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清三代的对外政策

合集下载

从唐至清中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从唐至清中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唐至清朝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时期,中国对外政策主要是以唐王朝的强大军事实力为基础,通过和周边国家建立和平关系和联盟来确保边疆的安全。

唐朝统治者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尤其是与东南亚和西亚的贸易往来,从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宋朝(960年-1279年):在北宋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相对保守。

由于北方辽朝的威胁,北宋政府采取了以和为贵的策略,通过和辽朝签订和约维持边境的相对稳定。

南宋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相对开放,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并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

元朝(1279年-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对外政策以扩张为主。

蒙古帝国在统一中国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征服了东亚、中亚和西亚的大片领土。

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初期,中国对外政策主要是以保守为主,采取了明韩,明琉交好策略,试图与周邻国家保持和平关系。

但随着明朝后期国力的衰退,对外政策趋向保守闭关,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建立之初,采取了与西方列强保持距离的政策,并通过一系列的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但在18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逐渐失去对外政策的主动权,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侵略。

19世纪末,清朝推行了一些改革开放的政策,试图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

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建国初期: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开始实施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

这时期中国对外政策主要是对外征服和扩张,通过战争征服周边国家并确立中国的统治。

2. 道家思想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一些转变。

道家思想强调和平与和谐的原则,倡导非侵略和互利原则。

秦朝末年的战乱和统治不稳加强了对异族融合的需要,同时也引导了中国对外政策向和平方向发展。

3. 汉朝时期:汉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最广泛、最频繁的时期之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且积极开展了丝绸之路贸易。

4. 唐朝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开放了海上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同时还派出了一系列的使节团队,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交往。

5.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明朝初期,中国实行了闭关政策,限制了与外国的贸易和交往。

清朝时期,对外开放的程度有所放宽,但仍然保持高度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由早期的征服扩张向
后期的和平交往转变,同时也有开放和封闭之间的摇摆变动。

这一变化趋势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高三历史专题八复习资料:对外开放

高三历史专题八复习资料:对外开放

高三历史专题八复习资料:对外开放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八复习资料:对外开放》,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八对外开放-----融入世界主干知识构建Ⅰ.中国历代的对外开放一、秦汉时期1、路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3、与安息的交往4、与大秦的交往二、隋唐时期1、隋唐对外交通2、对外交往概况三、宋元时期1、南宋时,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炸药传到欧洲。

四、明清时期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空前的主动外交。

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去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奉献。

3、戚继光抗倭4、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5、郑成功光复台湾6、康熙帝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五、中国近代:被迫开放1、一系列不同等条约,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扩大到全部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2、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六、中国现代:主动开放(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50年代初,“一边倒”。

2、50年代中期:“一大片”。

2、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3、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4、80年代后:“无敌国外交”。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从1980年~现在,我国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1、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加入APEC。

2.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年成员国。

Ⅱ.中外关系一.中美关系1、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入侵中国。

(1)向中国走私鸦片,逼迫签订《望厦条约》。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以“调停”为名,入侵中国。

2、19世纪末,独立侵华: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一战。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及对外政策。

1.对外关系:(1)西汉:丝绸之路(中西方交通要道)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形成贡献最大。

(2)唐朝:遣唐使(日本后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招提寺);(3)明朝:①郑和下西洋(印度洋),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②戚继光抗倭:保护民族利益;③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澳门遭到殖民侵略。

(4)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逐渐落后西方。

2. 对外政策:(1)西汉: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2)唐朝: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

(3)明朝:郑和下西洋。

特点:积极主动开放,对外联系到闭关锁国。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3. 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发展的趋势(特点):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4.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的启发: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国家强盛;闭关锁国,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落后。

)对待国外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立足国情,不断开拓创新。

5.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对外政策变化的影响:(1)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的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使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由于落后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2)国运的盛衰与不同对外政策的关系:对外开放,国运昌盛;闭关锁国,国运衰落。

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主要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1)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2)不平等条约及危害: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

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海禁”为主要策略,即限制海上贸易,重视内部自给自足。

唐代以前,中国对外贸易仅限于陆路。

唐朝时期,与海外贸易繁荣的阿拉伯、波斯等国家之间建立了贸易关系,但很快又被废除。

宋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等地的商人建立了贸易关系,但仍禁止民间私人贸易。

明朝时期,曾开放海上贸易,但在崇祯年间恢复海禁政策。

2. 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较为保守,逐渐与西方列强建立了贸易关系。

不过,由于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中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出口的商品大多是农产品及手工艺品。

