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十八章_原子结构_学案

第十八章_原子结构_学案

十八章原子核18.1 电子的发现【学习目标】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及其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2.知道阴极射线及其产生方法,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3.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问题.【重点难点】1.电子的发现过程.2.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有关计算.【易错问题】误认为气体压强越小辉光现象越明显.【自主学习】一、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对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有大量的科学家作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

(1)电磁波说:代表人物,赫兹。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过程。

(2)粒子说:代表人物,汤姆孙。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质是一种高速粒子流。

二、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通过研究_________发现了电子;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通过著名的____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__________C,电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kg.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_______.【课堂达标】1.关于电子的发现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的汤姆孙B.德国的普吕克尔C.德国的戈德斯坦D.美国的密立根2.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中可能有电子,也可能没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C.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836倍 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3.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的电量是由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 B.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D.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称为元电荷4.图18-1-8如图18-1-8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根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 A.向纸内偏转B.向纸外偏转C.向下偏转D.向上偏转5.图18-1-9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图18-1-9A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B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D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6.图18-1-10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 .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8-1-10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v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2v图18-1-117.如图18-1-11所示,光电管的阴极被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后,能产生光电效应.阴极K 上的电子被激发逸出表面(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达到阳极A 上,并立即被A 吸收.若电子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则A 极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________.8.图18-1-12测量油滴带电荷量的装置如图18-1-12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 ,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 ,当u =U 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 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 为多少?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中物理 第18章 第3节 氢原子光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第18章 第3节 氢原子光谱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超级记忆法
第十八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后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因为接受了新的内容,而把前 面看过的忘记了
第十八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的产生 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_电__子__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 谱研究是探索_原__子___结__构__的一条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 1λ=___R__21_2_-__n1_2 ___(n=3,4,5…) 3.巴耳末公式的意义 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即辐射波长的 _分__立__特征。
能否根据对月光的光谱分析确定月球的组成成分? 答案:不能。月球不能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故其 光谱是太阳的光谱,对月光进行光谱分析确定的并非月球的 组成成分。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氢原子光谱实验 在充有稀薄氢气的放电管两极间加上2kV~3kV的高压, 使氢气放电,氢原子在电场的激发下发光,通过分光镜观察氢 原子的光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 正 确 地 指 出 了 __原__子__核__ 的 存 在 , 很 好 的 解 释 了 _α_粒__子__散__射__实__验___。 2.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__稳__定__性__又无法解释原子光 谱的__分__立__特__征__。
重点难点突破
如何利用规律实现更好记忆呢?
第十八章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原子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原子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原子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第一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1.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核,电子围绕核运动。

1.2 原子的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的核相对稳定,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围绕核运动,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1.4 原子的周期表原子的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

周期表按照原子的原子序数排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根据周期表的排列方式研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1.5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质量、电荷、电子结构等。

原子的性质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第二章原子的化学反应2.1 原子的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等。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由原子之间转移电子形成的。

2.2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质的性质。

2.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态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

2.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称为热效应。

热效应影响着原子的化学反应速率和物质的热稳定性。

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周期律3.1 原子的量子化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电子只能在能级上或能级之间跃迁。

能级的量子化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

3.2 原子的轨道原子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叫做轨道,分为s轨道、p轨道、d轨道、f轨道等。

轨道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电子构型。

3.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原子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优化总结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优化总结

章末过关检测
高考真题演练 章末过关检测
2
上 页
下 页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13.6 (2)当 n=1 时, 能量值为 E1= 2 eV=-13.6 eV; 1 -13.6 当 n=2 时,能量值为 E2= 2 eV=-3.4 eV; 2 -13.6 当 n=3 时,能量值为 E3= 2 eV=-1.51 eV. 3 能发出光谱线分别为 3→2,2→1,3→1 共三种,能级 图如图 18-1 所示.
上 页
下 页
高考真题演练
章末过关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例2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已知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为 r1=0.528×10 10 -13.6 m,量子数为 n 的能级的能量值为 En= 2 eV. n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 n=3 的激发态,画一张 能级图, 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种 光谱线; (3)计算这几种光谱线中最短的波长. (静电力常量 k=9×109 N· 2/C2 ,电子电荷量 e= m - - 1.6×10 19 C,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 s,真空 中光速 c=3.00×108 m/s)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第十八章
本章优化总结
上 页
下 页
高考真题演练
章末过关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知识网络构建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上 页
下 页
高考真题演练
章末过关检测
知识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原子结构讲解

