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探讨岩溶区域环境的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探讨岩溶区域环境的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探讨岩溶区域环境的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岩溶地质环境,然后从水库诱发地震、边坡失稳、岩溶水库坝址的渗漏、地面塌陷、地表失水和水源枯竭、水质污染六个方面来分析岩溶地区的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关键词:岩溶;水文工程地质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为适应人类的需要,在岩溶区域不断地进行着自然地质环境的改造,由于人们工程活动而引起的水文工程地质环境的改变,只注意到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忽视那些以后才显出来、或逐渐重复或积累才发生作用的地质环境,纵然达到预期目的,也会给该地区带来或多或少的环境问题,重则会使环境恶化,生态不平衡,危害人身健康,危害工农业生产,导致自然环境水文工程地质灾害的加剧。

1岩溶地质环境概述大陆壳约有75%的地区是沉积岩,沉积岩中有15%是由碳酸盐岩组成。

据统计,全世界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约4000万平方公里。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广、发育好、类型最多的一个国家,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遍及二十一个省(区),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地表出露的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复盖和埋藏的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黔、桂、滇东、湘西、川东、鄂西等地区是世界三大岩溶集中分布区之一。

岩溶发育或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具有可溶性的岩石和侵蚀性的水,其影响和控制岩溶发育的因素则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

岩溶地区环境的改变,主要是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诸如大型水库的修建引起的诱发性地震;边坡失稳;水库坝址的渗漏;铁路隧道和地下工程开挖造成地表地下水源的枯竭;矿井突水和疏干使地面产生塌陷;城市和工矿区大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造成地面开裂、塌陷以及水质污染等等无不与水文工程地质因素有关。

岩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总的来说,受气候、水文、可溶岩石的性质和结构、地质构造、植被、地形地貌以及地壳运动等诸因素控制,其中主要受气候、岩性和结构所决定。

2若干水文工程地质问题2.1水库诱发地震(水库地震)岩溶地区的水库地震,主要是因水库蓄水,使库区及附近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恶化而产生。

水库水文地质勘查问题的分析

水库水文地质勘查问题的分析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801 某水库工程的基本状况介绍某水库地处浙江某市河流的上游地区,坝址以上的集雨面积达到8.8 k m,水库的主河道长度为9.2 k m,河床的平均比为9.3%,水流的平均流量达到0.16 m 3/s。

该水库的坝高为12 m,坝顶高程为1 257 m,水库的总容量达到380万m 3,这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2 水库工程中的地质地貌以及水文气象分析2.1 水库工程中的地质地貌分析水库所在地的河流流域内高程为125~136 m,地势比较平坦,地貌主要以岩溶地貌为主,并且广泛的分布着碳酸盐以及裸露岩石,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该河流的河床平均侵蚀模数达到350 t/k m 2,河床的平均含沙量达到0.6 k m /m 3,水库所在地的森林覆盖率为12%。

该工程区域的构造比较简单,并且环境的稳定性相对较好,断裂活动以及地震等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对工程的影响也比较小。

2.2 水库工程中的水文气象分析该水库所在区域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温和,据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多年平均气温为20.4 ℃,平均风速为2.5 m /s,最大风速达到20 m /s,平均日照时间为2 240 h,平均降水量可达到1 297 m m,年最大降水量可达到1 651 m m,年最小降水量为920 m m,集中降水的时间为每年的3~9月份,集中降水时间内的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62%。

3 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分析3.1 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分析3.1.1 工期延误问题在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位置遇到溶洞,相关人员通过设计对工程中出现的溶洞进行勘察,实施现场物探,从而进一步设计溶洞处理,这一举措导致工程停工时间长达5个月。

在工程设计受到批准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溶洞进行灌浆处理,组织相关队伍对溶洞灌浆,同时加大施工质量检查工作。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

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相关推荐刘家河水库河间地块岩溶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探析论文摘要: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以及库区渗漏问题论证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

本文结合重市万盛经开区刘家河水库工程,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为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库;邻谷渗漏;水文地质;成库条件;1、工程概况刘家河水库是拟建的一座旅游景区、乡镇供水和农业灌溉的小(一)型水库,工程行政隶属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石林镇两河村,推荐坝址正常蓄水位406.0m, 坝轴线全长154.0m, 坝顶高程为410.50m, 最大坝高53.5m.拟建水库河流龙洞溪左岸存在低岭谷锣黄溪,库首河间地块宽度约1.05km, 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O1m)灰色页岩夹灰岩,顺走向发育的可溶岩地层成为水库的可疑渗漏带,因此,对水库河间地块岩溶发育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论证水库的邻谷渗漏问题,成为了刘家河水库成立与否的关键问题。

2、水库区地质概况库区属侵蚀-溶蚀中低山地貌,两岸山体雄厚、地势不对称,阶地不发育。

水库地表分水岭高程左岸约560~1200m、右岸约900~1230m, 一般相对高差200~800m.工程所在河流龙洞溪总体流向以近东西向流经坝址,河谷多为横向谷,河流蜿蜒曲折,水库河流两岸阶地不发育,河床高程366.0~400.0m, 坡顶标高600.0~700.0m, 河道宽5.0~40.0m, 河谷多呈宽缓的“U”型。

河谷两岸冲沟较发育,呈不对称树枝状分布。

水库区范围内河床比降79.44‰。

河间地块主要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第二段(O21m), 可分为三层:O1m2-3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厚度为45.0~63.5m;O1m2-2为四层页岩夹三层灰岩,页岩厚度分别为1.5m、1.9m、3.1m、8.9m, 灰岩厚度分别为7.5m、3.1m、1.2m, 总厚度27.2m;O1m2-1为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夹薄层页岩,厚度大于25.0m (场地内未揭穿) .工程库区构造部位属于莲花石向斜东翼末端,库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发育。

