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金相样品的制备

合集下载

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金相试样制备是金相分析的基础工作,通过制备金相试样,可以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相分布等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究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和步骤,并对制备的试样进行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与设备: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金相试样制备用的砂纸、研磨液、研磨机、抛光液、抛光机等。

实验所用的试样为金属材料,如铁、铝等。

实验步骤:1.试样的切割首先,选取适当大小的金属试样,用金属锯进行切割。

切割时要注意切口的平整度,避免产生过多的热量。

2.试样的研磨将切割好的试样放在研磨机上,用砂纸进行粗磨。

研磨时要保持试样表面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研磨液可用水或研磨油,根据试样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研磨液。

3.试样的抛光在研磨完成后,将试样放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试样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使试样表面得到更好的观察效果。

抛光液可以选择硬度适中的抛光液,避免过度抛光导致试样表面的组织结构损坏。

4.试样的腐蚀在抛光完成后,将试样放入腐蚀液中进行腐蚀处理。

腐蚀的目的是使试样表面的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腐蚀液的选择要根据试样的材料和要求进行,常用的腐蚀液有硝酸、盐酸等。

5.试样的清洗腐蚀完成后,将试样从腐蚀液中取出,用水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试样表面残留的腐蚀液和杂质,保证试样的干净度。

6.试样的观察与分析将清洗干净的试样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可以观察到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和相分布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对试样的性质和材料特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结论:通过本次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我们了解了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合理的试样制备可以得到清晰可见的试样组织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研究要求选择合适的试样制备方法和条件,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金相试样。

1-第一讲 金相试样的制备

1-第一讲  金相试样的制备

第二讲金相试样的制备样品制备的基本步骤:取样、镶嵌、磨光、抛光四个步骤。

每项操作都必须严格、细心,因为任何阶段上的失误都可能影响以后的步骤;在极端的情况下,不正确的制样可能造成组织的假像,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样品制备的方式:手工制样、机械制样、自动制样。

一、金相试样的截取选取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是金相研究和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必须注意取样得部位、数量、尺度、磨面的取向和试样的截取方法。

取样必须恰到好处地给材料提出统计上的可靠描述。

1、取样的原则:取样部位的选取取决于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过程及热处理过程、使用情况等。

根据检验目的和要求,通常分为两大类:系统取样、指定取样。

⑴系统取样:选取的试样必须能表征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即要有代表性。

常规检验所取试样的部位、形状、数量、尺寸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详见有关标准:国标(GB)、冶标(YB)、航标(HB)。

例如,标准中规定:棒材、钢锭、钢胚,在材料两端取样;热轧型材则同时取横向、纵向两组试样;航空压气机盘则要从径向、轴向、弦向同时取样。

⑵指定取样: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取样。

例如:零件失效分析的试样即属此类,必须根据零件使用部位、受力情况、出现裂纹的部位和形状等具体情况,抓住关键部位分别在材料失效部位和完好部位取样,以便对比分析,找出失效的原因。

比如裂纹源区就是重要的取样部位。

磨面取向:根据生产工艺、产品形状、研究目的而定。

形状尺寸:通常是Φ12×12mm的圆柱体或是12×12×12 mm的正方体;实际工作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试样太大、太小都不好;太大,则制备样品时费时费力;太小,则操作不便。

