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木防己汤研究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级研究生金匮作业

说到中医临床基础的这三门课,大约可以追溯到在芜湖读专科的日子。09年的我误打误撞学了中医,本以为自个的那点古文功底学起中医来肯定是驾轻就熟。但这种预期在上完中基、中诊之后便立马便没了踪迹,那段时期,脑子里多半是些入错行的念头。好在这种念头在下半年上中药课的时候发生了逆转。或许因为自己是属于那种脑子不是太灵光的人类,所以一直对生克制化、性味归经之类的析方、释药理论很不待见。也许是道行尚浅,自然是难窥这些“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了。

所以我的入手功夫,多半就是被这些生动形象的草药所启发的。当然,药识得多了,自然就要涉及如何组方,而“生克制化”这种“至理”,又远非本人的脑力所及,在遍寻无门之际,偶然发现了胡希恕门人整理出来的病位类方解,其间的见解或许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这种类方、析方的思路无疑令当时的我备受鼓舞,而这也是我当年初识仲景医学的始末。

后来书读的多了,也就知道原来胡氏的见解大都来源于汤本氏,而日本古方派亦与有清一代,朴学大昌的风潮有莫大的渊源。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很庆幸入门之初即受到汤本氏实证伤寒的洗礼,毕竟没有在隐庵一众的死胡同里折耗过多的气力。不过现下的我,如果站在一种相对理性的立场去评述旧识,多半会也为当初固执的学术见解莞尔失笑。

当时的我在“六经钤百病”口号下,对晋唐以降的诸家创方,多务以仲景方拆解、贬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温病诸老的揶揄。而真正深究“叶吴之学”则是12年的事了(附一条当年写的医论“阴病之营卫-凉血与清气-得叶氏而大彰;阳病之营卫-填精与益火,叶氏虽有”在络在奇”之辨,惜其语嫣不详,余今补之。向存门户陋见,深诋天士,年来殊觉叶氏奇伟,其道不废!”)。

所以临床基础的几门课,因为是选修,又是串讲,而我本身对伤寒、温病又都有自个的浅见,因而听课的时候大都着重听些老师们的治验,并不深究条文。当然,不同的老师风格各异,受益亦是匪浅的。但如果能够针对研究生教学放宽思路,不拘泥于简单、零碎的条文辨解,多以宏观发散思维,融晋唐、两宋、金元、嘉万等历代方证与一炉,破除伤寒、温病的门户之见,纳温病方证以补伤寒之未备,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凸显广博实证的精神,那么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浅见勿喷!)

《金匮》木防己汤研究概述

摘要:运用现代医理对木防己汤的组方构造及作用机制做出初步阐述,并通过临床对比研究的样本统计和医家治验来佐证本方对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如

风湿性心脏病),渗出性心包炎等出现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及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确切疗效

关键词:木防己汤;心血管病;风湿免疫性关节炎

木防己汤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二十四条,原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1)

木防已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如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原文用于治疗支饮重证,病机较为复杂,一方面饮邪内结胸膈、心下,另一方面正气已虚且兼郁热,治以通阳利水,清热补虚。若饮结较甚,病重药轻,可用本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以增去饮之力。叶天士以此方为基础,化裁用治湿热痹证。吴鞠通遵叶天士之法拟加减木防己汤(防己、桂枝、石膏、杏仁、滑石、白通草、薏仁)治疗暑湿痹,赞赏此为“治痹之祖方”(2)。陈修园亦盛赞“此方与小青龙汤,治吼喘病甚效。”(3)

仲景所称的“支饮”多指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从现代医学来解释,多为肺水肿、肺瘀血、心功能不全等较严重的心肺疾病。“其人喘满”,可为肺水肿造成的呼吸困难;“心下痞坚”,当为心源性肝硬化(瘀血性肝肿大);“面色黧黑”,慢性缺氧表现;“其脉沉紧”,提示充血性心衰;“得之数十日”,说明病程长,呈慢性化;“医吐下之不愈”,病不在胃肠,亦非宿食粘痰,故吐下不愈。

