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文化,作用]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地处山区,是中国久远历史上的重要部族之一。

苗族人民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传承,这些文化传承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和尊重苗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苗族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传承和保护,以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使其减少或完全消失的风险。

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其语言、音乐、文化艺术、信仰习俗等。

苗族的主要语言是苗语,该语言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苗族音乐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一般在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中演奏,尤其是口弦音乐。

苗族文化艺术也包括织锦、绣花、作坊、造福和捣糯等,这些技艺都需要内心的默契和诚挚的感情。

苗族习俗和信仰是一系列祙仪和传统的活动,包括传统婚礼、祭祀仪式、斗牛表演等。

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第一,政府层面对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需要加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的市场,拨出相关的经费以确保文化节日和重要节庆活动得到充分支持。

政府还要加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包括高校的教学应重视苗族民族文化的讲授。

第二,需要挖掘和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资料,包括苗族祭祖文化、银饰文化和锦锄文化等,需要在各个领域进行挖掘,然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建立一个苗族文化资讯文化保护中心,对苗族文化经典文献、习俗传承等进行整理和创新,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维修,确保它们不失传。

第三,加强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应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宣传和传承,学校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活动,以强化其了解苗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各大文化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苗族传承和发扬的评价与推广。

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开展工作,既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又要加强文化学者和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应是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苗族 社 会 教 育 的基 本 形 式 苗 族 是 一 个 有 语 言无 文 字 的 民族 ,许 多 丰 富 多 彩 的 苗 族

秀眉广场开展唱苗歌 、跳苗舞活动 。苗族 文化 的真正继承者 是当地普 通苗 族群 众 , 开展 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 化 , 有助于扩大苗族传统文化 的社会影 响力 ,实现苗族文化社会 教育主体的 自然生成 。例如通过举行鼓社 祭活动 ,让人们在 苗族 历史与文化 的代言人——巫 师的引领 下中接受苗族传统 文化的熏 陶 ; 通过举行丧葬活动 ,让人们 与苗族巫师一道重 温苗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与苗族先 民尊 老爱幼 、崇 尚孝道 的传 统美德 ; 通过举行婚嫁和节 日 活动, 让人 们了解苗族婚嫁 习
者认为 ,馆 藏文化教 育 的 目的不在 于 “ 教” ,而在 于帮助观
众 “ 学” 。 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肯定馆藏文化在宣传民族传统
文化 中的作用 ,指 出博物馆是通过 为观众 自我学习提供服务 而实现其教育 目的的。我 国政府历来 重视 对少数 民族传统文 化的静态保护 ,各少数 民族地 区都相 继建 立起 了 自己的民族 文化博物馆 、图书馆 ,展览馆 、文献 资料室等。如何让馆藏 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 ,满足社会需求 , 是 当前苗族社会教育 传承和发展 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思 考的问题。因此 ,我们可 以 通过开放贵州苗族地 区博物馆 、图书馆 、展览馆和文献资料 室等苗族文化静态保护平 台 ,适 时地向当地广大苗族 民众宣 传苗族传统文化 ,拓展苗族传统 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 间。与 此 同时 ,我们还应 当充分 发挥贵州 苗族地 区 “ 自然博物 馆” 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 中的作用 。 第三 , 借 助现代大众传媒宣传苗族文化 。在科技发展 日 新月异 的今天 ,苗族人 民既可 以充分利用 电视 、广播 、报刊 、 杂志 、网络等 现代传媒 工具传播苗族传统文化 ,扩大苗族传 统文化认知 主体 的范围 ,提高苗族 民众传承和发展本 民族 传 统文化 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 自编 自导 的方式 ,将本 民 族传统文 化活动拍 摄成光碟 ,将其拿到市场上售卖 , 让 当地 各支 系苗族 群众以及其他 民族 民间文化爱好者互看互 学 ,为 苗族文化教育 主体 的 自 然形成 营造 良 好 的社会环境 。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包括语言、服饰、民俗、音乐、舞蹈等方面。

这些文化是苗族人民的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流失的风险。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苗族的语言是苗族民间文化的核心。

苗族语系是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语系之一,据统计,苗族共有30多个方言和族群,其中的黔东南地区苗语最为广泛和普及。

苗族人民通过龙脷文、花言字等文字,将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实现了文字化的传承。

