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doc 11页9
立体几何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分类突破
一、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 1 如图所示,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且 AB=AA1,D、E、F 分别为 B1A、 C1C、BC 的中点. 求证:(1)DE∥平面 ABC; (2)B1F⊥平面 AEF.
第7页/共48页
第21页/共48页
方法二 因为EF∥AB,FG∥BC,EG∥AC,∠ACB=90°, 所以∠EGF=90°, △ABC∽△EFG. 由于AB=2EF, 所以BC=2FG. 取BC的中点N,连结GN, 因此四边形BNG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GN∥FB. 在▱ABCD中,M是线段AD的中点,连结MN, 则MN∥AB.因为MN∩GN=N, 所以平面GMN∥平面ABFE. 又GM⊂平面GMN,所以GM∥平面ABFE.
方法二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由已知可得,A(0,0,0),B( 3,1,0),
C(0,2,0),C1(0,2,3 2),E(0,0,2 2),F( 3,1, 2).
(1)证明 C→1E=(0,-2,- 2), C→F=( 3,-1, 2),C→1E·C→F=0+2-2=0.
所以 CF⊥C1E.
证明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令 AB=AA1=4, 则 A(0,0,0),E(0,4,2),F(2,2,0), B(4,0,0),B1(4,0,4). (1)取 AB 中点为 N,连结 CN, 则 N(2,0,0), C(0,4,0),D(2,0,2),
∴D→E=(-2,4,0),N→C=(-2,4,0), ∴D→E=N→C,
则 G(0,-1,0),∴G→E=(0,0,1). 又H→F=(0,0,1),∴H→F∥G→E,即 HF∥GE.
立体几何篇【知识点1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知识全扫描:立体几何篇】知识点1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例11】如图3,已知ABCD 是直角梯形,∠ABC =90°,SA ⊥平面ABCD ,SA =AB =BC =1,AD =12,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1)求直线SC 的方向向量;(2)求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3)求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4)求平面SCD 的一个法向量.[解]以点A 为原点,AD 、AB 、AS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1,0),C(1,1,0),D 12,0,0,S (0,0,1).(1)由上SC →=(1,1,-1)(2)∵SA ⊥平面ABCD ,∴AS →=(0,0,1)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3)∵AD ⊥AB ,AD ⊥SA ,∴AD ⊥平面SAB ,∴AD →=12,0,0是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4)在平面SCD 中,DC →=12,1,0,SC →=(1,1,-1).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是n =(x ,y ,z),(1)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_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不唯一。
则n ⊥DC →,n ⊥SC →,所以n ·DC →=0,n ·SC →=0,得方程组12x +y =0,x +y -z =0,∴x =-2y ,z =-y ,令y =-1,得x =2,z =1,∴n =(2,-1,1).【练习11-1】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给出下列结论:①直线DD 1的一个方向向量为(0,0,1);②直线BC 1的一个方向向量为(0,1,1);③平面ABB 1A 1的一个法向量为(0,1,0);④平面B 1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析】DD 1∥AA 1,AA 1→=(0,0,1);BC 1∥AD 1,AD 1→=(0,1,1),直线AD ⊥平面ABB 1A 1,AD →=(0,1,0);C 1点坐标为(1,1,1),AC 1→与平面B 1CD 不垂直,∴④错.故选C [练习11-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 1D 1、A 1B 1的中点,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求:(1)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2)平面BDEF 的一个法向量.[解]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D(0,0,0),B(2,2,0),A(2,0,0),C(0,2,0),E(1,0,2).(1)连接AC(图略),因为AC ⊥平面BDD 1B 1,所以AC →=(-2,2,0)为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2)DB →=(2,2,0),DE →=(1,0,2).设平面B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n·DB→=0,n·DE→=0,∴2x+2y=0,x+2z=0,∴y=-x,z=-12x.令x=2,得y=-2,z=-1.∴n=(2,-2,-1)即为平面BDEF的一个法向量.【反思】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步骤(1)设向量: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x,y,z).(2)选向量:在平面内选取两个不共线向量,.(3)列方程组:由列出方程组.(4)解方程组:(5)赋非零值:取其中一个为非零值(常取±1).(6)得结论:得到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求平面法向量的三个注意点(1)选向量:在选取平面内的向量时,要选取不共线的两个向量.(2)取特值:在求n的坐标时,可令x,y,z中一个为一特殊值得另两个值,就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3)注意0:提前假定法向量n=(x,y,z)的某个坐标为某特定值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坐标不为0.。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PPT课件
(4)对于不共线的三点 A、B 、C 和平面 ABC 外的一点 O , 空间一点 P 满足关系式 OP xOA yOB zOC ,则点 P 在平 面 ABC 内的充要条件是 x y z 1 .
则 D(0,0,0),B
⑴ CD 0, 2,0
2,0,0
,PB
,C 2 2
0, 2,0 ,0, 2
2
,P ,
2 2
,0,
2 2
CD PB 0,CD PB,CD PB
⑵取平面 BDx,y,z)
PB
2021
6
4、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注:①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数量,而不是向量. ②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等于零.
空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具有和平面202向1 量的数量积完全相同的性质7 .
(三)空间向量的理论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 使
17
例 1.一副三角板 ABC 和 ABD 如图摆成直二面角, 若 BC=a,求 AB 和 CD 的夹角的余弦值.
分析:用几何法求两异面直 线所成的角关键在于巧妙地利 用平行线构造角,且能通过解三 角形的知识求出该角的大小.
若在异面直线上选取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 ,借助向量的夹角 公式计算出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可得出两异面直线所
VD PBC
1 3
1 2
PB
PD
DC
1 3
1 2
高中数学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共43张PPT)
,即14x+ 43y+12z=0
,
令 y=2,则 z=- 3,∴n=(0,2,- 3).
∵ PD =0,23 3,-1,显然 PD =
3 3 n.
26
∵ PD ∥n,∴ PD ⊥平面 ABE,即 PD⊥平面 ABE.
探究提高 证明线面平行和垂直问题,可以用 几何法,也可以用向量法,用向量法的关键在 于构造向量,再用共线向量定理或共面向量定 理及两向量垂直的判定定理。若能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其证法较为灵活方便.
7
r 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 n的有向线段所在
直线垂直于r平面 ,则称r这个向量垂直于平r
面 ,记作 n⊥ ,如果 n⊥ ,那 么 向 量n
叫做平面 的法向量.
r
l
给定一点Ar 和一个向量 n,那么 过点A,以向量 n 为法向量的平面是
r 完全确定的.
n
几点注意:
1.法向量一定是非零向量;
17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题型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 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C1C、B1C1 的中点.求证: MN∥平面 A1BD.