同时,清朝政府还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外商在中国内地投资和生产。

3. 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向国外推广出口商品,并采取政策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国货运动”,鼓励国人购买国货,提高中国自主经济的实力。

同时,民国政府还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但也出现了外资垄断等问题,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总体方向是走向开放,先后实施引进外资、开放沿海、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政策。

19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为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逐步实行市场化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开放战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对外贸易政策因时代背景和国情而有所不同,但均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尤其是在其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上,更是涵盖了众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从这些角度出发,在探讨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时,阐述一些有关的历史背景、政策思路、实践成果以及经验教训。

一、历史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虽然时间跨度有点长,但是有一些共性的问题。

首先,在卫国战争后,明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和关键的问题。

其次,随着国内政治的变化,中国的对外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明朝时期,明朝主要与蒙古和朝鲜王朝打交道。

在清朝时期,则主要与满洲国家和西方列强进行了交往。

再者,由于宗族政治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门阀贵族对外交政策进行了深度干预,使得中国的对外关系更加地复杂和难以处理。

二、政策思路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可以归纳为两个层面:一是保护祖国疆土安全,二是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在宣泄这两个层面时,具体的政策思路如下:1、保护祖国疆土安全。

这是明清时期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明朝主要依靠长城和边防驻军来保卫边疆。

明朝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外交政策就是宁可疆界不扩,以保卫边疆为主要考虑。

清朝则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这种政策表明了中国在对外政策上的顾虑,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希望可以通过强硬和坚定的政策来维护国家领土的安全和稳定。

2、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

这是中国在明清时期外交政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明朝时期,中国最为重视的是与蒙古和朝鲜王朝的关系。

在与蒙古的关系上,中国从未认为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将蒙古看成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与朝鲜的关系上,中国一直主张朝鲜应该接受中国的宗主权。

在清朝时期,尤其是在乾隆年间,中国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接触,将自己看成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心国家。

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国家尊严和荣誉,一直走在强硬的路线上。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国从古至今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历史演变:1.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公元前1300年-公元1400年)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

中国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交换的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和香料等。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通过扩大贸易活动来获取资源和财富。

2.明代海禁政策(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因为经济和政治原因,中国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私人海上贸易。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亚洲和欧洲国家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并且限制外国宗教的传播。

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国内贸易的发展,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3.清代垄断贸易(1644年-1842年)清朝时期,中国实行了由国家垄断的对外贸易政策。

清朝设立了“广州会馆”和“澳门审理署”,对所有与中国贸易的船只进行审查和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实施了与英国、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单一贸易政策,即“广东系统”。

这一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的活动,只允许他们在广东进行贸易。

4.鸦片战争及之后的开放政策(1842年-1949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到列强侵略,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中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设立贸易公司,减少对外贸易的关税和壁垒,并且积极引进外国的科技和资本。

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于吸引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技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5.新中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贸易政策主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然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逐渐由政府的计划和控制向市场的自由化转变,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对外交往史

中国对外交往史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

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早期的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

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

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唐朝时,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中国人被称为“唐人”。

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1.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2.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3.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清朝时,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1.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

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

2.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初期,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赈灾、和平使者等方式,与周边国家维持友好关系。

然而,后期因为内忧外患,明朝走向衰落,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首先,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上,明朝开始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随着江南经济的崛起,朝贡贸易逐渐失去了对明朝的重要性。

此时,内忧外患的明朝,对外交往更加谨慎,防范异族的入侵和对中国的威胁。

因此,明朝开始注重维护边疆和国土安全,加强边防军事力量。

然而,在清朝入侵中国后,明朝的对外政策再次发生了变化。

在明朝末期,由于清军的威胁,明朝重新开放对外交往和贸易,并寻求外部援助。

明朝派遣使者赴欧洲、日本等地招揽援助,试图扭转败局。

此时的明朝外交政策,逐渐向着多元化、开放的方向发展。

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明清时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明朝初期,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与周边国家维持友好关系,并从中获取利益。

同时,明朝政府积极招揽各国使节,加强对外交往。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周边国家开始对明朝发动侵略和战争。

满清入侵后,明清两朝的外交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清朝以武力夺取了中国的统治权,使得明朝失去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受到了内外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朝初期,通过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扩展。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入侵,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当时的清朝,以“闭关锁国”为主导,对外交往和贸易实行了限制政策,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了影响。

此外,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明清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措施-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措施-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就秉持着开放包容的理念,并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系统梳理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措施,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意义。

