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妙用治心衰(精彩推荐)
心力衰竭秘方
心力衰竭秘方
心力衰竭也称之为心衰,指心脏的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充分排出心脏,会导致静脉的系统血液堆积,动脉系统血液灌输不够,从而引起心脏循环系统障碍。
心力衰竭秘方1
组方:大枣15枚,枳实30克,葶苈子4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
备注:利水消肿、补中益气,主治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秘方2
组方:人参9克,制附子9克,五味子9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麦冬30克,泽泻30克,猪苓30克,北五加皮6克,川芎10克,葶苈子15克。
用法:熬成药膏(每毫升含生药1克),50毫升/日,分3次口服,2周1疗程。
备注: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秘方3
组方:熟附片9~15克(先煎),党参、黄芪、茯苓、泽各15~30克,炒自术、车前子(包)各15克,甜葶苈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备注:阴虚或阴竭者忌用。
心力衰竭秘方4
组方:桂枝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杏仁12克,丹参12克,葶苈子、万年青根、麦冬各15克,鱼腥草、开金锁、益母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心力衰竭秘方5
组方:附子6~9克,红参3~6克,桂枝3~9克,白术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苈子各9~15克,黄芪15~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备注:服药期间一律停用洋地黄制剂及速效利尿剂,低盐饮食;因肺部感染、风湿性活动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药以祛除病因。
以上为治疗心力衰竭的5副偏方秘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
实用有效的心脏病7个经方[精选5篇]
实用有效的心脏病7个经方[精选5篇]第一篇:实用有效的心脏病7个经方实用有效的心脏病7个经方本文主要根据费维光先生相关文章编写1、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原方出自《伤寒论》、《金匿要略》。
加味后又名定悸饮。
[方药]茯苓1gg桂枝10g白术12g甘草6g吴茱萸6g 牡蛎15g 桑白皮10g [笔者经历]患者病症:心脏血管神经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献曝语:根据龙野一雄氏对原方苓桂术甘汤的应用总结中有此方可治心脏疾患:心脏瓣膜症、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喘息、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心动悸、贫血性浮肿〉。
此方后经北宋时代朱肱加味后名为定悸饮,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效果更佳。
所谓心悸,即心动过速,其解释为:患者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身体受到劳累,或无缘无故,突然心中咚咚乱跳的时间长短不一。
笔者用此方已治愈不少病人,屡试屡中,至今尚未遇到一例无效。
患此症者不论青年、中年、老年人都有,一般服药6剂、或12剂可愈。
又据日本医家经验,此方治间歇性心悸,炙甘草汤治无休止性心悸。
医界珠玉:指苓桂术甘汤原方。
、吉益东洞氏云:“苓桂术甘汤,治心下悸,上冲,起则头眩,小便不利者。
”2、尾台榕常氏云:“苓桂术甘汤,治痰饮家眼睛生长云翳,昏暗疼痛,上冲眩晕,眼睑肿,多有眵泪,用之其效甚佳。
应以心胸动悸,胸胁支满,心下逆满等症为主。
治雀目症,亦有奇效。
”3、浅田宗伯氏云:“下总国小见川西云寺,脐下动悸,时时迫于心下,眩晕倒地,头上常重如石,上盛下虚,不能行走,遍求国内医中髙手皆治而无效。
来京城,求治于余,余与苓桂术甘汤,兼用妙香散,服之数旬,积年之疾,脱然而愈。
”4、矢数道明氏治阵发性心动过速症云:1133岁男子,数年前心脏肥大,但未衰竭。
20年前进行野球比赛时,由于心情不佳,心动过速而倒下。
以后胸部有重压感,呼吸气短,心动过速。
脉结代,起立时眩晕。
噫气、尿频、多汗等。
投与苓桂术甘汤加牡蛎12克,病情逐渐好转,服药3个月恢复工作而停药。
“5、中琴神溪氏著《生生堂医谭》云:”一男子腰痛,大便每次下血一合有余。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1. 简介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发生水肿的疾病。
水肿是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方作为水肿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减轻水肿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衰水肿患者的经方案例,以及针对该方案的解释和用法。
2. 经方案例组成•飞廉散•北豆鼓汤飞廉散组成•苍朮 6克•茵陈蒿 6克•白术 6克•石菖蒲 6克•桂枝 6克•生姜 6克•干姜 6克•半夏 6克•茯苓 6克•当归 6克•大黄 6克•长沙鱼腥草 6克•川芎 6克•丹参 9克•牛膝 9克用法将上述草药研磨成粉末,每次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北豆鼓汤组成•北豆鼓 500克•生姜片 25克•香菜 25克•料酒适量用法1.将北豆鼓浸泡于水中,一小时后取出备用。
2.取一锅加入适量水,加入生姜片和浸泡好的北豆鼓,煮沸10分钟。
