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考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应对策略
(二)课堂复习应对策略
5、老师是一轮复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要注重课堂创新,要调动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的积极性,让学充分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老师要做好一轮复习的规划,要做好教 考衔接,要明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课后如何展开练习。
下面就具体做法,做一个 示范!
1、一轮复习整体规划
模式:
高考考向+纲要通史+选必知识融合+新情境训练
1、研究近三年课改省份高考真题,研究考向,明确目标,渗透课堂。 2、整合《纲要》通史主干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迁移能力 的培养。 3、提炼出与复习章节相关的选必知识,探索如何巧妙地融合。 4、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东岸做题上。做题一定要新情境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学 生学科能力的提升,才能适应高考。
的
分
区域开发
江南的开发
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裂
和
经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民 族
济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交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融
儒学受佛、道挑战有了新发展
文 化 反佛思想;玄学盛行(选必)
科技文化成就
注:孝文帝改革另行讲述
选必知识融合
《中外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的建立 P14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 P20
2、认识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改进。想想时空混乱该怎么办?知识体系 未构建起来怎么办?多和班主任即代课老师交流一下。你心里就会有方向。看看自 己目前的分数,与你心目中大学的目标还有多远?
历史知识之上的五大核心素养培育——高考命题与解题的指归
[8] 郑林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第 101 页。
60 2021年第12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 赵玉洁、王德民:《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 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 2016 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 41 题为 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年第 5 期,第 15 页。
[6] 教育部考试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历史 学科考试改革——2017 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中国考试》 2017 年第 7 期,第 34 页。
一、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
(一)命题内容:中学历史学科的新高考命题 在内容上仍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并通过历史与现实 情境的设置考察学习主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 平。为了检测出学习主体的核心素养水平,新高考 命题将更加注重对学习主体知识层面和价值观层面 的考察:知识层面主要是历史变动节点体现的历史 本质,价值观层面主要是中国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考察的形式上,新高考命题更 加注重设问的角度、广度和深度,体现为材料的选 择与情境问题的创设。[1] 因而,新高考试题的命制 需由三个层次递进的水平构成。相应地,课堂教学 层次也呈梯度上升的特征。命题水平与教学层次对 应明晰,为有效落实对学习主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育提供了具体入微的可操作性手段。
(二)命题与教学水平的对应:命题的三个水 平对应教学的三个递进梯度。命题的初级水平层次 是检测学习主体的历史知识存储量和学习主体对历 史知识迁移的精确度。在此水平层次,学习主体需 要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相应地,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习主体对教材文本主干知识 进行识记并帮助学习主体深度理解相关的历史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试题解答方法
··ud }wxs◇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韩艳春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围绕核心素养总结解答高中历史试题的方法。
1.正确看待因果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解释素养能够促使学生理性看待因果关系。
思维的起点是问题,我们可以问题为引领,促使学生以理性思维调动知识储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历史学习成效。
可以“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这一问题为引领,促使学生对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开始于唐朝后期。
尽管北宋的政治重心在北方,北方经济也有比较明显的恢复和发展,但受与辽、西夏战争的影响,加上黄河又屡发水灾,经济恢复程度受到一定牵制,难以追赶南方。
从唐朝开始的南粮北运不但未见终止,其规模反而继续扩大。
与北方相比较,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就广度而言,南方充分利用劳动力,开垦荒地,梯田在南方丘陵、山区比比皆是。
南方农业部门众多,利用北方所不具备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如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水产、海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尽管南方人均耕地少,生活资料却比北方丰富。
就深度而言,南方精耕细作的水平超过北方,轮作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
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更高,商业性农业和多种经营呈现相当繁荣的景象。
2.发展逻辑思维表格类试题运用数据信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例】下表说明当时苏联( )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改革。
历史新高考备考策略心得
历史新高考备考策略心得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备考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在经历了这段紧张而充实的备考时光后,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新高考对于历史学科的考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能仅仅死记硬背知识点,更要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首先,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是基础。
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繁多且复杂,我们需要将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别构建成清晰的脉络。
比如,中国古代史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划分,每个时期的重要制度、经济发展特点、文化成就等都要心中有数。
对于世界史,同样要理清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
这样,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我们能够迅速定位相关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答。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历史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同学在备考中容易忽视这一点,导致在答题时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偏差的情况。
例如,“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政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透彻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教材是备考的根本,但不能局限于此。
广泛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比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经典著作,都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
此外,关注一些权威的历史学术期刊和网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也有助于我们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前沿的观点和更广阔的思维。
做好笔记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对于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知识点,要进行专门的整理和归纳。
同时,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体系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备考以家国情怀为例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抗日 战争
民主
备考策 略
分析高考试题,明确考查方式
(2)多角度 考查学科素养
(2016年文综全国卷Ⅱ )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
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
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斯大林模式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美苏争霸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40
41 46 47 题号 30 32 41 47
近代以来世界和中国的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人口迁移问题
中国古代文化交流—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 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家国情怀
生活
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发展道路的
探索
经济全 球化趋
势
经济全
一五计划 球化的
趋势
改革开放
经济腾飞与 生活巨变
备考策 略
理解家国情怀,把握考查立意
模块 必修三
中国古代的思 古代中国的科 近现代中国的
想
技与文艺长廊 先进思想
近现代世 界科技与
文化
孔子思想 古代科技成就 西学东渐
近现代世 界科技
新中国的
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儒者重 “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备考策 略
分析高考试题,明确考查方式
4.反映社会 热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 题中体 现价值取向
民族 意识
