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6798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c.png)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玲玲的画是如何产生的。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对绘画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她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个小鸟和一片蓝天。
当她的画被展示时,却因为一只小猫的捣乱而弄脏了。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小鸟代表自由,蓝天代表希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幅画是什么意思?”4.2 讲解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故事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课件,展示玲玲的画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6.2 故事视频教师准备故事视频,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学生安全教师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安全,避免因为绘画材料等原因造成伤害。
7.2 学生纪律教师维持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听讲和参与讨论。
第八章:教学延伸活动8.1 绘画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绘画技巧。
8.2 分享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1cfb36294dd88d1d26b2f.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目标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自由拼读词语。
指名读、小组读。
(3)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
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4)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5)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玲玲的画》教案十五篇
![《玲玲的画》教案十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5c133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0.png)
《玲玲的画》教案十五篇《玲玲的画》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47个生字,会写39个字。
会用字典学习字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悟课文,读懂课文并从文中受到启示。
3.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能根据图意编故事,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交流中理解,在师生互动中产生奇妙、独特的感受,并把感悟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并正确扩词,说句子。
会正确书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利用自我检查、同桌合作的方式初步学习独立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通过读悟结合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玲玲的一幅画、字词卡、学生自备字典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认8个字,并恰当组词、造句,正确利用;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难点:了结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体会玲玲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引导法、谈话法、游戏法、读悟思结合法、演示法、对比感受法手段:自画图画、自制词卡、投影利用、音乐使用与学字词、读课文、悟课文相结合。
使用教材的构想:《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计划和学生完成两个层面上的学习:一.从言语智慧上引导学生认识8个字,并且会正确组词,扩句这个目标,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从人文素质上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基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上)的学习,学生在识字中已经有初步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对8个字的教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只起一个引导作用。
而感情朗读及对“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联系生活经验在问题引领下、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体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3333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6.png)
教案一:《玲玲的画》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故事《玲玲的画》。
2.能够正确朗读故事。
3.能够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主题。
4.学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学会正确朗读故事。
三、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幻灯片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讨论绘画的重要性和有关绘画的话题。
2.新课呈现:(1)讲故事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玲玲的画》。
玲玲是一个非常喜欢画画的小女孩,她的房间里到处都是她画的画。
有一天,她看到了一片大海,她觉得那个大海太美了,于是她拿起了画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大海。
接着,玲玲还看到了一个高高的山峰,她觉得那个山峰太壮观了,于是她拿起了画笔,在纸上画了一个雄伟的山峰。
玲玲很高兴,她觉得自己的画非常美丽。
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她的画,于是她把自己的画送给了朋友们。
朋友们看到了玲玲的画后都说:“玲玲,你的画真的太棒了!”玲玲听了非常开心,她觉得自己的画被朋友们认可了。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们对《玲玲的画》这个故事有个简单的了解。
(2)分析故事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们分析故事的核心思想。
问题可以包括:故事的主题是什么?玲玲为什么喜欢画画?玲玲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画送给朋友们?3.拓展练习:(1)朗读故事让学生们轮流朗读故事,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画画表达发放纸和彩色笔,让学生们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让他们想一些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用画画的方式展现出来。
4.总结反思: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画,并谈谈他们画画时的感受和想法。
引导学生们总结画画的乐趣和意义。
五、教学延伸:1.绘画比赛:组织小学生之间的绘画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2.参观绘画展览:组织学生们前往当地的绘画展览,让他们欣赏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玲玲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d891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0.png)
《玲玲的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珍惜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学会爱护文具,珍惜资源。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玲玲的画》文本。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文具用品(如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玲玲的画》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画面,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细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玲玲的情感变化。
教师组织讨论,总结学生观点。
4. 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绘画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6.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文具、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一天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成果展示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提出优点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成果展示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八、家校沟通:教师通过家长会议、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在学习中的困难,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e6399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0.png)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理解故事的发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不退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玲玲的画》是一篇描写小学生在美术课上创作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主人公玲玲在画画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展开。
2.2 生字词教学重点:玲玲、画画、努力、想象、失望、鼓励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画作,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最喜欢的画作和创作过程中的经历。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如玲玲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讨论他们最喜欢的画作和创作过程。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4.2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自己创作一幅画,并写一段话描述创作过程和感受。
第五章: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能力。
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并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5.3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画作,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喜欢的画画风格和主题。
《玲玲的画》精品教案
![《玲玲的画》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713e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3.png)
《玲玲的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幅”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
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幅画,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画被弄脏了,你会怎么办?”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巩固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4.教师指导书写,学生观察后在田字格中书写。
4.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玲玲的画怎么了?她是怎么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的心情变化,从得意到伤心再到满意。
4.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坏事变成好事的事情。
2.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生活中
的类似事情。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84d4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6.png)
