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调研报告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 综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应用进展。
[方法] 以国内和国外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应用等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
[结果]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较多且各有其优缺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异,可供多种给药途径、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药物载体1.前言脂质体、微乳、微球、聚合物纳米球等多种药物载体系统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差、存在细胞毒性以及不易提高制备规模等缺点。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以生理相容性好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少,缓释性好,毒性较低的纳米球。
2.SLN的组成2.1脂质材料SLN的基质多为天然的或合成的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可生物降解的类脂类,主要包括:脂肪酸类、甘油酯类、类固醇类和蜡质类。
2.2 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依赖于给药途径。
对于非肠道给药的体系,乳化剂的选择较受限制,主要考虑乳化剂的毒性、刺激性。
实际研究工作中,通常根据所要制备SLN 纳米粒子中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来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
3.物理稳定性3.1 药物的析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亚稳态的α、β'和稳定的β晶型,而硬脂酸主要有A、B、C三种晶型。
贮存的条件和时间不同会使晶格形态发生改变,例如晶格的老化( annealing)或多晶型转变,晶格越来越有序,容纳药物的能力降低,药物逐渐析出。
三肉豆蔻酸甘油酯SLN的多晶型转变的速度快于三硬脂酸甘油酯,后者由于转型缓慢,更易将药物分子从晶格中挤出。
3.2 过冷态某些甘油脂类(三月桂酸甘油酯等)制成SLN之后,其熔点以及重结晶温度下降幅度较大。
当重结晶的温度远远低于室温时,这些SLN在室温下并不会固化,而是仍然以液态存在。
SLN呈液态时对脂溶性药物的包封率会更高,但这也会减弱甚至消除纳米粒原有的缓释的功能。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又称固体脂质体,是一种室温下为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质体或类脂纳米粒子。
SLN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种以硬脂酸、卵磷脂、三酰甘油等脂类原料为基质,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 50 ~ 1000 nm 粒径的固体脂质粒子给药体系[1-2]。
SLN 常温下为固态,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①良好的生物兼容性;②能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并可有效避免药物的降解和泄漏;③适合于多种给药途径;④稳定性好,能提高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3]。
另外 SLN 在很多疾病特别是在癌症治疗中也显示了特殊的优越性[4],Stevens 等[5]研究发现,叶酸受体靶向系统与 SLN 的联合应用与对照组(叶酸受体靶向系统)相比较,前者明显增加了药物的在体摄取和在叶酸受体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性,改善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嫁接肿瘤小鼠的存活率。
SLN 主要适于包裹水溶性低的药物,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或作为靶向定位和控释作用的载体[6]。
何林等[7]研究了肝靶向阿克拉毒素 A(Aclacinomycin-A,ACM-A)固体脂质纳米粒(ACM-A-SLN)的性质,实验表明 ACM-A-SLN 体系在肝脑中的药物浓度是对照组 ACM-A 浓度的近 3 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相对于常见的药物载体,如脂肪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微粒等存在的热力学不稳定、毒副作用大以及易被单核-吞噬细胞消除等不足的脂类物质,SLN 对机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SLN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载体,除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载药能力强、对靶器官有特异趋向性、成本低和利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8]。
近年来,鉴于 SLN 独特的优势,针对其作为药物或食品载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就目前SLN 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及其应用探析【摘要】固体脂质纳米粒属于亚微粒给药系统,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虽存在载药量、稳定性等问题,但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本文在简单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础上,从制备、给药、存在问题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sln;给药系统;药物载体固体脂质纳米粒,即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简称sln,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乳剂、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粒径10~1000nm的胶体给药系统),其载体为固态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特点的类脂,药物以包裹或吸附的形式置于脂质膜中,能够避免药物降解、控制药物释放。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式和给药途径相对较多,且因具有以上优势,因此在新药开发中的前景非常广阔。
