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重点参考(非常好的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普通动物学(六)哺乳纲课件 精品
• 感受甜味和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所以舌尖对 甜味最敏感。同样的道理,舌的两侧中部对酸味 最敏感,舌的两侧前部对咸位最敏感,对苦味最 敏感的是舌根。味觉同其他感觉,特别是同嗅觉 、皮肤觉相联系。如辣觉是热觉、痛觉和基本味 觉的混合。
哺乳类的前颌骨、颌骨及下颌骨(齿骨)上着生有异 型齿,为槽生齿,分化为: 门牙*(切牙,i—incisor):切割食物的功 能 。 犬牙(尖牙,c—canine):撕裂功能。 臼齿(磨牙,m—molar): 具有咬、切、压、 研磨等多种功能。 哺乳类牙齿的形状和数目均有很大变异。
特征分析:
• 上述特征中,
进步特征:2、4、7、8、9;
• 似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腺发达、头骨两个枕骨骼 、排泄尿素。
•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从古代爬行类起源的,但在 系统进化的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早。它是从 具有若干类似于古两栖类特征的原始爬行类起源的 。
• 鸟类是从较高等的(特化的)古代爬行动物起源的 ,因而鸟类更保持着一些似现代爬行类的特征:头 骨一个枕骨骼、皮肤干燥、排泄尿酸。
因此,牙齿尤其是臼齿的结构既可作为分类的依 据,又是根据磨损程度鉴定年龄的一种手段。
牙齿是真皮与表皮(齿的釉质)的衍生物。是由齿质、釉质(珐 琅质)和齿骨质(白垩质)所构成。齿质内有髓腔,充有结缔组 织、血管和神经,供应牙齿所需营养。釉质是体内最坚硬的部分 ,覆盖于齿冠部分。齿骨质覆于齿根外周,与颌骨的齿槽相联合 ,它的成分是以磷酸钙为主。象的门牙不具釉质,为艺术雕刻的 优质原料。
锥体。两个枕骨骼,与两栖类相似,而与爬行类和鸟类不
同。
4.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咀嚼肌、异型齿、颊、唾液腺、次生腭等结构,是
对此功能的适应。
5.肺由大量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及肺泡组成。 有肌肉质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哺乳类的前颌骨、颌骨及下颌骨(齿骨)上着生有异 型齿,为槽生齿,分化为: 门牙*(切牙,i—incisor):切割食物的功 能 。 犬牙(尖牙,c—canine):撕裂功能。 臼齿(磨牙,m—molar): 具有咬、切、压、 研磨等多种功能。 哺乳类牙齿的形状和数目均有很大变异。
特征分析:
• 上述特征中,
进步特征:2、4、7、8、9;
• 似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腺发达、头骨两个枕骨骼 、排泄尿素。
• 尽管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从古代爬行类起源的,但在 系统进化的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早。它是从 具有若干类似于古两栖类特征的原始爬行类起源的 。
• 鸟类是从较高等的(特化的)古代爬行动物起源的 ,因而鸟类更保持着一些似现代爬行类的特征:头 骨一个枕骨骼、皮肤干燥、排泄尿酸。
因此,牙齿尤其是臼齿的结构既可作为分类的依 据,又是根据磨损程度鉴定年龄的一种手段。
牙齿是真皮与表皮(齿的釉质)的衍生物。是由齿质、釉质(珐 琅质)和齿骨质(白垩质)所构成。齿质内有髓腔,充有结缔组 织、血管和神经,供应牙齿所需营养。釉质是体内最坚硬的部分 ,覆盖于齿冠部分。齿骨质覆于齿根外周,与颌骨的齿槽相联合 ,它的成分是以磷酸钙为主。象的门牙不具釉质,为艺术雕刻的 优质原料。
锥体。两个枕骨骼,与两栖类相似,而与爬行类和鸟类不
同。
4.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咀嚼肌、异型齿、颊、唾液腺、次生腭等结构,是
对此功能的适应。
5.肺由大量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及肺泡组成。 有肌肉质横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动物学15哺乳纲》课件
纲的形态解剖学
头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头部结构 和特征具有多样性, 适应着各类哺乳动物 的生存环境。
臂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前肢结构 和特征在捕食、奔跑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腿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后肢结构 和特征适应着它们的 行走方式和生活习性。
心血管系统解剖 学结构
