生在实际工作 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01 02
绩效管理
负责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绩效 考核标准、组织实施考核、反馈考核结果 等。
培训与发展
负责员工的培训与发展工作,包括制定培 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等 。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
了解和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等,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员工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强调了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完整ppt课件
ppt课件•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目录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
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
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03成熟阶段全面关注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和系统性。
01初级阶段以人事管理为主,主要关注员工招聘、薪酬管理等基本事务。
02发展阶段开始关注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等,强调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的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企业战略伙伴参与制定企业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建议和支持。
员工代言人关注员工需求,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01 02 03职责制定和执行人力资源策略和政策。
负责员工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管理等工作。
管理员工福利、薪酬和奖励制度。
处理员工关系问题,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分析企业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人力资源规划,明确招聘岗位、人数和任职要求。
确定招聘需求确定招聘渠道、招聘时间和地点,制定招聘预算和宣传策略。
制定招聘计划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媒体、招聘会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潜在应聘者。
发布招聘信息根据岗位要求和应聘者条件,筛选合适的简历,确定初步面试名单。
筛选简历招聘流程与策略选拔方法与技巧笔试通过知识测试、技能测试和心理测试等方式,评估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或非结构化面试等方式,深入了解应聘者的经验、技能和潜力。
评估中心技术运用文件筐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估中心技术,全面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A BC D面试技巧与评估面试准备熟悉应聘者简历和背景资料,制定面试提纲和评分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第1章人力资源.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基础工作,各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一定时期内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举措等内容。
人力资源师四级参考书
人力资源师四级参考书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师,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参考书仅仅是帮助备考的工具之一,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合格人力资源师的唯一标准。
然而,选择高质量的参考书对于备考的效果和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我推荐的人力资源师四级参考书:1. 《人力资源管理》(作者:李蔚然)这本书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典教材,适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初学者。
全书内容系统、结构清晰,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有条理,既有理论的讲解,也有实践案例、技巧和工具的介绍。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责、方法和技巧。
2.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者:马茂松)这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材,内容充实、观点鲜明,适合已经具备基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人士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提升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这本书,可以了解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了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趋势和挑战。
3. 《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作者:罗玲)这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论,适合初学者快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全书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实用,通过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巧。
同时,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考核》(作者:黄劲)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的重点内容。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与奖励等各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人力资源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以上推荐的四本书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技巧,都能够帮助人力资源师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备考。
当然,对于备考人力资源师四级考试来说,仅仅阅读参考书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参加培训班、解析真题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人力资源规划课件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Tgxk 准备与jieshu时间Tzj
• 非定额时间Tfd
停工时间TTG 非个人造成的停工时间
个人造成的停工时间
非生产工作时间Tfs:非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 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
单件产品工序、工时定额构成
• 劳动定额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 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 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几个要点:
1.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 2.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量); 3.根据生产工作过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多种计量方法; 4.在生产或工作进行之前预先制定; 5.限定的是有效劳动,不是无效劳动。
• 劳动定额的种类
(一)按表现形式划分 1.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
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 如:2工时/件;4工时/千克(双重单位)
2.产量定额——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 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
如:30件/工日;5千克/工时(双重单位) 3.看管定额——1个或1组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 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
先进定额、平均先进或先进合理的定额、落后定额
(七)按生产工艺特点分类
机械制造业,建筑安装业,煤炭、冶金、矿山业,纺织、 服装、印染业,铁路、港航、运输业,电子、仪器、仪表 业,玻璃、塑料、造纸业,制革、印刷、日用化工业,其 他(石油化工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饮食业、食品 业、修理业等)
(八)按其他标志分类
历年真题
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步骤如下:①非正式 调研;②正式调研;③初步情况分析;④ 确定调研目标,排序正确的是( )。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有新版官方教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四版》等。
