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周九年级语文学科9--13课时任玉玉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鱼我所欲也》精品导学案word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9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3.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与虚词,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感受《鱼我所欲也》的议论题材,品味《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
3、把握古人熟练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设喻说理的方法,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4、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他主张“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他的“性善论”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有四种“本心”,分别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也是“四书”之一,“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故不为.()苟.()得也(2)死亦我所恶.()(3)故患有所不辟.()也(4)一箪.()食,一豆羹.()(5)蹴.()尔而与之(6)乡为.()身死而不受(7)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重点实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教师版).doc
《谈生命》导学案教学口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木文屮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小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屮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牛态度课吋安排:两课吋课文说明:这是一篇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优美抒情散文。
文章情感真挚深邃,哲理性很强,如能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对于洞察生命木质,培养生命意识,以积极乐观的人牛态度面对牛活将起到重要作用。
第-•课吋一、导入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二、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了解作家作品冰心(1900・10. 5—1999・2. 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吋代就广泛接触了屮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o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 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吋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園鸟(xiao ).羞囲(qi )國庇(yin )芳|g( x5 )小如岩(噸)云yi (翳)骄sh@ (奢)三、夯实基础,合作探究——理读课文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思想。
4.体会课文的感情色彩和艺术形式。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请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看标题讲述的主题,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呈现课文,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1)第一段,主要表达了田家炳的一个行为,你对他的行为有何评价?2)第二段到第七段,主要讲述了怀疑出现。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内容。
3)第八段到第十一段,延续讲述了怀疑的揭示。
分析田家炳怀疑的真相。
4)第十二段到课文结尾,描写了田家炳通过学问获得的智慧,你认为是怎样的智慧?四、拓展思考1. 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以及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2. 思考一个问题:你在生活或学习中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怀疑与学问的经历?请讲述一下。
五、课后巩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描述你对田家炳的评价。
要求清楚表达你的观点,并用适当的例子和论据支持。
六、课堂讨论1. 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发言并互相交流。
2. 引导学生发表对田家炳的评价,并寻找支持观点的具体例子和论据。
七、整理总结1. 回顾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在评价田家炳时的不同立场和观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整理,得出对田家炳的评价的综合结论。
【导学案】一、课前导学我想你们一定很好奇,什么是“怀疑与学问”?在课文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节呢?请你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背景知识。
二、整体感知1. 根据标题,思考“怀疑与学问”的意义,结合自身经验,谈谈你们对“怀疑与学问”的理解。
2. 鼓励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核心探究1. 思考导读问题:为什么《怀疑与学问》是一个幽默的故事?2. 组织学生快速识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珠宝教案北师大版
珠宝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情形节,领会作品的挖苦意味。
2 学习用心理描述刻画人物的方式,把握朗丹及夫人的形象。
3 学习小说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进程与方式:阅读、提问、探讨、讨论、总结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得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现象,从中感悟人一辈子哲理。
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有大体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而《珠宝》这篇文章又是一篇情节简单、有趣的小说,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故情形节而且有比较浓厚的学习爱好。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教师鼓舞学生斗胆去说,并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现今社会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价值观。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分析朗丹夫妇的形象,体会作品的挖苦意味。
2学习用心理描述刻画人物的方式。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现象。
4教学进程活动1【活动】自主预习1 重点字注音堕()落薪()水阔绰()嗜( ) 好谦逊( ) 皮匣()子滑稽()鳏()夫账簿()疑窦()怕羞( ) 彬彬( )有礼颤( )巍巍擤( )鼻子大模( )大样侍( )候2 明白得词语的意思彬彬有礼:阔绰:癖好:走投无路;鳏夫:疑窦:假设无其事:3 结构思路第一部份(——):故事开端,写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份(——):故事进展,写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份(——):故事高潮,写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份(——):故事结局,写________________。
活动2【导入】头几天咱们方才学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今天咱们要学莫泊桑的另外一个短篇《珠宝》,几乎是一样的题目,可否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呢?此刻就让咱们看一下那个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是如何编写那个故事的。
活动3【教学】1 快速阅读课文,在把握小说故情形节的基础上试探:本文情节简单,可是布局构思却很精致,作者巧妙设置伏笔,暗示珠宝的真假,在课文中找到如此的地址。
成功Microsoft Word 文档
殷都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一板块: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观点和深刻独到的见解。
2、学习文章行文中层次分明的结果安排。
3、体会文章所揭示对成功客观的分析。
以及指导作用。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揭示有关成功的途径,体会本文的特点和好处
第一课时:
第二板块:学习过程:
一:A:知识链接:
1、作家: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B: 同学们自己回顾破读文章技巧。
用小说的三要素分析文章。
二:学习、教学组织设计:
第一环:预习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回忆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证。
论据。
以及各种论述方式。
第二环:课文浏览,小组交流:
老师范例:
1)、本文中对成功的界定是怎样的?