水库运行引进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

水库运行引进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

2021年3月第41卷第1期四川地质学报Vol.41No.1Mar.,202190水库运行引进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聂衍钊1,刘子杰2(1.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72;2.吉林省地矿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春130021)摘要:分析溪洛渡水库蓄水后,岸坡岩土体遇水饱和,物理力学强度降低。

水位下降过程中,在渗透压力及库岸涌浪的冲刷淘蚀作用下,容易引起库岸再造。

水位的升降引起库岸坡稳定性的变化、浸没及泥石流对库岸再造有直接的影响。

文中分析了岸坡岩土体水库蓄水后水岩作用下的变化及破坏机理,通过对重点影响区内的地灾点进行详细勘察,计算分析其变化发展趋势,为下一步的防治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库蓄水;库岸再造;水岩作用;库岸稳定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21)01-0090-03DOI:10.3969/j.issn.1006-0995.2021.01.018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干流下游攀枝花市至宜宾市河段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个梯级水电站。

电站坝址位于四川岸(左岸)雷波县和云南岸(右岸)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段。

2013年5月4日大坝导流底孔下闸、大坝挡水,到水库正常蓄水运行后,每年在死水位540m 和600m 高程正常蓄水位间循环变化。

库水位变化引起水库区地质环境变化。

本文研讨溪洛渡蓄水后引起地质条件变化对库岸再造的影响。

1水库工程地质环境溪洛渡水电站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中,属于库岸再造影响的工程地质内容:①库岸稳定;②泥石流;③水库渗漏和库岸浸没;④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涮。

库岸再造是指在水库形成和运行阶段维持稳定状态的性能。

由于水库库水作用所造成的库岸变形和破坏现象。

水库周边岸坡在水库初次蓄水时,其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强烈的改变,如岸坡岩(土)体浸水饱和,地下水压高,运行水位的升降导致岸坡内动、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激浪的作用等,都将打破原有岸坡的稳定状态,引起的变形和破坏,即库岸再造过程。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

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浅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对岩溶及岩溶水处理措施的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总干干渠上古岭隧洞出口~加旦良马隧洞进口段(桩号Z1+662~Z7+432)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了隧洞产生岩溶及岩溶水的原因,针对隧洞地质缺陷采用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隧洞施工;岩溶;岩溶水;措施1 工程概况情况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位于红水河中下游两岸。

灌区设计灌溉总面积128.79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55.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0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40.11万亩,保障当地蓄、引水源所灌溉面积10.45万亩。

灌区分南、北干渠两个灌片,取水口位于乐滩水库坝址上游左岸约1.2公里处,通过总干渠由乐滩水库引水灌溉。

2 岩溶及岩溶水对隧洞的危害主要分为4种类型:①洞穴的存在使建(构)筑物全部或部分悬空,极大地降低了隧洞的使用可靠度;②岩溶水,特别是当CO2等可溶性物质含量增高时,水的流通将给隧洞结构带来极大的侵蚀作用,影响隧洞的使用寿命;③洞穴堆积物因松软易坍塌下沉,改变洞穴周边的应力分布形态,影响隧洞的稳定;④隧洞中地下水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岩溶塌陷,导致环境地质被破坏,也是造成隧洞结构不稳定的原因。

正确处理溶洞对隧洞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处理措施岩溶问题对隧洞施工而言,归纳起来是水、溶洞洞穴及其充填物的危害,应按其性质及其与隧洞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1 地下水的处理在隧洞施工中,以往对地下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大量地下水的`流失。

隧洞中地下水的流失,使隧洞顶部地面塌陷,造成隧洞结构的不稳定。

因此,必须对这种大涌水量的岩溶水进行防治。

采用以堵为主的防水原则,防止地下水在隧洞中渗漏和漏失。

主要技术措施是在隧洞防水地段因地制宜地采用全断面预注浆、裂隙注浆、喷射混凝土等,尽快将渗水通道堵住。

如地质预探含水量较大,可能有涌水出现时,宜采用全断面预注浆的方法,将水流封堵在开挖面之外,即在隧洞周边打孔,以高压的水泥浆液(或水泥—水玻璃浆液)注入岩石裂隙,使隧洞沿周边形成一个密封环;若含水量不大,开挖后在出水点进行局部裂隙注浆予以封闭;渗漏水不多时,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即可防止残余水浸湿。

万家寨水库蓄水后对准格尔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万家寨水库蓄水后对准格尔矿区岩溶地下水的影响