3.加入适量的料酒,再煮沸5分钟。
4.关火后加入香菜装饰即可。
3. 方案解释草药配方飞廉散飞廉散是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其中,苍朮、茵陈蒿、白术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石菖蒲、桂枝、生姜、干姜能温阳散寒、活血通经;半夏、茯苓、当归、大黄则能清热化痰、利水消肿;长沙鱼腥草、川芎、丹参、牛膝则具有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配合,能够改善心衰水肿的症状。
食疗方案北豆鼓汤北豆鼓汤是一道汤类食疗方,以北豆鼓为主要原材料。
北豆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利尿、清热、消肿的作用。
生姜和香菜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的功效。
该汤具有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特点,适合心衰水肿患者食用。
4. 使用方法经方使用方法飞廉散的用法为每次取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可以提前分装好,方便每次用量。
冲服时,可根据个人口感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食疗使用方法北豆鼓汤可作为正餐的一道汤品,每天食用一次。
食用时,首先将北豆鼓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个人口味烹饪。
心力衰竭——葶苈生脉五苓散——邢月朋经验方
心力衰竭——葶苈生脉五苓散——邢月朋经验方
主治:心肺气虚,痰饮阻滞,瘀血内停之喘证、心悸、水肿,表现为胸闷,气短,喘促,腹满,心悸,水肿,舌质淡黯,苔白腻,脉沉滑或滑数。
西医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
由五苓散及生脉散等,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
生晒参、葶苈子、麦冬、五味子、桂枝、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车前子、郁李仁、枳实、丹参、川芎。
加水400ml,水煎两次,煎至300ml,日1剂,分两次温服。
补益心肺,活血利水。
本方以生晒参益气固本,补益心肺,葶苈子泻肺气之塞,“止喘促,除胸中之痰饮”;
麦冬、五味子及人参组方生脉散补气生津养心;五苓散通阳化气;车前子、泽泻开水窍,通水道,利水消肿;
郁李仁下气行水,通大肠之滞;桂枝温通阳气,又助膀胱气化功能;枳实下气消痞,与白术配伍为枳术丸,除满消胀,治疗痞满更优;
丹参、川芎活血祛瘀,除满消胀。
全方配伍,攻补兼施,扶正不碍邪,驱邪不伤正,开上启下,使痰饮消,瘀血祛,脉道充盈,气血运行,共奏补气养心,涤饮祛瘀之
功。
心衰的经方治疗
心气( 阳) 虚是 本病 的病 理基 础 , 血瘀 是本 病重 要 的病 理 环节 , 内生 水湿 是本 病 重要 的病 理产 物 和继发 性致 病 因
为主 , 用清 热利 湿 中成 药 , 收 到 较好 的疗 效 。此 后 每 次 复发 , 用 清 热利 湿之 品 , 损 伤 阳气 , 寒 湿 内结 , 形 成 以寒
湿 凝滞 为 主要 发病 机 制 之证 , 故 用 阳 和 汤加 味 , 温 阳散 寒, 利 湿化 痰散 结 。兹 证相 投 , 故获 良效 。
3 0 g , 杏仁 1 2 g , 紫菀 1 0 g , 桔梗 9 g 。 ( 3 ) 肺脾 两虚 、 痰饮 阻肺 。辨 证 要 点 : 咳嗽 喘 促 , 心
慌气 短 , 动则 加重 , 痰多 , 下肢水肿 , 舌质淡, 苔腻 , 脉 沉
细 。治则 : 补 肺健 脾 , 化痰祛 湿 。方药 : 保元 汤 合苓桂 术
瘕” “ 痛 经” “ 月 经不 调” “ 不孕 ” 等 病证 范畴 。本 病多 为邪
热 余毒 残 留 , 与 冲任 之 气 血 相 搏 结 , 凝聚不去 , 日久 难 愈, 耗 伤气 血 , 虚实 错 杂 。临床 以湿 热 结 聚 , 气滞血瘀 , 寒 湿凝 滞 , 气虚 血瘀 证 多见 。然 本 患 者病 起 之 初 , 湿热
心 衰 的经方 治 疗
栗 晓 乐 谢 豪 杰
( 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 民医院, 4 5 0 0 5 3 )
甘 汤加 减 。具体 方药 : 人参 1 5 g , 黄芪 1 2 g , 桂枝 9 g , 白
术 1 5 g , 茯苓 1 2 g , 陈皮 1 2 g , 法半夏 1 2 g , 枳壳 6 g , 木 香 1 2 g , 砂仁 1 2 g , 甘草 5 g 。
治疗心力衰竭最佳民间偏方
治疗心力衰竭最佳民间偏方心力衰竭,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民间偏方大全网为您收集治疗心力衰竭最佳民间偏方,如下:验方一:黄芪粥可治心力衰竭王某,男,45岁。
4年来心悸气短反复发作已经影响到了工作,严重的时候会呼吸急促,不能行走上楼。
而这几个月以来不但心慌气短、下肢也水肿,种种症状加剧。
来到中医院进行诊治,老中医给开了一方子。
用生黄芪、薏米仁各30克,橘皮3克,粳米100克,同煮为粥,每天吃1次即可。
王先生吃了1个月,症状明显好转,心悸、气短、咳喘的毛病都减轻了不少,下肢水肿也好了。
验方二:龙眼治心衰有疗效戴某,女,48岁。
于今年元旦开始感冒,后出现咳嗽、气短、下肢水肿、心悸等症,后经中医诊断为心力衰竭。
医生开方——龙眼汤。
用新鲜的龙眼肉30克,配丹参、远志各15克,煮汤,食用即可。
每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她坚持了两个月,结果病情真的得到了控制,人的气色也好多了。
验方三:鲤鱼赤豆汤防治心衰郭某,男,55岁。
在这2年里,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等症,3个月前,心衰的症状逐渐加重。
而几天浮肿加重,胸闷气短,全身乏力。
经邻居介绍用鲤鱼汤进行饮食调养将近1个月,身体好了不少。
方法:用新鲜的鲤鱼肉250克和赤小豆50克,煮汤,每天吃1次。
