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附答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轧.钢( zhá) 轧.账(ɡá) 倾轧.(.yà) 迂.回(yū) 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 刹.那(chà) 潺.潺(chán) 寒噤.(jìn )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2.作者链接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背景链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坚不摧、坚韧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坚不摧、坚韧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知识链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

”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

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

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壶口瀑布导学案两套

壶口瀑布导学案两套

初二语文(下)导学案课题:《壶口瀑布》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课前完成)【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时间:2分钟)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噤若寒蝉:弥漫:【整体感知】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自主质疑】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我的疑点:展示案(课堂探讨)【文本探究】6.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下面表格。

7.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品味体悟】8.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反馈案(课堂检测)【学以致用】9.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训练案(课后完成)10.比较阅读:阅读梁衡同题文章《壶口瀑布记》,比较其与课文在选材、布局、语言运用和主旨上的异同。

壶口瀑布记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经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领悟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经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包括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真谛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 ,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浩淼的黄河水由 500 多米宽突然缩短到 40 多米 , ,从 30 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 听闻,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如同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呼啸着、翻滚着、发射着,强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跑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洋溢,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 ,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斗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吼叫而过,忧如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回yū ()推推搡搡....()刹时()瞬间()潺潺()寒噤()勃然震怒.....()2.讲解以下词语寒噤:静静无声:洋溢:【整体感知】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精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高深无极,这即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合作研究】1.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处”,文章重点描述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办理?【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导学案.

17 壶口瀑布课文导入: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走进《壶口瀑布》,感受自然魅力!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与众不同的美。

2.抓住关键句,比如从修辞手法,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站在不同视角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抓住关键句,从修辞等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站在不同角度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知识链接1、作家: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2018年12月,梁衡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良友奖。

(选自百科)(有位作家叫梁斌,代表作《红旗谱》,他的名气应该更大。

)2、壶口瀑布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见与不见之间——《壶口瀑布》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口口相传的俗语是最好的景区宣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两季临壶口,唯不见飞瀑。

难道梁衡先生两次前往壶口瀑布都没能看见飞瀑吗?难道壶口瀑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轻易被人看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不见”的秘密。

主问题一:一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所感雨季河滩俯视涛声如雷胆战心惊水汽笼天第一次游览为什么没能见到飞瀑?雨季水势大、水雾弥散、场面凶险,导致作者没能看到飞瀑的真容。

辨析:到底见到没有?视听结合,见到一个凶险又神秘的轮廓。

活动2:生发想象,补写幻境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想象可以到达:“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我仿佛看到。

”总结:以虚写实,开阔想象,回味无穷。

主问题二:二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枯水季河沟—河心俯视——深不见底的“龙槽”仰视——“丁”字状的水流活动2:析读字句,品评百般态(1)拆解字形,描绘水流动态象形字是对事物真实形态的模拟呈现,注意“丁”字的字形,它一横顶头,一竖而下,水流的样态仿佛已经跃然眼前,一起来描述:水流驰骋(动词)而来,跌落(动词)而去。

(2)析读词句,品评水流样态·评析“驰骋”之样态析读字词:涌挤撞推搡呼拥碎哪个动词呈现的状态让你震撼?语段对比:动词串联成句:黄河水涌来,挤着、撞着,推搡着,呼拥着,撞碎开,驰骋而后下跌。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一、学习目标○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于山西霍州,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二】文体知识游记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或著作。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壶口瀑布》属于写景型游记。

游记的文体要素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②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③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行程的所思所想。

一般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游记。

【三】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1.铸(zhù):铸造。

2.告诫(jiè):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3.推操(sǎng):推来推去。

4.霎(shà)时:极短时间。

5.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6.漩(xuán)涡:文中指液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7.寒噤(jìn):寒战。

8.迂(yū)回:回旋;环绕。

9.汩(gu)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10.湿漉(lù)漉:形容物体潮湿的字形易错,注意右边写法。

样子。

11.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2.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本文指水流声势浩大。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李良美副备人:王勇审核人:于莉目标导航: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掌握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赏析运用;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

3、感受瀑布的美,体会文章歌颂的民族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

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漩.涡()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怒不可遏.()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寒噤:出轧:汩汩:打旋:怒不可遏: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2、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各是怎样的?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

第三部分():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5、归纳文章主旨。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在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形象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作者赞美黄河,就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研读探究。

1、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2、品读第2.3.4自然段,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1)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3、朗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他看到了与雨季不同的景象。