试样边缘无特殊要求时要磨制出倒角。

取样数量:实际生产中,某一材料、某一项目的检验,通常不会是单独的一个样品,一般是3~4个,以求统计上的可靠性。

在研究结果和检验报告上所列举的金相照片,必须注明截取部位和检验面的方向,甚至画图说明。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故以空气为介质的干系物镜的数值孔径 N ⋅ A 总是小于 1,目前最高可达 0.95。若采用油浸
物镜,在试样与物镜间滴入折射率为 1.51 的杉木油为介质,则其数值孔径 N ⋅ A 可达 1.43,
这比一般以空气为介质时鉴别率提高了很多。
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倍数一起刻在镜头外壳上,例如镜头上到有 25/0.5 或在 65×的
目镜分普通目镜和补偿型目镜。补偿型目镜在放大倍数前标注有“K”字或“C”字, 如 K20×,以示区别。补偿型目镜与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消除复消色差物镜 的像域弯曲,使成像更清晰平坦,但补偿目镜切不可与消色差物镜相配使用,补偿型目镜一 般放大倍数较高,常在高倍观察时使用。
3
图 1-3 透镜产生像差的示意图 (a)简单透镜 (b)消色差透镜 (c)复消色差透镜
Mmin~ Mmax 之间的放大倍数范围就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从图 1-4 可以看出,油浸系物镜同干系物镜相比,它具有较高的数值孔径,因为透过油 进入到物镜的光线要比透过空气进入的多,故松柏油的加入能使物镜聚光能力增强,从而提 高了物镜的鉴别能力。 如选用 45×物镜,其数值孔径为 0.63,根据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的计算式:M=
图。对着被观察物体 AB 的透镜叫物镜,
对着人眼的透镜叫目镜。物镜使物体 AB
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A′B′ ,目镜再将
A′B′ 放大成仍然倒立的虚像 A′′B′′ ,其
倒立位置正好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于
是,在显微镜目镜中看到清晰的图像
A′′B′′ 。
放大倍数(M):
图 1-1 显微镜光学成像原理示意图
500 N ⋅ A ~1000 N ⋅ A ,那么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范围应为 315~630 倍。如果显微镜放大倍 数 M<500 N ⋅ A ,则未能充分发挥物镜的鉴别率;若 M>1000 N ⋅ A ,则形成“虚伪放大”,

金相制备的实验报告

金相制备的实验报告

金相制备的实验报告金相制备的实验报告引言:金相制备是一种常用于金属材料研究和分析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打磨、腐蚀、染色等处理,可以观察和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相变等特征。

本实验旨在通过金相制备技术,研究不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实验材料和设备:1. 不同金属材料样品(如钢、铝、铜等)2. 金相切割机3. 金相打磨机4. 金相腐蚀液(如酸性腐蚀液、碱性腐蚀液等)5. 金相染色液(如酸性染色液、碱性染色液等)6. 金相显微镜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a. 将不同金属材料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b. 使用金相打磨机对样品进行打磨,从粗磨到细磨,直至样品表面光洁。

c. 清洗样品,去除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污垢和金属粉末。

2. 腐蚀处理:a. 将样品浸泡在适当的金相腐蚀液中,根据需要选择酸性或碱性腐蚀液。

b. 根据材料的不同,腐蚀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c. 将腐蚀后的样品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并用酒精吹干。

3. 染色处理:a. 将腐蚀后的样品浸泡在适当的金相染色液中,根据需要选择酸性或碱性染色液。

b. 染色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

c. 将染色后的样品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并用酒精吹干。

4. 显微镜观察:a. 将染色后的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

b. 观察样品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相变等特征,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c. 可以使用摄影设备拍摄样品的显微照片,以便后续分析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金相制备技术,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不同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样品的晶粒形态、晶界、夹杂物等。

不同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和形状有所差异,这与其原子排列和晶体结构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样品中的相变现象,如相界移动、晶粒长大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研究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金相制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研究方法,通过切割、打磨、腐蚀、染色等处理,可以观察和分析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学习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

二.概述利用金相显微镜,在试样上观察金属组织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所能观察到的金属组织称为显微组织。

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研究金属材料的组织形貌、晶粒大小、非金属夹杂物等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问题。

金相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类材料经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判别材料质量的优劣等。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正常人眼看物体时,最适宜的距离大约在250mm左右(称为明视距离),这时能分辨0.15~0.30mm距离,放大镜一般只能放大25倍,若要提高放大倍数以观察更细小的物体,就必须利用显微镜。

光学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几十倍到2000倍,它的放大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对着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叫做目镜。

