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脂质体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 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应用进展。
[方法] 以国内和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应用等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
[结果]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较多且各有其优缺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异,可供多种给药途径、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药物载体1.前言脂质体、微乳、微球、聚合物纳米球等多种药物载体系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差、存在细胞毒性以及不易提高制备规模等缺点。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以生理相容性好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少,缓释性好,毒性较低的纳米球。
2.SLN的组成2.1脂质材料SLN的基质多为天然的或合成的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可生物降解的类脂类,主要包括:脂肪酸类、甘油酯类、类固醇类和蜡质类。
2.2 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依赖于给药途径。
对于非肠道给药的体系,乳化剂的选择较受限制,主要考虑乳化剂的毒性、刺激性。
实际研究工作中,通常根据所要制备SLN 纳米粒子中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来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
3.物理稳定性3.1 药物的析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亚稳态的α、β'和稳定的β晶型,而硬脂酸主要有A、B、C三种晶型。
贮存的条件和时间不同会使晶格形态发生改变,例如晶格的老化( annealing)或多晶型转变,晶格越来越有序,容纳药物的能力降低,药物逐渐析出。
三肉豆蔻酸甘油酯SLN的多晶型转变的速度快于三硬脂酸甘油酯,后者由于转型缓慢,更易将药物分子从晶格中挤出。
3.2 过冷态某些甘油脂类(三月桂酸甘油酯等)制成SLN之后,其熔点以及重结晶温度下降幅度较大。
当重结晶的温度远远低于室温时,这些SLN在室温下并不会固化,而是仍然以液态存在。
SLN呈液态时对脂溶性药物的包封率会更高,但这也会减弱甚至消除纳米粒原有的缓释的功能。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又称固体脂质体,是一种室温下为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质体或类脂纳米粒子。
SLN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种以硬脂酸、卵磷脂、三酰甘油等脂类原料为基质,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 50 ~ 1000 nm 粒径的固体脂质粒子给药体系[1-2]。
SLN 常温下为固态,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①良好的生物兼容性;②能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并可有效避免药物的降解和泄漏;③适合于多种给药途径;④稳定性好,能提高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3]。
另外SLN 在很多疾病特别是在癌症治疗中也显示了特殊的优越性[4],Stevens 等[5]研究发现,叶酸受体靶向系统与 SLN 的联合应用与对照组(叶酸受体靶向系统)相比较,前者明显增加了药物的在体摄取和在叶酸受体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性,改善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嫁接肿瘤小鼠的存活率。
SLN 主要适于包裹水溶性低的药物,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或作为靶向定位和控释作用的载体[6]。
何林等[7]研究了肝靶向阿克拉毒素 A(Aclacinomycin-A,ACM-A)固体脂质纳米粒(ACM-A-SLN)的性质,实验表明ACM-A-SLN 体系在肝脑中的药物浓度是对照组ACM-A 浓度的近3 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相对于常见的药物载体,如脂肪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微粒等存在的热力学不稳定、毒副作用大以及易被单核-吞噬细胞消除等不足的脂类物质,SLN 对机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SLN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载体,除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载药能力强、对靶器官有特异趋向性、成本低和利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8]。
近年来,鉴于SLN 独特的优势,针对其作为药物或食品载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就目前SLN 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调研报告
关于纳米药物系统的行业调研报告前言随着现代给药系统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高分子科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系统的研究品种和剂型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多。
新兴的科技也在不断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纳米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医药卫生行业。
尤其在药物制剂方面作用更突出。
研究发现大多数物质一旦达到纳米的尺度时,其物质的性能就很可能发生突变,出现一些不同于其宏观形式与分子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都可以作为新型药物开发的基础,标志着药物研发进人一个全新的时代。
因为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就是利用新型高科技的手段,制造新型药物,摒弃传统药物的束缚,使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纳米药物就具有这些优点。
为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一、发展历史与背景1.1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符号为nm。
1纳米相当于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大约10个原子的总长度。
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一100nm范围内电子、原子以及分子内的一般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的技术,也就是纳米级的制造技术。
