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时常需要利用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关于光的传播,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配合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灯泡、实验板、半透明玻璃、小方块、投影仪、反射镜等。
还需要保持教室中的光线足够明亮,让学生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将通过实验板和反射镜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 实验内容及步骤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呈现光的传播需要依赖于气体、液体和固体。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将实验板竖立在课桌上,并利用小方块支撑起一端,保持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45度,用一个灯泡从上方照射在实验板上,观察实验板上的光斑。
此时,让一名学生来到板的正面观察光斑,并使用半透明玻璃将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再通过反射镜将光反射到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在墙上的图像。
这时询问学生,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时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介质之间的反射。
之后,我们可以保持实验板的位置不变,让学生改变灯泡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以及反射后的形态。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以及反射后的路径。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反射镜来改变光线的方向,探究更多有趣的光的传播规律。
3. 实验后的讨论及思考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就实验结果、故障排解和实验中的体验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规律等。
同时还在实验中让学生培养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加深了科学的体验感。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合实验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这些将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课《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原理》操作手册
(五年级下册)
课题
撬重物的窍门
教材页码
P39
实验目
的
1.会组装平衡尺;
2.会借助平衡尺来研究杠杆用力情况;
3.通过实验比较发现杠杆省力的奥秘;
实
验
器
材
教师演示
钩码、调节螺帽、支撑螺丝、横梁、支架、底座;(或者钩码、平衡尺套材)
学生分组
实钩码、调节螺帽、支撑螺丝、横梁、支架、底座;(或者钩码、平衡尺套材)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短,杠杆省力;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评估(10分制)
备注
1
绘制“使用杠杆能省力吗?”实验记录表
1分
2
组装:组装好平衡尺,调节平衡螺母,使平衡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1分
3
预测: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预测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平衡;
1分
4
实验:根据预测实验操作(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预测钩码数),边测试边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分
6
比较:比较数据发现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1分
7
预测:将支点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预测在支点右侧怎么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1分
8
实验:根据预测实验操作,边实验边记录在记录表中
2分
10
比较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距离支点越远,保持平衡需要的钩码越少,即越省力。
1分
备注
重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杠杆费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尺子、卷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书、铅笔、玩具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尺子、卷尺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2. 选择一个物体,例如一本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3. 使用尺子或卷尺,将物体的长度从左至右测量。
确保尺子或卷尺与物体接触紧密,尺子或卷尺的起点与物体的左侧边缘对齐。
4. 读取尺子或卷尺上的数值,记录下物体的长度。
5.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尺子或卷尺分别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同物体的长度可以有所差异。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了解物体的重量是怎样测量的,并学习使用天平和砝码进行重量的测量。
实验材料:天平、砝码、不同重量的物体(如水果、书包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天平、砝码和不同重量的物体。
2.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天平平衡。
3. 将一个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托盘上。
4. 使用砝码,逐渐向另一个托盘加入砝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5. 读取砝码上的数值,记录下物体的重量。
6.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天平和砝码分别测量其他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天平和砝码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有所差异。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直尺、量筒、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块状物、球状物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直尺、量筒和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将一个待测物体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用直尺分别测量它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3. 将量筒放在一个不漏水的容器中,并注入一定量的水。
4.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水面的升高。
5. 读取水面升高的数值,记录下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需要水桶和纸巾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需要水桶和纸巾
摘要:
1.实验需求
2.实验步骤
3.实验注意事项
正文:
【实验需求】
在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实验中,有一个实验需要用到水桶和纸巾。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这一现象。
水桶和纸巾是这个实验的主要材料,通过它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水桶,确保水桶干净,无杂质。
2.在水桶中倒入适量的水,确保水的深度适中,方便后续操作。
3.取一张纸巾,将其平铺在手心上。
4.将手伸入水桶中,让纸巾充分湿润。
5.慢慢将纸巾拿出,观察纸巾的状态。
【实验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时,请确保环境安全,防止水桶翻倒。
2.实验过程中,请勿将纸巾放入口中,避免误食。
3.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实验,并向老师寻求帮助。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概念,并培养他们