现在,心衰的症状明显减轻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小提示:上述偏方由偏方大全网提供,内容源于互联网和出版刊物。
中药类偏方使用前请遵医嘱!关注偏方大全网可查询下面这些疾病偏方(疾病搜索)痛风、烧烫伤、颈椎病、婴儿湿疹、肾结石、便秘、鼻咽癌、失眠症、脱发、荨麻疹、骨质增生、腹泻、扁平疣、止咳、痔疮、祛斑、耳鸣、咽喉炎、哮喘、疝气、脚气、青春痘、美白、减肥、感冒发烧、酒糟鼻、骨质疏松、脂肪肝、关节炎、帕金森、眼睛疲劳、消化不良、牙疼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温阳利水方(心力衰竭经验方)
温阳利水方(心力衰竭经验方)
组成:红参15克,麦冬40克,五味子30克,桂枝30克,茯苓60克,甘草30克,泽兰30克,桑白皮30克,黄芪60克,葶苈子30克,苦参15克,桑寄生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丹参30克,酸枣仁30克。
功能: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主治:水肿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证,现代医学慢性心功能不全可参照此方治疗。
证见喘息,胸闷气短,动辄喘甚,双下肢浮肿,纳差,夜寐不安,舌质紫暗,舌苔白滑,脉细涩。
用法:上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煎取100 毫升,共取3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
服药期间限盐限水,忌生冷油腻饮食。
加减运用:若心悸,唇绀,脉虚或结或代,加附子、肉桂;若见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脉虚浮而数,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蛎、龙骨,以防喘脱之变。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忌服。
经方妙用治心衰(精彩推荐)
经方妙用治心衰(精彩推荐)经方妙用治心衰(精彩推荐)摘要像心衰这类疾病,凶险急重,死亡率很高。
患者常常首选西医救治,其结果疗效不如人意。
不少中医师也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无用武之地,但实际上中医药治疗此类疑难疾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冯女,46岁。
2015年2月13日诊。
头晕、头痛15年,胸闷气喘、心悸无力等2年。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
患者15年不明原因地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多年来服药不规范,血压控制不理想,常在160/100MHG上下波动。
近2年来,患者出现胸闷痛、心悸气喘、下肢肿胀等不适,每在活动后加重。
经郑州市某医院心内科检查,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Ⅲ级)。
曾多次住院应用抗凝、活血化瘀及强心利尿等剂,病情仍时有波动。
经其他患者介绍,前来就诊。
证见:面色灰暗,胸闷气喘,难以平卧,心悸汗出,纳差呕恶,畏寒少尿,四肢逆冷,双下肢中度水肿,口唇紫绀,舌暗苔白,脉沉细涩。
诊断为心水、喘证、心悸,证为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
治以温补心肾,化瘀利水;方用真武汤、四逆汤及苓桂术甘汤三方合方加减:附子30g(先煎),干姜30g,白术15g,茯苓20g,桂枝20g,白芍15g,党参15g,五味子15g,炙甘草15g,益母草60g,生姜15g,大枣15g。
水煎服,每日1剂。
并配合西药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药服用。
2月20日二诊:胸闷气喘好转,已能平卧,纳食改善,汗出已止,水肿减为轻度水肿。
嘱继续按前方服药。
2月28日三诊:水肿消失,其它症状皆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可适量活动。
予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西药服用,以巩固疗效。
1年后回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可适当活动。
按: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是指真脏损伤、心体受损、心脏功能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属于中医学“心水”、“心痹”、“喘证”等疾病范畴。
《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李可老中医一个心衰神方,8味药,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李可老中医一个心衰神方,8味药,起死回生,救人无数一代球王马拉多纳陨落,才60岁,是什么夺走了球王宝贵的生命?是心衰。
现在这个时代,压力太大了,得慢性心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中医有没有调理心衰的方子?当然有,今天就分享李可老中医的心衰神方,救过很多人。
凡是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已经放弃治疗的人病患,呼吸衰竭的人,心脏衰竭的人,或者是中毒的人,或者是中风脱证、寒症的人,或者是休克或者是大汗亡阴或者是大虚之人、五脏六腑俱衰气若游丝之人或者是车祸外伤产后等出大血之人,总之只要心脏没有停止跳动,都可以用这个雷霆之方起死回生。
这绝不是吹嘘,这是李可老中医亲自验证,下面这个案例让你为中医的神奇叹为观止。
1961年的夏天,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妇人被众人手忙脚乱抬到了李可老中医面前。
家属哭诉,说老妇人得了绝症马上就要断气了,恳求李可老中医发发慈悲救人一命。