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 统支持着其高代谢率 和运动能力。
第三章 哺乳纲的生理学特征
1
呼吸系统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以肺为特征,各种机
循环系统
2
制确保氧气的有效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
等构成,确保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各个组
织和器官。
3
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各种生理和行
为活动,包括感知、运动和认知。
内分泌系统
4
哺乳动物的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各种
《动物学15哺乳纲》PPT 课件
# 动物学15哺乳纲PPT课件
第一章 哺乳纲概述
1 哺乳纲的特点
哺乳纲动物具有哺乳腺和体温调节的能力,是地球上高度进化的一类动物。
2 哺乳动物的分类
哺乳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有袋类、食肉类、鲸类等。
3 哺乳动物的进化史
哺乳动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从史前巨兽到现代的各种形态多样的物种。
哺乳动物的与环 境的关系
哺乳动物与各种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适应 和响应着环境的变化。
总结
1 哺乳纲的研究意义
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生 态意义,为生物学研究和 环境保护提供基础。
2 哺乳纲的保护与利用
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 哺乳动物资源,维持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头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头部结构 和特征具有多样性, 适应着各类哺乳动物 的生存环境。
臂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前肢结构 和特征在捕食、奔跑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腿部解剖学特征
哺乳动物的后肢结构 和特征适应着它们的 行走方式和生活习性。
心血管系统解剖 学结构
哺乳动物的心血管系 统支持着其高代谢率 和运动能力。
第三章 哺乳纲的生理学特征
1
呼吸系统
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以肺为特征,各种机
循环系统
2
制确保氧气的有效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哺乳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
等构成,确保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各个组
织和器官。
3
神经系统
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控制着各种生理和行
为活动,包括感知、运动和认知。
内分泌系统
4
哺乳动物的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各种
《动物学15哺乳纲》PPT 课件
# 动物学15哺乳纲PPT课件
第一章 哺乳纲概述
1 哺乳纲的特点
哺乳纲动物具有哺乳腺和体温调节的能力,是地球上高度进化的一类动物。
2 哺乳动物的分类
哺乳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有袋类、食肉类、鲸类等。
3 哺乳动物的进化史
哺乳动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从史前巨兽到现代的各种形态多样的物种。
哺乳动物的与环 境的关系
哺乳动物与各种环境 因素相互作用,适应 和响应着环境的变化。
总结
1 哺乳纲的研究意义
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生 态意义,为生物学研究和 环境保护提供基础。
2 哺乳纲的保护与利用
采取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 哺乳动物资源,维持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母乳喂养知识》ppt大纲
频繁哺乳
按需哺乳,增加哺乳次数,有助于刺激乳汁 分泌。
按摩乳房
轻柔地按摩乳房和乳晕,可促进乳汁流动。
保持充足水分和营养
妈妈应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以支持 乳汁分泌。
避免常见误区和不良习惯
误区一
认为初乳没有营养,应该挤掉。实际上, 初乳富含营养和抗体,对宝宝健康至关重 要。
不良习惯二
边看电视边喂奶或与宝宝逗乐分散注意力, 可能导致宝宝吸入空气或发生呛奶等情况。 应保持专注并观察宝宝状态。
