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检测十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__西学东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十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江淮十校联考)近代思想家魏源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这一言论说明魏源主张 ( ) A.改革体制,中体西用B.兴利除弊,变革政体

C.经世致用,改革旧法D.变通治法,提倡工商

解析:选C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涉及政体变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魏源主张变革,是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魏源并未提倡工商,故D项错误。

2.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解析:选C 《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故C项正确。

3.《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 )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

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

解析:选A 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最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

4.(2016·佛山二模)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 ) A.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B.知识阶层民族意识觉醒

C.清政府外派使节不得人心D.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解析:选A 材料中任命郭嵩焘为驻英公使的行为受到部分人的反对,这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阻碍了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

5.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研究“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关系时,以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 )

A.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B.网络搜集的李鸿章轶闻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评论

D.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

解析:选D 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是体现李鸿章本人的意志,且影印件是客观的,故D项正确。

6.(2017·宜春二模)洋务运动时期,在洋务派中流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如郑观应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学中的数学、化学、光学、重学、气学和电学均出自古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提出,主要目的是

( ) A.为“中体西用”论提供理论依据

B.减少引进西方科技的舆论阻力

C.证明古代中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

D.迎合了当时“制洋器”的需要

解析:选B 西方科技皆源自于古代中国,以方便国人接受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

7.(2016·太原二模)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 )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解析:选A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不仅在官府创办官办企业的基础上,提出还有商民应该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

8.近代思想家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中指出:“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这段话反映出 (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已经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以进化论思想作为理论武器

D.借助法家思想宣传变法理论

解析:选B 由材料“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得知,作者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故B项正确。

9.(2017·新乡模拟)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解析:选C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项正确。

10.(2017·黄冈中学一模)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中说:“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而其老师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 A.驳斥“中体西用”思想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解析:选C 据材料“取六经义理制度微言大义,一一证以近事新理以发明之,然后孔子垂法万世、范围六合之真乃见”“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则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可知康、梁均借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从而为变法创造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

11.赫胥黎原著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解析:选A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体现了中国19世纪后半期对外国文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故A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