李可老中医马上查看病人的情况,只见老妇人脸色煞白,牙关紧闭,嘴唇乌紫,四肢厥冷,手脚如千年寒冰一样冰凉。
李可老中医去把脉,没有脉搏,没有脉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死症!血压也测不到,更加没有救治的希望了。
万幸的是老妇人还有一丝气息,柔弱的心脏依然在拼尽最后一丝力量顽强地跳动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可老中医身上,李可老中医雷厉风行,马上叫人熬了一个方子,给老妇人喂下,一小时后老妇人慢慢睁开了眼睛,家属抱头痛哭,老妇人活过来了!每每看到医院都放弃了声称必死无疑的病人被李可老中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医案,小叔总是激动满怀,感叹这位神医如斗战胜佛,是病魔的克星,来到人世间专门治疗那些急症重症,可惜人间已无李可。
李可老中医用的是什么方子?这个方子叫破格救心汤。
方子如下:炮附子3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克(另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不需要煎药,分次冲服)。
这个方子囊括了中药当中三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
第一大起死回生的神奇本草就是附子。
人参四逆汤治心衰
人参四逆汤治心衰
人参四逆汤治心衰
患者黄某,女,83岁。
患老慢支、肺气肿十五年。
因外感诱发咳喘加剧而收住某医院。
经各种检查之后告之病危,嘱其回家准备后事。
并告之如不及时出院,恐怕无时间回家而死于医院。
于是其家属一面联系救护车一面请笔者到医院为其最后一诊以尽心意。
诊见唇色暗黑,深度昏迷,双下肢浮肿,四末欠温,面目浮肿晦暗。
舌象因昏迷无法察看。
脉象浮大无根。
症属心、脾、肾虚衰,阳气败亡欲脱之症。
治宜回阳救逆。
方用人参四逆汤加味主之。
红参30g 干姜15g 附子15g 炙草10g 桂枝15g 白术15g 茯苓30g
一剂,嘱浓煎,临出院前于下午六点慢慢灌下。
至九点钟到病人老家时已能说话。
于是连夜又急煎一剂灌下。
清晨神志转清。
嘱其清早又原方再进一剂。
精神逐渐好转,四末转温。
唯咳喘未止。
遂转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味。
茯苓40g 杏仁12g 炙甘草10g半夏15g 厚朴15g 干姜10g 五味子10g 细辛6g桂枝10g
水煎温服,连服五天。
后咳喘渐平。
唯食欲欠佳,乏力,痰多,色白。
续用六天君子汤以健脾化痰。
先后调理近二个月。
现恢复良好,可在村里活动,生活完全自理。
李可老中医常用经验方及病案:治心衰、肺心病、皮肤病、肿瘤等
30 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 宫颈等恶性肿瘤确有卓效。
一.救治心衰方 破格救心汤附子 30~20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10~30 克(另 煎浓汁对服),山茱萸净肉 60~120 克,生龙骨、生牡蛎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 麝香 0.5 克(分次冲服)。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 2000 毫升,文火煮取 1000 毫升,5 次分服,2 小时 1 次,日夜连服 1~2 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 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 小时内,不分昼夜频频喂服 1~3 剂。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可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 或吐血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导致 阴竭阳亡,元气暴脱,心衰休克,生命垂危(一切心源性、中毒性、失血性休克 及急症导致循环衰竭),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冰冷,面色苍白或萎黄、灰败,唇、 舌、指甲青紫,口鼻气冷,喘息抬肩,口开目闭,二便失禁,神识昏迷,气息奄 奄,脉象沉微迟弱,一分钟 50 次以下,或散乱如丝,雀啄屋漏,或脉如潮涌壶 沸,数急无伦,一分钟 120~240 次以上,以及古代医籍所载心、肝、脾、肺、 肾五脏绝症和七怪脉绝脉等必死之症、现代医学放弃抢救的垂死病人,凡心跳未 停,一息尚存者,急投本方,1 小时起死回生,3 小时脱离险境,一昼夜转危为 安。 病例 1: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闫某,男,60 岁。1995 年 3 月 24 日凌晨 4 时病危邀诊。诊见患者昏迷不醒,吸氧。面如死灰,唇、指、舌 青紫,头汗如油,痰声辘辘,口鼻气冷,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双下肢烂肿如泥, 二便失禁,测不到血压,气息奄奄。询知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 10 年。本次发病 1 周,县医院抢救 6 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昨夜子时,突然暴 喘痰壅,昏迷不醒。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 弥留之际。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前人谓,凡病情危重,寸口脉难凭, 乃按其下三部趺阳、太溪、太冲三脉,尚属细弱可辨。此症子时濒危未死,子时 后阴极阳生, 已有一线生机。 至凌晨 4 时, 十二经营卫运行肺经当令, 本经自旺。 病情既未恶化,便是生机未绝。