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保护和发展苗族语言,鼓励使用苗文进行教学和交流,使得苗族语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的服饰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讲究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服饰,巧妙地运用纺织、刺绣等技艺,展现出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改变,使得苗族传统服饰的使用逐渐减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服饰文化,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苗族服饰的制作和使用,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积极展示和推广,激发人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和热爱。

苗族的民俗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和风俗习惯,如苗族的“苗年”、“大封风”等传统节日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凝聚,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苗族的传统民俗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已经消失。

我们应该加强对苗族民俗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开展民俗研究和宣传推广等方式,使苗族民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的音乐和舞蹈是苗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苗族人民以他们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承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学。

苗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琴弦、竹管乐器等传统乐器为特色,不仅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传统艺术苗族的传统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织布、刺绣等。

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苗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而且还具有美学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苗族的传统艺术,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促进其传承。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来帮助艺术家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

二、宗教和信仰苗族的宗教和信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壤神、山神、水神等信仰。

这些信仰与苗族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有关,并代表了苗族社会的各种价值观。

通过保护和传承苗族的宗教和信仰,可以帮助维护其文化特色,并增强苗族社区的凝聚力。

三、习俗和传统活动苗族传统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过年、祭祀、婚丧嫁娶等。

这些活动通过仪式和传统的形式来传承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是苗族社区中的重要交流方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活动,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宣传,同时还需要提供场地和资源来支持这些活动的发展。

四、文化遗产的保护苗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传统手工艺、文献等,它们承载了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苗族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宣传,并建立相应的保护机构和措施,通过收集、修缮和展示文化遗产来促进其传承和保护。

总之,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学者、艺术家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使苗族的文化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区。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特点是以歌舞、服饰和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些文化传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苗族民间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败的风险,传承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传承途径之一。

在苗族地区,应当加强对苗族文化的教育,将苗族的歌舞、服饰、传统手工艺等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

在教育内容中要注重对苗族文化的深入解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苗族歌舞比赛、服饰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重视社区组织的作用。

在苗族地区,应当设立专门的社区文化保护机构,负责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该机构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节庆活动、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等途径,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该机构还可以与其他文化组织和学术机构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推动苗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倡导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和重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有关机构和个人投身苗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事业。

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宣传和推广苗族文化,提高公众对苗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需要注重基层的自发保护和传承。

在苗族地区,可以鼓励和支持苗族人民自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苗族歌舞表演、传统节日庆祝等,让苗族文化在基层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还可以发挥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开展苗族文化的创新和创造工作,推出更多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创意作品。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民族风情: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

幼儿园民族风情: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

幼儿园民族风情: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在注重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园中,学习民族风情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方式。

而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苗族传统游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1. 了解苗族传统游戏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了解苗族传统游戏文化并将其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

苗族传统游戏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跳花绳、踢踉球、竹马等传统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苗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2. 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培养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同时也增进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苗族传统游戏中,很多游戏都要求孩子们进行团队合作,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非常有益。

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协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共享和包容,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4. 增进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孩子们可以在趣味中了解到苗族的传统文化。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使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5. 进一步推动幼儿园的民族教育在当下,幼儿园的民族教育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结回顾:在幼儿园教育中,苗族传统游戏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推动幼儿园的民族教育。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引言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着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社会稳定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苗族文化的特点苗族文化是苗族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包括语言、宗教、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多个方面。

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苗族人民崇尚自然,他们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土地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独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苗族音乐和舞蹈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们是苗族人民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三、苗族文化的传承3.1 家庭教育的作用苗族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苗族家庭中,父母会通过口述传统故事和家训,向子女传递苗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父母还会教导子女苗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技能,以确保苗族文化在家庭中得以传承。

3.2 学校教育的支持学校教育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苗族地区的学校中,苗族文化成为了必修课程,学生们学习苗族的语言、历史、文学等知识,增强了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校还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苗族歌舞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参与苗族文化的传承。

3.3 社区组织的推动苗族社区组织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区组织会定期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苗族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等,让苗族人民有机会了解和参与苗族的文化传统。

此外,社区组织还会设立文化保护基金,支持苗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四、苗族文化的发展挑战4.1 城市化进程的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苗族人民纷纷离开了传统的农村生活,迁往城市。

这种城市化进程对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在城市中,苗族人民面临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外来文化,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传承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智慧,包括语言、歌舞、服饰、建筑、习俗等多个方面。

