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解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5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3. 指明让学生扮演:24÷8=3(元) 5-3=2(元)5-24÷8=5-3=2(元)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四、课堂总结思考回报: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2.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板书设计:买鲜花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24÷8=3(元) 5-3=2(元)5-24÷8=5-3=2(元)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教学设计增删补改教学设计增删补改一•新课导入计算并说明计算顺序。

45+9-10= 27-9+12= 3 X 6- 2=35-5X 7= 3 X 8+5= 27 -3+11 =二•展示学习任务1. 我能熟练掌握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 我能运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面包吗?我们吃的各种美味的面包都是面包师傅在烤箱里面做出来的。

看,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就是与烤面包有关。

1. 出示例4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和以往一样,我们先来观察情景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景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请你自己先尝试说一说。

2. 学生合作解决。

(1)思考怎样求出剩下的还要考多少次?(先要知道剩下多少)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一共要烤90个面包师:一共烤90个面包,包括已经烤了36个和没有烤的部分,每次能烤9个,是把那一部分平均分?(剩下的)所以,这道题我们要先求剩下的是多少个,然后再把剩下的每9个分一份,就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多少次。

.温故而知新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学设计增删补改一、导入新课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师:今天我们将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内容,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知识包含了哪些内容?可以独立思考,可以看书整理,也可以小组讨论,然后请各组代表把学习成果完整清晰地向大家展示。

1.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进行知识梳理。

2. 学生通过口头交流、网络图、表格等形式汇报展示,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3.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的结果,进行板书:厂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混合运乘法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先乘法、后加减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混合运算:先除法、后加减法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里面的算解决问题: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展示教学任务1. 我会系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2. 我会梳理知识,合理利用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60×2030×40300×70 200×8012×400240×2130×330×3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方法二:18≈2022×20=440方法三:22≈2018×20=360(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掌握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此外,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加减法、表内乘法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单元的教学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知识规律。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如卡通人物比赛,引出角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思考,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4、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主题图、玩具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
四、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好在哪里?
五、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位、 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结果(学生回答)
六、 作业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把自己看到的画或写出来。




课题
《对称图形 》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二次备课
小组成员
主备人
徐胜桥
时间
授课类型
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 画出对称轴。
8、 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 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 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 以把握对称的本
质特点。 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育学生: 在中国, 劳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 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 完成剪一剪
5、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6、 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 最后沿对折的地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主讲稿
2.解决问题……………………1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课题
同级运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加减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乘除运算顺序,学会解答两部同级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老师(问):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教师板演)
分步算式
53-24=29
29+38=67
综合算式
53-24+38=6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同级的混合运算
中午剩下的人数 53-24=29
下午的人数 29+38=67
53-24+38 15÷3×5
= 29+38 =5×5
= 67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解稿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解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解稿各位老师:我们今天的备课内容是201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下面我对本次备课内容、过程及构思做一简单讲解,希望老师们提出建议以便优化本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让我们在合作、交流、共享中共同提高!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不规则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规则几何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新版教材剔除了原有的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两部分内容,教材按照知识引入——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1。

本例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桌上的玩具小熊,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例2。

本例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同时能够简单画出观察到的问题的平面图形。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3.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能简单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规则几何体的形状;2.通过操作实践,能简单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四、单元教学建议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这是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所决定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借助于直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初步认识,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观察图形上,学生在表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科学,只要大致表示出意思就可以了。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解析
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以及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科第(5)单元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正面、侧面或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的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简单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策略讲话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策略讲话稿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直播课讲话稿(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实验小学2020年4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三实验小学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是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组的数学老师。

今天能有幸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我要从五个方面说说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愿与大家共同进步。

第一部分关于教材的位置及内容编排。

1.教材的位置:本单元是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计算)的重要单元。

包括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2.内容编排:四则混合运算包括4个例题。

例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2.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3.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4.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学情及教学方法。