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1、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
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
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2、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实验器材】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纸张等)3. 笔和纸(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物体,放在实验桌上。
2.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简要介绍天平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首先,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水平仪显示水平。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并等待几秒钟,直到天平示数稳定。
记录示数。
4. 让学生分组,一组一台天平。
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示数。
5.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体的质量。
可以让学生观察示数和物体的大小、材质等特点之间是否有关联。
6.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1. 学生记录的示数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归纳出示数较大的物体较重,示数较小的物体较轻的规律。
【实验讨论】1. 为什么需要等待几秒钟后才能记录示数?答: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后,可能会有轻微的晃动或者震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示数稳定。
2.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答:有可能,如天平的不准确、物体上的附着物等。
3. 在进行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答:应该选择准确的天平进行测量,避免物体上有附着物等。
【实验延伸】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是否与其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探索如何使用天平测量非常轻的物体(如羽毛)的质量。
3. 引导学生思考天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讨论,学生也培养了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斜坡的作用及其原理。
二、实验器材
斜坡、小球、直尺、卡尺、计时器。
三、实验流程
1.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放在水平面上,这条斜边就是斜坡。
2.找一颗小球放在斜坡上,注意将小球从同一位置开始放置。
3.分别使用卡尺和直尺测量小球自上而下滑行的距离和时间,并记录下数据。
4.重复以上步骤3次,求出平均值。
5.根据数据计算小球的滑动速度,并比较不同角度斜坡的滑行速度。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量及计算,可以得到不同角度的斜坡对小球的滑行速度有显著的影响。
当斜坡的角度较大时,小球滑下斜坡的速度也随之变快;当斜度较小时,则小球滑行速度缓慢。
另外,小球由更高处滑下斜坡时,滑行速度也更快。
五、实验结论
1.斜坡有助于加速物体的运动。
2.斜坡的角度越大,物体滑行速度越快。
3.物体的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高度越高,物体的速度也越快。
四、实验拓展
1.将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放在斜坡上,观察它们的滑行情况。
2.调整斜坡的高度和角度,分析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
3.探究不同材质的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实验解析斜坡的作用的内容,通过实验,了解了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其原理,这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去实践这些实验,并从中发现更多的现象和规律。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五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2.如果时间不够,淀粉没有完全反应,则会显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的淡。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方法一:【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方法二:【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石灰水没有大的变化,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我们吸进的气体是空气,呼出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链接:1.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消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2.由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五年级下册科学蜡烛燃烧的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和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火焰贴纸、针状铁丝、瓶座、砂纸。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针状铁丝、瓶座、砂纸。
2. 将蜡烛插入瓶座中,确保蜡烛竖直且稳固。
3.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顶部的蜡烛芯。
4. 用针状铁丝在蜡烛的燃烧区域中间插入,让针状铁丝能够贴近火焰。
这样可以观察到火焰周围的热气流动现象。
5. 在火焰的上方贴上一个火焰贴纸,观察火焰燃烧时的颜色变化、火焰的形状等。
6. 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和蜡烛芯的消耗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全意识,小心操作,避免火灾发生。
2. 实验后及时熄灭蜡烛火焰,避免火灾和热伤害。
3. 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安全卫生。
实验原理:
蜡烛的燃烧是氧化反应。
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燃气体(燃料蜡烛芯和空气中的氧气)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量。
火焰的形状和颜色取决于燃烧产生的气体的种类和温度。
同时,火焰的上方有热气上升,通过将针状铁丝插入可以观察到这种热气的流动现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篇1、凸透镜【实验名称】:凸透镜呈像【实验用品】:米尺、纸屏、凸透镜、蜡烛、火柴等【实验步骤】:1.先将米尺固定在桌子上2.将蜡烛、凸透镜、纸屏按顺序摆放在米尺旁边,要求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蜡烛的火苗、凸透镜的焦点、纸屏的中心也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定其中两者的位置(纸屏和蜡烛之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然后调整第三者的位置,观察蜡烛在纸屏上所呈得像,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纸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现象】:1.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2.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物体在大于一倍而小于两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4.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实验篇4、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 1.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2.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实验原理】: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同。
