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活到89岁,在古代有限的医疗状况下,如此长寿实属难得。

这都要归功于他独到的养生秘诀,尤其是清晨的保健。

后人将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总结成“养生三件事,活到九十九”。

第一件事:深呼吸
清晨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

然后,随即起床,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

然后放松全身肌肉,调理气息。

最后走到户外,大口呼气,将身体内浊气呼出,将新鲜空气吸入,做到吐故纳新。

第二件事: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转向北远眺。

运动迷糊中的双眼,保证了眼睛清爽。

还可以用茶水,清洗眼睛周围,有很好的明目效果。

第三件事: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将前一天体内的毒素排出,保持一天的通畅。

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

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和尽快排除。

老中医推荐常舒润通茶,中药配方无副作用,肠道畅通一身轻松。

.。

《黄帝内经》里的经典长寿养生法,原来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

《黄帝内经》里的经典长寿养生法,原来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

《黄帝内经》里的经典长寿养生法,原来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长寿的人,通常都是过得很快乐~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养生的记载未有半字提及何物久服可以长生,也未提何种运动可以延年,历史上无数的皇帝和贵族为了长命百岁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凡是天下可以找到的药都有人吃过,也有将药物炼成丹药服用,这些不养心而依赖药物的人最终都早早送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一、《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当下在我眼中的养生,除了坑蒙拐骗还是坑蒙拐骗,养生的方法非常多,养生的理念千奇百怪。

在我个人的眼中,这些中医养生的宣传在国人的大健康上没有什么正作用,甚至大部分的养生方法对人体有害。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的经典,不是因为他里头有别人不知道的知识或高人一等的哲学思考,而是经典的作者能够静下心来保持恬惔虚无的心观察世界,这样便能够跳出各种表象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且用简单朴实直接的语言展现出来,平淡如水的经文经得起细心的琢磨,这些经文无论在指导临床治病还是养生,都直指核心,一语中的,是精华中的精华。

我们看看经典的作者是如何看到养生的实质。

我们静下心来读《黄帝内经》,经典教授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养身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养精神“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很多人会说如此简单,我知道了,这就真说明你不知道。

我们知道一件事情分为知识层面的知道,思维层面的认同,心灵层面的感受。

当你能从心灵的感受上体会到这种养生方式最幸福快乐,真正符合心灵的欲求,你的行为会自然而然的符合正确的养生方式,美其食,乐其俗,没有任何束缚与约束。

心灵层面的感受最简单,三七、人参等所谓对我们身体有益的食品,当我们静下心来品尝便知其气味难闻,难以下咽,与自己气味不相合,不可能养生;拍打、刮痧等所谓的排毒方法,当我们静下心来时,我们不会愿意残忍的让自己受尽肌肤之苦,因此也不可能养生。

每天必须走几万步、必须喝多少水、必须补充什么营养,当我们静下来时,我们知道我们不愿意这样做,我们愿意每天过丰富的人生,而不是重复单调的运动与食物。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用各种方式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顺应四季变化《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静:养生必须静心《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养生必须修身养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

”指的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养生必须调息《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养生效果更好。

补:养生必须补之有道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从味道上来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

从颜色上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养生必须固守精气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黄帝内经》中最经典的八句养生名言,照着做就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如何做才能达到心身康健而长寿,这应该是大家感兴趣,也一直在追求的话题。

《黄帝内经·素问》开篇,上古天真论就详细讲了怎样做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一、什么是上古天真?上古就是远古时代。

而天真,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1、指人天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

2、指人该达到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或天寿。

那天年是多少年呢?《黄帝内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百岁,一种是120岁。

古文献中出现的,更多的是120岁。

3、天,指先天;真指真气。

真气又叫元气,元气跟其他气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它的纯度比较高,充满生机,所以又叫真元之气。

天真,也就是先天真元之气。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上古之人,天性多质朴,如果又懂得天地自然之道,生活与养生都循自然之道,就能保全真气,而活到天年。

所以,以上几种解法,联系起来看就比较通了。

首先,自然质朴的天性,换成另一种表达,就是元神清净。

什么是元神呢?教大家一个窍门,在中医学中,凡是牵涉到一个元字的,就是先天而来的,比如元精、元气。

所以简单地说,元神就是与生俱来的,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自调节作用的那个机制。

元气跟元神的关系,中医认为,物质的化生过程是从有形到无形,或者说,由低级到高级,比如元精化元气,元气化元神。

而统御方式,则是反过来的,就是高级统御低级,也就是神驭气,气驭形体。

而气,在古代,大概就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微观的物质单位的代称,气的存在,有两种形式——散则为气,聚则成形。

