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磁转化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研究电磁学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研究电磁学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篇教案将研究初中九年级物理课程的教案设计,主要关注于电磁学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一、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电磁学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理解电磁现象的核心。
本节的教案设计将重点讲解以下几个内容:1. 电场和电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电场和电荷的概念,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应用。
2. 磁场和磁力线:通过实验观察磁铁与铁钉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磁场和磁力线的特点,并掌握安培定律的应用。
3. 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电磁铁感应并点亮灯泡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4.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通过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计算。
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转换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能量转换的研究,能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本节的教案设计将重点讲解以下几个内容:1. 动能和势能: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热能和温度: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受热后温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热能和温度的关系,并掌握热能的传递方式和计算方法。
3. 机械能和电能的转换:通过实验演示水流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掌握机械能和电能的计算方法。
4. 光能和化学能的转换: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光能和化学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掌握光能和化学能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的教案设计将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物理现象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一、电磁感应现象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产生条件:(1)闭合电路;(2)一部分导体;(3)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如果电路不闭合,只会产生感应电压,而不会有感应电流。
3、能的转化: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例如,当我们手摇发电机时,通过转动把手,使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此时就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1、影响因素: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右手定则:伸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那么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这个定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如,当导体向右运动,磁场方向向上时,根据右手定则,我们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向前的。
三、发电机1、原理: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2、构造:主要由定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和转子(能够转动的部分)组成。
定子一般是磁极,转子一般是线圈。
当转子在磁场中转动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3、能量转化: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大型的发电机通常采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这样可以产生更强、更稳定的电流。
四、电动机1、原理: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的原理制成的。
2、构造:主要由定子、转子和换向器组成。
定子一般是磁极,转子一般是线圈。
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
3、能量转化: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电风扇、洗衣机等电器,其内部都有电动机。
五、电磁感应的应用1、动圈式话筒:它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电流的变化。
当声音使膜片振动时,与膜片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随声音变化的电流。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转换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电磁转换教案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2. 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因素。
3. 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2. 发电机的原理3. 控制变量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磁场和电流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和电流之间是否存在联系?2.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流?3. 讲解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的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发电机的原理。
4. 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因素,如磁场强度、导体长度、导体运动速度等。
5.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的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因素。
3.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能提出问题,并进行拓展思考。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发电机模型、导线、磁场等。
2. 教学多媒体:PPT、实验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运用控制变量法,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因素。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运用控制变量法,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因素。
初中物理电磁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现象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课程中,电磁现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电磁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电磁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电荷和静电现象1.1 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1.2 静电的产生和消除静电是由于物体间电荷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通过接触、摩擦、感应等方式可以产生静电。
静电可以通过接地、导体吸附等方式进行消除。
二、电流和电路2.1 电流的概念和特性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移动方向确定。
2.2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阻三部分组成。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连接。
2.3 电阻的概念和特性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
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和导体材料、截面积以及长度有关。
三、电磁感应3.1 磁场的概念和性质磁场是磁体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具有磁性物质周围的力和作用。
磁场由磁力线表示,磁力线始终呈环状分布。
3.2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和磁场的变化速率有关。
3.3 磁感应强度和电磁感应现象磁感应强度是衡量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单位是特斯拉(T)。
磁感应强度与导线和磁场的夹角有关。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电荷的正负性、速度以及磁场的方向有关。
四、电磁波4.1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短波和微波等不同频率的波。
4.2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一定的速度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10^8 m/s。
4.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归纳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磁场对电路中电流和电荷的影响。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电磁感应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它被简洁地表述为:“导体中的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具体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负号表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相反。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磁通量的改变会引起感应电动势。
当磁通量Φ随时间变化时,电磁感应现象就会发生。
2. 电磁感应现象只发生在闭合电路中。
只有在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的情况下,才会有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3. 磁通量的改变率越大,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越大。
