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合集下载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

“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

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

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解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解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解释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文解释】1、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2、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词语解释】茱萸:香味植物。

古风俗重阳节插茱萸避灾疫。

⑴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又叫老人节。

[⑵忆:想念。

⑶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作者的家乡山西祁县就在这一带。

⑷异乡:他乡、外乡。

⑸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⑹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⑺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8)山东兄弟:山东指华山以东。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而王维当时在华山西面的长安,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诗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作者简介]王维(698-759 ,一作701-761)〔唐〕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玄宗开元五年(717)进士,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

天宝十五年(756)官给事中,乾元中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归隐蓝田辋川,尝于清源寺壁上画《辋川图》,笔力雄壮,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

善写破墨山水,笔迹劲爽,气势深重,一变线条钩勒和重色青绿画法,创以水渗透墨彩之新技法。

画山水松石,似吴道子而风致标格特出,尤工平远之景,云峰石色,绝迹天机。

得兴处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作一景;画《袁安卧雪图》,有雪里芭蕉,此乃造理入神,迥得真趣。

荆浩《画山水录》说:“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

”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代董其昌推崇他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亦善诗,前期诗作以边塞为题材,风格雄浑;山水诗追慕恬静和禅理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成就独特。

画迹有《青枫树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等。

《太上像》《山庄图》《雪山图》等126 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传),绢本,墨笔画,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上册;《伏生授经图》卷,绢本设色,绘汉伏生像,形象清癯苍老,笔法清劲,无款,南宋高宗题“王维写济南伏生”,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著有《王右丞集》。

[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Y ):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诗]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译文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解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解释
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出自《全唐诗》,属于七言绝句。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九月力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

九月力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

九月力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一、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衍生注释:1. 异乡:指他乡、外地。

就是在不是自己家乡的地方。

比如说离开老家到大城市打拼,那大城市相对于老家就是异乡啦。

2. 异客:作客他乡的人。

好比去别人那里做客,但是不是短暂的去玩一下,而是长时间在陌生的地方生活,就像个特殊的客人一样。

3. 茱萸:一种植物。

在古代的习俗中,重阳节这天,人们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在身上,据说可以辟邪呢。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思乡怀亲。

诗人一个人在外面,远离家乡和亲人。

在重阳节这个本应阖家团圆的节日里,这种思念之情被加倍放大。

每次一到佳节的时候,就会格外想念自己的亲人,这种情感特别能引起在外漂泊之人的共鸣。

不管是谁,在外面过个节,心里总会有点想念家里的热乎劲。

2. 表现手法-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简单直接地说出了自己孤独客居他乡,佳节来临思念亲人的深切情感。

后两句则是通过对兄弟们登高插茱萸场景的联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用兄弟们登高时少了自己的那种画面,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很巧妙,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诗人当下的孤独,又能想象出他家中兄弟登高的热闹画面,从而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份思念之情。

四、作者介绍:王维,他可是唐代的大诗人呢。

王维这个人很有才,懂得很多东西,诗歌、绘画、音乐啥都拿手。

他的诗风格多样,有那种描绘自然山水之美的优美诗作,也有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表达真挚情感的诗。

他的人生经历也是起起伏伏,早年意气风发,后来经历了很多事,人生的酸甜苦辣都有。

不过这也让他能写出各种各样的好诗,不同的境遇在他的诗中都有体现。

五、运用片段:1. 有个小伙子叫小李,他远离家乡去大城市工作。

一年中秋节到了,同事们都回家团圆去了,他独自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月亮。

九月九日忆山东这首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这首诗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理解一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两句说的是诗人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感觉自己就是个陌生的客人。

每到过节的时候,就会加倍地想念亲人。

同学们想想看,假如放假了,你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没有熟悉的小伙伴和亲人,是不是会特别想念家里的温暖呀?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两句意思是,诗人远远地想到兄弟们今天登高望远,头上插着茱萸,可是就少了自己一个人。

就好像你们班里出去游玩,大家都在,就差了你,那种感觉肯定不好受。

咱们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王维在他乡,可能正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想着:“我的兄弟们现在应该正在山上开心地玩耍呢,可我却不在。

”这该有多失落啊。

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很远的城市读书。

到了中秋节,看到别人家都团团圆圆的,他就特别想念老家的爷爷奶奶和小伙伴们。

这就跟王维当时的心情很像。

这首诗就是王维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完完全全地写了出来。

它让我们知道,不管在哪里,对亲人的牵挂永远都在心里。

同学们,当你们离开家,去到别的地方,也许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首诗里的情感啦。

好啦,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咱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能记住这首充满思念的诗!。

小学必背古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必背古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必背古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题目里的“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忆”,是“回忆”的“忆”。

“山东”,在这首诗里指的可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就在那里。

从题目我们可以大概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王维在重阳节这天回忆家乡兄弟的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讲的是:我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着兄弟们已经登到了高处,身上插着茱萸草,这时候只缺少我一个人。

茱萸与果实听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点儿小问题?诗的前两句,作者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过节的时候很想家,这个倒是很好理解的。

过节嘛,大家都盼着亲人能够团聚在一起。

可是后两句又说登高,又说身上插茱萸草,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间有许多妖魔鬼怪经常跑出来做坏事、害人。