当观察物体AB放在物镜的举例焦点F1略远一点的地方时,则在透镜另一侧形成道理放大实像A1B1,A1B1处于目镜A B,虚像成像在人焦点F2之内。

人眼通过目镜观察实像A1B1时,将得到道理放大虚像''11眼明视距离处。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即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单独放大倍数的乘积。

本次实验使用XJP-100型金相显微镜,如图1.2所示。

它的构造可分为三部分: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照明系统。

(1)光学系统:主要是目镜组和物镜组。

目镜:放大倍数有5⨯、10⨯、12.5⨯物镜:放大倍数有10⨯、40⨯、100⨯(2)机械系统:主要是底座、载物台、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

底座:支持整个显微镜体。

载物台:放置试样用。

武警转换器: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调焦装置:调节焦距用,一般显微镜分粗调和微调。

(3)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由光源、聚光透镜、孔径光栏、视场光栏和棱镜等组成。

实验一 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 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试样制备、浸蚀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试样的取样、磨制;2. 浸蚀剂的选取,试样的浸蚀;3. 试样制备质量检验。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设备:金相切割机、抛光机、吹风机、显微镜。

2. 材料:金相砂纸、抛光粉、抛光布、浸蚀剂、棉球、酒精。

3. 试样:45钢要求:独立制备试样,试样无明显划痕、扰乱层等缺陷。

四、实验相关知识在科研和实验中,人们经常借助于金相显微镜对金属材料进行显微分析和检测,以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在进行显微分析前,首先必须制备金相试样,若试样制备不当,就不能看到真实的组织,也就得不到准确的结论。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包括:取样、磨制、抛光和浸蚀。

1.取样取样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检验的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

一般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取样。

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原材料及锻件的取样主要应根据所要检验的内容进行纵向取样和横向取样。

纵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形状;金属变形后晶粒被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

横向取样检验的内容包括:检验材料自表面到中心的组织变化情况;表面缺陷;夹杂物分布;金属表面渗层与覆盖层等。

事故分析取样:当零件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被损坏,应在零件损坏处取样然后再在没有损坏的地方取样,以便于对比分析。

取样的方法:取样的方法因为材料的性能不一样,有硬有软,所以取样的方法也不一样。

软材料可用锯、车、铣、刨等来截取;对于硬的材料则用金相切割机或线切割机床截取,切割时要用水冷却,以免试样受热引起组织变化;对硬而脆的材料,可用锤击碎,选取合适的试样。

试样的大小以便于拿在手里磨制为宜,通常一般为φ12×15mm圆柱体或12×12×15mm正方体。

取样的数量应根据工件的大小和检验的内容取2-5个为宜。

2.磨光目的是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表面。

磨光分粗磨和细磨。

粗磨:一般材料可用砂轮机将试样磨面磨平;软材料可用锉锉平,磨时要用水冷却以防止试样受热改变组织。

实验1-2 金相样品的制备

实验1-2 金相样品的制备
抛光由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等方法,使用最广的是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是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机由电动机带动抛光盘,抛光盘上铺有不 同的抛光布。粗抛时用帆布或粗呢,细抛时用绒布、细呢或丝绸等。抛光过程中 要不断向抛光布上倒入适量的水与Cr2O3(或Al2O3、MgO等)悬浮液。试样的磨 面应平正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使试样从抛光盘边缘到中心 不断地作径向往复移动。待试样表面磨痕全部被抛掉而呈现光亮镜面时,抛光即 可停止,并将试样用水或酒精洗干净后转入浸蚀。 4. 浸蚀 经抛光后的试样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一片亮光,除非某些金 属夹杂物(如 MnS 及石墨等)外,不能辨别出各种组织及其形态。因此,必须 用浸蚀剂对试样抛光面进行浸蚀,钢铁材料通常用 3~5﹪硝酸酒精溶液。 浸蚀方法是将待观察面浸入浸蚀剂中,或用玻璃棒缠少许脱脂棉蘸取浸蚀剂 擦拭的方法。浸蚀时间要适当,当试样抛光亮面呈灰色时就可停止,并立即用清 水或酒精清除残酸,用吹风机吹干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试样浸蚀过 度,显微组织模糊不清时,须重新抛光和浸蚀,若浸蚀不足,组织不能完全显露 时,可进行补充浸蚀。
A = η sin φ
式中:η—物镜与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2
φ—物镜孔径角的一半,即通过物镜边缘的光线与物镜轴线所成的角度。 η越大或物镜孔径角越大,则数值孔径越大,由于φ总是小于90,所以在空气 介质(η=1)中使用时,数值孔径A一定小于1,这类物镜称干系物镜。当物镜上 面滴有松柏油介质(η=1.52)时,A值最高可达1.4,这就是显微镜在高倍观察时 用的油浸系物镜,每个物镜都有一个设计额定的A值,刻在物镜体上。 (3) 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由M=M目·M物知,显微镜的同一放大倍数可由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来组合。 如45倍的物镜乘以10倍的目镜或者15倍的物镜乘以30倍的目镜都是450倍。对于 同一放大倍数,如何合理选用物镜和目镜呢?应先选物镜,一般原则是使显微镜 的放大倍数在该物镜数值孔径的500~1000倍,即