苗族语言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苗族人民交流的媒介,是他们保留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注,包括设立了苗语教育基地,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苗族语言教师,开展了苗族语言课程的研究和教学推广。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苗族的歌舞艺术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歌舞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方式,传承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苗族的歌舞多以农业生产和生活为主题,歌曲抒发着苗族人民对土地、山水、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舞蹈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的歌舞艺术,近年来苗族地区的政府加大了对歌舞团队的培训和支持力度,组织了一系列的歌舞比赛和巡回演出活动,使苗族的歌舞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苗族的服饰和建筑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体现。

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展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苗族的服饰以纺织品为主,色彩鲜艳、花纹繁复,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乐趣和审美追求。

苗族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形式独特,工艺精湛,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创造能力。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的服饰和建筑文化,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保护活动,通过传授技艺和传统知识,激发了苗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苗族的习俗也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节日习俗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敬畏之情。

苗族人民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和仪式。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的习俗文化,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民俗展示,通过组织庆祝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使苗族人民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传统习俗。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第一章:苗族传统文化概述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方面。

其中,苗族特有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被广泛传承,并在文化交流中得到了全球的赞誉。

苗族人民也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如祭山、取梧、喝小酒等。

这些传统习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苗族人民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苗族传统文化的现状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苗族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逐渐式微,文化传承面临巨大的困难。

同时,全球化的影响也让苗族文化面临着变异和融合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章: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途径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途径:1.重视语言文化:苗族语言是苗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语言上加强宣传推广,保持和传承苗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弘扬艺术形式:苗族音乐和舞蹈是苗族文化的代表,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推广这些艺术形式,激发年轻人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3.注重技艺传承:苗族传统手艺,如织锦、刺绣等世界闻名,需要注重技艺传承,例如在苗族地区开办手工艺培训班,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些手艺,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4.加强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加强苗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年轻人传授苗族文化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和保护传统文化。

第四章:结论苗族传统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苗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传承,我们有望保护这一美丽而又独特的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民间文化。

这些文化积淀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着苗族历史与现实的变迁,对于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的历史文化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自古以来,苗族就以自然崇拜和母系社会为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祭祀,崇拜自然神灵。

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建筑遗存,例如苗族建筑中的吊脚楼,集中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技能。

苗族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山节”。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举行,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和睦,百业兴旺的庆祝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穿上盛装,到乡村的花山庙里燃香拜祭,唱歌跳舞,吃美食等庆祝活动。

这个节日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传承至今。

苗族的音乐文化也是苗族民间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方面之一。

苗族音乐以木管、竹管、杂乐为主,旋律优美,节奏独特,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情感的交流。

苗族的音乐也表现出他们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苗族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逐渐淹没在现代文明中。

要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积极建立苗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苗族人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加强对非苗族人群体的文化传承和推广,以建立更为综合的多元文化氛围。

二、通过支持苗族的民俗文化活动,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再现和传承。

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苗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加强对花山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的制度性保护,并好像传统音乐、歌舞等文化项目的维护与弘扬。

三、加强对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遗存根据需要等形式的文化遗产,以指导苗族人民进行遗产保护。

总之,苗族民间文化作为文化宝藏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应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苗族文化不仅是一项文化任务,更是维护各民族间相互尊重、互谅互信的重要内容。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创新作者:莫思祁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02期摘要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比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等。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有利于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等当代价值。

可以从利用苗族传统节日发展旅游,重视传统节日的经济价值、实施苗族“文化传承工程”,重视学校、社区的宣传作用、积极引进人才,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角度推动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关键词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创新作者简介:莫思祁,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1.208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

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制度文化、礼仪文化等。

苗族传统文化是矛盾的统一体,有精华,也有糟粕。

有积极因素,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加强个体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承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

也有消极因素,比如巫术。

因此,对于苗族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我们应当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

一、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可以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有形文化常以物质为载体,比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对苗族优饮食文化。

无形文化通过节日、制度体现,比如节日文化、制度文化。

本文主要介绍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

(一)服饰文化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中指出苗族的服饰是“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

苗族的服装款式众多、图案多样、颜色丰富并配有银饰。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传统的多民族大家庭之一,其所处的地区和文化历史繁衍流长,特别体现在苗族民间文化方面。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文化遗产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愈加凸显。

