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勘查
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ppt

自l9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强度 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在许多具备适宜的地质环境的地区陆 续出现了地面下沉现象。在诸多实例中由于人类抽取地下 液体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情况最为普遍。意大 利的威尼斯城是最早被发现因抽取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 的城市。之后,日本、美国、墨西哥、中国、欧洲和东南 亚一些国家中的许多位于沿海或低平原上的城市地区,由 于抽取地下液体的工程活动,均先后出现了较严重的地面 沉降问题。表10-1列出了世界各典型地面沉降地区的沉降 量值、速率、诱发因素及已采取的治理措施等一般概况。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降
西 安 市 地 面 沉 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采取限采、禁采地下 水和回灌地下水等措施,上海、嘉兴、宁波等地沉 降速度趋缓,但总体沉降范围却在迅速扩展。如杭、 嘉、湖的沉降正向整个平原蔓延,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地面沉降在区域上有连成一片的趋势。苏锡常地 区的沉降速度也在加大,苏州市自1949年以来累计 地面沉降600毫米的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常州43 平方公里,无锡59.5平方公里。地面沉降最严重的 是上海,其次是苏锡常,再次是杭嘉湖。40年来, 上海市因地面沉降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900亿元,其 中潮损1755亿元,涝损848亿元,安全高程损失189 亿元。
近代河流冲积环境模式: 以河流中下游高弯度河流沉积相为主。 属于这种模式的河流常处于现代地壳沉降带中,河床迁 移频率高,因而沉积物特征为多旋回的河床沉积土-- 下粗上细的粗粒土和泛原沉积土,并以细粒粘性土为主 的多层交错叠置结构。
我国东部许多河流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平原、 松嫩平原等均属于此种类型。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地面沉降预警技术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地面沉降预警技术研究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威胁不可小觑。
地面沉降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其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对地面沉降的预警成为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地面沉降预警技术的研究,旨在通过对地壳变形的监测与分析,提前发现和预测地面沉降的发生,为相关部门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地壳变形监测技术地壳变形监测技术是地面沉降预警技术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地壳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遥感技术、测量地面沉降精度的地面测量法等。
其中,GPS测量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和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GPS定位接收机的精确定位,可以实时监测地表的变形情况,并得出地面沉降的数据。
二、地壳变形数据分析与处理地壳变形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地面沉降预警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发现地壳变形的规律与趋势,为地面沉降的预测提供依据。
同时,对监测数据的模型构建和参数校正也是保证预测精度的关键所在。
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地表沉降预测结果。
三、地面沉降预测技术地面沉降的预测是地质灾害防灾的重要环节,对于准确、及时地预警地面沉降发生具有关键作用。
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得到的地壳变形特征和变形趋势,结合地质环境的特点,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概率统计等方法来进行地面沉降的预测。
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不同地质环境下地面沉降的精确预测,从而为灾害防范提供参考依据。
四、地面沉降预警系统构建地面沉降预警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完善的预警系统来支撑。
这个系统由地壳变形监测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预测模型与算法子系统以及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子系统等组成。
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对地面沉降的全过程监测、分析与预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供灾害应急响应支撑。
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

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1. 地质灾害的定义与分类地质灾害指的是在地球表面活动过程中,由于地质因素而导致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根据产生原因、发生地点、形态特征等不同因素,地质灾害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火山喷发等。
2. 地质灾害的勘察意义地质灾害的勘察是指对潜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系统地调查、观测和研究,以确定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危险性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等各种信息。
地质灾害勘察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了解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地质灾害勘察可以通过对地区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通过了解危险性,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引发的风险。
2.2 确定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勘察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包括可能受灾地区的河流、道路、建筑物等。
通过了解影响范围,可以采取合理的规划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为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勘察可以为制定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发展规律等信息,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地质灾害勘察的方法与技术3.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灾害勘察的基础工作,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野外取样等方式,获取物理地质数据和地貌信息。
野外调查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地质、测绘、水文、气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重要的勘察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
