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一、问题的题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
而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或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为此,本课题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上作一番研究,目的是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
二、解决问题的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这几句话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或儿童的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08年1月,3月)(1)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2)确定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课题研究对象。
2. 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0月)(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培养内容。
(2)按制订的计划和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3. 总结阶段:(2009年11月)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预习,上课,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过程,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课前预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和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二)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做法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会分析例题,能知道例题的解题方法。
具体做法是:(1)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学期,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根据实际,制定有效计划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在平常的教学中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前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
二、对照计划,实施有效措施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作保障35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也带全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三个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铅笔盒再发出声音;练习本在下、课本在上,然后用铅笔盒压好,摆出文具。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前预习及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湛江市第十七小学宋春红本课题从2017年6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广东教育学会小课题立项评审专家组评审同意立项为广东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
课题编号为“GDXKT10407”。
按照立项说明,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抄抄词语和句子,读读课文就算预习了。
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
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因此,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
我校大力开展“生本课堂”,生本实验课对预习的要求就更高,所以我把课前预习及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66854
一、问题地题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地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而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或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地信心与正确地指导方法,往往事半功倍.为此,本课题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地培养方法上作一番研究,目地是揭示其中地一些规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解决问题地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地命运.”这几句话朴素地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重要性.良好地学习习惯,无论在儿童地学习活动上,或儿童地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地,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地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课题研究地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地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年月-月)()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确定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课题研究对象.. 实施阶段:(年月-年月)()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地具体培养内容.()按制订地计划和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总结阶段:(年月)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总结报告.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地主要内容预习-上课-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地基本过程,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地特点及本校学生地实际,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课前预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和自我评价作业地习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地具体做法、课前预习习惯地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会分析例题,能知道例题地解题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地欲望.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预习,我常常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探究地欲望.如在教学“圆地认识”这一课前,我是这样设疑地:同学们,刚才有一位低年级学生给你们班全体同学发来了一封信,请学习委员给大家把这封信读一下好不好?(学习委员读信:亲爱地三年级全体同学,你们好!想请教你们一个问题,我对车感兴趣,喜欢看哪辆车最漂亮,在观察各种各样地车中,我发现所有地车轮都做成圆地,对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地,我左想右想也不明白,盼望你们能帮助我,此致,敬礼,陈亚男).教师:你们见过地车轮都是什么形状地?你能帮助他吗?又如教学“年、月、日”知识前,我这样设问:“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那是你出生地一天,有谁能现在马上讲出你出生地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吗?你出生地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如果你现在不能告诉我,我希望在明天数学课上给我答案好吗?教师在课前就为学生埋下了问题地“种子”,学生就会有着强烈地欲望想找到问题地答案,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新知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课前都认真地检查学生地预习情况.即使每一节课地时间多么紧迫,我都会利用课前地几分钟时间检查预习情况,并且尽量根据学生地预习情况展开新课地教学,让学生明白老师是重视他们地预习情况地,如果学生预习得好地,我就加以表扬鼓励,并展示一些最优秀地预习作业,树立学生地榜样.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去完成作业地学生总是加以批评教育,让学生知道预习习惯培养地重要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经常让优生带动学困生进行预习.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存在两级分化地现象,优生总是能够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地预习作业.但学困生就有一定地困难,有地甚至连如何去完成都是一头雾水了,还能怎么较好地完成作业呢?所以我就给学困生指定“小辅导员”,让他们及时地请教,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学困生才能够更有兴趣地、更自信地去完成任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地努力,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地基本技能和方法,也逐步尝试到了预习给学习带来地乐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预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独立思考习惯地培养.数学是思考性极强地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于别人求出地答案.具体做法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多问为什么.要求学生做题时多问一下“为什么”.想想自己地答案为什么不对?答案是从什么方面考虑地?最后总结出答题规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地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地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地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学习知识.如教学计算两位数加减法后,我出示“+”让一位后进生计算,她得出后,大家都说“算错了!”这个学生失望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很好!非常接进正确答案!”同学们笑了,这位学生也笑了,又信心百倍地计算出正确答案,课堂上沉闷地空气被打破后,我顺水推舟,鼓励每个人都来学数学家创立自己地解题方法,大家公认地方法又好又新,就用他地名字来命名这种解题法.学生欢欣鼓舞,激起了求知欲望,他们积极讨论后,出现了数种解题方法.如:()+=,+=,()+=,+=,+=,我在每种正确解题方法上写上了“××解题法.”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地地学习习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地积极鼓励下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结果.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先让学生猜想两个式题中地值取值范围.