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

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

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

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

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

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

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

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

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

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

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

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

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

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

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齐, 并且注射剂基本都是一些复方药提取物 , 成分复杂 , 效成 有 分 尚不清楚 。随着其在 临床 上的广泛应用 , 良反应 事件 不断 不
增多 。19 9 4—20 0 2年 国 内主 要 医 药期 刊 的 13篇文 献 报 道 9
35例 中药注射剂 不 良反应 。不 良反应 已经 成为 目前 中药 5 注射剂存在 的最 主要问题 , 已经在很 大程度 上阻碍了该行业 的 发展 。据报道 , 在抽样调查 中药不 良反 应 的过 程 中, 由中药注 射剂 引起 的不 良反 应 占报 道 总数 的 7 . 7 , 各 类 制剂 之 2 2% 居
临 床 合 理用 药 2 0 0 9年 4月 第 2卷 第 7期
C i f l ia R t nl rgU e A r 09, o. . hnJo i cl ai a D u s , pi20 V 12No7 Cn o l 服务 , . 由浅到 深

药 事 管 理

中药注 射 剂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王珠劳, 李新平 , 王林
【 关键词】 中药; 注射剂; 问题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R23 【 8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7 — 26 20 )7 08 — 2 64 39 (090 — 0 1 0
了可观 的经济利益 。因为“ 固体制 剂转 注射液 , 是新剂 型 的 算
申报 , 可以重新 定 价 ” 而 且 , 射 剂 比 口服 药 的利 润 空 间更 , 注 大 。可是大量 的开发 、 生产直接造成用药安全 隐患。相对 来说 西药注射 剂成分确 定 , 中药 注射剂成分 复杂 , 而 很容易 引起严
康快 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注射剂 , 普遍被企业视为利润增长点 。由于受 到经济利益 的驱动 , 各种厂家纷纷生 产。近些 年来 发展速 度很 快 ,99~ 19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其问题及应对对策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其问题及应对对策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其问题及应对对策陈鹏化工与制药专业化药4班 120150091指导老师林贝摘要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等不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中药注射剂未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及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问题对策中药注射剂系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

主要有溶液犁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2]。

中药注射剂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中药新剂型,目前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制剂已达105 种[3]。

中药注射剂是近几十年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理论、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我国传统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药注射剂既有中药多靶点、多路径起效的作用特点,又有注射给药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特别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感染等方面优势显著[4],尤其对抗药性病原微生物具有特殊功用[5],如对变型很快的感冒病毒而言,单一结构的化学合成药物有效性保留时间一般为2~5 年,而双黄连注射剂却能一直保持稳定的有效率。

然而,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没有解决, 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注射剂生产制备(一) 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1.位置选择 注射剂车间必须建立在整洁的环境中,周围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注射剂生产造成污染。

2.洁净厂房(室)设计要求 注射剂生产车间按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要求可分为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无菌区。

一般生产区无空气洁净度要求,控制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洁净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万级,无菌区的洁净度要求为100级。

人流物流应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注射剂的生产管理:按GMP 要求必须有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2)

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2)

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2)中药注射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1 中药质量问题1.1 品种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药物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所难免。

这些药物的药性悬殊,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相互替用或乱用就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如金钱草异物同名品甚多,有四川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有江苏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各地称金钱草的药用植物还有很多,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的`以四川大金钱草(过路黄)的老草疗效为好,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则以唇形科活血丹(连钱草)为佳。

各品种功用不同,临床用药若不辨清楚,则易导致不良反应[1]。

山豆根主要有广豆根和北豆根,前者为豆科槐属植物,而后者却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实验表明,广豆根毒性明显大于北豆根,又如苦楝子与川楝子,有些地区当川楝子不足时,以苦楝子代用,这是不妥的,苦楝子是有毒之品,不可与川楝子混淆入药。

1.2 产地自然环境对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合成、代谢和积累影响显著,从而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类型和数量,影响中药的品质。