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以挽垂绝之阳而固脱,加 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醒脑而救呼吸衰竭:附子 150 克,干姜、炙甘草各 60 克,高丽参 30 克(另炖浓汁对服),生半夏 30 克,生南星、石菖蒲各 10 克, 净山茱萸 120 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 克,麝香 0.5 克(分冲),鲜生姜 30 克,大枣 10 枚,姜汁 1 小盅(对入)。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 3.5 千克,武 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分昼夜,频频喂服。3 月 25 日 6 时二诊:得悉于半日一 夜内服完上方 1 剂。子时过后汗敛喘定,厥冷退至肘膝以下,手足仍冰冷。面色 由灰败转为萎黄,发绀稍退,痰鸣大减。呼之可睁眼,神识仍未清:六脉迟细弱 代,48 次/分,已无雀啄、屋漏之象,回生有望。嘱原方附子加足 200 克,余 药不变,日夜连服 3 剂。3 月 26 日 3 诊:患者已醒,唯气息微弱,声如蚊蚋、
心衰与肾衰起死回生神方-李可
心衰与肾衰起死回生神方-李可
秘方:附子200g,沉香粉3g (冲),油桂3g (冲),茯苓、泽泻各30g,山茱萸180克
用法:武火急煎,边煎边喝
病例:灵石药材公司王某之母,62岁,:县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病危出院,准备后事-诊见患者深度昏迷,痰声拽据,颈脉动甚,腹部如肿如鼓,脐凸胸平,下肢烂肿如泥.唇舌指甲青紫,苔白厚腻,.六脉散乱,摸其下三部沉实有力t询知患痰喘三十一年,此次因外感风寒,此发暴喘。
住院七天始终无汗,已两日无尿嘴唇青紫,心力衰竭之端倪已露。
寒饮久伏于三部,太溪根脉微弱可辨,是为一线生机.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时许开始服药,+五分钟后阳回厥退,汗敛喘定《十一时三+分,知饥索食,心率为一分钟一百次,脱险原方再服八剂,三小时一次,昼夜连服。
二十四日下午四时,水肿消退,心率一分钟八十二次,已能拄杖出游。
前后三+—小时,服附子共一斤十两,山茱萸一斤,古今视为必死之症,竟获治愈。
方解:本方具有纳气归背,利水消肿之功^主治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脑危象、急性肾衰竭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李可国家级名老中医
“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五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以上两方药理功效目的大同小异。
经方治心衰,并非只有五苓辈或四逆类(上)
经方治心衰,并非只有五苓辈或四逆类(上)泽泻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四逆汤、附子汤等,均是治疗心衰的常用经方。
但对于临床上一些顽固、反复、高龄或部分心功能Ⅲ级以上的心衰而言,茯苓、白术、泽泻这些淡渗利水的药物未免有“病重而药轻”之嫌,从病人的效果和反馈来看,也确实有些差强人意。
那么经方在心衰领域内,除了五苓类、四逆辈,抑或竣下逐水的十枣汤之外,就没有别方可用了吗?近年来,笔者带着这个疑惑,在《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等辑录了大量唐以前经方医学文献的古籍著作中发现,晋唐脚气病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这些脚气病方在临床上的效果,也令人十分满意。
故本文就此略陈管见,欢迎各位通道交流斧正。
1.脚气病概述1.1脚气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医心方》引徐思恭论云:“初得之时,即或脚趺肿,或脚胫肿,渐渐向上”,《备急千金要方》云:“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诸病源候论》云:“初得此病,多从下上,所以脚先屈弱,然后毒气循经络,渐入腑脏,腑脏受邪,气便喘满,以其病从脚起,故名脚气”,《医心方》引《拯要方》云:“脚气皆令人脚胫大肿,趺肿,重闷,甚者上冲心,肿,满闷,气短。
中间有干湿者二脚气,湿者脚肿,干者脚不肿。
”通过先贤诸典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所谓脚气,即脚肿上气之简称,共包括湿脚气与干脚气两种病型,其中湿脚气是一种开始以足、胫部水肿为首发症状,后期以严重水肿、胸闷、短气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全心衰的典型临床表现较为相似;而干脚气则无下肢水肿,唯有胸闷、短气等症状,与左心衰颇有相似之处。
且《医心方》引苏敬论云:“凡脚气病人,不能永瘥”,又引徐思恭论云:“脚气之病,不同余病,一患以后,难瘥易发”,与心衰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亦较为吻合。
可以看出,晋唐脚气病与现代心力衰竭之间存在明显的交集。
1.2脚气病的病因及地域分布特点《诸病源候论》云:“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又云:“江东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医心方》引《徐思恭脚气论》云:“此病多中闲乐人,亦因久立冷湿地……居热蒸地,此皆实脚气之滥觞也”;又引《唐临脚气论》云:“凡脚气病者,盖由暑湿之气郁积于内,毒厉之风吹薄其外之所致也”;《备急千金要方》云:“夫风毒之气,皆起于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当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又云:“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立久坐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皆成脚气。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心衰黄煌教授医话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心衰黄煌教授医话最近,助手告诉我,那位患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少年病情稳定了,咳喘平,腹水退,下肢浮肿消失,心律虽然不齐,但心率已经减为80次。