当狭窄的壶口容不下黄河排排涌来的河水时,有什么奇特的景象发生了?5、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对它产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6、“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游记文体。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黄河雄伟的气势,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一、新知认知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和山西交界处,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五百多米宽突然收缩到四十多米,从三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2.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3.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情色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二、预习任务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抄写“读读写写”,解释成语。

2.在文中画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2)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3)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后思考1.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附答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轧.钢( zhá) 轧.账(ɡá) 倾轧.(.yà) 迂.回(yū) 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 刹.那(chà) 潺.潺(chán) 寒噤.(jìn )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2.作者链接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背景链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

17 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回yū ()推推搡搡.()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噤若寒蝉:弥漫:【整体感知】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合作探究】1.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2.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17、《壶口瀑布》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一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小组分工提示:在本环节自学过程中,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协调员组织学习开始学习、监督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督导本组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计时员根据自学任务督导本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积累常识(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壶口瀑布》基础梳理”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①走进作者: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②写作背景: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作者两次造访壶口瀑布,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并由此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散文。

③文体知识: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3、自学教材(10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注意朗读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俯.视()漩.涡()推搡.()霎.时()雾霭.()怒不可遏.()驰骋.()迂.回()弥.()漫寒噤.()汩.汩()潺.潺()4、理解内容(19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层?(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圈画关键字,梳理每段大意。

最新《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

最新《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 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
一、导入
壶口瀑布是中国著名的瀑布景点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是
黄河的上游支流溪洛渡河的支流壶口河中的一段瀑布,是中国的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瀑布中具有地质学、水文学和生态学价值的一个典型。

二、讲解
1.景观特色
壶口瀑布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坐落于陡峭的山壁之间,壶口瀑布高
度大约70多米,宽度约100米左右,瀑布自山崖间注入,一股劲水不间
断地涌出,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从天空飘落而下,直冲入急流之中,水花
四溅,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2.背景知识
壶口瀑布位于太行山腹地,是黄河的嫡系虚脱水系的溪洛渡河的支流
壶口河流经的一个峡谷,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冲击,将地层层层推上推断
峡谷,使得地形岩层变幻多姿,形成了宏伟的断崖绝壁和奇异的飞瀑险潭。

同时,壶口瀑布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石林奇石、峡谷幽深、峰峦叠嶂,草木繁盛、野花遍地,清澈见底的急流顺流而下。

3.文化价值
壶口瀑布不仅仅具有地质学、水文学和生态学价值,同时也是中国的
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壶口瀑布周边有高达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汉代关帝文化、三国赵云故事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相结合的一个典型。

三、练习
1.壶口瀑布位于哪个省份?
2.壶口瀑布是哪条河的支流?
3.壶口瀑布高度约为多少米?
4.壶口瀑布具有哪些景观特色?
5.壶口瀑布具有哪些价值?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具体信息和地理位置,认识了壶口瀑布的景观特色、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对壶口瀑布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壶口瀑布》导学案(精品教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精品教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精品教案)本次课我们要研究的是《壶口瀑布》这篇文章。

瀑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道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成为了歌咏的题材。

XXX的《望庐山瀑布》背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而XXX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

黄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首先,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这篇文章。

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删去无关内容)研究生字生词】2.本文中出现了一些生字生词,我们需要识记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深入理解文章】3.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以及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是什么?黄河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研究表达技巧】4.本文的语言优美抒情,研究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课堂检测】5.最后,我们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文章的重点内容。

以上就是本次课的研究目标和安排。

为了更好地研究本文,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情感和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并研究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同学们的研究效果。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对黄河的感受和观察。

在雨季,黄河的气势令人震撼,而在枯水季节,瀑布的景象也异于雨季。

作者通过描写黄河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敬畏和钦佩,同时也赋予了黄河人的性格特点。

整篇文章的主旨在于展示黄河的壮美和伟大。

本文记录了作者多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的壮丽景观,深刻感受到了黄河的博大宽厚,激发了作者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感情,歌颂了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描写水流湍急之时,作者采用了多样的手法和灵活的句式。

比如,将水势比作千军万马,写出了水势的激流勇进、波涛汹涌。

在描写“脚下的石”时,运用反衬的手法,以石头形态的各异来反衬水势的浩大、冲击力强大。

长短句结合的方式,使句式整齐灵活,表现力更强。

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结构紧凑。

壶口瀑布导学案版

壶口瀑布导学案版

17.壶口瀑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2、壶口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黄河就是一条卧伏在中原大地的黄龙。