1.学情:在此之前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要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2.教学方法:老师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应该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要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用两步计算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想一想 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 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可能是长方体。 还可能是圆柱。
四、巩固提高,应用拓展
连一连。[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5题]
四、巩固提高,应用拓展
填一填。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正面
侧面
上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个面是正方形。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 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教材P69 例3]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还可能是 或。
为什么不选球呢?
对,可能是 。
排除球,因为它 没有一个面是正 方形。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
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 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在观察物体时, 要确定好观察的角度,根据观察的角度确定所观 察的物体的形状。
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 方向观察大熊猫的。
小明 小亮 小红
小芳
三、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归纳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 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 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连一连。[教材P68 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 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4题]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1题]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 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3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讲稿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材解读: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

教材中的对称不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借助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对称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不要求全掌握。

三、课标要求: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欣赏数学美。

五、教学重难点:1.能从不同角度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

2.认识了解轴对称图形及镜面对称图形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习的是乘法口诀。

经过老师的处理,数学教学变得很活泼了,在这里插入二单元的图形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不是重点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发言人:陆颖一、集备内容:课本67~84页。

二、集备方式:单元备课(第五单元)三、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别的计算方法,多交流。

2.本单元多采用尝试、讨论等方法学习新知识。

3.在解决具体问题是,可以采用口算、估算、笔算各种算法。

五、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六、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七、课时安排:8个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人:陆颖参与人员:李坤燕原海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五单元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和初步感知余数。

本单元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识结构安排合理: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据。

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时间:9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8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场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老师讲故事)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喜欢吃什么?它们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出)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小动物可能遇到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帮小动物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我们先来帮帮谁呢?猜猜看这两只小熊猫怎样分这10个竹笋吃?为什么这样分?谈话: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发,真不简单,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备课学校:年级:二年级时间:单元主题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一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课时安排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1课时猜一猜 1课时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猫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

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猫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猫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猫的脸是朝哪边的。

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师提问:如何判断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象?指生回答明确: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各部位的特征进行判断。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5单元教材简析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本单元是教科书68-71面的内容,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材简要说明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1、观察物体…………………1课时左右2、对称图形……………………1课时左右3、镜面对称……………………1课时左右4、练习课……………………1课时左右课题:观察物体主备人巫玲兰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68例1及练习十六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展示方案笔记栏(修订部分)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二年级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5的乘法口诀及算式




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6×5=30
7×5=35 8×5=40 9×5=45
教导处审核意见
课题: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授课教师:
主备人
组长审核
课 时
成 员
上课时间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应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练习设计:教材第35页




35页第3题




教导处审核意见
课题: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授课教师:
主备人
组长审核
课 时
成 员
上课时间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集体备课
(3)猜一猜:课件出示积木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让学生做书上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2、连一连:(出示课件练习)谁看到的图形?用线连一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指上面呀指上面。(板书:上面)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学们找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立体图形(积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观察立体图形(积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同一物体(长方体积木)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长方体积木放在桌子的中间,组织学生在不同位置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积木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二)本位观察:
1、小组交流:你坐在熊猫玩具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2、哪个小组和他们观察的不一样?
(三)换位观察:
1、坐在熊猫前面和后面的同学交换位置,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次观察。
2、你们先后看到的一样吗?
(四)全面观察:
1、小组合作: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熊猫的一个面,要想看全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你们四个同学怎么办?
2、观察不同的物体(正方体积木,圆柱积木,和球形积木)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学生换位观察,并自由交流自己看到的积木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解稿
各位老师:
我们今天的备课内容是201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下面我对本次备课内容、过程及构思做一简单讲解,希望老师们提出建议以便优化本单元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让我们在合作、交流、共享中共同提高!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不规则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规则几何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编排上,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新版教材剔除了原有的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两部分内容,教材按照知识引入——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1。

本例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桌上的玩具小熊,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向学生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例2。

本例通过让学生分别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同时能够简单画出观察到的问题的平面图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3.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能简单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2.通过操作实践,能简单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规则几何体的形状。

四、单元教学建议
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这是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所决定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借助于直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初步认识,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观察图形上,学生在表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科学,只要大致表示出意思就可以了。

3.学生画图是基于容易观察的最简单的立体图形,不要拔高要求,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个轮廓性的认知。

五、教学准备
玩具小熊、立体模型、小立方块、方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六、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1.观察简单物体(教材68、70页)------------------1课时
2.观察规则立体图形(教材69、70页)--------------1课时
3.数学游戏活动(教材69、71页)------------------1课时
4.机动-------------------------------------------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