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十二讲中古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02古今语音的异同
• (三)分析形声字: • 上古造字时代,形声字是以它的声符表音的。 • 清代段玉裁有一著名论断:“凡同声必同部” 。 (声符相同则韵部相同) • 逢、蓬;房、旁。
• (四)分析古代的双声叠韵字:原来是双 声或叠韵关系,现在没有双声叠韵关系了。 • 叠韵就是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即主要元 音和韵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如“辗 转”“崔嵬”“婵媛”“薜荔”“蹉 跎”“须臾”等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叠韵了。如“鸧鹒”“芣苡”等。
• 以前的音韵学家只给古音的声、韵分类, 不能构拟音值。 • 上世纪20年代起,从瑞典人高本汉开始, 研究古音(包括中古、上古)都既研究 “类”又构拟“值”。如: • 帮滂并明 // [p] [pʰ] [b] [m] • 端透定泥来// [t] [tʰ] [d] [n] [l] • 见溪群疑 // [k] [kʰ] [ɡ] [ŋ]
上古音简说
一、上古音系统 •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用先 秦的《诗经》音为代表。
• 明代陈第明确提出语音的变化理论,在理论 上彻底推翻了“叶音”说,使古韵研究进入 一个崭新阶段。 • 清初顾炎武《音学五书》把古韵分部研究引 上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并奠定了古韵研 究的坚实基础。
• 顾炎武系联《诗经》及其他先秦韵文韵脚字, 离析《唐韵》,得出上古韵10部。 • 继顾炎武之后,清代古韵研究进入兴盛期, 江永分13部;段玉裁分17部;戴震分9类25 部,舒声16部,入声9部;孔广森分18部, 阴声9部,阳声9部;江有诰分21部;章炳麟 分23部;黄侃分28部。王力晚年分11类30部。 • 古韵分部至此基本定型。
• 双声是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彷 彿”“参差”“踟蹰”“蝃蝀”“蒹 葭”“栗烈”等。零声母的如“伊 威”“逶迤”“犹豫”“鸳鸯”等。 • 但有不少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 并不是双声了。如“缤纷”等。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
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关系普通话语音是对中古汉语语音的继承和发展,这与中古音对上古音的继承一样,都是汉语语音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中古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关系从中古音到普通话语音,声母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变化:1)中古全浊声母一律清化,变成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变为送气清声母,仄声变为不送气清声母。
2)中古禅、邪二母为擦音,禅母为舌尖后擦音,邪母为舌尖前擦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禅、邪二母各有一部分变成同部位的塞擦音。
3)影、喻、疑、微合流,除个别字外,都变成零声母。
4)见、溪、群三母分为两类,开口呼、合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齐齿呼、撮口呼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同样原因,精、清、从、心、邪也分为两类,一类为[]、[]、[],一类为[]、[]、[]。
就是说,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声母[]、[]、[]来源于中古的见、溪、群和精、清、从、心、邪两组声母。
5)知、彻、澄与照、穿、神、审、禅合流,变成现代汉语普通话的[]、[]、[]。
2、中古汉语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关系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的演变主要表现为简化。
许多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母都合并为一个韵母了。
当然,也有中古一个韵母分裂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几个韵母的情况。
中古有61个四声相承的韵类,90个韵母(入声不另立,与相配的阳声合而为一) ,现代汉语普通话为39个韵母,由此可知从中古到现代,韵母总数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粗略地说,从中古汉语语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韵母最明显的变化有以下五点:1)中古入声韵尾[]、[]、[]全部消失,变成相应的阴声韵。
2)中古收[]韵尾的韵母,全部变成收[]韵尾的韵母。
普通话[]韵母是中古音没有的,它来自中古歌、戈、麻、齐、微等韵的一部分字。
普通话[]韵母来自中古支、脂、之韵的一部分字。
5)中古音只有开、合两呼,普通话有开、齐、合、撮四呼。
普通话四声和古四声的关系 (五分钟内容)讲解
调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上去入)
二、清浊、全浊和次浊
学习古今四声必备的基本概念
清浊:
清:指的是声母是清辅音;浊:指的是声母是浊辅音。
何为“清”(清辅音)?何为“浊”(浊辅音)?