学生估计如下:()式中地值肯定超出,有地学生说()式中地值大约在左右,然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利用加减法关系动笔解题得出了地结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地过程中,要重在引导,及时表扬,引起学生地重视,不能引起学生地反感,老师地严格要求只起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地习惯才能真正形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习惯地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溶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地集中表现.具体做法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师当好组织者. 、要合理分组,使每个学习小组中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人数基本均等;、要交代丰富地合作交流内容;、要交代清楚合作交流地步骤.有了以上地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就会活跃、和谐、有序地进行、不会出现乱糟糟地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好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地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做到点拨深化.优等生在合作中思维敏捷,操作熟练,速度快但爱干扰人,重点是引导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吃不下”地学生能够分享人家地长处,从中弥补自己地不足,学有所获,增强兴趣.比如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地知识时,在拆拼图形学具时,怎样平移、旋转、度量,尤其是变换角度,教师要适时为学习有困难地学生作示范动作.只有当他们懂了才乐意去做,否则学生就不感兴趣了,丧失了求知地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贴近生活感受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好决策参与者.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有了课程开发地权力,有了创造新形式、新内容地空间,同时也有了决策地责任.因此,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提出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地、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能感悟地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地面积”时,教师一是牢牢把握教材地情境图;二是参与学生地合作,引导他们各自提出自己地疑问,围绕“面积地计算”适时让学生分组合作.请看一段师生对话,师:“你怎样求出平行四边形地面积?”生:“沿着平行四边形地高割下来,把割下来地小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正好补成了一个长方形”.师:“长方形地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地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生甲:“他们分别相等”.生乙:“因为长方形地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地面积底×高”.从而揭示出“割补法”.这一片段地教学,由于教师合理地决策和师生共同地参与,使学生在动手摆、动嘴说、动脑想地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地喜悦,让学生理解了用“割补法”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地道理.总之,有了以上地组织、引导、决策,一个和谐地、民主地、活跃地、有序地、全新地局面就会展现在你地眼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我评价作业习惯地培养.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自我评分等方面.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地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误,最后自己根据作业情况打一个自评分.具体做法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设立作业等级标准,让学生每天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学生完成每次作业后,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并进行评价.每次做完题目运用以上方法逐一检验,在检验过地题目后作上“☆”字符号,并对自己检验后地作业作等级评价(优、良、中、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教会学生用代入法自检一些题目.如求-=时,有许多同学会求出=,运用代入法检验后,马上会发现计算结果是错误地,检验中也让学生进一步搞清了加减法地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课题研究地成效、学生良好地数学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习惯内容课前预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自我评价作业训练前()训练后()从以上调查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现在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课后也能自我检查评价作业,学生良好地数学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因此,目前学生上课学习气氛热烈,学习成绩提高明显,这是令所有任课教师都欣慰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本人地教学水平也有所提高,《小数地意义和性质》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本人撰写地数学教学案例获县级一等奖.年月。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2年5月,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上传研究日志。
3.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梳理教学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01-2022.04)(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4)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22.05-2022.12)(1)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实践研究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撰写研究性日志。
3、总结阶段(2023.01—2023.02)(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观察法:对本校数学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3、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及时归纳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高研究质量。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课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课题报告我承担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经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总课题组审批立项的课题。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选题的依据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马岭岗镇寺李小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注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选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很有必要,尤其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吴盛发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1-3-14 5:22:06| By: 10孟庆梅]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江苏沛县实验小学孟庆梅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
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
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ﻩﻩ数学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频频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竟在不知不觉中被许多教师所遗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
我认为,预习的习惯就是积极学习的习惯,预习的能力就是自学的能力。
学生自学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抓起,要靠学生在课后自身不断地积极训练,这样能力才能迅速增长。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
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理由,我确定了“小学生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的目的和积极意义。
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自学新教材,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相关的准备的过程。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丰县师寨希望小学张雪敏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
”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
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上下功夫,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结题报告(申报版)(3份)
昆明市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
结题报告
撰稿人:李所贵田昆雷凯
安宁市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课题组
2013年11月25日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结题报告
昆明市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
安宁市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摘要:为解决小学数学预习流于形式,提升预习的实效性,关注学生个体在预习中的差异和需求,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小学数学预习的现状,通过问题、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并结合个案研究,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及教学的模式。