所以,人的形体,无非就是气聚而成。

气越清纯,由气组成的人,也就越纯粹。

老子有句话叫:抟气致柔,能婴儿乎?就是说,婴儿的气是纯粹,所以他生气勃勃。

如果一个人能时时保持天性淳朴、元神清净,就能无病无灾,活到自然寿命,也就是我们说的天年。

生活中乐观而心胸开阔的人多半长寿,这很容易观察到。

二、健康养生长寿之道第一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注意,这里的知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个知道,而是懂得道。

黄帝内经里的长寿养生秘方

黄帝内经里的长寿养生秘方

黄帝内经里的长寿养生秘方 《黄帝内经 》里的长寿养生秘诀 想长寿必看。

《黄帝内经》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医著 作,里面隐藏着很好长寿养生秘方,对人类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人们 不妨从《黄帝内经》中学学长寿养生方法,以强体健身、延年益寿。

一、子时胆经值班,一定要睡觉,不吃夜宵 子时是晚上 23:00 至次日凌晨 1:00,此时胆经值班,是胆汁运作和骨髓造 血时间。

子时更是身体休养及修复的开始,应该睡觉。

此时不要熬夜,否则会致 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不适症。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 后头脑清晰,面色红润。

反之,子时前不睡者,面色清白。

另外,子时不要吃夜宵,不易消化。

晚饭吃得太饱、吃夜宵都会影响睡眠。

二、多吃蓝莓强壮肾 三、丑时肝经值班,要愉快入眠 丑时是凌晨 1:00 至 3:00,此时肝经值班,是肝脏修复时间。

肝经可调节 全身血液并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解毒和排除毒素,为人体进行清洗工作。

此 时我们应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导致气血不畅。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丑时前未入睡的人,面色会显得青灰,情 志倦怠而易烦躁。

四、寅时肺经值班,要较深的睡眠 寅时是凌晨 3: 00 至 5: 00, 此时肺经值班, 是呼吸运作时间。

其特点为“多 气少血”,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 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 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人体体温最低,血 压也最低,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脑部供血最少。

如果在寅时经常醒来, 则为气血不足的表现, 应加以注意。

老年人肾气不足, 如果寅时醒来, 可以如 《素 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中记载: “肾有久病者, 可以寅时面向南, 净神不乱思, 闭气不息七遍, 以引颈咽气顺之, 如咽甚硬物, 如此七遍后, 饵舌下津令无数。

” 可见, 睡觉是人生第一大补, 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质量, 有益于身体健康, 更是长寿养生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黄帝内经》养生长寿的秘诀,就这几招!

《黄帝内经》养生长寿的秘诀,就这几招!

《黄帝内经》养⽣长寿的秘诀,就这⼏招!《黄帝内经》养⽣长寿的秘诀,就这⼏招!⾦兰中医学社 2018-09-10 01:16:46我想,每⼀个⼈都想健康长寿、快乐平安的活着吧!这⼤抵就是长寿的秘诀吧!其实,在⼏千年以前,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已经揭⽰了健康长寿的谜题。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么⼀句话:“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短⼩精悍的句⼦中却点醒了⼈们⼼中的巨⼈,原来,长寿这就⼏招?1.法于阴阳与⾃然界保持⾼度的同步,效法宇宙的⾃然规律,效法⼈体的⽣命周期,效法天⼈合⼀的三才思想。

⽇出⽽作,⽇落⽽息。

⼦时⼀阳⽣,阴阳交替,应该⼊眠;午时⼀阴⽣,阴阳换班,应该午休。

天寒地冻,君⼦居室,加⾐取暖。

天炎地酷,荫地之凉,取之有道。

在《黄帝内经》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及《黄帝内经》所说的“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独⽴守神”等都是“法于阴阳”的著名论断。