原子结构讲解

原子结构讲解
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原子结构的图示,它用圆圈和小圈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列的,从里到外分别称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等。

每层最多可以排2×(n)^2个电子,其中n表示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
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原子的性质由其核外电子的排布决定。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原子可以分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和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金属的特性;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
于或等于4,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非金属的特性;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表现出稀有气体的特性。

以上就是原子结构的简要介绍,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

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结构

知识点总结化学物质结构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原子A ZX中,质子有Z 个,中子有A-Z 个,核外电子有Z 个。

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核外电子数- 离子电荷数3、电子层划分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符号K L M N O P Q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低四不超)(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摆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各电子层再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个(n表示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个。

5、概念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互称。

例:氕(1 1H)、氘(2 1D )、氚(3 1T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原子组成结构不同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

例:O2与O3,白磷与红磷,石墨与金刚石等6、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除稀有气体外)。

例:Na>Mg>Al>Si, Na+>Mg2+>Al3+(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

例:Li<Na<K, Li+<Na+<K+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包括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例:O2->F->Na+>Mg2+>Al3+(上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元素形成的阳离子有此规律)(4)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半径大小为: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结构A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 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第十八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第十八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上 页
下 页
图18-2-1 - -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 粒子: . 粒子 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__________, 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 氦原子核 ,带 两个单位正电荷 质量为_______质量的 __________电荷,质量为 氢原子 质量的 倍. 电荷, 质量的4倍 2.实验结果 . 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 (1)________α粒子穿过金箔后 基本沿原方向前进. (1)________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 (2)_____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甚至大于 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90°. ° 3.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 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 模型,建立了_________模型 模型. 模型,建立了 核式结构 模型.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4.实验注意事项 . (1)整个实验过程需在真空中进行. 整个实验过程需在真空中进行. 整个实验过程需在真空中进行 (2)α粒子是氦核,本身很小,金箔需很薄,α粒子才能 粒子是氦核, 粒子是氦核 本身很小,金箔需很薄, 粒子才能 很容易穿过. 很容易穿过. (3)实验中用的是金箔而不是铝箔,这是因为金的原子 实验中用的是金箔而不是铝箔, 实验中用的是金箔而不是铝箔 序数大, 粒子与金核间库仑力大 偏转明显; 粒子与金核间库仑力大, 序数大,α粒子与金核间库仑力大,偏转明显;另外 金的延展性好,容易做成极薄的金箔. 金的延展性好,容易做成极薄的金箔. (4)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 (4)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除非原子的几 实验现象说明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 乎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 小的核上,否则, 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小的核上,否则,α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5.实验意义 . (1)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2)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明确了原子核大小的数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量级. 量级.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章节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章节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章节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环绕核的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存在于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

2. 电子排布- 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填充在各个轨道上,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或组)。

-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

4. 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外层电子数等于族数。

- 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的电子排布特点是d轨道或d、f轨道上有电子。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2. 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存在电偶极。

- 非极性分子: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无电偶极。

3. 分子间力- 范德华力:分子间的瞬时偶极引起的弱相互作用。

- 氢键:一种特殊的偶极相互作用,影响分子间距离和分子的极性。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 速率定律和反应级数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勒夏特列原理描述了平衡系统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H+的物质,碱是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2. pH值- pH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 pH 7为中性,pH < 7为酸性,pH > 7为碱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  第二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8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一、教学任务分析电子的发现、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这些都是人类探求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的起点,其中涉及到的实验、逻辑推理方法也都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典型的科学方法。

因此这些内容不仅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而且也为后面继续学习人类对微观世界认知过程打下重要的思维与方法的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等电、磁场知识为基础。

从介绍汤姆孙的阴极射线实验入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介绍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汤姆孙建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提出质疑,在此基础上介绍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在介绍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设计思想时,使学生了解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是利用其他的高能粒子去碰撞原子,引起某些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从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类是如何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原子结构;怎样在实验与理论的相互推动下,使认识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

在介绍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时,可通过比较该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与实验结论的相互印证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物理学的研究通常需通过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几个过程;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这些认识都将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感受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认识人类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微观现象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微观世界的认知手段与方法。