辅食种类选择和制作原则讲解
辅食种类选择
优先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脏等;逐渐引入蔬菜、水果、谷物、蛋白 质来源等多样化食物。
制作原则
保持食物原味,不添加调味品和添加剂;逐渐增加食物质地和口感,锻炼宝宝 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逐渐引入固体食物过程示范
初始阶段
提供稀糊状食物,如米糊、蔬菜 泥等。
中间阶段
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宝宝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以判断拒吃、厌吃的 原因。
针对性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原因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调整哺乳姿势、改善宝 宝口腔环境、增进亲子互动等。
夜间哺乳挑战应对策略探讨
01
02
03
夜间哺乳的重要性
强调夜间哺乳对母婴关系 及宝宝生长发育的积极作 用。
夜间哺乳的挑战
分析夜间哺乳所面临的挑 战,如妈妈疲劳、宝宝睡 眠习惯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婴儿的好处
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婴儿生长发 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促进智力发展;减少过敏和哮喘等 疾病的发生。
对母亲的好处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 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帮 助母亲恢复身材;增进母婴感情。
按需哺乳,增加哺乳次数,有助于刺激乳汁 分泌。
按摩乳房
轻柔地按摩乳房和乳晕,可促进乳汁流动。
保持充足水分和营养
妈妈应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以支持 乳汁分泌。
避免常见误区和不良习惯
误区一
认为初乳没有营养,应该挤掉。实际上, 初乳富含营养和抗体,对宝宝健康至关重 要。
不良习惯二
边看电视边喂奶或与宝宝逗乐分散注意力, 可能导致宝宝吸入空气或发生呛奶等情况。 应保持专注并观察宝宝状态。
辅食种类选择和制作原则讲解
辅食种类选择
优先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肝脏等;逐渐引入蔬菜、水果、谷物、蛋白 质来源等多样化食物。
制作原则
保持食物原味,不添加调味品和添加剂;逐渐增加食物质地和口感,锻炼宝宝 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逐渐引入固体食物过程示范
初始阶段
提供稀糊状食物,如米糊、蔬菜 泥等。
中间阶段
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宝宝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以判断拒吃、厌吃的 原因。
针对性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原因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调整哺乳姿势、改善宝 宝口腔环境、增进亲子互动等。
夜间哺乳挑战应对策略探讨
01
02
03
夜间哺乳的重要性
强调夜间哺乳对母婴关系 及宝宝生长发育的积极作 用。
夜间哺乳的挑战
分析夜间哺乳所面临的挑 战,如妈妈疲劳、宝宝睡 眠习惯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对婴儿的好处
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婴儿生长发 育;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促进智力发展;减少过敏和哮喘等 疾病的发生。
对母亲的好处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 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帮 助母亲恢复身材;增进母婴感情。
动物学课件:哺乳纲
听骨 –下颌具有单一的齿骨组成
(三)骨骼系统
带骨
–肩带: 由肩胛骨、乌喙骨及锁骨构成 –腰带:有髂骨、坐骨及齿骨构成
兔兔 的的 肩腰 带带
(三)骨骼系统
附肢骨
– 四肢发生扭曲,肘关节向后,膝关节向前,匍匐而行 的姿势消失
(四)肌肉系统
四肢肌肉发达
具特有的隔肌,参与 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 的横隔,其收缩舒张 参与呼吸动作
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三)骨骼系统
家兔的骨骼系统图示
(三)骨骼系统
脊柱、肋骨、胸骨
