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以及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中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特性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知道空气也占据空间。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针筒、水槽、乒乓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空气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也具有质量和体积,从而引出空气也占据空间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实验包括:用针筒抽取空气使气球膨胀、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观察浮力等。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汽车排放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存在、特性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空气为什么能占据空间?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3)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可能还存在着疑问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空气是否存在?空气有没有质量?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科书上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空气的存在。
如:用气球吹气,气球会变大;用针筒抽取空气,气球会变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如用塑料袋装空气,观察塑料袋是否会变形;用气球吹气,观察气球是否会变大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特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除了占据空间,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如:空气的流动、空气的压力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如:呼吸、吹气球等,并记录下来。
8.板书(5分钟)本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新平县平掌乡小学杨艳仙【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一课,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让学生熟悉到空气确实存在,明白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了解紧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解决那个问题必需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讨。
本课要紧安排以下几个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二、杯子倒扣在水中,里面的纸团不湿;3、空气占据空间的转变,水和空气的比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能够转变(被紧缩或扩张)的。
进程与方式:用实验方式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如实验操纵条件的方式,进行观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与他人合作的良好适应,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明白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实验方式证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说明。
【教学方式】学生探讨、验证为主,教师讲述、示范为辅。
【教学预备】一、教师:玻璃杯、水槽、水、饮料瓶、餐巾纸、注射器、多媒体课件等。
二、学生(每一个小组):1个矿泉水瓶、2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水杯、注射器等。
【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提问:你明白什么缘故把石子放入水中乌鸦就能够喝到水了吗?什么缘故放入小石子,水就会上升呢?(3)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石头占据空间使瓶子中的水上升。
(板书:占据空间)(4)引出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科学探讨(一)探讨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件出示:瓶子、吸管、橡皮泥和实验要求)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让瓶子中的水上升并流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空气”单元第二课,通过对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聚焦版块通过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引出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的问题。
探索版块,包括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三个主要环节,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压杯入水实验中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打孔观察实验中纸团完全浸湿了是因为水进入了杯子,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打气观察实验中让学生认识到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研讨版块,通过在研讨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论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拓展版块,通过小挑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这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也会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会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烧杯9 个、纸巾、水槽9 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 个、毛巾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游戏。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2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1 .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水漫上来,那不知用吹的办法能不能让水漫上来呢?2 .教师演示实验。
在瓶子里装半瓶水。
把两根吸管插入锥形瓶中,其中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
然后用橡皮泥封住瓶口。
橡皮泥有什么用?(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老师制作完成后,请同学上来吹吹看。
3 .这是为什么呢?——空气吹进密封的瓶子后,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水就被挤出来了。
活动三: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水中倒扣杯子实验1 .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 .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1 )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 )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 )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空气占据空间》教案1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
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
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
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
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
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
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科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具有占据空间的能力,进而引出空气的质量虽然无形却实际存在的概念。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但学生对于空气的质量、占据空间等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难点:学生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虽然无形但实际存在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交流讨论来探究空气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
2.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引入课题: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呈现(10分钟)1.讲解教科书上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原理和目的。
2.分组讨论:空气能否占据空间?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巩固(5分钟)1.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
拓展(10分钟)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空气能占据空间,虽然无形但实际存在。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空气这个无形的物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无处不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水杯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的空间中充满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水分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是否真的占据空间。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空气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并且会占据空间。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学生可能会提到用塑料袋、气球等来捕捉空气。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空气是无形的,但确实存在,并且会占据空间。
实验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抽象的概念。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教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初步感觉空气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又一基本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材通过一系列活动,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让学生认同,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它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学生初步感受了空气,基本了解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后,进一步理解、掌握空气的基本特征。
在大量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事中,理解懂得空气和石头、木块、水等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能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分步操作,理解空气和别的物体一样能够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重点:在实验操作中,理解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具体的物质能够占据空间过渡到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同样具有能够占据一定空间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玻璃杯、水槽、纸巾、漏斗、矿泉水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空间”的概念简述简单地说,空间就是指一定的范围。
由长度、宽度、高度构成。
举例说明,我们的教室六面围成了一个空间。
2•简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课题)问:乌鸦刚开始没喝到水,后来怎么就喝到水了呢?乌鸦把小石头投进去,石头沉入瓶底,底部空间被石头挤占了,水往上涨,乌鸦喝到水了。
问:空气也象石头一样能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二、探索活动1 .把底部塞有纸团的玻璃杯倒扣入水中,观察并思考。
(1)把空玻璃杯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猜猜看。
试着说说原因(杯中没有水,也就是说水没有进入到玻璃杯中。
玻璃杯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2)把底部塞有纸团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中,猜猜看,杯中的纸团湿了没?试着说说这是什么原因?2.把水倒进瓶里(1)生活中我们遇到过把菜油倒进瓶子里,可有时候就是倒不进去?原因是什么呢?想想那会儿的场景。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六课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两部分组成。