18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以 D 为原点,DA、DC、DD1 所在
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
1,得
x
1 2
y 1
r n
(
1
,
1,1),
2
10
思考2:
因为方向向量与法向量可以确定直线和平面的 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 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直线、平面间的平行、垂直、 夹角等位置关系.你能用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两 直线平行、垂直的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吗? 你能用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空间两平面平行、垂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二面角的大小吗?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几何中,向量与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向量是平面几何的基础概念,而立体几何体则是空间中的实体物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向量与立体几何体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它们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一、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是由大小和方向决定的量,用有向线段表示。
在二维平面中,向量通常由两个坐标表示,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
例如,向量AB可以表示为(1,2)。
向量的性质包括加法、减法、数量乘法、数量除法等。
二、向量的运算在平面几何中,向量的运算是基本操作之一。
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按照一定的规则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向量的减法和数量乘法也是类似的操作。
通过向量的运算,我们可以获得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平行、垂直等。
三、向量的模与方向角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大小,而方向角表示向量与横轴之间的夹角。
向量的模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方向角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计算。
通过向量的模与方向角,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向量在平面中的位置与方向。
四、向量的应用在几何学中,向量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向量来表示线段,通过线段的向量运算可以得到线段的长度、方向等信息。
此外,向量还可以用来表示平面中的直线和曲线,通过向量的性质可以判断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计算曲线的斜率等。
五、向量与立体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向量与几何体的位置关系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通过向量的表示,我们可以描述几何体在空间中的方位与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指定一个点和一个向量来表示一条直线,通过两个向量来表示一个平面。
通过向量的运算,可以判断几何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等。
六、应用实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运算来计算一个立方体的体积。
假设立方体的一条边长为a,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向量OA,其中O是立方体的一个顶点。
那么立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a^3,其中a是向量的模。
再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运算来判断一个平面是否位于一个平行六面体的底面上。
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高中数学知识点梳理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导语: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平面向量是研究平面上的向量运算和几何性质的数学工具,而立体几何则探讨了三维空间中的图形性质与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加深读者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与应用。
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 向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常用表示方法有点表示法和分量表示法。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是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计算的,即将两个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然后以它们的终点为对角线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作为所求向量的方向和大小。
3. 向量的数量积与夹角向量的数量积又称为点积,是用来计算向量之间的夹角以及判断向量是否垂直的重要工具。
数量积的运算规律包括交换律、分配律和数量积与夹角的余弦关系。
二、平面向量的应用1. 向量的坐标表示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简化解题过程。
2. 向量的共线与共面利用向量的共线与共面性质,可以判断图形的相关性质和运算结果。
三、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 点、线、面与体立体几何中,点是没有维度的对象,线是由点构成的一维对象,面是由线构成的二维对象,而体则是由面构成的三维对象。
2. 平行与垂直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通过向量的数量积进行分析和判断。
3. 空间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立体几何中,体积是指立体图形所占据的三维空间的大小,而表面积则是指立体图形表面所占据的二维空间的大小。
不同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也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推导和计算。
四、立体几何的应用1. 空间坐标系与几何方程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可以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获得几何图形的特定坐标点或方程式。
2. 空间立体的投影通过空间图形的投影,可以将三维的图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便于几何性质的研究。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7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l上的向量e或与01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显然一条直02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n03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α,此时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04无数个,且它们是05共线向量.(3)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v,则l∥m06a∥b⇔07a=k b,k∈R;l⊥m08a⊥b⇔09a·b=0;l∥α10a⊥u⇔11a·u=0;l⊥α12a∥u⇔13a=k u,k∈R;α∥β14u∥v⇔15u=k v,k∈R;α⊥β16u⊥v⇔17u·v=0.2.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关系(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cosθ| 18|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范围是(0°,90°]).(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19|e ·n ||e ||n |,φ的取值范围是[0°,90°].(3)求二面角的大小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20〈AB→,CD →〉.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取值范围是[0°,180°].确定平面法向量的方法(1)直接法:观察是否有垂直于平面的向量,若有,则此向量就是法向量. (2)待定系数法:取平面内的两个相交向量a ,b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n ·a =0,n ·b =0,解方程组求得.1.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1,2,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2,-1,0),则平面α和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但不垂直C .垂直D .重合答案 C解析 由(1,2,0)·(2,-1,0)=1×2+2×(-1)+0×0=0,知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所以两平面互相垂直.2.已知A (1,0,0),B (0,1,0),C (0,0,1),则平面ABC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是( )A .⎝ ⎛⎭⎪⎫33,33,-33B .⎝ ⎛⎭⎪⎫33,-33,33C .⎝ ⎛⎭⎪⎫-33,33,33D .⎝ ⎛⎭⎪⎫-33,-33,-33答案 D解析 AB→=(-1,1,0),AC →=(-1,0,1),设平面ABC 的法向量n =(x ,y ,z ),∴⎩⎨⎧-x +y =0,-x +z =0.令x =1,则y =1,z =1,∴n =(1,1,1).单位法向量为±n |n |=±⎝ ⎛⎭⎪⎫33,33,33. 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A 1M =AN =2a3,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平行C .垂直D .MN 在平面BB 1C 1C 内答案 B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 1A 1→-B 1B →)+B 1B →+13(AB →+AD →)=23B 1B →+13B 1C 1→,∴MN →,B 1B →,B 1C 1→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4.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与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 )A .105B .155C .45D .23答案 B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1,1,0),E (0,2,1),F (1,0,0),D 1(0,0,2),∴FD 1→=(-1,0,2),OE →=(-1,1,1).∴cos 〈FD 1→,OE →〉=FD 1→·OE→|FD1→||OE →|=1+0+25×3=155.故选B .5.如图,已知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若∠PDA =45°,则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90°B .60°C .45°D .30°答案 C解析 设AD =a ,AB =b ,因为∠PDA =45°,P A ⊥平面ABCD ,所以P A ⊥AD ,P A =AD =a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P (0,0,a ),E ⎝ ⎛⎭⎪⎫b 2,0,0,F ⎝ ⎛⎭⎪⎫b 2,a 2,a 2,所以EF→=⎝ ⎛⎭⎪⎫0,a 2,a 2.易知AP →=(0,0,a )是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设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AP →,EF →〉|=|AP →·EF →||AP →||EF →|=22.所以θ=45°.6. (2020·广东华侨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与矩形AC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在EF 上,且AM ∥平面BDE ,则点M 的坐标为( )A .(1,1,1)B .⎝ ⎛⎭⎪⎫23,23,1C .⎝ ⎛⎭⎪⎫22,22,1D .⎝ ⎛⎭⎪⎫24,24,1答案 C解析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连接OE ,∵AM ∥平面BDE ,且AM ⊂平面ACEF ,平面ACEF ∩平面BDE =OE ,∴AM ∥EO ,又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E (0,0,1),F (2,2,1).由中点坐标公式,知点M 的坐标为⎝ ⎛⎭⎪⎫22,22,1.考向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例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CD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30°.求证:(1)CM ∥平面P AD ; (2)平面P AB ⊥平面P AD .证明 以点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B ,CD ,CP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PC ⊥平面ABCD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PBC =30°.