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案1新人教版
(1)我们来看一下新疆的地形。
(2)指导学生填表
5.(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犹如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倾听回忆。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知识。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教与学兼而用之,并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
2.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通过刚才的图片,谁能描述一下山地的特。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山的走向是指山脉的延伸方向。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问: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归类整理)
4.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地势和地形》
课题
地形复杂多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制定)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校德育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之中, 《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将德育内容内化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德育的渠道之一。

在本节课教学,中国地形的探究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

一、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它既受到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型特征,将为以后学习各章节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应对的课标内容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不要求学生大量记忆地名,把重点放在对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的归纳上,并落实到地形图上,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本节教学中,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某某、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进而体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某某、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人教版

第1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知道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基本特征。

2.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了解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从中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

4.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认识和表述地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5.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二、教材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包括“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3部分内容。

三、教学提纲一、山脉纵横交织1.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2.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弧形山脉二、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单元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地势西高东低1.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资源分布等的影响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照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新课导入:古诗导入: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你到过黄山吗?你知道“五岳”吗?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带领你们去领略我们国家的“名山大川”,感悟我们国家的地形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2、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情景荟萃)结合我们江阴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形?丘陵,山地(海拔大于3500米称高山,1000-3500某某,500-1000低山,所以一般大于500米起伏较大的地势我们称为山地,500米以下起伏较小的我们称丘陵。

)所以我们江阴的君山、某某、盘龙山、长山、敔山湾的定山等几乎都为丘陵。

(提问)那我们中国的地形又有哪些呢?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说明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

(图释导学)我们所了解的地形,其实都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结合P23图2.2和黑板上的分布图,自学)(提问)问题一:这些山脉的走向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二:我国又有哪些不同的走向的山脉呢?哪些山脉是省区界线?问题三:我国山脉和高原、盆地、丘陵之间的位置如何?(回答一)我国山脉走向为“迷”字形。

(回答二) (分组归类整理)东西走向山脉: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西——大兴安岭——太行山(某某、某某分界线)——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武夷山(某某、某某分界线)东——某某山脉西北——东南:北——阿尔泰山中——祁连山东——某某山脉南北走向:北——贺兰山南——横断山弧形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某某和某某以昆仑山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太行山脉为界,某某和某某以横断山为界,某某和某某某某以大兴安岭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秦岭、某某和某某以燕山山脉的东部为界,某某和某某以祁连山为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形与地势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学习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展示目标
(二)了解我国的地形。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某某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某某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教学难点
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
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及其分布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列问题。
走向主要的山脉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生疏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力量目标1.培育同学读图析图的力量、观看推断力量和主动探究的力量。

2.使同学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育同学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进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同学更加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1.运用地图观看推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同学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把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预备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录像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引导同学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同学,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同学对地形有一感性生疏,同时也通过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同学: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凹凸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同学观看地图后,启发同学:从这幅颜色斑斓的凹凸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同学: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觉什么呢?(同学: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老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宏伟壮丽,多姿多彩。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地势和地形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陆地环境”的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难点: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和地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地形和地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

2.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研究、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引用诗句,引导学生思考地势对水流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研究第一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地形类型多样:我国地形类型繁多,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2.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介绍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包括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秦岭、南岭,东北到西南走向的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以及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3.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通过观察地图,体会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以及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貌特征。

拓展延伸:通过填表的方式,加深对山脉名称、分布和走向的记忆。

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

2.各级阶梯的特征:介绍各级阶梯的特征,包括第一级阶梯的高原、第二级阶梯的盆地和第三级阶梯的平原。

3.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介绍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包括祁连山、秦岭和太行山等。

4.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高原的气候、盆地的水资源和平原的农业生产等。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内容包括:
1. 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地势的概念: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3.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今后,我会继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和地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理解不深。
2.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我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会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帮助,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学生反馈:我会更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网络资源:提前查询并准备相关网络资源,如地形地势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6. 教学软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软件,如PP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用于展示地形地势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进行地形地势模拟实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案1【精编】.doc

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案1【精编】.doc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认识各地形区的名称、位置;
2.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重点难点
各地形区的特点
自主预习
1.我国地形类型,有纵横交错的,气势磅礴的,一望无际
的,群山环抱的,还有起伏绵延的。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3.在地图上找到下列地形单元(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
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是、海拔最高的是、纬度最高的是、纬度最低的是、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海拔最高的是、纬度最高的是、纬度最低的是。

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是、我们家乡所在的是、纬度最高的是、纬度最低的是。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丘陵吗?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
课堂小结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地形复杂多样:三大平原
三大丘陵
山脉为骨架
反馈练习
1.在正确的位置填写所学的地形区名称。

1
2
2.我国
海拔最高的高原
是: ( )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3.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 A 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4.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5.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 ) A 山脉 B 平原 C 高原 D 盆地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民族的分布”图,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的省区范围。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区域地理的知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二、讲授新课教师: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哪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哪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

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同时,学生也了解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如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一定的发展。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活动的结果,教师应该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不深,可以考虑增加相关的教学资源,或者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可以考虑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或者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四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此外,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
针对以上困难和挑战,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知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研究法和实践教学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不同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实践教学法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结构解析:首先请大家明确,组成自然环境有很多自然要素,类比一下,组成我们的班集体的要素有学生和老师,那请同学们思考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都有哪些呢?对,有前面提到的山山水水,请同学们看这X自然环境的示意图,从地理的角度讲就是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生物、土壤等。

简称“地、气、水、生、土”,那再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自然要素间的关系如何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由此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前三个要素。

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湖的主要特点,简单分析它们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体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承转过渡:好,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节,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温故知新: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承转过渡:对于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呢?我要来测试一下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要求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点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

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

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

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

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

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

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

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

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

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很大作用。

1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1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

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1.过渡引入:复习上一章所学习的有关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进行过渡: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之中呢?这样的新课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交代。

2.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区吗?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联系实际引入:从学生所在的地形区讲起,如果学生不知道名称,可以先从地形的特征引入,从学生可以看到的地形景观说起。

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新课使学生有亲切感,也培养了学生对日常事物的观察能力。

4.图片、视频引入:课前准备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者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

复习有关地形剖面图知识的基础上,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建议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第22页图2.2时,准备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

4.对我国的地势特点进行评价。

这一教学过程可带领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

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

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可以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

同时可以自制复合投影片,将长江、黄河、珠江上的主要水电站的位置和三级阶梯示意图复合在一起,来说明我们对这些水能资源的利用。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1.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这五种地形在我国是不是都有分布,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教学中也可以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

讲解山脉的走向,板图的效果也很好。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对照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

鼓励学生将这个练习深入下去,尝试多分析练习中所没有的山脉界线,教师也可补充一些人文地理的界线。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分三步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

第二步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