本方主要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如风湿性心脏病),渗出性心包炎等出现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及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肋软骨炎、渗出性胸膜炎、尿毒症等也可见到本方证。现就本方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等病证的研究概况做如下综述。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朱西杰(4)选择门诊患者50例,以木防己汤随证加减(木防己、茯苓各12g,石膏30g,桂枝、党参、瓜蒌、薤白各10g,红藤15g)治疗2个疗程(每6天为1疗程)为一观察周期。结果显示收缩压恢复正常最快1周,最慢8周,平均服药5剂均可见效。治愈45例(90%),有效3例(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证实木防己汤方对单纯性收缩压升高有明显治疗作用。

傅亚龙(5)在常规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去除病因等基础上加用加减木防己汤(木防己30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15g、芒硝6g(冲服)、葶苈子30g、水蛭6g、麦冬10g)治疗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周,并和常规治疗组30例相比较,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AgⅡ)的水平,结果发现2组患者的AgⅡ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

(P<0.01或0.05),但2组治疗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张文明(6)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木防己汤(木防己10g、桂枝10g、党参10g、石膏15g、茯苓15g、葶苈子10g、苏子10g、桑白皮10g、川朴5g)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28例,显效21例(75%),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认为本方具有减轻肺循环阻力,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作用。

张西相(7)经方合用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36例,分为阳虚寒凝型,拟木防己汤合真武汤加减(木防己、桂枝、人参、赤芍、郁金、附片各12g,丹参30g);气阴两虚型,拟木防己汤加生脉饮加减(木防己、桂枝、麦冬、茯苓、生地各12g,白芍、炙甘草、炙五味子各10g,太子参30g);痰瘀阻滞型,拟木防己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木防己、桂枝、瓜蒌、法半夏、葶苈子、橘红各12g,丹参、茯苓各30g)。结果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

矢数道明(8)治一63岁男子,体重70kg,胖人,腹部鼓胀突出。乍见,面色紫而瘀血,鼓槌指,下肢中等度浮肿,且有腹水。主诉呼吸困难,步行时尤为严重。不能横卧,有腹水,四肢浮肿,腹围为1.5米,肝脏大,触之如半个覆盆状而坚硬,有压痛苦闷感。心律不齐,尿蛋白中等,血压115/85毫米汞柱,心、肝、肾均已恶化,已入院4个月。此患者症状,完全如条文所述:“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投与分消汤无效,再与木防己汤加茯苓,服用10日,呼吸困难、胸内苦闷消失。初诊时扶家人肩来院。再次米院,行路平稳,途中已不休息。尿量增加,腹水、浮肿均已消失,心下已软,能横卧,亦能做轻工作。

山西名医朱进忠(9)以本方加味治疗一例38岁女性,患风心病、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前医以真武汤,实脾饮加味治之不效。当时表现为口渴,全身浮肿,腹胀如鼓,有青筋暴露,紫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紫暗,脉虚大紧数而促或间结涩。予木防己汤加茯苓、杏仁、苍术、川牛膝,服药4剂,腹胀,浮肿,气短均改善,食纳增加。继服30剂,腹水消失.浮肿,紫绀,气短等症状亦大减,乃按上方继服一月,诸症大部分消失。

二.风湿免疫性关节炎及结缔组织疾病

李现林(10)加减木防己汤(防己15g、苡仁30g、生石膏30g、木通10g、黄柏10g、海桐皮10g、桂枝6g、独活15g)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滑膜炎期)216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缓解144例,显效28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74%。

高成芬等(11)以加减木防己汤(防己30g,滑石、薏苡仁各20g,石膏30g,桂枝、通草各10g,杏仁12g)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经络者55例,临床痊愈29例,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发现该药对肝肾有不良反应。

刘竹生(12)将73例湿热痹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中药组)39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激素组)20例,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抗炎药组)14例。分别给予二妙木防己通痹汤(苍术12 g,黄柏12 g ,木防己12 g, 蚕砂10 g, 杏仁10 g , 薏苡仁20 g, 木通10 g, 石膏30 g, 桂枝10 g, 赤芍10 g, 地龙10 g, 忍冬藤15 g)、强的松、布洛芬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温(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O”(ASO)变化及疗效。结果:中药组、激素组、抗炎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0.0%、78.6%,中药组疗效略高于激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抗炎药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T、ESR、CRP、ASO(P<0.01),对湿热痹有较好的疗效,且副反应小,是治疗风湿类疾病急性期或活动期的有效方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