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3课 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以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些古诗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话对古诗进行简要的翻译和解释;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通过古诗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通过古诗的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2. 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才能较好地领会。
3. 学生对于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音频或视频、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尝试用自己的话对古诗进行简要的翻译和解释。
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哲理,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 秀美 素 白皙的
擢 伸出、抽出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 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 指整幅的布帛 泣涕 鼻涕和眼泪 零 落下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 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 样落下来。
四. 理解诗歌内容,完成练习。
1.《寒食》中运用借古讽今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的 诗句是: _日__暮__汉__宫__传__蜡__烛___,_轻__烟___散__入__五__侯__家__。
2.《迢迢牵牛星》中表现织女勤劳形象的诗句是: ___纤__纤__擢__素__手_____,___札__札__弄__机__杼_____。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shí
寒食
chù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yù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ɡōnɡ chuán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sàn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寒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 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中写了寒食节期间禁火,即 不能点灯、不能生火做饭的习俗。《十五 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写到传统习俗的古诗还有:
(元宵节观花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 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清明节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1)生字归类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左右结构:泣 、脉、栖、鸦
上下结构:章、盈
(2)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木+西=栖月+永=脉
牙+鸟=鸦 立+早=章
(3)换一换:熟字换偏旁
脉-月+氵=泳栖-木+氵=洒
鸦-牙+又=鸡
2、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章、泣、盈、脉、栖、鸦”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
出示生字:章:“立”横要稍长点,“早”的横要少短些。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延伸: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识字、理解词语。
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
理解、探究。
思考,回答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第三课古诗动画
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第三课古诗动画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渐朝着多样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如何结合传统文学与现代科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成为了一项挑战。
本文将以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动画》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动画形式进行古诗教学,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首先,通过动画形式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比如在教学《将进酒》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杯盘狼藉的场景、酒壶中酒液的流淌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情表达。
此外,通过动画呈现古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古人的情感体验,增强对古诗的认同感。
其次,动画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传统的板书教学,动画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通过动画展示登高远眺的场景、飞鸟翱翔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登高的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登高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此外,动画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动画的图像化呈现,可以将抽象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中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通过动画展示江水奔流的场景、云雾缭绕的景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怀古思今的情感,感受到古代建筑的壮丽和江河的奔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PPT、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古诗动画,配合适当的音乐和解说,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古诗动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利用动画形式进行古诗教学不仅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内涵。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资源,借助动画形式进行古诗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寒食》,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形象,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学会鉴赏古诗,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略古诗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诗的背景:介绍《寒食》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寒食节的习俗。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艺术特点。
4. 文化拓展:探讨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描写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难点:诗歌中意象的解读,诗人心境的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寒食节的图片和习俗,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寒食》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朗读全诗。
3. 诗意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5. 文化拓展:介绍寒食节在古代诗歌中的表现,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学习的意义。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寒食》- 作者:介子推- 背景:寒食节- 诗意:描述寒食节的景象和情感- 艺术特点:韵律、对仗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寒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2. 选做题:查找一首描写寒食节的古诗,与《寒食》进行比较。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3. 文化传承: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严谨的教学结构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寒食》这首古诗,同时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一单元第3课我的老师长版
3.问题拓展: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探究。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例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课文作者的背景及写作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接着,我会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关键信息和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为课后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作业,如“写一写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创作。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我会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组有关尊敬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课文讲解环节,我重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欣赏和运用类似手法。在课堂巩固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写一写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
02
《古诗三首》的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古诗三首》 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 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创作意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
教学难点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本课所选的古诗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 较为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 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2
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感:古诗的语言精练、韵律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 以体会。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 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深度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 力。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或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 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THANKS.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朗读能力,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古 诗,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教学互动设计
课堂提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古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看法,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词句解析
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 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其含义和作用,加深对古 诗的理解。
意境感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mài 脉络
mò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含情脉脉
形近字:泳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
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qī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居
形近字:牺
字义: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
“西”不要写成“酉”。 居住,停留。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观看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 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 自己的感受。
徽剧《吕布戏貂蝉》
板书设计
概括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组藏戏班、
藏 募捐架桥 戏 艺术特色——面具、舞台、剧情、唱
腔、动作、时长
神奇雪域 魅力艺术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 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 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西藏人 民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绿色 柔顺
善者
国王
王妃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巫女
妖魔
村民的面具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 要……不要……不要……只要……”来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①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年轻的唐东杰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六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设计理念1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
因此,本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本设计策应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一方面借助网络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一方面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新颖的主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降低“写感受”的难度,使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从想到的》,诵其文,明其义,学其法,初步了解读后感应有“读”、有“感”,“读”是基础,“感”是核心,重点在“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真实感受,表达独特体验。
2 .借助网络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初步培养学生寓“思”于“读”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借助网络收集素材,发表观点的能力。
作前准备作前在全班开展“美文 100 篇”推荐活动,并将学生推荐的文章经过精心选择后,按照不同体裁制作成网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对文章的哪一点感触最深?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语言写在留言板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读是基础,“感”由“读”而生,没有对原文的研读.“感”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
牵牛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内容,掌握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能正确朗读古诗,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听读、朗读邀请学生诵读该诗;
5.感知《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诗《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及背景;
2.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及意思;
3.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在诵读时能够传达出古诗中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
1. 古诗《迢迢牵牛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教学过程
1. 初读课文
1.介绍古诗《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2. 理解诗歌
1.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成语。
2.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朗诵古诗
1.学生跟读古诗。
2.分组朗诵古诗,比赛哪组表现更好。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写一篇感悟古诗的作文;
3.制作一份关于古诗的漫画或绘画。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能力。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的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十五夜望月》。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在异地求学生活。
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又会是怎样的心情?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课件13】(板书:十五夜望月)二、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出示课件14】(板书:王建)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
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注释。
【出示课件15】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4.栖: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四、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
【出示课件16】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内容目录一、全册教材内容二、全册教材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四、全册教学目标五、全册教学重点六、全册教学策略七、培优辅差计划八、全册教学进度九、单元教材分析十、全课教学目标十一、全课教学重点十二、全课教学难点十三、教学时数安排十四、课时教学目标十五、课时教学重点十六、课时教学难点十七、课时教学准备十八、课时教学设计十九、教学板书设计1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1.北京的春节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2.腊八粥6*.骑鹅旅行记(节选3.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7.汤姆·索亚历险记4*.藏戏口语社交:同读一本书作:家乡的风俗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快乐念书吧:安步世界名著花园第三单元第四单元8.匆匆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9.那个星期天11.十六年前的回忆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小桥流水人家12.为人民服务作:让真情自然流露13*.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作:心愿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第六单元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综合性研究:难忘小学生活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忆往事16.表里的生物依依惜别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古诗词诵读口语交际:辩论作:插上科学的翅膀语文园地五2、教材阐发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上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桃花心木
课时安排
2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桃花心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指导朗读感悟哲理。
作业设计(可附页)
1、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完成一篇习作。
板
书
设
计
3.桃花心木(借物喻人)
奇怪越发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
禁考验茁壮成长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学具
准备
搜集林清玄的文章读一读,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1、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并指导学生通过深挖细读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最后借助赠书签活动达成生生、师生、生与文本的对话。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抓住“联系”,把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凸现出来,从而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产生更加深切的感受。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化设计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一、全班汇报交流
二、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一)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接读课文。正音。
4.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过渡语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一读,并简单批注自己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3.小组合作学习
(二)
一、全班汇报交流
1..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教
学
目
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具
③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二、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4.小结。
由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抓住种树人奇怪的举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