∵PC =2,∴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M ⎝ ⎛⎭⎪⎫32,0,32,∴DP→=(0,-1,2),DA→=(23,3,0),CM →=⎝ ⎛⎭⎪⎫32,0,32. (1)设n =(x ,y ,z )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由⎩⎪⎨⎪⎧DP →·n =0,DA →·n =0,得⎩⎨⎧-y +2z =0,23x +3y =0. 令y =2,得n =(-3,2,1).∵n ·CM→=-3×32+2×0+1×32=0,∴n ⊥CM →.又CM ⊄平面P AD ,∴CM ∥平面P AD . (2)如图,取AP 的中点E ,连接BE ,则E (3,2,1),BE →=(-3,2,1).∵PB =AB ,∴BE ⊥P A .又BE →·DA →=(-3,2,1)·(23,3,0)=0, ∴BE→⊥DA →,∴BE ⊥DA . 又P A ∩DA =A ,∴BE ⊥平面P AD . 又BE ⊂平面P AB ,∴平面P AB ⊥平面P AD . 1.用向量法证平行问题的类型及常用方法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线面平行 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②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③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可以用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表示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即为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线线垂直 问题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线面垂直 问题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面面垂直 问题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A 1C 1C 和侧面AA 1B 1B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A 1的中点,N 为BC 1的中点.求证:(1)MN ∥平面A 1B 1C 1; (2)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证明 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正方形AA 1C 1C 的边长为2,则A (0,0,0),A 1(2,0,0),B (0,2,0),B 1(2,2,0),C (0,0,2),C 1(2,0,2),M (1,0,0),N (1,1,1).(1)因为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所以侧棱AA 1⊥底面A 1B 1C 1.因为AA 1→=(2,0,0),MN →=(0,1,1),所以MN →·AA 1→=0,即MN →⊥AA 1→.因为MN ⊄平面A 1B 1C 1,故MN ∥平面A 1B 1C 1.(2)设平面MBC 1与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分别为 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MB →=(-1,2,0),MC 1→=(1,0,2),所以⎩⎪⎨⎪⎧n 1·MB →=0,n 1·MC 1→=0,即⎩⎨⎧-x 1+2y 1=0,x 1+2z 1=0, 令x 1=2,则平面M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1=(2,1,-1).同理可得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1).因为n 1·n 2=2×0+1×1+(-1)×1=0,所以n 1⊥n 2,所以平面MBC 1⊥平面BB 1C 1C . 多角度探究突破考向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角度1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2 (1) (2020·汕头模拟)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P AB 为正三角形,E 为P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33B .32C .22D .12答案 A解析 连接AC ,BD ,交于点O ,连接PO ,以O 为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OB 所在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2,则OA =OB =OP =1,A (1,0,0),B (0,1,0),C (-1,0,0),P (0,0,1),E ⎝ ⎛⎭⎪⎫-12,0,12,BE →=⎝ ⎛⎭⎪⎫-12,-1,12,P A →=(1,0,-1),设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为θ,则cos θ=|BE →·P A →||BE →||P A →|=132×2=33. ∴异面直线BE 和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故选A .(2)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CC 1,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__.答案 25解析 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1(2,0,2),F (1,0,0),D 1(0,0,2),E (0,2,1), 则A 1F →=(-1,0,-2),D 1E →=(0,2,-1), cos 〈D 1E →,A 1F →〉=D 1E →·A 1F →|D 1E →||A 1F →|=25×5=25, ∴异面直线D 1E 和A 1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25.(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思路①选好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v 1,v 2;③代入公式cos θ=|cos 〈v 1,v 2〉|=|v 1·v 2||v 1||v 2|求解(θ为两异面直线所成角).(2)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注点两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范围是(0°,90°],两向量的夹角α的范围是[0°,180°],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该角就是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2.(多选)(2020·山东潍坊5月模拟)已知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H 分别是AB ,DD 1,BC 1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D 1C 1∥平面CHDB .AC 1⊥平面BDA 1C .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56 D .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为30° 答案 ABD解析 如图1所示,因为D 1C 1∥DC ,D 1C 1⊄平面CHD ,DC ⊂平面CHD ,所以D 1C 1∥平面CHD ,A 正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由于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AC 1→=(-1,1,1),BD →=(-1,-1,0),DA 1→=(1,0,1),所以AC 1→·BD →=1-1+0=0,AC 1→·DA 1→=-1+0+1=0,所以AC 1→⊥BD →,AC 1→⊥DA 1→,所以AC 1⊥平面BDA 1,B 正确;三棱锥D -BA 1C 1的体积为V 三棱锥D -BA 1C 1=V 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4V 三棱锥A 1-ABD =1-4×13×12×1×1×1=13,所以C 错误;E ⎝ ⎛⎭⎪⎫1,12,0,F ⎝ ⎛⎭⎪⎫0,0,12,所以EF →=⎝ ⎛⎭⎪⎫-1,-12,12,BC →1=(-1,0,1),所以cos 〈EF →,BC 1→〉=EF →·BC 1→|EF →||BC 1→|=1+0+1232×2=32,所以直线EF 与BC 1所成的角是30°,D 正确.故选ABD.角度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3 (2020·山东高考) 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PD ⊥底面ABCD .设平面P 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证明:l ⊥平面PDC ;(2)已知PD =AD =1,Q 为l 上的点,求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解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D ∥BC , 因为AD ⊄平面PBC ,BC ⊂平面PBC , 所以AD ∥平面PBC ,又因为AD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BC =l , 所以AD ∥l .因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所以AD ⊥DC ,所以l ⊥DC ,又PD ⊥平面ABCD ,所以AD ⊥PD ,所以l ⊥PD . 因为DC ∩PD =D ,所以l ⊥平面PDC .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因为PD =AD =1,所以D (0,0,0),C (0,1,0),A (1,0,0),P (0,0,1),B (1,1,0), 设Q (m,0,1),则有DC→=(0,1,0),DQ →=(m,0,1),PB →=(1,1,-1).设平面Q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C →·n =0,DQ →·n =0,即⎩⎨⎧y =0,mx +z =0,令x =1,则z =-m ,所以平面Q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m ), 则cos 〈n ,PB →〉=n ·PB →|n ||PB →|=1+0+m 3·m 2+1. 根据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cos 〈n ,PB→〉|= |1+m |3·m 2+1=33·1+2m +m 2m 2+1=33·1+2m m 2+1≤33·1+2|m |m 2+1≤33·1+1=63, 当且仅当m =1时取等号,所以直线PB 与平面Q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大值为63.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提醒: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若能找出平面的垂线,则在垂线上取两个点可构成一个法向量.3.(2019·浙江高考)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BC =90°,∠BAC =30°,A 1A =A 1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1)证明:EF⊥BC;(2)求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角的余弦值.解解法一:(1)证明:如图1,连接A1E.因为A1A=A1C,E是AC的中点,所以A1E⊥AC.又因为平面A1ACC1⊥平面ABC,A1E⊂平面A1ACC1,平面A1ACC1∩平面ABC=AC,所以A1E⊥平面ABC,则A1E⊥BC.又因为A1F∥AB,∠ABC=90°,故BC⊥A1F.又因为A1E∩A1F=A1,所以BC⊥平面A1EF.因为EF⊂平面A1EF,所以EF⊥BC.(2)如图1,取BC的中点G,连接EG,GF,连接A1G交EF于点O,则四边形EGF A1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1E⊥平面ABC,故A1E⊥EG,所以平行四边形EGF A1为矩形.由(1),得BC⊥平面EGF A1,所以平面A1BC⊥平面EGF A1,所以EF在平面A1BC上的射影在直线A1G上.则∠EOG是直线EF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不妨设AC =4,则在Rt △A 1EG 中,A 1E =23,EG = 3. 由于O 为A 1G 的中点,故EO =OG =A 1G 2=152, 所以cos ∠EOG =EO 2+OG 2-EG 22EO ·OG=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解法二:(1)证明:如图2,连接A 1E .因为A 1A =A 1C ,E 是AC 的中点,所以A 1E ⊥AC .又因为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 1E ⊂平面A 1ACC 1,平面A 1ACC 1∩平面ABC =AC ,所以A 1E ⊥平面ABC .以点E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EC ,EA 1为y ,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xyz .不妨设AC =4,则E (0,0,0),A 1(0,0,23),B (3,1,0),B 1(3,3,23),F ⎝ ⎛⎭⎪⎫32,32,23,C (0,2,0). 因此,EF →=⎝ ⎛⎭⎪⎫32,32,23,BC →=(-3,1,0).由EF →·BC→=0,得EF ⊥BC .(2)由(1)可得BC →=(-3,1,0),A 1C →=(0,2,-23).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BC →·n =0,A 1C →·n =0,得⎩⎪⎨⎪⎧-3x +y =0,y -3z =0. 取n =(1, 3,1),设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的角为θ,故sin θ=|cos 〈EF →,n 〉|=|EF →·n ||EF →||n |=45,所以cos θ=35.因此,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35. 角度3 求二面角例4 (2020·济南一模)如图1,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C =2,AB ⊥AC ,AC ⊥CD ,E 为BC 的中点,将△A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CD ⊥BC ,连接BD ,DE ,AE ,得到如图2所示的三棱锥D -ABC .(1)证明:平面ADE ⊥平面BCD ;(2)已知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π4,求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在三棱锥D -ABC 中,因为CD ⊥BC ,CD ⊥AC ,AC ∩BC =C ,所以CD ⊥平面ABC . 