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合集下载

鲜明对比中的人物形象

鲜明对比中的人物形象

鲜明对比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2年第22期《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通过描写人物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典范,司马迁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作者以鲜明对比手法塑造的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

作品在开篇从不同角度对两个人物进行介绍,重点介绍廉颇,而介绍蔺相如的文字比较简单。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主要人物为蔺相如,却先介绍廉颇,目的是通过对比来揭示二人的身份地位的相差悬殊,为以后廉蔺必然产生矛盾作铺垫,为将相不合埋下伏笔。

文章围绕三大历史事件展开,这些事件又相互交织,其中的矛盾冲突使得二人的性格表现得更加鲜明,形象显得更丰满。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以廉颇为辅,略写。

以对比凸显二人性格的不同。

“完璧归赵”中浓墨重彩写蔺相如。

作者将文笔从第一自然段主写廉颇转移到蔺相如身上。

在蔺相如出场前特别作了铺垫。

秦国向赵国强换和氏璧,在赵王、大将军廉颇和朝中大臣举棋不定、不能决断时,宦官令缪贤推荐蔺相如,借自己的故事突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蔺相如出场后,面对这一问题,毫不犹豫地予以解决。

这“不可不许”“宁许以负秦曲”表现出他的果断与智谋。

正是所谓的“其人勇士,有智谋”。

清代吴见思说:“先设一疑案难决,以见廉颇不如相如,满朝大臣不如相如。

”廷斗秦王时,他也能见机行事,在欺诈与反欺诈的斗争中,蔺相如可谓是智勇兼备。

归赵后,他得以升官,位至上大夫。

“渑池之会”是尊赵与辱赵的斗争,正面写蔺相如再次与秦王的斗争。

秦攻赵,步步逼近,情况危急,秦王约赵王会于渑池,赵王畏惧,在廉颇与蔺相如的劝说下才答应前行。

秦王肆意挑衅,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当时斗争紧张又激烈。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英雄壮举大振赵国志气,大灭秦国威风,使赵国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侧面描写廉颇,紧要关头在国内设兵以待秦,做了蔺相如的坚强后盾,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

[VIP专享]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

[VIP专享]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1.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

“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格。

“渑池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的外交斗争;“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2.运用各种手法刻画人物:(1)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

(2)正面描写:如直接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

(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出使秦国后,强秦和赵国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

〈蔺〉文练习:1.一词多义负:宁许以负秦曲()肉袒负荆()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约不偿城()负其强()引:引而不发()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车避匿()幸: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幸于赵王()使:使人遗赵书(宜可使()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乃谴一介之使(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绝秦望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2.通假字可与不 ( )臣愿奉璧西入秦(招有司案图( )设九宾于廷( )秦自缪公以来(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词性活用(1)————乃使其从者(衣)褐左右欲(刃)相如(舍)相如广成传舍(2)————臣请(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恐其(破)璧大王必欲(急)臣(3)———相如(庭)斥之(间)至赵矣(4)————且庸人尚(羞)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2)(患)秦兵之来(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请(指示)王(5)于是相如(前进)斧(6)(宣言)曰:‘我见……(7)(布衣)之交5.句式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之求人可得报秦者拜送书于庭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括号的字: A于是相如(前进)瓦。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02—《廉颇与蔺相如》人物分析


智 勇
璧 归 赵



蔺 相

完 璧 归 赵
相 如 之 智
1、面对秦以城易璧的要求,蔺相如提出“不可不 许”“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2、当相如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璧有瑕, 请指示王”为借口,机智地取回和氏璧 3、提出秦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要求 以拖延时间,派人将玉送回赵国。 这些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
小结:本文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典型 性的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多处对比衬托, 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性格鲜明,血肉 丰满,栩栩如生,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总之,《史记》不但在史传发展史上,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 都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包罗万象、雄伟无比的史诗”。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 人物形象,是与司马迁在人物形象塑造所创造的独具匠心艺术 手法分不开的。认真总结《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对我们是大有补益的。司马迁的历史观、 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 学习。
二、归纳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 (二)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完美 (三)极具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五)多处对比衬托巧妙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六)巧妙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使人物形象有力凸显
渑池之会之矛盾:秦赵“侮辱和反侮辱” 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智与勇,进一步得到 表现。
在秦赵矛盾渐趋缓和之后,内部矛盾又激化起来。出身舍人的 蔺相如新建奇功,位在良将廉颇之右,引起新冲突。矛盾的引 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廉颇宣言见相如“必 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 是蔺相如一再忍让,特别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一语,廉 颇幡然醒悟,负荆请罪,矛盾解决。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是写人记事类文学的关键。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以巧妙的构思、具体而生动的情节,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精妙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一段(“廉颇者”至“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简述廉、蔺二人的身世。