–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 –颈椎大多为5枚,第一、二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 –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尾椎数目不定而且退化
(三)骨骼系统
头骨
–全部骨化,骨块坚硬 –骨块数目减少和愈合 –脑颅大,次生腭 –鼻腔内有复杂的鼻甲骨 –中耳中有13块互相关节的
脑的构造
(九)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 – 副交感神经系统 – 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
经的不同
中枢位于脑干、胸、 腰、荐髓的特定部位
传出神经不直接达于 效应器
协调内脏器官、腺体、 心脏和血管的感觉和 运动
(十)感觉器官
感觉器管极为发达,耳、眼、鼻器官发达
– 嗅觉:因嗅粘膜扩大而灵敏 – 听觉
育所需的营养 以乳汁育幼,是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
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应 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部形态 最显著的特点是体外被毛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四部分 躯体结构和四肢的着生方式均适应于陆上
运动 尾部位运动平衡器官,大都趋于退化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态上有很大不
(三)骨骼系统
带骨
–肩带: 由肩胛骨、乌喙骨及锁骨构成 –腰带:有髂骨、坐骨及齿骨构成
兔兔 的的 肩腰 带带
(三)骨骼系统
附肢骨
– 四肢发生扭曲,肘关节向后,膝关节向前,匍匐而行 的姿势消失
(四)肌肉系统
四肢肌肉发达
具特有的隔肌,参与 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 的横隔,其收缩舒张 参与呼吸动作
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
(三)骨骼系统
家兔的骨骼系统图示
(三)骨骼系统
脊柱、肋骨、胸骨
–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 –颈椎大多为5枚,第一、二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 –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尾椎数目不定而且退化
(三)骨骼系统
头骨
–全部骨化,骨块坚硬 –骨块数目减少和愈合 –脑颅大,次生腭 –鼻腔内有复杂的鼻甲骨 –中耳中有13块互相关节的
脑的构造
(九)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系统 – 副交感神经系统 – 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
经的不同
中枢位于脑干、胸、 腰、荐髓的特定部位
传出神经不直接达于 效应器
协调内脏器官、腺体、 心脏和血管的感觉和 运动
(十)感觉器官
感觉器管极为发达,耳、眼、鼻器官发达
– 嗅觉:因嗅粘膜扩大而灵敏 – 听觉
育所需的营养 以乳汁育幼,是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
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应 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外部形态 最显著的特点是体外被毛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四部分 躯体结构和四肢的着生方式均适应于陆上
运动 尾部位运动平衡器官,大都趋于退化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态上有很大不
普通生物学课件-哺乳纲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一.进步性特征:
哺乳类和鸟一样,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但 由于长期进化的结果。和爬行类有根本的区别,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牙发达,坚固,(槽生异型齿)提高了消化
吸收的效能。
2. 具有高度发达的N和感官。 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 3. 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四肢垂直着生在腹面,形成肘、膝关节 4.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7~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动物。 (恒温机理:被毛,皮脂层,N调节)
