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及对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STD),以发生于生殖器、外阴及肛门等处的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染。

应用物理、药物及手术等方法去除CA局部病变后,其复发率高达40%,首次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以上,且CA与龟头、宫颈等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防止CA的复发,则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事男科学临床与科研多年来,运用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CA,能显著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对CA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检测,了解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对CA复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例CA患者均为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来本院男科、妇科、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初发病者136例,复发病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在男性患者中,皮损分布于单一部位者82例(各分布于包皮、冠状沟、龟头、尿道口、肛周等),皮损位于多个部位者54例;女性患者中,皮损分布于单一部位者38例(各分布于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阜等),皮损位于多个部位者26例。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疣体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之间具有齐同可比性(见表1)。

健康对照组40人,男30人,女10人;年龄18~60岁,平均35.1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1.2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2000年制定的《最新颁布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

(1)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

(2)临床表现:①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会阴或肛门周围,偶见口腔、乳房等处出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即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②自觉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出血,女性可有白带增多;③女性患尖锐湿疣应与假性湿疣(绒毛状小阴唇)、男性应与珍珠样阴茎丘疹相区别,还要与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生殖器汗管瘤等相鉴别;④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近年来,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健康和个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性病,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各地纷纷制定了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

本文将从政府管理、医疗机构规范、医务人员规范行为和公众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府管理针对性病规范化诊疗,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性病防控的工作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

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性病的诊疗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性病诊疗工作的投入,提供充足的经费和技术支持,确保性病的规范化诊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医疗机构规范为了确保性病规范化诊疗的质量,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门的性病诊疗科室,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

其次,医疗机构应加强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证性病检测和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病历管理系统,便于对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随访和治疗。

三、医务人员规范行为医务人员是性病规范化诊疗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行为规范非常重要。

首先,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其次,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医疗权益。

在性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真实、客观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四、公众健康教育性病的高发与公众对性病认知不足有一定关系。

因此,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对于性病规范化诊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开展性病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性病的认知并强调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其次,医疗机构可以开设性病诊疗咨询热线,解答公众疑问,提供专业的性病咨询服务。

此外,学校、社区等单位也可以组织性病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公众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对于性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性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尖锐湿疣临床诊疗指南尖锐湿疣(CA)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对尖锐湿疣的诊疗建议,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临床表现:尖锐湿疣常表现为生殖器、肛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增生,可出现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形态的疣体。

部分患者可能无自觉症状。

病理检查:对于不典型皮损或难以确诊的病例,建议进行病理检查。

在皮损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以明确诊断。

醋酸白试验:醋酸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将5%醋酸溶液涂于皮损处,5分钟后观察,如出现白色斑块,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

HPV检测: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HPV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5-氟尿嘧啶、三氯醋酸等。

对于多发性皮损或不适宜局部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系统药物治疗,如干扰素、白介素等。

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电灼、微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根据皮损的大小、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巨大尖锐湿疣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局部切除、包皮环切术等。

对于妊娠期患者,手术治疗需谨慎考虑。

提高性安全意识: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非意愿妊娠和不洁性行为。

定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性生活活跃、多个性伴侣等,建议定期进行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

健康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随访时间:尖锐湿疣治疗后的前三个月为复发高峰期,建议每两周进行一次随访。

如无复发,可逐渐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至半年。

复诊内容:复诊时应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皮损变化和是否有新发皮损。

对可疑复发部位进行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

如出现复发,应及时治疗。

提高患者认知: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尖锐湿疣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

性病诊疗管理制度

性病诊疗管理制度

性病诊疗管理制度一、前言性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各种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性病的诊疗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性病诊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流程、诊疗设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相关法律法规1.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关于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根据该法,性病应当被纳入传染病范畴,并且对性病的传播、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在性病诊疗方面,《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报告发现的性病病例,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对性病患者实施强制隔离和治疗。

2. 《性病防治法》《性病防治法》是中国政府专门针对性病颁布的一部法律法规。

该法规定了性病的防治措施、性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性病诊疗机构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性病诊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

3. 《卫生部关于全国性病临床诊疗规范的通知》《卫生部关于全国性病临床诊疗规范的通知》是对性病临床诊疗的具体规范文件。

该通知规定了性病临床诊疗的标准化流程、诊疗设施的要求、诊疗技术的规范等内容,为性病诊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以上是一些与性病诊疗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性病的诊疗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为性病诊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保障。