玲玲的画优秀公开课优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四章《我们的画》,详细内容包括:欣赏分析经典儿童画作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学习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绘画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表达内心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学会运用色彩和构图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抹布、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中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分析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学习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演示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快乐的一家》2. 内容:(1)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2)玲玲的画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3)绘画实践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快乐家庭”为主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创作一幅儿童画。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儿童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色彩运用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7篇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20c0c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5.png)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7篇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篇1【教材简析】许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
看,玲玲预备参与评奖的画不当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焦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奇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擅长思索,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存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爱画画吗?这位叫玲玲的小女孩画得也非常棒,她就要参与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课文,要求:用你自己喜爱的方法边读边画诞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状况:个别读文,留意读准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玩嬉戏“过关夺旗”。
第一关:读词。
其次关:扩词。
第三关:说话。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自己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沟通自读成果。
3、了解学生自读状况,鼓舞质疑:⑴读了课文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六、扩展活动1、把你喜爱的字、词、句积存起来吧!2、找一些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开一个沟通会。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篇2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要求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积存有关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3b6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c.png)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玲玲画画的经历。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用心去画”的含义。
1.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感受玲玲对画画的热爱和执着。
2. 学生能够激发自己对事物的热爱,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描述一个女孩玲玲对画画的热爱的故事。
故事通过玲玲的画经历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到用心去做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通过阅读故事《玲玲的画》,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玲玲对画画的热爱和用心去做的态度。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引导思考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故事《玲玲的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4.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4 引导思考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4.5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反馈。
第五章: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画一幅心中的玲玲的画,体会用心去做的意义。
2. 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用心去做的态度的认同。
6.2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学生作业的创新性和用心程度。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用心去做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263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c.png)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了解玲玲画画的经历,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理解玲玲画画的经历,学会欣赏美、发现美。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3.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玲玲的画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4.3 品悟课文:分析玲玲画画的经历,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乐观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4.4 实践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画作,分享给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4.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抄写生字词。
5.2 家庭作业:画一幅自己的画作,并写一段关于画作的介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是否有达到教学目标。
7.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玲玲的画》教案3
![《玲玲的画》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f7f6b73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4.png)
《玲玲的画》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玲玲的情感变化,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描绘表现人物情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情感变化,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问:“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画中有什么?”由此引出课题《玲玲的画》。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玲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玲玲的情感变化。
(2)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3)通过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6.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面对挫折的经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板书设计课题:《玲玲的画》1. 生字词2. 玲玲的情感变化3. 作者描绘情感的方法4.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注意情感变化。
(3)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面对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作文。
2. 答案:(1)课后生字词表。
(2)课文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情感变化的把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情感教育效果。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059f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8.png)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和感恩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玲玲的画》是一篇描写一个聪明、勤劳的小女孩玲玲的故事。
故事通过玲玲画一幅画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优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2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句子仿写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旨。
3.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3 实践活动法通过句子仿写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语调。
4.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4.4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4.5 语言表达练习通过句子仿写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5.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句子仿写或角色扮演等活动,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分享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视野。
6.2 绘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玲玲的画》教案
![《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e1f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03.png)
《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玲玲的画》这个故事,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描述。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绘画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和坚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本章节的教材为《玲玲的画》这个故事,故事内容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玲玲在一次绘画比赛中的经历和感悟。
2.2 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玲玲的画》2. 图片素材: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和场景图片3.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利用图片资源展示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和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觉得画画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乐趣和收获?3.2 阅读理解:1. 让学生阅读《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3.3 听力训练:1. 播放故事音频,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听力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3.4 口语表达:1.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口语表达和对话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描述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本章节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参与、听力测试和口语表达三种方式进行。
4.2 评价标准:1. 课堂参与: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听力测试:学生能够听懂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3. 口语表达: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描述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1. 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创作一幅相关的绘画作品。