判断依据:声带是否震动。
声带不振动的是清辅音,声带震动的是浊辅音。
bpmf dtnl g k h ng j q x z c s r zh ch sh
平
上
去
入(原来的四个声调)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新增的调类(阳调)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中古后期,全浊辅音全部清化
全
浊辅音产生 Nhomakorabea的
全浊 辅音
清辅
新调
清
音
类
化
由于全浊辅音原来分布于四个声调中,故清化后,“平上去入”四个声 调也分别产生一个新调类。为有别于原来的四个声调,所以将新增的 四个声调命名为阳调,本来的四个声调也就成为了阴调。
普通话四声和古四声的关系
学习内容:
一、古今“四声”的不同内涵
二、清浊、全浊和次浊
三、古今声调演变的对应规律
一、古今“四声”的不同内涵
普通话四声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āá ǎà
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
古四声
汉语的语音和声调从 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因此
普通话四声和古代四 声虽然都被称作“四 声”,但内涵不同。
谢谢观赏!
全浊和次浊:(浊辅音声母) 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 鼻音和边音(m,n,ng,l) bpmf dtnl g k h ng j q x z c s r zh ch sh 在普通话里,除了r,全浊辅音已经全部清化
古今语音异同
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反映了唐宋时代 的汉语声母系统,是一个上推古音、下联今音 的一个汉语声母系统。
《归三十字母例》
《守温韵学残卷》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唐·守温三十字母
宋·三十六字母
(错处)喉音:心邪
(增加)舌音:娘
舌上音:日 牙 音:来
唇音:非敷奉微 齿 音:床
王力《三十六字母表》拟音
(切上字“得”“多”互用,同类。)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切上字“当”“都”互用,同类。) “东”韵:涷,德红切;又都贡切。 “送”韵:涷,多贡切(又音东)。 通过“又音”进行系联——“多”“都”同类
对《广韵》反切上字的归类:
陈澧 40类
黄侃、钱玄同 41类
高本汉、白涤州 47类
曾运乾、陆志伟、唐作藩、
反
切
韵
目
同
音
字
数
即相 邻韵
可以
通押
总结: 1、先以四声为纲,分5卷(上平、下平、上、
去、入)。 2、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韵目,正文中用
“一”“二”等标识)。 3、每韵下声母、韵母全同的字归为同音字组,
叫小韵/纽(正文用“○”标识)。
4、小韵下先释义、后注音(反切法、直音法、 个别用“纽四声法”),再表明同音字数。
声母
母
声类
等第
见组[k]
见
(1)古 一 二 四
(2)居
三
声母系统(35个)
“声母”系统(35个):
帮滂並明
帮组、非组
端透定泥来
知彻澄(娘)日
精清从心邪晓
庄初崇生(俟) 照二
章昌船书禅
照三
见溪群疑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前言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是传统“小学”的一个门类,一向被认为是很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语言学中跟语音有关的学问总使人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现代语音学里的“音素”、“相对音高”、“音位”、“非线性音系”等,更不用说古代的“幫滂並明”、“内转外传”、“东董送屋”、“照二照三”、“戛透轹捺”、“一等洪大”、“四声八调”“果假遇蟹止效流”了。
这种情况,与名词术语的五花八门不统一甚至标新立异或故作玄虚有关,也与学科性质有关。
其实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都是这样,起初人们往往把它看的很神秘,似乎这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这实在是人们不了解这门科学而产生的错觉,音韵学也不例外。
音韵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在这门学问上,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五四”以后的中国音韵学家和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利用现代语音学知识和工具,结合新材料,利用新的方法又把这门科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肯定还要接触许多“玄妙”的术语概念,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其“神秘”的面纱和外衣也会越来越少,露出“庐山真面目”来。
本书以本人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汉语音韵学基础”的讲义为底子,主要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方法,语音学知识概说,古音(包括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古今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汉字声韵调的辨识,音韵学的作用等。
本书共十八讲(一学期十八周,每周一讲),力求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转述古今贤德对音韵学的共识。
每讲后附有一定量的练习题。
第一讲什么是汉语音韵学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性质1.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