三、诊疗流程1. 就诊登记患者到达性病诊疗机构就诊时,首先需要进行登记,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主诉、既往史、家族史等。

2. 专科医生初诊患者完成登记后,将由专科医生进行初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

3. 实验室检查根据专科医生的初诊,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验、尿液检验、分泌物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

4. 诊断通过初诊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5. 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将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注射治疗等。

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

Huizhou 516008,Guangdong,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clN'e clinical sigmificamce of treatment of ear]y congenital syphilis pateints诵tll eeftriaxone sodium and bicillin in combination. Methods There 1 1 3 patients with 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57 cflse8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46 case8.The study group weIe treated with 29 of eoftriaxone sodium by venous injection for 10 or 15 days and 2.4 milliom units of Bicillin by intramuscular inject-X.Zhang F,el a1.Seasonal rainfall vaniability,the incidece of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and prediction of the disease in low—lyi“gm哪ofChina[J].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F,1998. 148(3):276—281.
密度,从而降低流行性出血热鼠问带毒率和人群发病率。 首先是要落实好《淄博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准确掌握

性病规范化诊疗.

性病规范化诊疗.
展梅毒、衣原体的筛查。 z 健康促进 z 早期性教育
我国性病诊疗中存在的问题
z 性病门诊环境安全感不够 z 医疗机构主动筛查率不高 z 过度诊断/漏诊/误诊 z 治疗不规范/过度治疗 z 不主动定向转诊 z 追踪性伴少 z 患者随访不规范 z 患者健康教育不够 z 疫情报告不准确
性病诊疗服务混乱
对违反规定医护人员的处罚
第五十条 医师在性病诊疗活动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 师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违反性病诊疗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规定报告性病疫情,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¾ 实验室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至少1名,初级职称技术人 员2~3名。
医务人员培训上岗
¾ 提供性病服务的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 和咨询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相应专业培训(每3年至少培训1 次)。
环境
候诊区 独立性病诊室(含或独立的检查室) 实验室(可与检验科共设) 治疗室 注射室(可合并设立) 咨询室 药房 :必备药物 诊断、治疗、化验服务相对集中
2020年
下降趋势 <15/10活产数 城市90%,农村80%,流动 85%,高危95% 专业人员100%;妇幼90% 90% 90% 95% 95% 城市90%,农村70% 城市95%,农村80% 城市95%,农村85% 85% 完善,提供效果评估
效果指标 效果指标 结合AIDS
结合AIDS
结合AIDS
(一)具有相应的诊疗场所,包括诊室、治疗室和检验科等; (二)具备性病诊断治疗、消毒灭菌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及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11.30•【文号】卫办医政发[2010]190号•【施行日期】2010.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有关要求,我部继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白癜风、淋病、慢性光化性皮炎、荨麻疹、系统性硬化症、寻常痤疮和寻常型银屑病等皮肤性病科7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医疗工作实际,依照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文件,指导各试点医院制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将有关情况报我部医政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政司医疗机构管理处胡鹏、张文宝电话:************、68792730附件: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附件: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白癜风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ICD-10:L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白癜风治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皮肤科杂志)。

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般无自觉症状。

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态不一,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白癜风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

寻常型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或散发、泛发全身,故寻常型又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四个亚型。

节段型一般为单侧,白斑沿某一皮神经节支配区分布。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15号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15号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年8月12日卫生部令15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与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淋病和梅毒;(二)软下疳、性病型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第三条国家对性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二章机构第五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设性病防治机构,并健全疫情报告监测网络。

本办法所称性病防治机构是指县以是个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承担皮肤病性病防治机构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六条省级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研究拟定所在地区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负责所在地区性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七条其他性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性病防治规划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二)负责所在地区性病的监测,以及性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三)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体检;(四)对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指导;(五)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六)培训性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八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专科性性病防治业务的应当经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性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性病辅助诊断技术设备和人员;第九条个体医生从事专科性性病诊断治疗业务的,必须经执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0年8月制定了《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它对性病的防治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各级性病防治人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8月)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梅毒治疗方案淋病治疗方案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案软下疳的治疗方案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方案生殖器疱疹治疗方案艾滋病的治疗方案性病诊疗规范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1、诊断标准NGU及MPC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1 接触史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为1~3周。