中药强调地道药材,其目的是保证中药所含有效成份的相对固定。

如山东所产的金银花中的氯原酸含量高达5.87%,而四川产的仅含0.125%。

膜荚黄芪以内蒙产的质优,而黑龙江移栽的则植株高大,质量低劣。

同时,中药生长环境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和毒性也有差异,故表现出的治疗后果也是不同的,例如云南冲藤所产附片就比四川所产的附片毒性大18倍。

1.3 炮制加工古人云:“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矢”。

中药的炮制加工十分讲究,不少有毒中药经过炮制可以减轻毒性,而不正规的加工或未经炮制的中药,在临床使用时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如吴茱萸为有毒药物,入药需炮制;芫花有毒,需用醋煮或醋制;马兜铃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若生用苦寒味劣,易伤胃气,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一般蜜炙后服用[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血小板聚集 , 抗血栓形成 , 降低血液粘度 , 纠正脂质 代谢 紊乱 , 防止 脂质 在髓 腔 内堆积 , 且 能改善 骨 内 并
微循 环及 血液 流变 学状态 , 创造 有利 于新 生骨 生长 、
修复 骨坏 死 的条件 , 而预 防和 治疗股 骨头 坏死D 。 从 一 丹 参 具有 活 血 化瘀 而 养 血生 新 的功 效 , 现代 研 究 表 明其 能抑 制AD 等诱 发 的血 小板 聚集 ,提高 血小 板 P
机制的实验研究 【. J温州医学院学报 ,9992 ) 8. 】 19 ,(9: 6 1
[ 叶建红 , 向东. 4 ] 毛 中药外敷和泡浴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 学的影响叨. 中医外科学杂志 , 0 ,4 4 :2 2 5 1 ( ) 1. 0
活血化瘀药物 以达到缓解疼痛 , 促进血管再生和侧
中药 注射 剂 是指 以 中医药 理 论为 指导 , 用 现 采
制 剂 。 中药 注射 剂 比传 统 中药 剂 型 ( 、 、 、 丸 散 膏 丹
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 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 从 效 成分 或 物 质制 成 的供 注 人人 体 内的溶 液 、 乳状 液 及 供 临 床 用 前 配 制 成 溶 液 的 粉 末 或浓 溶 液 的无 菌
c M 含量 , A P 加速红细胞 的电解率 , 改变红细胞压积 , 降低血液粘度 , 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 , 从而防止血栓
的形成 和增长 。 此外 , 丹参还 可通过激 活纤溶 系统产
可能与发病时间较长 、病变后期骨坏死面积大、 供 血差 、 病理机制复杂有关 , 因此 , 一方面, 如何早期发 现 ,早期治疗儿 童股骨头坏死是提 高疗效 的关 键 , 另
肉 以健脾 益 气 养血 , 时补 先天 以生骨 。治 疗 儿 童 同 股 骨 头 坏死 , 以活 血 、 络止 痛 为 大法 , 用 大量 的 通 选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中药注射剂有作用迅速、给药方便的特点,对急救、神志昏迷和不能口服的患者尤为适宜。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其临床主要表现为:①过敏反应,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高热、寒颤、大汗、畏寒;②皮肤损害,常见荨麻疹、风疹块、全身瘙痒、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红色丘疹、粟粒样红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③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低,四肢冰凉,皮肤湿冷,心率快和药物热;④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腹胀;⑤呼吸系统常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甚而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损害中的支气管哮喘也属过敏反应;⑥肝肾功能损害是除过敏反应外较常见中药不良反应;⑦严重可见血液系统损害[1]。

如何预防、避免和减少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必须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多个环节如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加以监管,从源头狠抓质量。

这样,中药注射剂面临的质量问题在社会和技术发展中得到妥善解决,并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日益强大的作用。

下面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探讨解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方法,以充分发挥祖国医药的优越性。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注射剂的质量:①不同厂家使用的生产原料不同,中药讲究地道产品,不同产地生产的相同产品成分有可能有差异。