历经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中国通过贸易、外交、学术交流等手段,不断扩展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通过了解历代对外开放的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感悟其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今天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影响与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历代对外开放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明清时期的对外开放措施,通过历史的角度了解每个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历代对外开放的经验,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启示,并展望未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历代对外开放措施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规律和经验,总结历代对外开放的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分析对外开放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进一步探讨对外开放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为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

通过深入分析历代对外开放措施及其效果,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对外开放的规律性,指导当今中国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的目标。

2.正文2.1 夏商周时期的对外开放措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时期对外开放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贸易上。

夏朝时期,中国的铜器、瓷器等工艺品开始逐渐流入周边地区,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往来,这有利于夏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商朝时期,商王朝通过与西域、南方等地的贸易往来,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的雏形。

唐朝的对外开发政策

唐朝的对外开发政策

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对外合作,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

这成为了三十多年以来,广泛形成的共识。

其实古代中国并不封闭,只不过是到了明清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才选择了“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早在唐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和水平。

一、开放的心态与自信中国古代从总体上来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也不可否认,其间也曾有过大的分裂。

尤其是东汉王朝灭亡之后,我国进入了长达四百年大分裂、大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还好,隋唐帝国的崛起,一举扭转了这个十分不利的局面。

虽然隋代是一个短命王朝,但继承他衣钵的唐代,却能够继往开来,把自汉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发挥到极致。

唐朝的开放性格,首先要归因于统治阶层的民族特征。

唐代的皇族与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是当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西北一带军功豪门群体——“关陇集团”的后裔。

中国西北部向来就是少数民族大聚居、大融合之地,故而关陇集团的政治强人,要么本身就是纯正的少数民族血统,要么就是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汉族人。

如唐代的统治者李氏家族,虽说表面上是汉族,但也有成分较大的少数民族基因。

正如此,唐代的上层社会对于中国与外国、华夏与蛮夷、汉人与夷人之分别的观念,是近代以前,最为淡泊和弱化的。

这其中贞观之治的领导者唐太宗更是佼佼者,他坚持认为,以前中原王朝轻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中国人与外国人,汉族与蛮夷都应该是平等的,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国民待遇。

甚至为了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可以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倡导,使得整个社会对少数民族和国外人都有了一个极为包容与接纳的大环境。

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国民的自信心与开疆扩土的精神得到了极为豪壮的展示,唐帝国因此也获得了统治疆域逐步扩大、国民富裕和国家强盛等巨大的实惠与回报。

专题五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专题五中国的对外关系对外政策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 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 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 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 1972 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
机、钓鱼岛危机
2、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1972年,中日建交。
3、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
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交,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90年代: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首次越过联合国安理 会,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发动科索沃 战争,干涉并侵
略一个主权国家,并轰炸中国南联盟大使馆,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
五. 列举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2.20世纪50 年代的成就: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 关系的基本准则)。内容:P73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辛主丑义条统约治》中国工具。
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P65 P66
考考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赔款最多的不平等 条约《 》,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既割地又赔款的 不平等条约《 》、《 》

对外交往

对外交往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谁为汉朝与西域的往来做出了重大贡献? (1分) 2.唐朝对外交往显示出什么特征?(1分) 3.郑和与西洋各国是怎样进行交往的?(1分) 4.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严重后 果是什么?(2分) 5.归纳汉、唐、明、清四朝对外交往的线索。 (1分)

当堂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边外 之地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日益加强。 材料二 唐政府鼓励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西域 的艺人、日本的遣唐使、天竺的高僧,都有在长安学习、经商的, 还有的在唐政府供职。 材料三 明朝政府派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 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达同好的愿望,然后开 展贸易活动。在印度,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和约,最 后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材料四 清政府为防止西方殖民者政治经济实力入侵危及统治,推 行了近二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据统计,中国的科学技术, 在明朝中后朝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 西方了。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的中国船队,已销声匿迹,为西方 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了。



答案: 汉武帝 张骞 开放兼收并蓄 赠送礼品;开展贸易活动 原因:清政府为防止西方殖民者政治经济实力 入侵危及统治;后果:清朝中后期中国全面落 后于西方 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闭关
启示:




我国从古到今的对外交往的变化: 开放→闭关锁国→被动开放→主动开放 认识、启示: ①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 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②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必须大力发展 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倡和平外交; ④学习张骞、郑和等人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吃苦 耐劳的精神。

唐朝与清朝对外关

唐朝与清朝对外关
唐朝与清朝对外关系的比较: 唐朝与清朝对外关系的比较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与新罗(今朝鲜)、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与新罗(今朝鲜)、 日本、波斯(今中东地区) 日本、波斯(今中东地区)等国建立了广 泛的对外关系。形成了“贞观之治” 泛的对外关系。形成了“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的局面。 “开元盛世”的局面。成为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 的国家。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帝国主义瓜分的对 从而使中国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象。从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外交政策
自汉朝至明朝,我国一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统治阶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闭关。