用笔相当简洁,而对比鲜明,以廉颇的贵,突出蔺相如的贱,为二人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段(“赵惠文王时”至“赵亦终不予秦璧”)写“完璧归赵”。

故事的缘起是:秦强赵弱,秦恃强首挑事端,欲以十五城换赵国的楚和氏璧。

赵国君臣震恐,明知秦是以欺骗的手法欲夺此宝,想不给,但又怕秦国攻打,“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这事关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缪贤推荐了蔺相如,说他“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通过缪贤的口,从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智慧。

蔺相如审时度势,在赵王面前分析了理亏的责任,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建议,主动请缨出使秦国。

这些语言描写,从正面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智慧的性格特征和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国解忧的高贵品质。

不怕牺牲的人才有如此的胆气。

这胆气,吓退了张牙舞爪的秦王侍从,秦王只得击缶。

蔺相如召赵国史官当廷记载。

蔺相如为赵国挽回了尊严,取得了第一回合斗争的胜利。

第二回合,秦王的群臣提出以赵十五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则提出以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气势盖过秦王,取得了第二回合斗争的胜利。

渑池会肯定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但作者未作场面描写,而是着墨于双方个别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蔺相如则是最突出的一个。

用语不多,就把这场斗争表现得惊心动魄,达到情节具体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效果。

第四段(“既罢”至结尾)写“将相和”。

秦、赵两国的斗争,都以秦国的失败而告终。

蔺相如在这两场斗争中的突出表现,得到赵王的重视,职位一升再升,超过廉颇,廉、蔺之间的内部矛盾就出现了。

廉颇认为,自己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有大功,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职位反而在自己之上,感到耻辱。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

《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

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其七十列传之一,它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

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具体可信。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信(伸)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篇传记的后面又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伸)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可见司马迁写蔺相如,主要就在于表现其智勇。

作者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言词来表述,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让读者披文见意。

蔺相如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择要而写。

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

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之间的矛盾。

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

这样,通过这些事例足可说明相如的智勇,是“用徇其君”,有利对其作功过评断。

而这三件事又能较好地显示其智与勇:蔺相如有审时度势之智,他决定许璧于秦,确定与赵王赴会,忍让廉颇,都是首先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时之见,因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从而作出取胜之策。

能表现他从情况变化上,采取应变措施。

他廷叱秦王和见廉颇而引车避匿,是因为情况变了,采取了相应的办法。

有知人论事之智。

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他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不受欺负,就在于他深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尽晓秦的现状,秦强赵弱,秦恃强凌弱;揣摩到秦王的心理,从秦王接待献璧时的状态,揣知秦王“无意偿赵城”的心理,而制服了对方。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学完《史记》列传部分,我觉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叙事情节最为精彩、人物刻画最为精细的一篇。

读罢全文感觉故事内容一环扣一环,作者将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蔺相如智折秦王,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三则故事巧妙地融合,勾勒出廉颇、蔺相如、秦王、赵惠王等人鲜明的人物性格,汇成一曲爱国主义的乐章。

故事的起初在蔺相如与秦王的周旋中展开。

秦昭王佯装以十五城池易赵国和石壁,其实是暗怀鬼胎想要逼赵国屈服于自己。

这一点上就足见秦王这人的政治野心,他恃强凌弱、贪暴成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这一时刻就应该站出来一位大智大勇的贤才来救国,这人便是蔺相如。