又AE ⊂平面ABC ,所以AE ⊥CD .因为AB =AC ,E 为BC 的中点,所以AE ⊥BC . 又BC ∩CD =C ,所以AE ⊥平面BCD . 又AE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 ⊥平面BCD .(2)由(1)可知∠DEC 即为直线D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所以∠DEC =π4.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故CD =CE =1.作EF ∥CD 交BD 于点F ,由(1)知EA ,EB ,EF 两两垂直,以E 为原点,EA ,EB ,EF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A (1,0,0),B (0,1,0),D (0,-1,1), 易知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又AB→=(-1,1,0),AD →=(-1,-1,1),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y ,z ), 则⎩⎪⎨⎪⎧n 2·AB →=-x +y =0,n 2·AD →=-x -y +z =0,令x =1,解得n 2=(1,1,2), cos 〈n 1,n 2〉=n 1·n 2|n 1||n 2|=66.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D -C 的余弦值为66.利用向量法确定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4. (2020·青岛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1000多年,在《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qiàn dǔ);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鳖臑(biē nào)指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如图在堑堵ABC -A 1B 1C 1中,AB ⊥AC .(1)求证: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若C 1C =BC =2,当鳖臑C 1-ABC 体积最大时,求锐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解 (1)证明:∵A 1A ⊥底面ABC ,AB ⊂面ABC , ∴A 1A ⊥AB .又AB ⊥AC ,A 1A ∩AC =A , ∴AB ⊥面ACC 1A 1. 又四边形ACC 1A 1为矩形, ∴四棱锥B -A 1ACC 1为阳马.(2)∵AB ⊥AC ,BC =2,∴AB 2+AC 2=4. 又C 1C ⊥底面ABC ,∴VC 1-ABC =13·C 1C ·12AB ·AC =13·AB ·AC ≤13·AB 2+AC 22=23,当且仅当AB =AC =2时,=13·AB ·AC 取最大值.∵AB ⊥AC ,A 1A ⊥底面ABC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2,0,0),C (0,2,0),A 1(0,0,2),C 1(0,2,2),A 1B →=(2,0,-2),BC →=(-2,2,0),A 1C 1→=(0,2,0).设面A 1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 由⎩⎪⎨⎪⎧n 1·A 1B →=0,n 1·BC →=0,得⎩⎪⎨⎪⎧2x 1-2z 1=0,-2x 1+2y 1=0,令z 1=1,得n 1=(2,2,1). 同理得面A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2,0,1),cos 〈n 1,n 2〉=n 1·n 2|n 1||n 2|=155,∴二面角C -A 1B -C 1的余弦值为155.用向量法探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证明: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 ⊥AD ,所以AB ⊥平面P AD ,所以AB ⊥PD .又因为P A ⊥PD ,P A ∩AB =A ,所以PD ⊥平面P AB . (2)如图,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CO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 又因为PO ⊂平面P AD , 平面P AD ⊥平面ABCD , 所以PO ⊥平面ABCD . 因为CO ⊂平面ABCD , 所以PO ⊥CO .因为AC =CD ,所以CO ⊥AD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意得,A (0,1,0),B (1,1,0),C (2,0,0),D (0,-1,0),P (0,0,1),PB →=(1,1,-1),PC→=(2,0,-1),PD →=(0,-1,-1).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PD →=0,n ·PC →=0,即⎩⎨⎧-y -z =0,2x -z =0. 令z =2,则x =1,y =-2,所以n =(1,-2,2). 又PB→=(1,1,-1),所以cos 〈n ,PB →〉=n ·PB →|n ||PB→|=-33,所以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3)假设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则存在λ∈[0,1]使得AM →=λAP→.因此点M (0,1-λ,λ),BM →=(-1,-λ,λ). 因为BM ⊄平面PCD ,所以当且仅当BM →·n =0时,BM ∥平面PCD ,即(-1,-λ,λ)·(1,-2,2)=0,解得λ=14. 所以在棱P A 上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此时AM AP =14. 答题启示对于点的探究型问题,要善于根据点的位置结合向量的有关定理灵活设出未知量,尽量使未知量个数最少.对点训练(2020·滨州二模)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DC =60°,直角梯形ADFE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平面ABCD ,且∠EAD =90°,EA =AD =2DF =2CD =2.(1)证明:平面ECD ⊥平面ACE ;(2)点M 在线段EF 上,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解 (1)证明:因为平面ABCD ⊥平面ADFE ,平面ABCD ∩平面ADFE =AD ,EA ⊥AD ,EA ⊂平面ADFE ,所以EA ⊥平面ABCD ,又CD ⊂平面ABCD ,所以EA ⊥CD , 在△ADC 中,CD =1,AD =2,∠ADC =60°, 由余弦定理得,AC = 1+4-2×1×2cos60°=3, 所以AC 2+CD 2=AD 2,所以CD ⊥AC .又EA ⊥CD ,EA ∩AC =A ,所以CD ⊥平面ACE , 又CD ⊂平面ECD ,所以平面ECD ⊥平面ACE . (2)以C 为坐标原点,以CA ,C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 y 轴,过点C 且平行于AE 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3,0,0),B ⎝ ⎛⎭⎪⎫32,-12,0,D (0,1,0),E (3,0,2),F (0,1,1),AB →=⎝ ⎛⎭⎪⎫-32,-12,0,AE →=(0,0,2),CD→=(0,1,0),FE →=(3,-1,1),CF →=(0,1,1),设FM →=λFE →=(3λ,-λ,λ)(0≤λ≤1),则CM→=CF →+FM →=(3λ,1-λ,1+λ).设平面EA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AB →=0,m ·AE →=0,即⎩⎨⎧-32x 1-12y 1=0,2z 1=0,取x 1=1,得m =(1,-3,0).设平面M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2,y 2,z 2), 由⎩⎪⎨⎪⎧n ·CD →=0,n ·CM →=0,得⎩⎨⎧y 2=0,3λx 2+(1-λ)y 2+(1+λ)z 2=0,令x 2=1+λ,得n =(1+λ,0,-3λ),因为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所以|cos 〈m ,n 〉|=|m ·n ||m ||n |=|1+λ|24λ2+2λ+1=34, 整理得8λ2-2λ-1=0,解得λ=12或λ=-14(舍去),所以点M 为线段EF 的中点时,平面MCD 与平面EAB 所成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4.一、单项选择题1.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1,-3,5),平面α的法向量n =(-1,3,-5),则有( )A .l ∥αB .l ⊥αC .l 与α斜交D .l ⊂α或l ∥α答案 B解析 因为a =(1,-3,5),n =(-1,3,-5),所以a =-n ,a ∥n .所以l ⊥平面α.选B .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A .45°B .135°C .45°或135°D .90° 答案 C解析 ∵cos 〈m ,n 〉=m ·n |m ||n |=12=22,∴〈m ,n 〉=45°.∴二面角为45°或135°.故选C .3.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和侧面ADD 1A 1的中心,则EF 和CD 所成的角是( )A .60°B .45°C .30°D .135°答案 B解析 以D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DA ,DC ,DD 1为x 轴、y 轴、z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D (0,0,0),C (0,1,0),E ⎝ ⎛⎭⎪⎫12,12,1,F ⎝ ⎛⎭⎪⎫12,0,12,EF →=⎝ ⎛⎭⎪⎫0,-12,-12,DC →=(0,1,0),∴cos 〈EF →,DC →〉=EF →·DC →|EF →||DC →|=-22,∴〈EF →,DC →〉=135°,∴异面直线EF 和CD 所成的角是45°.故选B .4.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B 1=4,则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13B .33C .63D .223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 (2,0,0),C (0,2,0),D 1(0,0,4),B (2,2,0),B 1(2,2,4),AC →=(-2,2,0),AD 1→=(-2,0,4),BB 1→=(0,0,4). 设平面ACD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n ·AD 1→=0,即⎩⎨⎧-2x +2y =0,-2x +4z =0, 取x =2,则y =2,z =1,故n =(2,2,1)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设直线BB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是θ,则sin θ=|cos 〈n ,BB 1→〉|=|n ·BB 1→||n ||BB 1→|=49×4=13.故选A .5.△ABC 的顶点分别为A (1,-1,2),B (5,-6,2),C (1,3,-1),则AC 边上的高BD 等于( )A .5B .41C .4D .2 5答案 A解析 ∵A (1,-1,2),B (5,-6,2),C (1,3,-1),∴AB→=(4,-5,0),AC →=(0,4,-3).∵点D 在直线AC 上,∴设AD →=λAC →=(0,4λ,-3λ),由此可得BD→=AD →-AB →=(0,4λ,-3λ)-(4,-5,0)=(-4,4λ+5,-3λ).又BD →⊥AC →,∴BD →·AC →=-4×0+(4λ+5)×4+(-3λ)×(-3)=0,解得λ=-45.因此BD →=(-4,4λ+5,-3λ)=⎝ ⎛⎭⎪⎫-4,95,125.可得|BD→|= (-4)2+⎝ ⎛⎭⎪⎫952+⎝ ⎛⎭⎪⎫1252=5.6. (2020·安徽六安一中质检)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2AC =AA 1=BC =2.若二面角B 1-DC -C 1的大小为60°,则AD 的长为( )A . 2B . 3C .2D .22答案 A解析 分别以CA ,CB ,CC 1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设AD =a ,则点D 坐标为(1,0,a ),CD →=(1,0,a ),CB 1→=(0,2,2),设平面B 1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1→=0,n ·CD →=0,得⎩⎨⎧2y +2z =0,x +az =0,令z =-1,得n =(a,1,-1),又平面C 1D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1,0).所以cos60°=m ·n |m ||n |,得1a 2+2=12,解得a =2,故选A .7. (2021·湖南湘潭高三月考)在三棱锥P -ABC 中,CP ,CA ,CB 两两垂直,AC =CB =1,PC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P AB 的法向量的是( )A .⎝ ⎛⎭⎪⎫1,1,12 B .(1,2,1)C .(1,1,1)D .(2,-2,1)答案 A解析 P A →=(1,0,-2),AB →=(-1,1,0),设平面P AB 的法向量为n =(x ,y,1),则⎩⎨⎧ x -2=0,-x +y =0.解得⎩⎨⎧x =2,y =2.∴n =(2,2,1).又⎝ ⎛⎭⎪⎫1,1,12=12n ,∴A 正确.8.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 .12 B .23 C .33 D .22答案 B解析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 ⎛⎭⎪⎫1,0,12,D (0,1,0),∴A 1D →=(0,1,-1),A 1E →=⎝ ⎛⎭⎪⎫1,0,-12,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则⎩⎪⎨⎪⎧n 1·A 1D →=0,n 1·A 1E →=0,即⎩⎪⎨⎪⎧y -z =0,1-12z =0,∴⎩⎨⎧y =2,z =2.∴n 1=(1,2,2).又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cos 〈n 1,n 2〉=23×1=23.即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9.(2020·海口高考调研)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AC =23AB =2,AB ⊥AC ,点D ,E 分别是线段BC ,B 1C 上的动点(不含端点),且EC B 1C =DCB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D ∥平面ACC 1B .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68πC .