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里的各种语音要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以及这些语音要素相互配合的方式和变化现象。
古今语音的异同
三十六字母-1
音 特 征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不送气不带音 送气不带 带音的塞 带音的鼻 的塞音、 的塞音、擦音 音的塞音 音、擦音 音、边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和塞擦音 和半元音
发音部位
今名
双唇音 唇 音 音 前音 前音 前音
旧名 唇 重唇 音 轻唇 舌 音 舌头 舌上 齿 齿头 音 正齿
帮 非 端 知 精 心 照 审
19
见 影 晓
溪
群 匣
疑
舌根音 喉
舌面中音
(半元音) 半元音)
喻 半舌音 半齿音 来 日
9
舌尖中音 舌面前音
字母、三十六字母
【字母】 字母】
声类的代表字叫字母。 声类的代表字叫字母。传统音韵学归纳了 声类之后, 声类之后,便从同一声类的字中找出一个作为 这一声类的名称, 泥等。 这一声类的名称,如:帮、透、泥等。它们分 别代表着一个声母类别,习惯称之为字母。 别代表着一个声母类别,习惯称之为字母。
音韵学家 依据发音部位 划分的声母类 别。包括 —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11
七音
(宋元时 分出)
清与浊
清声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发音时不 带音的辅 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全浊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带音的塞音、 带音的塞音、 擦音、 擦音、塞擦音
根据气流 或浊化的 程度分类
古今语音的异同
1
古代汉语的语法、 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现代汉 语有所不同,古汉语的语音也和现代 语有所不同, 汉语有明显的差别。 汉语有明显的差别。 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 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声、 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组成,古今语音的不同就体现 三个方面。 在声、韵、调三个方面。
汉语语音的演变与古今语音的异同
• 扶伏而救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 (伍子胥)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战国 策·秦策三》)
“匍匐”、“扶服”、“扶伏”、“蒲伏”古 代的声母应该相同(都属于重唇并母字)。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季氏》) 《经典释文》记作“郑本作封内”。《释 名》:“邦,封也。”
• 古书中“伏羲氏”又作“庖牺氏”。
•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中,齐国大将“陈忌”有时写作“田忌”。 陈,澄母字;田,定母字。
• 《左传》中的人名“陈完”,在《史记》 中写作“田完”(“陈”属澄母而“田” 属定母)。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战国策·魏策》)
“直”应读为“独”(或“特”)。上古 “直” “特”属定母、职部字。
• 《诗经·鄘风·柏舟》:“实维我特。” 《韩诗》“特”作“直”。
• 中古“见”母字在现代北京话(北部)、 苏州话(中部)、广州话(南部)的读音
干
关
坚
居
(开口呼) (合口呼) (齐齿呼) (撮口呼)
北京话 kan kuan ʨian ʨy
苏州话 kø kuE ʨiɪ
ʨy
广州话 州话: • 蚕[ts’a:m] 餐[ts’a:n] 撑[ts’a:ŋ] • 杂[ts’a:p] 擦[ts’a:t] 拆[ts’a:k]
乎:鱼部) 南宋·朱熹《诗集传》:第一个“家”:叶音谷(以入
“屋”韵);第二个“家”:叶各空反(以入“东”部); 第三个“家”,叶古胡反(以入“鱼部”)。 按朱熹的说法,“家”除了正字音(鱼部)外,又有两种 读音。
方言语音的比较 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和比较
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和比较
什么是音系的基本单位?
• 一些学者曾提出,普通话音系的基本单位是声、 韵、调,不是音位。我以为,从汉语音节的直接 组成成分来看,声韵调是基本单位。但韵母无论 从结构还是从语音上考虑,都还可以进一步切分。 从线性音段的最小单位着眼,音位是最小的单位。 而从非线性的角度看,音位不过是联系若干共时 发出的区别特征的一个时间格。韵母、音位、区 别特征是音系中层次不同的单位。……因而是描 写普通话音系不可缺少的。
•
王洪君1994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
• 方言调查报告写作内容的要求。 • (1)序言 • (2)语音分析 • (3)同音字表 • (4)比较音韵 • (5)词汇和语法例句 • (6)标音举例
语音分析
• 声韵调表及其说明
按照一定格式排列声母表、韵母表和声调表,例举例字时应注意兼顾方音和 标准音、古音的差异,例如ts组下例举“之、支、资”等字,在ing韵下例 举“金、今、京”等字,使人对方音的特点一目了然。声韵调若有特殊的 音值,需要对发音特点作出描写。比如:ts组靠后。
作为语音结构单位的音节,在音系学中也是一种初 始单位。
例子 说明音节是方言音系的初始单位
汉语音节的常见构成模式
清
声调
清
浊
韵头 韵腹 浊
声母
韵尾
汉语音节的常见构成模式
V元音 C辅音 V啊 C+v他 C+v+v、太 C+v+v+C、田 C+v+C、谈 C节的十四种结构模式
北京 苏州 福州 广州
• 根据这十四种结构方式,可以把汉语方言音节 结构归纳成以下框架:
• (C)+(V)V(V)+(N,P)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
「语言基础常识」古今语音的异同语音是语言的形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也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学习古代汉语,只掌握它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而不了解它的语音,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能深入的。