2)、本文在行文中采用的什么方式展开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什么?
3)、小组内同学阅读并交流:
A
B
C D
第二课时:
第三环: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学生在老师所出示的范例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破解文章的分析。
所参照的依据:议论文的要素,结构,论点出现的位置,论证种类,行文方式等入手。
1、
2、
3、
第四环:学生展示;交流与质疑:
1、
2、
3、
第五环:达标测试,共同提高:
学后(教后)反思。
北京课改版2018年语文九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汇编
2018北京课改版九上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雨中登泰山》教案第1课《雨中登泰山》教案1第2课《阳关雪》教案x第3课《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第3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练习题第5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第5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1第6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第6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x第7课《我有一个梦想》教案1第9课《谈骨气》教案第9课《谈骨气》练习题第10课《想和做》教案第10课《想和做》练习题第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第11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练习题第13课《马说》导学案第13课《马说》练习题第14课《捕蛇者说》教案第14课《捕蛇者说》练习题第15课《少年中国说》教案第15课《少年中国说》教案1第16课《黄生借书说》教案第16课《黄生借书说》练习题第17课《最后一课》导学案第17课《最后一课》教案第18课《变色龙》教案第18课《变色龙》练习题第19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x第19课《我的叔叔于勒》练习题第20课《山羊兹拉特》教案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第21课《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第22课《出师表》教案第22课《出师表》练习题第23课《答司马谏议书》教案第23课《答司马谏议书》教案1第24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第24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1教案首页②第5自然段中“水声落在我们后面”中的“水声”是指什么水声(雨水声、泉水声、水库的水声)?“人朝上走,水朝下流”中的“水声”又是指什么水声而言的?答:A、“水声”是指虎山水库的水声,因为离开虎山水库之后,为了避雨,便离开了登山的正路,到了王母庙后边的七真祠,然后从七真祠出来,又回到登山的正路上来,继续攀登,一气穿过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三座石坊,离虎山水库渐远,所以水库的水声落在了后面了。
B、第二句中的“水朝下流”指雨水。
此时离开虎山库已经比较远了,自然不是指水库的水,下一句又专门写泉水和雨混在一起流进出洞情形,所以也不是泉水,从上下文来看,这水只能是雨水。
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学期第三单元(章)《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适用年级平陌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7设计日期吴桂香总课时2021.02.本单元是继七八年级散文单元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生、教学习散文的兴趣和能力.本学期将继续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综合能力.材及其他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资源背景利用班班通资源补充必要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散文分析搜集和诵读.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课程目标1.大声朗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2.品读散文的关键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表现手法。
3.感悟散文的表达技巧,掌握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尝试着创作散文。
实施内容《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人生》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课时安排22111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利用工具书、辩论会、师生互动交流,广课程实施播电视等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挖掘可利用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1.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2.学生自评和互评,并进行教师评价,作出综合评定。
3.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合作和倾听、大胆质疑的学习的习惯。
4.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小黑板等教学资源。
有效性评价“谈论生活”学习指导案例编写人:胡兆玲审核组长:吴桂香时间:2021-2[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
2.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尝尝这篇文章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困难]理解文章主旨,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背诵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1)掌握以下新词语:云Y席(严)(Qia)()聪莽()傲慢的奢侈()青银()席鸟()阴(香)X()意Yue Jia()滚动心魂休克(I)一泻()千里(2)走近冰心:查阅搜集作者的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写在下面,准备交流。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导学案:湖心亭看雪【课前准备】1. 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准备相应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材料。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讲授(30分钟)1. 教师将《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15分钟)1.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去湖心亭看雪?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四、巩固(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小组互评。
五、拓展(15分钟)1.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了解其他有关湖心亭的知识。
2. 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与同学分享。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心亭的风景和雪景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册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2. 每天给自己的家人讲述一件令你开心的事,并写下来。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湖心亭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湖心亭雪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讲授(30分钟)1. 教师将《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的感受、描写湖心亭雪景的词语和句子等。
2. 解释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讨论(15分钟)1.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去湖心亭看雪?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九年级语文第三周学案
安国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5、《孔乙己》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自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难点: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教法指导:引导阅读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明确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基本途径和着力点;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启发学生讨论,概括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以文章内容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
大作家巴金说,《孔》写得多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为什么鲁迅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