者。如刺猬、鼹鼠等。
翼手目
哺乳类中唯一能真正飞翔的一类,最初皆是食虫的,后来有
些变为食果,少数甚至特化为吸血的种类,如南美吸血蝠。
身体构造适于飞翔,前肢特化为翼。不同于鸟翼,蝙蝠的翼 是前后肢连同躯干间的皮肤特化成的皮膜,后肢五趾皆具钩
爪,可倒挂身体。
蝙蝠在飞翔中不断地发出超声波,并借灵敏的耳收听折回
(Suidae)、河马科(Hippopotamidae)、驼科 (Camelidae)、鹿科(Cervidae)、长颈鹿科 (Giraffidae)、牛科(Bovidae)等。
藏 羚 羊
奇蹄目
大型而善奔跑的有蹄类,主要特征是四肢仅第三 趾发达,其他有退化倾向或消失;后肢趾蹄为奇 数;胃单室,盲肠大;肝脏大无胆囊;
椎体双平型; 椎体间具椎间盘:软 骨(可吸收和缓冲运 动时对脊柱的震动, 增加脊柱的灵活性)
颈椎: 7块,是哺乳类特征之—,前2块为 环椎和枢椎;
胸椎: 10-13块,与肋骨、胸骨形成胸廓;
腰椎: 4 -7块;
荐椎: 3 -6块,成体多愈合为荐骨
章哺乳纲一形态结构ppt课件
高度简化和灵活,能作更高速度和更大范围的运动。
1、头骨:全部骨化,骨块减少,愈合紧密,形成坚固完整的骨匣,颅腔增大,脑弯曲明 显,枕骨向腹面移动。双枕髁,头骨合颞窝。颧弓发达,供强大的咀嚼肌附着。次生腭 完整、具肌肉质的软腭,使内鼻孔进一步后移至咽部,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解决了呼 吸和咀嚼的矛盾。下颌仅由1对齿骨构成,并直接与脑颅相关节。有3块听小骨即锤骨、 砧骨和镫骨。
4、 带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肩胛骨发达而稳定,多呈片状;乌喙骨 退化成乌喙突。锁骨因前肢功能的不同而变。在奔跑、跳跃等较快的动物,锁骨退化, 运动速度加快。
腰带由骼骨、坐骨、耻骨组成,骼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为封闭式骨盆。腰带成为后肢承重的主要部位。
2023/12/31
• (2)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球状小叶丛,如牛、羊、鹿 等反刍类的胎盘。
• (3)环状胎盘:绒毛集中于胚体的腰部,成环带状,如食肉目 、象、海豹等动物的胎盘。
• (4)盘状胎盘:绒毛集中于一区或二区,形成盘状,如啮齿目 、翼手目、食虫目和灵长目等动物的胎盘。
• 根据胎盘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紧密程度又可分为无蜕膜胎盘和 蜕膜胎盘两类。
2023/12/31
免的全身骨骼
2023/12/31
2023/12/31
2023/12/31
(四)肌肉:基本与爬行类相似,但在其基础上更加发 达和复杂化。
1、四肢肌肉发达,以适应四肢的各种活动。
2、具特有的隔肌,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隔肌 的收缩、舒张参与呼吸、排便动作的完成。
3、皮肤肌发达,可抖动皮肤、蜷缩身体。灵长类面部 的皮肤肌极大发展,成为表情肌,用以表达情感。人 类表情肌尤发达 。
2023/12/31
1、头骨:全部骨化,骨块减少,愈合紧密,形成坚固完整的骨匣,颅腔增大,脑弯曲明 显,枕骨向腹面移动。双枕髁,头骨合颞窝。颧弓发达,供强大的咀嚼肌附着。次生腭 完整、具肌肉质的软腭,使内鼻孔进一步后移至咽部,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解决了呼 吸和咀嚼的矛盾。下颌仅由1对齿骨构成,并直接与脑颅相关节。有3块听小骨即锤骨、 砧骨和镫骨。
4、 带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肩胛骨发达而稳定,多呈片状;乌喙骨 退化成乌喙突。锁骨因前肢功能的不同而变。在奔跑、跳跃等较快的动物,锁骨退化, 运动速度加快。
腰带由骼骨、坐骨、耻骨组成,骼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为封闭式骨盆。腰带成为后肢承重的主要部位。
2023/12/31
• (2)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球状小叶丛,如牛、羊、鹿 等反刍类的胎盘。
• (3)环状胎盘:绒毛集中于胚体的腰部,成环带状,如食肉目 、象、海豹等动物的胎盘。
• (4)盘状胎盘:绒毛集中于一区或二区,形成盘状,如啮齿目 、翼手目、食虫目和灵长目等动物的胎盘。
• 根据胎盘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紧密程度又可分为无蜕膜胎盘和 蜕膜胎盘两类。
2023/12/31
免的全身骨骼
2023/12/31
2023/12/31
2023/12/31
(四)肌肉:基本与爬行类相似,但在其基础上更加发 达和复杂化。
1、四肢肌肉发达,以适应四肢的各种活动。
2、具特有的隔肌,形成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隔;隔肌 的收缩、舒张参与呼吸、排便动作的完成。
3、皮肤肌发达,可抖动皮肤、蜷缩身体。灵长类面部 的皮肤肌极大发展,成为表情肌,用以表达情感。人 类表情肌尤发达 。
2023/12/31
哺乳纲形态PPT课件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哺乳纲形态
