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与城市的留守儿童相比,面临更严峻的心理问题。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情感问题。
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和亲密关系,产生孤独和失落感。
他们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爱和安抚,没有安全的依靠,这可能导致情感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也面临教育问题。
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可能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他们可能没有充足时间和资源学习,缺乏师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社交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家人分离,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有限,导致他们的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可能感觉自己与外界隔离,没有朋友,容易产生自卑和孤独感,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建立留守儿童关怀中心或留守儿童之家,提供稳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缓解他们的孤独和失落感。
加强家庭教育,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通过家长的教育指导,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情感和家庭关系,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
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
通过组织家庭教育课程、家庭辅导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
通过组织社交活动和团队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诸多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怀中心、加强家庭教育、提供教育支持和培养社交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可能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分离焦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
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却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
2. 自卑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缺乏自信心。
3. 忧虑和焦虑留守儿童常常会面临对未来的忧虑和焦虑。
他们担心父母在外工作受到欺负或遭遇意外,担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4. 社交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社交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朋友,有时甚至会被同龄人孤立或排斥。
5.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可能缺乏引导和约束,导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诱惑和负面影响。
二、对策1. 提高大众的关注和关心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关心,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且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健康。
2. 家庭教育对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保持和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
3. 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焦虑和忧虑。
4.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积极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比如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心,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5.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工作,留守农村的现象也日趋普遍,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而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浅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上的问题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父母的分离而感受到孤独、无助、渴望等情感,有些孩子甚至有抑郁倾向。
此外,他们也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感而表现出过度依赖、失眠、想象力丰富等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照顾,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维呆滞、语言能力差等认知问题。
他们可能也会在父母的教育下陷入一定程度的思维误区和价值观偏差中。
由于家庭的缺位和社交环境的不稳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缺乏好友,有时候因为过度依赖自身的情绪而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有时候因为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而不愿意主动融入社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一、建立社区支持体系提供营造有利的社区环境,设立社区儿童中心或社区服务站,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孩子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心理辅导和关爱学校和村委会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和关爱,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无助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创造积极健康的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育等活动,激发孩子的潜能,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主性,加强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教育,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浅析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是我们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解决。
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关爱每个留守儿童,营造愉快、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期望留守儿童能尽快与社会融合。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头坝寨小学黄志武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或外出务工,农村留下了不少缺乏父母照管的孩子,形成了“留守一族”。
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的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在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经历着一场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巨变。
当他们理应享受童年欢乐的时候,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困惑和无助悄然袭来。
他们没有准备,没有经验,缺乏指导,从而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一)性格缺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
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较少,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
(二)情感缺失。
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而“留守儿童”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
(三)学习困难。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
儿童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形成行为偏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四)价值错位。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养成好逸恶劳等陋习。
同时,“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
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家长长期在城市等地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生活。
由于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
以下是该问题的详细介绍和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
1. 孤独无助感。
留守儿童长时间和家庭隔离,缺乏亲情陪伴,导致孩子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
2. 情感问题。
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感到空虚和无奈,缺乏足够的爱和关心。
3. 学习困难。
当父母不能为孩子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正确引导时,学习成绩可能受到影响,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加重。
4. 心理压力。
父母的离开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安全感,孩子的心理负担将不可避免的增加。
5. 心理问题。
由于心理和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 建议父母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 学校应该建立心理辅导机制,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3. 社会应该建立更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加课外活动,并增进他们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4. 提供更多的精神慰藉和支持。
学校和家长都应该赋予留守儿童重要的情感和支持,协助留守儿童建立稳定和自信的心态。
5. 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孩子的生活和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照顾和关注。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
2.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 情绪不稳定长期的孤独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社交问题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表现为内向、孤僻等。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时间,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 扶持教育扶持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5.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长期外出务工,留下未成年儿童独自生活在农村的现象。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可能原因出发,探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
他们常常感觉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易出现情绪波动。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往往对父母的离开产生恐惧和焦虑,担心父母不再回来。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常常受到姐弟欺凌和家庭暴力的伤害,导致他们形成自卑心理。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正常的亲子关系和父母的情感支持。
留守儿童长期独处,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游戏,而缺乏社交经验容易导致孤独感。
一些留守儿童身处农村基层环境,家庭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儿童的心理需求了解不足,无法提供适合孩子的心理支持。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辅导对策: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包括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培养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通过开展心理援助活动、组织心理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并找到应对的方法。
加强对家庭和学校的心理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为留守儿童创造更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还可以采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服务。
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
