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谷风教学)
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
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
2.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 情绪不稳定长期的孤独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社交问题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表现为内向、孤僻等。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时间,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 扶持教育扶持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5.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应对策略,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建议。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2. 自卑感: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3. 抑郁情绪: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4. 焦虑情绪: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未来,留守儿童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5. 学习压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引导父母亲身离家务工的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3. 学校干预: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等服务,鼓励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4. 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5. 建立亲子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家乡社区或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父母亲返乡参与,增进他们和孩子的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
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
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问题一:孤独感
•解释: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近的人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影响:孤独感会导致留守儿童情感上的困扰,对人际交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二:焦虑和担忧
•解释: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不稳定或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容易出现焦虑和担忧的心理问题。
•影响:焦虑和担忧会加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问题三:自尊心缺失
•解释:留守儿童常常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爱心而缺乏自尊心,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
•影响:自尊心缺失会降低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影响其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问题四:行为问题
•解释:留守儿童在家庭教养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学习不良、社交困难等。
•影响:行为问题会给留守儿童及其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同时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未来。
问题五:沟通困难
•解释: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隔,在情感表达和相互沟通方面存在困难。
•影响:沟通困难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与他人难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影响其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
问题六:心理健康问题
•解释: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心理上的憋闷和压抑状态,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厌学等。
•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正常成长,需要及时关注和帮助。
以上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我们要重视并关注这些问题,
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境,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工作,留下儿童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少家庭关爱与陪伴,长期处于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
2. 害怕与焦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他们在家中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
3.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产生自卑情绪。
4. 沟通困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
5. 心理创伤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在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尽量多地在家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2.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3. 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如电话、视频、微信等,加强家庭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4.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回乡探亲,或者将孩子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增进亲子感情,减少孩子的思念之情,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 政府关注政府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1. 家庭关系紊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家庭关系紊乱的问题。
他们缺乏亲密关系和稳定性,无法得到父母正常情感交流和陪伴。
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不安全感。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亲人陪伴和关注,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愤怒或无助。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自尊心受损留守儿童常常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肯定而自尊心受损。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
这种自尊心受损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中退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4. 学业压力留守儿童通常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给他们带来了学业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学习困难、成绩下降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感。
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重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
5. 社交障碍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和其他亲人的交流,留守儿童往往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
他们可能不擅长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缺乏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给他们在学校和社区中融入和适应带来了困难。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1. 家庭支持和关注加强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支持和关注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回家看望孩子。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源,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2.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情绪问题、提升自信心,并提供学习方面的指导。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离家务工等原因,长期单独留守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人。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心理问题1. 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在家中往往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特别是在夜晚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留守儿童往往感到非常害怕,缺乏安全感。
2. 情感问题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情感的滋润,导致他们的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
在与同龄人相处时,留守儿童往往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往技巧,导致他们难以融入集体。
3. 自尊心问题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成功和成就的体验,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伤。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差,难以胜任任务。
4.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教育,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家庭关系。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长期离开家,留守儿童的其他亲属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提供培训机会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帮助。
比如心理咨询、沟通和交往技巧、学习方法和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通过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4. 增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情感交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归属感。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帮助留守儿童放松身心,提高社交能力。
5. 加强社区服务社区和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服务。
可以组织义务讲解员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加强社区的关爱体系。
总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家庭关系,提供培训机会,加强学校教育,增加集体活动,加强社区服务等,鼓励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人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在农村的儿童越来越多。
