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以及简单机械知识点,初二公式综合
2024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1.力和运动-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 力的定义和衡量方法- 合力和分力-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2.压强-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空气压力和大气压- 浮力和浮力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应用3.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公式和特点4.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力与形变- 弹性力和弹簧的伸长量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 形变和变形的概念- 强度、刚度和韧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传递规律-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相变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7.热量的计算- 热量传递的计算公式- 热容和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热机效率和热泵效率的计算公式8.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镜子的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9.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阻和电阻的计量单位-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0.静电和电场-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高压电场、屏蔽和防雷的原理和应用11.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 磁力和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 电磁感应的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和应用12.核能与辐射- 核能的概念和核反应的特点-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安全问题这些是初二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WORD 格式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
其中— 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 G :物重; h :斜面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 )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 )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 FL=fL+Gh ;( 3 )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这样 足球踢一脚后运动;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 Gh 。
考点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FL=Gh1.如图 表示,人对所作用公式 W=FS=Pt的物体做功的是 () 各物理量单位— W : J (焦耳) F :N(牛顿) S : m (米) P :W (瓦 特)t :s (秒)国际单位:将 N ·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 (J )1J=1N ·m把一个鸡蛋举高 1m ,做的功大约是 0.5J 。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 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 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4、 5、 6、 ③ 功的单位“焦”( 1 牛·米 =1 焦) 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 W=G ;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 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 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2.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做了功的()A.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B. 沿斜坡方向把物体拉 上去C.人提水桶沿水平地面行走D. 天花板上的电线吊着电灯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一、功的定义和计算1. 功(Work)是物理学中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是一个过程量。
2.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作用力,d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功的单位1.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oule,符号J)。
2. 1焦耳等于1牛顿的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1米的距离所做的功。
三、功的类型1. 保守力做的功:保守力是指在闭合路径上所做的功为零的力,如重力、弹簧力等。
2. 非保守力做的功:非保守力是指在闭合路径上所做的功不为零的力,如摩擦力。
四、机械能1.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Kinetic Energy)和势能(Potential Energy)的总和。
2.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KE = 0.5 × m× v²,其中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3.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PE_grav = m ×g × h,其中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PE_elastic = 0.5 × k × x²,其中k表示弹簧常数,x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五、机械能守恒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只有保守力做功,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 机械能守恒的数学表达式为:KE₁ + PE₁ = KE₂ + PE₂,其中下标1和2分别表示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
六、能量转换1. 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例如,摩擦力做功可以将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2. 能量转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物理中考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总结机械功(l)概念:功是作用于物体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3)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4)力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
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②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③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中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对车做功。
功率(1)概念: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3)公式机器的功率是指机器对外做功时输出的功率,每台机器都有各自最大限度的输出功率,对于需确定功率的机器,由P=Fv,可知牵引力跟速度成反比。
(4)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关系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瞻,即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额外功对人们没用又不得不做的功‰,即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W额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或者说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即:η=W有/W总=W有/W有+W额(5)有关机械效率的注意点①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
实际机械的效率总是小于1,即η<1(理想机械时:因为W额=0, W有=W总,所以才有η=l)。
②总功是人们利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如果动力为F,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s,则:W总=Fs。
③在实际计算中,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时,有用功W有=Gh;沿水平面使物体匀速运动时,有用功等于克服摩擦做的功,即W有=fs。
在计算η时,根据题目条件正确确定W有和W总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以及简单机械知识点,初二公式综合
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Pt FS W ==各量单位:W :J (焦耳) 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 N ·m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f 是摩擦力)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1、公式:tWp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换算:1kW=1000W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4、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势能a、重力势能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C、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超详细家长同学都收藏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下面是对功和机械能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同学和家长有所帮助。
一、功功是物体受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
1.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当一个力F作用于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s,同时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或者成夹角θ时,力所做的功W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W = F × s × cosθ2.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J)。
1焦耳等于1牛顿(N)的力作用在1米(m)的位移上。
3.功的特点:(1)正功和负功: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值;当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
正功使物体增加能量,负功使物体减少能量。
(2)功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改变率,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在中学物理中,机械能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
1.动能(KE):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动能=1/2×m×v²。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PE):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
(1)重力势能(GPE):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移到低处时所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重力势能=m×g×h。
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2)弹簧势能(SE):弹簧势能是指弹簧由于被拉伸或压缩而具有的能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弹簧势能=1/2×k×x²。
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八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运动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单位是牛顿(N)。
2.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的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变化、使物体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或方向。
4.重力: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5.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垂直力合成和斜向力合成。
