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素养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德、鹊、蝉”3个字,领略汉字字形之美。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导入导入①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

诗人们用词句在诗词中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词,也是三幅鲜明的画。

究竟诗人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去诗词中一探究竟吧。

3.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4.理解问题。

(诗词:诗歌和词)5.齐读课题。

导入②1.你们对孟浩然了解多少?能背诵他的诗吗?(齐背《春晓》)2.诗仙李白非常推崇孟浩然,在诗中经常提起他。

你知道有哪些诗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宿建德江》,正是孟浩然与李白在黄鹤楼分别后前往吴越的旅途中所作。

4.板书课题——宿建德江5.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导入③1.大文豪苏轼曾写过一首有关西湖的诗,同学们还记得吗?(齐背《饮湖上初晴后雨》)2.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雨前雨后的西湖之美。

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诗,却是着重描写西湖之雨的。

我们一起看看吧。

3.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实录)

第3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

(3)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词析句方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感受疾风骤雨之美和诗人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难点:学习品词析句的方法,感受诗的美,爱上古诗词。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诗词大会"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师∶好,那今天游戏的主题就是分享"写景"的诗词,现在开始吧!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举起了小手,看来大家信心满满,志在必得,真棒! 师∶你说,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嗯,这是一篇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请坐,你也来说说。

师∶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

师∶大家的诗词储备的真丰富,今天,我们同样来学习一篇写景的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请同学们将教材翻至这一课。

二、初读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诗题,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师∶你已经脱口而出了,六月二十七日是时间,望湖楼是地点,醉书是易醉酒写的作品,那整个标题就是?没错,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喝醉酒写的作品。

师∶回答的很全面,课前预习做的很充分,大家要向他学习,请坐。

师∶理解了诗题的意思之后,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听老师的范读,大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并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

师∶好,范读结束。

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同学们将这样的几个生字词标记了出来,现在已经将它们整理到了多媒体上,哪位同学来率先挑战一下?师∶你的眼晴最闪亮,就请你吧!师∶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啊?师∶嗯,声音洪亮,哦?我听有同学说他有两个字读错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画面,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唐时明月宋时风。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居多,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2.走近作者。

预设:(1)孟浩然:唐代诗人,他的诗意山水突出自然,充满对人生的依恋。

情调健康明朗,语言朴素清新。

文学成就: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代表作品:《春晓》《过故人庄》。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文学成就:诗词歌赋成就颇高,善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罕见全才,“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

主要作品《念奴娇》《水调歌头》《赤壁赋》。

(3)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文学成就: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为主。

代表作品:《清平乐》《破阵子》。

(4)对这几位诗人词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诗词,欣赏壮丽的景观吧。

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德、鹊、蝉。

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同音字:暮。

(2)多音字:行。

(3)图片识字:鹊、蝉。

(4)通假字“见”。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

诗人孑然独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和思乡之愁。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3古诗词三首名师教学设计片段◆多种学习方法,感受词的意境(教学关键点)师:你还想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整首词了?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欣赏。

生:老师,我想再有感情地朗读一次,因为它实在太美了。

师:好啊!我来给你配上音乐吧。

(生配乐朗诵,读得很投入,读出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向往、喜爱和赞美。

) 师:除了读,还能通过什么方式说明你读懂了?生:老师,我和同桌能通过表演来展示吗?师:这种学习方式好!演好了,就说明你们读懂了。

(生通过表演进行展示。

)师:除了读,除了演,还有什么方式?生1: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生2:我想把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画下来。

(学生合作在黑板上展示绘画:一个人画人,一个人画茅店、社林、山,一个人画稻田等。

)生3:老师,这首词应该有歌谱吧?我想把它唱出来。

(生用《虞美人》的曲调唱《西江月》。

)师:唱得很抒情。

具有古代诗词的味道!(掌声!)其他的同学也可以选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你对这首词的诠释。

如书法、改写成记叙文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唱、画和写,我发现你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学习的激情。

看来大家都把这首词读懂了!赏析:“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即使同胞兄弟姐妹性格也不完全一样,全班同学的性格也不尽相同,所以成绩千差万别。

学习方法与人的性格有关,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我们处在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即掌握好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找到与自己性格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发扬其中的长处,克服其中的短处,就像人要过河得有桥和船一样,学习方法就是到达知识彼岸的桥和船。