《玲玲的画》教案通用23篇
![《玲玲的画》教案通用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1574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1.png)
《玲玲的画》教案通用2第一篇:《玲玲的画》教案通用2-学科目标与教材分析【学科目标】本堂课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玲玲的画》这篇故事,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习描绘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发现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玲玲在动物园里游览和观察动物的过程中,绘制了一些生动的动物画。
故事的情节连贯完整,逻辑清晰,对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文章也注重描绘动物和绘画的细节和技巧,对于学生学习动物和绘画都有很好的展示和示范。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解析故事中的各个情节和元素,本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绘画的方法和技巧、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些教学内容将通过PPT呈现、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实验和绘画活动等形式进行,旨在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动物和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创造和发现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和实践者。
第二篇:《玲玲的画》教案通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学习描绘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探究和发现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互动;4.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动物和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通过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创造和发现的兴趣和热情;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者和实践者。
【教学重难点解析】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物和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创造和发现的兴趣和热情。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bfa8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a.png)
课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玲玲画一幅画的过程,以及她如何通过创新和修改使画作更加完美的故事。
2.2 生词和短语:玲玲、画画、修改、创新、评委、第一名等。
2.3 句型:She is drawing a picture. She wants to make it better. She makes some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唱歌、做游戏等,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
3.2 引入课文(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玲玲的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3.3 朗读和理解(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4 活动一: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玲玲、评委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5 活动二:创新和修改(20分钟)教师给出一幅画的不完美之处,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新和修改的建议,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四章: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章:教学扩展7.1 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美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美术作品和创作心得。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c087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a.png)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玲玲对画的热爱和创造力。
学生能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玲玲的画》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玲玲对绘画的热爱和创造力。
故事中,玲玲在画纸上画了一只小狗,但不小心弄脏了,她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创作了一幅新的画作。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玲玲、画纸、小狗、弄脏、创作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画,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引入课文《玲玲的画》。
3.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3 理解课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分享彼此的思考。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家庭作业学生需要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生字词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5.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家庭作业的朗读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画展欣赏教师展示一些学生的画作,让学生欣赏并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
7.2 创作自己的画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灵感,创作自己的画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推荐类似故事教师推荐一些与《玲玲的画》类似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增加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6篇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7b63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3.png)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6篇《玲玲的画》优秀教案1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预备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仔细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同学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留意读准后鼻音。
〔告知同学,“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②板书课题,同学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字音。
②引导同学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同学掌控生字的状况。
〔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④依据同学认读状况,重点指导同学简单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 ànɡ”,心脏的“脏”。
⑤同学在小组内相互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同学正确地朗读课文。
〔采纳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读通课文〕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①引导同学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同学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舞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鼓舞同学有独特的体会。
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仔细的孩子,从“满足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慧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④指导同学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焦急和兴奋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舞同学做个擅长思索的孩子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到了二年级上学期,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认识了不少的生字,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提高,能阅读较浅显的文章,理解文章的所阐述的道理。
根据生活经验和语言环境,学生也能读懂文中词语的意思。
总之,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小,但只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就能还你一片意外的精彩。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叫玲玲的小女孩花了很大气力画了一幅自己很满意的画,准备去参加比赛,结果在画好时不小心将画弄脏了,因此她很伤心。
后来,玲玲在爸爸的帮助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从而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短小,道理也不难理解。
学习这篇课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
对于文中的生词,如“端详”、“懒洋洋”这些词,学生比较陌生,要结合语境,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理解。
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玲玲心情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文中爸爸的话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对于这段话的理解要先让学生弄懂故事情节,再结合故事内容和生活经验来理
解就不难了。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学生字时运用形近字比较法、体会玲玲心情时运用诵读法、理解课文内容时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
辅助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1、你们喜欢画画吗?如果你在画画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你会怎么办呢?
2、生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说:看来你们很会动脑筋,将一张弄脏的白纸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帮了我的大忙,为表示感谢,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玲玲画像)——玲玲。
她带着她的画来了,出示课题,学生齐读“玲玲的画”。
4、一齐板书课题,认识“玲”,学生说出识记这个字的方法。
并让学生说说其它的识字方法。
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大家运用这些方法来学课文中的生字一定会很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①、标出自然段。
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①、出示有拼音的生字学生齐读。
玲、详、幅、奖、催、叭、脏、筋②、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读、齐读、组词。
3、出示本课词语,点生读,齐读。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弄脏评奖叭的一下趴下
其中“叭”和“趴”用红字显示,提醒学生区分、识记。
三、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过渡:生字生词读得不错,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1、边听边思考,完成出示内容。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 ,一不小心。
在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
在第二天的评
奖会上,玲玲的画
2、学习1至3段。
出示图画《我家的一角》。
①、刚开始玲玲对自已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点生读1至3段。
其他同学思考回答。
)
师板书:画好后、满意
②、引导学习“端详”的意思----仔细地看
扣住“又”字,说明玲玲花了很长时间。
③、此时玲玲的心情如何?(满意、高兴)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1段。
3、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读4——6段回答。
①画弄脏了,玲玲着急吗?她的心情又如何?