该教材由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备考2023团购100册以上更优惠。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报考条件:报考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当地人社部门的通知或者咨询相关机构。
2. 考试难度: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试难度并不大,属于基础水平,零基础的考生只要通过刷题和看教材基本上都能通过,而且每年真题的重复率也非常高。
3. 备考方法:基础比较差或者零基础的考生至少要看三遍教材,而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一轮复习之后就直接刷题。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教材中细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很有可能就是出题的陷阱。
之后的做题可以按照复习进度来做,并且错题以及重难点都应该做好笔记,对于历年真题中的重复知识点也要格外牢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购买正版教材以确保内容准确和考试通过。
四级教材新版目录
2级教材目录总574页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1)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1)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23)第三单元工作岗位设计(31)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46)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54)第一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54)第二单元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62)第三单元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预测(72)第四单元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预测(83)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需平衡(87)第一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87)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94)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96)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09)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109)第二节应聘人员笔试的设计与应用(140)第三节面试的组织与实施(150)第一单元面试的基本程序(150)第二单元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164)第三单元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173)第四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176)第一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176)第二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187)第五节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192)第三章培训与开发(211)第一节企业培训计划设计与实施(211)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规划的设计(211)第二单元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设计(222)第三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实施(233)第二节培训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238)第一单元培训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管理(238)第二单元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56)第三节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260)第四节员工培训效果评估(282)第一单元培训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282)第二单元培训评估指标与标准设计(292)第三单元员工培训评估方法与应用(299)第四章绩效管理(319)第一节绩效考评指标与标准设计(319)第一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319)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330)第三单元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应用(336)第二节绩效监控与沟通(347)第一单元绩效监控与辅导(347)第二单元绩效沟通(350)第三节绩效考评方法应用(358)第一单元绩效考评方法的比较与误差控制(358)第二单元 360度考评方法(371)第三单元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评(375)第四单元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应用(380)第五单元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评估(386)第五章薪酬管理(394)第一节薪酬调查(394)第一单元市场薪酬调查(394)第二单元薪酬满意度调查(421)第三单元岗位分类与分级(426)第二节薪酬制度设计(442)第一单元不同类型薪酬制度的设计(442)第二单元宽带薪酬体系设计(467)第三单元薪酬制度的诊断与调整(476)第三节薪酬计划的制订(484)第四节企业补充保险管理(491)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498)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498)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519)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533)第四节企业劳动争议处理(540)参考书目(5743级教材总436页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第二节工作岗位分析第三节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定额水平第二单元劳动定额的修汀第三单元劳动定额统计与分析第四单元企业定员人数核算的基本方法第五单元定员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要求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第二单元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第一节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第一单元人员招募方法的选择第二单元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第三单元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第四单元人员选拔的其他方法第五单元员工录用决策第二节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第一单元招聘评估指标的统计分析第二单元招聘活动过程的评估第三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项目设计与有效性评估第一单元基于需求分析的项目设计第二单元员工培训的有效性评估第二节培训课程的设计第三节培训方法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第一单元培训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第二单元员工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培训制度的建立与推行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第二节员工绩效考评第一单元绩效计划的内容与实施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方法及应用第三单元绩效面谈与绩效改进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制度设计第一单元薪酬体系设计第二单元专项薪酬管理制度第二节岗位评价第一单元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第二单元岗位评价系统设计第三节人工成本核算第四节员工福利管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企业民主管理第二节劳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第一单元工作时间制度第二单元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第三单元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第三节集体合同管理第四节劳动争议的协商与调解第五节劳动安全卫生与工伤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管理第二单元工伤管理参考书目四级新版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第二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第二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第二单元劳动定额及其管理制度的制定第三单元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定额构成第三节工作岗位调查第一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式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调查方法第四节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统计第二单元工时利用统计第五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与核算