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一、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西域碎叶城,年幼时举家迁至蜀州昌隆县。

○身份血统。自称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突厥习俗。吴指南二次骨葬

1、蜀中时期:任侠漫游

●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18岁隐居大匡山读书

●信仰。紫云山、青城山

●任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

●漫游干谒。干谒益州长史苏颋,峨眉、平羌、渝州之游(《峨眉山月歌》)

2、酒隐安陆:漫游干谒

●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724)出夔门,东游洞庭、庐山,至金陵、扬州,至剡中;西游云梦,北游襄州,最后定居安陆

●干谒生活。襄阳、洛阳、太原之游

●干谒对象。安州裴长史、襄阳韩朝宗

●西入长安。开元后期第一次入京

●漫游梁宋。

●迁居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干北海太守李邕

3、长安三载:供奉翰林

●奉召入京。吴筠、玉真公主的推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结识贺监。“谪仙人”

●空前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供奉翰林。《宫中行乐词》、《清平调》

●优游长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赐金放还。杨贵妃、高力士。“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4、寄家东鲁:十年漫游

●洛阳梁宋之游。结识杜甫、高适

●北海受道箓。

●十年漫游。南下吴越,北上幽燕,定居庐山修道

5、乱中流离

●入永王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流放遇赦。郭子仪、高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涂病逝。李光弼、李阳冰

●迁葬青山。范传正

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乐府和歌行的区别

○乐府:有乐府旧题可以依傍。

○歌行:以“歌”、“行”、“吟”、“谣”等为题。

●沈德潜:白诗天才纵逸,变幻超忽,至于七言长古,往往风雨争飞,鱼龙百变,又如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可谓怪伟奇绝者矣。

一、李白的乐府和歌行的题材开拓

●自觉继承古典诗歌关心现实、反映政治的优良传统,关心国运,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杜甫一起成为弘扬传统、奋力创新的代表诗人

1、对统治者溺于荒淫的忧虑

●《古风》之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2、揭露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

●《古风》之二十四: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战城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3、记录重大社会现实

●《豫章行》:可与《新婚别》互相发明

●《赠江夏韦太守》:可与《北征》并峙

4、抒发备受压抑的感受

●《行路难三首》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

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二、李白乐府和歌行的艺术特色

●唐之三绝: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

1、纵横恣肆,气魄雄大,展现出狂放而自信的人格色彩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

2、句式参差,韵律跌宕,形成奔腾回旋、行云流水的美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

3、奇特的想象和强烈的主观感受,赋予李诗无与伦比的浪漫气质

●《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节李白的绝句

●胡应麟: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李白的绝句五七言皆擅,各臻化境

一、自然优美,简洁明快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含蓄蕴藉,情思绵邈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

●《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

三、清新飘逸,俊逸爽朗

●《陪族叔刑问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四、清水芙蓉,自然清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盛大的气势和强烈的主观色彩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酤酒与何人?

二、奇特的想象和雄奇的夸张

●《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

三、起句突兀、发言惊挺,高亢激越、先声夺人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四、各种诗体兼擅,多种风格并存

(1)古体与律体,乐府与歌行,五言、七言与杂言

(2)壮美与优美,清新与华丽

第五节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一、盛唐产生天才李白的原因

1、时代的因素:国力的强大与士人的自信

●《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道教的影响:仙气飘渺与想落天外

●《游泰山》: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3、屈庄的传统:浪漫主义的继承

●龚自珍:并庄、屈以为心,自白始。

二、李白的地位:诗仙

●苏颋: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

●贺知章:子真谪仙人也。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里长。

●胡应麟: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惟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惟兼综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蓄。

●吴梅村:夫诗之尊李杜,文之尚韩欧,此犹山之有泰华,水之有江河,无不仰止而取益焉,所不待言者也。

三、李白的影响

1、人格精神和个性魅力

●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狂傲: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

●骨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以气质为诗的写作方式

●宋人学李:苏轼、辛弃疾、陆游

●明人学李:高启、杨慎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传,李白传全文阅读

李白传,李白传全文阅读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中华名人传记 李白传 目录 导语 (4) 第一章天才少年 (6) 迷离家世 (6) 万里东归 (10) 学诗习剑 (14) 游历蜀中 (19) 第二章仗剑去国 (23) 冲出夔门 (23) 江陵之遇 (27) 侠游长江 (31) 第三章酒隐安陆 (36)

