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性格
赏析蔺相如的外交智慧与人格魅力——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赏析蔺相如的外交智慧与人格魅力——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这学期我学习了《负荆请罪》这篇课本剧,老师告诉我,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改编的,并给我们出示了其中的一些句子。
我一下就被司马迁凝练的语言所吸引,下课后我迫不及待的冲向图书馆,在管理员阿姨惊诧的目光中,我迅速办好借书手续。
要知道,不少同学最近都想借这本《史记》呢?迫不及待的先找到关于课文《负荆请罪》的那个故事,通读全文,品读之时,首先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权而惊叹,全文共介绍了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三个故事:《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我最欣赏的还是司马迁关于《负荆请罪》段落的描写: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而面对廉颇的不满,蔺相如所表现出的大度与宽容: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读罢,不禁为蔺相如的宽容大度而喝彩!想起我们现在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更多的应该好好的审视自己的言行了。
诗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胸怀美好,便可以包容一切。
蔺相如胸怀广阔,所以宽容就是种子植根于他的心中,开出宽容之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多一份包容,多一点理解,多一些付出……让埋怨在宽容中消失,让争吵在宽容中消失,让我们的心灵家园常开和谐之花,让我们的心灵永存宽容净土。
国家因为和谐,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势不可挡;社会因为和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因为和谐萌生了真情,爱满人间……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力量。
宽容之美,和谐之美,将谱写出新社会最令人动容的华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对比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对比《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讲述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古代名将的传奇人生。
通过他们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人在面对困境时所产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首先,廉颇是一个勇猛、果决的将领,他以强悍的战斗力和勇猛的精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与之相反,蔺相如则是一个深思熟虑、策略缜密的人。
他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会首先考虑政治外交手段,而不是一味地采取武力行动。
其次,廉颇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不容忍任何对自己的侮辱。
他在战斗中会一意孤行,与人为敌。
曾经有人对他提出建议,但他因自尊心作祟,拒绝了对方的建议。
相反的是,蔺相如是一个有智慧和开放心态的人,他能够客观地听取他人的建议,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
再次,廉颇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他视朋友如亲人。
在战场上他与士兵一同并肩作战,为他们的生命安危拼尽全力。
而蔺相如则更注重国家利益,他在面对国家危机时,会将朋友之情放在一边,以保护国家为己任。
此外,廉颇是一个率直坦诚的人,直言不讳。
他善于直接对抗敌人,将自己的意图公开表达。
蔺相如则是一个圆滑巧妙的谈判家,他不善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行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另外,廉颇是一个有决断力的人,他能在紧要关头迅速做出决策。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思路清晰的人,他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局势,做出全面的安排。
此外,廉颇是一个追求个人荣誉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获得荣耀与尊重。
而蔺相如则更注重国家荣誉,他追求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最后,廉颇是一个热血沸腾的人,他凭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战胜了许多敌人。
而蔺相如则是一个冷静理性的人,他通过智慧和谋略在外交斗争中化险为夷。
通过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角色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
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取向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启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他们的精神,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廉颇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蔺相如则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谋士。
两者皆以其出色的才干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下面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物进行分析。
首先是廉颇。
廉颇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被誉为“百战之师”。
他热爱军事,年少时就草创家学,习武养兵,致力于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廉颇临阵不惧,勇猛善战,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上将军。
同时,他也是一个擅长指挥战争的统帅,善于制定战略策略,并能迅速应对敌人的变化。
廉颇采取了灵活多变、卓越精良的战术,用技巧与智慧来对抗大军。
除此之外,廉颇还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对于自己所侍奉的国家和君主始终保持忠诚。
他始终秉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并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奋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接下来是蔺相如。
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谋士,他精通兵法,善于策划战略。
他在平定赵国内乱的时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交涉中也显露出过人的智慧。
蔺相如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他能以小博大,善于在危急时刻找到出路。
蔺相如的智商和谋略在面对强大而凶狠的敌人时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
他在与齐国的谈判中,通过智慧和机智,成功地化解了战争危机,并为赵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蔺相如还具备深情厚谊的性格,他对待朋友和亲近的人都十分真诚,对于朋友的忠诚和友情始终不渝。
总的来说,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的杰出人物。
廉颇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将领。
而蔺相如则以他的智谋和智慧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廉颇和蔺相如都展示了其独特的特质和才能,他们的故事让人们深受启发和敬佩。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 故事三:负荆请罪 • 廉颇: • 蔺相如:
• 廉颇:
• 心胸略显狭隘:蔺相如徒以口舌为 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不忍为之下。
• 直率坦荡、知错就改:廉颇闻之,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蔺相如:
• 顾全大局、胸襟开阔: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 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 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 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能言善辩: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 秦之欢,不可。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 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总:三 次谓秦王曰,让秦王觉得入情入理, 被驳得哑口无言。
• 勇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 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 击柱。 臣请就汤镬。
• 有谋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 偿城,乃使其衣褐,怀其璧,从径道 亡,归璧于赵。
• 廉颇:
• 蔺相如:
• 远见卓识:赵宦者令缪贤以自己切身经历 举荐蔺相如侧面表现了这一点。
• 审时度势:分析秦、赵形势“秦强而赵弱 ,不可不许”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
• 敢于担当: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机智: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2、文章主要表现蔺相如,那开头一 段为何先介绍廉颇,后介绍蔺相如 ?有何作用?