我很高兴。
这位少年是我特别关注的病人。
他自幼有哮喘,后经常发作,检查提示:肺动脉高压(90mmHg),右心扩大,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肝肿大。
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
这几年发作频繁,导致退学在家,每夜不得平卧,动则喘促。
去年年初开始在我门诊治疗,我用桂枝茯苓丸丹参、川芎、牛膝,症状逐步好转,能下楼活动,大家都非常欣喜。
不料去年年底感冒发热,咳喘大作。
我先用小青龙汤去麻黄,症状有好转,改用木防己汤,症状加重,咳喘痰多,整夜无法平卧,复诊时竟然坐轮椅进入。
少年精神萎靡,脉数无伦,而且腹大如鼓,下肢浮肿,心功能极差!我改用如下配方:茯苓30克、桂枝30克、五味子10克、生甘草5克、干姜10克、细辛5克、红枣30克、白芍15克,服药后当夜咳喘即缓,后此方白芍改为赤芍,五天一转,连续服用半月,病情完全稳定。
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可以作为一种疾病而独立存在,更常见的是很多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表现。
由于肺血管重塑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可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在我的门诊上,肺动脉高压不是很多,但还是可以见到的,特别是那些患有咳喘宿疾的中老年人,气喘吁吁,唇暗面紫的,我经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
少年的肺动脉高压唯此一例。
按照方证相应的原理,少年眼圈黑、舌底静脉稍曲张,下肢皮肤暗浮肿,我依然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效果依然满意。
但这次大发作,是外感引发肺部感染,心衰加重,咳喘不休,痰多腹水,桂枝茯苓丸就难以控制了,最终以经方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迅速控制了病情。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简称苓桂味甘汤,是一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
此方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
经方治心衰,并非只有五苓辈或四逆类(下)
经方治心衰,并非只有五苓辈或四逆类(下)2.3吴茱萸类方证治吴茱萸,辛苦大热之品,现多取其“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用于胃痛、呕吐、腹泻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然据《神农本草经》、《药性论》、《食疗本草》等汉唐本草书籍来看,吴茱萸除现代常用功效之外,仍有“下气”的作用,宋代《本草衍义》亦赞其:“下气最速”。
所谓吴茱萸类方,即是以大剂量吴茱萸为君,竹叶、木瓜、槟榔等药为伍,急散肿气、回阳救逆的一类用于治疗脚气病危候——脚气冲心,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心源性休克”的最为关键的一类处方。
与“葶苈类方”和“桑白皮类方”一样,以“吴茱萸”治疗休克的方法,最早也是由张仲景所提出的。
《伤寒论》“少阴病,吐利,而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一条所描述的体征,即是大吐大利之后,循环血量不足所导致的休克中早期征象。
到了晋唐时期,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举一反三地将张仲景这一经验挪用到了心衰、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上。
如《外台·脚气冲心烦闷方二十二首》引《文仲》治“毒气攻心欲死者”,“兼主上气肿满” 方,用吴茱萸四升、淡竹叶一升;又治“毒气攻心,手足脉绝,此亦难济,不得已作此汤,十愈七八” 方,用吴茱萸六升,木瓜二枚;《医心方》引《拯要方》治“脚气攻心,闷,腹胀,气急欲死”方,用吴茱萸三升,木瓜三合,槟榔二十颗,竹叶二升。
以上三方虽小,但贵在配伍精当,药简力专,吴茱萸辛开苦降,温阳通脉,竹叶止逆除烦,木瓜下气利湿,槟榔逐水消肿,诸药合用,可奏良效。
此外,文仲用吴茱萸三升,槟榔四十枚,青木香二两,犀角三两,半夏八两,生姜六两,治“脚气,冷毒闷,心下坚,背膊痛,上气欲死者”,可能已同时涉及了冠心病与心力衰竭两种疾病的证治。
陶弘景云“吴茱萸一升者,五两为正”,若按汉制一两约合今15.6克计算,上方中所用吴茱萸已至数百克,远超药典规范剂量数十倍,但也正因此,方能于命悬一线之际显起死回生之效,故苏敬赞曰:“服得活甚易……此方是为起死”。
经方治疗慢性心衰20
经方治疗慢性心衰【摘要】心衰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祖国医学在“心悸”、“怔忡”、“喘证”、“心水”、“痰饮、”“水肿”、“心痹”等证中对其有记载。
我科常年开设心衰病房收治大量心衰患者,本文总结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心衰患者心得。
【关键词】慢性心衰;经方;心得体会心衰临床多见,以高龄患者居多。
慢性心衰临床证见:心悸,乏力,动则加剧,短气不足以息,夜间尤甚,不能平卧或睡中憋醒,胸中如塞,咳嗽,咯吐白色泡沫痰,口唇、爪甲青紫,烦躁,腹胀,右肋下癥块,纳呆,下肢或身半以下浮肿。
脉或数、或迟、或促、结、代、雀啄、屋漏。