例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芩苷含量有明显差别:河北0.140%,吉林0.079%,甘肃0.027%[2]。

②中药注射剂大多数是提取混合物,质量不稳定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大多由复方组成,其中成分十分复杂且有效成分尚不清楚,从技术上很难清楚的辨认,提取工艺上也难以提纯,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使用过程中与常用输液配伍致不溶性微粒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adr的发生[3]。

③工艺条件不一致导致同品种不同厂家,由于原材料等其他原因的成品质量差异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开发项目之一。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
的增多,其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和中毒反应的
系统、多器官【8】。其不良反应种类较多,有专
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过敏反应占43.12%,
发生率局高不下,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
危及患者生命,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在社
过敏性休克占19.27%,循环系统占11.93%, 消化系统占8.26%,药物热占5.51%,血液系 统占4.59%,神经系统占1.83%,呼吸系统占 1.83%,肝脏损害占1.83%,肾损害占1.83%【9】。 有的药物还会引起血小板下降、溶血等不良反 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数是首次用药就会
式回报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对于安全性无
射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低,甚至低于
青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这些不良反应,
不合理使用所致占了70%以上。在临床上坚
持合理用药的原则,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
上市后再评价,科学严谨用药,使中药注射剂
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健康。
法得到保证的产品制定相应的淘汰机制【ll】。 3.3开展不良反应监测,进行再评价 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可降低药品在临床使
用中的危害性,弥补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及 时发现重大药害事件,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
参考文献:
[1]刘磊,林洁.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综述明.世 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4):239。241. [2】刘燕玲.鱼腥草事件直指中药现代化软肋[J】. 健康报,2006,7(14):007. [3】吕本强,郭亚平.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及其原 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0):
受试者的选择受限、用药条件控制相对严格 等,这就导致实验者察觉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 难度增加,对不良反应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随着中药注射剂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反应事件屡有发生,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了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以有效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对策1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1.1 药物因素1.1.1 药材本身因素由于受药材产地、气候、采摘季节及炮制的影响,同种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其稳定性受运输条件及光照和温湿度等存储条件的影响,如存储和运输过程不当,药材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药材本身含有的某些成分如挥发油、蛋白质、鞣酸、淀粉、树脂等大分子物质,极易诱发变态反应。

1.1.2 制备和工艺因素中药注射剂大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提取工艺繁琐,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药物制备过程中混入的微量杂质、加入的助溶剂及药物辅料,在输液过程中如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导致难溶性微粒增加从而导致发热反应[2]。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尚无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各企业制备过程和生产工艺不同,药物成分中的大分子杂质难以除净,在制备或存放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大大增加了中药注射剂的过敏概率。

1.2 个体差异对中药注射剂的代谢存在个体差异,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存在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肝肾功能障碍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体质虚弱或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胃肠调节机制减弱,易发生恶心、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1.3 临床因素(1)临床医生未能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对症下药,或随意加大剂量和浓度,导致不溶性颗粒增多,以至于阻塞毛细血管,从而引起头晕、血管疼痛及刺激性皮炎等不良反应。

(2)中药注射剂含有的某些成分稳定性差,如果溶媒选择不当可降低其溶解度,产生微粒、气泡聚合物,出现沉淀,变色。

中药注射剂与多种药物不能同瓶使用,甚至不能相邻使用,否则易出现浑浊及絮状沉淀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中药注射剂存在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摘要】中药注射剂疗效可靠,副作用比较小,但仍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应找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安全隐患并且解决,保证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安全因素;解决对策中药注射剂是指将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给药时需要注入人的体内,不同于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

因此,中药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及其使用时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一旦有某个环节疏忽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的休克、呼吸困难、高热、寒颤、血压下降、心悸等,使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空前关注。