3.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技术手段。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质灾害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文地理等数据,可以为地质灾害的勘察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3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地下构造和地质构造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
地质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位、岩石层位、断层构造等信息,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知识点22: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P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微课题目为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
[P2]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P3]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如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P4]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二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三是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P5]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P6]据专门勘查和区域地形变测量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大约有70个。
累计沉降量达2米以上的有上海、天津、台北、宜兰、嘉义等5个城市,1米~2米的有西安、太原、沧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0.5米~1.0米的有北京、保定、嘉兴、常州、衡水、阜阳等6个城市,小于0.5米或沉降量不详的有54个城市[P7]从区域分布看,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
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区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则密集成群或断续相连,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带)。
主要有下列6个区(带)。
1、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沉降区。
2、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沉降区。
属我国沉降范围最广,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
地面沉降与区域地下水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步发展。
中心区主要在渤海湾西岸的天津市区及外围的宁河、安次、南堡、塘沽、静海、大港、黄骅、沧州一带;其次是冀中平原的衡水、冀县、枣强及外围地区;再次是鲁北平原的德州-滨州-东营-滩坊地区。
3、南部黄淮海平原的徐州-滨州-东营-潍坊地区。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ppt课件

9
C2—1—3 唐山地造成 的喷水冒砂 区分布图震
10
(a)圣华金河谷位置。湿陷土几乎完全沿河谷西界分布, 因抽地下水引起的沉降在整个河谷随处可见。(b)在河谷 的湿陷土中,做注水试验的小块地。这小块地的总沉降达到
3m(10英尺)。 11
3、土体收缩 3.1 季节性收缩试验 3.2 树根效应 3.3 粘土收缩效应 3.4 土体收缩过程概要
25
•图10.9过度 开采地下水 引起的地面 沉降使威尼 斯下沉,慢 慢淹掉具有 建筑艺术的 宝库。
26
4.3 上海市地面沉降 (摘自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成果)
27
4.3.1 地面沉降动态
28
29
F16
30
F11
31
F17
32
33
4.3.2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分析
34
图4-2-13 第2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45
上海市1996~2001年累积地面沉降图
反映出地面沉降主 要发育在中心城区、 闵行华漕地区,影 响范围不断扩大;
受邻近省区地下水 开采影响,在金山 枫泾、嘉定华亭附 近沉降量较大。
46
上海外滩百年巨变,外滩防汛墙不断加高的过 程从侧面反映了市区地面沉降的演化历史!
47
4.4 上海地面沉降选例
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卫星照片 88
实例 武汉市陆家街地区岩溶坍陷
自1977年以来,陆家街地区及周围已发生多次地 面塌陷,计有: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厂堆料场塌陷 1983年阮家巷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 1999年茅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89
1)事件都不完全相同; 2)事件都不是单因素造成。 所以地质事件不存在有模式可套,只 能从最基本的原理去分析和掌握。 本讲义要着重介绍一些基本原理和 实际例子。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方法(地面塌陷、地裂缝)课件

险情: 特大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 (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 以上10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 (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人(含) 以上1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 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小于10人,或 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小于500万元的;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方法
(地面塌陷、地裂缝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分为:突发性、缓变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 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五、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 量等;
六、地表植被: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 七、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瞬时降水量)
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
空场采矿法: 在回采中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少量的矿 柱、人工支柱来支撑采空区的采矿方法。 留矿采矿法: 是在矿房中自上而下进行回采时,将采下的大部 分矿石暂时留在采空区内的采矿方法。(留矿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支护采空区,矿房中的贮存的矿石在整个 矿房采完后,才全部放出。) 充填采矿法: 是伴随落矿、搬运及其它作业的同时,用充填料 来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
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