有个名叫桓景的年轻人,心地非常善良,他决定上山学习法术,斩妖除魔,让人们过上安全太平的好日子。

于是,桓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法力高强的道士费长房,想要拜他为师。

费长房看了看桓景,问他说:“年轻人,我可以教你长生不老,也可以教你点石成金,你想学哪样啊?”桓景摇了摇头说:“师父,我不想长生不老,也不想点石成金,我只想学习一些对付妖魔鬼怪的本领,保护无辜的百姓。

”费长房听到桓景的回答,心里非常高兴,像桓景这样善良无私的年轻人正是他想要的徒弟。

就这样,桓景通过了师父的考验,开始学本领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几年过去了,桓景学了不少法术,还跟着师父一起,到处为民除害,山下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这一天,桓景正在院子里练功,师父费长房急匆匆地走过来对他说:“桓景,你赶快下山回家!”桓景一听师父要赶他下山,急了,他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什么错,惹师父生气了,赶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翻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翻译如下:
1、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赏析
古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逄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无数游子心。

4、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

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翻译: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
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三年级语文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原文】九月九日忆xx兄弟唐代:xx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知识点】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赏析: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⑶。

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一本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二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

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

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

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

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九月九日的意思全文译文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

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翻译: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
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

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王维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
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词句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讲解》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便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无尽的思乡深情,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读来仍感同身受。

王维,这位诗画双绝的才子,早年有着积极的政治抱负,然而仕途的波折与人生的无常,让他的诗作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与宁静。

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正是他在异乡漂泊时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便将诗人孤独的处境和异乡人的身份清晰地勾勒出来。

一个“独”字,凸显了他的形单影只;“异乡”与“异客”,强调了身处他乡的生疏与不适。

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没有熟悉的亲人和朋友,那种孤独和寂寞可想而知。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是千古名句,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

节日,本应是欢乐团聚的时刻,可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却是加倍思念亲人的契机。

重阳节,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插茱萸以祈求平安长寿。

然而,王维却只能独自在异乡,遥想远方的亲人此刻或许正在欢聚一堂,而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心中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在这里展开了想象,仿佛自己能看到远方的兄弟们登上高山,身上插满茱萸,却发现唯独少了自己。

这种通过想象来表达思念的手法,更加深了那份孤独和失落。

他明明不在现场,却能如此清晰地描绘出兄弟们的活动,足见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之深。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

它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是因为每个人在生命中都可能有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时刻。

王维以他敏锐的笔触,将这种普遍的情感准确地捕捉并表达了出来。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又有借景抒情,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场景,烘托出自己的孤独。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古诗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古诗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啊,那可真是经典中的经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就这两句,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人的心坎上。

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那种孤独感,谁能不懂呢?就像一只离群的大雁,在广阔天空中独自飞翔,多凄凉。

佳节来临,别人都热热闹闹,自己却只能眼巴巴看着,思念像潮水般涌来。

这思念是对家乡兄弟的想念啊,那种情感,是深深扎根在心里的大树,拔都拔不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看,诗人多厉害,虽然自己在远方,却能想象出兄弟们登高的场景。

那画面多热闹,兄弟们插着茱萸,有说有笑。

可诗人不在,就像一幅完美的画缺了一块,怎么看都觉得遗憾。

这是不是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少了一个小伙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那种感觉挠得人心痒痒,让人心里空落落的。

这首诗里的情感,真实得就像我们自己的生活。

谁没在外面漂泊过呢?谁没在过节的时候想念过家人呢?这诗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们可能没有诗人那样的文采,但那种思念是一样的。

从诗里能感受到王维对家乡的眷恋,那眷恋就像孩子对母亲的依赖。

家乡有熟悉的街道,有一起玩耍的伙伴,有温暖的家。

这些在异乡是找不到的。

在异乡,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风俗、环境,都像是另一个世界。

这种反差,让思念更浓烈。

就像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会更加强烈。

再看这诗的用词,简单却有力量。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把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不用复杂的招式,一招一式都直击要害。

“独”字,一个字就把孤独写出来了。

“倍”字,又把思念加倍的感觉体现出来。

这是不是很神奇?这首诗流传了这么多年,依然能打动我们,就说明它有不朽的魅力。

它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活的情感。

它像一条长河,流淌在历史的岁月里,滋润着每一个读到它的人的心。

它也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们能和古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不管过了多少年,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都不会变,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一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什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什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那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什么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意思是什么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

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

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

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

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

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

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

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因为这个节日风俗,是采摘茱萸花枝插头,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龄有“茱萸插鬓花宜寿”,白居易有“舞鬟摆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之类的句子。

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摘录此类诗句甚多。

关键在于此诗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从中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精心意象,展示一个颇有情趣的兄弟共乐的场面,从而把“共乐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写得令人心颤而余味无穷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品鉴赏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

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是 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 人而作。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 功名。王维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 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 “王孟”。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孤独、孤单。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异:其他。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பைடு நூலகம்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客居漂泊,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思考:
1.从哪个词看出诗人是独自一人?
少: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 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远望,
都插上茱萸就少了我一人。
1. “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底少了哪个人?
(少了诗人王维。)
2.17岁的王维为什么要远离家乡?重阳节那天, 他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离开家乡到长安谋取功名。)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又是从哪个词看出诗人是加倍的思念亲人?
3.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会加倍思念亲人?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 目无亲,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比平时更思念 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遥远。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 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 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 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