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

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刺痛和痒。

尿道分泌物常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较稀薄,量也较少。

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但主要为宫颈内膜炎。

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用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病奈瑟菌的证据。

男性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5个为阳性。

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平均每视野≥15个多形核白细胞有诊断意义。

性病诊断标准和性病病例报告要求

性病诊断标准和性病病例报告要求
② 临床标本淋球菌培养阳性(女性标本、咽部 和直肠标本)
淋病-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1(流行病 学史)
和 2(临床表现)中任
1项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 和
3(实验室检查)中任1项
淋病的病例报告
符合确诊诊断的首诊病例应报告, 淋病的报 告病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不应报告为 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 和
3中①(暗视野) 或
③(螺旋体试验)
二期梅毒
1. 流行病学史
① 有多性伴,或 ② 不安全性行为,或 ③ 性伴感染史,或 ④ 输血史(早期梅毒病人为供血者)
2. 临床表现 肤损害 75%~80% 粘膜损害 30% 全身淋巴结肿大 50%~60% 关节炎、关节痛、骨膜炎 肝炎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 神经系统病变 脱发
② 晚期胎传梅毒----在2岁以后发病,出现各种炎症性或标记性损害 ③ 胎传隐性梅毒----无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①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②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生母的2个稀释
度,也就是说滴度是生母的4倍;或出生后3个月随访滴度升高 ③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性病诊断标准和病例报告要求
港闸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7日
性病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卫生部关于《传 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CDC关于《全国性病监测 方案(试行)》的要求,需要监测的性病为:
(1)国家法定报告传染病:淋病、梅毒 (2)其他法定管理和重点监测传染病:生殖道沙眼衣原
发作持续2年 三期(晚期)梅毒:病程大于2年 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或
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隐性(潜伏)梅毒 胎传(先天)梅毒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导言:艾滋病,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

自1981年被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确保我国艾滋病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科学的诊疗,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经过多次修订和更新,2021年版指南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述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是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深入研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

该指南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艾滋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工作,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水平,减少艾滋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标准,我国艾滋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HIV 感染者;2)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或百分比低于15%);3)相关临床症状,如反复发热、乏力、失重、盗汗、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无上述症状,但存在恶性肿瘤或机会性感染,也可作为诊断条件。

三、治疗原则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强调以下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因患者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差异,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2)积极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联合用药:合理选择不同机制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减少治疗失败和耐药风险。

四、治疗建议根据病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急性HIV感染期对于新感染的HIV患者,应及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维持免疫系统稳定,延缓疾病进展。

2. 慢性HIV感染期在慢性感染期,对于持续高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低的患者,应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目标是降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功能。

3. 艾滋病期艾滋病期的治疗应在慢性感染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和支持治疗。

对于具备条件的患者,可考虑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免疫重建治疗。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新版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12-31(卫生部令第89号)《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6月2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2012年11月23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性病的传播流行,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

本办法所称性病包括以下几类:(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梅毒和淋病;(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三)卫生部根据疾病危害程度、流行情况等因素,确定需要管理的其他性病。

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性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依法防治、科学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指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整合防治资源,实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

根据需要制定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确定需要管理的性病目录,决定并公布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性病病种。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性病防治工作,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性病防治规划,结合当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性病防治计划。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性病防治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性病防治队伍建设,负责安排性病防治所需经费,组织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等活动。

鼓励和支持医疗卫生、科研等相关机构开展性病防治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参加性病防治公益活动。

性病诊断标准报病要求和推荐治疗方案

性病诊断标准报病要求和推荐治疗方案

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注, 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U/(kg•d),肌注,每日1次,
每日1次,疗程10 d。
疗程10~14 d。
脑脊液正常者
苄星青霉素G,5万U/kg,1次注射。如无条件检查脑 脊液者,可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先天梅毒
美国CDC 2006
我国 2007
2、新生儿血清滴度等于母亲或低于母亲的4 晚期先天梅毒(2岁以上)
我国 2007
淋病
疾病分类 淋病
淋病
病例分类
疑似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错误分类
临床诊断病例 病原携带者
淋球菌感染疾病谱
无症状感染 有症状感染
局部合并症
系统性合并症
宫颈、咽部、直肠、尿道 前庭大腺炎、宫颈炎 结膜炎、咽炎 直肠炎 尿道炎 外阴阴道炎 前庭大腺脓肿 附睾炎、前列腺炎 淋巴管炎 阴茎水肿、尿道周围脓肿 输卵管炎(盆腔炎)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关节炎、腱鞘炎 —皮炎 —心内膜炎 —脑膜炎
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
替代方案
头孢曲松,每日2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续
10~14天。
妊娠期梅毒
美国CDC 2006
我国 2007
采用相应病期的青霉素疗法 推荐方案
。青霉素过敏者建议脱敏后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
15d。或
以青霉素治疗。
苄星青霉素G 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
倍但母亲在孕期治疗不足或使用非青霉素治 推荐方案