岩 溶地 下 水 总体 向西运 移 , 溶 水 自东 向西 透 过 泥 岩 沙 冲 填带 进入 矿 区后 , 由于 黄河 在 榆 树 湾一 龙 口一 带 以下形 成 低 的排 泄 区 , 之西 部 有 砂 页 岩 隔水 层 加
地煤 电发展 的主要制 约 因素之 一 。
黄 河 万 家 寨 水 库 位 于 矿 区东 缘 黄 河 北 干 流 上
准 格 尔 矿 区 岩溶 地 下 水 主 要 接 受 黄 河 以 东 岩
溶 地下水 侧 向径 流 以及黄 河 的侧 向渗漏 补给 。黄 河 流经矿 区的东缘 , 多年 平均 流量 7 0 3 ,9 8年 1 9 m / 19 s 0 月建 有 万家 寨水 库 。黄 河 以东 为广 泛 出露寒 武 系 、 奥 陶系碳 酸 盐 岩 的 吕梁 山 区 , 为碳 酸 盐 岩含 水 层 的 补 给 区 , 黄河 岸 边 地 下 水 位 仍 高 于河 水 , 下 水 至 地
关 键 词 : 文 地 质 条件 ; 溶 地 下 水 ; 漏 补 给 ; 格 尔 矿 区 ; 家寨 水 库 水 岩 渗 准 万 中 图 分 类号 :P 4 .3 61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概 况
准格 尔 矿 区位 于 内蒙 古 鄂 尔 多斯 市 准格 尔旗 , 蒙 、 、 交界处 , 晋 陕 天桥 岩溶 水 系统 的西 北 部 , 严 为 重 缺水 区 。黄 河流 经矿 区 的东缘 , 建有 万家 寨水 库 。 区 内 蕴 藏 着 丰 富 的 煤 炭 资 源 ,煤 层 厚 度 平 均 为 3 . m, 明 地质 储 量 2 76亿 t为 “ 五 ” 间 国 20 8 探 6. , 八 期 家 重 点 建 设 项 目之 一 。 为 解 决 矿 区供 水 问 题 , 自 18 9 8年 以来 , 后建 成 了陈 家沟 门和 唐公 塔 两个 岩 先

重庆市开县关面水库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及分析

重庆市开县关面水库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及分析
及弯滩 河 , 部 地 层 为 T 的 灰 岩 , 翼 为 T d及 P c 核 。 两 2 地层 。 向斜核 部 TJ T 为 强 岩 溶发 育 岩 组 , , ,卜 层 、 向 斜核部 东河侧 发育 W3 W8 9、 5两个 岩 溶 系统 及 8个 干 溶洞, 弯滩河侧 向斜核 部 T. T . 。卜 发育 有 U 、 8等 『 、 4U
第2 4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资 源 环境 与 工程
Re o re s u c s Envrnme t& Engne rn io n i eig
Vo. 4, . 12 No 2
A r 2 1 p ., 0 0
重 庆 市 开 县 关 面 水 库 岩 溶 水 文 地 质 调 查 及 分 析
张正 清 ,郭 贵 ,谭 书全
( 江岩 土 工 程 总 公 司 , 长 湖北 武 汉 40 1 ) 30 0

要 :重 庆 开 县 关 面 水 库是 南水 北调 引江 济 渭 入 黄 工 程 供 水 水 库 之 一 ,位 于 开 县 东 河 上 ,地 貌 形 态 大 巴
山中部 中低山 ,库坝区大范围出露碳酸盐岩。从 岩石 化学成分 、各 岩层的组合 关 系、地表岩 溶形 态等 方面
对完 整 。发 育有满 月 冲断层 ( . , F ) 南一 系列 的 分 支断
层 ( 。 、 。 、 , 组 成 , 图 1 F ~ F 一 F 一) 见 。
酸 不溶 物 含量 的差 异 , 它们 含 量 的多 少 直接 影 响 岩溶 的发育 程 度 , 对 而 言 岩石 C O含 量 高 , 石 的 可溶 相 a 岩
2 I 岩 石化 学成分 .
(l。 等 , 、 1 ) 背 向斜 的 轴 向均 在 2 0 ~30 左 _ , 斜 I 9 。 l。 彳 背 核 部多 由寒武 系(G) 层 组成 , 往 伴随 有 密集 r 大 地 往 冲断层 , 向斜核 部 多 由嘉 陵江 ( , 地 层组 成 , TJ . ) 保存 相

水库放水补充百泉岩溶水效果分析

水库放水补充百泉岩溶水效果分析

百 泉 泉 域 的 岩 溶 地 下 水 是 邢 台 市 的 主 要 供 水水 源 . 市 内 的 几 个重 点水 源 地 都 位 于 百 泉 泉 域 的 径 流 区 下 游 地 段 及 排 泄 区 内 水 源 地 的 开 采 直 接 影 响 泉 域 排 泄 区 和 径 流 区 的水 位 动 态 . 随 着 开 采 量 的 不 断 增 加 .以 致 影 响 到 整 个 泉 域 通 过 对 用 水量 调查 计 算 . 多 年平 均 开采量1 . 9 0  ̄ 1 0 8 m3 .岩 溶 水 水 位 年 平 均 降 幅4 . 3 0 m / a .相 当于 每 年 超采 0 . 3 0  ̄ l 0 B m . 累计 超 采 3 . 3 0  ̄ 1 0 8 n ?
从 历 史 上来 看 . 1 9 8 0 年 前 泉 水平 均 流 量
6 . 8 7 m3 / s . 丰水年达9 . 8 0 m3 / s 1 9 8 0 年 以 后. 随 着 区 域 内矿 产 开 挖 的 加剧 和一 批
溉 困难 。据 观 测 资 料 显 示 . 2 0 0 8 年 邢 台 百泉岩溶水 系统 中大沙河一线 开始 出 现分 水 岭 .在 朱 庄 一 白塔 一 线 . 2 0 1 0 年 出 现 在 东 坚 固 ~ 葛 泉 煤 矿 一 旧沙 河 一
按 照 邢 台市 水 生 态 保 护 与修 复 指 挥部 的安排 . 2 0 1 3 年、 2 0 1 4 年 分 别 进 行 了水 库 调水 补充 岩 溶 水 工 作
3 . 1 2 0 1 3 年 补 水 情 况