(2017年文综全国卷1 )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 “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 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 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 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 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 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 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 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 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 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 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 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 的原因。(17分)
2024届新高三一轮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高考评价体系是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整体性。“一核”“四层”“四翼”是一个整体。三者彼此关联、协调一致。“一核”作为总体目
标,体现在“四层”“四翼”中;“四层”围绕“一核”目标并遵循“四翼”要求进行设计;“四翼”对“四 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出具体要求,从而确保“一核”目标的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并非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 强调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 (2)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 事物,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和阐述历史事物;
• (3)历史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问题,最终得出历史结论。 这些能力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点,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能 力,也是历史教学着力培养的、历史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尤其是历史探究能力集中 反映了高考内容改革的亮点,反映了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反映了国家选才意志,也是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区别于合格性考试的最大特点。
认真学习《中国高考评价 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 体系说明》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 核”“四层”“四翼”组成,其 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 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 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 题;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 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 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 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 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 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 考”的问题。
第三,稳定性。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选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 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借鉴国内外先进测量理论和实践成果,既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又经过实践的检验。这 些因素具有持续性,在短时期内不会产生大的变动,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考评价体系功能、结构、内容的相对稳 定。这对保持人才选拔的有序性和维护基础教育教学的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作者:韦宝玉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25期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无论社会处于哪个时期,历史诠释都要以当下时代意识及特点为主。
因此,教师需要从以往教学形式中跳脱出来,凸显“以生本理念”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将学习需求与新高考需求相衔接,围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及唯物史观等内容展开学习,站在历史全局角度,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自身历史核心素养。
一、培育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要点(一)基础知识众所周知,历史作为时间与空间相互交融的博学学科,若想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教师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其在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着重带领学生巩固历史基礎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以其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拓宽历史视野,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训练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忆古思今,提高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科学思维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存在较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些学科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
高中历史对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学生能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事件展开全面分析,深挖事物的本质。
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剖析相应的内容,对事件的起因、结果及影响有所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应用科学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并对事物之间的关联予以精准把握。
(三)学科能力阅读理解与归纳总结应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导,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协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捋顺国内与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是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主观需求。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予以整体把握,思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质量。
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及反思
历史科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及反思随着高考结束的钟声响起,紧张而富有挑战的备考阶段宣告结束。
本次历史科备考工作以扎实的教研为基础,通过科学的备考策略、创新的教学方法、细致的学生反馈收集、精准的模拟考试分析以及全面的备考效果评估,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一、备考策略分析在备考策略上,我们坚持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紧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制定了详尽的备考计划。
在知识点的梳理上,我们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备考方法上,我们采取分阶段、分模块、分题型的备考方式,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
二、教学方法优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制作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件和复习资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反馈收集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我们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们设置了专门的意见箱和在线反馈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
通过反馈收集,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困惑,还发现了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和漏洞,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模拟考试分析在备考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多次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的成绩分析和问题诊断,我们发现学生在历史科目的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重点和训练方法,加强了对解题技巧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五、备考效果评估通过高考成绩和学生反馈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本次历史科备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整体提升明显,高分段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其次,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上。
最后,学生的历史学科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这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核四层四翼”角度把握历史学科命题特点,制定科学备考策略
从“一核四层四翼”角度把握历史学科命题特点,制定科学备考策略●江西省新建二中 宋宗广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历史试题严格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题型题量、情境呈现、问题创设、分值设置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