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预习学案和预习手册年级预习学案和—年级预习手册;总结出预习的有效策略:.保底性策略按五步预习法对教材开展初步预习;.发展性策使用预习手册或预习学案提升预习实效;.分层策略根据小学生预习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中的需求,给学生不同的预习目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全部或部分预习作业;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操作模式:预习作业布置、检查、评价和课堂展示。
通过研究预习的实效性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转变,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提升,促进课堂效率大幅提升,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所贵
执笔:李所贵雷凯。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上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
数学教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
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无疑对老师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多老师都在困惑或思索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所探讨的问题!因此,我提出“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学生课前预习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2010-03-31 10:15:30)转载▼标签:分类:研究随笔xkt092246fqf教育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背景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现状分析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
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吴盛发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1-3-14 5:22:06 | By: 10孟庆梅 ]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江苏沛县实验小学孟庆梅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
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
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数学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尝试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频频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环节竟在不知不觉中被许多教师所遗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要不要预习这个传统的话题再次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
我认为,预习的习惯就是积极学习的习惯,预习的能力就是自学的能力。
学生自学的能力要靠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抓起,要靠学生在课后自身不断地积极训练,这样能力才能迅速增长。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就应特别注重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具有终生学习的资本。
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理由,我确定了“小学生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的目的和积极意义。
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自学新教材,为课堂学习提前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相关的准备的过程。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
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最终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关于小学数学“预习导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减轻教师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教师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教师都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数学该不该预习?怎样预习?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明确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但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学科,不少教师有些担心:学生课前预习了,会不会对新知识失去新鲜感,影响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会不会只看一眼最终结论,导致生搬硬套的运用结论;会不会在预习中有错误的想法先入为主,产生负面影响……其实负面影响的存在不在于是否预习,而在于如何预习。
很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往往只是顺便说一句:明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了,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学生一概不知。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根本还没有科学合理预习相关知识的能力及习惯,一般来讲,学生回家都只会翻翻书,看看书中结论。
因此科学的预习显得尤其重要。
二、研究综述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能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是假设式的,应尽可能让学生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系列,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使之成为科学知识的发现者”。
成果参选: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结题报告
昆明市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结题报告撰稿人:李所贵田昆雷凯安宁市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课题组2013年11月25日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结题报告-------昆明市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安宁市实验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摘要:为解决小学数学预习流于形式,提升预习的实效性,关注学生个体在预习中的差异和需求,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小学数学预习的现状,通过问题、设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并结合个案研究,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及教学的模式。
通过研究,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预习学案和预习手册-----3年级预习学案和4—6年级预习手册;总结出预习的有效策略:1.保底性策略------按五步预习法对教材开展初步预习;2.发展性策------使用预习手册或预习学案提升预习实效;3.分层策略------根据小学生预习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中的需求,给学生不同的预习目标,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全部或部分预习作业;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操作模式:预习作业布置、检查、评价和课堂展示。
通过研究预习的实效性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转变,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提升,促进课堂效率大幅提升,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研究课题负责人:李所贵正文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预习。
《新课程标准》中对预习的解释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
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而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的调整,形成一定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率。
2.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不同于导学案,更不同于教案。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一、问题的题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
而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或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为此,本课题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上作一番研究,目的是揭示其中的一些规律。
二、解决问题的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这几句话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或儿童的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08年1月,3月)(1)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2)确定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课题研究对象。
2. 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0月)(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培养内容。
(2)按制订的计划和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3. 总结阶段:(2009年11月)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预习,上课,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过程,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本课题主要针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培养:课前预习、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和自我评价作业的习惯。
(二)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做法1、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会分析例题,能知道例题的解题方法。
具体做法是:(1)教师有意识设下疑问,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
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内容提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
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来说将是受益终身。