为此,本文针对中药注射剂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及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1主要安全隐患1.1中药材来源:中药材的质量以及疗效与药材的产地来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道产区的药材除了地域特色非常明显之外,还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品种、显著的疗效。

中药注射剂生产时为了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的一些不可推却的原因往往会选择人工种植的药材作为原料药,这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

甚至有些药材在种植时使用了农药,或者种植的土地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果生产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药质量把关不严,将会导致这些有害元素通过注射的途径进入人的血液并且累积在身体内,为相关疾病的引发埋下了隐患。

1.2注射剂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复方类制剂,成分非常复杂,清热解毒注射剂的原料药物甚至多达12味[1],这直接威胁到药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有效成分主要是药用植物在新陈代谢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类、皂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氨基酸类、蒽醌类等。

很多成分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沉淀和浑浊;有些成分如环烯醚萜类在储藏的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中和、络合等反应,稳定性不均一。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整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解决途径沉淀、疼痛、溶血、过敏反应、附加剂、酸碱度等是当前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几个实际问题。

本章就上述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一)疼痛问题中药注射剂皮下、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时,常常发生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

1.致痛因素除注射部位、注射方法或注射针头引起的疼痛(属机械剌激)外,化学剌激即中药注射剂药液本身所造成的疼痛,是致痛的主要因素。

中药注射剂致痛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杂质的存在杂质包括鞣质、蛋白质、树胶、叶绿素和淀粉等。

鞣质的存在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当含有鞣质的药液被注入肌肉后,鞣质与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

鞣酸蛋白难于被吸收,因此,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及硬结等现象发生。

含鞣质量越多,疼痛越厉害。

只有将鞣质除净,疼痛才能减轻或消失。

此外,药液中含有蛋白质,也会对肌体有刺激性,而引起疼痛。

这是由于机体组织对蛋白质等杂质吸收困难的缘故。

在检查澄明度时,往往因为这部分杂质以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小微粒长时间混悬于药掖中,造成澄明度虽然合格,但仍能引起疼痛的出现。

(2)有效成分产生的刺激性一部分中药注射剂含有皂苷、蒽醌、蒽酚、酚类、有机酸等成分,对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皂苷是由于能降低表面张力而引起刺激性的。

且这些化学成分注入机体后,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硬结现象。

有资料报道,黄芩苷注射给药时,也有较大的剌激性,这些成分浓度越高,剌激性越大。

(3)注射药液不等渗高渗溶液(高于等渗浓度3倍以上)或低渗溶液注入机体后,均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剌激而引起疼痛。

水蒸气蒸馏法配制的注射剂,一般是低渗液,注入肌肉后有疼痛感觉,用氧化钠调成等渗溶液后(在100mL药液中加入0.9g的氯化纳)则疼痛大大减少。

如麝香注射剂在未调渗透压前其溶液为低渗透液,注射时疼痛,调成等渗溶液时,疼痛则大大减轻。

如水提醇沉法配制的多成分中药注射剂,在高浓度情况下(一般是每mL相当2克以上生药)则可引起疼痛,当浓度降低后,疼痛则减轻。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危重患者及某些疑难杂症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其质量问题及临床上不科学合理使用,导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包括溶血、过敏和刺激性等在内的较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及临床疗效的安全性,现就我国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中药注射剂;中医药理论;质量控制;安全性中藥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将天然中药的单方或复方中有效物质提取并制成可注入机体内的灭菌制剂。

我国中药注射剂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主要用于临床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各种急症和重症的治疗,同时也用于类风湿等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目前,其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优势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相关对后,其成方颇为复杂,而且质量标准可控性差,致使许多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

结合本科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参阅大量文献报道,现将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报道如下,以供参考和交流。

1 中药注射剂存的在问题1.1 中药注射剂成在的物质基础问题与中医理论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原料目前主要包括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和总提取物3种类型,前两者相比总提取物而言,质量易于控制,药效也比较稳定,但为了发挥多成分,多靶点的综合效能,我国目前临床上中药注射剂多以总提取物为原料,由总提取物或有效部位配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基本可以代表中药或复方的整体效能,适应于辨证审因、辨证用药的需要,能体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2]。