3 5 . 1 5 m. 尤其是在2 0 1 4 年汛 期 降 水量 水
比常 年 偏 少 近4 成 的干 旱 状 况 下 .泉 域 内 岩 溶 水 地 下 水 位 总 体 回 升 的效 果 还

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分析

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62·2020年第15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5-0062-02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渗漏分析*罗欢,熊灿娟,周明瑶,周婷,汪福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某水库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库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岩溶发育的差异性较大。

通过研究库区岩溶发育规律、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水库渗漏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水库沿两岸渗漏的可能性很小,水库仅存在库首坝基(肩)浅层基岩裂隙的绕渗问题,水库成库条件总体较好。

关键词: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渗漏分析;水库中图分类号:TV22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5.025某水库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距六盘水市约33km,有乡村公路通往坝址区左岸,交通较为便利。

水库工程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岩溶的发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断层通过地带岩溶发育较为强烈,本文通过对工程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进而分析水库渗漏的可能性,对后期水库的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岩溶发育概况1.1岩溶发育情况水库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间分布,其中,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为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的可溶岩层组,由于受断层构造影响,岩溶的发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断层通过地带岩溶发育较为强烈。

区内地表岩溶形态主要有石芽、石柱及溶沟、溶槽、岩溶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岩溶形态主要有溶洞、暗河等。

1.1.1Kw1岩溶洼地该岩溶洼地位于罗座坪子一带,发育地层为栖霞及茅口组(P1q+m)灰岩,沿F1断层带发育,呈不规则的长轴状分布,在洼地内发育数个落水洞。

1.1.2W01~W05岩溶洼地群该洼地群分布于罗座坪子北东侧,直径10~100m。

近地表地层为非可溶岩梁山组(P1l)地层,深部地层为黄龙组(C2hn)和马平组(C3mp)强可溶岩地层。

杨柳溪水库成库条件论证

杨柳溪水库成库条件论证

杨柳溪水库成库条件论证水库成库条件论证,尤其是岩溶地区库区渗漏问题分析是控制水库工程成败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结合杨柳溪水库区岩溶水文地质测绘资料,对水库区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的补、径、排等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论证评价,以证明水库是否具备成库条件。

标签:水库;地下水;岩溶;成库条件1、工程概况杨柳溪水库位于正安县中观镇晏溪村境内,地处中观河左岸支流杨柳溪下游河段,正常蓄水位862m,总库容767万m3,水库规模为小(1)型,迴水长度约3km,平均水力比降15‰。

2、库区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一、岩溶库区两岸广泛分布O2b、O1t+h、∈2-3ls灰岩、白云岩等可岩溶岩层,并顺走向向两岸邻谷延伸。

受北面涪洋断层(F1)及西面晏溪背斜构造影响,区内裂隙发育,受岩性等控制,库区岩溶分布差异较大。

经地表地质调查,库内可溶岩地层发育的岩溶形态主要有溶沟溶槽、层间溶蚀、落水洞、小型岩溶裂隙型溶洞、岩溶泉等为主。

在O2b层内主要分布有库区右岸坡K4出水溶洞及左岸邻谷KLD9、KLD10落水洞等;O1t+h层内主要有库区侧岸坡分布的S1、S2、K2、K3泉点及出水溶洞,与右岸邻谷呈串珠状分布的KLD1、KLD2、KLD3岩溶洼地及落水洞沿地下岩溶管道连通至坡脚公路边K7出水溶洞;在∈2-3ls地层内,其发育的岩溶形态主要有库尾右岸牛屎坝闭流区内的KLD13、KLD14、KLD15岩溶洼地,库区主河道上游乱出水、老龙洞出露的K10、K11出水溶洞。

库区主要泉水点及岩溶形态见库区地质图(图1)。

上述情况说明库区两岸及河谷岩溶发育具有明显不均一性特征和局限性,岩溶主要受构造、裂隙切割带及上下相对隔水层分布的影响,形成就近补给的小型岩溶系统,库内外岩溶明显不同,各成系统且具成层性,两岸及库尾均有岩溶层和地下分水岭存在。

二、库区河谷及两岸地表水、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库区两岸山体雄厚,河谷多为宽“V”谷。

其河流基流主要为前述的地下岩溶管道补给河流,其余在两岸有多处流量稳定的和季节性岩溶泉水出露。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论文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论文

砾岩岩溶与水库渗漏研究摘要:在岩溶地区建坝,岩溶水库的渗漏是首要的水库工程地质问题;而砾岩岩溶相对研究广泛的碳酸盐岩溶来讲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本文以铜头水电站水库为例,分析研究了砾岩岩溶的特点、发育规律以及水库渗漏评价。

关键词铜头电站砾岩岩溶水库渗漏1.基本条件铜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境内。

装机容量4×20MW,坝高75m,水库正常蓄水位760m,库容0.225亿m3。

水库所在河谷(宝兴河)自北西向南东流经工区,枯水期河水位为700m。

如图1所示,水库左右两侧分别有双石河及老厂河两条低邻谷存在,距水库的最短距离分别为7.0Km 及6.0~8.0Km。

图1 工区水系及岩溶水流向分析示意图2.与岩溶相关的地质条件概况工区位于龙门山前山褶断带内,主要构造有芦山向斜及双石断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西南段分支断裂)。