蔺相如本为宦官的一名舍人,出身卑微,名不显而声不彰,但由此宦者推荐后便一跃而起成为赵国的救世主。

在“完璧归赵”段落中,他只身赴会秦王已可窥见此人的大胆,在与秦王的面谈中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以玉石俱焚之状来逼迫秦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赵国,并以强烈激进的言辞来威吓秦王使其卸下强者的霸势。

大智大勇可见一般。

而同时我们也看见先前威风八面的秦王此时早已被蔺相如的态势吓住,开始一一按照相如的要求去做并设宴讨好相如,前倨后恭、吃软怕硬毫无强国君王模样。

但最后换来的只是空欢喜一场,中了相如“走为上计”只能是一肚子郁闷。

当然堂堂秦国君王在受此等羞辱之后,又怎会轻易善罢甘休,在绳池之会中,秦王将矛头指向赵惠王,邀其为自己鼓瑟。

而赵王竟然顺从其意,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甘愿”受辱。

不知该说他愚昧无知,还是懦弱地屈服于秦王的霸权,总之是一个昏君。

幸好他的身边有蔺相如这位谋士,以他的忠心赤胆岂可眼看着本国受辱而不顾呢,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凭借自己的智勇双全再次让秦王计划落空,保全了赵国在秦人眼中的尊严与国格。

两次出色完成任务的蔺相如当然令人刮目相待。

在他的身上充满着智慧的灵气,在面对强敌之时更显示出他处事的沉着冷静与敢于冒险的勇气。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特色:1.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

“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格。

“渑池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勇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的外交斗争;“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2.运用各种手法刻画人物:(1)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

(2)正面描写:如直接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

(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出使秦国后,强秦和赵国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在这样一个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

〈蔺〉文练习:1.一词多义负:宁许以负秦曲()肉袒负荆()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约不偿城()负其强()引:引而不发()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车避匿()幸: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幸于赵王()使:使人遗赵书(宜可使()乃使其从者衣褐(大王乃谴一介之使(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以: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以绝秦望()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2.通假字可与不()臣愿奉璧西入秦(招有司案图()设九宾于廷()秦自缪公以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3.词性活用(1)————乃使其从者(衣)褐左右欲(刃)相如(舍)相如广成传舍(2)————臣请(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恐其(破)璧大王必欲(急)臣(3)———相如(庭)斥之(间)至赵矣(4)————且庸人尚(羞)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5)————(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2)(患)秦兵之来(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请(指示)王(5)于是相如(前进)斧(6)(宣言)曰:‘我见……(7)(布衣)之交5.句式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之求人可得报秦者拜送书于庭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括号的字: A于是相如(前进)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高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篇一一、要点解析1.用参差交错的双线叙事之法记叙复杂的故事。

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与蔺相如,而后又单写蔺相如,将廉颇的悬念留给了读者。

写蔺相如,则先借缪贤之口,道出其平时为人的性格,推崇其临机处事的智谋,为下文张本。

接着才开始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渑池会”仍以蔺相如为主,虽只附带提及廉颇,但已露端倪,一人陪赵王会盟秦王,一人盛设兵善后,二人各司其职,合力为国。

“廉蔺交欢”中,廉颇才正式登场,这个故事里,作者写法是两人并重。

先写蔺相如度量宽宏、先公后私的襟怀,次写廉颇识大局、勇于改过的勇气。

如此参差交错,即节省了笔墨,又表现了廉蔺二人之于赵国的重要。

2.用反衬之法,以客体衬托主体,从而突现主体形象。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选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秦王就是一个重要角色。

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中,作者写了秦王的贪欲、欺诈、色厉内荏、窘态毕露,主要是为了反衬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

这样的反衬,蔺相如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用巧妙的言辞从容地应对,展现了人物擅长外交辞令的特点。