• 明确:先介绍廉颇地位显赫、早已 成名,后介绍蔺相如身份卑微,这 使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面蔺 相如地位迅速攀升,导致两人出现 矛盾做了铺垫。
3、以故事为线索,结合课文内容,分 别探究一下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
• 故事一:完璧归赵 • 廉颇: • 蔺相如:
• 廉颇:他,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 将领,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 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 怀坦荡,敢于知错就改。 他的一生 ,正如司马光所言:“一生用与不用 ,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 后代用人殷鉴矣。” “百战百胜, 威震列国,勇于改过,真诚率直” 是他的代名词。他,就是感动赵国 人物——老将廉颇。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特色鉴赏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特色鉴赏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本文主要由林相如著,连坡为辅。
林相如没有写自己一生的事迹,只是选择了人生的
三个片段来突出自己的人格特征。
《归赵》和《渑池会》,描述了他在对敌斗争中的巨大
智慧和勇气;“承担责任”,他写道,他顾全大局,把团结放在首位。
这三个典型事件从
不同方面展示了林相如的思想品质,并取得了集中、简洁、鲜明的艺术效果。
《涟漪》的
写作主要反映了他在“接受责备”这一典型事件中的思想变化和人格特征,并在前两个事
件中给读者以启示。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以清晰突出地表现。
林相如
出现在秦国威胁和引诱的矛盾中,赵国的君主和大臣们束手无策,左右为难;在秦朝与秦
王面对面的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时非常
谦虚。
他似乎是在逃避他的才华。
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矛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而全
面地了解林相如的思想性格。
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在本文中,对话在描述这三个事件时占据了很大的空间,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思想和
性格。
例如,林相如建议苗贤认罪,用他的斧头。
林相如建议赵王与毕改城,分析利益,
提出对策,但不能令人信服。
林相如在秦朝对秦王说的话,有时是平静、谦虚、礼貌的;
有时,直言不讳和谴责是有道理的;有时,他们会发表坚定的声明,分析自己的利益;有
时他很愤怒,与死神搏斗。
言辞犀利,刚柔结合,分量适中,充分表明他是一位热爱祖国、不怕暴力、有勇气、有智慧、有口才的外交官。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特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特点
第一篇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那些有意思的人物。
先说蔺相如,这家伙可真是聪明勇敢又有肚量!面对秦王的威胁,他一点不害怕,脑子转得飞快,想出各种巧妙的办法保住了和氏璧。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胆量和智慧啊!而且他还能忍辱负重,为了国家大局,对廉颇的挑衅一再退让。
这种大气,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再说说廉颇,一开始觉得他有点小心眼,就因为蔺相如职位比他高,心里就不服气。
不过后来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负荆请罪,这一点又让人觉得他很可爱,很直率。
知错能改,就是条好汉嘛!他在战场上那可是威风凛凛,勇猛无比,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战功。
这两个人啊,一个有勇,一个有谋,性格还完全不同。
但最后却能成为好朋友,一起为国家效力,这多难得!从他们身上咱们能学到好多东西呢,比如勇敢面对困难,知错就改,还有要有大局观。
你说是不是?反正我觉得这故事特别精彩,这两个人物也特别让人喜欢!
第二篇
亲,咱们又来唠唠《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人物啦!