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内注射,
水剂青霉素G,10万U~15万U/(kg•d) ,出生 连续10 d为1疗程(对较大儿童的青霉素用量 后7天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万U/kg,静脉 ,不应超过成人同期患者的治疗量)。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千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2024版«指南〉〉是在2021年第5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新版«指南〉〉重点对抗病毒治疗、全程管理、机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合并肿瘤、HIV感染的预防与干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这部分内容,首次提出了'艾滋病脆弱人群"的概念,增加了诊治推荐意见及其推荐证据和推荐强度。

一、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对HI V A I D 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A I D 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HI V A I D S患者所生子女,以及具有疑似HI V 感染高危行为和(或)临床症状的临床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 V 相关检测及相应的咨询服务(Cl)。

三、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2:HI V筛查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通过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HI V12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HI 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来确认HI V感染(Al)。

推荐意见3:初治HIV感染者在启动A R T之前应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确诊HIV感染者或使用CA B-L进行Pr E P后仍感染HIV的患者,如考虑存在HIV对INST!耐药,则应进行整合酶基因突变检测(C l)。

六、诊断标准推荐意见4: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A I DS 期;H IV/A I 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A l)。

七、常见机会性感染(一)PCP推荐意见5:PCP的病原治疗首选SMZ-TMP,甲氧节唗15~20 mg· g-1 · d-1, SMZ 75~ 100 mg· g-1 · d-1,分3~4次用,疗程为21d;重症患者(Pa02<70mmHg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35 mmHg)早期(72h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静用甲泼尼龙)治疗,激素总疗程为21d (A l)。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

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性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加强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定和实施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性病规范化诊疗相关制度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论述。

一、性病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性病规范化诊疗是指以科学、规范的方法对性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

具体来说,性病规范化诊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1. 提供准确全面的性病预防知识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性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提高性病的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的性病筛查和检测机制,包括定期的性病检测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筛查。

3. 针对性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

4. 加强性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性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性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性病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性病规范化诊疗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性病预防知识教育,帮助公众认识性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从而提高性病的防范意识。

通过提供科学的预防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性病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性病规范化诊疗可以建立健全的性病筛查和检测机制。

通过定期的性病检测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筛查,可以及早发现性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性病的严重后果。

再次,性病规范化诊疗可以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性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性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最后,性病规范化诊疗可以加强性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性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

通过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性病的新变种和毒力增强,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性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二、性病规范化诊疗的具体内容性病规范化诊疗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知识教育:开展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性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2023年传染病诊疗方案

2023年传染病诊疗方案

2023年传染病诊疗方案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方法三、传染病治疗策略与措施四、传染病防控与健康教育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随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带来的挑战,提高诊疗水平,我国发布了2023年传染病诊疗方案。

本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传染病诊断、治疗和防控的指导,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面临一些新老传染病的挑战。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猴痘等;传统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等依然严重。

为适应传染病防控需求,提高诊疗水平,制定本诊疗方案。

二、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方法(一)传染病分类根据病原体类型和传播途径,将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1.病毒性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感、艾滋病等。

2.细菌性疾病:如结核病、伤寒、鼠疫等。

3.寄生虫性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阿米巴病等。

4.真菌性疾病:如念珠菌病、曲霉病等。

5.立克次体性疾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二)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血清学、病原学、免疫学等检测方法,为确诊提供依据。

3.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辅助诊断。

4.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活检、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传染病治疗策略与措施(一)治疗原则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识别传染病,提高治愈率。

2.病原治疗: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3.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综合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治疗措施1.抗病原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药物。

2.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患者一般状况。

3.并发症治疗: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抗结核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4.免疫调节治疗:提高或降低免疫反应,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的发生和蔓延,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0年8月制定了《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