本篇文章将会从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两方面展开探讨。

苗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正如苗族艺人所述,“苗民间文化是我们苗族人的骨髓,是我们苗族人的灵魂”。

因此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对于苗族人民而言十分重要。

在现代青年人心中,人们对于苗族文化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科学的理解,但实际上科学与苗族民间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的真正交合处在于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

这一过程需要从苗族民众内心产生出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以及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展开。

宏观层面上,国家或政府需出台相关文化政策,从政策层面促进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

例如,针对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在苗族地区设立文化产业基地等。

同时,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趋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为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而在微观层面上,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从个人行动上展开,即在苗族家庭中进行举家传承。

对于苗族民间文化的记录、传承、继承是一个需要长期服膺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

苗族民间文化为苗族人民所钟爱,但其保护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苗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主要是由于中国苗族分布的广泛,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显著。

文化资产不均衡和资源流通问题等难题都会对苗族文化的保护构成挑战。

保护苗族民间文化要从守护文化传承者出发,挖掘、感知和继承各种传统文化。

重点在于通过对苗族地区本身文化体系的作用,以及奉行传承人的教育,引导苗族青年走近传统文化,并让他们能够学会传统文化并准确地传承下去。

同时也应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于苗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度。

通过花卉、服饰、织物、诗歌等多种形式传播苗族文化,将苗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向社会公众扩散,使苗族文化能够走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苗族民间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音乐、舞蹈、服饰、房屋建筑、习俗等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他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疏远,苗族民间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苗族民间文化。

应加强对苗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加大对苗族文化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要加强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教育。

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渠道可以设置苗族文化课程,使年轻人了解和学习苗族传统文化,增强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样,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将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和爱上这个自己的文化。

要加强苗族民间文化的展示和推广。

文化的传承需要有载体和舞台,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表演等方式,向公众展示苗族文化的魅力。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推广苗族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苗族传统文化。

还应注重对于苗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

他们是苗族文化传统的代表和守护者,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政府可以设立文化奖励机制,鼓励那些在苗族文化传承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要加强对苗族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传承能力。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研究、加强教育、加强宣传和加强保护,才能确保苗族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得以传承和发展。

让苗族民间文化继续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独特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探究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苗族民间文化是苗族人民多年生活和劳动的积累,是他们与自然相处和社会互动的产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苗族民间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习俗、节日、手工艺等形式进行。

口头传统包括民间故事、歌谣、神话传说等,这些传统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口头方式代代相传,以保持苗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感受。

习俗则是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规范行为,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价值观和美好愿望,还具有社会功能和凝聚力。

节日是苗族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活动,如旧年节、龙船节、芦笙节等。

手工艺是苗族人民传统的技艺,如刺绣、纺织、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制品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

现代化的冲击威胁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延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苗族人民逐渐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疏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

苗族民间文化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苗族人民接触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传统的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这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传承和保护苗族民间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苗族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

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加大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介绍和培养,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加强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培训。

可以设立传统文化学院、手工艺培训中心等,为年轻一代传授苗族文化的知识和技巧,培养一批年轻的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家。

要注重保护和恢复苗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术,推动苗族手工艺品在市场上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第十五大民族,以其独特的语言、习俗和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支持、社区参与和文化教育等。

政府支持是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苗族语言、习俗和艺术形式的合法权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支持苗族文化项目和活动,鼓励苗族人民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政府还可以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开设苗语、苗乐、苗绣等传统文化课程,使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学习苗族传统文化。

社区参与也是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苗族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庆典和活动,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苗族人民可以举办苗族歌舞表演、服饰展览和手工艺品展销会等,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

社区还可以成立苗族文化保护协会或组织类似研究机构,收集、整理和保护苗族的口头历史和民间传说,将其传承下去。

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基石。

学校是传播苗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文化教育还可以通过媒体渠道进行,例如电视节目、电台广播和网络平台等,将苗族文化推广给更广大的受众。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父母要带着孩子亲身体验苗族传统文化,让他们从小就对苗族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

通过政府支持、社区参与和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确保苗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保护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苗族文化在世代流传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方式

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方式

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方式苗族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拥有独特的族群风貌与传统公共价值观。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传统苗族文化已经逐渐消失。

因此,尤其是对于生长在城市中的年轻一代而言,了解和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性变得尤为明显。

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教育方式的改良也是关于苗族文化受众群体增加的问题的一部分。