图
小肠绒毛
20-
上皮细胞
17
杯形细胞
小
微血管网
肠
局
部
纵
动脉管 静脉管
切
淋巴管
面
环肌
图
纵肌
哺乳纲形态
中央乳糜管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肉层 浆膜层
(二)消化腺
1、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2、胃腺 3、肠腺
4、肝脏 5、胰腺
哺乳纲形态
六、呼吸系统
左颈动脉
左前大静脉 肺动脉 左心室 右心室
肝静脉 背大动脉
肾静脉
生殖腺静脉
生殖腺动脉
图20-22 家兔的血液循环
外髂动脉
系统模哺式乳纲图形态
尾动脉 股动脉
4、淋巴系统:发达
5、血液:
成熟红细胞无核
颏下淋巴结 右淋巴管
颈外静脉
胸管
系膜淋巴结 肠淋巴管
颈上淋巴结 锁骨下静脉
乳糜池
图20-22哺乳哺纲形乳态 类淋巴系统
哺乳纲形态
输卵管 子宫
双子宫
阴道
分隔子宫
双角子宫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图20-36哺乳哺纲形乳态 类子宫类型
单子宫
哺乳纲形态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表皮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层
真 皮
(四)皮肤衍生物
汗腺
毛乳头
图20-4 哺乳类皮肤构造哺乳模纲形式态 图
毛干
皮 脂 腺
竖毛肌 毛根 毛囊
脂肪 组织
毛 球
1、毛
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1)毛的结构
哺乳纲形态
图
小肠绒毛
20-
上皮细胞
17
杯形细胞
小
微血管网
肠
局
部
纵
动脉管 静脉管
切
淋巴管
面
环肌
图
纵肌
哺乳纲形态
中央乳糜管
粘膜层 粘膜下层 肌肉层 浆膜层
(二)消化腺
1、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2、胃腺 3、肠腺
4、肝脏 5、胰腺
哺乳纲形态
六、呼吸系统
左颈动脉
左前大静脉 肺动脉 左心室 右心室
肝静脉 背大动脉
肾静脉
生殖腺静脉
生殖腺动脉
图20-22 家兔的血液循环
外髂动脉
系统模哺式乳纲图形态
尾动脉 股动脉
4、淋巴系统:发达
5、血液:
成熟红细胞无核
颏下淋巴结 右淋巴管
颈外静脉
胸管
系膜淋巴结 肠淋巴管
颈上淋巴结 锁骨下静脉
乳糜池
图20-22哺乳哺纲形乳态 类淋巴系统
哺乳纲形态
输卵管 子宫
双子宫
阴道
分隔子宫
双角子宫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图20-36哺乳哺纲形乳态 类子宫类型
单子宫
哺乳纲形态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表皮
(一)表皮
(二)真皮
(三)皮下层
真 皮
(四)皮肤衍生物
汗腺
毛乳头
图20-4 哺乳类皮肤构造哺乳模纲形式态 图
毛干
皮 脂 腺
竖毛肌 毛根 毛囊
脂肪 组织
毛 球
1、毛
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1)毛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 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大肠 (盲肠、结肠、直肠)、 肛门
—— 直肠直接以肛门 1 开口于体外(泄殖 腔消失)哺乳动物与低等脊椎动物 的显著区别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 肝脏、胰脏
消化道: A、口腔
a)开始出现肉质的唇(lip), —— 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 —— 人类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 b)出现颊部(cheek) —— 防止咀嚼的食物碎屑掉落; c)口腔顶壁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 把鼻腔和口腔分开; d)肌肉质的舌发达, —— 与摄食、搅拌及吞咽有关, 其表面具味蕾, —— 是人发音的辅助器官;
(二)内部结构
1、骨骼系统
哺乳类的骨路系统十分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 特点: 颈椎大多是7枚;第1、2枚特化为寰椎和枢椎。椎体为双平型;下颌由 2 1 单一齿骨构成; 头骨2个枕髁;牙齿异型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四肢下移至腹面,出现肘(elbow)和膝(knee),将躯体撑起,适宜在陆 上快速运动。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是:①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 分的支持;②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③提高了中轴 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的生长 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 骼肌的完善。