比如古书里的假借问题,看来是一个文字、词汇的问题,实质上是个语音问题。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句“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读“wú”。
为什么和今音读音不同的“亡”可以假借为“无”呢?因为它的古音相同,故叫“古音通假”。
所以不懂古音就难以识破古书中的假借字,难以判断什么地方是假借,什么地方用的是本字。
本来语言是个整体,词汇、语法和语音都有密切关系。
古代的散文有语音的问题,古代的诗赋韵文都有声律押韵的问题,更需要古音知识,需要懂一点儿研究古音的音韵学。
要学习音韵学,掌握一点儿古音知识,首先要树立发展的观点,真正认识到古音不同于今音。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今音的差别。
我们知道,汉语语音是以音节为基本结构。
一个音节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
每个字音又都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如电视的“电”用拼音字母拼写下来就是dian,其中d是声母,ian是韵母。
现代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此外汉语音节都有音高的变化,这就是声调。
如“颠”和“电”,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同,“颠”是阴平,“电”是去声。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各地方言的声调,一般要比普通话复杂一些。
语音最富有系统性。
古代汉语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也表现在字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
先谈古今韵母的不同,因为这方面比较容易察觉出来。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押韵。
韵脚一般在双句的末一字,七言律诗的首句往往入韵。
所以这首《登高》的韵脚是“哀、回、来、台、杯”。
这五个字用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哀、来、台”的韵母是ai,“回” 的韵母是“ui”,“杯”的韵母是“ei”。
古今语音的异同
• 各个方言也有各自的语音系统,彼此呈现出这样那样的差 异。如粤语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3个韵母、9个 声调。
•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会有不同读音,即使是在一些 次方言里语音也会有不同。
• 2、语音的变异性
• (1)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音不同,可以从方言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因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南”,南朝梁沈重《诗音义》说 “协句,宜乃林反”。 • 唐明皇读《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义”,认为“ 颇”应改读为“陂”以叶音。 • 朱熹明确提出“叶音”说,把不押韵的某字随意改读为和谐 的语音以相押,上面的“南”,朱熹说“南,叶尼心反”。
• B.“叶音”说的评价 • “叶音说”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为语音的地域差别正是语音古今变异的遗迹。 时间词:今天、明天、后天、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身体部位名词:头发、嘴、脖子、肘、膝盖、脚趾 称呼语:父亲、母亲、父亲的父亲、父亲的母亲、母亲的父 亲、母亲的母亲
• 唐末胡曾(湖南邵阳人)《戏妻族语不正》: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其根本错误,在于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掩盖了语音 发展的真相。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 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 不过古代学者们的这些努力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 ,但从另一方面证明古今语音是有差异的。明代陈第认识到 “叶音”的错误,提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亦势必所至”的正确观点,从而启发了清代顾
• 元祐间,黄、秦诸君子在馆。暇日观画,山谷出李龙眠所作 贤己图。博奕、摴(chū)蒲之徒咸列焉。博者六七人,方据 一局,投迸盆中,五皆六,而一犹旋转不已。一人俯盆疾呼 ,旁观者皆变色起立。纤秾态度,曲尽其妙。相与叹赏,以 为卓绝。适东坡从外来,睨之曰:“李龙眠天下士,顾乃效 闽人语耶?”众咸怪,请其故。东坡曰:“四海语音,言六 皆合口,惟闽音则张口。今盆中皆六,一犹未定,法当呼六 ,而疾呼者乃张口,何也?”龙眠闻之,亦笑而服。
从苗语和汉语的历史比较看汉语音系的演化
从苗语和汉语的历史比较看汉语音系的演化从苗语和汉语的历史比较看汉语音系的演化麻荣远龙文玉向来研究汉语的声韵系统及其变化都只在汉语系统内部进行,而罕有与亲族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者。
虽然也有人以日本、朝鲜、印度等语言的语料做为参照,但都与语言学意义上的历史比较法无涉。
可是王力先生说:“汉语的亲属的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来东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有了伟大的成就的时候,汉语史上的许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汉语史稿》p11)汉语音系的演化属于汉语史的范畴,因此这个问题局限在汉语内部就难获进展。