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就越大。
二、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描述了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表述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得产生它的磁场变化所引起的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所引起的磁场方向相互作用,尽量抵消”。
通俗来说,楞次定律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规律:1. 当磁通量增大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使得产生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所引起的磁场方向相反。
2. 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使得产生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所引起的磁场方向相同。
楞次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感应电动势与导体运动的关系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时,也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导体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运动方向、磁场方向等因素有关。
1. 假设导体以速度v垂直地穿过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那么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ε = Bvl,其中l表示导体的长度。
2. 如果导体运动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并且导体两端连接一个外电路,那么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导体受到的磁场力会使它产生运动。
初中物理电磁转化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转化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转化的概念和原理。
- 学会使用电磁铁进行实验,并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能够运用电磁转化的原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磁转化的概念和原理。
- 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 电磁转化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验室用具:电磁铁、导线、电池、铁钉等。
-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电磁转化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一下电磁转化的基本原理。
2. 提问:电磁转化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二、实验一:电磁铁的磁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电磁铁、导线、电池和铁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三、实验二:电磁铁的磁极(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电磁铁、导线、电池和铁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极。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三: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电磁铁、导线、电池和铁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五、实验四:电磁铁的应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电磁铁、导线、电池和铁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转化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小结——电和磁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小结——电和磁电和磁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电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应用进行小结。
首先,我们来介绍电的基本概念。
一、电的基本概念电是一种物质的属性,常用单位是库仑(C)。
电的载体是电荷,它们可以是正电荷(表示电子缺失)或负电荷(表示电子过剩)。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电力。
1. 子午线规则通过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其他手指弯曲的方向所示便是磁力线的方向。
2. 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
3. 电压电压是单位电荷间的电势差,用V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也可以理解为电流的推动力。
4. 电阻电阻是物质抵抗电流通过的能力,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决定了电阻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二、磁学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介绍磁学的基本概念。
1. 磁场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力场。
在磁场中,磁铁之间和磁铁与其他物体之间会有相互作用。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2. 北极和南极磁体有两个极:北极和南极。
北极和北极相斥,南极和南极相斥,而北极和南极相吸。
3. 磁力磁力是磁体对于其他物体施加的力。
物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与该物体在磁场中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有关。
三、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电与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
1. 电磁感应现象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
它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中磁场的变化速率成正比。
3. 洛伦兹力洛伦兹力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它的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大小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导线长度有关。
四、电磁设备和应用电和磁的相互作用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设备和应用:1. 电灯和电器电灯的发明利用了电流产生的亮光。
初中物理教师需掌握的电磁感应知识点

初中物理教师需掌握的电磁感应知识点电磁感应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掌握电磁感应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教师需掌握的电磁感应知识点,包括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应用等内容。
一、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与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导体中的电荷发生移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磁通量的概念:磁通量是磁场线穿过某一平面的总量,用Φ表示,单位是韦伯(Wb)。
2. 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单位面积上垂直平面的力的大小,用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3. 洛伦兹力的概念:当导体中的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洛伦兹力,用F表示。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两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初中物理教师需对其有深入的了解。
该定律阐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ε = -ΔΦ/Δ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Δ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根据该定律可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磁通量的变化:当磁通量通过一个线圈发生变化时,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磁场强度的变化:当磁场通过一个线圈时发生变化,也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3. 导体的运动:当导体相对于磁场以一定速度运动时,导体中将出现感应电动势。
三、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师需了解电磁感应在以下方面的具体应用:1. 发电机原理: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转换装置。
2. 变压器原理: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大小,实现远距离输电和电压调节的功能。
初中电磁转换知识点

电磁转换知识点磁场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
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的一种物质,有大小有方向。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3、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
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一些假想曲线,实际上并不存在且不相交。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
4、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电磁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实验证明的。
2、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在垂直于通电直导线的平面内,它的磁感线是以电流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越靠近通电直导线,磁性越强,磁感线分布越密。
3、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4、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