★★★ 哺乳动物进步性特征:
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
在系统进化历史上,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 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早 ); 它是从具有若干类似于古( 两栖 )类特征的原始 2.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 爬行动物 )起源的。而鸟类则是从较高等的 3.完全双循环、体温恒定,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特化)古代( 爬行类)起源。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因此,在哺乳动物的躯体结构往往能保持两栖类的特征 头骨具( 2 )个枕髁(ke),皮肤(富有腺体 ), 5.胎生、哺乳、育雏,完善了陆上繁殖的能力 排泄( 尿素 )等。 —— 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有陆栖、穴居、飞翔和水栖 鸟类则更保持着一些类似现代爬行类的特征: 等各种生活方式, 头骨具( 单 )个枕髁(ke),皮肤( 干燥 ), —— 成为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 排泄( 尿酸 )等。
低等陆栖脊椎动物四肢
哺乳类四肢
体形和四肢的形状功能因种类及生活方式而有很大变化。
生态类型:鱼形(水)、鸟形(空)、四足形(陆)
飞翔种类 前肢特化, 具有翼膜。
穴居种类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铲状,适应掘土。水栖种类体呈鱼形,附肢退化呈桨状。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
表皮:坚硬、发达
内层的生发层 外层的角质层
家兔的骨骼
(1)脊柱、肋骨及胸骨
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五部分。
颈椎:大多为7枚,第一、二枚颈椎特化为寰椎和枢椎, 寰椎:和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 胸椎:10-13枚,胸椎、肋骨及胸骨构成胸廓; 腰椎:4—7 枚; 荐椎:3—6 枚。
双平型椎体 (椎间盘)
—— 增大了椎体间接触面, 使脊柱的负重和缓冲能力大为提高。 肋骨:靠脊柱的一段为硬骨(硬肋); 靠胸骨的一段为软骨(软肋)。仅胸椎具肋骨。 胸骨:分节
(2)头骨
A 头骨骨块减少和愈合 ;是哺乳动物明显的特征之一。 1 B 嗅觉(鼻囊)发达; 分割口腔内呼吸与消化通路的隔板, C 听觉(耳囊)发达; 由(前颌骨 )、( 颌骨 )和腭骨的 突起拼合成,与肌肉质的软腭一起 D 次生硬腭的形成, 2 进一步将( 鼻通路)后延,使空气沿 解决了咀嚼食物时, (鼻通路 )向后输送至喉,从而使咀嚼时能 完成正常呼吸。 消化与呼吸的矛盾; E 下颌由单一的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的一个标志特征。 3
真皮:致密的结缔组织
外层的乳头层 内层的网状层 —— 内含毛细血管、神经、感觉末梢
皮下组织:疏松的结缔组织
——可贮存脂肪形成脂肪层,具有保温和贮存营养的功能。
竖毛肌是起于( 真皮 )的 ( 平滑肌 )填肌肉类型 。
哺乳动物皮肤主要特点:
(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小型啮齿类的表皮只有几 层细胞
象、犀牛、河马及猪有几百层厚, 称硬皮动物(pachyderms)
(2)体表被毛(hair) 1)毛 :由毛干和毛根构成。
A、毛干:露于皮肤外面,分3层:
髓质:其间充满气体, 起保温作用; 皮质:其细胞角质化; 鳞片层:由1层角质细胞构成, 有抗机械和化学影响作用。
B、毛根:位于皮肤深处的毛囊中。毛根末端膨大为毛球。
毛球:不断增殖并向外延伸成毛。真皮组织突入毛球基 部并形成的毛乳突,供给毛生长所需的营养。 C、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可分为针毛(长而坚韧,有毛向,具 保护作用)、绒毛(位针毛下层,无毛向,毛干的髓部发达, 保温性强)和触毛(特化的针毛,起触觉作用)。
叶状胎盘:绒毛汇集成一块块球状小叶丛,
eg:反刍动物——马、牛等
蜕 膜 胎 盘:(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环状胎盘:绒毛集中于胚体的腰部,成环带状,
eg:食肉目、象、海豹等
盘状胎盘:绒毛集中于一区或二区,形成盘状,
eg: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灵长目
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
★★★胎生、哺乳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F具有哺乳类特有的3块听小骨:即镫骨、砧骨和锤骨。