二、机械能与机械运动1.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理想情况下,物体在机械能守恒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4.动力学定律:质量与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5.杠杆原理:要使杠杆平衡,需满足力矩相等条件。
三、导热与热能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热能传递的方式。
2.热传导: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振动和电子运动来传递。
3.热传导的速度:与物质的导热率和物体的温差有关。
4.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被冷却后体积收缩。
5.物态变化与物质内能: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潜热。
四、光的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相交,在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满足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4.光的颜色与频率:不同频率的光波对应不同的颜色。
5.光的透射:光从一种介质穿过另一种介质。
五、声与声音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空气产生压缩和稀薄的交替运动,从而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物质的振动传递的,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4.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也会发生衍射现象。
六、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
2.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一、功的定义及公式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率公式及换算功率公式:功率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
功率换算:1kW=103W1mW=106W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三、功率定义及意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pagebreak]四、总功定义及公式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斜面:W总=fL+Gh=FL五、额外功的定义及公式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六、有用功定义及公式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七、功的原理及应用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2024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二物理必看知识点总结1.力和运动- 质量和重量的概念- 力的定义和衡量方法- 合力和分力-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2.压强-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空气压力和大气压- 浮力和浮力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应用3.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公式和特点4.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力与形变- 弹性力和弹簧的伸长量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 形变和变形的概念- 强度、刚度和韧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热与温度-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传递规律-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和应用- 相变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7.热量的计算- 热量传递的计算公式- 热容和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热机效率和热泵效率的计算公式8.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镜子的成像规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9.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阻和电阻的计量单位-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 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0.静电和电场-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高压电场、屏蔽和防雷的原理和应用11.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表示方法- 磁力和洛伦兹力的计算公式- 电磁感应的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和应用12.核能与辐射- 核能的概念和核反应的特点- 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安全问题这些是初二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下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力学、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重要板块。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
5、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方法:(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调零。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 = mg ,其中 g = 98N/kg ,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四、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五、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初二物理功知识点总结
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量。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会学习到关于功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下面就初二物理功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功的基本概念1. 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功定义为力对物体的作用所做的功。
当力作用于物体,使物体产生位移时,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标量,并且用符号W表示。
2. 功的计算公式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s·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位移的大小,θ代表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而cosθ代表这两个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
3. 功的单位和量纲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
而在厘米-克-秒制中,功的单位为厘米·克·秒(erg)。
功的量纲为力的量纲乘以位移的量纲。
4. 正功和负功当外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时,做正功;当外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时,做负功。
正功表示外界对物体做正的功,使物体的能量增加;负功表示外界对物体做负的功,使物体的能量减小。
二、功的计算方法1. 功的计算方法当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全部都是已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利用功的计算公式来求解。
若只有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和两者之间的夹角已知,则可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功的几何意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乘以位移的大小。
3. 功的图解法利用图解法可以快速求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在图解法中,可以利用向量的方法,通过画力和位移的矢量图,求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1. 能量转化在物体发生位移时,外力所做的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
功和能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功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功。
2. 功与动能的转化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的概念。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力对物体做的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从而改变物体的动能。
3. 功与势能的转化另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是势能。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2)八班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n 有力无距离:搬而未起,推而未动,有力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
n 有距离无力:物体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运动方向上没有力对物体做功(踢球离开脚后移动的距离,人对(足球)没有做功)。
n 力和距离垂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通过的距离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初中物理《机械和功》《机械能、内能》知识点大全
26.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时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大于、小于)
1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15.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η=W有用/W总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物体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滑轮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物体的重力。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的重、减小摩擦力、增大物体的重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物体提升的速度是否影响机械效率?不影响
16.功率(P):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或P=FV。单位:P→瓦特;W→焦耳;t→秒。(1瓦=1焦/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做的功是1焦耳。1千瓦=103瓦、1兆瓦=106瓦)
Q放=cm(to-t)=cm△t
21.热值(q):1千克1立方米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焦耳
2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
2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能转化成内能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能转化为机械能能。
24.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是喷油嘴,汽油机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气体,柴油机吸入单一的空气。
9.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水能和风能。
10.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和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1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11)知识点1:功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夫。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的情况有三种:有力无距离、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有距离无力。
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的方法是在力的方向上有无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是W=FS=Pt,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
常见的功有克服重力做功和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
知识点2: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功率的公式是P=W/t,其中P 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常用单位有kW和MW。
马力也可以用来表示功率,1马力等于735瓦特。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与机械效率无关。