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5、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
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1、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和磁场方向有关。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应用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应用电学领域中有两个基本概念: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
这两个概念是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电磁力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效应指的是通过电流在导体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电流流过导体时,电子以较高的速度运动,形成了一个电子流。
这个电子流产生的磁场称为磁感,它的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右手握住导线,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其他四指所指方向即为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效应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一块铁芯和绕在上面的线圈构成。
通电时,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磁场,使铁芯成为临时磁体。
这种设计使得电磁铁在吸附和释放物体方面非常方便。
电磁铁广泛用于自动门、电子锁、电动机等设备中。
二、电磁感应的原理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磁通量是一个与磁场强度和导体面积相关的物理量。
当通过导体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导体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因而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
将一个螺线管连接到一个灯泡上,并放置在恒磁场中。
当磁场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比如通过磁场的面积变化或改变磁场的强度),灯泡就会发光。
这是因为磁通量的变化导致在螺线管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从而点亮了灯泡。
电磁感应也有许多实际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发电机和变压器。
在发电机中,通过旋转磁场和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转化为电能。
而变压器则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
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和分配系统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外,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应用。
1. 电动机:电流的磁效应可以用于制造电动机。
电动机利用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效应来转化为机械能。
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都是通过电动机实现的。
初一物理电学中的常见电路与电能转换规律归纳

初一物理电学中的常见电路与电能转换规律归纳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电荷的运动以及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电路和电能转换规律。
本文将对初一物理电学中常见的电路和电能转换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依次连接在一条电路中的一种电路连接方式。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电流强度在各个电器中是相等的。
1.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在串联电路中,多个电阻串联在一起,其等效电阻可以通过将各个电阻的阻值相加得到。
即:R = R1 + R2 + R3 + ...其中R为总等效电阻,R1、R2、R3等为各个串联电阻。
2. 串联电阻的电压分配在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按照各个电阻的阻值比例进行。
即:U1/U = R1/(R1 +R2 +R3 +...)U2/U = R2/(R1 +R2 +R3 +...)U3/U = R3/(R1 +R2 +R3 +...)其中U1、U2、U3为各个电阻的电压,U为总电压。
二、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并行连接在一条电路中的一种电路连接方式。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流通,各个电器所受的电压相等。
1.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多个电阻并联在一起,其等效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R = 1/R1 + 1/R2 + 1/R3 + ...其中1/R为总等效电阻,1/R1、1/R2、1/R3等为各个并联电阻的倒数。
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配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按照各个电阻的倒数比例进行。
即:I1/I = 1/(R1/R1 + R2/R2 + R3/R3 + ...)I2/I = 1/(R2/R1 + R2/R2 + R3/R3 + ...)I3/I = 1/(R3/R1 + R2/R2 + R3/R3 + ...)其中I1、I2、I3为各个电阻的电流,I为总电流。
三、电能转换规律电能转换规律是指电能在不同的电路元件之间进行转换的规律。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涉及到电磁学和电路学的交叉领域,对于理解电磁学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电磁感应是指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或电流的现象。
当导体相对于磁场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例如,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通过导体发生变化时,导体内将会产生感应电流。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之一,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提出。
定律表明,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该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ε=-N*dΦ/dt。
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N为线圈的匝数,Φ为磁通量,dt为时间的变化量。
3.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补充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楞次于1834年提出。
楞次定律又称为动力学电磁感应定律,规定了感应电流的方向。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其产生的磁场与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当磁场通过导体增加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将使导体产生的磁场减小,反之亦然。
4.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其中包括:- 发电机和电磁铁: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我们可以制造发电机和电磁铁。
发电机利用磁场和导体相对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转化为电能;而电磁铁则利用通电线圈的磁场吸引和释放铁物体。
- 变压器: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大小的装置。
通过将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相互绕绕,当输入线圈接通电流时,在输出线圈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改变输出电压。
5. 弗莱明右手法则弗莱明右手法则是判断导体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种方法。
该法则使用右手来判断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握住右手,让食指、中指和拇指垂直放置;- 当食指指向磁感线方向,中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时,拇指的方向就代表感应电流的方向。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实验汇总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电磁感应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探索电磁之间的奇妙关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电磁感应实验进行汇总。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在 19 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的这一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实验器材:U 形磁铁、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导线实验步骤:1、将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
2、把导体棒放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使导体棒沿着不同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当导体棒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实验二: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实验器材:U 形磁铁、矩形线圈、灵敏电流计、导线实验步骤:1、将矩形线圈、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
2、把矩形线圈放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使线圈沿着不同的方向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当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产生了感应电流;当线圈沿着磁感线方向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实验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四、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实验器材:U 形磁铁、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导线、重物实验步骤:1、将导体棒、灵敏电流计和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并将导体棒水平放置在 U 形磁铁的磁场中。