科学家们在不断的研究,发现在物质构成的过程中,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可数原子或分子,可以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合理的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据研究发现,迄今为止,纳米技术经历了三种概念,具体分别为:首先是1986年由美国的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主要是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进行了描述。
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可以得到,纳米技术可以使分子组合的机器实现实用化,因此可以将所有不同类型的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分子结构,可惜当时的研究并未将这一概念推广,也就是说分子纳米技术学说未取得重大进展;其次是把纳米技术的概念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在纳米精度层面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物质的一种技术。
12.1 脂质体药物载体
脂质体药物载体1 脂质体概述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LP)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和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于1964年由Bangham等首次报道,是最经典的脂质纳米药物载体(lipid-based nanoscale drug carrier),也是最早用于递送药物的纳米药物载体。
其主要结构是由封闭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囊泡,粒径范围大,可从纳米级到微米级。
1995年,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Doxil®)成为FDA批准上市的第一种NDDS。
时至今日,又有5种新的脂质体NDDS获准在临床应用,分别为柔红霉素脂质体(DaunoXome®),1996年;阿糖胞苷脂质体(DepoCyt®),1999年;无PEG修饰的多柔比星脂质体(Myocet®),2000年;米法莫肽脂质体(liposomal mifamurtide,Mepact®),2009年;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Marqibo®),2012年。
目前有关脂质体的研究热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体修饰脂质体(主动/配体靶向脂质体):Wicki等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anti-VEGFR2)修饰脂质体表面,有效抑制表达VEGFR2肿瘤的血管生长。
2.长循环脂质体:如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或PEG修饰的脂质体,GM1能够减少脂质体表面吸附血液中的蛋白,PEG能够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亲水保护层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并能够减少脂质体与血浆成分的相互作用。
3.刺激响应型脂质体:能够在特定的细胞内环境或肿瘤微环境中改变稳定性释放药物以增加脂质体的靶向递送能力。
pH响应型脂质体能够在肿瘤弱酸性微环境或进入肿瘤细胞后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释放药物。
酶响应型脂质体能够在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或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细胞内外酶系统的作用下释放药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2 使用混合乳化剂
Jenning等发现,在制备维生素A2二十二烷酸甘油酯SLN时,只加入 一种乳化剂,则亚稳态晶型β'可快速转变为β,导致药物析出,若使用混 合乳化剂,则能有效稳定于亚稳态晶型。
3 其它方法
除以上方法外,降低粒径、提高表面活性剂用量、降低脂质用量也可延 缓脂质的重结晶。
夏爱晓 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优化 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疗效较好 ,但神经毒性大,且对 光不稳定,临床使用不便。采用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长春新碱固体 脂质纳米粒,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而使药物稳定性增加,并可改变 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骨髓、脾、肺和肝等组织器官 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具有缓控释、靶向、低毒等优点。
3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环糊精、氢化可的松-HP-倍他环糊精的硬脂 酸-水的分配系数各为1.6、1.9、2.0。包合物制成硬脂酸SLN后, 包封率较游 离药物提高1倍, 释药速度也降低。
小结与展望
总之,SLN是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极具发 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因其独特的 优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新药开发领域 中举足轻重。随着对SLN研究的日益深入、 全面,相信SLN将很快由实验室进入工业化 大生产。
2.物理稳定性
尽管SLN与脂肪乳在组成与制备方面极其相似,但SLN不可简单视作 “乳滴固化”的胶态脂质分散体系,SLN分散液实质上是一个多相体 系,包括胶束、脂质体、过冷熔融液和药物晶体等其他胶体微粒。 存放过程中稳定性差,可能发生粒径增长或药物降解等现象。
2.1过冷态
指当温度降至脂质熔点以下时脂质仍不结晶的现象,在SLN体系中较 为常见。“过冷态”形成与结晶过程的粒径依赖性有关,粒径越小,脂质 越不易结晶,越易形成“过冷态”。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PPT课件
药物负载能力有限
固体脂质体的药物负载能力相对较低,可 能无法满足某些药物的治疗需求。
体内分布和代谢特性需进一步研 究
固体脂质体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特性尚不 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药物传递 效果。
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型制备技术的研发
针对现有制备工艺的限制,未来可以探索新型的制备技术,如微流控 技术、超声波技术等,以提高固体脂质体的制备效率和稳定性。
降低免疫反应
固体脂质体作为基因传递 载体,可降低免疫系统对 基因的识别和攻击,减少 免疫反应。
在化妆品和护肤品中的应用
润和保湿效果。
皮肤修复
固体脂质体可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 和修复,改善皮肤质地和弹性。
防晒作用
固体脂质体可包裹防晒剂,在皮肤 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紫外线对皮 肤的伤害。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生物成像
固体脂质体可用于生物成像技术,作为示踪剂或标记物,用于监测生物体内的 药物分布和代谢。
靶向治疗
通过修饰固体脂质体的表面,使其能够与特定细胞或组织结合,实现靶向治疗 和诊断。
03 固体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新型固体脂质体的研究