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往往面临着心理问题。
本文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 焦虑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或其他关心他们的亲人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也因为长期与家人分离,对未来感到不安,产生焦虑情绪。
2. 自闭和沉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与家人的沟通和互动,容易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和自理能力。
这种缺乏交流的情况,增加了孩子们的内向性格。
3. 自杀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常常缺乏亲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心理状况不好,容易出现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
1. 加强关爱与教育在关爱上,家长要多致电、发短信、视频聊天、回家看望孩子等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让留守的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在教育上,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支持,帮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2. 建立单亲家庭制度单亲家庭制度以社区为基础,由若干个平时相互了解的邻里组成,由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实施。
在孩子们家人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单亲家庭制度可让孩子们有类家庭的生活,受到更加周到的关心和照顾。
3. 营造友好环境农村学校和社区应当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可以交流的机会,加入趣味班、体育班、艺术班等学校活动中,也要给予孩子们更多关心和鼓励,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
4. 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孩子们长期之间独处,容易对网络世界过度沉迷,家长和学校应合理安排孩子们的时间,让他们走出网络世界,参与实际的生活。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
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需要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与关注,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离乡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1. 孤独感: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为他们长期处于缺乏父母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留守儿童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会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感到羞耻和自卑,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缺乏信心。
3. 社交障碍:由于长期缺乏亲密的人际联系,留守儿童可能会在社交上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害怕与他人建立关系,甚至出现社交孤立现象。
4. 抑郁和焦虑:长期分离与父母,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问题。
5. 学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指导,容易出现学业上的问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下降。
6. 行为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督和引导,留守儿童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消极抵抗和不良习惯。
7. 注意力不集中:留守儿童常常由于情绪问题和学业压力,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失,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留守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家中,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 焦虑和抑郁: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他们常常担心父母的安危,思念父母,导致情绪低落。
2. 自尊心受挫:留守儿童常常感到被忽视或被遗弃,这种负面的心理体验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挫。
3. 社交障碍: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方面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教育对策
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尽可能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心,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
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学龄儿童。
他们为了等待父母的归来,每天独自面对学习、生活、游戏等问题,时间长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感
耳朵听过百鸟鸣没有人说话
眼睛看过千里远景没有人陪伴
这是留守儿童最真切的写照。
他们面对的是空旷而寂寞的环境,他们很难融入到一个有温度的家庭中,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与亲情。
孤独感成为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负担,更容易在心灵上形成奇怪和扭曲思想。
二、心理脆弱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对自我产生了负面认识,缺乏自信心和个人独立自主能力,思维上不成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人际交往关系。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欺负,甚至良好的成绩也难以成为心灵上的安慰。
三、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室内环境,缺乏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这很容易诱导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偏差行为。
若家庭环境在良好程度上还差,那么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当然,也会因为在学校中缺乏联系,没有朋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得到重视。
班主任和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
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开展有意义的户外课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父母在平时的交往中,多了解孩子的需求,并寻找机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关注孩子,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交、人际、情感心理适应能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保护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卑情绪
留守儿童常常会有自卑情绪,由于他们和他人的家庭经历不同,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尤为容易有这种情绪,容易担心自己的家庭关系落后于其他同龄人,也会担心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些情绪会使留守儿童失去信心,他们会担心自己会在自己父母的成长过程中落后于其他同龄人,害怕被其他人排挤,甚至在社会交往中变得没有自信。
二、孤独感
由于家庭成员的缺失,留守儿童多数会有孤独感,在家中单独一人的时刻很容易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沮丧,甚至有时会在心中经常反思:“我不用和别人在一起,那是因为什么?”这种孤独感的情绪会让他们失去探索世界的勇气,也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交往。
三、容易激动
由于外来环境的压力和生活经历的不稳定,留守儿童的情绪状态不尽如人意,使他们更加容易受到刺激而发怒、激动,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他们容易即时任性、无法自制,也容易把责任推给他人,在看似毫无关联的情景中也会发怒,这都是他们受到刺激时的反应,也是他们情绪状态不稳定的表现。
四、逆反心理
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深受社会规范和家庭规章的约束,易
表现出逆反心理,他们在家庭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行为会出现被动抗拒,表示不接受和抵触规范约束,而且缺乏对社会的学习文化,比如: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尊重社会规范,不能客观审视问题等表现。
试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辅导
试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辅导概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作为一个与留守儿童频繁接触的教育工作者,应针对性地对其展开研究,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阳光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留守儿童存在三大心理问题,即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
1.逆反心理与对抗情绪严重。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爷爷奶奶都是年龄较大,文化知识浅薄,对当今科技、艺术、文化生活等现代文明几乎一无所知。
他们对孙子的思想教育只是输灌一些过去老思想或老封建式的论理道德,隔代教育已不能适应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而且爷爷奶奶过度溺爱使之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又不在身边,他们感到缺乏安全感,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2.存在严重的自卑、焦虑心理。
他们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疼爱,而自己却没有,他就会觉得自己像没有父母一样,像一根长在荒野的小草,觉得很是委屈,相比之下会感到失落和自卑,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学习滑坡、厌学、逃学。
留守儿童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监护力度不够,易导致他们学习观念淡薄,甚至厌学、逃学,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道德真空,令人担忧。
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
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任性或性格孤僻,表现出小偷小摸,欺骗撒谎,甚至自曝自弃,不服管教。
5.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心理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随着“打工潮”的出现,也涌现了不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会导致他们怎么样的心态问题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叛逆暴躁留守儿童由于年少无知,会误认为父母不管他,放弃对他的教育,在心理上会造成反正没人管的叛逆心理。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自卑相对从小就有父母陪伴的同学,留守儿童心理会无形中形成自卑的心理,误认为自己是没有人关爱,没有父母可以撑腰。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三观判断隔代的教育问题有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现今社会造成有偏差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从小就缺乏教育。
留守儿童靠自己薄弱的理解能力,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有可能自暴自弃,出现逃学辍学的行为,很早就迈入社会。