(3)肢骨及带骨
A. 肢骨:前后运动,长而强健、与地面垂直,指(趾)朝前。 前肢骨:肘关节向后转;后肢骨:膝关节向前转, —— 提高了支撑和运动的能力。
B. 足型:可分跖(zhi)行、趾行和蹄行性.
—— 适于快速奔跑(以蹄行性与地表接触最小 ) 1
④味腺(secnt gland)臭 腺:也是汗腺的特化,开口于 特殊的囊内,如麝的麝香腺、黄鼠狼的肛腺,对于哺乳类(特别 是社会性集群种类)同种的识别和繁殖配对有重要作用。
皮肤的功能:
——机械性保护 ——防止水份过度蒸发、感觉刺激、各种衍生物产生的分泌 ——调节体温、排泄、储存营养、呼吸、运动等
(4)具有多种皮肤衍生物 1)爪(claw) 哺乳类的爪与爬行类的爪同源, 皆为指(趾)端表皮角质化的产物,为陆栖步行时指(趾)端
的高等动物类群。
完善的陆上繁殖的能力:胎生 和 哺乳
—— 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胎生(vivipary):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 育,胚胎以胎盘和母体联系获得养料和保护,直到发育为 幼儿时,通过分娩方式离开母体,这种产仔方式,称为~。 哺乳(breast-feeding):幼仔在产出后依靠母体乳腺所分泌 的 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乳汁取得营养的现象。 妊娠(gestation):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完成胚胎发育的过 程。(鼠20天,兔1个月,狗4个月,马11月,象20月)。
佛佛
狐 羊、驼
C. 肩带和腰带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及锁骨构成,肩胛骨发达。 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髂骨与荐骨相连、左右坐骨与
耻骨在腹中线缝合,构成关闭式骨盆。 —— 腰带愈合,加强了对后肢支持的牢固性。
2. 肌肉系统
A、四肢肌:强大以适应快速奔跑; B、皮肤肌:发达;(表情肌)在人类尤为发达。 C、咀嚼肌:(颞肌和嚼肌)强大,分别起自颅侧和颧弓, 4 1 2 3 止于下颌骨(齿骨)。与捕食、防御及口腔咀嚼有关。 5 D、具特殊的膈肌,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 6 隔胸腔与腹腔的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 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精卵在子宫着落的过程
完善的陆上繁殖的能力:胎生 和 哺乳
—— 保证了后代较高的成活率!
胎生:胚胎在发育是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
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 育完成后直接产出。
哺乳:幼仔依靠母体乳腺分泌的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乳汁哺育。
胎盘: —— 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以表示 ( 一侧 )牙齿的数目
哺乳动物的齿与食性密切相关
牙齿数目、形态是分类依据。
B、咽部 有:耳咽管口,扁桃体。 会厌软骨 [吞咽过程] 1 —— 解决呼吸与吞咽的矛盾 呼吸时:空气—鼻腔—咽—喉门—气 管 (背前方—腹后方) 吞咽时:食物—口腔—咽—食道(腹前 方——背后方) 吞咽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 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 喉头上升、使会厌软骨 (epiglottis)紧盖喉,封闭咽与 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 经咽部而进入食管,解决了咽交 叉部位呼吸与吞咽的矛盾。
易于脱离,胎儿出生时子宫壁不大出血。
蜕膜胎盘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胎 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 蜕膜胎盘的效能高,更有利于胚胎发育。
胎盘的类型
无蜕膜胎盘:(结合疏松,易分离) 散布状胎盘:绒毛平均散布在整个绒毛膜上,整个或大部分绒
毛膜参加胎盘组成,eg:鲸、狐猴及某些有蹄类
e)异型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 1 牙齿: 槽生齿 —— 是真皮与表皮
的衍生物: 由齿质、釉质、齿骨 质(白垩质)构成。
2
再生齿:一生仅换一次 (兔:终生不换) 异型齿:门齿、犬齿、臼齿、前臼齿 作用:切断; 撕裂; 3 刺穿、咬、压、磨等作用 齿 式:
人、猴: 2.1.2.3 2.1.2.3 =32
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
母体子宫壁的内膜形成的结构。
着落
胎生
—— 受精卵在子宫发育的过程
胚胎发育 分娩
胎儿
胎盘(placenta):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胚胎的
绒毛膜(chorion)、尿囊膜(allantois)和母体子宫壁的内
膜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特殊器官,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 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哺乳类的胎盘分为无蜕膜胎盘和蜕膜胎盘。 无蜕膜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