它生性暴虐,荼毒生灵。

大禹为制服黄龙,在晋陕峡谷之处的龙门发现了降伏这条恶龙的好去处。

龙门断崖绝壁,将暴龙引入此门,犹如瓮中捉鳖,降伏暴龙将易如反掌。

不料峡谷的进口处有一巨石挡道,不能顺利将黄龙引入龙门。

大禹当机立断,用神斧砍开巨石,只见天崩地裂的巨响后,巨石一分为二,出现了一条大裂缝,这就是现在的“壶口”。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推搡搡..()漩.涡()..()寒噤.()驰骋怒不可遏.()雾霭.()出轧.()汩汩..如泉()挟.而不服()(2)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寒噤:噤若寒蝉:弥漫:2、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壶口”名字的由来?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导航]: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4、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2、作者曾两次到壶口瀑布,初识瀑布,作者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导航]: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析3、再见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4、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拓展提升】1、文本拓展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壶口瀑布是中国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中国最大的黄河瀑布。

这个导学案将带领您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科学、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以便您在前往壶口瀑布旅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美丽的自然景观。

一、地理特征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上游的壶口峡谷中,地理坐标为北纬38°26′43″,东经112°29′25″。

瀑布高达20米,宽度达50米,落差巨大,气势雄伟。

壶口瀑布是黄河从平原地区进入山地地区的地理界线,也是黄河上最险峻的一段。

二、科学解读1. 瀑布的形成壶口瀑布的形成源于地壳运动和地质活动。

由于地壳的抬升和侵蚀作用,壶口地区的地势逐渐降低,而黄河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水势和能量,在山体下方切出了一条深谷,形成了壶口峡谷。

而瀑布则是由于黄河水流急速下降,在断崖边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流落差,形成了壶口瀑布的雄伟景观。

2. 水的循环壶口瀑布的水源来自黄河,流经壶口后继续向东流淌。

瀑布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黄河的水从高处引导到低处,形成了水循环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壶口瀑布被称为“黄河第一瀑”的原因之一。

三、历史文化1. 壶口文化壶口瀑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壶口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壶口地区是一个世代居住的人类聚居地,其文化形态丰富多样。

壶口瀑布成为了诗人、画家以及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来源。

2. 壶口的历史古迹除了瀑布本身,壶口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

例如,周代的壶口城遗址,是周王室巡游时的重要驿站;另外,壶口地区还有古老的寺庙和民居,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四、生态环境保护壶口瀑布所在的壶口峡谷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为了保护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壶口瀑布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人流量、加强环境监测和宣传教育等,以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旅游体验前往壶口瀑布旅游,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瀑布景观,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八年级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

课题:17 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

(重点)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难点)3.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重点)总课时:3课时【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给下列字注音告诫.()雾罩.()推搡..()驰骋.()旋涡.()寒噤.()雾霭.()出轧.()乘隙.()迂.回()汩汩..()潺潺..()震.耳欲聋()恕不可遏.()2、解释词语推搡:驰骋:寒噤:出轧:乘隙:汩汩:从从容容:前呼后拥:怒不可遏: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质疑探究: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3.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枯水季节。

作者看到了哪些异于雨季景象?产生了哪些异于前次的感受?(二)、质疑探究1、感悟精彩句子(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2)“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河水“怒”在哪里?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3)“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2.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3.写作方法分析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描写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能有感情的向同学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
()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 2课时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材助读】
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
一、基础梳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探究一: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探究二: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下面表格。

探究三: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探究四:品味下列句子,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

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探究五: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明确: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训练案】
一.基础巩固——把简单的做好就叫不简单!
1.比较阅读:阅读梁衡同题文章《壶口瀑布记》,比较其与课文在选材、布局、语言运用和主旨上的异同。

壶口瀑布记
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壶口在山西吉县境内,是黄河上惟一的瀑布。

因状如壶口而得名。

水流至此急冲沟下,人观瀑布由上俯下,只见烟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绕过壶口。

即古书上所载“河里冒烟,旱地行船。

”原来黄河在这里,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
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却正当她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裂坚石而炸雷,飞轻雾而吐烟,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搅谷,巍巍地颤。

波起涛落,切层岩如豆腐,照徐霞客所记,三百年来竟剜石开沟上剁三百余米;激流飞湍,锉顽石如木铁,据民间所言,有黑猪落水,眨眼之间,退毫拔毛,竟成雪白之豚。

黄河于斯于此,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轰然辟开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势,细细磨出深沟浅穴。

放眼两岸,鬼斧神工,脚下这数里之阔的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她顺势一跃,排山推岳,挟一川豪情,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又再现她的沉静,她的温柔,她的悲壮,她的大度。

去路千里缓缓入海。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

美哉,壮哉,我的黄河。

2、从语言、内容或结构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

200字。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三、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