(1)应掌握的字:阔绰(chuò)舀(yǎo)羼水(chàn)绽(zhàn)拭(shì)蘸(zhàn)打折(shé)(2)应掌握的词: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置辩,辩论。
颓唐:精神不振作。
2.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人物:孔乙己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情节:①开端、发展(第4段至第9段)②高潮(第10段至第11段)③结局(第12段至第13段)三、自主学习:(1)提问思考: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呢?泛读课文(第1段至第3段)要求:(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征呢?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由创作小说的1918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
那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九年级语文学生用导学案共8页word资料
《留学巴黎》导学案许昌县一高初中部九年级刘云霞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冼星海的生平,掌握生字词。
2.阅读课文,了解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3.理感受作者高尚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
二、自主预习1.重点字音字形奢()望穷拙()廿()岁琐屑()眩()晕揩()油迷惘()侥()幸西崽()佣()人眷()恋歧()视没()落2.词语解释琐屑:迷惘:忌刻:流离失所:眷念: 周济:歧视:衣冠楚楚:3.作者简介: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
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
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等作品。
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
创作有、、等数百首。
4. (1)《留学巴黎》的体裁是以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5.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可分为几部分请分别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自主思考(思)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2、课文记叙了作者到巴黎之后所经历的事情。
作者总共记叙了几件事?请同学们找出这些事,并用简明的语言给以概括。
3、作者的经历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4、文中其他的事是不是也都有描写和抒情?这样的叙述方式能吸引你吗?为什么?(二)、课堂检测,落实目标(检)1、选择填空(1)结果端菜上楼时,__得连人带菜摔倒在地。
(头晕、眩晕)(2)……拉奏讨钱,忍着__拉一整天也得不到多少钱。
(羞辱、耻辱)(3)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感到__和__。
(迷惑或苦闷、迷惘或郁闷)(4)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风穿过门窗,猛烈__。
我的心也跟着猛烈__。
(狂啸、颤动,嘶吼、撼动)2、判断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方式(1)但我对他很好,常常替他写信回家(东北),他终于感到了。
()(2)民众非常热烈地唱着国歌,三色国旗飞舞飘扬。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导学案(人教版)
3.《星星变奏曲》学习目标: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诗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凝.望安慰.朦胧..静谧.憧憬..2、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而是。
4、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课堂探究8、阅读下面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②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③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以上十二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它们属于________句式,各引出的是________修辞法。
(2.以上三节诗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
请具体概括各节诗所抒发的美好意象世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一)阅读课文《我用残损的手掌》,回答文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用“/”给下列诗句按意义划分节奏。
初三备课教案—第三周3课时
课时安排及其它
2课时
导
学
过
程
一、导语设计
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知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征服大自然,我们一直相信人定胜天,于是,盲目的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我们受到那些惩罚:
作
业
摘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
板
书
外形奇特
那树环境特殊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豁达宽容富有爱心
无端被伐
课后反思
这篇散文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教学本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用赏析文章的重点语句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的形式,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总的来说,整节课效果不错。
沙尘暴干旱缺水酸雨温室效应森林消失洪涝灾害
连街头的那棵老树也不能幸免,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那是一棵……的树”。
教师注意引导:
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D、大树的本性: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生存受到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中,即便如此,大树仍然奉献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E、作者对大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大树倒地,让作者的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总结文章的大意: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常年造福于人类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苦,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深重感慨。
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5《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5. 敬业与乐业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3、学习本文条理清楚的论证方法。
(二)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2、阅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结构。
(三)达标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解剖.()亵渎..()()强聒.()骈.()进佝偻..()()教导()禅.()师容赦.()承蜩.()2、依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伴侣相处很融洽()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C:比方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D:道理极简洁明白()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3、⑴、《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
⑵、这是一篇,一开头,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生疏的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论述了、、的重要性;最终,又用和总结全文旨意。
全文是的结构。
二、探究案4、阅读第6、7段,思考、争辩问题:⑴、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⑵、两段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阅读第8段,思考、争辩问题:⑴、本段的论点是什么?答:⑵、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答:⑶、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⑷、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答:6、“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当是怎样的?答:【精读精练】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探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认真,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训练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行教导,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方法。