李孟之交 (36) 喜结伉俪 (40) 初入长安 (43) 两“难”问世 (46) 谒韩失败 (54) 北上太原 (58) “酒歌”绝唱 (61) 移居东鲁 (65) 第四章待诏翰林 (69)

李白传·2 奉诏入京 (69) 帮闲宫中 (73) 送别知章 (77) 辞京还山 (81) 第五章巨星之会 (86) 陈留相逢 (86) 结袖访道 (90) 齐鲁重聚 (94) 友谊长存 (99) 第六章十年漫游 (104) 南下越中 (104) 思亲还家 (108) 幽燕“探险” (112) 流连宣城 (116) 首托诗稿 (121) 第七章从宾获罪 (125) 亡命道中 (125) 寻阳入幕 (130) 获救出狱 (134)

流放遇赦 (138) 第八章天夺壮心 (142) 盘桓江夏 (142) 归返豫章 (147) 李白传·3 皓首从军 (152) 诗人之死 (156)

第九章千古华章 (160) 思想内蕴 (160) 艺术风格 (177) 师承渊源 (185) 巨大影响 (197)

李白传·4 导语 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 有一二首是李白写的;一个人即使只听说过几个关于古代诗人的掌故,其中便笃定有一二个是有关李白的。一千多年来,人们在戏文里唱他,小说里写他,传说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伸发。他在该文中认为,“盛唐气象”是指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

李白杜甫诗集

李白诗集 1、《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8、《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9、《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1、《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2、《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3、《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 1954年,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认为,“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这个当时全世界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民族,正走在她胜利的高峰上,她的无限的展望,带来了自由的丰富的想像,少年的解放的精神,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与礼赞,她需要尽情的歌唱,这乃是人民普遍的愿望,无数诗人都努力在满足人民这一个愿望,也就是在这高峰上,于是出现了李白”,“李白就是最优秀的完成了这个时代的使命的人。没有李白,我们今天对于盛唐高潮的认识就要减低,没有李白,盛唐的高潮就要为之减色,这就是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林庚此文先是在1954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举行的讨论会上发表的,有些与会学者对林文中所说的“太平盛世”的性质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否认李白对盛唐的歌颂,如赵树理在同意林文对盛唐性质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李白的诗作既反映了盛唐好的一面,但他对现实还是不满的,因此也反映了盛唐坏的一面。 此文在报刊上正式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李白诗歌是否反映了“盛唐气象”的讨论。有些学者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如胡国瑞在其《评〈诗人李白〉》中认为林文“对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要求解放的精神力量的历史意义估价过高”,裴斐在《谈李白的诗歌》中认为,“李白诗歌贯穿着怀才不遇与人生若梦这样两个基本主题,其感情基调不是乐观、少年解放、青春奋发,而是忧郁和愤怒”,“当李白以一个卓越的诗人姿态出现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上升发展的现实’,而是唐帝国开始崩溃的时期了”。还有一些学者持调和的观点。如时萌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既不同意林庚的观点,也不同意裴斐的观点。他认为李白“既然经历过那个全盛阶段,那么他诗中的反映‘盛唐气象’,也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转变,李白的笔尖逐渐转向,笔上的彩色逐渐沾上了天宝以后的现实生活的灰黯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的控诉”。 1958年,林庚又发表了《盛唐气象》一文,对其“盛唐气象”的观点进行补

李白专题活动课教案

《李白专题》活动课教学设计 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徐英 活动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感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2.积累李白诗歌,体会诗歌中关于酒和月的内涵。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从小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伴随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真正去多方面的了解李白。 二、活动过程 (一)沈谊辉同学带领我们走近李白 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裴子昕和王天乐介绍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 (二)裴子昕和王天乐介绍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容对于李白名字的由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很有传奇色彩,我也想一吐为快,我给大家带来两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三)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的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下面有请陈诗媛同学带我们一起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 (四)领略李白诗歌的魅力