知识点3: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公式是E=1/2mv²,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的公式是E=mgh,其中h表示物体相对于参考面的高度。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守恒总量不变。
能量是指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研究发现,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通过实验研究小钢球的运动,发现当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当速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于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量,而弹性势能则是指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机械能转化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机械能可以应用于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例如,水电站利用高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
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从而转化更多的动能和电能。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红旗-9进行试射时,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大,而内能则会因与空气摩擦而产生热量,内能增大。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Pt各量单位—W :J (焦耳)F :N (牛顿) S :m (米) P :W (瓦特) t :s (秒)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 ·m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 :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 :斜面长;G :物重;h :斜面高度④实际斜面:斜面粗糙(考虑摩擦)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 ;这样F 做功FL 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三、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1、公式: WF S P F V t t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 kW ;MW ; 马力换算:1kW=103WW 1马力=735W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
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1. 功的定义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W)= 力(F)× 距离(d)× cosθ其中θ是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 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oule,简写为J)。
1焦耳等于1牛顿米的功,即1 N·m。
3. 功的类型- 有用功:对完成某项任务有直接帮助的功。
- 额外功:并非完成任务所必需,但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做的功。
-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4.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有两种形式:势能和动能。
5.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重力势能(Ep):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 Ep = 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 Ee = 1/2 kx^2,其中k是弹性系数,x是形变量。
6.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 Ek = 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7.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机械能(势能+动能)保持不变。
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
8.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它的计算公式为 P = W/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Watt,简写为W)。
9. 功和功率的关系功是功率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
如果一个恒定的功率作用于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内的总功就是功率乘以时间。
10. 机械功和效率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衡量能量转换效率的指标。
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η = 有用功 / 总功。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二、压强与浮力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压力。
公式:p=F/S。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
标准大气压约为1.013×10^5Pa。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功与能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公式:W=Fs。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P=W/t。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称为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
四、简单机械与功的原理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初二物理功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汇总
一、功的定义及公式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1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二、功率公式及换算功率公式:功率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mW马力..功率换算:1kW=103W1mW=106W1马力=735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三、功率定义及意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pagebreak四、总功定义及公式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斜面:W总=fL+Gh=FL五、额外功的定义及公式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六、有用功定义及公式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七、功的原理及应用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pagebreak八、机械效率的测量①原理:η=W有/W总=Gh/Fs×100%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九、机械效率定义及公式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②公式:η=W有/W总×100%..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十、理解机械效率应该注意的问题1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重物被提升的高度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多少等因素无关;3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不能说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的高低或总功越大;机械效率就越低;4同一滑轮组在不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不一定相同..pagebreak十一、影响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Gh/Fnh=G/nF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或承担重物重的绳子的段数;S=nh使用滑轮组来提升物体时;机械间的摩擦越小;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Gh/G+G动h=G/G+G动=1/1+G动/G由此可见;在不考虑绳重及摩擦时;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大小仅与滑轮的重量及物体的重量有关;而与提升的高度和滑轮缠绕方式无关..被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重量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增大物体重力②减小动滑轮的重力③减小轮和轴间的摩擦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有用/W总=Gh/FS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光滑;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就越高..十二、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判断有用功合总功的关键是:明确在具体问题中做功要达到的目的..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 总=FS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十三、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
Pt FS W ==
各量单位:W :J (焦耳) F :N (牛顿) S :m (米)P :W (瓦特) t :s (秒)
4、国际单位:将N ·m 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 N ·m
5、公式应用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 1焦)。
6、常见的功:
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f 是摩擦力)
二、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
1、公式:t
W p =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kW
换算:1kW=1000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4、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三、机械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机械能势能
a、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度),重力势能就越大
b、弹性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C、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一、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就叫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1F )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2F )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1l )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l )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作:2211l F l F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接触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三、机械效率
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W
2、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
有用
3、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
额外功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记作
W。
额外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就是总功。
6、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都小于100%)。
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功和减小功,即增大物体的重力来增大有用功功和减小和机械自重来减小额外功。
9、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拉动测力计。
重力:mg G =,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
液体压强:gh p ρ=,p 表示压强,ρ表示密度,h 表示深度。
浮力:排液浮gv F ρ=,浮F 表示浮力,液ρ表示液体的密度,排F 表示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上下浮F F F -=,浮F 表示浮力,下F 表示下表面压强,上F 表示上表面压强。
拉浮F G F -=,浮F 表示浮力,G 表示重力,拉F 表示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的拉力。
功:Fs W =,W 表示力物体所做的功,F 表示拉力,s 表示物体受拉力运动的距离。
功率:t
W P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力物体所做的功,t 表示物体做工时间。
杠杆定理:2211l F l F =,1F 表示动力,1l 表示动力臂,2F 表示阻力,2l 表示阻力臂。
总功:额外有用总W W W +=,总W 表示总功,有用W 表示有用功,额外W 表示额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