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国宝—大熊猫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嬉.戏(xī)憨态可掬.(jū)
濒.危(bīn)璀璨
..(cuǐ càn)
碚.(bèi)孤僻.(pì)
分娩.(miǎn)翌.日(yì)
浩瀚.(hàn)繁衍.(yǎn)
2.读准多音字
(1)产仔.:zǎi其他读音:zī组词:仔肩(担任)
其他读音:zǐ组词:仔细
(2)将.错就错:jiāng其他读音:qiāng组词:将近酒
其他读音:jiàng组词:将才
二、重要词语
1.濒危:接近危险的境地。
2.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3.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4.栖息:停留,休息。
5.孤僻:孤独怪僻。
6.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支,支持。
7.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8.屈指可数:弯着指头计算数目。
形容数目很少。
9.翌日:第二天。
三、说明方法
引用:通过援引名言、俗语、传奇、佳话、经典等语言现象,来为说明服务。
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有关情况。
作比较: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过程中,通过其间某些方面的相互比较,来达到说明的目的。
举例子: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对说明的知识或道理起证明作用。
具有说服力。
作诠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
描述说明:又叫摹状貌,通过对事物的现象和状态的描述来介绍事物。
作用在于使读者如同看到活生生的事物。
1.标题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去掉吗?
点拨:先用“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2.大熊猫的生活(填表)
生长环境
生活习性
活动范围
其他
点拨:(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很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3.核心图解
国宝——大熊猫
外形特点:体态可爱
大
熊
猫
是国
宝数
量
稀
少
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濒
危
物
种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生活习性
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
爱独处
研究价值:活化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笨拙.()温驯.()
纤.维()呵.护()
hān()态浩hàn()
zhěng()救繁yǎn()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3.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2)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是“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
(3)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4.文中写了大熊猫在德国、日本、西班牙大受欢迎、引起轰动的事,请分别说说引用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5.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熊猫的图表式档案。
要求:内容准确,语言简洁。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
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猫一经过训练,就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我国古籍中把大熊猫称为“獏”。
两千多年前,汉朝初年的《尔雅》一书中,便有“獏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
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驯,给人以优雅、活泼的感受。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广泛,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轰动了全世界。
许多国家以能够获得中国政府所赠送的大熊猫为殊荣。
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1972年10月,中国政府赠送的大熊猫“兰兰”到达日本上野动物园,在头9个月里,每天前往参观的人竟达30万之多,形成了“熊猫热”。
1979年9月,“兰兰”在东京不幸病故时,3 000万日本人向“兰兰”致哀。
日本首相也发表讲话,痛悼“兰兰”离世!
6.这部分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文第3段介绍熊猫的长相主要介绍的什么?
7.画线句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B.真实写出了人们的观感。
C.突出它有两个黑眼眶的面部色泽特征,形象逼真,富有情趣。
D.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8.比较选文与《辞海》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
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从表现手法运用的角度看选文属于()。
A.平实说明
B.生动说明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螳螂
螳螂,善于捕捉害虫,故为益虫。
每年一到“芒种”,螳螂就会出现。
古代人们把它作为“芒种”节气的“候应”。
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发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
同时,两对前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则缓转。
此刻蝗虫早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投去。
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在螳螂的“宗族”中,有一种黠螳螂,它的胸节的两侧和前肢的基节,生着色彩美丽的薄膜。
它们隐藏在树叶和花丛中,把一对足装成花瓣似的。
有些昆虫兴冲冲地飞去采蜜,结果是自投罗网。
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型细长,颜色微绿,非常美丽。
它能隐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地蹲上几个小时,伺机猎食,就像渔翁垂钓的样子,静待鱼儿上钩。
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草木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有趣的是,螳螂喜捉蝉为食,而螳螂和蝉又都是黄雀喜吃的美食佳肴。
《说苑·正谏》里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又《吴越春秋》里云:“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后来,人们就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来比喻那种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人。
9.螳螂为了捕食而善于伪装,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它是怎样伪装的。
10.最后一段引用古书记载和成语,揭示了生物界的一种什么现象?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表达交流】
12.仿照下边的句子形式描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
大熊猫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
【体验中考】
13.语文活动:下面是一幅漫画。
说说你从漫画中读出了什么。
若污则亏
参考答案:
1. 答案:zhuōxùn xiān hē憨瀚拯衍
2. 答案:
3. 答案:(1)引用(2)作诠释(3)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4. 参考答案:(1)说明大熊猫的珍贵,又可吸引读者。
(2)说明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危动物。
(3)说明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是件大好事。
5. 解析:根据课文归纳填写,课后查阅资料进行补充;大熊猫濒危处境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作答时要分别点到;拯救措施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略
6. 参考答案:(1)大熊猫的可爱与珍贵。
(2)毛色奇特。
7. 答案:打比方 C
8. 解析:课文对大熊猫的体态、四肢、尾巴作了较为具体的描绘,对毛色黑白的具体分布作了详细描写。
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比《辞海》的介绍更生动、更形象。
加上描写了人的心理感受,更突出了大熊猫可爱的特点。
答案:B
9. 参考答案:一是用色彩美丽的薄膜伪装成花瓣引诱昆虫;二是它的身体颜色会随周围草木颜色的变化而变化,使别的昆虫不易发现自己。
10. 参考答案:揭示了生物界里物与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间组成了食物链。
11. 参考答案:不要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2. 答案:略
13. 答案示例:①这个“污”字实际上是一幅漫画,它的含义有: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它对人类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遭到污染后,人类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亏”。
②“三点水“也意味着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的自然环境污染破坏后,人类将会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这一现实问题倘若继续发展下去,带给人类的不仅是亏损、后患,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
③这幅漫画让人思索,促人警醒,使人对“若污则亏”这一规律,不要置若罔闻。
它以特殊的形式呼吁人类要全力保护好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