这样既使学生健康成长,又使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从传统学习习惯、创造性学习习惯、合作性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剖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自主能力要得到培养,必须先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因为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学业成就,以及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应从小就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它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大;形成需要外部刺激;具有渐进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例如,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检查、订正作业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是否有团队共取,合作交流的习惯等。
这些习惯都有利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数学自主创造、团队观念的培养。
结合我们《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现已结题,现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第一,是传统学习习惯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理论依据: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
”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
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上下功夫,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2.研究现状: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但很多教师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3.本校实际:虽然我校一直以来,也有不少老师重视课前预习,但学生仍未养成习惯,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课堂里学生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问题出在哪里?我通过深入观察,发现存在下列问题:现状一:课前预习比较虚。
只有布置,但许多学生没实施,(甚至有些教师连布置都不及时)。
因为回到学校教师没有进行具体的检查,所以学生把课前学习当成是可做可不做的。
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预习的习惯没有养成。
现状二:课前预习的内容比较繁杂。
有时候一节新课联系到的旧知很多,需要去复习不同的几册数学书上的内容,光做这些作业要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大部分学生感觉负担重,没有兴趣,只是应付。
现状三:课前预习的内容过于统一化。
没有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布置的预习内容千人一面,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学生是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状四:课前预习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
许多老师课前要求学生做了预习,而课堂教学还是从零起点开始,学归学,教归教,预习与课堂学习严重割裂。
教师根本没有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所以课堂仍是一堂死水。
长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课前预习是没用的,反正课中还要学,学生对课前预习也就马马虎虎做做样子而已。
现状五:课前预习的形式太单一,数学都是统一布置学生回家自学,有时学生有困难没法解决,缺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这些现象久而久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会使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养成浮躁、不踏实的习惯,使那些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越来越差,继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从我校实际出发,我选择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探索出小学数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改变以上存在的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一)、观察数学学习中学生不善于预习的表现1、观察自己班学生数学课堂上不善于预习的表现2、观察同行班级数学课上学生不善于预习的表现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课堂中不预习和不善于预习的原因1、设计调查问卷2、进行个别谈话3、与同行老师的交流分析(三)、针对调查的原因,提出培养学生课堂预习能力的措施1、采用激励措施,激发预习愿望2、注重方法指导,优化预习方法3、教师严格要求,培养预习习惯三、研究方法1、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找课堂上不善于预习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初步明确他们不善于预习的原因。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询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和学习他人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便来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5、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相应的有效途径推广到本校。
四、研究效果及分析(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2个实验班45人进行调查,发现2个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下。
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
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者,则由家长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由家长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
中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则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高年级同学能坚持主动预习者,家长监督,老师让其当一个月以上的班干部。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实验班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而经过实验,两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将两个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该班任课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三)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帮助个案1:实验班的史家云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
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
但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
实验初期,他对老师的预习要求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无论有什么样的方法都能学好,觉得预习是浪费时间。
课题组的老师经过讨论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
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
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监督孩子,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来完成预习作业,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在实验中,班主任老师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组同学的预习作业。
并在全班开展了“我是小老师”的预习竞赛活动。
好胜的他怎肯落后。
一学期下来,他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善于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而且变得爱提问题,爱思考问题。
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纪录来看,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预习已变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同时,预习习惯的培养也矫正了他以往懒散、依赖的行为习惯。
经过半年的工作实践,史家云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
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提高为优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实验班的李平平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
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
经过班主任老师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项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
班主任老师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
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突破口,手把手地指导她方法。
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的学习有了明显好转。
但却发现她对老师有了过份的依赖,学习没有主动性,兴趣不高。
表扬和鼓励的作用也不明显。
班主任老师及时调整了对她的培养策略。
了解到她特别喜欢小贴画后,班主任老师特地在班上设置了一项鼓励奖,只要哪个同学有了进步,就奖给她一张小贴画。
并鼓励同学们自己设计自己的预习作业,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爱画画的高桐可是兴趣大增,配插图,勾花边,认真得不得了。
一个学期过去了,她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好转。
五、研究结论及问题近1年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六、问题探讨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数学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1.本校条件差,加之老师能力有限,所以应培养一些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充实起学校的科研实力.教育科研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有阶段地进行.2.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3.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不能只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