新型固体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采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如微乳液法、超声波法等,以提高固体脂质体的稳定性和 载药能力。
新型固体脂质体材料的研发
寻找新型的固体脂质体材料,以提高药物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体内外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固体脂质体的体内外评价方法,以更好地评估其药物传递 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研究
开展固体脂质体的临床应用研究,以验证其在治疗疾病中的效果和安 全性。
前景展望
•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固体脂质体纳米粒作为一 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在药物制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制备技术的改进和新材料的发现,固体脂质体纳米 粒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 贡献。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PPT课件
热融分散法
热融分散法是将脂质材料加热 融化后,加入药物和辅料,通 过搅拌、冷却等步骤制备出固 体脂质体纳米粒。
热融分散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 简单、对药物活性影响较小。
缺点是需要使用高温,可能对 某些药物稳定性产生影响,且 脂质材料在高温下容易氧化。
药物传递与控释性能
药物传递
固体脂质体可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脂质膜内,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和 控释。
控释性能
通过调节固体脂质体的膜结构和药物与膜的相互作用,可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和控制释放。
表面修饰与功能化
表面修饰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固体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以提高其在生物体内的靶向性 和生物相容性。
药物控释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实现药物的缓 释和长效作用,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作为免疫佐剂,能 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抗肿瘤 和抗病毒效果。
基因治疗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作为基因载体, 将治疗基因导入病变细胞,对基因进 行调控或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其他制备技术
01
其他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 超声波法、高压均质法等。
02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 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 备。
04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在药 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靶向给药与药物控释
靶向给药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将药物定向传递到病变部位,提高药 物的局部浓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VS
成本控制
降低生产成本是关键,需要优化工艺、降 低原材料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综 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王建新1,张志荣2(1.上海市中药研究所,上海200127;2.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 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
结果 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稳定性、体外释药特性、体内过程、毒性、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几种方法:高压乳匀法、薄膜2超声分散法、乳化分散法和溶剂乳化法等。
结论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01)02-0073-04 固体脂质纳米粒(s 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毫微粒类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体系。
与乳剂、脂质体相似,S LN采用生理相容耐受性好的类脂材料为载体,可采用高压乳匀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同时,固体基质又使它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的优点,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主要适合于亲脂性药物,亦可将亲水性药物通过酯化等方法制成脂溶性强的前体药物后,再制备S LN。
S LN的水分散系统可以进行高压灭菌或γ辐射灭菌,具有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也可通过冻干或喷雾干燥制成固体粉末。
S LN主要用于静脉给药,达到靶向或控释作用,也用于口服给药,以控制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放,亦可用于局部或眼部给药等[1~2]。
1 SL N制备方法研究1.1 高压乳匀法 将磷脂(phospholipid,P L)或三酰甘油(如三棕榈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等)等加热融化,加入药物,熔融液分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然后通过高压乳匀机循环乳化即得。
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一)熔融匀化法(melt-homogenization) 系制备SLN的经典方法,即将熔融的高熔点脂质、磷脂和表面活性剂在 70ºC以上高压匀化,冷却后即得粒径小(约300 nm)、分布窄的纳米 粒。
❖ (二)冷却匀化法(cold--homogenization) 系将药物与高熔点脂质混合熔融并冷却后,与液氮或干冰一起研磨, 然后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低于脂质熔点5ºC~10ºC的温度进行多次高 压匀化。此法所得纳米粒粒径较大,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 (三)纳米乳法(nanoemulsion) 先在熔融的高熔点脂质中加入磷脂、助乳化剂与水制成微 乳,再倒入冰水中冷却,即得纳米粒。
此法的关键是选用恰当的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应为药用短 链醇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分子长度通常约为乳化剂 分子长度的一半。