学校、家长、亲友等也应积极参与,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心理辅导体系、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全社会的参与来帮助他们。
这不仅能够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留在农村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1. 孤独感: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归属感。
2. 情感淡漠: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情,缺乏亲情关怀,导致情感淡漠甚至冷漠。
3.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4. 忧虑和压力:留守儿童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缺乏父母的安抚和支持,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5. 行为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立生活,缺乏父母教育的指导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自闭、偷窃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2. 学校教育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适应能力。
3. 家庭关怀和陪伴:家长和亲属应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多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提供爱和关怀。
家庭成员应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保持家庭的温暖氛围。
4. 社区关爱服务: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5. 引导兴趣爱好:帮助留守儿童发展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艺术等活动,增加社交圈子,丰富生活,提高自我认同感。
6.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促进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城市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他们常常面临着缺乏父母关爱、心理孤独、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的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问题分析1. 缺乏安全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
他们经常担心父母在城市的工作是否顺利、自己是否会被遗忘、是否会变成无父无母的孩子,长期的心理压力让这些孩子无法真正享受快乐的童年。
2. 情感缺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关怀,他们难以享受到父母的关爱。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很难找到其他人在心理上的支持,这种情感上的空虚和缺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上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3. 学习压力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留守儿童家庭条件较差,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鼓励,自主学习能力有限。
加之留守儿童通常需要独自完成家务和学业,这种学习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4.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呵护和成长环境的良好条件,留守儿童往往感到自卑。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不被社会接纳,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封闭。
5. 人际关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在亲友和同学间,他们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交流不畅而形成闭塞,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社会适应能力。
二、对策建议1. 家庭关怀和支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回家”活动,鼓励父母经常回家团聚。
可以鼓励乡村开展“留守儿童之家”项目,提供家庭式的温暖关怀。
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和成长环境,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2. 心理辅导和情感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改善情感和人际关系。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随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亲戚朋友照顾的儿童。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日益引起关注。
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往往会感到孤独和焦虑。
同时,由于父母不能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损害。
2. 心理压力过大留守儿童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学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压力过大,缺乏应对能力,甚至可能导致沮丧和厌学。
3. 理解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照顾,留守儿童的素质、知识水平和社交能力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1. 建立亲子关系政府应该鼓励父母在农村落户,自行创业并亲手照顾孩子。
同时,父母应该尽量配合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抽时间回家,出现相对的陪伴,并与孩子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
2. 安排适当的照顾政府和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重视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并为他们安排适当的照顾。
可以由教育机构、义工团体、专业领域的个人或机构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同等机会的学习与生活帮助。
3. 提供心理疏导政府应该增加心理疏导机构的建设和投入,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同时,家长和亲友们也应该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处理各种情绪,在家、在校、在社区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与陶冶。
4. 举办多种形式的儿童活动学校和社会应该对留守儿童开展多种形式的儿童活动,让孩子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这些活动包括群体游戏、文艺、体育等课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童趣和生活的欢乐。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除政府的积极投入和帮助外,父母、亲友、学校、社会组织等也应该尽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走向城市,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无法陪伴在身边,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并提供帮助。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孤独焦虑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缺乏亲情的关怀和陪伴,长期处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往往受到严重影响。
二、自卑自闭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导致自卑自闭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失落无助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无助感。
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导致心理健康的隐患。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一、建立亲情关怀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起健全的亲情关怀体系。
通过专门的儿童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团体,为留守儿童提供定期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自卑自闭和失落无助的心理问题。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促进家庭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父母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父母选择就近务工,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离时间,促进家庭和睦关系,保障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
四、提供精神康复服务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及时提供精神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应对策略,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建议。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2. 自卑感: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3. 抑郁情绪: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4. 焦虑情绪: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未来,留守儿童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5. 学习压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引导父母亲身离家务工的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3. 学校干预: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等服务,鼓励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4. 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5. 建立亲子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家乡社区或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父母亲返乡参与,增进他们和孩子的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工作,留下儿童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少家庭关爱与陪伴,长期处于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
2. 害怕与焦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他们在家中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
3.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产生自卑情绪。
4. 沟通困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
5. 心理创伤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在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尽量多地在家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2.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3. 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如电话、视频、微信等,加强家庭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4.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回乡探亲,或者将孩子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增进亲子感情,减少孩子的思念之情,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 政府关注政府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离家务工等原因,长期单独留守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人。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心理问题1. 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在家中往往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特别是在夜晚或遇到紧急情况时,留守儿童往往感到非常害怕,缺乏安全感。
2. 情感问题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情感的滋润,导致他们的情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
在与同龄人相处时,留守儿童往往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往技巧,导致他们难以融入集体。
3. 自尊心问题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成功和成就的体验,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伤。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差,难以胜任任务。
4.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教育,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家庭关系。