“法于阴阳”就是要与⾃然界保持⾼度的和谐,效法⾃然,向⾃然界学习,⽽忤逆⾃然、逆天⽽⾏则不是养⽣长寿的做法。

2.和于术数可以运⽤导引、吐纳、按跷、祝由、房中、⽓功、意守等养⽣术数。

在我国古代,术数尤多,但有些术数却或多或少的掺杂了唯⼼主义的东西。

我们不能将古代的⽅术都⼀票否决。

只要是有益于⼈类繁衍和健康成长的⽅术都应该发掘。

古代的仿⽣养⽣术数就值得发掘。

3.⾷饮有节渴不狂饮,饿不暴⾷。

饮⾷有规律、有节律。

⼀⽇三餐已成为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也是科学饮⾷、科学⽣活的基本准则之⼀。

在我国,“⼀⽇三餐,荤素搭配,汤菜具备”已经成为餐桌上的⼀种⽂化了。

还有饮品也是⼀种⽂化、还是⼀种追求、更是⼀种习俗。

在我国,茶⽂化和酒⽂化盛⾏,各种饮料更是五花⼋阵。

除了⼀⽇三餐之外,还有我们⽇常要喝的饮品,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很⼤的关联(如,嗜酒有害健康,品茶有益健康)。

4.起居有常到睡觉的睡⼀会就该睡了,经常扮演夜猫⼦,对健康是不利的。

黄帝内经会养命的五个基本准则

黄帝内经会养命的五个基本准则

黄帝内经会养命的五个基本准则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医学著作,对于保健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包含了许多养生的基本准则,以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个基本准则:一、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健康和长寿的基础。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要根据个体的体质、气候和季节来调节。

在饮食方面,黄帝内经主张适度、均衡的饮食,注重荤素搭配,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并避免过量摄入盐分、糖分和油脂。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忌食过冷、过热、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及正餐过饱、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通过合理饮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提出“人有闲适,其脉舒,其体轻,其志惬”。

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黄帝内经主张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和乐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瑜伽等。

同时,运动时间和强度也要适度,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甚至适得其反,有害于身体健康。

三、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强调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

黄帝内经认为,夜晚是人体休息和恢复的时期,因此晚上应该早点入睡,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另外,黄帝内经还提倡早起,认为早起可以使人精神爽利,有益于身体健康。

良好的睡眠和作息习惯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减少疲劳和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四、情绪调适黄帝内经强调情绪的稳定和调适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情绪波动大、长期压抑或过分悲伤等不良情绪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因此,黄帝内经主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心理调适,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情感表达来调节情绪。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倡闲暇,认为适度的休闲娱乐可以缓解压力、舒展身心,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五、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对于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认为过度劳累会消耗人体的精气神,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句子

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句子

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句子
黄帝内经中关于长寿的句子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
1. “生气勃勃,卧终不倦。

”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2. “人年七十,其形全不变,是以方人称之。

”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论》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月季,然后知荣辱之所在;
老而无失者,天命也。

”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4. “法天则长生,法地则安寿。

”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缪传》
5. “人能寿,固以天地之气为贵。

”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这些句子通过运用不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传达了黄帝内经关于长寿的观点和方法。

其中包括重视生活中气血的平衡与流通、疾病的预防与调理、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等方面。

长寿三要素 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 肾气有余

长寿三要素 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 肾气有余

长寿三要素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肾气有余追求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但长寿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的:“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到了老年(《内经》认为男子64岁以上,女子49岁以上),一般肾气衰弱没有生殖能力了,但为什么有些人还能有生殖能力呢?原因有三:一是“天寿过度”;二是“气脉常通”;三是“肾气有余”。

这三条实际也是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健康长寿的人其生殖能力也往往超过一般人。

二千余年前的人们已经明白,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后天的气血畅通、肾气旺盛也是长寿的重要条件。

天寿过度——先天遗传禀赋超过常人所谓“天寿过度”,即先天遗传禀赋超过常人。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近有报道,上海有关人员的研究认为20%~2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

有人统计1千余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90%以上有家族长寿遗传史。

可见《内经》的观点的确是经过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

气脉常通——气血保持畅通所谓“气脉常通”,即气血能保持畅通。

《内经》认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血是人体维持生命之本,而“气血以流通为贵”。

《内经》告诉我们,保持气血流通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

从机体老化的演变规律来看,最早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硬化和组织缺血,所以现代有学者提出“老人多瘀”的学术观点。

实验研究证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有人通过对高脂家兔的研究,发现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能反映了中医“痰浊证”与“血瘀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

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观察证实,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与人类血瘀证一样具有黏、浓、凝、聚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而且血液流变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明显,易形成血栓。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黄帝内经》中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人体能否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关键,在于人们是不是懂得和实行了养生之道。

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对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

因此,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才能奏效。

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要“静以神藏”
古人云:“神太用则劳,静以养之。

”《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观点提出了神在养生中的作用,提出了静为养生之本,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会耗伤气血,扰乱阴阳,损伤脏腑;又提出“内无思想之患”、“精神不散”、“积精气神”等静神的要求。