而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仅占全部品种的18%左右,而且经国家正式批准且在生产销售的80%的中药注射剂由1~3味药制成,化学成分复杂,基础研究薄弱,这些均给中药注射的质量控制增加了难度[3]。

1.2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在我国主要有清热解毒药、心血管类药和抗肿瘤类药物等,其中心血管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摘要:近年来,中药注射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运用现代加工技术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注射剂,它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有效利用度高的特点。

但是,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频频出现,因此如何使中药注射剂合理地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应用问题,并对防范操作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指的就是中药饮片通过提取和纯化而制作出的专一针对人体进行注入的溶液、乳状液和无菌粉末等制剂。

中药注射剂不但对中医药的传统治疗优点予以保留,并且拥有了西药起效比较快的相关特征,因此在临床中也获得了普遍性的使用。

现如今,被纳入到中国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共有109种,其中的59种属于单味药,还有50种属于复方中药。

因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形式,从而获得了生物利用度比较高、治疗效果比较好以及作用比较快的多种优点,故此在临床中也有着比较普遍的使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得出,在药品采购总金额排名前20位中,有16种均是中药注射剂,并且在这个排名的前5位均为中药注射剂。

1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近几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药的使用,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诊疗疾病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注射液的分类依照注射剂生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则能够将其划分成多种剂型:溶液型注射剂、乳浊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而目前比较多见的是溶液型和注射用无菌粉末,另外,需要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也或者是难溶型药物就通常被制作成了乳浊型和混悬型两种注射剂。

依照临床用药的途径去进行类别划分,则能够被划分成脊椎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最常用的静脉注射。

试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试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试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制剂中的一种特殊剂型,因其易于使用和快速起效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注射剂常用的质量问题为澄明度问题、刺激性问题及疗效不稳定问题。

解决问题:1、解决澄明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采用热处理冷藏法净化药液、合理选择附加剂、应用超滤技术等。

2、解决刺激性问题的措施,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调节药液渗透压等。

3、解决疗效不稳定问题的措施,控制原料质量、调整剂量、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

二、产生“松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中药细粉过多,或其中含纤维过多,或含动物角质类、动物皮质类较大,缺乏黏性,又有弹性,致使颗粒松散不易压片成型(空气多,弹性大,硬度小)。

2、原料药中含矿物类药量较多,黏性查。

3、黏合剂选择不当或黏性不足,润滑剂不合适。

4、含挥发油脂肪油类成分多。

5、含水量太低。

6、颗粒质地疏松,流动性差,常使颗粒填入模孔量不足而产生松片。

7、冲头长短不一,片剂所受压力不同,受压过小者产生松片。

8、压力不够或车速过快受压时间太短等。

三、裂片的原因及解决发法。

1、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滑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或细粉过多,或颗粒过粗过细,此时在不影响含量的情下可筛去部分细粉,或加入干燥黏合剂如CMC等混匀后再压片。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减弱了颗粒间的黏合力;或纤维性成分较多,富有弹性而引起裂片,此时可加入吸收剂或糖粉克服之。

3、颗粒过分干燥引起裂片,可喷入适量的乙醇,亦可加入含水量较多的颗粒,或在地上洒水使颗粒从空气中吸收适当水分。

4、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使空气来不及逸出而引起的,可调整压力减慢车速克服之。

5、冲模不合要求,由于冲模使用日久,逐渐磨损,以致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冲头向内卷边,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模圈使用日久时模孔中间因摩擦而变大,致使中间直径大于口部直径,这样在片剂顶出时亦会裂片,可调换冲模解决。

