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T优秀教学说课复习课件说课

诗词鉴 赏
占据。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 这里指代士兵。
赏析
下片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 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诗词鉴赏
指曹操和刘备。
孙权的字。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设问,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权势, 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句子是: _____天__下__英___雄__谁?敌__手______曹__刘。_________生__子___当。如孙仲谋
达标训练
品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第1~3题。
C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诗词译文
译文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哪里可以看见中原大地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之水滚滚奔流。
诗词译文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连绵不尽的样子。
占据。
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这无 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怀念古代英雄,抒发自己报国之志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本诗,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知识的了解有限,对诗文中提到的古代英雄人物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本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解读,诗歌手法的分析,诗歌意境的体验。

2.教学难点:诗文中古代历史知识的把握,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朗读、讨论中感受诗文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相关的图片、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古代英雄为线索,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手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体验诗文的意境美。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南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能够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诗歌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简介的方式,引入诗文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解读: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欣赏: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一、说教材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二、说教法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北固亭周围的自然 风光和历史遗迹比作国家的兴衰和历 史变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
夸张
对偶
通过运用对偶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 加工整、优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 现力。
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北固亭的险要 地形和历史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 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思考题一
答案解析
本词中,作者对历史上的北固亭有什么样 的看法?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历史上的北 固亭的看法,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用典 ,理解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思考题二
答案解析
本词中,作者表达了对哪些历史人物的怀 念之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找出词中表达的历史人 物,并理解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怀念之情。
要求说明
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通过搜集资料 或素材,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要求学生在搜集过程中,注重选择具有代表性和 权威性的资料或素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 精神内涵,如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
挖掘内容
通过分析北固亭所代表的 历史事件和人物,挖掘其 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
传承内容
探讨如何将民族精神内涵 传承下去,并融入到现代 社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05
诗词鉴赏方法分享
语言风格品味方法指导
咀嚼关键词
01
02
03
历史典故
与北固亭相关的历史典故 有很多,如刘备招亲、甘 露寺等。
文化传承关系
这些历史典故不仅展示了 古代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事 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探讨内容

2021年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2021年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

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

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

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

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三、读词,自主学习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

借助注释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读2.检查读词。

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精讲点拨,解决问题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交流:1.“怀”英雄。

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2.学习下阕。

a理解:万兜鍪。

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

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老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

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咱们继续学习。

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3.学习上阕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

交流汇报: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

理解:满眼风光北固楼。

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学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

(出示资料)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

有诗为证。

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a激情读上阕。

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课程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深层次意义。

教材准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辛弃疾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

第二步:了解作品(15分钟)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赏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30分钟)分段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释古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训。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诗歌朗诵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学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说课材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2.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二)识人知境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

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

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

京口,二道防线。

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2.诵读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既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本词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所作。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把握诗歌大意。

3.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吟唱体会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体会情景交融和借古讽今两种抒情手法。

四、说学情在以往诗词教学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宋词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几首辛弃疾的词。

学生们能够初步辨别词中的写景、叙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近年中考,词的考察已由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增加对诗词理解甚至赏析能力的考察。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诗歌时,结合课标,要深入文本教学,加深学生的词的内容理解以及主旨的把握,写作特点的分析,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辅以一些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就是我负责降低篇幅带来的难度,学生配合学习,可能讲得稍微多一点。

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布置任务相互监督完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掌握,帮差生熟读课文。

)2、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说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说课课件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 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 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 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 慨。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诗文翻译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句问语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 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 又指词人思绪的无穷。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 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
名句赏析
天下英雄谁敌手?
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本词借古 讽今的写法。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 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 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 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 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 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 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 景生情,不胜感慨;
➢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 的忧虑和讽刺。
写法探究
1.把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2.层次分明。 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相关介绍
北固亭,最初修建年代未知,新亭重建于明朝 崇祯年间,又称凌云亭、摩天亭、天下第一亭。 《三国演义》中孙尚香惊闻夫君刘备病殁白帝城的 噩耗后,曾在亭里设奠遥祭,旋即投江自尽,故此 亭又叫祭江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准确把握停顿;2、学习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领会作者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的作者会是谁呢?请看下面我给出的一点点提示。

(投影)他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这讲的是他23 岁时,独自带领50 人的队伍,连夜奔袭600 里,从对方5 万人的手中,将叛徒张安国押解回临安故事。

50 人对抗五万人,是不是有点武林高手的感觉?他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曾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曾与苏轼齐名,并为“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也曾被尊称为“词中之龙”他,就是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

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读一首词,第二部分是悟一段情,第三部分是识一个人。

二、正课第一部分读一首词1、初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这首词,有一个生字,【鍪】,这个字有三个部分,矛、反文和一个金组成,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除了读准字音,诗词还要讲究节奏。

一般的古诗词,五言可以采用212 或221 的停顿,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是221 停顿,后两句是212 停顿。

而七言一般可以用223 的停顿。

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夫聊发少年狂” 。

下面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看看这首词的停顿。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译读:读懂题目、读懂内容。

这首词有五个关键词,分别是北固亭、神州、兜鍪和仲谋。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高中必修二第三专题第四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历史的回声”为内容编写课文。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瞬间,进行忠实记录。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作者登临京口北固亭所作。

面对历史陈迹,遥望江面上的点点帆影,不禁抚今思昔,心潮激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词作。

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本科目标设定如下: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3)流利地背诵本词。

其中,教学目标一、二、三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目标一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充满伤感的词,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宋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诵读为主,在声色动人的朗诵中,引导学生走近词作者、走进词境界。

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顾及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起以品悟性探究为主、以欣赏性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模式,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尝试写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入选这首词,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是谁?
学生答:辛弃疾。

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并板书课题及作者。

然后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介绍作品时可用郭沫若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目的是让学生知人论世,更好地了解其作品的豪放词风和爱国情怀。

2.确定目标。

将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合作学文
第一部:检查预习
字音:狼居胥佛狸祠
词义:风流元嘉草草北
顾堪饭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逐步培养其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第二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

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4、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

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而且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三。

第三步、再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师问: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生答: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孙权、刘裕
2、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他们有着共同点: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

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讽刺宋室昏聩。

4、上片小结:呼唤英雄豪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自己盼望南宋当局者能抗金救国的急切心情。

5、思考: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请简要说说其中的意思。

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封狼居胥(霍去病)
佛狸祠下(拓拔
焘)廉颇老矣
6、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7、思考:用廉颇的典故,一句折射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
以廉颇自况,他老当益壮,仍然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他很可能会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

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8、下片小结: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9、全词小结: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10、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这个环节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

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11、作业
1、背诵《京口北固亭怀古》
2、根据本词以及你对辛弃疾的了解,以“永远的辛弃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人物赏析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板书设计
辛词:词风豪放、爱国情怀
孙权
颂古刺今
刘裕

典: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刘义隆
拓跋焘贬古非今
廉颇老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