芦山向斜走向N25°E,延伸长度87Km,两以基本对称,岩层倾角21~30°,水库位于该向斜的北西翼。

双石断层总体产状N25°E/NW<45°,属压扭性断裂在库尾朱砂溪处横穿水库。

水库区库尾~库区中部出露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天马山组(K1t)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的粘土岩、砂岩等非可溶岩石。

库区中部~库首依次出露白垩系夹关组(K1j)、关口组(K2g)及下第三系名山群(E1-2mn)为一套巨厚古洪积扇堆积的砾岩。

组成砾岩的砾石与胶结物含量分别60~70%及40~30%,孔隙式胶结;砾石成分以灰岩~白云岩类岩石为主,胶结物成分以钙质或钙泥质为主,为一套可溶性岩石。

3.砾岩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工区白垩系及下第三系砾岩之砾石成分以可溶性的灰岩~白云岩为主,具粗粒结构的明显特征。

其岩石化学分析成果见表1。

工区砾岩化学成分表据有关资料,灰岩的CaO/MgO>22,白云岩的CaO/MgO<2.由表1可知,本区砾岩CaO/MgO为4.63-9.74,其可溶性介于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由此本区岩溶发育规模亦应小于灰岩地区岩溶。

某水库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某水库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中的应用U】.广东交通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013,12(2):
20-24.
【4】宋文搏 .新 疆下坂地 水库 蓄水前后坝 区水文地质特性研 究 『C]//中 国水 利 学 会勘 测 专 业委 员会 年 会 暨技 术 交 流 会 .2013.145—146.
『55]王 清.渔洞河水库岩溶发育特征与渗漏研 究【D】.成都 :成都 理工 大学,2013:27—30.
四、坝址渗漏情况分析
翥 坝址 区岩性主 要为粉砂质 的泥岩 、砂岩 。对于粉 砂质泥
岩而 言 ,在坝 肩岩 体中主要发育 三组 裂隙 ,由于 受到裂隙 的 范 围以及深度所 影响 ,其透水性 是不断变化 的。通过 钻孔试 验得 知 ,其左坝 肩的岩体受到透 水率 的直接影 响 ,针对这一 问题 ,技 术人 员对 大坝进行 了帷 幕灌 浆防渗 ,根据混 凝土重 力 坝 的设 计 规 范 ,其 要 求 在 大 坝 左 肩绕 坝 的渗 漏 埋 深 在 25.6 ̄30m 范围 ,因此要做相应 的处理 ,对 该坝 的右肩绕坝 设置 了帷幕灌浆 ,防渗沿着坝体 向外延伸 ,最短 的长度也要 延长 到 30m 的位置 。在大坝基础位 置 ,岩体 隔水层埋深要设 计 为 27.9 ̄36.6m , 设 计 大 坝 右 坝 肩 绕 坝 渗 漏 埋 深 在 26.3 ̄31.3m ,同时也要进行 帷幕灌浆 ,向外延伸 长度最小 在 32m 。
拟定宽 25.8m 与标 高 260m,计 算参 数与结果 如表 2所示 。 表 2 不同基坑 的涌水量表
上述结果是全 断面开挖基坑 的涌水量 ,如果还进行分段 开挖 ,那么基坑 的涌水量就会相应 的减少 。
六 、 总 结 随着 我国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在具体 的工程勘察过 程 中,也逐渐认识到水文地质勘察方面 的重要性 。但是在有些工 程施工 中,对这方面 内容 的重视度还是不够 ,出现许多 因为水 文地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工程设计及施工问题 。针对这些问 题 ,一定要提高有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 ,从而有效 的发挥出 水文地质在岩土勘察 中的作用,确保工程勘察 的质量和效率 。

水库建设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论文

水库建设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论文

探析水库建设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摘要:水库的建设,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因地下水系、地下水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结构的破坏,进而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而且,基于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诱发诸多的“次生灾害”。

本文主要从水库的物理、化学角度,阐述其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渗漏;影响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水库的特殊性,在建设和蓄水的过程中,对库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岩溶结构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地下水系、地下水质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水库的蓄水运行中,往往面临岩溶渗水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水库运行中最为突出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不仅影响着水库正常运行,还会对库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了严重的影响。

最为常见的是由于水库蓄水,抬高了地下水位,使库区耕地无法耕作,村里房屋地基软化,房屋开裂,水井水质变差等。

二、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水库的建设,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基于物理和化学角度的影响,对岩溶体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水库蓄水的过程中,还“活跃”了地下水系,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以下从物理和化学角度,阐述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从物理角度造成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对局域性的气候影响较大,尤其是季节性的气候遭到一定的破坏。

同时,库区周边的生态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这些物理角度的变化,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1.降水量。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体”。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伴随有大量的水汽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增加了局域空气的湿度,进而库区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由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容易造成局部性恶劣气候的产生,诸多频发的大雨天气,对岩溶的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关于水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分析

关于水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分析

关于水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分析在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具有密切关系,两者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而且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筑地基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极易因地下水引起各种危害,严重阻碍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

本文以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析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水利工程常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水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以利于掌握各种地质条件具体情况,确保水利工程水利建设。

标签:水利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是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地基岩土体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工程地基稳定性、耐用性。

通常情况下,勘查人员只注重勘查岩土类型、地质性质和结构,忽视水文地质,勘查报告上也只是进行一般评价,尤其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水利工程地区,以致因水文地质引发岩土工程危害,进而严重危害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安全。

因此,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安全,需详细分析水利工程中常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

1.水利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质概析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活动,人们通过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为各种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所以,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必须先对自然环境进行深入了解。

工程地质条件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诸多方面内容,是指和水利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条件。