廉颇呢,一开始确实有点冲动和鲁莽,觉得蔺相如抢了他的风头。
但后来能放下架子,背着荆条去道歉,这勇气也是没谁了!说明
他其实是个很正直、很实在的人。
战场上的他,那就是战神附体,威风八面,让敌人闻风丧胆。
这两人的故事告诉咱们,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
他们一个以智慧和宽容让人敬佩,一个以勇猛和知错能改让人称赞。
你想想,要是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是不是特别靠谱?既能一起出谋划策,又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反正我是特别羡慕他们之间的那种情谊,你呢?。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导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
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辨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
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
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
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526,500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二、解题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
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
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三、注评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
○先介绍廉颇。
赵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
廉颇为赵将,伐齐,为:做,担任。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完
智 勇
璧 归 赵
双
之
全
蔺 相
如
完 璧 归 赵
相 如 之 智
1、面对秦以城易璧的要求,蔺相如提出“不可不 许”“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2、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 请指示王”为借口,机智地取回和氏璧 3、提出秦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要求 以拖延时间,派人将玉送回赵国。 这些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小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典型 性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多处对比衬托, 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血肉 丰满,栩栩如生,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总之,《史记》不但在史传发展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 都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包罗万象、雄伟无比的史诗”。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 人物形象,是与司马迁在人物形象塑造所创造的独具匠心艺术 手法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对我们是大有补益的。司马迁的历史观、 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 学习。
二、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完美 (三)极具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五)多处对比衬托巧妙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六)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形象有力凸显
渑池之会之矛盾:秦赵“侮辱和反侮辱” 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智与勇,进一步得到 表现。
在秦赵矛盾渐趋缓和之后,内部矛盾又激化起来。出身舍人的 蔺相如新建奇功,位在良将廉颇之右,引起新冲突。矛盾的引 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廉颇宣言见相如“必 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 是蔺相如一再忍让,特别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廉 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矛盾解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心理浅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心理浅析作者:于晓英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2年第22期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善于在言行、神态描写中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的微妙心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人物刻画,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用行动体现人物心理变化文章中详细描写了秦王拿到和氏璧时的表现:“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和“示”这两个动作,揭示了秦王因计谋得逞而得意的心理。
再看蔺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这里一连串的动作,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他受辱后的愤怒心情及欲以碎璧威胁秦王的心理状态。
而最后写秦王,“召”和“案”两个动作表现了秦王的虚伪和无可奈何。
在“渑池之会”上,面对秦王的可耻行为,蔺相如跪请秦王,逼请其“击缶”,“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这些动作,将秦王由因辱人反招辱后的恼羞成怒,到受威胁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作者以富有特征性的行动来描写心理,既将隐藏的心理活动化作行动性的情节,又使作品的情节发展紧凑集中,可谓一箭双雕。
借语言展现人物心路历程“言为心声。
”对话是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人物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作者运用对话描写道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
我们来看宦官缪贤举荐蔺相如时的语言。
他先向赵王进言“臣舍人蔺相如可使”,此句表现出在缪贤心中,蔺相如就是一个贤才。
“窃计欲亡赵走燕”是缪贤的隐私,但他在君王面前敢于暴露己之短,实际上更加体现出他爱贤、惜贤和一心荐贤的心理。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是对蔺相如的肯定,前后两次“可使”表现出他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不计一己之私的博大胸襟。
缪贤的此番荐辞生动地展现了缪贤识贤、惜贤、荐贤、保国的心路历程。
蔺相如的言辞在文中可谓生动传神。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此段托词显得有理有据,秦王只好照此话行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
《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
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其七十列传之一,它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
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具体可信。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信(伸)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篇传记的后面又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伸)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可见司马迁写蔺相如,主要就在于表现其智勇。