心静则不躁,神安则不乱,精神可以内守,精气自然旺盛,邪气不能入浸,疾病就不会萌发。

说明清净养神、以静制躁,是防疾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二要“立志养德”
人只有重视道德的修养,乐于助人,内心坦荡,不怀利益之心,才能永远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三要调节情志,避免受到刺激
情志波动过于持久或剧烈,可以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所以应该尽力调整情志,避免过于激烈的情绪波动。

人体有两个“长寿穴”,分别是“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

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位,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的作用。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

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能得到充分的养分,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

(以上文字摘自于书籍《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与朋友共学习。

)。

黄帝内经告诉你:想要长寿就应该这样做。

黄帝内经告诉你:想要长寿就应该这样做。

黄帝内经告诉你:想要长寿就应该这样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发觉得现在的人身体远不如以前好。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摘自网络黄帝内经图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提到了阳气。

黄帝内经将阳气比作太阳,因为有了太阳的照耀而获取了动能,人因为阳气也可以使人体获得向上的动力,以确保身体不受外界的侵扰。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

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

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在黄帝内经中说,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

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

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

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

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那么如何把自己的阳气紧紧的锁住,并不断的补充呢?1、熬出内寒在中医看来,子午觉至关重要,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

因为子时这个时候阴气盛到极点,这是阴阳交接班的时间,又是一点阳气发芽的时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顺利进行。

《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二)

《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二)

《黄帝内经》一部关于长寿的宝典(二)1、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 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

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

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2、为“君主"表达意志的“内臣”膻中(心包),护卫之官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心包络究竟是“卫"心?还是“卫"脑?心包是心的护卫,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代心受邪的作用。

脏象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邪不能犯,所以外邪侵袭于心时,首先侵犯心包络,如果心包受邪,也必然会影响心的功能,出现心的病症,因此,在《内经》中将膻中(心包),称为心的护卫之官。

但是,如果从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则会发现《内经》中“心包"是指脑膜,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内经》把主神明之脑,归属于心的缘故,古代将神明之心,比喻成君主,认为邪不能犯,而心包是神明之心的外围组织,是保护神明之心的器官,具有供养和保护心神的作用,并能“代心行令”和“代心受邪”。

所以这里的心,显然指的是主神明之脑,心之包络,便指脑膜了。

心包,属于六脏之一吗?一般五脏为肝、心、脾、肺、肾,是不包括心包络的。

但历代也有许多医家从其与六腑中的三焦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出发,将心包络作为一脏看待,合称为六脏。

与六朦中的三焦相互对应。

在经脉学说中,“手厥阴心包经"属阴经,而五脏之经脉皆是阴经,与五脏阴经相表里的经脉都是阳经,而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的经脉恰恰是手少阳三焦经,所以这才有了六脏六腑。

受邪的心包心包络受邪,会发生什么:热入心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这种温邪内陷,会出现高热神昏,儋言妄语或昏愦不语等心神受扰的病态。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4大医学典著之一,它不仅介绍了治病之道还为人们讲述养生长寿之道今天店铺搜集了一些黄帝内经长寿之道,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内经长寿之道:防治有度中医养生保健及其防治疾病特别注重“致中和”。

所谓中和,即中庸调和。

“中庸”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恰到好处”的意思。

中医防治疾病的核心理念就是“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的目的,就是帮助保护和恢复人体自身所固有的抗病能力、协调能力和康复能力。

而作为中医临床医师座右铭的“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两句话,就是防治疾病要到达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标准和境界。

过度治疗,特别是过度地运用以“祛邪”为手段的破坏性治疗,往往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如现在抗菌素的滥用,对癌症病人过度使用或不恰当运用放疗、化疗等。

《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意思是说,用猛烈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六分的时候,就要停止使用;普通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七;轻微的毒药治病,到病去其八;无毒性的药物治病,才能用到病去其九,然后再以“谷肉果菜”的饮食疗法,以清除病后余邪,使机体完全恢复分健康。

总的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太过了,便要伤及正气的。

此外,养生保健亦是如此,要顺应自然,不宜过度。

老子《道德经·出生入死》中说:“人之生生,动之于死,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即告诉人们,照顾生命,不易过度(营养过度、休养过渡、锻炼过度、用药过度、关注过度等等)。