梅耶也说:“一种语言只要是孤立的,就没有历史可言。
”所谓“孤立”即指还没有跟同系语言进行成功的比较。
一.关于苗语和汉语和亲属关系在汉藏系中,苗语和汉语最为接近,它们的亲属关系也早为国内多数学者所共识。
可是美国的白保罗对苗语和汉语间究竟是发生学上的同源还是类型学上的相似提出了重大质疑,接着国内学界亦有随附。
现在经过系统的比较(详见《苗汉语的历史比较》一书),应该说苗、汉语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已经不再有任何悬念。
因为以往所谓同源词和借词难以区分的难题已经被彻底解决,该书列举的同源词已经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上千个。
这还只是举例性质的,如果写一部关于苗、汉语同源词的专著的话,三倍于此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以下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精髓在于“特殊的相符”或“细节上的相符”。
梅耶说:“那种以为有一种水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的想法实在太自然了。
所以不会是什么民族的特点。
可是在每个印度-欧罗巴民族中都或多或少碰到这样在一个巨桶里酿制‘长生水’的传说,这个传说还加上假未婚妻的故事或神仙和恶魔搏斗的传说。
可见这里面包含着许多特殊的情节。
这些特殊的情节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它们的结合决不是偶然的。
”他还反复说:“在显而易见的相似点所指引的可靠途径上,常常出现可供佐证的独特细节”,“两种语言间相符合的事实越特殊,它们的证明力就越大。
中古音文档
中古音1. 简介中古音(Middle Chinese,简称MC)是指汉字方音之一种,指的是中国古代汉族的一种发音方式。
中古音使用方块字符表示音节,并使用韵母和声调来标记音节的音高和声调。
中古音是古代汉语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声韵变化、发音特点以及与近代汉语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古音的特点、标记方式以及研究价值进行介绍和探讨。
2. 中古音的特点中古音形成于唐宋时期,大致可追溯到6至12世纪。
中古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声调中古音的声调是使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的,共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平声声调不标记数字,上声标记1,去声标记2,入声标记3。
这种声调标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
2.2 韵母中古音的韵母有多种类型,具体可以分为前韵母和后韵母。
前韵母包括单元音(a、e、i、o、u)、双元音(ia、ie、io、iu)、鼻化韵母(in、ing)、三声元音(ian、iang、iao、iong)、元音加介音(uai、ui、-ueng)等。
后韵母包括鼻化韵母(un、uen)、清韵母(i、u)等。
2.3 辅音中古音的辅音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发音方式,常见的辅音包括塞音(p、t、k)、擦音(s、sh)、鼻音(m、n、ng)、舌中音(r、l)等。
辅音的发音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研究中古文献和方言音进行推测和分析。
3. 中古音的标记方式中古音使用方块字符来表示音节,方块字符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常见的标记字符有ᵦ、ᵧ、ᵨ、ᵩ、ᵪ、ᶯ、ᶮ等。
这种标记方式虽然与现代汉字不同,但在研究中古音时非常方便,并且可以更好地反映出音节的发音特点和声调变化。
4. 中古音的研究价值中古音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语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汉字音韵,还原古汉语的原始音韵体系,以及研究方言的历史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古音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包括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方言音的调查和比较、声韵学的研究等。
音韵学第五章中古音系
韵母方面,客家方言中的一些韵母也保留了中古时期的读音,如“皆”、“鞋”等字的读音仍与中古音 系一致。
THANKS
感谢观看
带介音的撮口韵
中古音系的撮口韵还包括一些带介音的撮口韵,如“鱼”(yu)、“女”(nǚ)等。这些撮口韵在发音 时,介音会影响到舌位和唇形。
03
中古音系的声调系统
平声
总结词
中古汉语中的平声调是一个中平调, 其调值根据不同的方言和历史时期略 有差异。
详细描述
在平声中,声带保持松弛状态,声音 平稳且持续时间较长。在古汉语中, 平声字通常用于表达陈述、叙述等意 义。
上声
总结词
中古汉语中的上声调是一个上升调,其调值从半低音开始逐 渐上升。
详细描述
在发上声时,声带逐渐紧张,声音由低到高逐渐上升。上声 字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疑问、感叹等语气。
去声
总结词
中古汉语中的去声调是一个下降调,其调值从高音开始逐渐下降。
详细描述
在去声中,声带先紧张后放松,声音由高到低逐渐下降。去声字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达 命令、请求等语气。
带介音的合口韵
中古音系的合口韵还包括一些带介音的合口韵,如“乌”(wu)、“弗”(vhu)、“夫”(fhu)等。这些合 口韵在发音时,介音会影响到舌位和唇形。
撮口韵
单纯撮口韵
中古音系的撮口韵包括一些单纯撮口韵,如“鱼”(ü)、“女”(nü)等。这些撮口韵在发音时,嘴唇 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舌位保持不变。