1 固体脂质纳米粒所需载体材料与乳化剂生理相容,且能够生物降解的天然或合成类脂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基质,其中,脂肪酸类包括二十二酸、癸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酯类包括三棕榈酸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等;蜡质类、类固醇类主要包括鲸蜡醇十六酸酯以及胆固醇。
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时,常用的乳化剂包括卵磷脂、蛋黄磷脂、大豆磷脂等;短链醇类包括丁酸、丁醇等;胆酸盐类主要包括牛磺胆酸钠、胆酸钠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泰洛沙姆等。
2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析2.1 微乳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工作人员会对低熔点脂质载体进行加热,待温度略高于熔点时使其熔化,随后将亲脂类药物加入溶解,再通过乳化、助乳化剂进行乳化,最后向熔融脂质中加入热的水溶液,得到的o/w型微乳具有较高的热力学与外观稳定性。
搅拌条件下将微乳分散到2~3℃的冷水当中,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体系。
2.2 高压乳匀法在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过程中,高压乳匀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法的匀质原理如下:流体在高压泵的作用下通过若干微米小孔,在高速冲击以及减压膨胀的共同作用下,液体内会形成强劲的涡穴和湍流,乳状液因此被粉碎成大量的微小珠滴。
固体脂质纳米粒在提高长春西丁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应用研究
固体脂质纳米粒在提高长春西丁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以单硬脂酸甘油脂为载体,采用超声溶解-乳化技术制备具有狭窄粒径分布的长春西丁纳米分散制剂。
方法:采用超声溶解-乳化技术制备出纳米粒,操作在50摄氏度下进行以增加脂质的载药能力。
分别对长春西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布、平均小滴分布、载药量、包封率、zeta电位、长期物理稳定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利用透析袋对两种长春西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进行研究。
药动学研究采用小白鼠进行操作,分别给小白鼠以10mg/kg口服不同剂型的长春西丁制剂,结果发现长春西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长春西丁溶液。
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对长春西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口服吸收有显著的影响。
我们对长春西丁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口服吸收机制进行了讨论。
结果:利用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显著提高长春西丁的吸收。
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提高水难溶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1.背景介绍:研究报道[1],相对于传统的聚合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是一种新型的药物给药系统。
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聚合纳米粒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脂质骨架采用生理相容性的脂质材料,这种脂质材料降低了急性和慢性毒性的可能[2]。
在室温下,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固体状态存在[3~4]。
固体脂质纳米粒集聚和纳米粒、乳剂、脂质体的优点于一身[5]。
采用高压乳匀技术可以对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大规模生产[6]。
像微乳和脂质体一样,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低毒性的优点;和聚合纳米粒相似,固体脂质纳米粒由于具有脂质骨架而能持续释放药物。
另外,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胃肠道给药还有很好的组织靶向性作用[7~8]。
溶剂蒸发法[9~10]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依靠水不溶性溶剂,在水中快速形成水包油乳剂,由于有机溶剂从小滴到连续相的扩散,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药物迅速固化而成纳米粒。
但是,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时常粒径大并且分布范围宽。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用单硬脂酸甘油脂和不同的乳化剂采用超声溶解技术去研究溶剂蒸发法制备粒径分布范围窄并且小于100nm的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可行性。
多重乳状液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多重乳状液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广,对于药物传输系统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临床治疗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颗粒载体药物传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一种传递药物的载体,具有许多特点,例如能够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延长血液循环时间、改善生物利用度等。
因此,研究如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有许多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方法,常见的包括超声法、高压均化法、反相微乳法和多重乳状液法等。