这个教学实录展示的就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得兴致盎然。

同时也实现了语文与不同学科的整合。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有效掌握知识的策略。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疑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包括两首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前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后者则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为我们展现了反差非常大的天气下的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这一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错,有以下几点与大家一起交流:1、《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常规的教法,依照常规步骤:(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2)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结合重点词的意思想想这首诗的意思;(3)指名读,正音;(4)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基础砸实。

2、在基础良好的掌握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与诗人共鸣。

3、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通过听泛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

比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本课教学环节中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将本课古诗词任选一首改写成小短文。

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

想象也比较丰富有趣。

本课的二诗一词同学们都有选择习作。

习作效果很好。

以往我有时教学时间紧常常忽视这种小练笔,而今看来着实是个失误。

往往这种小练笔更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运用祖国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1、理解句子里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个句子的意思,了解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2、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听说咱们一小的经典诵读搞的很好,我们就来聊一聊“经典诵读”吧。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你背诵了多少首唐诗?哇噻!太了不起了,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

你已经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了。

除了古诗还背诵的有什么?(当学生提到宋词的时候)说到词以宋代的最为有名,所以我们常说唐诗宋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词人辛弃疾。

(介绍辛弃疾)2、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写的一首词《西江月》,板书课题,这个题目和以前学的词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比较《忆江南》《长相思》副板书:词牌、题目。

横排中间加点)3、“夜行黄沙道中”说明这首词写晚上词人在黄沙岭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西江月》,(课件出示全词)1、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自己来读一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读,正音(读得好的就夸——最后一句“见”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呢。

――再读最后一句,其他同学听他的字音。

你怎么就知道读xiàn呢?(风吹草低见牛羊)。

太了不起了,你真会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读得不对就质疑:你读得有板有眼,还有感情,但有一点老师给你提个建议。

“见”这个字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句里也有。

“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古代“见”和“现”意思相同,比较一下读哪个音更合适。

(我们要学会联系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3、再读文本,注意停顿请你把这句再读给我们听听,好吗?(师指点学生这样“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

古诗词三首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师: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才是题目。

生:“夜行”是在夜里行走。

生:我了解诗人辛弃疾,以前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清平乐·村居》。

师:知道的不少,很好。

我再来介绍一下黄沙及作者。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师: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师: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师:我再给这首词配上音乐,朗地起来效果就更好了。

(指名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赛读,相机评价。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

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师:说一说我们从这首词中看到了些什么?生: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呀?师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咏鹅》、《静夜思》、《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及主题。

2.学习并运用古诗词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把握古诗词的韵律、节奏。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词三首》2.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静夜思》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学习《望天门山》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老师解析《望天门山》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

4.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展示自己的创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咏鹅》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指导学生注意韵律、节奏。

2.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如: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戏水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老师解析《咏鹅》的意境、情感及修辞手法,如:用“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戏水的情景,用“曲项向天歌”表现了鹅的高洁。

(2019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 教案+实录

(2019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词三首 教案+实录

3 古诗词三首文本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

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4.赏析诗词语言,体会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会运用。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表格式)

3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古诗的方法。

(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出示课件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具体内容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古诗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古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挂图或PPT课件。

2. 诗歌朗读录音。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字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相关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播放诗歌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4. 讲解: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解读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词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词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另外两首诗词的意境,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宿建德江江清月近人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宿建德江》的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比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异同,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文本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像比树木还低些,使心情更觉压抑,只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苏轼用诗句捕捉到西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将它们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学习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虽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词人却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中也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主要注重朗读、想象和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味和意境的美好。

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字词、诗句含义的方法,感悟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同时,明白“诗以言情,诗以言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最新】

3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学习三首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

•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古诗词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三首古诗词的字词意思和意境。

•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3.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白板、挂图、录音机。

5. 教学过程(1)导入与新课呈现•教师出示《3.古诗词三首》的课文标题,让学生猜测本课可能讲什么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著名的古诗词。

(2)学习三首古诗词•教师首先播放第一首古诗词的录音,让学生聆听。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第一首古诗词,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第一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重复以上步骤,学习并讨论第二首和第三首古诗词。