它对性病的防治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各级性病防治人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中国卫生部性病诊疗规范和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8月)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性病治疗推荐方案(2000年)梅毒治疗方案淋病治疗方案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案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案软下疳的治疗方案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方案生殖器疱疹治疗方案艾滋病的治疗方案性病诊疗规范非淋菌性尿道炎(粘液脓性宫颈炎)诊疗规范(试行)〔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mucopurulent cervicitis),NGU(MPC)〕1、诊断标准NGU及MPC的诊断应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1.1 接触史患者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为1~3周。

男性病人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痛或尿道分泌物。

尿痛的程度比淋病轻,有时仅表现为尿道的刺痛和痒。

尿道分泌物常有浆液性或粘液脓性,较稀薄,量也较少。

女性病人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炎症状,但主要为宫颈内膜炎。

宫颈有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黄色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以及下腹部不适等症状。

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检查用涂片、培养检查,无淋病奈瑟菌的证据。

男性尿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5个为阳性。

晨起首次尿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前段尿15ml)沉渣在高倍镜(400倍)视野下,平均每视野≥15个多形核白细胞有诊断意义。

或者男性病人<60岁,无肾脏疾病或膀胱感染、无前列腺炎或尿路机械损伤,但尿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者也可诊断为NGU。

女性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黄色,在油镜(1000倍)下平均每视野多形核白细胞>10个有诊断意义(但应除外滴虫感染)。

目前由于对衣原体的培养和诊断试剂盒的使用尚无条件或不够规范,临床实验室诊断中只需见到有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并排除淋球菌感染即可作出诊断。

1.4 病例分类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及1.3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经实验室检查,可证实有沙眼衣原体或其他致病的病原体。

2处理原则2.1 治疗原则2.1.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1.2 及时、足量、规则治疗。

2.1.3 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2.1.4 同时治疗性伴。

2.2 判愈与预后病人的自觉症状消失。

男性病人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无白细胞;女性病人宫颈内膜炎临床表现消失。

在判愈时,一般可不作病原体检查。

NGU(MPC)经及时正规治疗,预后良好。

如病人经治疗但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消失后又出现,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性伴未经治疗,发生再感染,或是由于引起尿道炎或宫颈炎其他原因的存在,应劝告病人复诊以查明原因。

2.3 管理及预防:要加强防治性病的宣传教育,早期发现患者并给予有效治疗。

加强性伴通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发现和治疗患者。

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在患病期间不从事可能扩散疾病的职业,如保育员、护理及浴室工作等。

在医院及托儿所等处如发现工作人员患病及入托幼儿有外阴阴道炎,要注意观察。

为防止间接传染应分开使用体温表,对浴室、毛巾及床单应进行消毒。

为预防感染,性伴任何一方染有本病未彻底治愈之前,应避免性生活,并应严格分开使用毛巾、脸盆、床单等可致传染的物品;污染物可煮沸消毒。

个人预防可用避孕套。

尖锐湿疣诊疗规范(试行)(condyloma acuminatum)1、诊断标准1.1 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1,2,1 男性及女性在生殖器、会阴或肛门周围,偶见口腔、乳房等处出现多个粉红色、灰白色或灰褐色丘疹或乳头状、鸡冠状或菜花状高起的赘生物。

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即Busc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

1.2.2 症状自觉有痒感、异物感、压迫感或疼痛,常因皮损脆性增加而出血。

女性可有白带增多。

1.2.3 女性患尖锐湿疣应与假性湿疣(绒毛状小阴唇),男性应与珍珠样阴茎丘疹相区别。

男性及女性还要与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生殖器汗管瘤等相鉴别。

1.2.4 用5%醋酸液涂抹皮损处,3~5分钟后变白。

1.3 实验室检查1.3.1 皮损活检有HPV感染的特征性凹空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1.3.2 必要时在皮损活检中用抗原或核酸检测显示有HPV。

常见的是HPV6、11型,少见为HPV16、18型。

1.4 病例分类1.4.1 报告病例具备1.1及1.2指标1.4.2 确诊病例具备1.1,1.2及1.3中的任何一项指标。

2处理原则2.1 治疗原则2.1.1 注意患者是否同时有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如有,应同时治疗。

2.1.2 患者配偶与性伴若有尖锐湿疣或其他性病,应同时治疗。

2.1.3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2.2 判愈及预后判愈标准是去除增生疣体,尖锐湿疣预后一般良好,但复发率较高。