其中,多重乳状液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精细度高、稳定性好、可扩展性高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用多重乳状液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哪些材料制备多重乳状液体系,并分析各个材料的优缺点。
2. 调节多重乳状液体系的乳化条件,考察表面活性剂种类、浓度、乳化时间对纳米粒形成的影响。
3. 优选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稳定剂,探究稳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纳米粒质量的影响。
4. 采用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所制得的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表征。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 建立一种新颖的多重乳状液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方法。
2. 获得一种高稳定性、高精细度、高质量的固体脂质纳米粒。
3. 探究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制备的影响,为后续的纳米载体研究提供借鉴。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多重乳状液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可行性和优劣,为固定脂质纳米粒的研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同时,本研究可以拓宽纳米技术在制备高质量载药纳米粒系统及其工业化生产方面的应用。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研究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研究摘要随着人类对美容和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鬼臼毒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美容成分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其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
结果表明,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鬼臼毒素的经皮渗透,并能够更好地在皮肤内贮留,为鬼臼毒素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容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化妆品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对原料的需求更是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而鬼臼毒素作为一种新型美容成分备受关注,其药理作用已逐渐受到广泛认可。
然而,鬼臼毒素本身具有一定的分子大小和脂溶性,对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充分发挥鬼臼毒素的美容功效,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纳米技术对其进行包封,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提高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效果。
然而,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仍需深入研究。
本文以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基础,研究其在皮肤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方面的表现,为其在化妆品和药品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鬼臼毒素(纯度≥98%)、辛酸四醇酯(SOSE)和磷脂酰胆碱(PC)均从Sigma-Aldrich 公司购得。
太阳花(Helianthusannuus Linn)籽油来自于化妆品原材料公司(Nature Oil)。
对称二甲基硅氧烷(PDMS)从玉山化学公司购得。
其余试剂均为优级纯,购自江苏昆池化学试剂公司。
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1.将鬼臼毒素、SOSE和PC按照2.5:2.5:5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匀。
2.将混合物加入到5mL太阳花籽油中,并用乳化器振荡20min。
3.将乳化物加入到2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并用离心机离心10min,将固态颗粒沉淀后用10mL磷酸盐缓冲液重新分散。
4.将分散液以0.45μm的滤膜滤过,得到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2 使用混合乳化剂
Jenning等发现,在制备维生素A2二十二烷酸甘油酯SLN时,只加入 一种乳化剂,则亚稳态晶型β'可快速转变为β,导致药物析出,若使用混 合乳化剂,则能有效稳定于亚稳态晶型。
3 其它方法
除以上方法外,降低粒径、提高表面活性剂用量、降低脂质用量也可延 缓脂质的重结晶。
夏爱晓 长春新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优化 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疗效较好 ,但神经毒性大,且对 光不稳定,临床使用不便。采用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长春新碱固体 脂质纳米粒,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而使药物稳定性增加,并可改变 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骨髓、脾、肺和肝等组织器官 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具有缓控释、靶向、低毒等优点。
3 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环糊精、氢化可的松-HP-倍他环糊精的硬脂 酸-水的分配系数各为1.6、1.9、2.0。包合物制成硬脂酸SLN后, 包封率较游 离药物提高1倍, 释药速度也降低。
小结与展望
总之,SLN是新一代亚微粒给药系统,极具发 展和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因其独特的 优点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新药开发领域 中举足轻重。随着对SLN研究的日益深入、 全面,相信SLN将很快由实验室进入工业化 大生产。
2.物理稳定性
尽管SLN与脂肪乳在组成与制备方面极其相似,但SLN不可简单视作 “乳滴固化”的胶态脂质分散体系,SLN分散液实质上是一个多相体 系,包括胶束、脂质体、过冷熔融液和药物晶体等其他胶体微粒。 存放过程中稳定性差,可能发生粒径增长或药物降解等现象。
