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二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二调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
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
”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论语》 B.《道德经》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2.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该时期是指()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3.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的共同点是A.相信除人之外神的力量B.约束人类无尽的欲望C.通过宗教感化引人向善 D.为专制中央集权服务4. 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
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5.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
观_____所持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
A: 《春秋繁露》B: 《四书章句集注》C: 《藏书》D: 《明夷待访录》6.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其主要针对的是()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7.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是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致良知D.天人合一8.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
衡水万卷周测十六综合选择题及史观题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
以上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C. 《民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B.《国闻报》C. 《申报》D.《民报》3.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4.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5.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7.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正值A.开元盛世 B.戊戌变法 C. 康乾盛世 D.清末新政8.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9.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10.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李军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在(非选择题)两祁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仝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表明A. 铁农具在农业也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 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C. 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D.铁犁农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2.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3.明朝中后期肩,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 手工业逐渐成为主导4.公元前三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专门讲述“农家之言”。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吕氏春秋》是专业的农学著作B.注意总结农业生产经验C.战国时期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D.百家争鸣已经接近尾声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入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6.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恶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7.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考调研》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17专题四 部分 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七)1.(2015·福建省莆田一中模拟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
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
……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
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
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巩固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
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2.(2015·海南省模拟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摘编自胡适年谱材料二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
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二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衡水中学2015一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3.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僵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5.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6.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拆(tuo)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河北省衡水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衡水市第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Ⅰ卷(52个,52分)1.王夫之在谈到天理与人欲时有如下陈述:“理自性开,欲以形开,其或冀夫欲尽而理乃孤行。
”该思想意在A.强调理欲皆性 B.主张理欲对立 C.否定功利主义 D.批判君主专制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吞并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8.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
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若新法有害于民主,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告。
若控告成立,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法律成为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B.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庄重且具有神圣地位C.法律存在朝令夕改的随意性 D.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君主权力的制约9.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B.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C.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10.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①“天下为主、君为客”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1.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
【衡水金卷】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考模拟押题卷历史试题(金卷二)附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24.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5.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后世代承袭,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
这反映了汉代A.以分封制为主体制度B.较为重视政治传统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26.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这些律条的制定A.存在着重罪轻罚倾向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C.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D.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27.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这反映出A.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C.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28.1876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
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
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B.洋务企业实力超过外国在华企业C.民族工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D.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总额逐步减少29.毛泽东发文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历史】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衡水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1.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
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的强化B.国君权力的加强C.郡县制的确立D.儒学地位的提升2.《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4.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孔子认为管仲改革A.是春秋时期最早的改革B.促进了齐国的发展和进步C.有利于齐国的和平崛起D.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5.钱穆先生关于“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曾谈到:“我们通常说中国自秦汉以下是统一之开始,其实此说亦宜修正。
西周以下,中国早已具有统一规模了。
只是那时是封建政治下的统一,而秦汉以后乃是郡县政治下的统一。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西周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分封制使天子拥有统领诸侯的至尊权威C.西周确立了我国古代辽阔疆域的大格局D.秦汉王朝继承了西周的一整套政治制度6.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7.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猜题卷文综试题
2015~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猜题卷文综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礼足指较同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人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25“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
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
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
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
”这表明( )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26元代修史,朱熹及其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
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
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入《儒林传》。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明代理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B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C十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27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人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28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赢,合之则两亡”。
此主张的目的是(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C建立君主市宪政体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29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
农民或H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河北省衡水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分析
2016届衡水市高三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口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口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纹饰种类繁多,其中以矍臀纹样最为普遍和突出。
矍臀纹的具体形象一般是一个睁着巨大眼睛,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兽面,它具有神秘凶猛、凝重庄严,极具对称的艺术特色。