在水利工程中,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集合了和水利工程建筑相关的各种地质因素,主要包括土和岩石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等。

和水利工程关系最密切的是地质条件,任何水利工程施工前,均需对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查,并结合地质特征,对可能出现的地质作用进行预测,从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使工程顺利完成,并保证工程长期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

2.水利工程常见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水利工程中,常见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主要有土和岩石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等,具体如下:2.1土和岩石类型及性质。

刘家拱桥水库施工期发现岩溶水文地质问题及处理情况

刘家拱桥水库施工期发现岩溶水文地质问题及处理情况

刘家拱桥水库施工期发现的岩溶水文地质问题及处理情况二○一三年三月一日目录1 刘家拱桥水库岩溶水文地质基本情况简述 (1)2 施工中发现的主要岩溶现象及水文地质问题 (2)2.1放空洞施工中岩溶发育情况 (2)2.2坝址左岸岩溶发育情况 (5)2.3坝址右岸岩溶发育情况 (7)2.4坝址右岸勘探平硐岩溶发育情况 (10)2.5月儿洞泉 (11)2.5.1月耳洞泉出露特征 (12)2.5.2流量、水质及动态特征 (12)2.5.3月耳洞泉成因分析 (12)2.5.4月耳洞泉对水库影响分析 (16)3 设计单位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研究情况 (16)3.1 对施工新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 (16)3.2月耳洞泉调查、试验和研究 (17)3.3现场试验 (17)3.4平洞勘探 (17)3.5下一步对岩溶研究和出露的计划 (17)4 施工期研究的认识 (18)5刘家拱桥水库溶洞工程处理措施 (18)5.1对已发现的溶洞工程处理措施 (18)5.1.1导流、放空洞 (18)5.1.2 坝基 (19)5.1.3 趾板地基 (19)5.2 趾板及两岸灌浆平洞防渗措施 (19)刘家拱桥水库施工期发现的水文岩溶地质问题及处理情况渠县刘家拱桥水库于2010年开始施工,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导流洞开挖,并正在进行放空洞衬砌浇筑;完成大部分左、右岸趾板开挖;河床段趾板已挖至岩基。

在导流洞开挖、坝基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现一些岩溶现象,主要是规模不同的溶洞、溶蚀裂隙。

这些岩溶现象对工程有什么影响,设计、监理、施工各方都非常重视,设计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调查、现场试验和专家咨询。

从2012年6月开始,先后请工程地质勘察单位、岩溶专题论证单位、水电部工程地质勘察大师等有经验的水电地质专家到现场调查、分析。

现将施工开挖已揭示的岩溶现象,结合各方专家调查、分析的意见,对刘家拱桥水库岩溶问题阶段性工作及处理措施作汇报。

1 刘家拱桥水库岩溶水文地质基本情况简述渠县刘家拱桥水库位于渠县以东的琅琊镇金马村境内渠江左岸支流冷水河上,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8.20km2,工程是以灌溉为主并兼有解决人、畜饮水及发电等综观利的水利枢纽工程。

地下水位变化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的水平高度,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岩溶地貌的形成。

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溶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因此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岩溶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

首先,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岩溶地貌的溶蚀作用。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时期,地下水充分渗入岩石中,与岩石中的溶质进行反应溶解,从而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形成。

例如,在溶蚀作用较为充分发育的地区,地下水位的升高会加强碳酸岩中的碳酸盐溶解作用,进一步刺激溶蚀过程,促进溶蚀洞穴的形成。

而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溶蚀作用会变得相对减弱,岩溶地貌的形成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其次,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对岩溶地貌的沉积作用产生影响。

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会将岩溶过程中所带来的溶质携带到地表,形成溶洞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长期的堆积下,会形成各种特殊的地下沉积物,如石笋和石筛等,丰富了岩溶地区的地貌景观。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这些沉积物被剥离并暴露于地表,形成了石笋和石筛,为岩溶地貌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直接影响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的升降将直接影响到地表和地下水之间的水流路径和流速。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位差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地下水渗流的发育。

而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位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地下水渗流受到一定的制约。

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总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溶地貌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影响溶蚀作用、沉积作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变化直接塑造着岩溶地貌的特点和风貌。

然而,由于地下水位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气候、流域特征和人类活动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因此,在研究和保护岩溶地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作用,以实现对岩溶地貌的合理应用和保护。

登亨水库下坝址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建坝影响评价

登亨水库下坝址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建坝影响评价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0年第14期·67·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4-0067-02登亨水库下坝址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建坝影响评价*鲍吉泽1,熊灿娟2(1.贵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2.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通过对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的调查及勘探,发现该区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受岩性、构造控制明显,整体岩溶发育强烈。

坝址区地下水以岩溶暗河水、岩溶管道水为主,含水层处于较强的饱水状态,区内地下水有受阻抬升现象。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对拟建大坝的坝基、帷幕及基坑存在极大的不利影响,在此建高坝存在较大的风险。

关键词:褶皱;岩溶水文地质;构造运动;断层中图分类号:TV22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20.14.0241工程概述登亨水库为拟建水库工程,位于六盘水市北部木果镇境内,工程所在河流为连山河,该河流在天生桥以上为明流,天生桥至下游七股水为暗河。

所选下坝址位于七股水(暗河出口),设计最大坝高119m ,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拱坝。

2区域地质工程区地处贵州西部第一梯级面向黔中第二梯级面过渡的斜坡地带,山脉多顺应地质构造呈北西—南东走向,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