2.1过冷态
指当温度降至脂质熔点以下时脂质仍不结晶的现象,在SLN体系中较 为常见。“过冷态”形成与结晶过程的粒径依赖性有关,粒径越小,脂质 越不易结晶,越易形成“过冷态”。
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药物载体经胃肠道转运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药物载体经胃肠道转运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SLN)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药物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贮存稳定性好、药物稳定性强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胃肠道转运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SLN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SLN的口服制剂在人体内的行为和药效,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制备SLN口服制剂,并通过体外胃肠道模型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其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和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SLN的制备:选择适宜的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药物载量等条件,制备质量稳定、粒径合适的SLN。
2. 体外胃肠道模型的构建:采用体外模拟器构建人体胃肠道模型,分析SLN在胃肠道不同部位的转运情况。
3. 体内动物实验:将制备的SLN口服制剂给予小鼠并进行采血、组织取样等实验,从血液和组织含药物量的变化和体内的代谢过程等方面研究SLN在进入人体后的行为和药效。
4. 机理研究: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SLN在胃肠道转运过程中的机理,探讨其与口服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优劣。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将对SLN经胃肠道转运的过程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该种口服药物载体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从而在未来SLN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该研究还有助于推动药物递送控制释放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促进药物研发的进一步深入和推进。
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进展【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综述;制备;给药途径0引言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指粒径在10~1000 nm之间的固态胶体颗粒,它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固体胶粒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替代乳剂、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粒的新型胶体给药系统[1]. 其突出的优点是生理相容性好并可生物降解,可控制药物释放及有良好的靶向性,同时避免了有机溶剂不能完全去除的缺点[2,3]. 我们综述其制备方法和给药途径,提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1SLN的制备方法1.1薄膜超声分散法将类脂和药物等溶于适宜的有机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脂质薄膜,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后,用带有探头的超声仪进行超声分散,即可得到小而均匀的SLN. Hodoshima等[4]以合成的聚乙二醇类脂(PEGlipid)与卵磷脂(PC)或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DPPC)为乳化剂,制备4O 四氢吡喃阿霉素(THPADM)前体药物的SLN,先将THPADM酯化,然后与PEGlipid,PC或DPPC,三油酸甘油酯或大豆油以3∶5∶5∶7的比例溶于二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使成一层薄的脂质膜,再加入0.24mol/L的甘油溶液,超声分散,得粒径为30~50 nm的SLN. 冰箱放置20 mo,其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无明显变化. 薛克昌等[5]将360 mg大豆磷脂和39.4 mg十六酸拉米夫定酯(LAP)溶于50 mL氯仿,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加入60 g/L 甘露醇水溶液,超声分散后得到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SLN),HPLC法测得其载药量为9.6%,包封率为97.69%.1.2高压乳匀法又名高压均质法,其原理是在高压泵作用下(100~2000 Pa)使流体通过一个仅有几个微米的狭缝,流体在突然减压膨胀和高速冲击碰撞双重作用下内部形成很强的湍流和涡穴,使乳状液被粉碎成微小珠滴,按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热乳匀法和冷乳匀法.1.2.1热乳匀法将类脂加热熔融后加入药物,熔融物分散于热的乳化剂水溶液中形成初乳,初乳在高于类脂熔点的温度下经高压匀质形成纳米乳,室温下纳米乳冷却固化即形成SLN. 制得的SLN粒径小且分布窄,但长时间高温条件可能导致药物发生降解. Wissing等[6]用此法制备了作为防晒剂载体的SLN,平均粒径200 nm. 体外释放和穿透实验证明此SLN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并且在高的载药量时扩散系数低,能长久的覆在皮肤表面.1.2.2冷乳匀法先将载药类脂熔融物在液氮(或干冰)中固化,然后研磨成粒径为50~100 μm的颗粒,再将其分散于乳化剂水溶液中形成初乳,最后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高压匀质即得. 较之热乳匀法粒径变大,粒度变宽. 为达到和热乳匀法相近的粒径需增加循环处理次数[7]. 此法优点[8]是:使药物暴露于热环境中时间短,降低高温引起的敏感性药物的降解;降低乳化过程中药物在水相中的分布;避免纳米乳结晶步骤复杂化所引起的几种中间相的形成.1.3乳化溶剂挥发法将脂质材料溶于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如环己烷)中,然后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乳化,挥去有机溶剂,脂质就会从水相中沉淀出而得到SLN. 