在对文学社成员进行“最喜爱的古代名人”调查问卷中,很多男生都选择了李白,也许男生对于李白和他的诗歌会有独到的见解,下面有请张佳琦,王诚两位同学,带着我们体悟李白其人其诗。(五)张佳琦,王诚两位同学带领同学们体悟李白其人其诗唐代由盛而衰是唐人的不幸,李白的辞世应是世人的不幸。李白平生最爱酒和月,据说他的离世也因酒和月,他与酒、月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的情缘呢?有请我们文学社两位社长来解读。 (六)鲍岑涓、曾子欣解读李白诗歌中的月和酒 三、教师总结 李白喜月,诗中有月;李白嗜酒,诗中有酒;李白爱剑,诗中有剑;李白怀才不遇,诗中写满了他的忧愤与期冀;李白豪迈洒脱,于是他诗情如狂涛,笔势若天马......我们既要品味赏析李白诗歌的大气与豪迈,也要理解一代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四、布置作业 1.假如你穿越来到了唐朝,见到了在酒肆中饮酒的李白,你想对他说想什么? 2.继续查找关于李白诗歌并赏析,体会李白诗歌的雄浑和飘逸。

李白杜甫诗句选读

李白杜甫诗句选读 李白在国民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已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 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这两种 说法,至少有一种是错误的。并且,都有资料和历史考证,让人相信哪种,真是左右为难。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 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 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 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一、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生于西域碎叶城,年幼时举家迁至蜀州昌隆县。 ○身份血统。自称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突厥习俗。吴指南二次骨葬 1、蜀中时期:任侠漫游 ●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18岁隐居大匡山读书 ●信仰。紫云山、青城山 ●任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 ●漫游干谒。干谒益州长史苏颋,峨眉、平羌、渝州之游(《峨眉山月歌》) 2、酒隐安陆:漫游干谒 ●仗剑远游。开元十三年(724)出夔门,东游洞庭、庐山,至金陵、扬州,至剡中;西游云梦,北游襄州,最后定居安陆 ●干谒生活。襄阳、洛阳、太原之游 ●干谒对象。安州裴长史、襄阳韩朝宗 ●西入长安。开元后期第一次入京 ●漫游梁宋。 ●迁居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干北海太守李邕

3、长安三载:供奉翰林 ●奉召入京。吴筠、玉真公主的推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结识贺监。“谪仙人” ●空前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供奉翰林。《宫中行乐词》、《清平调》 ●优游长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赐金放还。杨贵妃、高力士。“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4、寄家东鲁:十年漫游 ●洛阳梁宋之游。结识杜甫、高适 ●北海受道箓。 ●十年漫游。南下吴越,北上幽燕,定居庐山修道 5、乱中流离 ●入永王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流放遇赦。郭子仪、高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涂病逝。李光弼、李阳冰 ●迁葬青山。范传正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李白与杜甫所代表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李白的诗歌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往往所表达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盛世情怀,而杜甫运用写实的手法,在意的是对于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所以在后人面对这样的二种风格的时候,在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相当的时候,总是想去比较一下谁代表的是盛唐诗歌的最高的艺术成就。 其实,面对二位天才级的诗人,我们后人这样的比较实际就存在着不适当,他们所代表的二种的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了几千年的栓选已经证明了他们二人共同所代表的一座后人无法仰及的高峰,对于我国的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无法替代的贡献。 一.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 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 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 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 是个谜。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

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或个人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写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的愁不是停留在伤秋悲春之中,而更多的是作者的积极的态度上的基础上的一种豪迈之愁,愁中更有豪气十足。 在诗体上,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言七绝,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李白推崇....“.清真..”.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其一》)。这种“清真”,应该是一种自然朴素而又炉火纯青的美。“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王安石评价道:“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四承继与影响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