四、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 纳米粒的粒径取决于溶剂蒸发之前形成乳滴的粒径,可通过搅拌 速率、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有机相及水相的比例和黏度、容器 及搅拌器的形状和温度等因素调节。
(一)制备方法
❖ 3.自动乳化法 系在特定条件,乳状液中的乳滴由于界面能降低 和界面骚动,而形成更小的纳米级乳滴,再经交联固化、分离, 即得纳米粒。
小结
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由于它的超 微小体积, 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通过人 体最细的毛细血管, 还可透过血脑屏障, 显现出极 大的潜力并被广泛研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 节着重介绍纳米粒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 质量评价。
二、纳米粒的制备
(一)制备方法
❖ 1.乳化聚合法 以水作连续相的乳化聚合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粒、 亚微粒的方法之一。此法系将单体分散于水相乳化剂中的胶束内 或乳滴中,遇OH-或其他引发剂分子发生聚合,胶束及乳滴作为 提供单体的仓库,乳化剂对相分离的纳米粒也起防止聚集的稳定 作用。聚合反应终止后,经分离呈固态,即得。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方法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方法发表时间:2011-06-10T09:54:45.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何恩惠夏洋[导读]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 nanosparticles,SLN)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粒径为50-1000nm的纳米胶体给药系统何恩惠夏洋(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 1551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39-02【摘要】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的新进展。
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经综合、归纳写成综述。
结果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不同性质药物SLN的制备。
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制备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lipid nanosparticles,SLN)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粒径为50-1000nm的纳米胶体给药系统。
SLN由多种类脂材料如:脂肪酸、脂肪醇及磷脂等形成的固体颗粒。
其性质稳定,在体内对单核细胞吞噬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MPS)有趋向性,使其在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的分布增加。
可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
不同的制备技术和工艺适合不同性质药物SLN的制备,本文就SLN研究中的制备方法做一综述。
1 微乳法Heiatic等[1]制备的3’-叠氮胸苷-3’-脱氧胸腺嘧啶棕榈酸盐,是一种能阻止HIV病毒复制和细胞致病作用的药物,可降低骨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临床正在进行试验。
其制备方法为:将三月桂精(trilaurin,TL)和磷脂(phosphlipid,PL)以不同比例溶于20mL氯仿中,加入3’-叠氮胸苷-3’-脱氧胸腺嘧啶棕榈酸盐,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加入HEPES缓冲液20mL旋转5min,温度保持在(50±2)℃,获得微乳,高压乳匀机10次(60-70℃ 1500 psi),冷却至20℃,保持1h,获得SLN。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
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特性、制备方法、药物释放、给药途径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标签:固体脂质纳米粒;载体;给药途径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经不同方法制成的粒径在50~1000nm之间的固态胶粒给药体系。
这种新型给药载体使用无生物毒性的脂质作为基质,同时具备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可控制药物释放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势,又兼具了脂质体、乳剂的毒性低、能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载体。
SLN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几年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SLN的特性、制备方法、药物释放、给药途径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1SLN的特性1.1促进透皮吸收SLN由耐受性好的辅料组成,由于粒径很小,具有良好的皮肤黏附性,能够在皮肤表面成膜,从而起到封闭作用,减少表皮水分的流失。
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增加4到5倍。
梅之南等[1]制备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结果表明,TP-SLN作为透皮给药,促进透皮吸收,延缓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1.2增强药物的稳定性SLN与外水相之间不存在药物分配现象,更好的保护了药物分子,使其不发生降解,显著提高了稳定性。
段磊等[2]以具生物相容性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作为脂质载体制备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RA-SLN),并对其药物稳定性进行分析。
临床应用和临床试验中的脂质体纳米粒概述
脂质体纳米粒概述引言纳米药物是纳米技术、药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的融合,并随着用于疾病治疗、显像剂和治疗诊断应用的新型纳米制剂的设计而迅速发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纳米制剂的定义是与1-100纳米(nm)范围内的纳米颗粒组合的制剂;或尺寸在此范围之外却显示出尺寸相关特性的制剂型式。
与游离药物分子相比,这些制剂具有许多优点,增加了溶解度、药代动力学和疗效得到改善、毒性最小化。
已经上市的纳米药物已经有50中,包括多种纳米制剂,脂质纳米粒是其中的佼佼者。
脂质纳米粒是多组分脂质系统,通常包含磷脂、可电离脂质、胆固醇和聚乙二醇化脂质。
传统类型的脂质纳米粒是指脂质体,由英国血液学家Alec D Bangham在1961年首次提出。
通过采用负染剂染色磷脂,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
这些磷脂组成磷脂双分子层,进而形成球形。
随后,在1980年,第一种由活性靶向配体修饰的靶向脂质体被开发出来,其可以增加药物在靶组织器官细胞中的累积,使药物不会释放到其他部位,这使得脂质体的能力大大提高。