【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凡士林(马牌油)火柴、玻璃片、铁盘、蜡、烧杯、木棒、玻璃棒、塑料棒、金属棒等。
【实验步骤】:(一)热在固体中的传播实验一:加热涂蜡的铁盘1.取一个普通铁盘,在铁盘上涂上一层均匀的蜡(或凡士林),然后将铁盘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铁盘中心。
实验二:加热涂蜡的玻璃片1.取一个边长大约十厘米左右的玻璃片,将玻璃片的一面均匀的涂上一层蜡。
2.用木夹夹住玻璃片的一角,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玻璃片的一角,观察蜡融化的过程。
实验三:加热铁棒1.在铁架台上固定一根铁棒,铁棒在铁架台上的高度应该正好是被酒精灯外焰加热的高度。
2.用凡士林(或马牌油)在铁棍靠近铁架台的一面下方将三根火柴棒粘住,三根火柴棒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5厘米。
(完整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材料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取两个杯子,一个杯子装清水,一个杯子装盐水。将一块马铃薯块放入两 杯液体中,观察沉浮现象。 2、做液滴加热实验。 ⑴用木夹夹住小铁片,分别用滴管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滴。 ⑵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上的液滴 3、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注意事项: 1、 加入的盐一定要完全溶解。 2、 注意实验桌面的整洁。 第五个实验名称:给冷水加热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给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质量不变。 实验用品: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实验方法: 1、 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里加满水。 2、 放到热水里,观察,小塑料袋会体积膨胀浮到水面上。 注意事项: 1、 小塑料袋要密封 2、 热水的温度要高,但要小心不要被水烫到。
第六个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标: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品: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实验步骤: 在平底烧瓶里放入红水,用装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把烧瓶放 入热水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细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会发现:开始水面 慢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后来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利用以上方法,对其他液体进行热胀冷缩的实验。 注意事项: 1、 不要被水烫伤。 2、 注意实验桌的整洁、 第七个实验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用品: 烧瓶、I.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实验方法: A.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
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实验指导
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实验指导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杯2. 小麦种子或豆类种子3. 湿纸巾4. 温水步骤:1. 将湿纸巾放在透明塑料杯内,使其覆盖杯底。
2. 将少量小麦种子或豆类种子均匀地撒在湿纸巾上。
3. 轻轻地倒入适量温水,使湿纸巾保持湿润。
4. 将塑料杯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并且避免阳光直射。
5.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高度等。
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材料:1. 小型花盆或塑料盆2. 鲜活小麦苗或其他植物苗3. 水4. 纸板或黑纸5. 剪刀步骤:1. 将小麦苗或其他植物苗种植在花盆或塑料盆中,并用土壤覆盖其根部。
2. 将花盆或塑料盆放置在室内,确保植物能够获得适量的阳光。
3. 将一块纸板或黑纸剪成两块,分别覆盖一部分植物的叶片,以遮光。
4. 每天观察并记录遮光和未遮光部分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叶片颜色等。
实验三: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材料:1. 透明玻璃容器或小型玻璃箱2. 水3. 昆虫标本4. 青草或树叶步骤:1. 将透明玻璃容器或小型玻璃箱准备好,并在底部放入一些青草或树叶。
2. 将昆虫标本放入玻璃容器或玻璃箱中,注入适量的水。
3. 放置玻璃容器或玻璃箱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
4. 每天观察并记录昆虫的生长变化,包括体型、活动等。
实验四:观察植物的变异特征材料:1. 不同种类的植物苗2. 耙子或小铲子3. 水4. 盆栽土或花土步骤:1. 准备不同种类的植物苗,并放置在各自的小块盆栽土或花土中。
2. 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和空气。
3.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大小等方面的变异特征。
实验五:观察水中浮游生物材料:1. 透明塑料盒2. 镜片或放大镜3. 水4. 底泥步骤:1. 在透明塑料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入适量的底泥。
2. 搅拌水中的底泥,使底泥悬浮在水中。
3. 用镜片或放大镜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种类和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细胞》【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稀碘液。
【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
用刀片在鳞叶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一侧接触水滴,然后慢慢盖上。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引过来,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生物体是由“小格子”——细胞组成的。
【实验原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注意事项】:1、盖盖玻片时要先一侧接触水滴,然后慢慢放下,这样不会有气泡。
2、在利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要缓慢下降,防止镜头下降速度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镜头损坏。
3、载玻片和盖玻片是易碎的玻璃制品,擦拭时要防止玻璃破碎扎伤手指。
6《火山》【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捣碎的西红柿)。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会看到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原理】: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要把番茄酱放在土豆泥里面,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7《地震》【实验名称】:模拟地震成因【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一根长方形木棍、一条毛巾。
【实验步骤】:实验一:1、两手紧握住长方形木棍的两端。
2.两只手一起用力将木棍逐渐压弯,直到压断。
3、观察将木棍掰断瞬间,发生的现象,如手感受到木棍的颤动。
实验二:1、将毛巾沿纵向对折(两折或者三折)后平铺在桌面上。
2、将折叠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3、双手按住毛巾层两端,把他们慢慢向中间挤压。
【实验结论】:由实验可以推想,构成地壳的岩石层,在收到地壳内部的巨大挤压力时,也会和毛巾一样,发生褶皱。
岩石褶皱厉害了,就可能像木棍一样发生断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的震动起来,绝大多数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