本文中蔺相如的语言充分体现出外交语言有理、有利、有节,不失使者身份的鲜明特色。

表现了他“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和“知死必勇”“血气刚盛”的策士风度。

献璧之后,发现秦王“无意偿城”,他必须机智取璧,随口说“璧有瑕,请指示王”,出语平和,意态从容,诚恳之意可见,机巧之心难明。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侧面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侧面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侧面描写作者:张崇国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侧面描写,顾名思义,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又称间接描写,是指文学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描写对象的写作方法,是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它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让塑造的对象更加血肉丰满,形象生动。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出使秦军,通过他人之口来反映烛之武的才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向赵王举荐蔺相如出使秦国,通过他人之口再现蔺相如的气魄。

这些都收到了“未见其人,先识其胆,先闻其才” 的作用。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描绘王熙凤伴着笑声出场的情景时,通过贾府下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的反应衬托了王熙凤的威严和地位;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作者想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写,而是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罗敷的美丽至极,让读者对罗敷的美产生了无比悠远的遐想;《琵琶行》描绘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先对她的弹奏状况进行直接描写,然后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听众如痴如醉的状态反衬出了琵琶女出神入化的弹奏技艺。

再比如鲁迅的《祝福》,开头和结尾都描绘了鲁镇下雪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迷信压抑的气氛,从侧面烘托了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特征;《飞夺泸定桥》通过天险、气候恶劣、敌人嚣张、索桥高悬等各个侧面的描写,突出飞夺泸定桥的重重困难,显示了红军战士的智勇双全和所向无敌。

从上述列举的事例看以看出,侧面描写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通过他人的口述对主人公进行评价,他人的评价给读者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自由的想象中完成对主人公的审美塑造,产生一种“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独特审美效果。

佚之狐举荐烛之武和缪贤举荐蔺相如就是属于此种类型。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_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话题: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小故事,写作技巧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3.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择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

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

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通用5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篇1《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蔺相如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背景。

这篇传记以蔺相如为主角,通过他的事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在阅读这篇传记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蔺相如的智慧、勇气和忠诚所吸引。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领袖。

他的智慧和勇气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冷静应对,他的忠诚和担当让他在面对权力和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

同时,这篇传记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精神。

司马迁通过蔺相如的事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除了蔺相如本身的故事外,这篇传记还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

比如,赵国在当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也在与秦国的斗争中屡次受挫。

又比如,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矛盾和和解,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人际关系。

这些人物和事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在阅读这篇传记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智慧。

比如,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他的忠诚和担当让我学会了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他的为人处世之道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总之,《蔺相如列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传记作品,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智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智慧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篇2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大臣,为赵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生平事迹和品格魅力,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蔺相如出身贫寒,但通过刻苦学习,成为了一名博学多才的士人。

他精通兵法、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知识,尤其擅长外交辩论。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史记》中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摘要】《史记》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以其在人物描写上所达到的水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它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它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展现出各自鲜明的个性;它使用互见法,既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又不损害其性格的完整性,也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不溢美,不隐恶;它运用比较法,在交错比照中展示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更显人物风姿;它“成一家之言”,对人物的看法不盲从不偏激,合理评价,客观中肯,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材料,选材为人物描写服务。

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笔法在书中描摹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史记》人物描写互见法一家之言《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以完整的体例成为正史之祖,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并且以其在人物描写上所达到的水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明确的表示了他写作《史记》的目的和要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自然不是否定前人的成就,而是继承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

司马迁创造了史书纪传体的新体例,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显着的影响。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

传记文学中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

有时候,将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对话,放在最紧要的地方,画龙点睛,整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划出来了。

司马迁在人物对话的描写上也是颇具匠心的。

《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生卒年不详),生于赵国,官拜上卿,是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蔺相如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关于蔺相如的三个故事流传后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历史能臣。

缪贤称赞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

“在缪贤的口中,蔺相如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为了赵国的和氏璧,只身前往秦国,在朝堂之上勇敢与秦王对峙,不顾自己的生死,显然蔺相如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后人一提到蔺相如,想到的是他”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他的这些故事都是妇孺皆知的。

《世说新语》:”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

“虽然蔺相如已经成为了历史,他的年代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翻开史册,读到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文字之间蔺相如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就像他又重新站在了我们面前一样,就像我们又将思绪拉回到了远古的时期。