与传统脂质体相比,这些脂质体的总体疗效得到改善。
尽管经过30年的探索,脂质体已经可以作为多种药物分子的有效载体,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才首次批准脂质体药物。
这一里程碑是Doxil,它是一种包裹阿霉素的“隐形”脂质体(图1a),其用于卵巢癌和转移性乳腺癌以及各种形式的骨髓瘤的临床治疗。
由于阿霉素被包裹在聚乙二醇脂质体中,游离阿霉素的副作用(包括慢性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显著减轻。
此外,Doxil中的聚乙二醇化脂质体可以延长该药物给药后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
在此之后,被动靶向至肿瘤。
总的来说,由于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Doxil与游离阿霉素相比,显著降低心脏毒性并增强抗癌能力。
21世纪以来,多组分制剂出发发生了根本改变,纳米制剂取得极大的进展。
这些多组分处方开始用于传递基因治疗药物寡核苷酸。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1.引言1.1 概述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其在药物传递、保健品制备等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由脂质组分构成的纳米级粒子,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高度均匀的粒径分布。
与传统的纳米颗粒相比,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脂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和食品制备中。
脂质是一类化学性质相似的生物大分子,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特点。
常见的脂质包括蜡质、甘油脂、磷脂等。
这些脂质在水中难以溶解,因而可以用作载体来包裹药物分子或者是其他活性成分。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成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实现的。
在适当的条件下,脂质会形成液晶结构,并且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或者调整温度的方式使其转化为固态。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核心和包膜。
核心通常是药物分子或者其他活性成分,而包膜则是由脂质构成的保护层。
这种核心-包膜结构可以有效地保护核心物质,并且延长其释放时间。
此外,包膜的脂质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修饰来调节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表面性质,如改善其稳定性和增强针对性等。
总之,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优越的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和食品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多可能性。
未来,随着对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其在生物医学和食品科学领域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脂质的定义和性质2.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成原理3. 结论3.1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特点总结3.2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脂质的定义和性质。
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化学大分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其他与它们相关的化合物。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概述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概述摘要】目的从固体脂质纳米载体的制备和剂型应用等方面阐述其研究进展情况。
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多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以高压乳化法、微乳法较好,其低毒、靶向性好、缓控释药物能力强等优点决定其在剂型应用方面有很大潜力。
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给药途径综述药物载体输送系统亚微粒(如微乳、微球、脂质体、药质体)的研究已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
纳米粒又称毫微粒,是一类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纳米级固态胶体颗粒,粒径为10-1000nm,分为纳米球和纳米囊。
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
其既能改变药物的释放速度,又能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提高生物利用度。
制备纳米粒的材料较多,大致可分为聚合物和脂质材料,前者制成的纳米粒称为聚合物纳米粒(polymeric nanoparticles),后者称为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nanoparticles,SLN)。
SLN具有生理相容性好、可控制药物释放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点。
1 载药纳米粒的种类1.1 纳米脂质体脂质体(脂质小囊)最早是指天然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的泡囊,现在可人工合成的一种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似的磷质双分子层结构载体。
亲脂性药物可包封于脂质双层膜中,亲水性药物则溶解于水相内核中。
脂质体具有可保护药物免受降解,达到靶向部位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同时脂质体膜易破裂、药物易渗漏、包封率低、释药快等也是其存在的缺陷。
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超声分散法、逆相蒸发法等,张磊等[1]用逆相蒸发一超声法制备了胰岛素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3.3nm,包封率78.5%。
1.2 聚合物纳米粒其由天然大分子材料或合成的聚合物材料,用分散单体的聚合法或聚合物的分散法制备而成。
【2019年整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刘春喜1,张娜1*(1.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250012;)摘要自Müller 等人首次提出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以来,SLN作为一种新型的脂质药物传输载体而备受关注。
SLN用生理相容性的脂质或类脂质等常用的药剂辅料制备而成,综合了其他微粒传输系统如聚合物纳米粒、脂肪乳和脂质体的种种优点,包括物理稳定性高;防止药物降解,提高药物稳定性;缓释性能好,耐受性强等等。
此领域的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SLN可适用于疏水或亲水性药物的传递,从而实现最佳微粒载体系统的要求。