《素问·水热穴论篇》云:“水病,下为腑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也。
”较为形象地描述了本病。
中医经方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运用已然成熟。
本文总结分析了经方治疗慢性心衰的心得体会,阐述如下:1病因病机心衰中医辨证分型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临床医家多从脏腑辨证来分型。
临床常见分型有心气虚、气阴两虚、痰浊蕴阻、血脉瘀阻、心阳暴脱、阳虚水泛等证型。
我科收治心衰患者,总结其共性为本虚标实。
阳虚为本,水饮、痰浊、瘀血为标。
心之阳气是鼓动血脉循行的动力,心阳不振,则无从保持血脉的正常功能而致心失所养,故见心悸气短。
而心阳全赖肾阳资助,无论心阳虚衰日久及肾,还是肾阳不足无以温煦心阳,最终表现为心肾阳虚。
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运不畅,痹血阻络,将会导致其它脏器功能失调。
心与肺同居上焦,心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势必使肺的治节过劳,久则肺气自虚,通调失职,故见胸中如塞,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加剧,不能平卧或睡中憋醒,咳嗽,咯吐白色泡沫痰;母病及子,火不生土,心阳虚可使脾阳不振,健运失司,生化乏源,故见腹胀,纳呆,乏力;心阳虚衰,久必累及于肾,肾阳虚衰,肾失摄纳、温煦,开合不利,而致水湿内停,可见口唇、爪甲青紫,肢体浮肿等症。
总之,“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阳不振,血运不畅,“血不利则为水”,可导致各脏腑发生血液和体液的郁积,各种因素亦可使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影响血液运行,久之则血液瘀阻,又可使心阳更加遏郁,使病情日益加重。
【每日一方】经方加减治心衰
【每日一方】经方加减治心衰案例:王某,男,52岁,洛阳市庞村镇人,2016年5月来诊,来诊时因心衰刚从某医院出院。
诊断:身极无力,压气,胸闷,快走两步即上气不接下气,咽部不利,有痰,休息不好,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脉沉微,听诊心率缓慢,肺部有湿啰音。
方药:附子25克,干姜10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麻黄8克,细辛8克,桂枝12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枣仁15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3枚。
服药7剂,诸症大减。
守方随证加减,服药两月余,诸症悉平,现已正常工作。
按:心衰一证,在疾病当中属较重或很重之证,听起来也十分吓人。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发动机坏了,车也就失去了动力,危害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这样的危重之证,我平时运用经方加减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心衰一词,全名为心功能衰竭,又叫心功能不全,临床常见症状有:压气,胸闷,咳嗽,喉部不适,有痰,有时伴有喘息,不能平卧,下肢水肿,身无力,有时心悸,怕冷,稍动汗出,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脉沉无力等。
该病按八纲辨,属阴证,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证居多;按六经辨,太阳少阴合证;按脏腑辨,常见心、肺、脾、肾同病;按方证辨,常见麻附辛汤证、小青龙汤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桂枝龙牡汤证。
根据以上辨证总结,阳虚有表寒,兼痰饮、瘀血为本病主要病机。
据此,我临床常用一方加减治此病。
药物组成:麻黄8克,桂枝15克,干姜12克,半夏15克,白芍15克,黄附片18克,细辛8克,五味子10克,丹参12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3枚。
本方以四逆汤为君,提振机体阳气,增加心肌收缩力;小青龙汤与真武汤为臣,解表化饮,补肾利水,减轻心脏后负荷;桂枝龙牡汤,既可调和营卫,通畅内外,又可潜阳固阳,还可定悸,共为佐使药;加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养血活血,属增效之剂。
此方用药,包括剂量,医家可根据用药意图适当加减,比如汗出过多可减麻黄,加大龙骨、牡蛎、附子用量;心悸明显,可加大桂枝、茯苓用量;血瘀明显,可加川芎,并加大丹参用量;身如极无力,附子可用至30克或更多;如痰多严重,半夏、茯苓、细辛、干姜也可突破常规,加大剂量;失眠重,可加枣仁等。
『经方集』心衰(二尖瓣、三尖瓣关闭全、血液返流,心肌肥大)经方案例
『经方集』心衰(二尖瓣、三尖瓣关闭全、血液返流,心肌肥大)经方案例杨某,女,48岁,安阳人。
3年前因心悸、心痛住院治疗1个多月。
经彩超检查: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心肌肥大,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出院后多次经服用中西药,但心悸、下肢水肿没有达到控制,近因心悸、下肢及颜面水肿而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胸闷,心胸疼痛,气短乏力,下肢及颜面水肿,口干不欲饮水,手足不温,恶寒,大便溏泄,小便少,腹胀,舌尖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弱。
辨为心脾阳虚水气证,其治温阳益气,健脾利水,给予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茯苓24g,桂枝18g,白术12g,白芍10g,生姜10g,红参10g,生地15g,川芎15g,附子10g,炙甘草10g。