金属学实验__金相试样制备

金属学实验__金相试样制备

实验金相试样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

2.掌握金属显微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微组织显示方法。

3.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4.掌握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观察的方法。

二、概述金相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和合金组织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探索金属材料的性能,经常需要进行金相组织的检查和分析。

金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显微镜的光学理论借助光线对试样表面的反射特点来进行的。

为了对金相显微组织进行鉴别和研究,需要将所分析的金属材料制备成一定尺寸的试样,并经磨制抛光与腐蚀等工序,最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来观察和分析金属的显微组织状态及分布情况。

金相样品制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观察的结果。

如果样品制备不符合特定的要求,就有可能由于出现假象而产生错误的判断,致使整个分析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金属材料及其他材料科学的发展,不仅要求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更期望了解各种化学成分在材料中的分布状况(如偏析)及形态(如夹杂)等。

而常规的化学分析手段,得到的是材料的宏观信息(通常指平均含量),无法得到材料化学成分的分布以及夹杂等形态结构信息;而一些能谱与探针技术属于微区分析,通常只能得到材料的微区成分及形态特征,无法进行准确的成分定量分析,更无法得到材料中较大范围内成分分布及结构的定量统计信息。

因此,如何实现金属材料的快速、全面、准确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分析,成为冶金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三、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图1-1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有如下工序:取样、镶嵌、磨制、抛光、浸蚀等,下面就各道工序加以简要说明:1.取样取样是进行金相显微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显微试样的选取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取其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例如:在检验和分析失效零件的损坏原因时(废品分析),除了损坏部位取样外,还需要在距破坏处较远的部位截取试样,以便比较;在研究铸件组织时,由于偏析现象的存在,必须从表面层到中心同时取样进行观察;对于轧制和锻造材料则应同时截取横向(垂直于轧制方向)及纵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的金相试样,以便于分析比较表层缺陷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一般经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试样截取可在任一截面进行,确定好部位后就可把试样截下,试样的尺寸通常采用直径为Φ12~15mm,高度(或边长)为12~ 15mm的圆柱体或方形试样,如图1-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原理
金属铸锭表面,特别是缩孔处,由于缺少液态 金属的补充往往可以看到枝晶组织。
二、实验原理
典型的铸锭组织可分为三个区域:靠近模壁的 细晶区(激冷等轴晶区)、由细晶区向铸锭中 心生长的柱晶区以及铸锭中心的等轴晶区。
三、实验用设备和材料
显微镜,氯化铵,小烧杯,玻璃片,玻璃棒及 摄子等。 实体显微镜(或放大镜),表面或缩孔处有枝 晶组织的金属铸锭。 不同铸造条件下工业纯铝铸锭的粗视组织样品 一套。
三、实验报告要求
按一般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写出一篇论文, 论文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 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综合应用所学的凝 固理论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七 双相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目的
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分析双相材料的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熟悉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实验方法
样品不能太大太重,以便于操作 特小、特薄或特细的样品,以及检查表层组织的样品. 需要嵌镶或相应的夹具夹持