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2 D .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413 答案 AD解析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因为ECB 1C =DC BC ,所以ED ∥BB 1∥CC 1,所以ED ∥平面ACC 1,A 正确;因为AA 1=AC =23AB =2,所以AB =3,因为AB ⊥AC ,所以BC =22+32=13,所以B 1C =13+4=17,易知B 1C 是三棱柱外接球的直径,所以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1722=17π,B 错误;因为AA 1∥BB 1,所以异面直线B 1C 与AA 1所成的角为∠BB 1C .在Rt △B 1BC 中,BB 1=2,BC =13,所以tan ∠BB 1C =BC BB 1=132,C 错误;二面角A -EC -D 即二面角A -B 1C -B ,以A 为坐标原点,以AB →,AC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平面A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0,-3),平面BB 1C 的一个法向量为(2,3,0),故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为2×213×13=413,D 正确.10. (2020·山东模拟)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如图,E ,F ,G 分别为BC ,CC 1,BB 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线A 1G 与平面AEF 平行B .直线D 1D 与直线AF 垂直C .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的面积为98 D .点C 与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相等 答案 AC解析 如图,连接AD 1,D 1F ,因为A 1G ∥D 1F ,且A ,E ,F ,D 1在同一平面内,所以A 1G ∥平面AEF ,故A 正确;因为AF 与C 1C 相交且不垂直,D 1D 与C 1C 平行,所以直线D 1D 与直线AF 不垂直,故B 错误;平面AEF 截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EFD 1,作EH ⊥AD 1,交AD 1于点H ,连接D 1E ,DE ,可得AE =52,AD 1=2,D 1E =1+54=32,所以在△AD 1E中,cos ∠D 1AE =1010,所以sin ∠D 1AE =31010,所以EH =52×31010=324,所以等腰梯形AD 1FE 的面积S =12×⎝ ⎛⎭⎪⎫2+22×324=98,故C 正确;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AG ,AC ,则可得平面A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2),AG →=⎝ ⎛⎭⎪⎫0,1,12,AC →=(-1,1,0),所以点G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1=|AG →·n ||n |=23,点C 到平面AEF 的距离d 2=|AC →·n ||n |=13,故D 错误.故选AC .三、填空题11. 如图所示,二面角的棱上有A,B两点,直线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已知AB=4,AC=6,BD=8,CD=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60°解析∵CD→=CA→+AB→+BD→,∴|CD→|=(CA→+AB→+BD→)2= 36+16+64+2CA→·BD→= 116+2CA→·BD→=217.∴CA→·BD→=|CA→||BD→|cos〈CA→,BD→〉=-24.∴cos〈CA→,BD→〉=-12.又所求二面角与〈CA→,BD→〉互补,∴所求的二面角为60°.12. 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1与侧面ABB1A1所成的角为________.答案 π6解析 以C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得下列坐标:A (2,0,0),C 1(0,0,22).点C 1在侧面ABB 1A 1内的射影为点C 2⎝ ⎛⎭⎪⎫32,32,22.所以AC 1→=(-2,0,22),AC 2→=⎝ ⎛⎭⎪⎫-12,32,22,设直线AC 1与平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C 1→·AC 2→|AC1→||AC 2→|=1+0+823×3=32.又θ∈⎣⎢⎡⎦⎥⎤0,π2,所以θ=π6.13.(2020·山西大同高三模拟)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棱长为a ,M ,N 分别为A 1B 和AC 上的点,且A 1M =AN =23a ,则MN 与平面BB 1C 1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答案 平行解析 MN →=MA 1→+A 1A →+AN →=13BA 1→+A 1A →+13AC →=13(BA →+AA 1→)+A 1A →+13(AB →+BC →)=23A 1A →+13BC →=23B 1B →+13BC →.∴MN →与B 1B →,BC →共面.又MN ⊄平面BB 1C 1C ,∴MN ∥平面BB 1C 1C .14.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答案23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DA =1,由已知条件得A (1,0,0),E ⎝ ⎛⎭⎪⎫1,1,13,F ⎝ ⎛⎭⎪⎫0,1,23,AE →=⎝ ⎛⎭⎪⎫0,1,13,AF →=⎝ ⎛⎭⎪⎫-1,1,23,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平面A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由图知θ为锐角,由⎩⎪⎨⎪⎧n ·AE →=0,n ·AF →=0,得⎩⎪⎨⎪⎧y +13z =0,-x +y +23z =0.令y =1,则z =-3,x =-1,则n =(-1,1,-3),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cos θ=|cos 〈n ,m 〉|=31111,tan θ=23.四、解答题15.(2020·山东省模拟考)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A ⊥平面ABCD ,E ,F 分别为AD ,SC 的中点,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1)证明: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2)若EF =12BC ,求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解 (1)证明:以A 为坐标原点,A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设D (0,b,0),S (0,0,c ),则C (1,b,0),E ⎝ ⎛⎭⎪⎫0,b 2,0,F ⎝ ⎛⎭⎪⎫12,b 2,c 2,EF →=⎝ ⎛⎭⎪⎫12,0,c 2,AS →=(0,0,c ),AD→=(0,b,0). 因为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所以EF →与平面ABCD 的法向量AS →的夹角为45°.所以AS →·EF →=|AS →||EF →|cos45°, 即c 22=22×c ×14+c 24,解得c =1,故EF →=⎝ ⎛⎭⎪⎫12,0,12,SC →=(1,b ,-1), 从而EF →·SC →=0,EF →·AD →=0,所以EF ⊥SC ,EF ⊥AD .因此EF 为异面直线AD 与SC 的公垂线. (2)由B (1,0,0),BC →=(0,b,0), |EF→|=12|BC →|得b = 2. 于是F ⎝ ⎛⎭⎪⎫12,22,12,C (1,2,0),连接FB ,故FB →=⎝ ⎛⎭⎪⎫12,-22,-12,SC →=(1,2,-1),从而FB →·SC→=0,即FB ⊥SC .取CF 的中点G ,连接GD ,则G ⎝ ⎛⎭⎪⎫34,324,14,GD →=⎝ ⎛⎭⎪⎫-34,24,-14,从而GD →·SC→=0,即GD ⊥SC .因此〈FB→,GD →〉等于二面角B -SC -D 的平面角.cos 〈FB →,GD →〉=FB →·GD →|FB →||GD →|=-33.所以二面角B -SC -D 的余弦值为-33.16. (2020·全国卷Ⅱ)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 1C 1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B 1C 1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1)证明:AA 1∥MN ,且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设O 为△A 1B 1C 1的中心,若AO ∥平面EB 1C 1F ,且AO =AB ,求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 (1)证明:∵M ,N 分别为BC ,B 1C 1的中点, ∴MN ∥BB 1.又AA 1∥BB 1,∴AA 1∥MN .∵△A 1B 1C 1为等边三角形,N 为B 1C 1的中点, ∴A 1N ⊥B 1C 1.又侧面BB 1C 1C 为矩形,∴B 1C 1⊥BB 1. ∵MN ∥BB 1,∴MN ⊥B 1C 1.又MN ∩A 1N =N ,MN ,A 1N ⊂平面A 1AMN , ∴B 1C 1⊥平面A 1AMN .又B 1C 1⊂平面EB 1C 1F , ∴平面A 1AMN ⊥平面EB 1C 1F .(2)解法一:连接NP ,∵AO ∥平面EB 1C 1F ,平面AONP ∩平面EB 1C 1F =NP , ∴AO ∥NP .∵三棱柱上下底面平行,平面A 1AMN ∩平面ABC =AM ,平面A 1AMN ∩平面A 1B 1C 1=A 1N ,∴ON ∥AP .∴四边形ONP A 是平行四边形. ∴ON =AP ,AO =NP . 设△ABC 边长是6m (m >0), 则NP =AO =AB =6m .∵O 为△A 1B 1C 1的中心,且△A 1B 1C 1的边长为6m , ∴ON =13×6m ×sin60°=3m .∴ON =AP =3m . ∵BC ∥B 1C 1,B 1C 1⊂平面EFC 1B 1, ∴BC ∥平面EFC 1B 1.又B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EFC 1B 1=EF , ∴EF ∥BC ,∴AP AM =EP BM ,∴3m 33m =EP 3m ,解得EP =m .在B 1C 1截取B 1Q =EP =m ,连接PQ ,故QN =2m . ∵B 1Q =EP 且B 1Q ∥EP ,∴四边形B 1QPE 是平行四边形,∴B 1E ∥PQ . 由(1)可知B 1C 1⊥平面A 1AMN ,故∠QPN 为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 在Rt △QPN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Q =QN 2+NP 2=(2m )2+(6m )2=210m , ∴sin ∠QPN =QN PQ =2m 210m=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 解法二:由(1)知平面A 1AMN ⊥平面ABC ,作NQ ⊥AM ,垂足为Q ,则NQ ⊥平面ABC .由已知得AM ⊥BC ,以Q 为坐标原点,QA→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QN →的方向为z 轴正方向,|MB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Qxyz ,设QM =a ,则AB =2,AM = 3.连接NP ,则四边形AONP 为平行四边形, ∴NP =AO =AB =2,∴PQ =233-a ,NQ = NP 2-PQ 2= 4-⎝ ⎛⎭⎪⎫233-a2, ∴B 10,1,4-⎝ ⎛⎭⎪⎫233-a 2 ,E ⎝ ⎛⎭⎪⎫233-a ,13,0,故B 1E →=233-a ,-23,-4-⎝ ⎛⎭⎪⎫233-a2,|B 1E →|=2103.又n =(0,-1,0)是平面A 1AMN 的一个法向量, 故sin ⎝ ⎛⎭⎪⎫π2-〈n ,B 1E →〉=cos 〈n ,B 1E →〉=n ·B 1E →|n ||B 1E →|=1010.∴直线B 1E 与平面A 1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10.17.(2020·泰安三模)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B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 为矩形,E 为PB 的中点,DE ⊥PB .(1)证明:平面ABCD ⊥平面P AB ;(2)设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求α的取值范围.解 (1)证明:连接AE ,因为△P A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E ⊥PB . 又DE ⊥PB ,AE ∩DE =E ,所以PB ⊥平面ADE ,所以PB ⊥AD .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AD ⊥AB ,且AB ∩PB =B , 所以AD ⊥平面P AB .因为AD ⊂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CD ⊥平面P AB .(2)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不妨设PB =AB =P A =1,C (0,1,n ),则A (0,0,0),P ⎝ ⎛⎭⎪⎫32,12,0,B (0,1,0),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PC →=⎝ ⎛⎭⎪⎫-32,12,n ,AP →=⎝ ⎛⎭⎪⎫32,12,0,BP →=⎝ ⎛⎭⎪⎫32,-12,0.设平面BPC 的法向量为m =(x 1,y 1,z 1), 则⎩⎪⎨⎪⎧m ·PC →=0,m ·BP →=0,即⎩⎪⎨⎪⎧-32x 1+12y 1+nz 1=0,32x 1-12y 1=0,令x 1=1,则y 1=3,z 1=0,所以m =(1,3,0). 设平面P AC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则⎩⎪⎨⎪⎧n ·PC →=0,n ·AP →=0,即⎩⎪⎨⎪⎧-32x 2+12y 2+nz 2=0,32x 2+12y 2=0,令x 2=1,则y 2=-3,z 2=3n ,所以n =⎝ ⎛⎭⎪⎫1,-3,3n .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α,由图可知,二面角α为锐二面角, 所以cos α=|m ·n ||m ||n |=|1-3|1+3×1+3+3n 2=14+3n 2∈⎝⎛⎭⎪⎫0,12,所以α∈⎝ ⎛⎭⎪⎫π3,π2. 18.(2020·山东平邑一中模拟)请从下面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作答.①AB ⊥BC ;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③∠ABC =π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P A ⊥平面ABCD ,且P A =AB =2,PD 的中点为F .