本文试从“一核四层四翼”角度,对甲乙卷试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2023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一、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特点(一)紧扣核心目标,考查核心价值表1 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命题的核心价值考查全国甲卷·直击高考·表1体现了202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立德树人的考查主旨,凸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其中,“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观”这部分试题无不指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育人目标。
从考查范围来看,涉及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艺;从考查方式来看,不仅考查了“是什么”,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的内容、特征,还考查了“怎么做”,着意引领考生尊重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在“树人”方面动真脑筋,下真功夫。
“凸显‘四史学习’,筑牢为党育人”这部分试题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素养的考查要求。
“强化治国理政,体现为国育才”这部分试题涉及的“治国理政”内容既有具体的技术性措施,更有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长远国家发展战略,充分落实了“高考改革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要求。
“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部分试题有的灌注了历史人物的奋斗精神、斗争意志,有的贯彻了审美价值导向,都突出了“育人”的考试功能。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这部分试题从不同维度引导教学关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彰显了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同时揭露了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面目,客观上有利于坚定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强化了考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紧扣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1.时空观念考查表征直接(1)时序方面,考查思维偏向于差异性。
甲卷第31题给出的时间为1987年,故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甲卷第33题给出的时间是在1740年之前,故排除D项“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甲卷第35题给出的时间是1951年,故排除A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备考策略与建议
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备考策略与建议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考试,既决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成果和学业水平,也是考生大学招生和就业的重要参考。
为了能够在这项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备考策略和建议。
一、制定考试计划制定考试计划是备考的第一步,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时间,合理分配备考时间、复习内容和方法。
考生可以通过分阶段复习、分类记忆、制定时间表、将时间分配到各个具体学科、留出充足时间进行实战模拟考试等方式,使备考效率更高。
二、重点内容统筹复习在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中,考生要根据历史科目考试的特点,结合命题规律,在保证全部单元复习的前提下,对高考重点知识点做好集中复习。
历史学科知识要点繁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合理选择,尤其要充分关注每年高考出现的热点、难点与重点问题。
重点复习使用学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三、科学使用教材和题目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考前的备考,重在使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和题目,在掌握练习和应试技巧的同时对知识做全面、深入的梳理。
考生要学会辨别各种历史学科教材的优缺点,及时更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注意平时多做历年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真题,熟悉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四、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备考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形成科学高效的备考习惯,提高备考效率。
在冲刺阶段加强模拟考场的练习,对自己的估时能力进行检验,既能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又能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备考的过程中,适当配合锻炼、娱乐和休息,达到身心合一,使大脑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保证备考效果。
五、多参加历史复习班和考前培训在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备考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可以参加各种历史学科复习班和考前培训,辅导老师可以在知识点的讲解、题型解析、复习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好的帮助,交流学习方法,增强解题能力。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备考策略以历史理解和解释为例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发问现题问,题能和够解以决全问题面的、能客力观、辩 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六、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1、坚持史料导学。 史料导学指通过史料创设特定的历史情景,并设
④历史解释的例题
(2017年全国ǁ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
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
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的角度 考查明朝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
题号 考查的学科素养
题号 考查的学科素养
24题 历史理解
33题 历史理解
25题 历史理解
34题 历史理解
26题 历史解释
35题 历史理解
27题 历史理解
40题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28题 历史理解
41题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29题 历史解释
45题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30题 历史理解
46题 历史理解
31题 历史理解
④历史解释的例题
(2017年全国ǁ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 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五、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ǁ卷中两项学科素养的考查情况
题号 考查的学科素养 题号 考查的学科素养
历史新高考教学策略总结
历史新高考教学策略总结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
以下是对历史新高考教学策略的一些总结。
一、深入研究新高考政策和考试大纲新高考政策和考试大纲是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要认真研读相关文件,了解新高考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比如,新高考强调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教师要明确这些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要关注新高考中历史学科的题型和命题特点。
通过对历年高考真题的分析,把握命题的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二、优化教学设计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构建知识体系历史知识纷繁复杂,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时间轴、思维导图等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3、注重问题设计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4、结合多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历史文献、博物馆、遗址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
2、时空观念的培养通过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空框架,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考历史备考教学指导分析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研究■王 涛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 551700)【摘 要】社会正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在蒸蒸日上,所以对教育事业也是越来越关注,纵观我国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在目前的教育情况下所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改革,明确了核心素养指标,让理论变得更加完善,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本文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研究进行了探讨,讨论了相关内容,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16-01 核心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早在2014年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了,实践表明,所带来的效果还是好的。
目前,教育人士十分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过,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模式存在,想要进行新的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必须对传统有所改变,在传统的模式上加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物理在高中还是占有一大部分重要的地位的,教学质量必须有所提高,所以进行核心素养培训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分析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成分1.物理的观念。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主要的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然后进行抽象的处理,将其幻化成具体的概念。