2、在导体棒的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观察重物下落时导体棒的运动情况以及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
实验现象:重物下落时,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产生了感应电流。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磁场的变化对于电路中导体的影响。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电磁感应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是指当磁场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时,在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将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现象被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也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重要概念。
1. 磁感应强度(B):磁感应强度是用来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在电磁感应中,它表示磁场的大小。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
2. 感应电流(I):感应电流是指当导体中发生电磁感应时,在导体中产生的电流。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受到的磁场改变速率有关。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磁场的变化被抵消。
3. 感应电动势(Ɛ):感应电动势是指导体中产生的电动势,它是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受到的磁场改变速率有关。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得磁场的变化被抵消。
4. 电感(L):电感是指导体对电流变化的反应能力。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根据自感定律,随着电流的变化,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抵消电流的变化。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
有了以上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知识。
1. 纳、微、毫和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纳、微、毫和弗来计量磁场的大小。
纳(nT)是磁强仪常用的单位,微(μT)是磁场强度的常见单位,毫(mT)是目前常用的磁场强度单位,弗(T)是国际标准单位。
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推论。
它描述了当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时,将会有一个电流产生,这个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磁场的变化被抵消,从而保持物理平衡。
3. 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设备。
它由一个可用作电磁线圈的导体绕制而成,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将产生磁场,从而使得铁芯被吸附。
初中物理磁电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磁电知识点总结一、磁场与磁力1. 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能够对其他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一般分为南极和北极。
3. 磁力:磁极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遵循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则。
4.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周围的磁场称为地磁场,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
二、磁化与退磁1. 磁化:使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通常通过磁体靠近或电流通过线圈产生。
2. 退磁:磁体失去磁性的过程称为退磁,可以通过加热、冲击或放置在交变磁场中实现。
三、电流的磁效应1. 奥斯特效应: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2. 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场的有无。
3.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时,导体两端会产生电动势,此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4.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设备,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四、电磁波1. 电磁波定义:电磁波是一种携带能量的波,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组成,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电磁波的种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4. 电磁波的应用: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领域。
五、电磁铁与电磁继电器1. 电磁铁: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通常由线圈和铁芯组成。
2. 电磁继电器:利用电磁铁控制开关的装置,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
3.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电磁铁的线圈时,产生磁场吸引铁芯,从而带动开关动作。
六、电磁兼容性1. 电磁兼容性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 电磁干扰:电磁波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产生的干扰。
3. 电磁兼容性措施:包括屏蔽、滤波、接地等方法,以减少电磁干扰。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解析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解析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通过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动发电机、变压器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中物理中电磁感应的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电磁感应的原理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解释。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Wb),表示通过一个平面的磁场的总磁力。
一般来说,磁通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面积或者二者同时改变来实现。
二、电磁感应的应用1. 电磁感应的应用之电动发电机电动发电机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重要应用之一。
它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电动发电机中,通过转动的磁场使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感应出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可以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电路,然后产生电流供应给电器设备使用。
2. 电磁感应的应用之变压器变压器也是电磁感应的一个重要应用。
变压器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大小来实现电能的输送。
它由两个线圈组成,一个是输入线圈,一个是输出线圈。
当输入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输出线圈中产生电流。
通过改变输入线圈和输出线圈的匝数比例,可以达到升压或降压的效果。
3. 电磁感应的应用之感应炉感应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它由一个线圈和炉盘组成。
当线圈中通入交流电时,会产生交变的磁场,从而在炉盘中感应出涡流。
这个涡流会产生阻尼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感应炉具有加热速度快、效率高、温度控制精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领域。
4. 电磁感应的应用之感应传感器感应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
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感测物理量的变化,并将这个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感应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汽车工业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汽车中,感应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引擎转速,从而实现喷油量的调节。
初中物理电磁转化电路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转化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 掌握电磁转化电路的基本原理;3.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转化电路。
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 电磁转化电路的基本原理;3. 设计简单的电磁转化电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引起学生对电流的关注;2. 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15分钟)1. 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2.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过程;3. 展示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如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电磁转化电路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介绍电磁转化电路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电路中的各个元件;2. 讲解电磁转化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产生和变化;3. 通过示例电路图,让学生学会分析电磁转化电路的工作过程。