2018-2019高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8章 原子结构 18.3

2018-2019高二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8章 原子结构 18.3

(4)应用: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_特__征__谱__线__,可以利 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_组__成__成__分__。这种方法称 为光谱分析,它的优点是_灵__敏__度__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 含量达到_1_0_-_10_g_时就可以被检测到。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①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 光谱研究是探索_原__子__结__构__的一条重要途径。
②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满足
巴耳末公式:
1
R(212
1 n2
)(n=3,4,5…)
式中R为_里__德__伯__常量,R=1.10×107m-1,n取整数。
③巴耳末公式的意义:以简洁的形式反映了氢原子的
_线__状__光谱,即辐射波长的_分__立__特征。
(2)经典理论的困难: ①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原子核外的电子高速绕核转 动而又_不__辐__射__电磁波而处于稳定状态。 ②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_分__立__特征。
3.(多选)有关氢原子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连续谱 B.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只发出特定频率的光 C.氢原子光谱说明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 D.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与氢原子能级的能量差无关
【解析】选B、C。原子的发射光谱是原子跃迁时形成 的,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氢原子的发射光谱 不是连续谱,原子发出的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原子跃迁 时的能级差,故氢原子只能发出特定频率的光,综上所 述,选项A、D错,B、C对。
【解题指南】(1)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中电子的运动规 律。 (2)正确理解经典电磁理论与事实不符的事实。
【解析】选B、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在绕核做加 速运动的过程中,要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能量要减少, 电子的轨道半径要减小,最终会落到原子核上,因而原 子是不稳定的。电子在转动过程中,随着转动半径不断 减小,转动频率不断增大,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不断变化, 因而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连续谱。事实上,原子 是稳定的,原子光谱也不是连续谱,而是线状谱,故A错,

2018年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018年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K12课件
7
[辨是非](对的划“√”,错的划“×”)
1.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大部分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大角
度偏转。
(× )
2.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估测了原子核的大小。( √ )
K12课件
8
[释疑难·对点练]
对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认识 1.装置 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所示。
2.现象及解释 (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大 多数 α 粒子离金原子核较远。
K12课件
6
3.实验结果 _绝__大__多__数__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有 少数 α 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 度甚至 大于 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 撞了回来 ”。
4.汤姆孙模型的困难 (1)α 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不可能是 电子 造成的。 (2)α 粒子偏转的主要原因应是具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的带 正电部分的作用,但正电荷的均匀分布对 α 粒子运动的影响 _不__会__很__大__。所以,汤姆孙模型_无__法__解__释__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结果。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探新知·基础练]
1.汤姆孙于 1898 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_球__体__, _正__电__荷__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_电__子__镶嵌在球中。
K12课件
1
2.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小圆点代表 正电荷 ,大圆点代 表_电__子__。
3.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被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 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 α 粒子散射 实 验否定了。
有选项 A 正确。
答案:A

2019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新人教版

2019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新人教版

• 2.能量量子化
• (1)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 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 状态也称之为定态.
• (2)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 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值,称为 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他的状态叫 作激发态,对氢原子,以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时,
[先填空]
• 1.成功之处 • 玻尔理论第一次将___量_子_观_念___引入原子领域, 提出了___定_态_和_跃__迁___的概念,成功解释了__氢_原_子__光 谱的实验规律.
• 2.局限性 • 保留了___经_典__粒_子___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 然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__轨_道__运动.
• 【提示】 不同.玻尔的原子模型的电子轨 道是量子化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 时才有可能.卢瑟福的行星模型的电子轨道是任 意的,是可以连续变化的.
• 2.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时, 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可以是任意值吗?
• 【提示】 不可以.因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是 固定的,由hν=Em-En可知,跃迁时释放出的光 子的频率,也是一系列固定值.
• 其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E1代表 氢原子的基态的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可能 轨道上运动时原子的能量值,E1=-13.6 eV.n是 正整数,称为量子数.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级越 高.
•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 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 3.跃迁
•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 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错误; 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 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 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 误.

SCY-选修3-5(第十八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SCY-选修3-5(第十八章)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知识框架:第1节:电子的发现一.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电子.二.电子的发现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注意电场与磁场对带电粒子流的作用力)2.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验精确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电子的电荷量约为__________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只能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根据电子的比荷是q/m,可算出电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_kg.)3.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科学意义:①.测得了电子的电子的电荷量;②.提出来电荷分布的量子化观点电子例题:(3-5第50页3、4题)3.一个半径为1.64ⅹ10-4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92ⅹ105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库伦力恰好与重力平衡,则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量?已知油滴的密度为0.851ⅹ103kg/m34.测定电子荷质比(电荷q与质量m之比q/m)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与阴极K之间的高电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细的电子流,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D间的区域.若两极板C、D间无电压,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上电压U,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点;若再在极板间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点.现已知极板的长度l=5.00cm,C、D间的距离d=l.50cm,极板区的中点M到荧光屏中点O的距离为L=12.50cm,U=200V,P点到O点的距离y==3.0cm;B=6.3×10-4T.试求电子的荷质比.(不计重力影响).解析:没有加磁场时,电子进入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推导出垂直于极板方向的位移,电子离开极板区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等于电子刚进入极板间的初速度,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可求出P点离开O点的距离.加上磁场B后,荧光屏上的光点重新回到O点,说明电子通过平行板电容器的过程中电子所受电场力与磁场力相等,即可得到电子进入极板时的初速度,联立可求出比荷.(电子的荷质比为1.6×1011 C/kg.)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该模型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但后来被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否定了.二.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氦的原子核。