粒径的大小取决于脂质在溶剂中的浓度,一般脂质含量为50 g/kg时所得粒径较小. 其优点是可避免加热,但有机溶剂的残留使得药物具有潜在的毒性. 应晓英等[9]用此法制得了卡马西平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120.0±9.8) nm,Zeta电位为(-50.6±3.3) mV,包封率89.8%,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线性方程,具有明显缓释作用.1.4微乳法通常先将脂质载体在65~70℃加热熔化,加入药物、乳化剂、辅助乳化剂和温水制成外观透明、热力学稳定的O/W型微乳,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微乳分散于2~3℃冷水中,即可形成SLN分散体系. 热的微乳与冷水的体积比通常为1∶25到1∶50. 微乳制备十分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其粒径也足够小,分散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即可获得亚微米范围的颗粒. Marengo等[10]发现热的微乳与冷水之间的温度差对制得的SLN的粒径大小起重要作用,微乳中的油滴的快速结晶有助于形成小粒径的SLN,并且避免油滴之间的融合.1.5溶剂分散法将脂质在一定温度下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倒入酸性水相中调节Zeta电位,得到凝聚的SLN,离心分离即得. Hu等[11]将396 mg单硬脂酸甘油酯和4 mg氯倍他索丙酸酯在50℃水浴上溶于24 mL丙酮和乙醇(1∶1,V/V)的混合溶剂中,在机械搅拌下倒入适量的含10 g/L PVA的酸性水溶液中,室温400 r/min搅拌5 min,离心,重新混悬于水中,冷冻干燥得到SLN.2SLN的给药途径2.1静注给药SLN主要被制成胶体溶液或冻干粉针后静注给药,达到缓释、延长药物在循环系统或靶部位停留时间等目的. 薛克昌等[12]用自制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SLN)和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小鼠尾静脉注射,测定拉米夫定(LA)在血清及肝、肾、肺、脾中的浓度,结果表明LAPSLN和LAPGSLN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对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有一定意义. Yang等[13]报道了喜树碱SLN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和分布,与喜树碱溶液相比,SLN在组织中驻留时间延长,特别是在大脑、心脏和含有网状内皮细胞的组织内. 其中脑部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提高10.4和4倍.2.2口服给药口服是最方便且最为患者所接受的给药方式. SLN可以液体形式口服,或干燥成粉末后加工成其他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软胶囊和粉剂等. 口服后利用纳米颗粒的黏着性可增加载药粒子在药效部位或药物吸收部位的停留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规则吸收. SLN可替代赋形剂改善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布,保护多肽类药物免受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并可能通过其他转运途径促进吸收. 据Penkler等[14]报道,口服环孢霉素SLN在动物体内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延长药物在血浆的停留时间. Bargoni等[15]报道,SLN在十二指肠给药后淋巴吸收增加.2.3肺部给药SLN用喷雾干燥法制成粉末,可用于肺部干粉吸入给药. SLN作为肺部药物传输系统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但肺部中药物从SLN中的释放具有诸多优点,如可控制释药和延长释放时间等. 由于肺部的颗粒很容易被肺部巨噬细胞获取,可考虑靶向肺巨噬细胞,治疗巨噬细胞系统疾病[1].2.4经皮给药SLN作为局部给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避免化学性质不稳定药物的降解. 同时,由于SLN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水分挥发导致SLN分散体发生形变,药物被挤出,从而提高药物经皮吸收量. SLN作为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载体可明显增加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Mima等[16]制备了泼尼卡酯(PC)的SLN 制剂,用角质化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培养物,重新构建的表皮以及切割下来的人的皮肤来评价PCSLN制剂的毒性和药物的吸收性. 结果表明与PC乳膏剂相比,PCSLN 对皮肤的穿透性增加了30%. SLN还可作为防晒品的载体系统,Wissing等[6]发现,SLN本身具有物理防晒特性且可提供缓释给药作用,与抗紫外线药物合用制得防晒剂二苯酮SLN效果良好,使药物在皮肤表面存留时间延长.2.5眼部给药眼用制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物易从给药部位清除. SLN具有黏附性质,可延长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从而有效提高疗效. Cavalli等[17]对妥布霉素(TOB)的SLN制剂的小鼠眼部给药进行了研究,发现TOBSLN能显著提高TOB的生物利用度,其在角膜表面和结膜囊中滞留时间明显延长.3SLN所存在的问题3.1载药量评价一药物载体系统是否适用的重要指标是载药能力,SLN载药量一般只有1%~5%(W/W). 虽然也有提高SLN载药量的报道,如利多卡因和依托咪酯载药量为10%~20%,辅酶Q10为20%,泛癸利酮可达50%[18],但过高的载药量又可能导致SLN凝胶化. 载药量问题限制了SLN的广泛应用.3.2稳定性尽管SLN与脂肪乳在组成与制备方面极其相似,但SLN不可简单视作“乳滴固化”的胶态脂质分散体系,SLN分散液实质上是一个多相体系,包括胶束、脂质体、过冷熔融液和药物晶体等其他胶体微粒. 存放过程中稳定性差,可能发生粒径增长或药物降解等现象.3.3突释效应Muhlen等[19]以丁卡因、依托咪酯和泼尼松为模型药物进行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显示,以丁卡因、依托咪酯为模型药物制得的SLN,药物在数分钟内即完全释放,且与所选用的类脂种类无关;而以泼尼松为模型药物时,药物先是突释,继而缓慢释放,且可维持释药近1 wk,该体系的释药速率还与类脂的种类关系密切,如选用山榆酸甘油酯为脂质,32 d内仅释药26%,而相同时间内胆固醇体系则释药58%.4小结与展望SLN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亚微粒给药系统,有多种制备方法,可经多种途径给药,但载药量和稳定性等问题有待解决. 