(1)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AF∥平面PCG?若存在,指出G在AB上的位置并给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________,求二面角F-AC-D的余弦值.解(1)在线段AB上存在中点G,使得AF∥平面PCG.证明如下:如图所示.设PC的中点为H,连接FH,GH,∵FH∥CD,FH=12CD,AG∥CD,AG=12CD,∴FH∥AG,FH=AG,∴四边形AGHF为平行四边形,则AF∥GH,又GH⊂平面PCG,AF⊄平面PCG,∴AF∥平面PCG.(2)选择①AB⊥BC:∵P A⊥平面ABCD,∴P A⊥BC,由题意,知AB,AD,AP两两垂直,以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AB=2,则A(0,0,0),B(2,0,0),C(2,2,0),D(0,2,0),F(0,1,1),P(0,0,2),∴AF→=(0,1,1),CF→=(-2,-1,1),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μ=(x ,y ,z ), ∴⎩⎪⎨⎪⎧μ·AF →=y +z =0,μ·CF →=-2x -y +z =0,取y =1,得μ=(-1,1,-1), 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v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 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 则cos θ=|μ·v ||μ||v |=33,∴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33. 选择②FC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π6:∵P A ⊥平面ABCD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取AD 的中点M ,连接FM ,CM ,则FM ∥P A ,且FM =1,∴FM ⊥平面ABCD , FC 与平面ABCD 所成角为∠FCM , ∴∠FCM =π6,在Rt △FCM 中,CM =3,又CM =AE ,∴AE 2+BE 2=AB 2,∴BC ⊥AE ,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选择③∠ABC =π3:∵P A ⊥平面ABCD ,∴P A ⊥BC ,取BC 中点E ,连接AE ,∵底面ABCD 是菱形,∠ABC =60°,∴△ABC 是正三角形,∵E 是BC 的中点,∴BC ⊥AE ,∴AE ,AD ,AP 两两垂直,以AE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P A =AB =2,∴A (0,0,0),B (3,-1,0),C (3,1,0),D (0,2,0),E (3,0,0),F (0,1,1),P (0,0,2),∴AF→=(0,1,1),CF →=(-3,0,1), 设平面F A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AF →=y +z =0,m ·CF →=-3x +z =0,取x =3,得m =(3,-3,3),平面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 设二面角F -AC -D 的平面角为θ,由图可知,二面角θ为锐二面角,则cos θ=|m ·n ||m ||n |=217.∴二面角F -AC -D 的余弦值为217.。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公式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用传统的方法解立体几何需要烦琐的分析、复杂的计算。
而用向量法解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
对立体几何的常见问题都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一. 证明两直线平行已知两直线a 和b , b D C a B A ∈∈,,,,则⇔b a //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CD AB λ=二. 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1。
已知直线αα∈∈⊄E D C a B A a ,,,,,且三点不共线,则a ∥⇔α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CE CD AB μλ+=2。
已知直线,,,a B A a ∈⊄α和平面 α的法向量n ,则a ∥n AB ⊥⇔α三.证明两个平面平行已知两个不重合平面βα,,法向量分别为n m ,,则α∥n m //⇔β四.证明两直线垂直 已知直线b a ,。
b D C a B A ∈∈,,,,则0=•⇔⊥CD AB b a五。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已知直线α和平面a ,且A 、B a ∈,面α的法向量为m ,则m AB a //⇔⊥α六.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已知两个平面β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 m ,,则n m ⊥⇔⊥βα七.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异面直线b a ,,b D C a B A ∈∈,,,,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为:CDAB •=θcos八.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AB已知A ,B 为直线a 上任意两点,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a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为:1.⎪⎭⎫ ⎝⎛•2,0π时-=2πθ 2.⎪⎭⎫ ⎝⎛∈ππ,2时2πθ-= 九.求二面角1.已知二面角βα--l ,且l CD l AB D C B A ⊥⊥∈∈,,,,且βα,则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θ2.已知二面角,βα--l n m ,分别为面βα,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与两个法向量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即-=πθ注:如何判断二面角的平面角和法向量所成的角的关系。
(1)通过观察二面角锐角还是钝角,再由法向量的成的角求之。
高中数学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ppt课件
→ —→ (2)〈AB,C1A1〉; 解答 〈A→B,C—1→A1〉=π-〈A→B,A—1→C1〉=π-π4=34π.
→ —→ (3)〈AB,A1D1〉.
解答
〈A→B,A—1→D1〉=〈A→B,A→D〉=π2.
引申探求 →→
在本例中,求〈AB1,DA1〉. 解答
如图,衔接B1C,那么B1C∥A1D, →→
梳理
间向量的夹角
(1)文字表达:a,b是空间中两个非零向量,过空间恣意一点O,作
→ OA
=a,O→B=b,那么∠AOB 叫作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记作〈a,b〉 .
(2)图形表示:
角度
表示
〈a,b〉=__0_
〈a,b〉是_锐__角__
〈a,b〉是_直__角__ 〈a,b〉是_钝__角__〈a,b〉 Nhomakorabea_π__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学习目的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2.了解空间向量的表示法,了解自在向量的概 念. 3.了解空间向量的夹角. 4.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概念.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求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空间向量的概念
思索1
类比平面向量的概念,给出空间向量的概念. 答案 在空间中,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作空间向量.
答案 解析
研讨长方体的模型可知,一切顶点两两相连得到的线段中,长度为1 的线段只需4条,故模为1的向量有8个.
12345
5.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以下向量可以作为平面ABC法向量的 是②__③____.(填序号)答案
No Image
12345
规律与方法
在空间中,一个向量成为某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条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 该向量为非零向量;二是该向量与直线平行或重合.二者缺一不可. 给定空间中恣意一点A和非零向量a,就可以确定独一一条过点A且平行 于向量a的直线.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立体几何练习题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立体几何练习题前言: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又称内积、点积)是向量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向量之间的夹角关系,以及计算向量的长度和方向等。
在立体几何中,数量积也被广泛应用于求解线段、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何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和扩展读者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立体几何的理解。
第一题:已知平面向量a = (3, -2, 1)和b = (2, 1, 4),求向量a与向量b的数量积。
解答:向量a与向量b的数量积定义为a·b = |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的模长,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所夹的夹角。
根据定义,我们可以计算向量a和向量b的模长:|a| = √(3² + (-2)² + 1²) = √14,|b| = √(2² + 1² + 4²) = √21。
同时,根据数量积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b = b·a,因此不妨计算b·a。
b·a = (2)(3) + (1)(-2) + (4)(1) = 6 - 2 + 4 = 8因此,向量a与向量b的数量积为8。
第二题:已知平面向量a = (1, -2, 3)和向量b = (4, -3, 2),求向量a与向量b所围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答: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以向量a和向量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法向量的模长来计算。
因此,我们需要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法向量,再求其模长。
设平行四边形的法向量为n,可以通过向量a和向量b的叉积得到:n = a × b = (1)(-3) - (-2)(4), (-3)(2) - (1)(-4), (1)(-3) - (-2)(4) = (-11, -2,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法向量n的模长,即S = |n| = √((-11)² + (-2)² + (-5)²) = √150因此,向量a与向量b所围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50。
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立体几何公式定理
平面向量 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向量内积: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121222221122co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a =11(,)x y ,b =22(,)x y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 222121()()x x y y =-+- (A 11(,)x y ,B 22(,)x y ).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 ,则:a ||b 12210x y x y ⇔-=.(交叉相乘差为零) a ⊥b (a ≠0 )⇔ a ·b =012120x x y y ⇔+=.(对应相乘和为零)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 ,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直线和圆斜率公式 :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直线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 (111(,)P x y 、222(,)P x y (1212,x x y y ≠≠))(4)截距式 1x y 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l A B '= ,方向向量:(,)l B A =-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1l 到2l 的角:(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 点到直线的距离 :0022||Ax By C d A B++=+(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200()()d a x b y =-+-, 则d r >⇔点P 在圆外; d r =⇔点P 在圆上; d r <⇔点P 在圆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2BA C Bb Aa d +++=): 0<∆⇔⇔>相离r d ; 0=∆⇔⇔=相切r d ;0>∆⇔⇔<相交r d .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则: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问题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全)ppt课件
PB (1,1,1)
故PB DE 0 1
DE 1
(0,1 2
0
,1) 2
P
22 所以PB DE
F
E
由已知 EF PB,
且EF DE E,
所以PB 平面EFD A
X
D
C
Y
B
30
第30页,共70页。
例2. 四棱锥P - ABCD中, 底面ABCD是正方
形, PD 底面ABCD, PD DC ,点E是PC的中点,
A
证1 立体几何法
M
B
D
N C
MN就是异面直线AB与CD的公垂线, 故异面直线AB与CD的距离就是MN.