这两者间并非简单的块状结构,而是存在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从“空气会占据空间”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到“改变空间大小后的空气有力量”再到“利用这种力量”,通过这些具体概念层层深入,最终完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因为空气是看不见、会流动的物质,因此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借助水将不可视的空气“可视化”,让容易流动的空气存在于密闭的空间中,其目的都是为了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形成最基本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学生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空气的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
但在本次执教时,学生并没有了解这一性质,学生只是初步感知空气是存在的,它看不见。
因此在本节课设计时就需要借助可视的物体,帮助学生观察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也要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问题和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勇于探索,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修改方案、再进行论证的这样一个过程。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瓶、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橡皮泥、注射器、实验记录单、毛巾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谈话:在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关于水和空气的一些知识,我现在手里拿着半杯水,水占据了杯子底部的空间,这是小石子,小石子占据空间吗?2.演示:向盛有水的杯子里放石子。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 《空气的守护者》:介绍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保护。
- 视频资源:
1. 空气实验视频:通过实验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流动、空气压力的现象,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空气污染纪录片:通过纪录片,学生可以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可以选择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
-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内容逻辑关系
1.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让学生通过吹气球感受空气占据空间。
2. 实验二:纸片飘落实验,让学生观察纸片在空气中的飘落现象,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3. 实验三:空气压缩实验,让学生通过压缩空气,观察气体的体积变化,进一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具体目标如下:
- 实物模型:教师将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空气压缩器、空气流动演示仪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 实验材料:教师将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如气球、纸片、塑料管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活动。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空气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气占据空间的奥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解释空气的特性和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然而,我也发现自己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引导不够充分。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得不够熟练,我在现场指导时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讲解。此外,在数据分析环节,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启发,导致他们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深入。
- 科学课程教材和相关教学指导资料。
3. 信息化资源:
- 教学课件和动画演示。
- 在线科学教育平台和教学视频。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
- 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 问题引导和思维导图。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气球吹起来后能占据一定空间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空气能占据空间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作业反馈:
1. 及时批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给出反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2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探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尤其是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物体和空间的概念。
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对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和特性还不够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观察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水、吸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空气的存在。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气球,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的压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空气是一种物质,它和其他物质一样具有体积和占据空间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学生可以用吸管将塑料瓶内的空气吸出来,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空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空气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特性之一:空气能占据空间。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
这个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空气的重要性非常关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
2.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物体的空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对物质和空气这些概念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实验和观察也有一定的经验,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1. 引入话题:与学生互动,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能占据空间吗?”-学生回答:空气是我们呼吸的东西,它是透明的,但不知道它是否能占据空间。
2. 引发思考: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好,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我把一个空气球放在桌子上,它会占据一部分空间吗?”-学生思考并回答:“会占据一部分空间。
”3. 引入本课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老师解释:“非常好!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些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了解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
”第二环节:实验观察1. 准备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杯、水、纸巾、吸管。
2. 实施实验:将玻璃杯倒立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老师演示并解释:“现在我将把这个玻璃杯倒立放入水中,你们观察一下会发生什么。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没有进入玻璃杯中。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水无法进入倒立的玻璃杯中。
-老师引导:“为什么水无法进入玻璃杯中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因为玻璃杯里面有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活动一: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这是一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请学生先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或防止空间被挤占,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活动二:拓展活动,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中挤出来这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瓶盖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瓶盖从瓶口取出或不密封,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学生会明白,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包括空气的存在、颜色、气味等。
但是读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没有思考过,也缺少具体的实证。
因此,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一定体积的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空气能占据空间科学探究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一张、泡沫漂浮物、实验记录单、毛巾演示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篮球打气筒、泡沫漂浮物【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与聚焦(3分钟)1. 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水)2.把这杯水倒掉,杯口朝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注射器、矿泉水瓶(带吸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
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二、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
水上升呢?
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3.学生大胆猜测
活动二:
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
(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
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
)
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
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
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
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三:展开实验。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
3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4小组汇报: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
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6.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出示实验要求:
(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
(2)先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里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
(3)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外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
4.方法听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5. 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
)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说说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7.老师解释: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和拉伸,而水却不能呢?
当空气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占据注射器里的空间大小发生了变化,但里面空气的多少变了没有?是的,空气既没有跑出来也没有钻进去,如果原来注射器里面有6个空气宝宝,当它被压缩和拉伸时里面还是6个空气宝宝,空气宝宝的数量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想像一下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试着做出你们的解释。
8.教师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就小了;当我们向上拉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大,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也就变大了。
四、拓展应用
1.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
2.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