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核算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人员招聘的程序与信息发布第一单元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与补充来源第二单元招聘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第三单元招聘信息发布与广告设计第四单元应聘申请表设计第五单元公司简介的编写第二节企业应聘人员的选拔第一单元人员初步选拔的步骤和方法第二单元应聘者的背景调查与体检第三节校园招聘的组织与实施第四节员工录用管理第一单元新员工的录用与培训第二单元员工信息管理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与计划设计第一单元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第二单元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第二节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第三节员工培训的分类设计第一单元岗前培训第二单元在岗培训第三单元脱产培训第四单元课堂培训第五单元现场培训第六单元自学第四节培训经费的核算与控制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确立第一单元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第二单元绩效管理制度与考评指标设计第二节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方法第一单元绩效考评的程序和方法第二单元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第三单元绩效考评结果评定与总结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信息管理第一单元企业薪酬信息采集第二单元岗位评价信息采集第二节薪酬统计分析第一单元薪酬形式和计算方法第二单元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第三节员工福利管理第一单元社会保险缴费办法第二单元建立工资福利与保险台账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确立第一单元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第二单元人员招聘应遵守的法律规制第三单元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与管理第一单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二单元劳动合同管理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第四节劳动保障监察一级教材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1)第一单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第二单元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设计(13)第二节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设计(37)第一单元企业集团管控与组织结构的设计(37)第二单元集团总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再造(80)第三节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战略管理(96)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14)第一节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114)第二节人才测评技术与应用(133)第一单元沙盘推演测评法(133)第二单元公文筐测试法(138)第三单元职业心理测试法(144)第三节企业人才的招募与甄选(158)第一单元基于工作分析的人才招募与甄选(158)第二单元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招募与甄选(166)第三单元企业人才的录用决策、反馈与评估(181)第四节人力资源流动管理(189)第一单元员工晋升管理(189)第二单元员工调动与降职管理(198)第三单元员工流动率的计算与分析(204)第三章培训与开发(212)第一节培训开发体系设计与运行(212)第一单元企业培训与开发体系的构建(212)第二单元企业培训与开发的运行模式(219)第二节企业培训文化与成果转化(228)第一单元企业培训文化的营造(228)第二单元员工培训成果的转化(235)第三节创新能力培养(249)第一单元思维创新(249)第二单元方法创新(269)第四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282)第一单元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282)第二单元职业生涯规划前期准备(289)第三单元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297)第四单元分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309)第四章绩效管理(322)第一节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评估(322)第一单元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322)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328)第三单元绩效考评动作体系设计(347)第四单元考评结果的反馈与应用(365)第五单元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评估(372)第二节平衡计分卡的设计与应用(380)第五章薪酬管理(405)第一节薪酬制度设计(405)第一单元战略性薪酬管理(405)第二单元薪酬水平与薪酬策略(421)第三单元薪酬制度的完善与创新(433)第二节薪酬激励模式的选择与设计(445)第一单元经营者年薪制的设计(445)第二单元团队薪酬的设计(460)第三单元股票期权的设计(468)第四单元期股制度的设计(474)第五单元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478)第六单元专业技术人员薪资制度设计(485)第三节企业福利制度的设计(490)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515)第一节集体协商的内容与特征(515)第二节重大突发事件管理(530)第三节劳动争议诉讼(549)第四节工作压力管理与员工援助计划(571)第一单元工作压力管理(571)第二单元员工援助计划(580)第五节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583)第一单元工会组织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583)第二单元国际劳动立法(597)参考书目(605)法律手册目录一、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12月28日)(2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27日)(56)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7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8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28日)(8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1年6月30日)(9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12月28日)(115)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28)(一)综合(128)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12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139) (二)就业(141)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25日)(141)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22日)(144)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3月16日)(148)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6月14日)(150)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7年11月5日)(152)(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6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18日)(162)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1994年11月14日)(167)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168)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169)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17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17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178)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2013年6月20日)(180)劳务派遣暂行规定(2014年1月24日)(185)(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89)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189)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190)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年12月14日)(191)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12月14日)(192)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摘录)(1980年2月20日)(193)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193)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194)《