山东省郯城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2 新人教版
雨说主备人课型精读验收结果:合格/需完善时间分管领导课时 1 第3周第3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目标1.目标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一、导入: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三、作者简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
台湾当代诗人。
1949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
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朗读指导: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2、想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雨说》中诗人从雨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
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副标题起什么作用?-《雨说》这首诗的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它提示了读者,诗人写作本首诗歌的出发点是为中国的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圃()锢()滞()喑哑()嚷()蓑()笠()膏()耸()绕()襁褓( )2、解释下列词语:(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捕蛇者说》导学案主备人:张茜审核人:任玉玉复备人:任玉玉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探练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文体和作者: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二、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
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疠(lì)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
3、学生活动分别朗读课文。
4、教师活动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
三、合作探究1、学生活动疏通文意。
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2、教师活动纠正学生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孰知赋敛之毒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五、堂清检测《基训》二三题教学反思:学生对柳宗元的简介掌握较牢固,对教师讲解的时代背景感兴趣,了但本文出现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这些字的读音读不准,不会正确停顿,导致朗读环节花费大量时间,在翻译课文环节花费的时间较短,学生对译文掌握不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自主学习1、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
2、了解怎样运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
3、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思考研讨课后“辨析·比较”题三、四。
5、体会第5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1 概括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
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
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
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2 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这是蒋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
这段话表达了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 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学生思考、讨论。
(用图表表示)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而卧”作对比(图表见“板书设计”)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四.课堂总结五.堂清检测《基训》四题【附】板书设计一、写永州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当其租入”。
二、叙述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三、作者对上述事实发表感慨,点明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表达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
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掌握较好。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主备人:任玉玉审核人:任玉玉复备人:任玉玉学习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导、学、探、练、清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老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二、课前热身(1)作者简介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
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
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字型辨析泠()晰()翼()障()冷()淅()冀()嶂()搏()乏()簌()篙()博()泛()籁()蒿()三、自学提纲:1.这篇文章表现怎样的思想主旨?2.这篇文章结构思路有何特点?内容图示:耳听心听泠泠淙淙轻柔不绝于耳清脆清纯悦耳厚重回响欢快活泼雄浑磅礴3、请概括作者的行踪顺序和时间顺序。
明确:作者的行踪顺序:————————。
时间顺序:————。
4.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泉的句子,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明确:5、从文中描写泉声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请简要归纳。
明确:四、合作探究1、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明确:2、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
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明确:四、堂清检测: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1)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2)万籁俱寂:形容各种人为的声音都没有了。
(3)磅礴:(气势)盛大。
本课指"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的声音响,气势大。
(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5)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2.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A.冷冷(líng)淙淙(cóng)了(liǎo)无杂尘孕(yùn)育B.肇(zhào)庆繁衍(yǎn)迥(jiǒng)然相异C.怅惘(wǎng)汩汩(mì)菩(pú)提树D.循(xún)声佯(yáng)装膝(qī)盖3.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5、本文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答:教学反思:本篇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学生朗读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对本文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掌握较好,但对文中描写的听泉句子找得不全面,尤其是第8段中写权的句子,很多学生找不出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课学习1.检查背诵情况,点名背诵。
2.对学生的背诵做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齐读课文。
3.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
谈谈从课文中得到的体会。
二、自学提纲:学了《鼎湖山听泉》一课,不仅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而且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优美。
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先来比较两个句子,看一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再来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又有什么不同?1、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同时用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