第18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

第18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

第18章原子结构 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导学案一、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1.汤姆孙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有人形象地把汤姆孙模型称为“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如图.2.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由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荧光屏等几部分组成,实验时从α粒子源到荧光屏这段路程应处于真空中.(2)实验现象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3)实验意义: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知识点一 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与分析班级: 姓名:规律探究:如图所示为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装置,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α粒子?(2)实验装置中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实验过程是怎样的?(3)实验现象如何?(4)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什么?例1.如图所示为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中的显微镜可在圆周轨道上转动,通过显微镜前相连的荧光屏可观察α粒子在各个角度的散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图中的A、B两位置分别进行观察,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一样多B.在图中的B位置进行观察,屏上观察不到任何闪光C.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α粒子撞击到金箔原子后产生的反弹D.卢瑟福选用不同重金属箔片作为α粒子散射的靶,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基本相似练习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为了解释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表示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图是()【小结】: 1.实验现象(1)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2)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2.理解(1)核外电子不会使α粒子的速度发生明显改变.(2)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3)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α粒子在原子中的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荷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4)绝大多数α粒子在穿过厚厚的金原子层时运动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体积很小的核内.知识点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原子核的组成规律探究: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1)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运动方向前进?(2)为什么少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例2. (多选)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B.电子在核外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0 m练习2. (多选)下列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作原子核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小结】: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原子的枣糕模型的对比:核式结构模型枣糕模型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一个很小的核里电子绕核高速旋转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2.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原子核的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非常接近原子序数.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4.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数量级为10-10 m,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 m,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10-15.【课堂巩固练习】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2.(多选)如图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稍少些C.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3.(多选)关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B.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中原子核的作用C.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理论4.(多选)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5.X表示金原子核,α粒子射向金核被散射,若它们入射时的动能相同,其偏转轨道可能是下图中的()6.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A.绝大多数α粒子经过金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B.α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C.α粒子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加,电势能也增加D.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第18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答案知识点一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与分析规律探究:(1)α粒子(42He)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实质是失去两个电子的氦原子核,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 300倍.(2)①α粒子源:把放射性元素钋放在带小孔的铅盒中,放射出高能的α粒子.②带荧光屏的放大镜:观察α粒子打在荧光屏上发出的微弱闪光.实验过程:α粒子经过一条细通道,形成一束射线,打在很薄的金箔上,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粒子对α粒子有库仑力的作用,一些α粒子会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带有放大镜的荧光屏可以沿题图中虚线转动,以统计向不同方向散射的α粒子的数目.(3)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4)α粒子带正电,α粒子受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的排斥力发生了大角度散射.例1.答案D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有大角度散射.所以A处观察到的粒子数多,B处观察到的粒子数少,所以选项A、B错误.α粒子发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原子核库仑斥力的作用,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练习1.D 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因是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存在库仑斥力,因此,仅有D图正确。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若阴阳离子的半径相差不多,则晶格能的大小在溶解 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即Z/r值大的离子所组成的盐较 难溶解,如碱土金属和许多过渡金属的碳酸盐、磷酸 盐等;而碱金属的硝酸盐和氯酸盐等易溶。 2. 溶解性与溶解自由能变的关系 离子电荷低,半径大,其溶解熵为正值; 电荷高,半径较小的离子的溶解熵大多为负值。 18-4-2 水解性 阴离子的水解能力与它的共轭酸的强度成反比。 阳离子的水解能力与离子的极化能力有关,离子极化 能力越强(即Z/r值越大),则水解程度越大。
R的氧化数越高,半径越小,R-O-H中R-O键越强, O-H键则越弱,越易解离出H+;反之易解离出OH-。 (1) 同周期元素含氧酸酸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2) 同主族元素含氧酸酸性从上而下逐渐减弱。 (3)同一元素几种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其酸性按氧化 态升高而增强。
阳离子电荷 Z (r - - - nm) 阳离子半经 r
18-2 分子型氢化物
熔沸点:同族中,沸点从上到下递增,但第2周期的 NH3,H2O和HF的沸点异常高。
18-2-1 热稳定性 同周期中,从左到右热稳定性逐渐增加; 同族中,自上而下热稳定性逐渐减小。 原因:非金属与氢之间电负性相差越大,生成的氢化 物越稳定;反之,不稳定。 或者,氢化物标准生成自由能或标准生成焓越负,氢 化物越稳定。 18-2-2 还原性 除HF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 同周期中,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族中,自上而下还原性逐渐增强。 原因: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元素A的半径增大,电 负性减小,An-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18-4-4 氧化还原性 一、变化规律 1. 同周期中,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从左到 右递增。 2. 同族中,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多数随原 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即: 第三周期<第四周期>第五周期<第六周期 3. 对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氧化态含氧酸,低氧化态的 氧化性高于高氧化态的。 4. 含氧酸氧化性比相应含氧酸盐的强,同一含氧酸 的浓溶液氧化性比稀溶液的强。 二、影响氧化能力的因素 1. 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前言原子结构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子结构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原子的奥秘。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而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形成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壳层运动。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不同能级壳层上运动。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电子壳层的万分之一,但其中包含原子99.9%以上的质量。