(3)鉴赏古诗词•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意境等,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鉴赏古诗词的几个技巧。

•教师以第一首古诗词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鉴赏,并相互交流和分享。

(4)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与巩固。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纠正错误。

(5)课堂总结与小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提供反馈和评价。

•教师展示一幅古诗词的图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6)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默写古诗词、仿写古诗词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二. 教学实录这是一节关于《3.古诗词三首》的语文课。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与新课呈现、学习三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练习与巩固、课堂总结与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接下来,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和实录。

在描述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时,可以使用Markdown的引用文本区块功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精美教案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

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内容。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客(愁)新孤寂情怀野天树江月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远处大自然的热爱楼醉书卷地风近处水如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峰回路转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宿建德江。

齐读课题)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3《古诗词三首》优质精品公开课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2.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古诗词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诗人看到或想到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3课时第一课时宿建德江一、阅读古诗词,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一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呢(出示课件1:音频,古曲),一段优美的音乐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板书题目),现在学习第一首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2.解题: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在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古诗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

设计意图: 由背诵积累的古诗词导入,既复习旧知,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2: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把生字读准,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出示课件3,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注意节奏。

3.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设计意图: 多层次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根据注释或字典释义理解诗义。

2.出示课件4:字词解释。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移舟:划动小船。

泊:划船靠岸。

烟渚(zhǔ):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3.小组讨论说说诗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

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内容。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客(愁)新孤寂情怀野天树江月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远处大自然的热爱楼醉书卷地风近处水如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峰回路转古诗词三首课堂实录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师: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生:我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才是题目。

生:“夜行”是在夜里行走。

生:我了解诗人辛弃疾,以前学过他的一首词是《清平乐·村居》。

师:知道的不少,很好。

我再来介绍一下黄沙及作者。

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曾遭贬职,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

师: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生:想!师: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师:我再给这首词配上音乐,朗地起来效果就更好了。

(指名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赛读,相机评价。

)【环节简析】由于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

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

]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

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2.交流:师:说一说我们从这首词中看到了些什么?生: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呀?师相机出示: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1)离开枝头;(2)斜枝、树枝;(3)另外一枝。

师: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

现在,你们知道“别枝”是什么意思了吗?生:我知道了,因该是“离开枝头”。

生:我觉得“明月惊鹊”这种现象和“月落乌啼”的景象差不多。

师:诗人闻到了什么?生:闻到稻花香。

师:闻到稻花香,会想到什么呢?生:稻子大丰收。

师:诗人听到了什么?生:听到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师: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演说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

师:(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生:请大家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

师:说一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夏夜的清幽,静谧。

师:我们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

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师:(总结学生所说)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教师相机评价)师: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才会感受得真真切切。

师: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这一切多么的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么美好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让我们—齐读上阕。

(生读)师: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生:兴奋、愉悦、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环节简析】“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充分把握词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品读悟情,媒体煽情,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词的美好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与词产生共鸣。

(二)品读下阕师:(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

自己读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

(教师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师: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教师出示选择:(1)因为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2)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

生:应该是因为环境,而不是心情吧。

师:对,你说的很好。

心情高兴也不至于找不见茅店呀。

体会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后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

师:陆游有一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我们来想像一下作者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感受一下作者的喜悦。

(师指名读,让学生比赛读。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播放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很难体会得到的。

让我们再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

师:大家知道辛弃疾的号是什么吗?对,稼轩。

“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让我们再来读全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

【环节简析】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

”教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和体验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

又通过美丽的画面和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精彩纷呈地想象,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的朗读。

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吗?三、与时空对话师:同学们,学词的最高境界是读透它。

读透就是要求我们在读词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做到词图合一,身临其境。

这首词为我们展示了两个美好的画面(点击画面和文字),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感受,愿这美好的境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生齐读全文。

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

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学习他独特的创作技法。

师:一首美妙的词我们已经学完了,你想为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作业呢?生:想学习其它田园诗和辛弃疾的其它词。

生:我要把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生:我们可以找音乐老师给它配上曲子唱一唱,也可以配上意境画,写一篇散文……)师总结:相信同学们在认真完成自己设计的作业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环节简析】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再一次促进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可谓水到渠成。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者能够以这首词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辛词,吟诵辛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