什么是留守儿童现今的社会环境,有的父母为了生计问题,会选择出外打工,由于没有办法在打工的城市照顾孩子,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生活,或者交给亲戚照顾。
留守儿童是指,双方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出外打工,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会交给祖辈照顾,也就是隔代教育。
而父母不在身边,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缺乏沟通,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一个让人关注而担忧的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在给社会建设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留守儿童的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位,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留守儿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恐惧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下,会有一种安全感。
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或双方都不在身边,多由父母一方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甚至个别留守儿童是由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小一点的孩子,或者寄养在亲戚、朋友、邻居家,这种现象往往会给留守儿童带来恐惧或不安。
这种心理往往使孩子不信任他人,不愿与外境交流,从而使孩子常陷入痛苦和烦恼之中。
2.抑郁心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使得他们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大多数在外父母很少回家,与孩子的交流也仅限于电话或网络,谈话的内容也大多为一些关心生活、关心身体、关心学习的话题,很少谈及到孩子的心理问题。
尤其是当孩子遇到一些难以言说的问题时,由于没有及时与孩子交流,从而使孩子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又无法自我调节,慢慢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愿与别人交流,会觉得越来越孤独。
他们往往把苦恼、不满、怨恨都藏在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自卑心理具有攀比心理和自豪感是大多数儿童的天性,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很大程度上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当看到其他同龄孩子与父母玩耍,在父母面前撒娇,其乐融融时,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
4.怯懦心理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祖父母往往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在心理和道德管束上引导较少。
当孩子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往往无所适从,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
最新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精品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作者简介】刘晓丽,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甘肃武威,733099)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一、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常见问题(一)个性问题1.孤僻内向。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极易形成自闭的心理。
调查显示,大多数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半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
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想法不能得到良好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冷漠,缺乏自信。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至关重要。
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在他们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儿童应有的天真与活泼,常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
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比如有困难没地方倾诉,有焦虑、孤独倾向等问题。
亲情呵护的缺失,使得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导致他们自信心不强,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二)品行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健全和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
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他们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引导。
祖父母隔代抚养,存在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品德教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不服管教、违反校纪、沉迷网络,或者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甚至抢劫等。
(三)学习问题儿童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学习和家庭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
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问题。
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一)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最常见的三种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最常见的三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一、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
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二、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三、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三大心理问题
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
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
其一、学习滑坡、厌学逃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成绩不好,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
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周宗奎等的调查显示,有47%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
调查同时显示: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差了,只有9.3%的教师不同意这一说法。
多达54.5%的教师认为"父母去打工的孩子学习一般较差",对此表示不太同意的教师占26.5%。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鼓励,出现学习滑坡以臻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对学习有一种恐惧感的情况。
有些"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差被教师忽视或被同学讥笑,由此感觉受到冷落或打击,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厌恶。
他们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有的甚至害怕学习,经常逃学,逃学后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更加不喜欢学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其二、道德意志薄弱、小偷小摸、撒谎欺骗。
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成为道德有问题的“问题儿童”。
黄应圣等人对某镇的848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有346人,占总数的40.8%。
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的28人中,有23人是"留守孩子",占82.14%。
"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扰。
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
而处于身心择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
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手。
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突出地表现在小偷小摸,欺骗撒谎。
"留守儿童"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法学校纪律、拉帮结派、赌博、打架斗殴,少数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是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
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
其三、妒嫉、憎恨、仇视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于是羡慕他人能够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他们经常思念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发展到嫉妒别人。
表现在动不动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去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住和相处。
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
其四、自卑心理的产生源于人际间的比较。
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
由于这些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当事人也会感到没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比较,加之情绪体验,逐渐产生了这种心境。
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存在。
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难以改变,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越明显。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
他们普遍反映,生活上的艰难和不便相对比较容易对付,真正的困难来自心理上的压抑,感到心里头有话没处诉说,尤其是遇到了挫折和委屈的时候,哪怕在父母面前哭一场也会轻松些。
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其五、性格孤僻不合群。
隔代扶养留守儿童的祖辈,其教养态度往往是保护的、溺爱的、照顾过度的和忽视的、拒绝的,很容易造成儿童的任性、孤僻、冷漠、攻击、胆怯、被动、神经质和社会性低等个性特征。
王玉琼等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
其六、逆反心理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
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他们距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
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这些行为使人们感到他们难以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压政策,要么放任,然而均无实质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