值仍保留着中古时期的上声调值。
闽南方言中的声母系统也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中古音系 的特征,如“并”、“端”等声母在闽南话中仍然有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
韵、韵部、韵目:
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 一韵,也可以叫做韵部,如《广韵》有206韵,或206个韵部 (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 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 借字。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直”假借为“特”。
“特”和“直”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 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 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特”和“直”读 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
段玉裁以后的学者更是进一步考察了形声字的谐 声系统,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观点,运 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的韵部系统与从《诗经》 通过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顾炎武《音学五书》将古 韵分为十部;江永《古韵标准》把古韵分为十三 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将古韵分为十七部; 戴震《声类表》将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孔广 森将古韵分为十八部;王念孙《古韵谱》等将古 韵分为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将古韵分 为二十一部。 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章炳麟将古韵分为二十 三部;黄侃将古韵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将古韵分 为三十部,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结论。
並[ b ] 奉[ v ] 定[ d ] 澄[ ] 从[ dz ]
明[ m]m 微[ ] 泥[ n ]n 娘[ ]
齿音头
音
正
齿
牙牙音音
精、清心[、s ]从s 、
中古音到现代普通话的发展与演变
中古音到现代普通话的发展与演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适应性也变得很强。
入乡随俗的同时,也学会了当地的语言。
但是,普通话依然占据着最主要的部分。
因为,即使在你与之格格不入的情况下,只要会普通话就不会有沟通的障碍。
毕竟,普通话是全国推广的语言,它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现代普通话的发展是日积月累的成果,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了今天的局面,它是不断的演变而来的,通过扬长避短而最终确立。
在普通话之前,古人早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它并不是今天的汉语拼音系统,而是在上古、中古、近古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语音系统。
那我就从书中总结一些有关其演变和发展的知识。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和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的一门科学,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代汉字的读音,归纳出各个历史时代的语音系统,再通过比较,来研究汉语语音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问。
它可以指导我们探索普通话的发展和由来。
了解普通话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之前的所有的音韵学的大概知识,比如:以《诗经》等先秦文献为研究的主要材料,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今音学等等。
在这之前要牢记和掌握音韵学的三十六字母,它是学习和了解古代音韵学的基础。
广韵到普通话的演变和发展需要从多方面来仔细相比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比较等等。
《广韵》首先按四声来分卷,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卷又分为“上平声“卷和“下平声”卷,所以共五卷。
而且在那个时代没有“阴平”和“阳平”之分。
《广韵》的注音方式是在每一个纽的首字下的注释后面注出反切,其余的同纽字音同,也就省去不注了。
而汉字注音是在字上面用声母加韵母加声调来注音。
通过比较可以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形成的过程,理清现代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彼此参差的复杂关系,更好的了解普通话的慢慢确立的过程。
第一,在声母上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普通话和古汉语发音接近吗
普通话和古汉语发音接近吗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古汉语,因为上古汉语(以商周时期为代表)与中古汉语(以唐朝为代表)之间差别就很大。
就不摘抄大段的专业术语罗列了,简单说一下,上古汉语没有声调,或者说音高不表义,上声带喉塞尾,去声带-s尾;声母系统比中古汉语复杂,复辅音多,韵母系统比中古汉语稍简单,但元音分长短。