苗族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具有特定的民俗、语言、节日、服饰、建筑和表演等方面的特征。

作为一种充满魅力又颇具考究的文化,苗族文化的传统之处似乎永久流传。

在一定程度上,苗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方式具有共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包括故事、歌谣、戏剧、传统技艺和亲身体验等。

苗族文化继承的方式也包括上述的传统方式和保留的盛宴等传统表演形式。

苗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方式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学校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苗族文化的知识。

在学校中有必要开展苗文化的教育课程,介绍苗族的历史、民俗、古诗词、传统技艺、习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这不仅有益于苗族学生,也可以让其他学生了解苗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包容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

例如,学校可以在建筑、装修、建设学习区等方面引入苗族文化元素。

学校还可以组织苗族文化研究、庆祝节日和传统盛宴等活动,吸引学生关注苗族文化,提高学生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参与度。

最后,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苗族文化活动来推动学生的社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苗族文化的基本知识,进而理解苗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发展现状。

因此,将实践教学和苗族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平台,可以为苗族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苗族文化,我们应该从加强教育、增强参与和促进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

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作者:司元艺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内容摘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建立在原始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它们来自民间,也发展于民间。

被誉为“天下第一苗寨”的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有近1300户居民,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村寨聚居群落,所以又称为“千户苗寨”。

西江苗寨保留了许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既有铜鼓舞、西江芦笙舞、民歌等优秀歌舞,又有锻造银饰、织机织布织锦等传统手艺。

包括苗族的吊脚楼在内,西江苗寨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提升地方文化形象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西江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对于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学生起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苗族苗寨非物质文化教育功能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共同体中,各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艺术,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贵州省境内,大量的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在谱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章时,苗族毫无疑问地是创造优秀文化的主力军。

以黔东南的西江苗寨为例,它既是苗族千年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坚持文化自信,是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艺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和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用文化自信推动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才能使我国的文化经久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需要教育来传承,教育作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旨在智育、德育、美育方面都有发展的必要。

而现在值得探讨的是,已经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江苗寨,在传承文化方面该有怎样的教育功能。

一.教育的智育功能1.观察能力的培养西江古街的中央地带,是苗寨举行祭典和节日活动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宽敞的圆形“坝子”。

(坝子,就是当地人们对宽敞平坦的地面的别称,类似于广场)又叫西江的芦笙场。

每逢传统节日,一般来说,隆重的祭祖仪式在中午结束后,人们便开始载歌载舞。

苗族年轻男子组成芦笙队,吹着芦笙绕坝而转;身材窈窕的苗族女子,随着婉转悠扬的芦笙调欢快起舞。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中国的南方,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音乐、舞蹈、习俗等方面,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在当代社会,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苗族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进程中,社会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系统的教学传承苗族传统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设置苗族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教授苗族的语言、音乐、舞蹈和绘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苗族传统文化。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苗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学习苗族手工艺、参加苗族传统节日庆典等,使学生们在实际中感受和体验苗族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对苗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苗族文化活动来传承苗族传统文化。

在社区、农村或城市,可以组织苗族文化节、表演赛、展览等活动,邀请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专家为大家讲解苗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展示苗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制作,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增进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推广苗族传统文化。

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可以制作苗族传统文化的专题节目、报道和文章,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向公众介绍苗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风情、独特魅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重视苗族传统文化,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参与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苗族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保护传承、宣传推广等工作,如组织志愿者到苗族地区进行考察调研、到学校进行课程讲解、到社区进行文化活动宣传等,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省的传统少数民族。

作为中国古老而庞大的民族群体之一,苗族已经拥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习俗礼仪、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方面。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快速消亡的危险,为了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社会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社会教育可以提高苗族族民的文化认同感。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认同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由于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的影响,苗族传统文化正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社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族民的文化知识和意识,增强身份认同和团体意识。

例如,组织苗族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等,可以促进苗族族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族群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文化认同感。

其次,社会教育可以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足够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

社会教育的工作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尤为关键。

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民间艺术培训班以及实践工作坊等,可以把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从而实现文化传统的继承。

另外,社会教育可以为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和更新。

最后,社会教育可以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苗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奇妙的创意,但是要想实现其现代化和多样化,在配合社会教育的指导下,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思维,吸收现代思想和技术,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创造中实现创新。