物无美恶,过则为害。

我非常赞成洪昭光教授提出的“三个意”原则,即“不刻意,不随意,要注意”,既符合实际,又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黄帝内经长寿之道:通畅气血在中医的理论中,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中,“气”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构成宇宙、人体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这也就是说,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人体的一个器官,实质上都是由无形的“气”凝聚成的有形的事物,《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阴阳二气不仅能产生天地,还能产生万物,这其中也包括人。

《黄帝内经》告诉你如何养生能活120岁

《黄帝内经》告诉你如何养生能活120岁

《黄帝内经》告诉你如何养生能活120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食饮有节:吃饭喝水喝茶,要有节,节是什么意思?人碰到好吃好喝的要不停的吃,这是种本能,这种本能是自然的东西,但是这种吃我们们叫纵欲,这种欲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喝就喝死,吃就吃死,道家选择了中,叫节制,但是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道家有句话叫物无善恶,过则为灾。

你的身体比你的意识要聪明,健康的人知道他什么时候该吃,什么时候该喝,按时吃饭指的是健康人,所以在正常人在早晨七点到九点,我们说是胃经当令的时候,会感到饥饿,饥和饿也不一样,饥是胃肠空了,饿是内心的一种感觉,我想吃东西了,到了中午午时,就是心经当令的时候,他会想吃午餐,到了晚上九点心包经当令的时候,还会觉得饿,这是健康的人。

饮食有节一是要顺应天地的变化,同时要看自己个人的生物钟,吃要吃七八分饱,胃本来是个肌肉,它是有弹性的,年轻的时候可以消化掉,老的时候弹性减弱,就会出现不消化,吃饭狼吞虎咽的人,就是欲望过剩,虚火过旺的人。

关于饮水,古代是不渴不喝,而不是现在鼓吹的要多喝水,举个例子,农村喂马喝水,水的上面放些草,马在喝的时候,草会呛到鼻子,它喝两口就要起来打喷嚏,就是要控制马的饮食有度。

还有美国喜欢吃冰水,喝多了就容易得奇形怪状的病,胖都是奇胖,吃饭的时候先给你上杯冰水,冰水会让你的胃麻木,会不容易感觉到饱。

还有饮酒,饮酒更应有节,饮茶也是,茶也有寒凉之分,看个人体质分。

起居有常:常是指固定不变变化的东西,这就有点懵了,什么叫固定不变又变化啊,你接下去看。

常的反义词就是无常,应该要有固定的起居的规律,比如说昼夜有规律,四季有规律,人的变化规律是跟着太阳走的,要顺应这规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不可取的,比如说相声大师马季就是冬至那天凌晨死在卫生间。

常是有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应四季,如果你有规律,你就有运气了,春天升,夏天长,秋天收敛,冬天就该藏了。

《黄帝内经》中“长命百岁”的五个原则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长命百岁”的五个原则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长命百岁”的五个原则是什么?黄帝内经中把能够活到百岁的人叫做“知道者”。

接下来《黄帝内经》就讲到了“知道者”所遵从的五种能让人“长命百岁”的基本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01法于阴阳知道者必须要“效法阴阳”,阴阳是中医的一个大问题。

阴阳是什么?《内经》里面谈到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讲的是天地之道。

古人认识到了我们跟天地跟自然乃至跟日月是息息相通的。

我认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整体观念。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

跟天地保持一致,就是法于阴阳,我们的健康才有保障。

所以对天地、自然要有认识。

《素问》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

”万事万物的开始和终结都是由阴阳、四时产生的。

阴阳四时是生命的“始生之本”。

所以,阴阳我们可以不法吗?这里还讲到“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怎么叫得道高人呢?天地变化了我们也要变化。

就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生活,很直接明了,看起来很简单,但这就是中医。

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原则在这里已经告诉我们,可谓和盘托出了。

而重点是,我们怎么去行持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

紧接着《内经》又讲:“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圣人对于“道”是躬行不待的,每天都按照道的规律去做;而愚者只是“佩戴”而已,只是装装样子,不去做,自然就得不到利益。

02和于术数术数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

“术数”讲的是就是“计量”,是对人身的计量,也是对自然的计量。

唐代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医家,叫孙思邈,活了142岁。

他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大医精诚》,里面讲到:做一个大医的条件需要什么?那就是需要精通术数。

为什么很多病人患一样的病,可是有些病人有救,有些病人没有救,这就是数在决定。

人身体中的奥秘,传统文化确实走的很深远。

和于术数,就意味着人身是可以计量的。

我们讲了“易”有“三易”(不易、变易、简易),“不易”就是常量,既然有常量,那这部分就是可以计算的;同时它还有变量,所以也不是宿命。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真正领会并做到,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真正领会并做到,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方:真正领会并做到,长寿就离你不远了!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如果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因此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固本聚元涵养生机,是道家养生的重要内容。