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5日)(19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1995年4月22日)(196)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1997年9月10日)(198)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2008年9月18日)(200)(五)工资(202)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20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204)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年5月12日)(207)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1月8日)(208)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211)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6日)(21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8年1月3日)(215)(六)劳动保护(2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216)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9日)(227)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年4月28日)(230)(七)社会保险(233)1?综合(233)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23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2011年6月29日)(236)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240)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办法(2011年6月29日)(243)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2011年6月29日)(248)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11年9月6日)(250)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2013年9月26日)(253)2?养老保险(258)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258)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260)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263)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265)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267)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2009年12月28日)(26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2010年9月26日)(272)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2013年12月6日)(274)3?失业保险(276)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27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年8月30日)(280)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16日)(28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6月29日)(284)4?医疗保险(285)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285) 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288)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2009年12月31日)(289) 5?工伤保险(290)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12月20日)(290)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年12月23日)(300)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9月23日)(304)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9月26日)(305)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2003年10月29日)(306)工伤认定办法(2010年12月31日)(307)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0年12月31日)(310)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2010年12月31日)(311)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2012年6月29日)(31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4月25日)(315)6?生育保险(316)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14日)(31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08年3月7日)(318)(八)劳动争议处理与监督检查(318)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318)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320)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32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2004年12月31日)(328)人事争议处理规定(2007年8月9日)(33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09年1月1日)(33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2010年3月16日)(345)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1年11月30日)(356)(九)其他(360)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3月24日)(360)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2005年1月10日)(36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06年6月27日)(368)三、司法解释(37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37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6月25日)(37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3年8月27日)(37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37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7月12日)(37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1月16日)(37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2013年1月18日)(3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四级教材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橹畔?牟杉【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采集处理信息的原则,以及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制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即在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调研人员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这样获得的信息才是可信可靠的。
2(系统性原则。
即对企业信息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加工,做到系统化,保证和调查主题相关的信息的完整性,以避免企业做出片面的决策。
3(针对性原则。
即有的放矢,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和处理企业信息。
4(及时性原则。
即信息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特别是供求信息、市场信息、新技术信息等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
因此必须迅速地采集、加工、归类、整理、传递有用信息,否则,信息如果过时,即使再准确、再全面、再系统,也可能贻误决策。
5(适用性原则。
即根据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和管理系统的不同需求,提供 (所提供的信息要与目标问题相关,特别要与问题的本不同类别和形式的信息。
质相关,以免导致无用信息与有用信息混杂,从而给使用信息的部门带来不必要的混乱。
6(经济性原则。
即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统筹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很多情况下,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必须增加经费,而降低费用就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性,费用和信息的有效性往往相互矛盾。
为经济合理地提供信息,必须对费用和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权衡,取利弃弊。