区内地貌多样,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掀斜及河流水文网演变影响,地貌由近河岸分布的山头、缓丘坡地和峰丛洼地、坝子等演化为深切峡谷。

出露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地层有:石炭系(C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二叠系下统(P 1)碎屑岩含劣煤,二叠系中统(P 2)碳酸盐岩、玄武岩;第四系(Q )地层。

构造体系以北西向构造为主,由一系列展布一致的褶皱和断层组成。

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形态丰富多样。

地下水受降水渗入补给后,沿岩溶管道、裂隙、孔隙径流运移,在沟谷、岸坡以岩溶泉、裂隙泉、断层泉的形式排泄并补给河水,河水在径流过程中又通过落水洞、暗河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水的补排关系相互交替进行,总体自西北向东南补给本区最低排泄基准面—连山河与大河相交处。

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预测

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预测

某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吴启福;郭建平【摘要】某水库为一在建的岩溶水库,岩溶发育复杂.与蓄水前相比,其水文地质环境在物理和化学方面发生较大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加剧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岩溶结构产生破坏;同时也是引发岩溶渗漏、水库漏水及岩溶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该水库蓄水后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对水库建设、蓄水后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水库【作者】吴启福;郭建平【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在岩溶地区修建水库,尤其是复杂岩溶地区的水库,其在建设、蓄水和运行过程中,由于岩溶结构本身的复杂性、脆弱性,地下水在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出现新的平衡。

这一变化过程中,地下水通过潜蚀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岩溶结构产生破坏,引发岩溶渗漏、岩溶塌陷等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也是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岩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能尽早预测一些关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和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对于水库建设、蓄水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某水库为城市供水配套水利工程,主要由取水系统、引水系统、囤蓄水库及输水系统等组成。

囤蓄水库坝高56m,正常蓄水位标高608m,库容2 453×104m3。

水库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右两岸沿山脊低矮的垭口处还建有五座副坝。

副坝迎水面铺设土工膜,沿坝基趾板、左岸山脊和右岸坡脚采用防渗帷幕,右岸沿坡面铺设土工膜,从而组成一个向库尾敞开的防渗系统[1]。

该水库为一在建的岩溶水库,位于安昌河左岸一级支流何家沟内,距安昌河约1km,库底高于安昌河河床5~8m。

水库区为丘陵地貌,相对切割深度30~80m。

新洲水库库尾复杂岩溶对水库成库条件的影响分析

新洲水库库尾复杂岩溶对水库成库条件的影响分析

新洲水库库尾复杂岩溶对水库成库条件的影响分析王益;彭峰【摘要】新洲水库库尾河间地块岩溶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跨流域补给岩溶管道型连通水力联系。

经仔细全面的地表地质工作并结合钻探、物探、洞探及连通实验成果分析研究,基本查清了该地块上岩溶水文地质单元结构,合理确定了河间地块间地下水等值线及泉域补排关系,为工程是否具备蓄水条件和合理确定正常蓄水位高程提供技术支撑。

%There are karst topography and complex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t the tail interstream block in Xinzhou Reservoir,leading to the karst pipe type hydraulic connection of inter basin water recharge.By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urface geological work thoroughly and combining with drilling,geophysical prospecting,hole exploration and connec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structure of the karst hydrogeological unit is made clear in the block,rationally determining the contour lines and spring area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ischarge relationship in the interstream block,providing the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storage conditions and reasonable determination of the normal water level elevation.【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新洲水库;库尾河间地块;复杂岩溶;水文地质;成库条件;影响分析【作者】王益;彭峰【作者单位】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遵义563002;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1.2新洲水库坝址位于正安县新州镇茨黎村境内的茨黎河上,茨黎河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摘要] 水库的建设,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因地下水系、地下水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结构的破坏,进而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而且,基于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诱发诸多的“次生灾害”。

本文主要从水库的物理、化学角度,阐述其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水库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渗漏影响
一、前言
基于水库的特殊性,其在建设和蓄水的过程中,对于库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岩溶结构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地下水系、地下水质的污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因而,在水库的蓄水运行中,往往面临岩溶渗水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水库运行中最为突出最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不仅影响着水库正常运行,还会对库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了严重的影响。

最为常见的是由于水库蓄水,抬高了地下水位,使库区耕地无法耕作,村里房屋地基软化,房屋开裂,水井水质变差等等。

二、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基于物理和化学角度的影响,对岩溶体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水库蓄水的过程中,还“活跃”了地下水系,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
稳定性。

因此,以下就从物理和化学角度,阐述水库对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基于物理角度,造成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对于局域性的气候影响较大,尤其是季节性的气候遭到一定的破坏。

同时,库区周边的生态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

这些基于物理角度的变化,对于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1.降水量。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体”。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伴随有大量的水汽蒸发。

蒸发的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增加了局域空气的湿度,进而库区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基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容易造成局部性的恶劣气候的产生,诸多频发的大雨天气,对岩溶的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岩溶结构比较不稳定,在恶劣的气候变化下,加剧了其不稳定性。

2.不稳定的温度变化。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其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能量体”,基于水分的蒸发多个物理现象,造成了局部气温的不稳定性。

也就是说,水库的蓄水过程中,造成了极端气温的产生。

尤其是库水温度的升高,对于岩溶结构带来严重的影响。

岩溶主要由石灰岩、石膏等成分构成,在较高水温之下,会造成岩溶结构的溶解问题。

因此,基于极端气温的产生,库区水温升高,进而造成容易结构中的石灰岩溶解问题的产生。

便随岩溶结构的溶解,加剧了岩溶结构的渗漏问题,这对于库区的蓄水能力,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库区蓄水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地下水位的变化。