②生可能答:玲玲着急、伤心
师板书:弄脏了、着急、伤心。
③请你读出玲玲内心的焦急与伤心。
分角色读,师读“怎么了,孩子?”生读“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
4、谁帮了玲玲?他是怎么帮的?请读7——9段。
①爸爸帮了玲玲。
爸爸先是“仔细地看了看”,再是安慰,再是提示。
②请你把“仔细地看了看”换一个前面出现过的词(“端详”)。
这说明爸爸在动脑筋想办法。
③玲玲想出了什么办法?这办法好吗?请一起读第8段,读出玲玲满意的心情。
----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将弄脏的地方遮掩住了,不留一点痕迹。
师板书:画只小花狗
④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满意地笑了”,这儿的“满意”与第一段的“满意”意思完全一样吗?生思考作答。
----不一样,第一段的“满意”只是觉得自己的画画得好,第八段的“满意”不仅是觉得自己的画好,更是因为把弄脏的画处理好了而高兴。
师板书:满意。
⑤爸爸说了一段什么话?你觉得这段话对你有帮助吗?(生自由回答)文中的“好事”“坏事”分别指什么?“坏事”如何能变成“好事”?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相应位置板书:坏事、好事、动脑筋。
指导读出爸爸高兴的心情。
5、出示玲玲的两幅画,问:请好好端详端详这两幅画,假如你是评委,你觉得哪幅画更好?为什么?(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后回答。
)----第二幅画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
让学生做一个“懒洋洋”趴着的动作,问学生:这样趴着什么感觉?
学生答:很舒服。
师接着问:那这只小狗这么舒服地趴在玲玲的家里,说明玲玲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
生答:是一个温馨(舒服、舒适、温暖、充满爱……)的家。
第二幅画不仅画出了玲玲的美,更画出了玲玲家的温馨,第二幅画好。
6、评委的想法跟你们一样,他们给玲玲的画评了一等奖,玲玲非常高兴,请你高兴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师板书:一等奖、高兴
7、得了一等奖的玲玲回到家会对爸爸说什么吗?请你帮她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四、拓展学习
1、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爸妈是怎么做的?你又是怎么做的?
2、以后你会怎么做呢?
3、课外收集一些坏事通过动脑筋变好事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好后弄脏了画只小花狗一等奖
(满意)(着急、伤心)(满意)(高兴)
动脑筋
坏事好事
课后反思:
一节课设计的是否合理,效果好不好,只有在课堂上实践检验过
才知道。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我在上过后,发现有不少亮点:
1、词语的理解方法灵活多样,效果良好。
在理解“端详”这一词时,我先让学生在学第一段时根据上下文理解“端详”是仔细地看。
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词,要一下子记住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巩固。
在学第七段时,我让学生把“他细看了看”换成我们刚学的一个词,学生一下子就知道是“端详”。
在比校两幅画时,我有意识的说到“请好好端详端详这两幅画”,把学到的生词加以运用,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理解“懒洋洋”一词时,我让学生做一个懒洋洋地趴着的动作,学生就那么往课桌上一趴,不需要再用生硬的语言来解说,这个词的意思,所传达的情感学生便领会了。
2、情感诵读很必要。
要让学生的情感沉静下来,融入到课文中与主人公一同喜一同悲,教师除了要会营造气氛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诵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时,我运用点生单独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来读。
尤其是在分角色读第五、六段时,在一问一答中,学生把玲玲急得快哭了的腔调读得很到位,这对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玲玲感情的变化也充分展示出来了。
3、文章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我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了生字词对课文有一定印象后,先让学生听录音,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听录音,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思考。
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玲玲情感的变化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爸爸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
然后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得了一等奖的玲玲回到家会对爸爸说什么吗?请你帮她说一说。
通过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爸爸所说话的含义。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来谈对爸爸话的理解,在课外去收集一些坏事通过动脑筋变好事的小故事。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节课只是我带领学生对《玲玲的画》的解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期待着在专家地引领下,能让我拨开眼前的重重迷雾,让我的课能更进一步。
朱岔小学郝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