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推断方法(导学案)

一、典型实例对照比较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

③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泰论))

二、词语结构确定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的用法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③道塞,无所归(2004年重庆卷)

④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三、词性界定法

方法技巧:

先界定虚实;如果不能区分,再进一步向下一层级界定,直到分辨出异为止。

(2005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四、语法功能分析法

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方法技巧:

语法分析法,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和用法。办法是抽出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再看虚词功能。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④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⑤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13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B.遣使约降于燕故内惑于郑袖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五、瞻前顾后语境分析法

方法技巧:

要反复阅读前后文,在具体语言中加以分析,不要只看一点,望文生义

(2004年全国高考卷Ⅲ,第1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广遂上疏乞骸骨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今日饮食费且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六、数学代入法

方法技巧:

代入时,一定要准确理解出自教材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是运用此法的前提。例1.2005年高考重庆卷第1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其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而不售位尊而无功

七、删换替代法

采用删换替代看变化,通过比较辨词义。所谓“删”就是指将加点的虚词删除,看是否影响句子的意思,若不影响,一般来说该虚词就是作连词的;所谓“换”就是指将虚词前后的两个词交换位置,若交换后,意思不变,则表明该虚词起的作用是并列关系;所谓“代”就是用其他词语替代加点的词,看语意是否发生变化,则可推断出其用法。

方法技巧:利用此法,要以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为前提,然后再结合“语境法”或“数学代入法”。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②劳苦干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

④惑而不从师(《师说》) ——

⑤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 ——

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

⑦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病梅馆记》) ——

用“删换替代法”辨别以下4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

例1. 2005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

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例2. 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12题

C.瓮满辄出而焚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例3.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2题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例4. 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12题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八.位置分析法

方法技巧:

要有位置感。文言虚词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中,有的用在句末,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就起不同的作用。比如“也”,句末助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作用,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12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①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九.标志识别法

方法技巧:

记住特殊文言句式和常见固定格式。如“否则、何况、何其、奈何、何若、一何、然后、然则、虽然、比及、所以、有以、无以、有所、无所、之谓也、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抑亦……乎、何……(以)为、何……之有、何其……也、如(奈、若)……何、孰与”等。

(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过于荆,至江上苛攻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

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