作者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言词来表述,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让读者披文见意。
蔺相如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择要而写。
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
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之间的矛盾。
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
这样,通过这些事例足可说明相如的智勇,是“用徇其君”,有利对其作功过评断。
而这三件事又能较好地显示其智与勇:蔺相如有审时度势之智,他决定许璧于秦,确定与赵王赴会,忍让廉颇,都是首先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时之见,因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从而作出取胜之策。
能表现他从情况变化上,采取应变措施。
他廷叱秦王和见廉颇而引车避匿,是因为情况变了,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有知人论事之智。
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不受欺负,就在于他深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尽晓秦的现状,秦强赵弱,秦恃强凌弱;揣摩到秦王的心理,从秦王接待献璧时的状态,揣知秦王“无意偿赵城”的心理,而制服了对方。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鉴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
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将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廉颇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意气用事,口出恶言,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相如出身卑贱。
按照常理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
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既写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
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
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
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学完《史记》列传部分,我觉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叙事情节最为精彩、人物刻画最为精细的一篇。
读罢全文感觉故事内容一环扣一环,作者将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蔺相如智折秦王,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三则故事巧妙地融合,勾勒出廉颇、蔺相如、秦王、赵惠王等人鲜明的人物性格,汇成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故事的起初在蔺相如与秦王的周旋中展开。
秦昭王佯装以十五城池易赵国和石壁,其实是暗怀鬼胎想要逼赵国屈服于自己。
这一点上就足见秦王这人的政治野心,他恃强凌弱、贪暴成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这一时刻就应该站出来一位大智大勇的贤才来救国,这人便是蔺相如。
蔺相如本为宦官的一名舍人,出身卑微,名不显而声不彰,但由此宦者推荐后便一跃而起成为赵国的救世主。
在“完璧归赵”段落中,他只身赴会秦王已可窥见此人的大胆,在与秦王的面谈中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以玉石俱焚之状来逼迫秦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赵国,并以强烈激进的言辞来威吓秦王使其卸下强者的霸势。
大智大勇可见一般。
而同时我们也看见先前威风八面的秦王此时早已被蔺相如的态势吓住,开始一一按照相如的要求去做并设宴讨好相如,前倨后恭、吃软怕硬毫无强国君王模样。
但最后换来的只是空欢喜一场,中了相如“走为上计”只能是一肚子郁闷。
当然堂堂秦国君王在受此等羞辱之后,又怎会轻易善罢甘休,在绳池之会中,秦王将矛头指向赵惠王,邀其为自己鼓瑟。
而赵王竟然顺从其意,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甘愿”受辱。
不知该说他愚昧无知,还是懦弱地屈服于秦王的霸权,总之是一个昏君。
幸好他的身边有蔺相如这位谋士,以他的忠心赤胆岂可眼看着本国受辱而不顾呢,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凭借自己的智勇双全再次让秦王计划落空,保全了赵国在秦人眼中的尊严与国格。
两次出色完成任务的蔺相如当然令人刮目相待。
在他的身上充满着智慧的灵气,在面对强敌之时更显示出他处事的沉着冷静与敢于冒险的勇气。
廉颇蔺相如人物分析600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人物分析600_《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人物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征1有智谋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DXX之会上,相如凭急智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2勇敢,机智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DXX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3爱国,忠心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B深明大义,以XX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廉颇的性格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XX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善于谋略,在XX,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3勇于改过,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秦昭王的性格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已国力,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略野心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刻画人物方法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
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
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
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辨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
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
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
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526,500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二、解题官。
舍人:门客。
战国时,贵族家里常养着一些门客。
○地位低微。
“舍人”与“上卿”相对,一尊一卑,十分鲜明。
概略介绍廉、蔺身世。
即点明题意,引出人物,总领全文,天为后文写廉、蔺矛盾伏下引线。
赵惠文王时,○点明时间。
得楚和氏璧(bì)。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
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秦昭王闻之,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公元前30年~前251年在位。
之:代词,指代赵惠文王得楚和氏壁一事。
使人遗(wèi)赵王书,遗:送给。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
易:交换。
○以城易壁,纯属骗局。
交代故事起因。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诸:各位,众。
谋:计议,商量。
欲予秦,予:给。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背景下,赵国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的故事。