总之,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传授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族民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通过这些工作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保护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目标。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苗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既是苗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然而,在今天的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社会变迁,苗族传统文化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因此,社会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社会教育可以帮助苗族人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苗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苗乡文化节、苗族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让苗族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和维护传统文化。

其次,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苗族传统文化,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苗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内容涉及到苗族的历史、宗教、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和饮食等方面。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举办苗族文化展览、发行苗族传统文化读物和音像制品等方式,为广大人民了解和感受苗族传统文化提供更多的途径。

第三,社会教育可以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人才、有场所、有资源等条件支持,而社会教育可以为这些方面提供帮助。

例如,社会教育机构可以为苗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人才提供培训和展演机会,为传统文化的培育和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社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会教育可以引导和激发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为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社会教育的引领下,苗族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在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我国《教育大辞典》对少数民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作了这样的解释:在少数民族原始社会,人们还尚未从生产生活过程中完全分离出来,那是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社会即学校,长辈或能者即教师,各种知识互相交织,包罗万象,呈现教育社会性;全社会成员一律平等,不分男女老幼,聪明愚笨,均有受教育权利,表现受教育的全面性即使在当今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依然是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苗族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
苗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许多丰富多彩的苗族传统文化都是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

我国苗族地区社会教育的基本形式主要是人们通过举行祭祀、婚庆、丧葬、集会以及节日等集体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

这些集体活动积淀和熔铸了苗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民间习俗等文化内涵,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

通过举行上述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将参与者带入苗族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让他们在这种原生态的社会集体活动中学习和领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苗族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一,生存技艺教育。

在古代苗族社会,苗族先民主要以粗狂的农耕生产为主,辅之以采摘和狩猎维持生计。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苗族先民社会教育的内容便是传授生存技艺,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苗族老人在带领年轻人进行农耕生产、制造工具、采集野果以及狩猎等过程中,向他们传授苗族社会基本的生存技巧和经验。

第二,民族历史教育。

苗族历史是一部艰难的迁徙史,追溯民族历史、探寻民族由来不仅是每个苗族个体的心理需求,而且更是苗族人民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苗族社会,茶余饭后,苗族小孩经常围坐老人旁边,聆听他们唱说苗族古歌或讲述神话传说,每一次闲聊都将是苗族小孩的一次生动的社会教育课。

第三,行为规范教育。

苗族往往聚族而居,一个家支或宗族多居住在一个村寨,一个或几个村寨组成鼓社。

在传统苗族社会,苗族人民以鼓社为单位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集体劳动、集体祭祀、集体节日等。

每一种活动均由知晓苗族习俗的理老主持仪式,宣讲各种宗法礼仪。

每举行一次活动人们都会从中受到一定苗族传统礼仪的熏陶,这对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一,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老师是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概括。

在利用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苗族传统文化方面,贵州苗族地方政府曾做过多次尝试。

例如2002年,贵州省台江县县直属若干单位与县境内一个乡镇或村组成苗族文化俱乐部,请苗族歌舞教师指导,每逢周末轮流在县城秀眉广场开展唱苗歌、跳苗舞活动。

苗族文化的真正继承者是当地普通苗族群众,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扩大苗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实现苗族文化社会教育主体的自然生成。

例如通过举行鼓社祭活动,让人们在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代言人巫师的引领下中接受
苗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举行丧葬活动,让人们与苗族巫师一道重温苗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与苗族先民尊老爱幼、崇尚孝道的传统美德;通过举行婚嫁和节日活动,让人们了解苗族婚嫁习俗、节日文化等相关知识。

第二,利用民间馆藏文化宣传苗族文化。

西方博物馆学者认为,馆藏文化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观众学。

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肯定馆藏文化在宣传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指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其教育目的的。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静态保护,各少数民族地区都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献资料室等。

如何让馆藏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满足社会需求,是当前苗族社会教育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放贵州苗族地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和文献资料室等苗族文化静态保护平台,适时地向当地广大苗族民众宣传苗族传统文化,拓展苗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发挥贵州苗族地区自然博物馆在宣传苗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借助现代大众传媒宣传苗族文化。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苗族人民既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传播苗族传统文化,扩大苗族传统文化认知主体的范围,提高苗族民众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编自导的方式,将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拍摄成光碟,将其拿到市场上售卖,让当地各支系苗族群众以及其他民族民间文化爱好者互看互学,为苗族文化教育主体的自然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