因此在听感上,尤其是外行人听起来,上古汉语和藏语的相似性可能要高于上古汉语与普通话的相似性。
而中古汉语出现了声调,声母系统比上古简化但还是比普通话多,韵母系统变得复杂。
中古汉语在外行人听起来,应该会有和粤语、客家话很像的感觉。
另外一个可能是更近的亲属语就是白语,即白族话。
中古汉语的语音特征,没有任何一种汉语方言保留全了。
如果不考虑“存古”的多少,只考虑听感上的相似性的话,与中古汉语最像的估计是客家话了。
大概能保存唐宋时期标准音的八分以上神韵。
在看普通话: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来自通用的北方白话。
语音则以北京音为主。
北京音是汉语方言最北端的一种,它源自古代的古幽燕方言。
今天的北京音和中原音差别不大。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无论古汉语中的文言还是白话,都与普通话即北方话差别不大。
古汉语的发音是什么音,首先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也会变成古人,再过1千年,假如公元3000年的人问:2000年的古汉语的发音是什么,答案应该是:普通话的北京音,再加上山东音、河南音、晋语音、吴语音、粤语音等等所有的方言音。
但现在我们问:1000年宋朝时古汉语的发音,答案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开封音,加上和今天一样各地的方言音。
所谓的“古音”、“正音”,只存在韵书中,从人们口中发出来的音需要以某种方言为载体,这个载体方言通常是京城方言,因为朝廷是正音的第一大用户。
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定义好古汉语的古。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01"四声"的不同内涵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古代汉语,主要指中古汉语的声调,一般认为也是四个: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也叫"四声"。
从古四声到现代四声,其演变大致有以下规律:浊上归去和入派四声。
首先了解以下基本概念:1.清浊和阴阳:所谓"清",指声母是清辅音;所谓"浊",指声母是浊辅音。
古汉语中浊辅音声母相当多。
由于声母的清浊跟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传统音韵学把四声分为两类:清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阴平、阴上、阴去、阴入",而把浊辅音声母的声调叫做"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声调区分阴调和阳调,就是依据声母是清辅音还是浊辅音。
2.全浊和次浊:全浊声母是指声带振动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声母指声带振动的鼻音和边音以及零声母。
02声调演变对应规律1.浊上归去:普通话声调里的阴平和阳平分别来自古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如:古阴平(现阴平):公司、高升、飞机古阳平(现阳平):人才、黄河、和平古汉语的阴去和阳去,到普通话里,已经合为一类,就叫去声,如:古阴去(现去声):报告、贡献、再见古阳去(现去声):现代、坐垫、步骤古上声分为阴上和阳上,阴上发展到现在仍为上声;阳上分为全浊阳上和次浊阳上,次浊阳上也仍为上声,只有全浊阳上发生了变化,归为去声,所以"浊上归去"的确切内容是指全浊阳上变为去声,如:古阴上(现上声):水果、展览、手表古次浊阳上(现上声):买米、有礼、冷雨古全浊阳上(现去声):动荡、舅父、近似2.入派四声:古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南方诸方言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入声,而在北方方言中则基本消失了,只有局部地区还保留着。
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里,古汉语的阳入的演变比较有规律,为:第一,古全浊入声一般归为阳平,如:杂、学、别第二,古次浊入声归为去声,如:木、麦、逆但阴入声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无明显规律,如:现代阴平:失、惜、说现代阳平:识、即、竹现代上声:尺、匹、百现代去声:式、切、各。
播音主持教程阅读:古代语言发音同现在普通话区别
播音主持教程阅读:古代语言发音同现在普通话区别晋之前的语音叫上古汉语,今日学者通过古诗押韵、谐声部首、通假字、兄弟语言同源词、反切注音等各方面资料,可以初步复原上古音的面貌。
但毕竟上古汉语过于久远,时间跨度大,资料匮乏,因此还有很多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南北朝往后的中古时代,文人士大夫是喜欢写诗的,写诗需要押韵,押韵才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就按自己的地方口音押,都是有标准的。
就算不写诗,在社会交往中,说话也要得体优雅,自然是有”普通话“标准的。
说不好正音的人是要遭笑话的,这里有很多例子:播音主持延伸阅读:古代帝王如何解决地域语言的差异</a>。
古人语音的标准就是韵书,中古早期的发音以陆法言的《切韵》为代表。
韵书虽然没有国际音标,但是古人懂得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类到一起,同时通过分析反切,我们也可以把相同声母的字归纳出来。
这样,就算听不到古人说话,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本,知道古人有近四十个声母,三百多韵母(算声调)。
然后根据古代译音、域外方音、现代汉语方音、古人的文字描述等等,依次重拟出每一种声母、每一种韵母的发音。
这样,就可以比较可信地重建出中古汉语的面貌了。
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搜网上的中古汉语朗读,可以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唐后期,汉语进入了晚期中古汉语的阶段,这个阶段内,声母韵母有一定发展变化,总体是简化了。
当时的发音我们可以从各种韵图中得知,韵图中,古人会把声母韵母列成表,非常直观清晰。