26
第26页,共70页。
例1 四面体ABCD的六条棱长相等, AB、CD
的中点分别是M、N,求证MN⊥AB, MN⊥CD.
证2 向量法
A
MN=MA AD DN
M
1 AB AD 1 DC
⑴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n ( x, y,
r 习惯上取n
z);
(
x,
y,1)
⑵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的
坐标 a (a1,b1,c1),b (a2,b2,c2 )
⑶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 x, y, z 的方程
组
n
a
0
n b 0
⑷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
6
第6页,共70页。
z
作EF PB交PB于点F . 2 求证 : PB 平面EFD.
证2:立体几何法
P
PD 面ABCD
BC
面ABCD
PD PC
BC BC,
E
PD PC P
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1.2.2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课件
【例1】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AB=AP=1,AD= √3 ,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ACE的
一个法向量.
解因为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AD,AP两两垂直.
如图,以 A 为坐标原点, , ,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
· = 0,
则
即
- = 0,
· = 0,
= 3,
解得
令 z=1,则 x=y=3,
= .
故平面 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 n=(3,3,1).
探究点二 有关空间向量的证明问题
角度1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
【例2】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分别是BB1,DD1的中点,
第一章
1.2.2 空间中的平面与空间向量
课标要求
1.理解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并能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确地求出某一平
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达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内
容
索
引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03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共线向量表示且直线不在平面内;③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垂直且直线不在平面内,如例2(1)中,FC1⊄平面ADE一定不能漏掉.
(2)利用空间向量证明面面平行,通常是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当然要
注意当法向量坐标中有0时,要使用n1=λn2这一形式.
变式训练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PB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底面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部分1. 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箭头,可以用字母加上一个向量符号表示,如AB→。
其中,A为向量的起点,B为向量的终点。
2. 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例如AB→ = (x, y),其中x和y分别表示该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3.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平面向量的相等:两个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相同,则这两个向量相等。
- 平面向量的加法: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新的向量。
- 平面向量的数乘:将向量的每个分量与一个标量相乘得到新的向量。
4. 平面向量的性质- 平行向量的性质: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它们是平行向量。
- 零向量的性质: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相加都得到该向量本身,且零向量与任何标量相乘都得到零向量。
- 相反向量的性质:如果两个向量的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它们是相反向量。
立体几何部分1. 空间直线的表示方法空间直线可以用参数方程表示,例如:x = x0 + aty = y0 + btz = z0 + ct其中,x、y、z分别表示直线上的一点坐标,(x0, y0, z0)是直线上的一点,a、b、c分别表示直线的方向比率。
2. 空间直线的关系- 平行关系: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或自身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的。
- 垂直关系: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内积为零,则它们是垂直的。
- 相交关系: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相交。
3. 空间平面的表示方法空间平面可以用一般方程表示,例如: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分别表示平面法向量的分量,(x, y, z)是平面上的一点坐标。
4. 空间平面与直线的关系- 平行关系: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或自身相等,则它们是平行的。
- 垂直关系: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内积为零,则它们是垂直的。
- 相交关系:平面与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相交。
5. 空间图形的投影- 点的投影:点在平面上的投影是点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上的投影点。
高中数学第3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2共面向量定理1121数学
第十页,共十三页。
应用1.已知点M在平面ABC内,并且(bìngqiě)对空间任
意一点O, OMxOA+ 1 3OB+ 1 3O ,C 则x的值为:
应用2.已知A、B、C三点不共线(ɡònɡ xiàn),对平面外一点
O,在下列条件下,点P是否与A、B、C共面?
注:
1.
2.
若由向ap ,量b 不x共aa , 线by 线((ɡb òn性ɡ xi表àna);示,不Abb;共Ca 线B (ɡònɡ
p
P
xiàn)),则称向量 p
3. 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形式同,实质也同。
第七页,共十三页。
例1 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所在平面相交于
AD,点M,N分别在对角线BD,AE上,且
( 1 )O P 2 O A 1 O B 2 O C;
5
5
5
( 2 ) O P 2 O A 2 O B O C ;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小结(xiǎojié)
本节课的收获(shōuhuò):
1.共面向量的定义(dìngyì); 2.共面向量定理;
3.判断、证明线面平行;
4.理解空间四点共面证明方法.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3.1.2共面向量定理。这一平面(píngmiàn)内的任一向量 ,有且只有一对。共面向量:能平移到同一 平面(píngmiàn)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例1 已知矩形ABCD和矩形ADEF所在平面(píngmiàn)相交于AD,
No 点M,N分别在对角线BD,AE上,且。的三点P ,A,B是否共线。例2 设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三点A、B、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与平面
空间几何中的向量与平面向量和平面是空间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解决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向量和平面的性质及运算规则,并通过实例讨论它们在几何中的应用。
一、向量的定义与性质向量是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1. 点表示法:以有向线段AB表示向量,箭头方向指向B,长度表示向量大小;2. 分量表示法:将向量沿坐标轴分解为三个有序实数(a, b, c),分别表示向量在x、y、z轴上的投影。
向量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向量:具有相同或相反方向的向量,记作⃗AB // ⃗CD;2. 相等向量:具有相同大小和方向的向量,记作⃗AB = ⃗CD;3. 零向量:大小为零的向量,任何向量与零向量相加得到自身,记作⃗0;4. 负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AB = -⃗BA;5. 共线向量:在同一直线上的向量,其方向相同或相反。
二、向量运算规则1. 向量加法:两个向量之和等于它们对应分量相加,即⃗AB+ ⃗AC = ⃗CB。
2. 向量减法:两个向量之差等于它们对应分量相减,即⃗AB - ⃗AC = ⃗CB。
3. 数乘:向量与实数相乘,即k⃗AB = ⃗CB,其中k为实数。
三、平面的定义与性质平面是空间中由无限多条直线构成的一个二维对象。
常用π表示平面。
平面可以由以下三种表示方法:1. 点法式:平面上一点M在平面上的投影向量⃗n与平面法向量⃗a 垂直,可表示为⃗n·⃗a = 0;2. 法线式:已知平面法向量⃗n和平面上一点A,可表示为⃗n·⃗AP = 0,其中⃗AP为平面上一点A的向量;3. 一般式:已知平面系数A、B、C和平面上一点A,可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
平面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平面:法向量平行或共线的平面称为平行平面;2. 垂直平面:法向量垂直的平面称为垂直平面;3. 直线与平面交点: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存在交点或者与平面平行;4. 两平面夹角:两平面法向量之间的夹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①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②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③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2)旋转体①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②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③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④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正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y′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4.常用结论(1)常见旋转体的三视图①球的三视图都是半径相等的圆.②水平放置的圆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③水平放置的圆台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④水平放置的圆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为全等的矩形.(2)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多面体的表(侧)面积因为多面体的各个面都是平面,所以多面体的侧面积就是所有侧面的面积之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 圆柱侧=2πrlS 圆锥侧=πrlS 圆台侧=π(r 1+r 2)l3.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 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 (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锥体 (棱锥和圆锥)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4.常用结论(1)与体积有关的几个结论①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或差. ②底面面积及高都相等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a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b .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c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1.四个公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平行直线相交直线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0,π2.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在平面内三种情况. 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 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直线、平面平行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a∩α=∅a⊂α,b⊄α,a∥b a∥αa∥α,a⊂β,α∩β=b结论a∥αb∥αa∩α=∅a∥b2.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判定性质定义定理图形条件α∩β=∅a⊂β,b⊂β,a∩b=P,a∥α,b∥αα∥β,α∩γ=a,β∩γ=bα∥β,a⊂β结论α∥βα∥βa∥b a∥α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图形条件结论判定a⊥b,b⊂α(b为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a⊥αa⊥m,a⊥n,m、n⊂α,m∩n=O a⊥αa∥b,a⊥αb⊥α性质a⊥α,b⊂αa⊥ba⊥α,b⊥αa∥b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名称概念表示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0单位向量长度(模)为1的向量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a=b相反向量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a的相反向量为-a 共线向量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a∥b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2.空间向量中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两个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 推论如图所示,点P 在l 上的充要条件是OP →=OA →+t a ①其中a 叫直线l 的方向向量,t ∈R ,在l 上取AB →=a ,则①可化为OP →=OA →+tAB →或OP →=(1-t )OA →+tOB →.(2)共面向量定理共面向量定理的向量表达式:p =x a +y b ,其中x ,y ∈R ,a ,b 为不共线向量,推论的表达式为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P →=OM →+xMA →+yMB →或OP →=xOM →+yOA →+zOB →,其中x +y +z = 1 .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向量e 1,e 2,e 3是空间三个不共面的向量,a 是空间任一向量,那么存在唯一一组实数λ1,λ2,λ3,使得a =λ1e 1+λ2e 2+λ3e 3,空间中不共面的三个向量e 1,e 2,e 3叫作这个空间的一个基底.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①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a ,b 〉≤π,若〈a ,b 〉=π2,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②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a ||b |cos 〈a ,b 〉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a ,b 〉.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 )·b =λ(a ·b ); ②交换律:a ·b =b ·a ;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 .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向量表示 坐标表示 数量积 a·ba 1b 1+a 2b 2+a 3b 3 共线 a =λb (b ≠0,λ∈R )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 垂直 a ·b =0(a ≠0,b ≠0)a 1b 1+a 2b 2+a 3b 3=0模|a |a 21+a 22+a 23夹角〈a ,b 〉(a ≠0,b ≠0)cos 〈a ,b 〉=a 1b 1+a 2b 2+a 3b 3a 21+a 22+a 23·b 21+b 22+b 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 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 ∥u 2. 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 (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a 与b 的夹角β范围 (0,π2][0,π] 求法cos θ=|a ·b ||a ||b |cos β=a ·b|a ||b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a ·n ||a ||n |.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 4.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供选用) (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 (x 1,y 1,z 1),点B (x 2,y 2,z 2),则|AB |=|AB →|=(x 1-x 2)2+(y 1-y 2)2+(z 1-z 2)2.(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AB →·n ||n |.。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一、引言平面向量和立体几何都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了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运算和几何性质。