本文将综述SLN在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及靶向给药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靶向给药系统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LIU Chun-xi1, ZHANG Na1*(1.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han 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Since their first description by Müller et a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s an efficient and non-toxic alternative lipophilic colloidal drug carrier prepared with common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such as physiological fatty substance or lipi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lipid emulsions and liposomes, such as physical stability, protection of incorporated labile drugs from degradation, controlled release, excellent tolerability and so on, while simultaneously avoiding their disadvantages.The research work developed in the area confirms that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y can be produced to incorporate hydrophobic or hydrophilic molecules and seem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for an optimum particulate carrier system. In this article, the applications of SLN in gene delivery, non-injection system for protein and polypeptide, solubilizaion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will be reviewed.Key word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gene delivery, non-injection system for protein and polypeptide, solubilizaion,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固体脂质纳米粒(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是新型的亚微粒胶体给药系统,其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1]。
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摘要】固体脂质纳米粒属于亚微粒给药系统,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虽存在载药量、稳定性等问题,但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本文在简单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础上,从制备、给药、存在问题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sln;给药系统;药物载体固体脂质纳米粒,即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简称sln,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乳剂、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粒径10~1000nm的胶体给药系统),其载体为固态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特点的类脂,药物以包裹或吸附的形式置于脂质膜中,能够避免药物降解、控制药物释放。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且因具有以上优势,因此在新药开发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1 固体脂质纳米粒所需载体材料与乳化剂生理相容,且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或合成类脂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质,其中,脂肪酸类包括二十二酸、癸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酯类包括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等;蜡质类、类固醇类主要包括鲸蜡醇十六酸酯以及胆固醇。
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时,常用的乳化剂包括卵磷脂、蛋黄磷脂、大豆磷脂等;短链醇类包括丁酸、丁醇等;胆酸盐类主要包括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泰洛沙姆等。
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析2.1 微乳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工作人员会对低熔点脂质载体进行加热,待温度略高于熔点时使其熔化,随后将亲脂类药物加入溶解,再通过乳化、助乳化剂进行乳化,最后向熔融脂质中加入热的水溶液,得到的o/w型微乳具有较高的热力学与外观稳定性。
搅拌条件下将微乳分散到2~3℃的冷水当中,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体系。
2.2 高压乳匀法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过程中,高压乳匀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法的匀质原理如下:流体在高压泵的作用下通过若干微米小孔,在高速冲击以及减压膨胀的共同作用下,液体内会形成强劲的涡穴和湍流,乳状液因此被粉碎成大量的微小珠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first basic review about SLN)appeared which gave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groups active in this new field
Their results are reviewed which cover many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routes
03
2.miscibility of drug melt and lipid melt;
The development of SLN
2012
1990
1991
1995
The first experiment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y were followed by two lipid nanoparticles independent patent were performed in applications and the first publications appeared academic labs.