电子结构电子壳层的能级分为K、L、M、N等,每个能级壳层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居里原理,每个电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必须填满低能级轨道后才能填满高能级轨道。

原子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和电子结构决定。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越多,电子结构也更加稳定。

原子的性质还受到元素化学属性的影响,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等。

原子结构的应用原子结构不仅在化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可以设计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甚至探索宇宙奥秘。

结语原子结构是一个精彩而复杂的领域,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拓展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化简比知识点总结

化简比知识点总结

化简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1.1 原子的发现原子的概念最早由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但直到19世纪,原子的真实存在才得到了证实。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他还提出原子不可以被切割,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原子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1.3 原子的结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壳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分布在原子核外的能级层中。

根据波恩-索朗模型,第一层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能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能容纳18个电子。

第二章化学键2.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而氢键是由氢原子和其他原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

2.2 化学键的特性化学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方向性。

共价键通常为方向性,具有一定的键长和键角。

离子键通常为非方向性,具有一定的键能和晶胞结构。

金属键则经常表现为电子海模型,电子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流动。

2.3 化学键的类型根据电子的共享情况,化学键可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是电子完全共享,如氧气分子中的O=O键。

而极性共价键则是电子不均匀地共享,如氯化钠中的Na-Cl键。

第三章化学反应3.1 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排、键的形成和断裂等。

化学反应通常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

3.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成一种新物质,如N2+3H2=2NH3。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如2KClO3=2KCl+3O2。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说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章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选修3-5知识点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
一、阴极射线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的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并把这种未知射线称之为阴极射线。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阴极射线的粒子是
电子且带负电,电子是原子的做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电荷量:
3、密立根“油滴实验”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倍。

4、电子的质量为:
5、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为: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孙的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一、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利用碰撞中动量守恒原理
1、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
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300倍。

2、核式结构模型
①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②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③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二、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核的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数
2、原子核的半径10-15m,原子的半径10-10m,原子内十分空旷。

氢原子光谱
一、光谱
1、光谱是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

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2、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我们把它们叫做谱线。

3、光谱可分为两类:线状谱和连续谱。

①线状谱:由一条条分立的谱线(亮线)组成。

②连续谱:由谱线(亮线)粘在一起的光带。

4、特征谱线(亮线):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颜色)是不一样的。

5、每种原了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2、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3、——巴耳末公式
n的两层含义:
①每一个n值分别对应一条谱线。

②n只能取正整数3,4,5…,不能取连续值,反映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分立特征(线状谱)。

巴耳末系: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波尔的原子模型
一、波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①电子的轨道是量化的。

②定态: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

玻尔指出,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

因此、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
级。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能量状态
2、频率条件——解释原子分立谱线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设能量为E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设能量为En)时,会放出能量为hv的光子.
(m>n)
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二、波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波尔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李颉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以及相应的能量。


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的光子频率(颜色)也不相同。

这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多彩的霓虹灯。

三、波尔模型的局限性
1、成功: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城,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2、不足:把电子的运动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实际上,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

因此,我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少。

3、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代表电子在各处单位体积出现的几率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