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长期离开家,留守儿童的其他亲属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提供培训机会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帮助。
比如心理咨询、沟通和交往技巧、学习方法和规划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通过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4. 增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情感交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归属感。
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帮助留守儿童放松身心,提高社交能力。
5. 加强社区服务社区和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服务。
可以组织义务讲解员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服务,加强社区的关爱体系。
总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家庭关系,提供培训机会,加强学校教育,增加集体活动,加强社区服务等,鼓励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更好的人生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留下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或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无法陪伴身边,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1. 分离焦虑农村留守儿童在长期与父母及亲人的分离中,常常感到孤独、失落、心理上的空虚感。
他们渴望亲密关系,诉求父母的关心和关注,而经济上的拮据以及城乡差距较大的离散现象使得这样的愿望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使得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安全感、焦虑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等问题。
2. 抑郁情绪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种孤单感以及疏离感容易让孩子产生沮丧和失落的情绪,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因为孤独与无助,长期的心理委屈可能会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抑郁倾向,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3. 自尊心低下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关注度不足、被忽视,心理脆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
同时,从亲人和父母缺席的程序上看,孩子很难把握家庭处境,自信心和归属感不强,缺乏安全感和生活稳定性,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
4. 交往能力低下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正常亲子关系的交流和书信、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交往沟通,使得他们的交往能力降低,不擅长表达和交流。
在长大成人后,留守儿童可能在内心防护的保护下,表现出对人际交往的压抑和疏离。
1. 加强亲子沟通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基础,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加强,弥补长期分离的伤痛。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应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鼓励孩子开放自己的心扉,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2. 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交往能力以及各种社交技巧,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注,增加归属感和自信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人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在农村的儿童越来越多。
他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往往面临着心理问题。
本文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1. 焦虑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或其他关心他们的亲人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也因为长期与家人分离,对未来感到不安,产生焦虑情绪。
2. 自闭和沉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与家人的沟通和互动,容易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和自理能力。
这种缺乏交流的情况,增加了孩子们的内向性格。
3. 自杀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常常缺乏亲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心理状况不好,容易出现自杀、自伤等极端行为。
1. 加强关爱与教育在关爱上,家长要多致电、发短信、视频聊天、回家看望孩子等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让留守的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在教育上,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支持,帮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2. 建立单亲家庭制度单亲家庭制度以社区为基础,由若干个平时相互了解的邻里组成,由一名负责人负责协调组织实施。
在孩子们家人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单亲家庭制度可让孩子们有类家庭的生活,受到更加周到的关心和照顾。
3. 营造友好环境农村学校和社区应当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让留守儿童有可以交流的机会,加入趣味班、体育班、艺术班等学校活动中,也要给予孩子们更多关心和鼓励,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
4. 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孩子们长期之间独处,容易对网络世界过度沉迷,家长和学校应合理安排孩子们的时间,让他们走出网络世界,参与实际的生活。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
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需要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与关注,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农村教育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破了
原来稳定的家庭模式,加上农村学校教育的缺失,易产生情绪波动、焦虑、人际交往障碍、
学习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自卑心理和无望感严重
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时感到很羡慕,时间久了,在心理留下阴影,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甚至存在厌世嫉俗的心理。
2.焦虑心理
一些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父母在外创业,自己不好好读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挣钱的父母,很容
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
3.厌学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辅导孩
子的功课,一些孩子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
热情和爱心。
4.人际交往障碍
由于远离父母,缺乏起码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这些情绪情感变化,
常引发种种人际交往障碍,同周围的人际关系容易紧张,甚至仇视一切。
二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农村寄养和监管方式主要有三种:隔代监管(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
公外婆来监管)、上代监管(即由孩子父母同辈照管)和自我监管。
多数情况是几个孩子都
跟祖父母生活,这样,一个完整的家庭被分成几个部分,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方,
即使想见上一面也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久而久之,家庭教育成为孩子的空白。
2.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
由于祖辈文化程度较低、精力有限、无力管教孩子,大多持一种宽容或放任的态度,对孩子
主要在物质上关心,很少关心其心理成长和心理上的帮助指导。
这样容易使留守儿童自律能
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3.学校及教师教育责任缺失
一些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态度,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
这就可能使儿童对学校产生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
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
心理障碍等现象。
4.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重视力度不够
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薄弱,教育资源依然匮乏,显然不能有效的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
不足。
社会对游戏厅、网吧不能有效地管理,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一些留守
儿童课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镜头如凶杀、淫
秽等极大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发,实现农村教育的相对公平
1.增进父母关爱,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
(1)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一,父母
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了解相关家庭方面的知识,加强自身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第二,父母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
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或是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
地接受教育;没有条件的,也要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
需求给予更多关注;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的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
则可就近在本地务工
(2)留守儿童父母要尽可能多地建立亲子沟通的渠道。
首先是父母要加强同学校老师的联系,多与子女就读的学校老师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其次要与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着重
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此外,外出务工的父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也可以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与父母同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满足孩
子的情感需求。
2.改革和完善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丰富留守儿童校园生活
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
康给予更多的关注。
(1)建立和完善寄宿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
政府应吸引多方社会
力量的介入,支持在学校建立寄宿制,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
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以唤起其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保证他们的
安全。
(2)建立“代管家长”制度。
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按比例分配给各个授课老师,由老师担任
孩子们的“代管家长”。
“代管家长”要对所管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照顾,要“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管心理”。
孩子有了“代管家长”,学习成绩自然可以提高,人也就变得活泼了。
(3)尽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渠道。
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快开展留守儿
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利用一些高校师生做社会实践
或大学生支教的机会,加强与当地老师的交流,提高老师的心理辅导素质,加大教师的情感
教育,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
的环境中。
(4)在学校设立“亲情热线”,弥补留守儿童感情上的需求。
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儿童及
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
借助“亲情热线”,让
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