蔺相如,他的生卒年不可考。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这一事件,而被后人称为”智勇双全,不畏强暴,以国家为重“,《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蔺相如是个难得的人才,是君子也是小人,当然他更多的时候是个猛士。

一介文人,其悍勇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人。

当时的赵国,文有平原君,毛遂,虞卿,武有赵奢,廉颇,李牧。

蔺相如能够坐到上卿的位置,这还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不管后世人说他是小人也好,还是君子也好。

能够在威武的秦王的宫殿之上,大声喊出:”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样豪言的,一定不是个小人。

蔺相如在还未出道显名的时候,还只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

在讲究出身等级的春秋战国时期,蔺相如要想谋取好的出路实际上是很难的,他的出身并不是很好,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终于秦赵两国间的矛盾,成功将蔺相如推到了时代的舞台上。

课本人物形象分析

课本人物形象分析

朱丽叶:当她醒来时是怀着与心上人相聚的希望的,但发现自己的心上人已经死去,她不顾长老的劝阻,果断地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朱丽叶本是一位温顺天真的纯情少女,但为了专一的爱情,她跟家庭、环境、习惯决裂,最终选择了死亡,成为了一个为爱情献身的女中英烈。
帕里斯:贵族子弟帕里斯,作者通过他与侍童的对话及在坟前为朱丽叶献花,向朱丽叶表达自己的悲伤来表现自己对朱丽叶的爱;特别是当罗密欧想打开墓穴时,他毅然以生命捍卫自己的心爱的人尊严。可见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不失尊严的爱情专一的血性男儿。
佛来思节夫人:富有美丽,诚实善良,不因为朋友的贫穷而嫌弃她。
《项链》
玛蒂尔德•路瓦栽
十年前:爱慕虚荣,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美的动人,坚强诚实。
十年后:粗壮耐劳,成熟自信,坦然,心态平和。
路瓦栽:体贴妻子,与妻子共同承担责任战胜困难,对妻子不离不弃。
03
04
05
06
01
02
林黛玉:敏感多疑,气质脱俗,体弱多病,朦胧多情,灵秀聪慧,淡雅飘逸,充满寄人篱下的忧愁。虽幼年丧母,孤苦无依,但细心内敛,聪明伶俐,做事小心谨慎、顾全大局,待人接物分寸得体,知书懂礼。
七、《装在套子里的人》 1、别里科夫:慑于专制政府的恐怖统治,竭力维护旧秩序的知识分子。自觉成为沙皇政府的卫道士,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反对社会变革。 2、柯瓦连科姐弟:敢于冲破“套子”束缚的人。不循规蹈矩,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活力。给令人窒息的沉闷生活带来了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给人以冲破黑暗的希望。 八、《鸿门宴》 1、项羽:任人唯亲、刚愎自用、脾气暴躁。 2、刘邦:委曲求全、虚伪狡诈、有心计有野心。 3、张良: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办事得体。 4、樊哙:智勇双全、直率粗犷。 5、项伯:知恩图报、贪图私利、轻信他人。 6、范增: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

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

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224;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236;)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约束(信约,限制)宣言曰(公开扬言)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从此以往(往那里)因而厚遇(趁此)前进缶(上前,进献)明年复攻赵(第二年)以示美人(妃嫔)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②④⑤请允许我)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

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2、下面对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赵璧。

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赵"予"璧与"勿予"璧。

C、说明"报秦者"肩负重任,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第一课时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文本研习一、导语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

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

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

廉颇蔺相如传人物形象分析

廉颇蔺相如传人物形象分析

廉颇:为人暴躁鲁莽,有胆有识,勇武非凡,真诚豪爽
蔺相如:为人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稳重谨慎,宽宏大度,机智聪慧(蔺相如多谋善辩,胆略过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人和,不畏强暴,出使秦国,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归赵”的故事。

他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使大将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为历代人们所传颂)
赵王:胆小怕事,毫无主见
秦王:贪婪、权变,颇有头脑
(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