2.3 管理及预防2.3.1 尖锐湿疣每例患者只应报告一次。

过去未曾诊断的患者首次诊断时应报告。

2.3.2 尖锐湿疣患者应避免性生活,或使用避孕套,以防传染给配偶。

2.3.3 患者应及早治疗。

2.3.4 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1、诊断标准1.1 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本病由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引起。

1.2.1 潜伏期5~21天,平均7~10天。

1.2.2 早期有初疮,在外生殖器部位出现单个(偶有多个)小丘疹、糜烂、溃疡,数日后自愈。

1.2.3 1~4周后出现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

它可被腹股沟韧带上下分隔形成“沟槽征”。

破溃形成瘘管似“喷水壶状”,愈后遗留瘢痕。

可有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结节性红斑等。

1.2.4 晚期发生直肠狭窄、生殖器象皮肿。

1.3 实验室检查1.3.1 在感染4周后用衣原体作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1:64以上有诊断意义。

或作微量免疫荧光血清学试验。

1.3.2 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有星状脓疡,周围有上皮细胞栅状排列。

淋巴结抽取物中的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显示有包涵体。

有条件可作沙眼衣原体培养。

1.4 病例分类1.4.1 报告病例具备1.1及1.2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具备1.1,1.2,1.3各项指标。

2处理原则2.1 治疗原则诊断必须明确;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必须规则足量,完成规定疗程;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定期追踪观察;性伴必须同时接受检查治疗;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2.2 判愈及预后经正规治疗后,患者活动性症状和体征消失。

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晚期可发生直肠狭窄、象皮肿等后遗症。

2.3 管理及预防避免非婚性接触,最近与患者有性接触者应作预防性治疗。

可参考其他性病有关措施。

生殖器疱疹诊疗规范(试行)(genital herpes)1诊断标准1.1 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本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两种临床表现。

1.2.1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1.2.1.1 潜伏期3~14天1.2.1.2 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1.2.1.3 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1.2.1.4 患者学啃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1.2.1.5 病程约2~3周。

1.2.2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原发皮损消退后皮疹反复发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较原发性全身症状及皮损轻,病程较短。

1.2.2.1 起疹前局部有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

1.2.2.2 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群簇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浅溃疡,自觉症状较轻。

1.2.2.3 病程7~10天。

1.3 实验室检查有条件和必要时作下列检查。

1.3.1 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以玻片在疱底作印片,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到具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

1.3.2 检测病毒抗原从皮损处取标本,以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1.3.3 病毒培养从皮损处取标本作病毒培养,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1.4 病例分类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指标1.4.2 确诊病例具备1.1,1.2指标及1.3任何一项指标。

2处理原则2.1 治疗原则及时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控制疱疹的传染和复发。

2.2 判愈与预后患处疱疹损害完全消退,疼痛、感觉异常以及淋巴结肿痛消失。

虽易复发,但愈后好。

2.3 管理与预防首次诊断的生殖器疱疹病例应报告。

其余可参考尖锐湿疣的管理与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软下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chancroid)1诊断标准软下疳必须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1 接触史有非婚性行为史及性伴感染史,对来自流行区的感染者更应询问性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本病为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感染而引起,潜伏期3~7天。

病损主要发生于性接触中组织易损伤的部位,男性多在冠状沟、包皮、龟头、会阴等处;女性多在小阴唇、大阴唇和后联合处。

生殖器外可见于肛门、大腿上部、口腔和手指部。

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1~2天后迅速变为脓疱,破溃形成疼痛性溃疡,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不整,可潜行穿凿,周围皮肤潮红。

溃疡基底柔软,为肉芽组织,易出血,覆以脓性分泌物。

单个溃疡3~20mm大小,也可发生多发的卫星状溃疡,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时发生于女性阴道和宫颈部位的溃疡可以不痛。

约50%的患者发生急性、疼痛性腹股沟淋巴结炎(横痃),表面皮肤红肿,可破溃。

由于自身接种,感染也可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和粘膜。

1.3 实验室检查1.3.1 涂片:从溃疡或横痃处取材涂片作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阴性短杆菌,呈长链状排列,多条链平行,似“鱼群状”,可考虑为H.ducreyi,但涂片的敏感性大约为50%。

另外溃疡中其他革兰阴性菌可造成假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