中草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解决方法

中草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解决方法
若患畜精神状态欠佳 、 空腹状态 , 容易诱发低血糖反 应 、 敏反 应 和 胃肠 道反 应 等 。 过
21 多发 性和普遍性 .
几 乎 所有 的 中药 注射 剂 , 肌 肉注 射 的板 蓝 根 、 如 穿 心莲 、 胡 、 黄连 、 柴 双 葛根 素均 出现过不 良反应 。其 中 ,清热 解 毒 和活 血 化 淤 类 的不 良反应 多 于 扶 正 补 益类 ,这 也 可 能与 该 类 注 射剂 在 临 床 中使 用频 率 高
应 总数 的 5 0%左 右 。过敏 性 休 克是 中药 注 射剂 严 重
31 药 物 原 因 .
中药 组 方 复 杂 , 过提 取 、 菌后 , 压 力 和 温 经 灭 在
度 的作 用下 ,中药 的配伍 发 生 变 化 ,影 响 制剂 的 物 理 、 学 性 质 , 产 生导 致 不 良反 应 的新 化合 物 。中 化 易
24 不 同批 次之 间 不 良反 应 的 差 异 性 .
由于 工艺 条 件 和 药材 质 量 、制 剂 质量 标 准 控 制
42 加 强质 量 控 制 .
质 量 可控 是 中药 注射 剂 安 全 、有 效 的前 提条 件
水 平 的制 约 , 同厂 家 、 同批 次 的 中药 注射 液 发 生 不 不
2 特 点
从 文 献 分 析 ,近 年 来 关 于 中药 注 射 剂不 良反 应 的报 道 日渐 增 多 , 原 因包 括不 良反 应监 测 加强 , 其 注 射 剂 使用 日趋 增 多 ,但 是 也 反 映 了 中药 注射 剂 的不 良反应 的广 泛性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3 机 体 原 因 . 在 给 患 畜 静 脉 注 射 或 肌 肉 注射 中药 注 射 液 时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浅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浅析及对策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浅析及对策中药注射剂是基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方法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经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中药剂型。

它突破了传统中药的用药方式,克服了中药制剂起效迟、作用慢、剂量不准确等缺点,成为临床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也同时出现出许多不良反应(ADR)事件,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产生疑问。

为此,我们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1.1 药物因素1.1.1 原料因素中药材是生产中药注射剂的重要原料,由于药材质量受种植、贮藏、养护、加工、炮制、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黄曲霉毒素残留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药材已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药材在养护过程中,出现霉变引起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1.1.2 生产工艺因素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提取、浓缩、精制、配液、灭菌、澄明度检查等工序。

某些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将蛋白质、鞣酸、不溶性微粒等杂质除去,残留的这些杂质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虽然2005版《中国药典》已对部分中药注射剂已经作了不溶性微粒检查的要求,但是某些中药注射剂在贮藏过程中某些成分也能聚合产生新的微粒,这些微粒进入机体可能会引起肉芽肿、肺气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等。

1.1.3中药注射剂组分因素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常含有生物碱、萜类、苷类、内酯类、色素等物质及聚山梨酯-80、丙二醇等添加剂。

某些有效成分就具有抗原性,进入人体后就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反应,如双黄连注射液所含的绿原酸就是一种半抗原性物质,清开灵中所含的水牛角提取物就是大分子动物蛋白,具有完全抗原性。