马上就要上这篇课文了,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富有思想、社会意义的作品。
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蔺廉交欢”三个故事,赞美了蔺相如的智勇与爱国主义精神,即对敌斗争的坚持和对同僚的退让;同时也赞美了廉颇的忠于赵国与勇于改过。
从蔺廉二人的行事与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极为自然地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当敌人侵犯的时候,应该怎样地为国而忘身,怎样在军事上、外交上紧密配合起来击退敌人的进攻,而在平时,应该怎样团结御侮,消除内部矛盾,来保卫祖国。
因此可以说,这篇传记,是富于爱国思想的。
蔺相如
一个目光远大、心胸宽阔的爱国者;一个不畏强暴、智勇双全的勇士;一个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
廉颇
他勇于冲锋陷阵且很有政治头脑,虽然有时也自高自大、心
胸狭窄,但他性格坦率真诚,知错就改。
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勇有谋的将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及人物形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话题: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小故事,写作技巧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3.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择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读了《史记》之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其中的完璧归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且意念坚定。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之中表现得十分勇敢,在出使秦国时不但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而且使赵国不受诸侯的欺辱,他表现了一个爱国、意念坚定,足智多谋的形象。
蔺相如的才能,让人为之感慨。
当自己的国家被受欺侮时,他扭转战局,让秦王的侮辱之词统统化为消烟。
挽回了赵国的尊严,避免诸侯的欺侮,他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完璧归赵这则故事中,当秦王听说了赵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后,危机就渐渐的周围此起彼伏了。
秦王愿将十五座城池献与赵国以换取和氏璧。
这个消息一传到赵国,谁都知道秦王的野心。
献十五座城池是假,得到和氏璧才是其真正目的所在。
赵王想着找人出使秦国,这时缪贤就推举了蔺相如。
相如见了赵王后,与之商议,就决定相如携和氏璧出使秦国。
相如根据形式,让理亏在于秦国,于是相如就携和氏璧前往赵国了。
相如到秦国给秦王献了和氏璧后,秦王大喜,立即把它给身边的人看,忽略了相如的存在。
相如怒发冲冠,随机找了个借口,从秦王手中拿回了和氏璧。
从中可以看出相如的足智多谋。
相如本知秦王不会给赵国城池,于是就托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
秦王无奈后只能把相如放回赵国了。
相如回到赵国,受到赵王大赞,是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功不可没啊!。
当我在周末觉得无所事事时,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坚定自己的意念可以成功。
自己可以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可以走一场辉煌的一生。
其中不免要奋发向上,积极努力!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坚定自己的意念,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只求永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缪贤等次要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缪贤等次要人物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除了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之外,其实缪贤、赵王、秦王这三个人的形象也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去分析探究。
先说缪贤。
他的身份是赵宦者令,主要事件是荐贤,推荐蔺相如“报秦”,光推荐这一项就堪称伯乐,关键是他为了推荐蔺相如,曝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他竟曾有过叛逃离国的念头。
你想想,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把一个天大的隐秘袒露出来,想必也是醉了。
没有相当的勇气,没有为国担当的责任,谁愿自曝己丑?如此故事,邹忌也有过。
邹先生为了“讽齐王纳谏”,把家中妻妾的闺中韵事拿到朝堂上打比方,现身说法,让齐王触类旁通,广开言路,听取谏言,一时门庭若市。
但我还是觉得缪贤更有勇气。
闺中韵事至多让人批为难登大雅之堂,但叛逃离国那可是死罪啊,哪怕仅是一个念头,也是有过立场动摇,难堪大任了,谁会断了自己后路来举贤荐能呢?也亏了赵惠文王,听了缪贤的这番话,赵惠文王不是瞠目震惊发怒,而是立马对所荐之才蔺相如大感兴趣。
可见赵王也是不拘小节,宽宏大度,光明磊落,能成大事之人啊。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也。
赵王让人佩服的还不止这一桩。
渑池之会时,赵王的形象才真正达到了极致。
秦伐赵,攻城拔寨,杀人二万,虎狼之心,昭然若揭,接下来又假惺惺装慈爱示好,赵王畏惧啊,不敢应约赴会,那也是人之常情。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所谓“最怜恃勇偏轻举,直挟君王冒虎狼”,不值当啊。
但廉颇蔺相如一番计议,鼓捣撺掇,拿一些国家颜面体面尊严之类的事情来忽悠。
呵呵,相比性命,面子值几个钱啊?更可怕的是到边境时,廉颇说的“绝秦望”的那一套,开个玩笑啊,换了是我,立马转身回宫,想干嘛?噢,三十日不还,就不管我的死活,也不想着派些特战队员来救我,你们另立太子为王,我怎么办啊?我才不干呢,我才没那么傻呢,把我绑架到国家的道德祭坛上,让我为所谓的国家尊严,身赴险境,你们在后方釜底抽薪,到时秦真恼羞成怒杀了我咋办?我们来看文本,对赵王的描写很简洁精练。
《廉颇蔺相如列传》分析
书 8 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 革。
二、了解背景 :
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七国 之中秦国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 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 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 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赵 依仗廉颇、蔺相如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 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 护了国家的安全。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 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叙事要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流水帐。就要抓住贯穿 于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组织材料。
本文的冲突是塑造表现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 在冲突过程中展现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蔺相如的智、勇、 忠义是一成不变的,廉颇的则随矛盾发展而有变化。
三、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 个故事。 ①第1—2段: 廉颇、蔺相如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将相和(负荆请罪)
以时间为序展开叙述。
四、讲析课文
1--2段:简介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和地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缪贤舍人
什么“畏秦,欲毋行 (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 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思考:
(3)渑池相会一方面突出了蔺相如临危不惧、从
容应对的机智和勇敢,另一方面也写到了廉颇。 说一说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思想性格?