在竞争激烈、聚变的时代,如何内观、静心,收敛外溢的光芒,是养生的原则。

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韬光养晦凝聚精华、人生是奋斗的生命,更是凝聚的人生,是蓄养内在自我的过程。

内观,养生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人手,通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增强内在生命源。

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应该以天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古人内观的习惯源于对自身体内资源的珍惜,养生者“内观”的对象包括:丹田、气血、经络、穴位、腑脏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孔子非常重视人体内气血资源的健康状况,他认为,性欲、物欲、利欲等,都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所以一定要很好地进行约束。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

”孟子认为:毅力、志向是人体之气的统帅,有志向的人完全可以驾驭自己的气血运行;为了实现人生志向,人就不应该轻易浪费气血资源。

总之他认为,追求道德真理的人,是内心纯正的人,所以胸中总有浩然之正气。

苏轼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描述自己常用的养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口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观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

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人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

《黄帝内经》教我们长寿之道

《黄帝内经》教我们长寿之道

《黄帝内经》教我们长寿之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个病人,做生意做到非常大,有数千万家产了,正逢五十多岁,意气风发,光宗耀祖,还想再大干一场。

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到医院一检查,居然是白血病晚期,当他一得知这个消息,立马倾其所有钱财,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来治理。

经过几次三番放化疗下来,人体就像腐朽之木一样,昔日的雄心壮志荡然无存,充满的是对死亡跟疾病的恐惧。

在最后临终之前,他还愤愤不平地说,我这辈子奋斗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人偏偏轮到我得到白血病呢?这是他至死都没有明白的。

不过,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前半生拼命赚钱,后半生却拼命拿钱来治病养命。

为何现在人非正常死亡,得重病绝症的比以前多了?为何中风的中年人也日渐增多了?为何年半百,还未到退休年龄,就心有余力不足,普遍上下楼梯都腿脚沉重,没劲了呢?还有究竟我们的奋斗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女父母妻子,亦或者为了光宗耀祖,整个社会呢?为什么这么多雄心壮志,最后都随着病痛而灰飞烟灭呢?难道我们赚钱就为了治病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何须拼搏呢?这么多困惑,《黄帝内经》却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启发,一个人要能够尽终天年很简单:上古圣人,能够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全则不危啊,德危则不全啊!所以健康长寿的人,都是“淳德全道”的人,他们不以外在车辆楼房,美食衣服,金钱为宝,而以内在精气神为宝!他们不以拥有占有多少而荣,而以能够付出帮助多少人为乐!所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即使活到百岁,仍然动作灵活,快乐无忧!当一个人知道生存的真正意义时,那接下来该如何通天彻地,循着天地规律去调和自己身心呢?那便是“和于阴阳”。

昼夜,天地间最大的阴阳人通天彻地,究竟是通天地的什么?《黄帝内经》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人们跟天地之间相互沟通,是生存的本能,是没有障碍的,而且跟天地沟通的是阴阳!阴阳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就在百姓日用生活之中而不觉。

《黄帝内经》推崇的延年益寿祕诀

《黄帝内经》推崇的延年益寿祕诀

《黄帝内经》推崇的延年益寿祕诀《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学上最美丽的瑰宝,经久不衰,是我国中医学的开山之作。

中医养生重在调理,延年益寿,那么为了长寿,《黄帝内经》倡导人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请看下文为大家揭晓。

上古真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敌,把握阴阳,呼*** 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这一段是说有一种人可以被称为真人,他能把握天地阴阳变化,呼吸清净之气,保持心神内守,肌肉如同刚出生时一样丰满,所以它的寿命能和天地一样长久,而没有重点,这就是养生的效果。

中古至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这段是说中古时期有一种人可以被称为至人,道德淳朴,能四时变化相调和,远离尘世干扰,蓄精养锐,保全神气,潇洒自如地生活,视听能力远达八方,这些都能延年益寿,这一类人十分酷似远古时候的真人。

其次圣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分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一种人可以被称为圣人,他们能安然地生活,顺从八方的变化,在世俗之间生活却毫无恼怒怨恨之心,行动也不离世俗,却能不被世俗所牵累,没有常人的忧虑,可以安安静静愉快地生活,精神集中,寿命也可以达到上百岁。

再其次贤人“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有一种可以成为贤人的人,他们能够顺应天地、日月、星辰和四季阴阳变化,并按照规律来调养身体,与远古真人类似,寿命也可以很长。