平面向量用来描述平面中的点和方向,而立体几何则研究了空间中的点、线和面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平面向量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用。
二、平面向量基础知识1. 定义和表示平面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可以表示平面中的位移或方向。
平面向量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记作AB→或a→,其中A和B表示向量的起点和终点。
2. 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即两个向量相加的结果是以它们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向量的减法可以看作加上负向量,即a-b=a+(-b)。
数量乘法是将向量的大小与一个实数相乘,改变向量的长度但保持方向不变。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来表示,通常采用平行于坐标轴的分量表示。
例如,向量a的坐标表示为(a₁, a₂),其中a₁是向量在x轴上的投影,a₂是向量在y轴上的投影。
三、平面向量的运算1.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又称点积或内积)表示了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和长度之间的关系。
数量积定义为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再乘以它们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2. 向量的叉积向量的叉积(又称矢积或外积)表示了两个向量之间的垂直性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叉积的结果是一个向量,其大小等于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这个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
四、立体几何概念1. 空间点、线、面立体几何研究了空间中的点、线和面之间的关系。
空间点是没有大小和方向的,可以用坐标表示。
空间线是由两个点确定的直线,可以用参数方程或两点式方程表示。
空间面是由三个非共线的点确定的平面,可以用点法式方程表示。
2. 平行和垂直关系在立体几何中,平行和垂直是常用的关系。
两条直线平行,意味着它们在同一平面内,且不会相交。
两个平面平行,意味着它们没有交线。
两条直线垂直,意味着它们的夹角为90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向量与立体几何(doc 11页9平面向量1.向量有关概念:(1)向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可以平移)。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注意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共线的单位向量是);(4)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记作:∥,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提醒: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④三点共线共线;(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的相反向量是-。
2. 向量的表示方法:(1)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如,注意起点在前,终点在后;(2)符号表示法: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如等;(3)坐标表示法: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以与轴、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为基底,则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可表示为,称为向量的坐标,=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
如果向量的起点在原点,那么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终点坐标相同。
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 1和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a =e 1+e 2。
4.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5.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向量的夹角:对于非零向量,a b ,作,OA OB ==a b ,AOB θ∠=()0θπ≤≤称为向量,a b 的夹角,当θ=0时,,a b 同向,当θ=π时,,a b 反向,当θ=2π时,,a b 垂直。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a b ,它们的夹角为θ,我们把数量||||cos θa b 叫做,a b 的数量积(或内积或点积),记作:⋅a b ,即a •b =||||cos θa b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再是一个向量。
(3)b 在a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cos θ⋅=ba b a ,它是一个实数,但不一定大于0。
(4)⋅a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模||a 与b 在a 上的投影的积。
(5)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两个非零向量,a b ,b ,其夹角为θ,则:①0⊥⇔•=a b a b ; ②当a ,b 同向时,a •b =a b ,特别地,222,=•==a a a a a a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当θ为锐角时,a •b >0,且,a b 不同向,a •b >0是θ为锐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θ为钝角时,a •b <0,且,a b 不反向,a •b <0是θ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③非零向量,a b 夹角θ的计算公式:cos θ•=a b a b ;④||||||•≤a b a b 。
6. 向量的运算:(1)几何运算:向量加减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进行,特别要注意:若M 为AB 中点,则2OA OB OM +=;(2)坐标运算:设1122(,),(,)x y x y ==a b ,则:①向量的加减法运算:12(x x ±=±a b ,12)y y ±。
②实数与向量的积:()()1111,,x y x y λλλλ==a 。
③若1122(,),(,)A x y B x y ,则()2121,AB x x y y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④平面向量数量积:1212x x y y •=+a b 。
⑤向量的模:22||x y =+a 。
⑥两点间的距离:若()()1122,,,A x y B x y ,则()()222121||AB x x y y =-+-7. 向量的运算律:(1)交换律:+=+a b b a ,()()λμλμ=a a ,•=•a b b a ;(2)结合律:()(),++=++--=-+a b c a b c a b c a b c ,()()()λλλ•=•=•a b a b a b ;(3)分配律:()(),λμλμλλλ+=++=+a a a a b a b ,()+•=•+•a b c a c b c 。
提醒:(1)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对于一个向量等式,可以移项,两边平方、两边同乘以一个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去一个向量,切记两向量不能相除(相约);(2)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a b c a b c ,为什么?8. 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λ=a b ;1221//x y x y ⇔=a b9. 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0||||⊥⇔⋅=⇔+=-a b a b a b a b12120x x y y ⇔+=。
10. 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2)||||||||||||-≤±≤+a b a b a b ,等号当且仅当,a b 同向或反向或有0时才有可能成立(3)在ABC ∆中,①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则其重心的坐标为123123,33x x x y y y G ++++⎛⎫ ⎪⎝⎭。
②1()3PG PA PB PC =++⇔G 为ABC ∆的重心,特别地PA PB PC P ++=⇔0为ABC ∆ 的重心;③PA PB PB PC PC PA P ⋅=⋅=⋅⇔为ABC ∆的垂心;④向量()(0)||||AC AB AB AC λλ+≠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4)向量 PA PB PC 、、中三终点AB C 、、共线⇔存在实数αβ、使得PA PB PC αβ=+且1αβ+=.立体几何(文科只关注平行、垂直即可)1. 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这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的常用方法。
(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它们有无数个公共点,而且这无数个公共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是判断几点共线(证这几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和三条直线共点(证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在第三条直线上)的方法之一。
(3)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和三个推论是确定平面的依据。
(4)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平行还平行,横等纵变半)。
(5)三视图: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2.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1)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等角定理;(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范围:(0,]2πθ∈(θ=2π为异面垂直);②求法: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是平移(中点平移,顶点平移以及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熟悉的或完整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以便易于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转化为相交两直线的夹角。
(3)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公垂线夹在异面直线间的部分叫公垂线段)的长度。
(4)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反证法、异面直线的判定(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3. 直线与平面(1)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外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斜交(2)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且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运用线面平行性质。
(3)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注意:任一条直线并不等同于无数条直线;判定: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和这个平面垂直。
性质: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垂直。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其作用是证两直线异面垂直和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π,平面的斜(5)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2π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0,)2①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平面中所有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②从一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AOC,则点A在平面∠BOC上的射影在∠BOC的平分线上。
(注意:②在证明中不能直接应用)4.平面与平面:(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2)平面与平面平行(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一个如果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二面角的平面角:①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③角的两边与棱都垂直;范围:[0,] ;作平面角的主要方法:①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②三垂线法:过其中一个面内一点作另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垂面法:过一点作棱的垂面,则垂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④面积射影法(小题):利用面积射影公式cos S S θ⋅射原=,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
(注意:④在证明中不能直接应用)(4)平面与平面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
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