人们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分析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总结出规律和原理概念,在物理学的视角下,形成运动观念,能量观念,物质观念等,上面的内容有效的帮助人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就是引领学生形成经典物理学的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了解认识客观的世界,认识自然界,掌握住各种规律,形成科学的观念。
2.培养科学的思维。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主要是培养科学的思维,其中主要包括的就是科学的推理,构建相关的模型,提升质疑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会运用科学的论证,客观的看待世界。
核心素养下历史高考命题特点及提高学生素质方法
核心素养下历史高考命题特点及提高学生素质方法作者:史志刚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10期摘要: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有以下特点:注重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历史核心素养为背景,命题新颖灵活,引领课堂教学;命题的综合性增强,凸显学科素养;趋向于开放性,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高考历史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题目的实用性。
高考命题趋势下历史教学中的不足体现在过度注重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功欠缺,阅读能力制约发挥;教师的过度干预,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一)注重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期的引领,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思想上的引导,以大局为重,立德树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历史使命,认清中国在世界舞台中不可取代的地位,要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历史担当,清醒认识时代和历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要有无私奉献的胸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祖国命运和个人密切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到有祖国大家庭作为后盾,才是实现个人小家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教育要心系家国,为党政建设服务,培养青少年为祖国实现民族大业的服务意识,只有将教育和祖困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才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历史教学中和历史高考命题趋势,倾向于考察中学生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历史核心素养为背景,命题新颖灵活,引领课堂教学随着高考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已经摆脱传统意义上对知识的机械考察,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将基础知识在多样化的考试题目中展现出来,能够随心所欲地迁移知识,在历史系统大框架下,在特定的题目中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题目灵活新颖,回答问题时,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再迁移和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考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最火爆的热词,被称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
什么是核心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强调知识和技能到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指由学科课程到主题课程,由学科中心到学生中心,由单向学习到多元学习。
具体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导历史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高考命题专家们提出新课程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一核是指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目标。
包括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告诉我们高考为什么考;四层是指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
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这告诉我们高考到底要考什么;四翼是指是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
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这告诉我们高考到底怎么考。
在理解核心素养前提下,深入挖掘高考历史学科考查的能力。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所强调的是:
①历史阅读能力,即读懂历史材料,正确理解题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②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认识和理解新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并分析和说明问题;
③文字表达能力,即准确描述历史事物,概述历史事实,阐释历史观点;
④历史思维能力,即运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思考、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和高考历史学科考查能力的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备考,以下方法可以尝试:(一)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是教育部组织命制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
是中学考试评价的最高体现,是高三备考的指向标,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
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高考试卷,特别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特别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高考试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试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试题和命题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国家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且比较认可目前的命题趋势。
(二)研究考试方法
借鉴高考命题思路,进一步细化对能力的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外,设置好的问题是关键,
高考题设问和答案设置的思路和角度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借助高考命题思路和学术思维进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主干知识点为基点,选取典型史料拓展教材边界,以问题探究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论证以及准确的表述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快速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必要途径。
以高考选择题为例:
现在全国卷选择题都是小切口大历史,以新情境新材料表象为载体,考查以下四方面内容:
(1)考查历史表象对应的历史史实,这是难度最小的基础题。
(2)考查历史表象对应的原因、背景、条件、目的。
(3)考查历史表象产生的结果、影响、意义、评价。
(4)考查历史表象的本质或实质,这是难度最大的区分题。
高考选择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严密的审题能力、扎实的知识功底、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授予学生以“渔”从而让学生自己获得“鱼”。
解答历史选择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两串钥匙。
第一串钥匙:先解读题干,了解判断试题类型,抓住试题中时间、语气、符号等关键词;再解读选项,判断史实是否正确、概念是否准确、程度是否合适以及对应是否最佳。
第二串钥匙:掌握选择题解题的原则,是否体现主体一致原则,是否满足全面性原则,是否符合化简原则,是否满足就近原则;是否符合趋势性原则以及是否过于绝对化原则。
(三)研究课堂教学
学科素养下的新高考要求老师们学会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备考策略。
转变观念是改变备考复习“高耗低效”局面的首要前提。
1. 由“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
高考命题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由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转向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要求备考复习必须彻底摒弃“全面覆盖、面面俱到、盲目备考”的一贯做法,采取“精简内容、高效复习、精准备考”的策略,通过“减耗增效”,实现由“高耗低效”向“高效低耗”的转变。
2. 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
复习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温故而知新”。
高效率的复习是以新带旧,即利用新知识引领旧知识的复习,利用新问题深化旧知识的理解。
这就需要高三老师认真备课,我所理解“新”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升能力的前提;而提升能力是备考复习的升华。
3. 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
备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而不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按照专题史呈现教学内容,有违于历史
学习的认知规律,给教与学带来不少困难和障碍。
考试大纲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展现的知识体系做出调整和重构。
历史明确将初中内容纳入考查范围;历史高考试卷中的试题排列规则反映了命题对通史体系的考查要求。
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考命题实际,打破现行教材体系,整合教材内容,重构通史体系。
4. 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学习说到底都是自学。
历史几乎可以完全自学。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与合作探究,实现导、学、用合一。
树立教师导学导思,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生基础确定复习目标和内容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导学提纲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化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出问题,探讨交流;历史学科应该大胆推行异步学习,不必限定学生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