其主要优点是:颗粒粒径小,平均在纳米尺度,可用于注射给药;生理可接受,在制备过程中无有毒残留物;对亲脂性药物有足够的载药能力,通过工艺调整,还可以包封亲水性药物;延长药物释放达数日至数周;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还可制成固体粉末;通过对其表面进行特征修饰,可实现靶向给药.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SLN的制剂可用于临床,造福于患者.【参考文献】[1] Muller RH,Mader K,Gohla S.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a re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J]. Eur J Pharm Biopharm,2000;50(1):161-177.[2] Trotta M,Pattarino F,Ignoni T. Stability of drugcarrier emulsions containing phosphatidyl choline mixtures[J]. Eur J Pharm Biopharm,2002;53(4):203.[3] Wang JA, Sum X, Zhang ZR. Eninanccd brain largcring by synincsis of 3′,5′dioctanovl5fluoro2′deoxvuridine and incorporation into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J]. Eur J Pharm Biopharm,2002;54(3):285-290.[4] Hodoshima N,Udagawa C,Ando H,et al.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antitumor drugs [J]. Int J Pharm,1997;146(1):81-92.[5]薛克昌,顾宜,张三奇,等. 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0):890-892.[6] Wissing SA,Muller RH.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scarrier for sunscreens:in vitro release and in vivo skinpenetration[J]. J Control Release,2002;81(2):225-233.[7] Muller RH,Mehnert W,Lucks JS,et a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An alernative colloidal carrier system forcontrolled drug delivery[J]. Eur J Pharm,1995;41(1):62-69.[8] Antonio JA,Runge S,Muller RH. Peptide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Influence of production parameters[J]. Int J Pharm,1997;149(6):255.[9]应晓英,胡富强,袁弘. 卡马西平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11):543-546.[10] Marengo E,Cavalli R,Caputo O,et al. Scaleup of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olid lipid nanosphere [J]. Int J Pharm,2000;205(12):3-13.[11] Hu FQ,Yuan H,Zhang HH,et al. Preparation of solidlipid nanoparticles with clobetasolpropionate by a novel solventdiffusion method in aqueoussystem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Int J Pharm,2002;239(12):121-128.[12]薛克昌,张三奇,顾宜,等. 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肝靶向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4;20(1):1-4.[13] Yang SC,Lu LF,Cai Y,et al. Body distribution in miceof intravenously injected camptothec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targeting effect on brain[J]. J Control Release,1999;59(3):299-307.[14] Penkler L,Muller RH,Runge SA,et al. Pharmaceutical cyclosporin formulation with improved biopharmaceutical properties,improved physical quality and greater stabilit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formulation[R]. WHO,1999:56733.[15] Bargoni A,Cavalli R,Caputo O,et a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in lymph and plasma after duodenal administration to rats [J]. Pharm Res, 1998;15(5):745.[16] Mima CS,Mehnert W,SchaferKorting M.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s for topical glucocorticoids[J]. Int J Pharm,2000;196(2):165-167.[17] Cavalli R,Gasco MR,Chetoni P,et a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 as ocular delivery system for tobramycin [J]. Int J Pharm,2002;238(12):241-245.[18] Westesen K,Bunjes H,Koch MHJ.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pid nanoparticle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drug loading capacity and sustained release potential[J]. J Control Release,1997;48(23):223-236.[19] Muhlen A,Schwarz C,Mehnert W.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for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drug release and release mechanism[J]. Eur J Pharm Biopharm, 1998,45(2):149-155.。
