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研究的目和意义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村庄建设以及土地整治后备资源情况,对提高全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整治现状分析、整治潜力测算、测算结果分析、确定土地整治近期规划目标、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整治项目安排、土地整治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2、人均林地面积大而人均耕地少。2010年,全县人均土地面积8.94亩,人均林地面积5.53亩,但人均耕地仅1.61亩。
3、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较大。2010年,全县农村人均宅基地225m2,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150m2/人的上限。
4、未利用地中以河流水面和湖泊水面等水域为主,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
2、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基础资料、分析过程、分析结果都有明确的量化结果,依据有来源、计算有过程、结果有数据。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数据统计、分析、制图、野外调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成果,以增加调研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4、理论分析与应用分析相结合。
1.4.2技术路线
1.4.3评价原则
1.3 研究的依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
2、《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 [2012]172号)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基本思路
1、突出重点。内容以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析为中心,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
3、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当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时,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因此,必须重视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均有差异,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往往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发生变化时,其适宜性也发生变化,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评价原则。
5、突出限制性因素,科学评价原则
水源条件、地形、坡度、热量条件、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程度等能较好的反映土壤对农业的适宜性程度和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科学的确定限制因素及各因素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关键。
6、区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潜力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的研究工作,只有全面、综合的分析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才能客观的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1、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综合整治均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协调改善土地资源利用与人口增加,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不相同,每一土地利用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土地适宜性只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才有其确切的意义。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2 xxx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气候
2.2.3土壤
2.2.4水文
2.2.5植被
2.3 经济社会概况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土地利用现状
2010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 公顷,
表3-1 xxx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
3.2 土地利用的特点
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01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90.87%,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4.1 农用地现状分析
xxxxxxxxx具体分布见表4-1。
表4-1 xxx农用地现状表单源自文库:公顷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幅度;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建设用地整治、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程度;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可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其他草地、内陆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等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的面积。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村庄建设以及土地整治后备资源情况,对提高全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
本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整治现状分析、整治潜力测算、测算结果分析、确定土地整治近期规划目标、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和整治项目安排、土地整治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2、人均林地面积大而人均耕地少。2010年,全县人均土地面积8.94亩,人均林地面积5.53亩,但人均耕地仅1.61亩。
3、农村人均宅基地面积较大。2010年,全县农村人均宅基地225m2,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150m2/人的上限。
4、未利用地中以河流水面和湖泊水面等水域为主,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有限。
2、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基础资料、分析过程、分析结果都有明确的量化结果,依据有来源、计算有过程、结果有数据。
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数据统计、分析、制图、野外调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成果,以增加调研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4、理论分析与应用分析相结合。
1.4.2技术路线
1.4.3评价原则
1.3 研究的依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
2、《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 [2012]172号)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基本思路
1、突出重点。内容以农用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析为中心,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
3、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当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时,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因此,必须重视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均有差异,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往往在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投入水平发生变化时,其适宜性也发生变化,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评价原则。
5、突出限制性因素,科学评价原则
水源条件、地形、坡度、热量条件、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程度等能较好的反映土壤对农业的适宜性程度和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科学的确定限制因素及各因素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取得正确评价结果的关键。
6、区域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潜力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较强的研究工作,只有全面、综合的分析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才能客观的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1、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原则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综合整治均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协调改善土地资源利用与人口增加,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土地评价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质量的要求不相同,每一土地利用都有其特殊的要求,土地适宜性只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才有其确切的意义。
xxx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xxx国土资源局
xxxx公司
二○一二年十一月
1 前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活动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建设用地整治等内容。
土地整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调整土地利用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促进耕地保护与建设,有效补充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把土地整治潜力定义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及某种既定用途下,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土地资源在提高利用率与产出率的基础上,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其内涵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土地整治潜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土地整理潜力的高低及其衡量标准都有较大差异。(2)土地整治潜力是土地资源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实际潜力,是土地资源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在当前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在利用过程中得以体现。(3)土地整治潜力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才可获得体现,这种手段一般是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的各种措施。只有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土地资源的这种内在潜力才可获得释放。
2 xxx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气候
2.2.3土壤
2.2.4水文
2.2.5植被
2.3 经济社会概况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土地利用现状
2010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 公顷,
表3-1 xxx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
3.2 土地利用的特点
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201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90.87%,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4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评价
4.1 农用地现状分析
xxxxxxxxx具体分布见表4-1。
表4-1 xxx农用地现状表单源自文库:公顷
土地整治潜力类型包括农用地整治潜力、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以及调整产权关系等手段,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态价值等方面幅度;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建设用地整治、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资产价值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程度;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可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其他草地、内陆滩涂、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等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