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准确监测地面沉降和实时预警地质灾害,对于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技术、数据分析及预警体系等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
首先,地面沉降监测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对地表的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沉降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卫星遥感及激光雷达等。
全站仪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能够通过测量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来判断地面是否发生了沉降。
GPS测量技术则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计算出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变化情况,得出地面沉降情况。
卫星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传感器对地面变形进行观测,利用图片和图像来分析并判断地面是否沉降。
激光雷达技术则通过激光束扫描地表,得出地面沉降的数据。
这些监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
其次,地质灾害预警是指在地质灾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前,通过预测和预警系统来提前采取措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地质灾害预警主要采用了传感器网络、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传感器网络是构建预警系统的核心,它通过部署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壳运动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分析则是对传感器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则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从大数据中寻找规律和趋势,进一步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实际操作中,地面沉降监测与地质灾害预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监测网络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点的位置和布局。
预警体系的建立需要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合作,形成统一的预警指挥中心。
地面沉降勘察基本要求

地面沉降勘察基本要求1、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地面沉降勘察应查明其原因和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控制和治理方案。
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可能的沉降层位做出估计,对沉降量进行估算,提出预防和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2、对地面沉降原因,应调查下列内容:1)场地的地貌和微地貌;2)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成因、厚度、埋藏条件和土性特征,硬土层和软弱压缩层的分布;3)地下水位以下可压缩层的固结状态和变形参数;4)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承压性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等水文地质参数;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间或地下水与地面水的水力联系;6)历年地下水位、水头的变化幅度和速率;7)历年地下水的开采量和回灌量,开采或回灌的层段;8)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及回灌时地下水反漏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对地面沉降现状的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长期观测,并按不同的结构单元设置高程基准标、地面沉降标和分层沉降标;2)对地下水的水位升降,开采量和回灌量,化学成分,污染情况和孔隙水压力消散、增长情况进行观测;3)调查地面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及其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4)绘制不同时间的地面沉降等值线图,并分析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位下降漏斗的关系及地面回弹与地下水位反漏斗的关系;5)绘制以地面沉降为特征的工程地质分区图。
4、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可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议采取下列控制和治理方案:1)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降深,调整开采层次,合理开发,当地面沉降发展剧烈时,应暂时停止开采地下水;2)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补给,回灌时应控制回灌水源的水质标准,以防止地下水被污染;3)限制工程建设中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5、对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应预测地面沉降的可能性和估算沉降量,并可采取下列预测和防治措施:1)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预测可压缩层的分布;2)根据抽水压密试验、渗透试验、先期固结压力试验、流变试验、载荷试验等的测试成果和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分析地面沉降量和发展趋势;3)提出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限制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及在地面沉降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中, 累计沉降量达2m以上的有5个城市:上海、天津、台北、宜兰、嘉义等; 累计沉降量达1—2m的有西安、太原、沧州、苏州、无锡等5个城市; 累计沉降量达0.5—1.0m的有北京、保定、嘉兴、常州、衡水、阜阳等6
个城市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三、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及地面沉降实例
㈠ 我国地面沉降区的分布 从区域分布看,地面沉降活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沿海城 市和华北平原等地区最严重。在该区域内,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或地 区有的独立存在,有的则密集成群或间断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 区(带)。主要有下列6个区(带)。 1. 下辽河平原的沈阳——营口沉降区。 2. 北部黄淮海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德州——东营——潍 坊沉降区。这是我国沉降范围最广,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区。地面沉降 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步发展。中心区主要在渤海海 湾西岸的天津市区及其外围的宁河、安次、南堡、塘沽、静海、大港、 黄骅、沧州一带;其次是冀中平原的衡水、冀县、枣强及其外围地区; 再次是鲁北平原的德州、滨州、东营、潍坊地区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再遇1963年规模的特大洪水,将导致极其严重的损失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⑵ 洪水威胁 上海市区在上世纪20年代地面一般高程为4—5m,60年代后普遍降到3.5m以