水库在蓄水的过程中,丰富了地下水系。

因而,库区的地下水系比较“活跃”,对于岩溶地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使得地下水系极为的“活跃”,进而岩溶结构中的空隙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岩溶的地质结构比较脆弱,因而在活跃的地下水系的影响下,其结构的空隙增多,而且空隙的间距增大,进而造成库区严重的渗漏问题。

同时,基于结构空隙的增加,岩溶结构更加地脆弱,进而容易引发诸多的次生灾害。

诸如,在水库的建设后,库区的岩溶地质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出现了局域性的地震灾害或坝体垮塌的问题。

4.地下水压增大。

由于水库蓄水的缘故,水库的地下水压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压增大,对于岩溶空隙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

基于外界的水压,岩溶空隙中的填充物被冲刷或软化。

进而加剧了岩溶结构的不稳定性。

同时,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库区底部的细小岩溶,会被冲刷增大,进而更加丰富了地下水系,这对于整个库区底部的结构,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基于化学角度,造成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伴随有水质的变化,尤其是水质中的化合物质沉淀,造成库区的河床抬升,这些都会对岩溶水文地质造成巨大的影响。

同时,水质中的碱性化合成分的增加,加剧了岩溶组成成分的腐蚀。

1.库区河床抬升。

库区在长时间的季节性蓄水中,便随有大量的泥沙等物质的沉淀,进而造成了库区河床的抬升。

库区的河床被抬升,其水溶面增大、水速减缓,这对于库区堤岸的岩溶造成很大
的影响。

库区的水溶面增加,增加了库区岩溶结构的浸泡量。

也就是说,随着水溶面的增加,部分堤岸的岩溶受到水分的侵蚀,进而加剧了堤岸的不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的水库堤岸上,往往出现诸多的岩溶空洞。

这些空洞的出现,使得库区的渗漏情况加剧,而且对库区周边的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

2.库区化合沉淀物增加。

在蓄水的过程中,水质中的诸多化合物被沉淀于库底。

也就是说,在蓄水的过程中,库底的水污染较为严重。

尤其是碱性沉淀化合物的产生,对岩溶地质结构造成重要的影响。

随着水库的长时间蓄水,造成了库区水污染成分增加,尤其是氯离子含量的增加,对于库区岩溶的水文地质造成严重的侵蚀。

同时,由于库区蓄水的含氧量增加,进而加速了诸多的腐蚀反应。

因此,在库区化合沉淀物的影响下,库底水质出现一定的污染,库区底部的岩溶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增加了水库的渗漏问题。

3.库区边坡结构不稳定。

由于水库的长时间蓄水,增加了地下水的渗透量,这造成了库区边坡岩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基于边坡结构的不稳定,造成了堤岸的抗剪性能降低,进而使得堤岸出现下沉或垮塌的问题。

而且,堤岸的岩溶发育最为明显,是水库蓄水进行中,对于岩溶造成的最大损害之一。

4.岩溶化合成分的影响。

岩溶主要由石灰石、石膏等成分组成,因而其成分主要碳酸盐为主。

而且石灰岩和石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脆性,在活跃的地下水系的影响下,其结构极易发生变化。

随着化合成分的堆积,尤其是碱性物质的积累,对岩溶地质造成了腐蚀性破坏。

在水质的污染下,岩溶结构中的空隙增多,而且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其岩溶发育程度越明显。

这就是水库蓄水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库区维护的主要原因。

(三)岩溶渗漏问题。

水库在蓄水运行中,岩溶的渗漏问题最为突出。

在岩溶渗漏的问题上,其主要有空隙型渗漏和管道型渗漏两种。

在水库蓄水的初期,其主要以空隙型渗漏为主。

随着蓄水时间的增加,空隙型的渗漏模式转变为管道型渗漏,尤其是堤岸的管道型渗漏最为明显。

在水库的蓄水过程中,库床的岩溶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因地下水系的冲刷,以及腐蚀性化合物质的堆积,造成了库底严重的岩溶问题。

在渗漏的问题上,甚至有些水库出现泉涌式的渗漏模式,进而对库区的蓄水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水库的正常蓄水运行中,水库渗漏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水库的蓄水能力。

同时,也是水库维护中,重要的维护工程。

对于严重的水库岩溶渗漏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渗漏进行合理的堵塞。

在岩溶渗漏的堵塞工程中,对于大型的管道型渗道,要进行有效的物质填充,进而对渗漏进行堵塞。

同时,增加对库区底部的堆积物的清理,减少地下水系的压力,以及化合物的腐蚀。

三、结语
综合上面所述,我们知道:水库的蓄水过程,对岩溶的水文地
质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其结构的腐蚀性破坏,加剧了其不稳定性,也是诸多次生灾害诱发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水库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放空水库,进行冲淤,不仅保持水库原有的库容能力,减少淤积量,保持库水质量,减缓对其结构的腐蚀性破坏。

在水库放水及蓄水过程中,应使上游水位缓慢升降,以免使上下游两岸堤坝坍塌,以及因水压骤变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士安.卧虎山水库对于济南水影响的定量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2012(20).
[2] 刘庆军.河口村水库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述及评价[j].人民黄河;2011(11).
[3] 黎志键.水库岩溶防渗堵漏记数研究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1(12).
[4] 米健.某岩溶地区水库渗漏分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05).
[5]周瑞瑶.小鹤立河水库扩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6).
[6]范海涛.浅谈东庄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