总之,《黄帝内经》中推崇的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全在于顺应自然,怡养性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中的长寿秘诀
古今中外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长寿。

而长时间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长寿,绝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健康长寿。

人类寿命是生长期的5至7倍,按人长最后一颗牙(20至25岁)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00至175岁,公认人的寿命是平均120岁。

而实际现在是平均寿命只70岁。

世界总人口中,约有1/4人的长寿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能否长寿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养生家认为多数人短寿的原因:除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外,人类多死于无知。

故掌握养生保健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我国医学宝典《黄帝内经》及现代养生家对养生保健方面的论述,对健康长寿的秘诀概括为七句话,二十八个字:“心态平和,回避邪风,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一、“心态平和”
是健康长寿的关键:长期不良的心理活动(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及过度的喜怒哀乐),会使身体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身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

医家认为疾病中85%属于心身疾病,会导致早衰。

现代人说的“心理平衡”,古人讲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已经告诉了我们,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调和情绪(心胸坦荡、豁达大度、放的下、想得开、顺其自然),保持一个安闲清净的心态,这样真气调和,免疫力增强,人就不会或很少得病了。

二、回避邪风:
邪风是中医讲的太过的天气。

如风、寒、暑、湿、燥、火,太过而不正常时称六淫或六邪。

那么淫邪来了我们怎么办,古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顺应自然,按季节采取措施防邪气侵入人体而病变。

比如根据季节及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调节饮食等。

A、春季:风气当令,阳气升发,五行属木(肝属木),病多在头。

故春季易患风邪(如伤风感冒、精神病患者复发)及肝病(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养,致使肝阳偏亢、因而发生头痛、眩晕、血压升高等)。

所以春季养生的原则是“养肝、调肝、防肝脏病”。

为防治上述疾病,要坚持头部九宫穴位按摩及干梳头、搓脖子等。

春季可多吃韭菜、菠菜、芹菜、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蜂蜜、虾、鱼、肉、蛋等补肝益肾的食物。

春季乍暖还寒,要随时增减衣服,防止风寒等症侵袭。

B、夏季漫长:暑及湿气当令,阳气至极,五行属火(心属火),气候炎热、病多在心腹。

故夏季易患心病(高温使一些心脏病患者急躁、激动、呼吸急促,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而发生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塞等),热病,脾病(脾不健运,湿气困脾而腹泻)。

所以夏季养生原则是“补心、防心脏病”。

夏季要坚持每天做两遍“胸腹部五行按摩法”或“胸腹部九宫连环按摩法”可强心、舒气、调理脾胃。

还要防中暑及空调病。

要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消耗。

做菜时佐以醋和大蒜防腹泻。

C、秋季:燥气当令,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五行属金(肺属金),病多在肺。

故秋季主要防肺部疾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

又因秋季干燥,老年人易感燥邪,出现鼻燥、唇干、咽干、口渴、尿少、便秘甚至有声音嘶哑、咯痰带血等症状,因此要注意防燥。

所以秋季养生原则是“防燥生津,补肺、防肺脏疾病”,每天要坚持10分钟以上腹式呼吸及扩胸运动。

秋季冷暖多变,除注意调节冷暖外,要多饮温开水、淡茶,常吃杏仁、百合、银耳、梨、番茄、萝卜、香蕉、芝麻、莲子、大枣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慎食辛辣冰冷食品,戒烟忌酒。

D、冬季:寒气当令,阳气闭藏,阴气至极,易感寒邪,五行属水(肾属水),肾阳不足,病多在肾。

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其原因是冬季老人肾气虚弱、免疫力降低,风寒邪气可促使心脑血管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

所以冬季养生原则是“养肾、强肾、防治肾病”,要每天坚持晚上躺下后及早晨起床前各做一遍“胸腹部五行按摩法”,然后躺着左右侧卧用空拳上下搓腰眼1分钟以上,可有效的强化肾气、提高免疫功能。

每天还要坚持睡觉前及起床后干梳头、搓脖子各100次、头部九宫按摩各一遍、可有效的防治脑意外。

冬季出屋前,用冷水洗脸、扑鼻并按摩迎香穴1分钟,可防风寒感冒。

日常要避寒保暖,保护肾脏,可吃温肾益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羊肉、鸡肉等。

三、饮食有节:
A、三餐有规律,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暴饮暴食或偏食可引发胃肠病或营养不良。