这反映了商周时期()A.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B.统治者力图强化皇权C.神权政治产生较大影响D.民本思想还没有产生25.肖云儒在《秦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秦朝创造的文明,最适合中国“天下归一”的理念、家族文化模式和自然经济、农业经济的管理,确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各类标准化制度沿袭下来,是中华文明最后形成制度的一个源头。
这体现出秦朝文明()A.是“天下归一”理念的起源B.整合文明资源并开拓创新C.结束了割据混战分裂局面D.实现了家族与政治的结合26.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肤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
后来,针对金银铜钱等硬通货大量外流的情况,宋孝宗又下诏说:“禁蕃舶贩易金银,著为令。
”这反映了()A.封建朝贡贸易得到发展B.抑商政策在北宋时期出现松动C.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盛D.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出现质变27.儒家尊崇“仁且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在强调“知者不惑”、“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的同时又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坦荡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历史试题及答案
24.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问的斗争B.老子反对早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25.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摸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26.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27.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
这反映出晋商A.迫使政府放弃该农抑商政策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8.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29.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亿定宪法,同受治焉。
”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30.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小二调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度小学期高三年级小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7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大事表》记载了大量“弑君”、“黜君”事件,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已较为罕见。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度 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中央集权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矛盾逐渐缓和2.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礼文来维系。
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
这表明当时A.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C.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3.“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4.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A.王室力量雄厚 B.四方诸侯雄起 C.实现天下一统 D.王权依托神权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 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6.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
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7.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5一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 (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A.表达对周王虎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劲导殊玫治地位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佰蛇D.彰显家因一体香V和梢冲25.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注重出身门第B.士族阶层占据主导地位C.各阶层文化素养不同D.维护统治集团利益需要26.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27.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戈人之美,美关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 “周而不比”28.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绮。
诗味关睢,雅歌公趾。
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
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29.下面这一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
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B.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C.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D.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30.下图是1952一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B.②的形成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两极格局瓦解所带来的挫折31.亚里士多德指出:“亨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24.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坛、婧、姚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血缘关系最初按母系确定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25.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这反映了顾炎武()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26.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
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A.迷信落后B.爱国进步C.救亡图存D.正义理性27.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 ~ 1864)第三卷……(1865 -1895)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 -1901)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28.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制定贸易和生产指标的主要背景是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为抗战准备物质基础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29.“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中学2015一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A.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B.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D.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3.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
”如河南僵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
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5.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6.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拆(tuo)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D.神化治人之“术”7.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8.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垂相制度走向解体9.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侯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
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11.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
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B.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缓和12.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13.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
”材料认为()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14.宋嘉佑年间,王陶曾对仁宗说:“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材料反映出()A.宋代把相权分给中枢和枢密使B.宋代相权有所扩大C.宋仁宗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D.宋代极力削弱相权15.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16.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
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
乾德三年(965年),又“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晓勇者,藉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网”。
宋太祖这样做是为了()A.加强国家边防力量B.打击地方豪强势力C.减轻地方财政负担D.集中中央军事权力17.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A.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B.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C.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D.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18.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C.发展商品经济D.强化社会控制19.史载唐朝附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皇权的强化C.贵族制度的衰落D.科举制度的成熟20.明朝《大浩》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
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
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21.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22.“宋元以后,由于六部决策权和发令权发展,宰相的权力开始和皇帝的权力重合。
”材料现象说明了()A.宰相权力受到六部制约B.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加强C.六部开始成为决策机构D、权力制约体制日益形成23.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
“之国”的出现()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24.“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25.学者阎步克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A.与宗法观念相通B.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C.受佛道思想影响D.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2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27.西汉盐官有遍及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五处,铁官有遍及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
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令。
诸侯王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农所设盐铁官代替。
这表明()A.官方垄断盐铁经营B.政府严管盐铁业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D.冶炼业发展迅速28.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
这表明()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29.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蚊”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30.钱穆先生指出:古罗马奴隶多半来源于战俘,而汉代的奴隶则是农民主动离开土地,参加大规模的工商新生产;不是出卖自由,而是对国家法规的一种逃避。
汉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庄园经济的盛行C.编户制度的消亡D.工商食官的出现31.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32.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
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33.北宋时有商人说:“士非我匹,若工农则吾等也……(农与工)所食皆不过其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