【实验原理】:1、木棍实验是模拟地下岩层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木棍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听到断裂声音,手能在断裂过程中感到产生的震动,就象岩层受到巨大压力断裂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也就是地震。
2、毛巾实验施模拟地震过程中,由于岩层受到积压会发生有的地表凸起,有的陷落,也就是皱褶现象。
【注意事项】:用的木棍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8《各种各样的矿物》【实验名称】:认识造岩矿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操作方法,为鉴别常见的岩石打下基础。
【实验材料】:标本、小刀,条痕板(无釉瓷板),放大镜,磁铁,摩氏硬度计,稀盐酸,硝酸与钼酸铵等。
【实验步骤】:1 、观察矿物的形态先应区分是矿物的单体或集合体,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什么形态。
2 . 观察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⑴光学性质A. 颜色矿物的自色一般较均匀,稳定,它代表矿物本身的颜色B.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在无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粉末的颜色。
C. 光泽观察光泽时要注意①不要与矿物的颜色相混。
②转动标本,注意观察反光最强的矿物小平面(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个标本同时反光都强。
D 透明度按透光程度进行肉眼观察中将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
⑵矿物的力学性质硬度实验时首先应熟悉摩氏硬度计中的矿物,然后用它们刻划其他未知矿物,以便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等级。
【实验结论】:认识矿物可以从颜色、光泽、硬度、矿物条痕等方面进行描述。
10《做一块卵石》实验一:【实验名称】: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大口玻璃瓶、手锤、砖块、水【实验步骤】:(1)用手锤将砖块打碎。
(2)往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棱角分明的碎砖块放入瓶中,拧紧盖子。
(3)同组同学互换用力摇晃瓶子。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结论】:破碎砖块的棱角不明显了,有的被磨圆了。
——根据这个实验可以推想,石块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受到河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棱角就逐渐被磨圆,体积逐渐变小,成为卵石。
实验二:【实验名称】: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模拟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镊子、酒精灯、烧杯、冷水【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块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冷水中。
2、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注意事项】: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2、要用冷水做实验。
【实验结论】岩石反复的受热和受冷后,会破裂成石头块。
【实验原理】:风化作用——温度、水、植被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1《摆的秘密》【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实验步骤】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
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
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现象】:会看到摆线长短一样时,1号2号摆摆动次数一样。
摆线长短不一样时,1号摆摆动慢,3号摆摆动快。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原理】: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12《钻木取火》【实验名称】: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实验器材】: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步骤】:(1)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板。
(2)用砂纸打磨铁丝。
(3)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实验现象】:木板会燃烧,铁丝会热,火柴会着火。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
【实验原理】: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注意事项】:1、钻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
2、使用火柴时,注意不要烧伤。
13《通电的线圈(一)》【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电磁铁的结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电池、包皮细电线、电池盒、开关、铁钉、漆包线、大头针、曲别针【实验步骤】: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则电磁铁制作完成。
3、闭合开关,将电磁铁的一端与有铁帽的图钉接触,就能观察到图钉被吸起,说明电磁铁有磁性。
4、断开开关,看到吸起的图钉掉下,说明电磁铁的磁性消失。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实验结论】:1、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
2、电磁铁有南北极。
【实验原理】:异极相吸,同极相斥。
14《通电的线圈二》【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线圈缠绕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材料】: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实验步骤】:(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与指南针的相吸的,是电磁铁的北极。
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两极会有变化。
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会有变化。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实验结论】:与指南针的相吸的,是电磁铁的北极;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线圈两端连接的电池正负极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或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实验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电池数量越多,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越多;圈数越多,吸起的大头针数量越多。
【实验结论】: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注意事项】:电磁铁不能长时间连在电池上。
15《无处不在的能量》【实验名称】:能量转换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器材】:小铁条瘪了的乒乓球手摇发电机【实验步骤】:1、手握小铁条,向不同方向来回折。
2、手摇动手摇发电机。
3、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实验现象】:手摇动手摇发电机,会看到小灯泡亮了;瘪了的乒乓球会鼓起来。
【实验结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在把乒乓球放入热水的过程中,当心别被热水烫伤。
16《太阳家族》【实验名称】:制作太阳系模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实验材料】:纸板、铁丝、彩笔、圆规、橡皮泥【实验步骤】:1、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质量的比较,用橡皮泥搓出8个大小不同的圆球代表八大行星。
行星的质量要符合比例。
2、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比较,先在纸板画出八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并在各轨道上注明行星名称,然后将铁丝做成支架固定在个轨道上。
3、将搓好的橡皮泥按轨道固定在铁丝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