开放:
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

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相继开通。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隋唐:对外交往活跃。

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文化,唐朝鉴真东渡传播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

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记》
宋元: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

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明朝: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

前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开始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我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唐朝出入国境政策

唐朝出入国境政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出入国境政策也有其独特之处。

1. 出入境管理制度:唐朝实行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制度,规定了一系列出入境管理的规定和程序。

例如,要求出境者必须持有“过所”,即后世的护照之类的证件,并经过官府审查批准。

而入境者则需要经过边防检查,接受身份核查和安全检查等。

2. 对外交往政策: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交往政策,鼓励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加强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唐朝与中亚、波斯、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3. 边境管理制度:唐朝在边境地区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立边防军和边防城,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唐朝还实行屯田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建设,提高边防力量。

总的来说,唐朝的出入国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促进了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

唐对外政策

唐对外政策

唐对外政策唐朝对外实施的政策核心是开放、开明、频繁、广泛。

1、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唐朝非常鼓励外交,不仅鼓励国内人士出国留学,也鼓励外国人来唐朝留学。

这些都不是口头上说的。

当时,唐政府设立了大量的机构来接待这个外国使节和客人,比如鸿胪寺。

从长安到小地方,也有商场接待外国商人,可以说遍布全国。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市舶司这样的贸易场所,不仅设立了贸易场所,还设立了一个互市监管,为贸易公平公正,对现在的贸易进行监督。

唐朝对外国学生也开放,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

2、唐朝对外实行政策开明唐朝对外政策也很开明。

无论你是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还是少数民族商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和习俗都会受到尊重。

如果你来唐朝定居,那就更好了。

来唐朝定居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

有很多专门的墓地和相关的绘图机构。

如果你想参加科举考试,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要你有优秀的实力,你就会拥有一切。

当时波斯国王和王子都死了,但唐朝的待遇也不会差。

因此,这种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朝更加强大。

3、唐朝对外实施政策频繁。

唐朝的对外政策还有一点就是非常频繁,不能说非常频繁,应该说是极其频繁的。

从唐朝的人口、交通便利程度、丝绸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唐朝的外交有多频繁,日本的学习,阿拉伯的绿宝石、胡椒、传入唐代的伊斯兰教等,都是频繁外交的结果。

4、唐朝对外实施政策广泛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唐朝的外交政策非常广泛,、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唐朝的外交不仅是商人之间的,也是政府之间的。

不仅有人员交流,还有很多经济文化交流。

国家不仅限于周边国家,而且远在这个欧洲和非洲,所以范围真的很广。

中 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中 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多次演变和调整。

其中,有一项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便是“闭关锁国”政策。

要探讨“闭关锁国”政策为何重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在秦汉时期,对外贸易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受到交通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贸易范围相对较窄。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

到了唐宋时期,对外贸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朝的长安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各国商人云集;宋朝则积极发展海上贸易,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推行。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统治者认为无需过多依赖对外贸易。

从政治方面考虑,统治者担心外国势力的入侵和国内反清势力与外国的勾结,企图通过限制对外交往来维护自身的统治。

从思想文化层面而言,长期以来的“天朝上国”观念,让统治者和民众对外部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兴趣。

“闭关锁国”政策在实施初期,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作用。

它减少了外部势力对国内的直接冲击,使得封建统治得以延续。

但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在西方各国纷纷进行工业革命、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却因封闭而无法及时了解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思想。

这导致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其次,对外贸易的限制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原本繁荣的海外贸易逐渐萎缩,国内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失去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会,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再者,“闭关锁国”政策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碰撞,使得中国的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思想逐渐僵化。

与“闭关锁国”政策相对的,是唐宋时期相对开放的贸易政策。

在这些时期,中国积极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仅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也将自身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年前)三代的对 外政策,并说明明中期后对外政策所呈现的主要趋势及 其原因和影响。 1. 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同东亚的朝鲜、日本,西亚的大食和南亚的印度等 国保持友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有利于中国 文明的传播,也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2. 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 锁国: 1)明朝中后期为防范倭寇,清初为防范反清势力, 先后实行过“海禁”政策。康熙后期禁止西方天主 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乾隆时期开始严格限制中外 交往,只许外商在广州一地与朝廷特许的“行商” 做生意,同时严格限制中国商品出口。2)原因略。 3)影响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