12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心悸减轻,心痛基本缓解,又以前方12剂。
三诊:下肢及颜面水肿均明显消退,又以前方12剂。
之后,复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证得以控制。
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10g,每日2服。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心悸,胸闷,气短辨为心气虚,再根据腹胀、大便溏泄辨为脾气虚,因下肢及颜面水肿辨为水气,又因手足不温,恶寒辨为阳虚,以此选用苓桂术甘汤与真武汤合方加味。
方中附子温阳主水。
茯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
桂枝温阳化气,气能化水。
白术健脾益气制水。
生姜温阳散水。
红参补益心气,安精神。
川芎理血通脉。
生地兼清郁热。
白芍敛阴,兼制温燥药伤阴。
炙甘草益气和中。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妙用治心衰(精彩推荐)
摘要像心衰这类疾病,凶险急重,死亡率很高。
患者常常首选西医救治,其结果疗效不如人意。
不少中医师也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无用武之地,但实际上中医药治疗此类疑难疾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冯女,46岁。
2015年2月13日诊。
头晕、头痛15年,胸闷气喘、心悸无力等2年。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
患者15年不明原因地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经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多年来服药不规范,血压控制不理想,常在160/100MHG 上下波动。
近2年来,患者出现胸闷痛、心悸气喘、下肢肿胀等不适,每在活动后加重。
经郑州市某医院心内科检查,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Ⅲ级)。
曾多次住院应用抗凝、活血化瘀及强心利尿等剂,病情仍时有波动。
经其他患者介绍,前来就诊。
证见:面色灰暗,胸闷气喘,难以平卧,心悸汗出,纳差呕恶,畏寒少尿,四肢逆冷,双下肢中度水肿,口唇紫绀,舌暗苔白,脉沉细涩。
诊断为心水、喘证、心悸,证为心肾阳虚,心脉痹阻证。
治以温补心肾,化瘀利水;方用真武汤、四逆汤及苓桂术甘汤三方合方加减:附子30g(先煎),干姜30g,白术
15g,茯苓20g,桂枝20g,白芍15g,党参15g,五味子15g,炙甘草15g,益母草60g,生姜15g,大枣15g。
水
煎服,每日1剂。
并配合西药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药服用。
2月20日二诊:胸闷气喘好转,已能平卧,纳食改善,汗出已止,水肿减为轻度水肿。
嘱继续按前方服药。
2月28日三诊:水肿消失,其它症状皆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可适量活动。
予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配合降压、强心和利尿等西药服用,以巩固疗效。
1年后回访,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可适当活动。
按: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是指真脏损伤、心体受损、心脏功能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属于中医学“心水”、“心痹”、“喘证”等疾病范畴。
《素问·痹论》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也说:“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化气,阴成形”的著名论点。
水不自行,赖阳气以动。
“心水”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病位在心,其病本在肾,涉及脾肺等脏。
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心肾阳虚,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终至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常,水失所主,不循常道,溢于皮下,发为水肿。
由此可见,心水为本虚标实之证。
脾肾阳虚、心阳不振为本,积水停饮为标。
据其病机,治当以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为主,方选真武汤合四逆汤温补脾肾、回阳利水,配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利水渗湿。
合
方后成为治疗心衰的应对之方。
伴有瘀血证者,酌加益母草、桃仁、红花等活血之品;伴有痰浊证者,酌加半夏、瓜蒌、远志等化痰之品。
像心衰这类疾病,凶险急重,死亡率很高。
患者常常首选西医救治,其结果疗效不如人意。
不少中医师也认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无用武之地,但实际上中医药治疗此类疑难疾病,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山西已故著名老中医李克数十年单独应用中医中药成功救治了无数被西医宣布死刑的心衰患者,一些多年前被救治的患者至今还健康地活着。
证明了祖国医学不但能治疗心衰这些难治性病症,而且效果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大长中医药工作者的志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