宋代出现了《广韵》,虽然宋朝时实际口语已经进入晚期中古,但是《广韵》是基于《切韵》基础上的,还是反映了一个相对更古老更保守的音系。
也是在宋朝,人们已经感觉古诗的韵和自己的口语音不太一样了,这是语音自然发展的结果。
为了方便同时代人按照古人的押韵模式写诗,出现了《平水韵》(可百度之),总体还是基于《切韵》《广韵》的系统的,但是大大简化了。
后来的元明清,人们写旧体诗都不按照口语音,而按照《平水韵》。
直到今天,爱好古风的文艺青年也得依靠《平水韵》来押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19
竹山 张鹏飞 《汉语音韵学》
1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1、全浊声母的全部清化
• 《广韵》35母的全浊声母有“并、定、澄、群、 从、崇、船、邪、禅、匣”10个,这些全浊声母 发展到元代,在北方方言中一个不剩地全部变成 了清音,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当然也 就没有全浊声母了。
“浊音清化”是普世性的音变规律
• 江荻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论证“浊音清化”是普 世性的音变规律,他说:“浊音阻塞音不是最理 想的语音材料,因此会随着表达内容的精细化和 丰富而逐步被排斥”,因为“从语音材料组织方 式上看,浊音清化符合人类发音机理对语音材料 的优化选择,剔除不可调控性要素而优选可调控 性要素也是语言表达内容逐步丰富而必然出现的 结果”
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路径大致是:浊塞音变成清 塞音和清塞擦音;浊塞擦音绝大部分变成了清塞擦 音,少数变成了清擦音;浊擦音绝大部分变成了清 擦音,极少数变成了清塞擦音。
具体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演变为今普通话塞 音、塞擦音声母的,古平声字今读送气清音,古仄 声字今读不送气清音。也就是很重要的“平声送气 仄声不送气”规律。
方言中的古音残留:
• 分不分尖团音,是区别不同方言语音特征的标志 之一。在官话方言区内,不分尖团音的占80%以 上,如北京话不分尖团音,而山东有些地方话还 分尖团音。南方不少方言还分尖团音,如鄂东南 隶属赣语系统的通山话“津、酒、想”等字的声 母至今还念[ts、s]。
尖音与团音:
• 所谓“尖团音”,是针对见、晓组和精组的区别而
5、韵母的分化
• 从中古韵母系统到现代普通话韵母系统的演 变,整体上合并是主要趋势,但单个韵母的 分化现象也是较多的,主要的分化有:
• 1)止摄“支、脂、之”三韵的韵母分化 • 2)果摄的韵母分化 • 3)假摄的韵母分化
1.《广韵》的调系
• 《广韵》调系的结论:
•
调类:4个
•
调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1、入声韵的消失
入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入派四聲:
中古
清 入聲 次濁
全濁
現代普通話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2、鼻音韵尾的简化
咸摄 覃、谈、盐、添 咸、衔、严、凡
[-m]
山摄 删、山、寒、桓
[-n]
[-n]
2、鼻音韵尾的简化
深摄 侵
[-m]
臻摄 真、谆、臻 文、欣、魂、痕
[-n]
[-n]
3、等呼的简化
全浊声母清化与音变构词
• 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还能看到大量用清浊声母变换的 方法来区别词义、词性的单字音变构词材料,其中清声母破读为 浊声母的切语就有1823见次,浊声母破读为清声母的切语有688 见次,如“见”的本读是清声见母表示“看见”义,破读为“贤 遍反”就是浊音匣母表“显现”义而后造“现”字以区别。后来 声调变换构词法超过了清浊声母变换构词法,再后来词汇双音化 构词取代了单字音变构词法,这些变化可能是引起或推动中古全 浊声母清化的重要因素。
•
调型:平、升、降、促
•
调值:?
• 《广韵》调系的证据:
• 《广韵》卷目
2.平分阴阳
中古
平声
全 次
清
全 次
浊
现代普通话
阴平 阳平
平分阴阳:调类和调型的变化
中古
调类: 平声
调型: 平调
现代普通话
变化 阴平 变化 阳平
保持 平调 变化 升调
3.浊上变去
中古
清 次浊 上声 全浊
现代普通话
上声 去声
言的:“团音”是指见、晓组声母在细音前读j、q、 x的音;“尖音”是指精组声母在细音前没有变读 为j、q、x而仍读[ts、ts‘、s]的音。
3、轻唇音声母[f]的独立
ʐ
隋唐
宋代
元代 現代
知組 ȶ
莊組 ʨ 章組 ʧ
知組ʨ 照組 ʧ
照組 ʧ
翘舌音
5、零声母字的大量增加
• 零声母字在《广韵》中只限于“影”母, 发展到普通话,零声母字大量增加,除中 古“影”母外,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还有五 个来源:“喻”母(喻四/以类);“匣” 母中的于类即“喻三”;由“明”母分化 出来的“微”母;还有“疑”母和“日” 母。
• “汉语历史上的浊音清化分别依据声调平仄 派入送气与不送气。泰语仍然保留浊音,但 清化的路子很可能与汉语无异。英语浊音尚 处于清化之中,预计完成时将形成送气与不 送气的对立,与汉语相同。”
2、从“见、精、晓”三组分化并合流出腭化 音
精
見
清
ʨ
溪
從
ʨ‘
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
ɕ
曉
邪
匣
分化的时期:
• 见、晓组分化出j、q、x比精组早,在明代 中期就有些地区已经把见、晓组细音字读 成j、q、x声母了。精组完全分化出j、q、 x则是清代的事情,乾隆癸亥年(1743) 存之堂编成一部《圆音正考》,专门讨论 “团音”和“尖音”的区别,所以后人也 称该书为《团音正考》。
一等
開口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等
合口
二等 三等
四等
開口呼
齊齒呼
明代晚期
合口呼 撮口呼
等呼的简化 开口呼 合口呼
洪音 齐齿呼 撮口呼
细音
4、主要元音的归并
• 中古音的韵母系统复杂,《广韵》有142个韵母。 从现代学者的拟测情况看,这些韵母要用很多不同 的主要元音来进行区别,主要元音的个数多了,其 音值的相近度就大,区别度就相对小一些。中古音 发展到现代普通话,韵母中音值相近度高的主要元 音一般都合流了,主要元音的个数减少了,这也是 普通话韵母系统比《广韵》大大简化的重要原因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