记住:“夜饱损一日之寿”。

B、防止病从口入:不洁或不熟的食品可引发痢疾、肠炎、肝炎。

C、合理搭配饮食:有粗有细,不咸不甜,蔬菜水果多样化,记住“红、黄、绿、白、黑”。

D、按身体情况、季节及食物性质调整饮食:记住高脂症、高血压、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高纤维、低脂肪饮食可控制血糖。

四、起居有常:
起居无常的人、实属亚健康状态,易诱发多种内脏疾患。

为此古人说“起居有常”可防止早衰。

A、从养生角度讲,睡眠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血”的原则,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

B、正常睡眠时间是:青少年每天9.5小时;成人8小时;老年人5—7小时,体弱的适当多些。

C、睡眠不足或过多,对健康都不利。

资料介绍:每天睡眠超过10小时比睡眠7小时的人,心脏病死亡率高一倍,卒死高3.5倍。

而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的人,其死亡率比睡眠7—8小时的人高180%以上。

D、中老年人的入睡时间:黄帝内经讲,半夜子时(晚11点到夜间1点)是阴阳交会之际(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半夜应长眠。

所以在晚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

“午”(11点—13点)人体经气“合阳”,利于养阳,睡半小时精神好。

五、劳逸结合:
要避免40岁前是以命换钱,40岁后是用钱买命的怪圈,这实际是“过劳死”。

必须懂得“健康是单行线”的道理,不能透支健康。

古人讲“不妄作劳”,是说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注意有劳有逸。

要遵照古人的教导“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六、戒烟限酒:
想健康就必须戒烟A、烟中有3000多种化学物质,43种致癌物质,是致癌的第一杀手B、烟中的尼古丁、煤焦油等使人的大脑产生“尼古丁受体”成瘾过程如吸毒过程。

C、烟对人体粘膜、血管、细胞及组织器官都可造成损害。

D、吸烟患肺癌的人死亡率增加15倍,若戒烟5年则死亡率为10倍,戒10年为5倍,戒15年以上死亡率可减少为0。

戒的越早越好。

想健康必须限酒:A、可少量饮酒:一般认为少量饮酒利于健康,可延缓动脉硬化,预防心脏病。

主张健康人可喝少量的葡萄酒或米酒等低度酒,每天一二两,并且没有心脏病、溃疡病、肝病等。

正服药的人及孕妇不可喝酒。

B、过量饮酒的危害:过量喝酒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血管病增加。

伤害肝脏,醉一次相当于得了一次轻型急性肝炎,可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并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严重的导致肝癌。

过量喝酒引发的急性酒精中毒,危及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长期大量饮酒还可伤害神经系统,出现大脑皮层萎缩,引发胃出血危急生命。

C、记住古人的教导:夜醉损一月之寿。

以酒为浆,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七、适量运动:
《黄帝内经》上的“形劳而不倦”,就是说人应该运动,又不要过于疲劳。

古人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也是说要活动但要适量。

A、最好的运动是走步:常言道“人老先老腿,人老足先衰”,因为腿足部有“足三阴,足三阳”六条经络,足又是人体的缩影、有60多穴位及反射区,这些经络穴位连着五脏六腑,所以活动腿足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美国医学家用走路证实人的健康状况:在10分钟内能走完1公里,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20分钟内走完2公里,说明健康状况优秀;如果能在30分钟内走完3公里,说明身体状况与一个青壮年小伙子一样棒。

B、走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般的散步,可以慢走、快走,也可以转圈走,可以边拍手、边转圈、数着数走(喊着数走3000步就出汗了)。

C、按九宫图走九宫步是最好的走路健身法:走九宫时可快可慢,但都必须晃动肩臂、摇动腰肢、不停的左旋右旋(阴阳平衡),这就活动了颈、肩、肘、腕、胸、腰、臀、膝、踝等所有的椎体与关节,打通了人体各个经络,依据“通则不痛”之理,九宫步可防治多种疾病。

D、练习腹式呼吸:“呼吸到脐,寿与天齐”,是中医及养生学家对“腹式呼吸”法的高度评价。

腹式呼吸时,由于腹部肌肉紧张与松弛交替发生,使局部肌肉内毛细血管交替出现收缩与舒张,加速了血液循环,扩大了氧的供给(吸入的氧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的两到三倍),利于机体代谢产物的排除,对全身器官组织起到调整和促进作用。

E、练习六字诀养生法:即药王孙思邈练的长寿功“六字气诀”。

是很容易掌握的“读字音治病法”。

是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全民健身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