① 正是廉颇“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 阴谋。表现了他的勇敢和不畏强暴。 ②廉颇考虑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 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 他足智多谋谨慎持重,有长远眼光。
了廉颇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D、在典型事件中刻画人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4页
直击高考 课后作业
11.(2010年安徽卷)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 容,概括王世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 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
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 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 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 ,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 锤,如而言是严峻的? 赵王是何反应?描写形势的严峻和赵王 的反应,对表现相如有什么作用?
n“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 赵,杀二万人。” n“赵王畏秦,欲毋行。”
n反衬了相如的非凡胆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4页
提问3 “会前计议”时,廉颇是一个重 要角色,他是如何计议的?这表明了廉颇 的什么品质?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刻画人 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4页
内容页
参考答案: 技艺娴熟, 朴实善良,
从容淡定。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4页
谢 谢!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4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4页
提问6 两“前”一“跪”属于什么 描写?表现了相如哪些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表现了蔺相如 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其“前”,才构成与秦 王“五步之内”的距离; “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 作准备。 这一动作描写,精炼而传神,极为有力地显示 蔺相如的智和勇。
酣,酒喝得畅快。写出了秦王面对战败者 ,得意之态油然而现,表现了秦王的趾高 气扬、盛气凌人。
神态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性格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它最大的特点是以记叙人物为主,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社会上各色人等,分别把他们放在“本记”、“世家”、“列传”、“书”、“表”等部分来表述,给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使《史记》成为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中有很多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征,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现就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进行赏析。
文章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
但文章在开头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时,廉颇较详,蔺相如较略。
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门客,可谓对比强烈。
但作者把它们放在典型的事件中去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片断。
人物没有出场,从缪贤的推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二件事足可以说明相如的智勇。
蔺相如身为门客,却对当时的战国之间的强弱形势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并且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可谓位卑而忧国在心,“完璧归赵’,表现出他的有勇有谋,“渑池之会”表现他的英勇果敢,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负荆请罪”中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厚待人。
同时也写出廉颇直率坦白、勇于改错。
司马迁写人物,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
整个文章显示了两大矛盾,一是秦、赵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之间的矛盾。
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
“完璧归赵”写了两个回合的矛盾斗争。
相如入秦前的情况,作为这个故事的引起,写了“二难”、秦王求璧,给赵王设一难题:无人可使,相如如何完成使命,为第二难题。
这使赵国君臣都感到“予”或“勿予”,都不妥,处于“两难”之地。
虎狼之秦势大力强,今以十五城请易赵王璧,诚意少,诈骗多。
而在矛盾重重、尖锐激化之中,更能显出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与勇。
写蔺相如入秦的斗争,从两个回合中显示其英雄本色。
第一回合,蔺相如献璧后又索回了璧,胁迫秦王作了让步。
秦王得璧之后,“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而不提城池之事,“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便提出“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要求,机智地将璧取回,抓住了斗争的主动权,同时抓住了秦王“恐其破璧”的心理,提出“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等条件,延缓时机“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从此可以看出,蔺相如对敌我形势的了解之透,对问题的考虑之周,对事理处理办法之巧。
第二回合,在璧己归赵的情况卜,相如还能小辱使命。
蔺相如据理力辩提出“秦先割十五都于赵”的条件,并开诚布公地告诉秦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接着从历史和国势两方而说明赵不敢留璧而得罪秦王。
至使秦王与群臣都无可奈何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人璧两全,不辱于诸候。
司马迁善于选取细节描写,达到传神。
最典型的一笔是“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先用了几个动词,“持”写出谨慎,“却”写出小心,“倚”选中目标。
“怒发冲冠”写出相如的愤怒,把那种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极普通的动作,表现了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前’,才构成了“五步之内”的距离。
“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作蓄势,对秦王构成威胁。
从这些细节的描写上使相如智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蔺相如的语言,充分表现他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和血气方刚的风度。
个性化的语言在文章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并且占了很大的篇幅。
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
蔺相如在朝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如:“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有时态度坚决,分析厉害,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
除了以上几项主要方法之外,还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作者还写了秦王的贪欲和欺诈。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这是秦王耍的花招,制造骗局。
这些都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此外还注意了气氛的渲染、陪衬映托以及呼应勾连等,使蔺相如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对廉颇描写很少,但我们从“负荆请罪”中感知他勇武粗豪,坦白直率,勇于改错的大将风度。
因为有了这样两位谋才良将,使赵国在“七雄”纷争的局面中,能够保存实力,和秦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