2.粗磨
截割好的试样,需要用砂轮或锉刀进一步磨平,以得到平坦的磨面.
三、实验步骤
3.磨光:消除粗磨留下的较粗磨痕
1) 磨光方法 手工磨光,机械磨光.
用金相砂纸在玻璃板上从1#磨至4#
注意: 换砂纸时,应将玻璃板擦干净,同时将磨光方向转换90°
五、底片冲洗
显影:显影是为了使已感光的银盐还原成金属 银。 显影液可分硬性、中性、软性及微粒显影四种。 一般金相摄影常用的为中性显影液(如D-72)。 显影时间:根据显影液配方中所规定的时间, 底片乳胶面向上。 定影:把在显影时还未被还原的AgBr溶解掉。 水洗:在流水中清洗。 凉干:在空气中自然凉干。
碱性苦味酸钠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四、实验报告要求
写出实验目的。 画出所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注明合金 成分、状态、放大倍数及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 说明其特征,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实验五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经冷变形后,变形度对硬度和显微组 织的影响。 了解退火温度对金属再结晶后组织和性能的影 响。 了解变形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测定工业纯铁(或低碳钢等)的硬度与变形度的 关系
表1
试样号 试样厚度 (mm) 变形度 (%) 硬 度 (HRB) 备 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测定塑性变形后的工业纯铁经加热后的硬度变 化
表2
试样编号 加热温度 (℃) 保温时间 (min) 硬 度 (HRB) 备 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二、实验原理
变形度对工业纯铝再结晶退 火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用设备和材料
(一)实验用设备 箱式电炉,热电偶及控温仪表; 洛氏硬度计。 卡尺。 拉伸机。 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用设备和材料
(二)实验用材料 各种变形度的工业纯铁(或低碳钢等)。 同一变形度(70%)的工业纯铁(或低碳钢等) 试样。 退火状态的具有均匀细小等轴晶粒的工业纯铝 片5~6套,每套4片。试样尺寸:厚0.4mm, 宽10mm,长150mm。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工业纯铁(或低碳钢等) 金相试样。
二、实验原理
金属经受塑性变形后,晶粒内部也发生明显的 变化。随变形度增大,晶粒逐渐沿受力方向伸 长,并且晶粒内产生很形组织
二、实验原理
冷变形后的金属在 加热时会发生回复、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等过程
二、实验原理
经50%冷轧后的工业纯铁在不同温度加热时显微组织的变化
实验四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原理
Fe-Fe3C相图
二、实验原理
碳钢:合碳量小于2.11%的合金, 白口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合金
二、实验原理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
珠光体组织
二、实验原理
T12钢的显微组织 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
二、实验内容
选择双相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与教师讨论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注意双相材料塑性变形,再结晶的特点
三、实验报告要求
一般学术论文要求,写出一篇小论文,内容包 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结 论和参考文献,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双相材料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特点。
工 业 纯 铁 亚共析钢(0.45%C) 亚 析 钢(0.77%C) 过共析钢(1.2%C)
5
6 7 8
过共析钢(1.2%C)
亚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
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CmII)
莱氏体(Le’)+珠光体(P)+二次 渗碳体(CmII) 莱氏体(Le’) 莱氏体(Le’)+一次渗碳体(CmI)
变形度50% 变形度70% 变形度50%,500℃保温30min
6
7
变形度50%,650℃保温30min
变形度50%,800℃保温30min