【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在本阶段,调研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非正式调研,确定调研的主题内容和范围。
1(初步情况分析。
初步情况分析是指调研人员对本部门、本企业已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情况,提出假设的诃研主题。
要求企业和部门在提供信息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尽可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
2(非正式调研。
非正式调研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
调研人员可以调查访问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和个别用户,听取他们的一般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该调查项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3(确定调研目标。
调研目标的确定是指在初步情况分析和非正式调研之后,逐步缩小调查范围,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的重点。
二正式调研阶段在本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表格,并按预定的计划和设想,到现场展开调查。
1(相关信息的来源 1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又称第一手资料,或初级资料,是指调研人员自己采集的资料,如企业的业务状况记录、销售记录、成本记录、用户意见簿记录、消费者反馈信息记录、对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调查记录等。
2二手资料。
二手资料又称次级资料,是指经过别人采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过的资料。
这种资料通过机关、企业等单位或报纸杂志获得,成本(选低,但很可能失实,或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使资料失去使用价值。
2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理想的调查问卷和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是调研顺利进行的保证。
调查问卷应根据调查内容而设置,要求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确,所提的问题不宜太长、太繁,要便于被调查者回答,尽可能让被调查者用“?”或“×”来回答,这样也便于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3(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又称现场调查,是指到现场去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这一环节市场信息、新技术信息等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
因此必须迅速地采集、加工、归类、整理、传递有用信息,否则,信息如果过时,即使再准确、再全面、再系统,也可能贻误决策。
对调查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工作责任心、业务技巧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对调研人员进行慎重的选择、科学的培训和有效的管理。
二、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一档案记录法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
1(决策机构的效果。
决策机构的效果是指从接到一项要求或一项情报,到开始正式研究的时间。
2(决策效率。
决策效率是指接到相关情报后做出决策的时间。
3(决策效果。
决策效果是指因采取该项决策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例如,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现在根据预测分析,改生产乙产品而增加的收人,这就是决策的效果。
4(执行效率。
执行效率是指在某个问题决定后,从开始执行到取得执行结果的时间。
现实中,为了提高不同项目间执行效率的可比性,可按决策执行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实际数据,订出标准。
5(文件审批效率。
文件审批效率是指一项报告或其他文件从转到负责人手中到批复的时间。
这也应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和需要调查研究的时间,订出几种标准。
对于重大问题应计算延误的损失。
6(文件传递效率。
文件传递效率是指文件从发出单位至到达接收单位的时间,主要是企业内部文件的传递效率。
二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效果、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
具体方法如下: 1(询问法询问法是指调查者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它要求调查者事先拟定出具体的调研提纲,然后根据提纲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采集相关信息。
根据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方法的不同,询问法可以分为:当面调查询问法、电话调查法、会议调查询问法、邮寄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1当面调查询问法。
当面调查询问法又称面谈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者当面向被调查者展开询问的方法。
通过当面调查询问了解他们的观点,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机动灵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调查者可以直接、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观点,采集到的资料比较全面、可靠。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耗时长;成本高;调查结果易受调查者的主观因素影响,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调查范围较窄,采集到的信息不具代表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比较复杂,要求比较细致的信息。
2电话调查法。
电话调查法又称电话询问法,是指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组织人员展开询问的方法。
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这种方法成本低,速度快,调查面广、量大,还能设置统一的调查询问表格,采集到的数据便于统计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要及时采集的一些简单信息,尤其是在只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某种情况的看法,如是与非、好与差、正确与错误、要与不要等简单问题的情况下。
3会议调查询问法。
会议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单位或调查者邀请被调查对象一般十几个人,在约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以会议的方式展开调查的方法,如座谈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调查者可以直接倾听被调查者的观点;调研双方有互动的机会;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低,效率较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会人员较多,被调查者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过程中,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
总之,会议调查询问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组织者的组织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调查者会前要有充分准备,拟好调研提纲,才能使调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的调查。
4邮寄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又称函件询问法,或函件调查法,是指调查者通过信函邮寄的方式,把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发送给被调查者展开调查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不受行业和区域的限制,调查面广、量大,采集到的信息广泛、全面;不受时间限制,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邮寄往返麻烦,耗时长,回收率低,有时甚至会影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给统计、分析和归纳造成很大的困难。
为了提高回收率,调查者或调查单位可以同时给被调查者寄去感谢信、影戏票或优惠券等,激励被调查者积极协助调查。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比较简单,答题要求不高,时限较长的调查。
5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的程序如下:首先,调查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并向他说明回答的方法和具体要求;然后,被调查者根据要求自行填写问卷;最后,调查者定期回收问卷。
这种方法费用适中,回收率较高,效果良好。
此外,还有日记调查法,即请固定的被调查单位逐日逐项填写,调查者定期汇总。
这种方法适用于采集内容较多(答题要求不高,被调查者比较集中,时限较短的调查。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者通过到现场观察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从而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他们的行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采集到的信息可信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