Lipids
• Ra domska- Soukharev (2007) demon strated that the selection of lipid excipients was dependent on chemical stability of excipients itself and SLNs stability.
.
melting point
velocity of lipid crystallization
source of chemicals
Lipids
lipid hydrophilicity shape
surface area
Emulsifiers
Crystallization of lipid is a major phenomenon during the emulsification process . However, use of emulsifier could slow down this process By changing the nature an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a b i l i zi n g emulsifier, gelation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storage time can be avoided Proper selec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emulsifier does not only stabilize but also increases the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drug in SLNs charge develop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LNs by emulsifier may also affect the drug release and stability of SLNs
Figure 4. Absorption of NPs by oral route from a different segment of the GIT. Figure indicates possible absorption mechanisms and extent of NP absorption from different regions of GIT
Characteristic of drug-loaded SLNs
Figure 3. A. Biphasic response of ODA-FITC-loaded SLNs in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B. Biphasic response of ODA-FITC-loaded SLNs in lymph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dvantages of SLNs
Table 1. Advantages of SLNs over other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of preparation of SLNs
high-shear homogenization (HSH)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HPH)
3
4
Optimization of oral SLNs
Preparation of cryptotanshinon-loaded SLNs
5 Conclusion
5
Background
oral route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Liposomes Polymeric nano -particles. Nanoemulsions Nanosuspensions
SLNs
improved oral BA of drugs
reduced toxicity reduced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Improved stability of drugs entrapped in SLNs
SLN are particles made from solid lipids (i.e. lipids soli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lso at body temperature and stabilised by surfactant(s) which diameter are between approximately 50 and 1000 nm
SLN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poor oral BA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Poor oral bioavailability (BA)
Poor solubility
Poor permeability
Hepatic first-pass metabolism
poor oral bioavail -ability
Nanoparticles (NPs) are considered as alternatives to various conventional drug delivery techniques .
Yuan H, Chen J, Du Y-Z, et al.Studies on oral absorption of stearic acid SLN by a novel fluorometric method.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07;58:157-64
500 nm
particles > 500 nm have been reported to show erratic delivery through the abdominal cavity and targeting was restriced
The optimization of oral SLN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SLNs
Ultrasonication
The other methods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LN
1. particl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2.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and lipid modication;
Factors affecting absorptions of SLNs through GIT
mechanistic absorption
smaller particles show greater absorption while larger particles are retained for longer duration in the Peyer’ s patche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n oral bioavailability enhancer vehicle
Name : Li Jing Major : pharmaceutics Mentors : Doctor Chen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Absorption of drug-loaded SLNs
The various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absorption and stability of SLNs in vivo are discussed as follows: Lipids Emulsifiers
include drug propertie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Miscellaneous. homogenization related parameters and solvents.
1
2
3
The stability of SLNs after peroral administration
To avoid generation of an unstable metastable form of SLNs, the cooling rate and stabilizer play Important roles. Cooling rate and stabilizer
hydrophobicity
particle size
surface properties
surface ch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