五、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表1绘制并讨论硬度与变形度的关系曲线。 根据表2绘出预先变形度为70%的工业纯铁(或低碳钢 等)硬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金属在相同变形 度及相同退火时间条件下,经不同温度的再结晶退火后 组织性能的变化。并从绘出的曲线上找出该种材料的再 结晶温度。 根据表3绘制出晶粒大小与预先变形度的关系曲线,并 说明金属在同一退火温度及同一保温时间条件下,不同 的预先变形度对再结晶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从绘制 出的曲线上找出该种材料的临界变形度。 将观察到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填 入表4中。
写出实验目的和所用的设备。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出现假相的原因,讨论如 何制备出高质量的金相试样。
实验二 显微摄影与暗房技术
一、实验目的
一般了解显微照相的原理及照相显微镜的构造, 掌握显微照相及暗室技术
二、实验原理
三、照相试样的要求
要求较高,要使磨面上的磨痕以及其它缺陷减 小到最小程度。注意浸蚀适当,低倍照相时, 可以浸蚀得深一些,高倍照则应浅一些。
实验三 结晶过程观察与铸锭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熟悉盐类和金属的结晶过程。 了解铸造条件对纯金属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结晶 :形核、长大。多数是一般都是非均匀形 核。 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 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盐溶液的结晶过程。
二、实验原理
玻璃片上摘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水溶液。 放结晶过程首先从边线开始,然后逐渐向里扩 展。
实验一 金相样品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方法(机械抛光和化学 浸蚀)。 2.了解金相样品制备的其他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2. 3. 4. 5. 金相显微镜 碳钢试样 金相砂纸、玻璃板 抛光机及抛光液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 滤纸等
三、实验步骤
1.金相样品的截取及镶嵌
六、印相
暗室安全红灯下操作。 相纸的乳剂面和负片的乳剂面相迭放在印相箱 上的毛玻璃上进行照光 。 显影 定影 烘干、上光
七、实验报告要求
简要阐述显微照相及冲洗过程,并对负片质量 进行分析。 简要说明印相及放大的操作过程,并对照片进 行质量分析。将负片和照片附在实验报告中。
研究变形度对工业纯铝片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 影响,并观察组织
表3 变形度(%) 晶粒数目(N) 晶粒大小(1/N) 3 6 9 12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与研究塑性变形及再结晶后工业纯铁(或 低碳钢等)显微组织的变化
表4 试样编号 1 未变形 试 样 状 态 显微组织特征
2
3 4 5
变形度15%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氯化铵饱和溶液的结晶过程。 用实体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金属铸锭表面 收缩处的枝晶组织。 观察纯铝铸锭的粗视组织,分析铸造条件对铸 锭组织的影响。
五、实验报告要求
画出实验中观察到的氯化铵的结晶组织和银晶 体的沉积组织,并作简要分析。 画出不同铸造条件下工业纯铝铸锭的粗视组织, 注明铸造条件,并进行分析与对比。
三、实验步骤
4. 抛光:表面达到光亮如镜的光洁度
机械抛光 :金相样品抛光机
抛光机转盘 →抛光用织物 + 抛光用磨料水悬浮液
三、实验步骤
5. 显微组织的显示:用适当的方法显露组织
化学浸蚀法: 样品表面的不同组织(不同成分或结构的晶粒、晶 界、相界等)在浸蚀液中形成微电池作用,导致溶解速度和程度 不同。 碳钢:4%硝酸酒精,当光亮镜面呈浅灰白色,立即用水冲洗,并用 酒精擦洗后吹干。
实验六 冷却速度对纯质材料铸态组 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熟悉冷却曲线的测定方法 熟悉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分析方法 综合运用凝固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冷却速度对凝固温度、组织和力学性能的 影响
二、实验内容
分组选择不同的片金属,一般为低熔点金属 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 与教师讨论实验方案 分组进行实验,测出合金的凝固速度,冷却及 制备试样、观察组织、拍摄照片
含碳0.4%的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T12钢的显微组织 碱性苦味酸钠溶液腐蚀
二、实验原理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三、实验内容
观察下表中所列试样的显微组织,画下所观察组织的示意图。
试样编号 1 2 3 4 材 料 显 微 组 织 铁素体(F) 铁素体(F)+珠光体(P) 珠光体(P) 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CmII) 腐 蚀 剂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4%硝酸酒精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