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

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导读: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是写人记事类文学的关键。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以巧妙的构思、具体而生动的情节,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精妙描写,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一段(“廉颇者”至“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简述廉、蔺二人的身世。

用笔相当简洁,而对比鲜明,以廉颇的贵,突出蔺相如的贱,为二人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段(“赵惠文王时”至“赵亦终不予秦璧”)写“完璧归赵”。

故事的缘起是:秦强赵弱,秦恃强首挑事端,欲以十五城换赵国的楚和氏璧。

赵国君臣震恐,明知秦是以欺骗的手法欲夺此宝,想不给,但又怕秦国攻打,“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这事关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缪贤推荐了蔺相如,说他“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通过缪贤的口,从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智慧。

蔺相如审时度势,在赵王面前分析了理亏的责任,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建议,主动请缨出使秦国。

这些语言描写,从正面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智慧的性格特征和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国解忧的高贵品质。

奉璧入秦,蔺相如在秦廷看到秦王根本“无意偿赵城”,就托言“璧有瑕,请指示王”,把本已出手的和氏璧又要回来,宝玉一拿回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斥责秦贪,不讲信义,以空言求璧,声言“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并执
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语言、行动、神态毕现,连贯如一气呵成,将一个在大敌面前无所畏惧、机智而勇敢的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秦王恐其破璧”,佯许以赵城。

而蔺相如心如明镜,不为所惑,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赢得时间和机会,派随从乔装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这些,再次表现了蔺相如的智慧。

第三段(“其后秦伐赵”至“秦不敢动”)写“渑池会”。

在秦国攻取了赵国的石城,第二年又杀赵国两万人的严峻形势下,秦国设渑池会显然不怀好意。

“赵王畏秦,欲毋行”,在蔺相如的劝说下,赵王才去赴会。

廉颇在边境与赵王的告别话,表现了廉颇对赵国的忠心。

渑池会上剑拔弩张,杀气腾腾。

秦王恃强凌弱的气焰十分嚣张,竟然要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王当众鼓瑟。

秦御史则当廷以史作记,极尽侮辱戏弄之能事。

在事关赵国尊严的时刻,蔺相如无所畏惧,针锋相对,要求秦王击缶,在秦王不肯击缶的情况下,以与之拼命威逼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

秦王的侍从要用刀杀死蔺相如,他怒目叱责。

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生动逼真,只有忠心爱国,不怕牺牲的人才有如此的胆气。

这胆气,吓退了张牙舞爪的秦王侍从,秦王只得击缶。

蔺相如召赵国史官当廷记载。

蔺相如为赵国挽回了尊严,取得了第一回合斗争的胜利。

第二回合,秦王的群臣提出以赵十五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则提出以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寿,气势盖过秦王,取得了第二回合斗争的胜利。

渑池会肯定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但作者未作场面描写,而是着墨于双方个别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蔺相如则是最突出的一个。

用语不多,就把这场斗争表现得惊心动魄,达到情节具体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效果。

第四段(“既罢”至结尾)写“将相和”。

秦、赵两国的斗争,都以秦国的失败而告终。

蔺相如在这两场斗争中的突出表现,得到赵王的重视,职位一升再升,超过廉颇,廉、蔺之间的内部矛盾就出现了。

廉颇认为,自己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有大功,而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职位反而在自己之上,感到耻辱。

他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廉颇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了他看问题偏颇、忌妒;另一方面则表现了他有话就说、不藏不掖的直率。

面对廉颇的“宣言”,蔺相如则“不肯与会”,“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引车避匿”。

他从赵国的大局着想,采取忍让态度。

当他的门人实在看不过去,“请辞去”时,蔺相如阐明了“将相和”对赵国的重要性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思想。

通过个性化的行动、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蔺相如忍辱退让、顾全大局的形象。

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后,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表现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故事,构成《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基本情节,精彩纷呈,波浪起伏,扣人心弦。

前两个故事
各自相对独立,又共同为后一个故事打下基础;后一个故事是前两个故事引出的必然结果。

三个故事从不同方面展示人物形象,共同塑造出蔺相如这一忠心为国、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忍辱退让,顾全大局的活生生的杰出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