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机调机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明确调机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减少调整次数,特制定本流程。

2、适用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采用半自动或自动端子机的调试。

3、职责

4、名词定义(压接端子的解析)

(图4-1)

4.1喇叭口:压接后在芯线压接框的边缘形成喇叭口,成为芯线漏斗。此漏斗减少了芯线压线框锋利边缘割断或

割伤芯线的可能性。芯线压线框喇叭口的厚度一般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1到2倍左右。(请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

4.2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是测试绝缘外皮压接质量的一种方法。我们把导线来回弯曲若干次,然后评估绝缘外皮和

芯线束的移动情况。作为一项规则,绝缘外皮的压接要承受住电线朝向任何方向的若干次60至90度弯曲。压接细导线时要小心,不得割破绝缘外皮压接处后面的绝缘层。

4.3导体刷(线芯):导体刷是穿过芯线压线框、面向端子接点区的芯线束。由于存在从压线框凸出出来的芯线束

,机械压接力可以全部作用于芯线上。导体刷不应当延伸到端子接插区域。

4.4线芯压接:芯线压接是对套在芯线上的端子压线框的压缩。该操作建立起一个低电阻、高电流承载能力的电气

通路

4.5芯线压接高度:芯线压接高度是从所形成的压接顶面到底部径

向表面的距离。该高度不包括挤出处高度(见图4-1)。压接高度测量采用一种快速的、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环抱住芯线的端子压线框是否正确压接到芯线上。该测量结果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指标。制定压接高度规范时,通常要针对不同股数、涂层、端子材料和电镀的导线,兼顾压接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虽然可以针对不同股数、和端子电镀来制定不同的最佳压接高度,但一般只规定一种压接高度。

4.6切尾长度(尾巴):端子从承载带上分离后,端子头不是平的而是凸出一部分,叫做切尾。作为一项规则,切

尾长度应为端子材料厚度的 1.0到 1.5倍(请查阅具体端子的规格要求)。切尾太长,会使端子(因插入不到位)而露在连接器塑壳外边,或无法满足电气间距要求。通常,可设置一个工具,使切尾平齐于一个材料的厚度。

4.7挤出(外展、台阶、批峰):压接使导线压线框底部形成外展,形成外展的原因是冲头与铁砧之间的间隙。若

铁砧出现磨损或端子被过度冲压,则会造成端子底部外展过度。若冲头和铁砧之间错位,若喂送调整功能关闭,若端子被拖拉的距离不够或过大,则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挤压效果。

4.8绝缘外皮压接(缓解应力):绝缘外皮压接可为电线提供支撑力,以便电线插入塑壳。也有助于端子抗振。端

6、常规问题处理

6.1电线类:

现象

原因解决方法绝缘外皮切割得不规则

(图6-1)

刀具磨损

更换工具外皮切割深度过浅

调整切割深度切断或切伤芯线(图6-2)

工具损坏更换工具切割深度过深

调整切割深度在电线中芯线束未居中

联系电线供应商

切割绝缘外皮时,把芯线不规则

地拉出(图6-3)

工具磨损

更换工具外皮切割深度过浅调整切割深度剥皮长度偏差太大

(图6-4)

电线驱动辊/皮带磨损

更换皮带/驱动辊绝缘外皮太硬

增加驱动压力电线拉直装置太松或太紧

调整电线拉直装置剥皮长度错误(图6-4)

设置不正确

重新设置工具

6.2喇叭口和切尾长度

现象原因

解决方法

低拉力(图6-6和6-7)喇叭口过度敞开,无切尾调整轨道位置,解决无切尾问题

喇叭口过度敞开,切尾合适检查并更换磨损或不正确的冲压模具切断或切伤芯线(图6-8)无喇叭口和/或切尾太长调整轨道位置

检查端子带的弯曲度

切尾太长(图6-9)

良好的喇叭口和切尾太长

检查磨损的端子切割装置,必要时更换

检查磨损的冲压模具,更换并重新调整轨道

图6-1绝缘外皮切割得不规则图6-4剥皮长度差异太大或错误

图6-3拉出芯线丝

图6-2切断芯线丝图6-5理想的压接

图6-7喇叭口过大无切尾

图6-6喇叭口太大

图6-8无喇叭口,切尾太长

图6-9切尾太长,喇叭口良好

图6-10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下面,导体刷良好图6-11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长

图6-12绝缘外皮被压入芯线压线框

下面,导体刷太短

图6-13导体刷太长图6-14导体刷太短

图6-15绝缘外皮末端位于绝缘外皮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长图6-16绝缘外皮末端位于绝缘外皮压线框下面,导体刷太短

图6-17良好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18良好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19可接受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0可接受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1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

图6-22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3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图6-24临界的绝缘外皮压接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压接高度不符合指标

更换了电线类型、供应商或芯线股数调整工具以符合指标要求

更换了绝缘外皮色标,即硬度更换了压接工具

更换了压接机(闭合高度)

更换了不同类型的压接机(制造商)更换了端子带卷(批次编号)更改了模具设置工具破损或磨损更换工具压接高度偏差太大

电线偏差检查端子或电线端子偏差

工具损坏、松动或磨损更换或紧固工具测量误差

分析仪表性能端子回弹量过大,压接过度调整压接高度切断或切伤芯线丝

调整剥皮过程

6.6拉力

7、测量

7.1抗拉测试(拉力)---见GC-SOP-0031《端子拉力测试指导卡》与GC-SOP-0041《拉力计操作流程》。7.2压接高度宽度测量

7.2.1.按步骤完成工具设置。7.2.2.压接至少5个样品。

7.2.3.把千分尺扁平叶片卡到芯线压接框的双半径中心(图7-1)。不要在芯线压接框喇叭口附近测量。

7.2.4.旋转千分尺拨盘,直到测量头接触到底部径向(弯曲)表面。若使用卡尺(图7-2),则要确保不要测量压接挤出处。

7.2.5.确认压接高度/宽度符合标准要求。

注:机修暂时只使用卡尺对端子压接高/宽度的测试作为调机的参考值。

现象

原因

解决方法

芯线压接处前面出现断线现象–抗拉强度低

(一部分)芯线被切断或切伤检查剥皮过程压接高度太低

调整压接高度喇叭口太小或没有喇叭口调整工具轨道

绝缘外皮压接刺破绝缘外皮增加绝缘外皮压接高度导线被从导体压接框中拽出–抗拉强度低

压接高度太高

调整压接高度导体刷露出太短或未露出增加剥皮长度导体压线框的喇叭口太大调整工具轨道采用了镀金端子评估端子应用

端子材料厚度不够端子的锯齿过浅

请联系品质人员或产品工程师

图7-2压接高/宽度测量采用卡尺

图7-1压接高度测量采用千分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