四、设计简单的电磁转化电路(15分钟)1. 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要求设计电路;2. 引导学生分析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3. 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连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4. 让学生观察电路工作过程,总结电磁转化电路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3. 强调电磁转化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2. 学生能够掌握电磁转化电路的基本原理;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转化电路。
教学资源:1. 电流表、导线、电源等实验器材;2. 示例电路图;3. 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教学建议:1. 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一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初中一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初中一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们首次接触到电磁感应,并开始了解其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简要介绍初中一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一、概念电磁感应是指当磁场穿过一个闭合导电线圈时,导线内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描述的,即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线圈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二、原理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 -ΔΦ/Δt其中,E表示感应电动势,Δ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磁通量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方向相反。
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另一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重要定律。
它可以用以下方式描述: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变化前的磁场的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抵消磁场变化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都是基于楞次定律的工作原理。
三、应用实例1.发电机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发电机的转子旋转时,会产生磁通量的变化,从而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通过引导这些电动势产生的电流进行外部电路,就可以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目的。
2.电磁铁电磁铁也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的。
当电流通过电磁铁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
根据楞次定律,如果将一个导体靠近这个电磁铁,由于磁通量的变化,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磁场,导致导体被吸引。
四、实验验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老师通常会设计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或者改变导线与磁场的相对运动速度来观察感应电流的变化情况。
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电磁感应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其的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转换的实例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转换的实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转换的实例。
首先介绍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了电磁感应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了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特点,并设计实施了电磁感应实验。
通过这些实例研究,揭示了电磁转换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电磁转换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理解。
通过本研究可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磁转换、初中物理教学、电动机、发电机、电磁感应、交流电、直流电、电磁感应实验、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电磁场的产生、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现代社会,电磁转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工业生产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转换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现象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磁转换的研究和应用需求日益增加。
深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电磁转换的实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电动机、发电机等电磁转换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探讨电磁感应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特点,以及设计并实施电磁感应实验,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这些实例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转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电磁转换的实例,探讨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研究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深入理解电磁转换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
通过研究电磁感应原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利用相关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电磁转换的认识和理解。
比较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特点,探讨二者在电磁转换中的应用领域和优劣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电磁转换过程。
初中物理中的能量与电磁波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能量与电磁波知识点归纳能量和电磁波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理系统的基本属性之一;而电磁波则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无边无际的波动现象。
下面将就初中物理中能量与电磁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能量的类型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公式E=1/2mv²来计算,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二、能量转化与守恒1.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常见的能量转化有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2.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能量不能自行增加或减少。
这意味着,尽管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的大小保持不变。
三、电磁波的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构成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是描述电磁波特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频率指的是电磁波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而波长则是电磁波中相邻两个相同点(如电场最大值)之间的距离,单位是米(m)。
2. 光的电磁波:可见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磁波,它的波长范围大约在400至700纳米之间。
可见光的颜色与波长有关,波长较长的光看起来是红色的,而波长较短的光看起来是紫色的。
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现象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3. 无线电波和微波:无线电波和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它们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低的频率。
无线电波广泛应用在通信领域,而微波则常被用于微波炉等加热设备。
4. X射线和γ射线:X射线和γ射线是电磁波的高能形式,它们波长极短,具有较高的能量。
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和材料检测,γ射线常用于放射治疗和核反应堆控制。
四、能量与电磁波的关系1. 光的能量:电磁波可以携带能量,光能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磁波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电磁转换知识点
一、磁体与磁场
1.磁体:带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
2.磁体的三个性质:
(1)吸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
(2)指向性:磁体两极静止时,一端指南(指南的为南极S),一端指北(指北的为北极N)。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例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能够指南北是因为()A.异种电荷相吸B.有吸引铁的性质
C.被地磁场磁化了D.受地磁场的作用
3.磁化与去磁:
(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化时异名吸引)只有铁质物质才能被磁化;
(2)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敲、火烧、摔等方式)。
例2、如图所示,ab,cd为铁棒,当电键S闭合后,ab,cd就被磁化,磁化的极性为()
A.端为N极,d端为N极B.a端为S极,d端为S极
C.b端为S极,d端为S极D.b端为N极,d端为N极
4. 铁皮能屏蔽磁场,纸片不能屏蔽磁场。
例3、如图甲表示一个放在磁场中的铁质球壳截面(截面
有一定厚度),外磁场的绝大部分将沿铁质球壳壁内“通过”,极少部分“进入”球内空间.这种现象可以称为“磁屏蔽”.试回答下列问题.