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

数学思维训练课李白喝酒

数学思维训练课《李白喝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思路,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 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感受“倒推”策略的特定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3.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教学过程 1.看图片:(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小猫最喜欢吃什么?看,在这幅图片上有四只可爱的小猫正在钓鱼。 要想知道是哪只小猫钓到了鱼,可以用什么方法?(两种:正向、反向) 师: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对比两种方法:由猫找鱼要一个一个找下去,由鱼找猫只要一次就解决了问题。有时我们解决问题要变换方向,使问题化难为易。 二、研究“李白喝酒”问题 (一)研究“一遇店和花”问题 1.出示题目 大家对唐朝诗人李白熟悉吗?他是非常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喜欢什么吗?对了,他最喜欢喝酒。李白一喝起酒,就诗兴大发,经常吟诵出千古绝句。今天就请你跟老师一起走入一道古诗数学题——《李白喝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四口。一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2.理解古诗题 请学生读题,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遇店加一倍是什么意思?那我们怎么表示?(解释、表演) 板书店×2(是原有酒的2倍) 举例:正问如果你是小李白,原酒壶中有1口酒,则遇店就有(2)口酒; 如原酒壶中有3口酒,则遇店就有(6)口酒。 (2)提问:“见花喝四口”是什么意思?壶中的酒会怎样?

唐之韵解说词_杜甫l李白

千秋诗圣——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 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与这个词有些不一样,区别在哪里?);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注意:“炙”的写法,与“灸”在写法和意义上的区别),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他跟谁并称“元白”?)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蒹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李白根本写不出来(〈〈唐检校共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于是元稹认为,李白虽然也写诗,但跟本无法与杜甫相比。元稹这篇文章,在唐代并没有起多少作用。同时代的韩愈就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你能背下这几句话吗?),坚决反对抬高杜甫,贬低李白。其实,韩愈不明白,元稹这样惊世骇俗,真实的用意是要为他和白居易新题乐府诗扩大影响。要达到目的,自然最好是把他们敬佩的杜甫抬高;要把杜甫抬高,最有效的办法,又莫过于编造历史,说他生前就与李白平起平坐,而实际是李白根本无法和他相比。李白是太阳,知道他的人太多了。现在说杜甫远远地超过他,还不使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论断,首先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瘦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杜甫传》,《新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朝起杜甫的诗名又如日中天,后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进候就与李白并驾齐驱了。 杜甫虽然只能算中唐诗人,但一生五十九岁,将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盛唐度过的。盛唐既然是出狂人的时代,他又和李白、高适和岑参这样的狂人交往,也就不可能有染上几分狂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睁大眼睛,看鸟往泰山上飞,看着看着,觉得山上的云在胸中回荡使人有一种飘然高举的感觉。于是决心要攀上山顶,去感受居高临下欣赏风景的快慰。

第三章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点评】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试析盛唐形成李白与杜甫两座诗歌高峰的原因

试析盛唐形成李白与杜甫两座诗歌高峰的原因 [内容摘要]同处于唐代的李白与杜甫,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的高峰。那么,同一时代形成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作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归根结底是因为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及独 特审美追求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盛唐;李白;杜甫;风格;原因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确实,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更是唐诗的颠峰时期。这是一个识得字的人便能写诗的时代,识字的人几乎都可以用诗歌来自由地表达感情的文化昌盛的时代。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吕本中在《江西宗派图》中也说:“唐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昂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的确,生活在盛唐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并峙高峰。与此同时,他们所代表的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确实,李白与杜甫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是各有长处的。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曾说:“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而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 诗豪而逸……”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仙”,他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他曾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百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李白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的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雄奇豪放,浪漫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很多诗篇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并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被称为“唐时候的最强音”。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因而,他的诗歌以它独特的风格仍在传颂着,并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诗圣”,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后世之人称他是人能的极致,应为当世英才;并称其诗歌兼备众体。陈寅恪在《书杜少陵〈哀王孙〉后》中也说“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诗沉郁顿挫,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现实密切结合,不时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并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兵车行》是其代表作之一。因之,自唐以来,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那么李白豪放浪漫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拙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我认为,这是在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的。具 体说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罗网在天而难以高飞远举——特定时代与政治环境的客观影响 值得肯定的是,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从本质上说,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与时代性。他们之所以伟大,我认为就在于他们追求理想的强烈性和面对黑暗的坚韧性。苏仲翔在《李杜诗选·导言》中首先探讨了李杜思想方面的异同。他认为,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李杜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其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 杜甫则是由盛唐转衰的一位伟大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官宦之家。其家庭有奉儒守素的文化传统,给他很深的影响。他经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使他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苦,因而关心国家安危。 2、人生经历不同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他年少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

唐之韵解说-千古唐诗李白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西百年了。西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过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五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