下,部分地区只有2m左右。伴随地面沉降活动,浦江、苏州河水位不
断上升超过警戒水位的现象频繁发生,并多次出现黄浦江水倒灌,淹 没市区的现象。为了确保城市安全,1956年开始沿江修建防汛墙,此 后伴随地面沉降的发展,先后5次进行改建和加固,投资达4亿多元。 目前,上海市区共建防汛墙224km,郊区建34km,外滩一带墙高已达 2.3m,预计到2030年,还须再加高到2.7m左右才能防御黄浦江水。类 似情况在其它一些地面沉降城市也普遍存在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二阶段:1972—1978年。该阶段西安市区各单位自备井数量呈递增趋势,1975年底已有 承压水开采井259眼,开采量已达9997×104m3/a。该阶段承压水位迅速下降,并逐渐形 成区域降落漏斗,开采中心的承压水位以大于5m的速率下降。此时西安市区已形成四个
⑶ 向含水层中注入压缩空气,以恢复自由水的压力; ⑷ 人工补给地下水,以提高地下水位等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一、地面沉降勘察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二、地面沉降原因的调查内容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地
质
灾
害
勘
查
第七讲
地面沉降勘查及防治简介
主讲:皮建高
湖南省地勘局四〇二队 2012年4月
主要参考文献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
张梁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年
洞庭湖区构造沉降——淤积系统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省水文二队,1995年
洞庭湖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与治湖对策研究
二、地面沉降原因的调查内容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勘探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
第三节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四、勘探孔的布设和主要技术要求
第三节
的区域性地面沉降问题。国内外地面沉降的实例表明抽汉游液体引起
液压下降使地层压密而导致地面沉降是普遍和主要的原因。如我国的 上海、西安等地;
另外有少数地区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如我省的洞庭湖
区、湖北的江汉平原。 归纳起来,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分为自然动力地质因素、人类经济活动 因素二大类,见表2
第二节
地面沉降的形成和机理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机理
㈠ 地面沉降原理
在地面沉降过程中,地下水位下降是矛盾转化的主要方面。要控制地
面沉降,首先要控制地下水位下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世界上提出
的控制地下水位的措施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另外寻求供水水源、减少或停止抽用地下水,以控制地下水位下降
⑵ 在外援水源未开始供水之前,只准抽吸深层地下水;
第二节 地面沉降的形成和机理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机理
㈠ 地面沉降原理
经过世界各地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调查研究,普遍认为地面沉降主要是开 采天然气、石油、地下水而引起的。根据分层沉降标的观测资料,粘 土层的压缩程度最大,因此,粘土排水固结的理论是解释地面沉降的 基本原理 过渡抽取地下水时,由于来不及从含水层外面补给水量,地下水位迅速 下降,在隔水层顶板和含水层接触面上产生水力坡度,使粘土层中的 水相应地进入含水层中,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压力增加 引起土层压密。如果这种粘土层压缩性强,厚度又较大时,其压密的 结果就会引起地面沉降
上海苏州河原来每天运输吞吐量(100—120)×104t,60年代以后减少了
一半 天津塘沽海门大桥,两桥沉降差达135mm,引桥发生错裂,使这座跨度为
64m的开启式提升桥不能按原设计提升,影响了海河航运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⑵ 洪水威胁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地面沉降勘察要求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一节、地面沉降的工程危害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㈠ 破坏城市设施,妨碍城市建设 主要表现在: ★造成建筑设施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如房屋、桥梁等发生开裂、倾 斜,甚至会倒塌; ★引起铁路、公路路面凹凸不平或开裂,甚至遭受破坏; ★地下管道被架空,或破裂或折断,造成漏水,漏气或漏电现象; ★码头及其它港口设施下沉或被水淹没;
降落漏斗,中心区分别位于东北郊的八府庄、胡家庙、西南郊的西北工业大学和南郊的
陕西省测绘局附近。该阶段地面沉降速率逐渐加大,沉降区面积不断扩大。截止 1978年, 地面沉降量累计大于50 mm的面积已达100km2,最大沉降量为295 mm,该阶段地面沉降 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沉降区内形成了数条地形变陡变带。这些陡变带的最大梯度位置与
★抽水井管上升,设备须不断更新等
第一节、地面沉降的工程危害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还导致观测和测量标志等失效,使河流水位、海洋潮位、地形高程失真, 给城市规划和建设造成困难。
例如:上海市外轮停靠的码头,原标高5.2m,1964年下沉到3.0m,高潮时
被水淹没而无法装卸,耗资900多万元进行加高后方可使用; 西安市排水管道屡遭破坏,每年花费100多万元进行维修、改建;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㈢ 导致地下水咸化
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造成海水入侵含水层。使沿
海城市的地下水因海水的补给而被污染,淡水资源枯竭和
含水层咸化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三、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及地面沉降实例
㈠ 我国地面沉降区的分布
据有关文献及网上资料,目前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大约有70个。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一、实例1:西安市区地面沉降研究
第四节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水文二队、地质研究所、遥感站
主要内容
一、 地面沉降概述 二、 地面沉降的形成和机理 三、 地面沉降的勘察和防治 四、 地面沉降勘察与防治实例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一、地面沉降的涵义及特点 ㈠ 地面沉降的涵义 1.广泛涵义:系指地壳表面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造成
区域性的总体下降运动。其特点是以向下的垂直运动为主体,而只有
第一节、地面沉降概述
㈡地面沉降的主要危害有
⑶ 潮灾加剧 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灾害也日益严重,不但潮位越来越高,而
且高潮频次也不断增加,风暴潮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1962年8月,7
号台风袭击上海,吴淞口潮位高5.38m,苏州河口水位4.76m。在猛烈 的潮水冲击下,防汛墙出现46处决口,半个市区进水,南京东路水深 0.5m,直接损失达5亿元
少量或基本上没有水平向位移。 2.工程涵义:目前国内外工程界所研究的地面沉降主要是指由抽汲液体 (以地下水为主,也包括油、气)所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 这里我准备和大家共同来探讨广义角度地面沉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