(1)类比于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空气与铁这两种物质,“导磁能力”强的是( ) (2)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面磁场的影
响,可以将仪器放在铁球(外部/内部)
的空间中,从而达到磁屏蔽的目的.
(3)学完上述知识,用如图乙所示的
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对象有:铝
片、玻璃片、纸片、铁片.将这些研
究对象分别置于U形磁铁与回形针之间,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
4.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北极所受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6.磁感线:磁体周围假想的带有箭头的曲线。
(1)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2)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一般采用虚线,因为磁感线在磁体周围实际是不存在的。
(磁场是实际是存在的)
例4关于磁感应线,正确的说法()
A用磁感应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
B磁感应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线
C磁铁外面的磁感应线是从磁铁的南极出来,回到它的北极
D在磁场中,画出一条条曲线,这些曲线叫做磁感应线
例5磁体周围磁感应线的分布情况是()
A在一个平面上B在磁体周围的空间
C磁感应线的分布都是均匀的D以上没有正确的
7.地磁场:
(1)磁体存在指向性的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2)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3)磁偏角(地磁两极连线与地理两极连线的夹角):是我国宋代的沈括首先发现的。
例6 下列关于地磁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B.观察发现地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重合
C.赤道上空的磁感线由北指南
D.地球南、北极的磁感线和海平面平行
二、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丹麦的物理学家)
(1)本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本实验通电导线必须南北放置:排除地磁场的干扰。
(3)本实验还可以说明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例7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2.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
(1)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的影响因素:电流方向、
线圈的绕向。
(2)通电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同。
(3)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四指指向为线圈中电流环绕的方向,大拇指
指向为N 极。
如图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 缓慢向左移动时,则( )
A .悬挂磁铁的弹簧伸长
B .悬挂磁铁的弹簧缩短
C .悬挂磁铁的弹簧长度不变
D .悬挂磁铁的弹簧可能伸长,也可能缩短
3.电磁铁:带有铁芯的线圈。
(1)通电线圈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无铁芯、线圈中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
(2)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的优点:可控制有无磁性、可控制磁性强弱、可控制磁场的方向。
4.电磁继电器:分为低压控制电路与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
(1)工作原理:当控制电路通路时( )当控制电路不工作时( )
(2)作用:高压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控制更安全。
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
(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转动。
(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但不能持续转动。
(在平衡位置时线圈受到平衡力作用)
3.电动机的原理: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
(2)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3)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
(4)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及少部分的内能。
(5)主要组成部件:蹄形磁体、线圈、换向器、电刷。
4.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改变:改变线圈中的受力方向。
(1)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2)改变线圈周围的磁场方向
5.电动机转动速度的改变:改变线圈在磁场中所受力的大小。
(1)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2)改变线圈周围磁场的强弱
(3)改变电动机中线圈的匝数(通常一个电动机的线圈匝数无法改变)
6.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使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减小)
四、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说明磁可以生电
(2)1931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必须是闭合回路
(2)回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方向的影响因素:
(1)磁场方向
(2)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
4.发电机:
(1)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2)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及少部分的内能。
(3)手摇发电机产生的是交流电(电流表的指针左右摆动)
(4)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即每秒50个周期变化。
(每个周期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5.高压输电的原因:
(1)目的:减小线路中电能的损失(产生热量Q=I2Rt)
(2)高压输电时线路中的输电功率不变,由P=UI可知电压升高时电流减小,热损失也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