某些有效成分就可导致不良反应,如茵栀黄注射液中含有栀子苷,在大量应用时会产生肝毒性,又如板蓝根注射液对哺乳类动物细胞有遗传毒性。

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与对策

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与对策

理 不 3 , 药 用部 分 未 除 净 ; 分 不 完 全 明 了 , - ' 非 成 附加 剂使 用 不 ' , 3 - 药理 作 用 不 清 ; 方 与 剂 型 选 择 不 当 ; 药 注射 剂 滥 用 或 处 中
使 用 不 当。 若 对 中药 成 分 与 血 液 的相 容 性 、 化反 应 、 谢 过 程 等 不 清 楚 , 不 应 该 制 成 注射 液 。 使 用 中 药注 射 剂 时 , 倘 理 代 就 在
是 否 完 全 相 同 ? 采集 的 鲜 药 材 在 干 燥 过 程 中是 否 程 必 须 全程 质 量跟 踪 。保 障投 料 的 中药 饮 片质 量 . 遇 到 阴 雨 天 . 否 发热 发 酵 发 霉 ?如 有 霉 烂 变质 部 而并不 是仅 仅从 注射 剂提 取工 艺开 始 。 有
是 欠 妥 的 . 体 外 “ 兔 脑 匀 浆 过 氧 化 脂 质 的 生 有 效 ,对 于 由病 毒 及 细 菌感 染 引起 的上 呼 吸 道 感 且 对 成 有 明 显 的 抑 制 作 用 ” 也 不 能 等 同 于 人 体 内 的 染 、 炎 、 桃体 炎 、 炎等 也 同样 适 用 , 果 也好 。 , 肺 扁 咽 效
造成隐患。
当属 热 源反 应无 疑 。 自此 意 识 到条 件 受 制 , 险太 风
例 如 。 腥 草 注 射 液应 该 是 新 鲜 药 材 蒸 馏 , 鱼 若 大 , 再继续 。 未 用 于 药 材蒸 馏 得 到 的 挥 发 油 成 分及 其 比例 、含 量 由此 可 见 , 药材 的 采 收 、 工 、 藏 、 制 过 中 加 贮 炮
应 严 格 按 产 品 说 明 书 要 求 选 用 溶媒 稀 释 并及 时 用 完 , 与他 药 混合 使 用 。 不 关 键 词 中 药注 射 荆 不 良反 应 中 图分 类 号 R 6. 9 53 潜在 因 素 A 文章 编 号 17 — 9 X( 0 1 0 — 0 1 0 6 2 37 2 1 )9 0 7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注射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药注射剂常用的质量问题为澄明度问题、刺激性问题及疗效不稳定问题。

解决问题:1、解决澄明度问题的措施,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采用热处理冷藏法净化药液、合理选择附加剂、应用超滤技术等。

2、解决刺激性问题的措施,消除有效成分本身的刺激性、尽可能的去除杂质、调节药液ph值、调节药液渗透压等。

3、解决疗效不稳定问题的措施,控制原料质量、调整剂量、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

二、产生“松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中药细粉过多,或其中含纤维过多,或含动物角质类、动物皮质类较大,缺乏黏性,又有弹性,致使颗粒松散不易压片成型(空气多,弹性大,硬度小)。

2、原料药中含矿物类药量较多,黏性查。

3、黏合剂选择不当或黏性不足,润滑剂不合适。

4、含挥发油脂肪油类成分多。

5、含水量太低。

6、颗粒质地疏松,流动性差,常使颗粒填入模孔量不足而产生松片。

7、冲头长短不一,片剂所受压力不同,受压过小者产生松片。

8、压力不够或车速过快受压时间太短等。

三、裂片的原因及解决发法。

1、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滑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或细粉过多,或
颗粒过粗过细,此时在不影响含量的情下可筛去部分细粉,或加入干燥黏合剂如CMC等混匀后再压片。

2、颗粒中油类成分较多,减弱了颗粒间的黏合力;或纤维性成分较多,富有弹性而引起裂片,此时可加入吸收剂或糖粉克服之。

3、颗粒过分干燥引起裂片,可喷入适量的乙醇,亦可加入含水量较多的颗粒,或在地上洒水使颗粒从空气中吸收适当水分。

4、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使空气来不及逸出而引起的,可调整压力减慢车速克服之。

5、冲模不合要求,由于冲模使用日久,逐渐磨损,以致上冲与模圈不吻合;冲头向内卷边,压力不均匀,使片剂部分受压过大而造成顶裂;模圈使用日久时模孔中间因摩擦而变大,致使中间直径大于口部直径,这样在片剂顶出时亦会裂片,可调换冲模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