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研究
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研究近几十年来,结构简单的纳米粒(NPs)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抗肿瘤治疗、抗病毒等方面。
然而,这些纳米粒表面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始评估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结晶结构,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近年来,荷叶碱(heparin)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具有多种功能性,特别是抗凝血作用的活性,可以有效地增加大多数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使其在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利用荷叶碱纳米粒(HNPs)的固体脂质表面抗凝性,我们本研究旨在研究一种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HSP)制备方法。
该方法涉及使用乙二醇、卵磷脂和荷叶碱三种成份制备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不同比例的成份进行反复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薄膜的稳定性和纳米粒的可用性。
一方面,乙二醇是一种活性物质,可以改变纳米粒膜层的结构,增强其稳定性;另一方面,卵磷脂具有良好的抗凝性,可以抑制纳米粒的凝固性;最后,荷叶碱作为一种抗凝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纳米粒的形成,同时也可以抑制卵磷脂溶液的凝固性。
研究结果表明,该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抗凝作用,其形貌稳定,抗凝活性强,可以有效地增强纳米粒的活性和稳定性,为研发新型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表明,以乙二醇/卵磷脂/荷叶碱为载体,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下一步研究可以评估其在生物活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本研究为开发新型抗凝载体奠定了基础,证明了乙二醇、卵磷脂和荷叶碱可以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粒,从而为药物研发和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验表明,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凝作用,有望在药物载体研究中有所作为。
总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乙二醇、卵磷脂和荷叶碱制备荷叶碱固体脂质纳米粒(HSP)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可以提高纳米粒的稳定性和活性。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综 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王建新1,张志荣2(1.上海市中药研究所,上海200127;2.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 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方法 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
结果 综述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稳定性、体外释药特性、体内过程、毒性、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几种方法:高压乳匀法、薄膜2超声分散法、乳化分散法和溶剂乳化法等。
结论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是一种性能优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4(2001)02-0073-04 固体脂质纳米粒(s 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毫微粒类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体系。
与乳剂、脂质体相似,S LN采用生理相容耐受性好的类脂材料为载体,可采用高压乳匀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同时,固体基质又使它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的优点,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主要适合于亲脂性药物,亦可将亲水性药物通过酯化等方法制成脂溶性强的前体药物后,再制备S LN。
S LN的水分散系统可以进行高压灭菌或γ辐射灭菌,具有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也可通过冻干或喷雾干燥制成固体粉末。
S LN主要用于静脉给药,达到靶向或控释作用,也用于口服给药,以控制药物在胃肠道内的释放,亦可用于局部或眼部给药等[1~2]。
1 SL N制备方法研究1.1 高压乳匀法 将磷脂(phospholipid,P L)或三酰甘油(如三棕榈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等)等加热融化,加入药物,熔融液分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然后通过高压乳匀机循环乳化即得。
固体脂质纳米粒进展论文
固体脂质纳米粒进展论文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药物载体,由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构成。
它是以固体脂质为主要成分,通过纳米化技术制备成纳米粒,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稳定性强、高药物负载量以及容易制备等。
因此,它在药物传递、治疗和诊断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纳米粒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固体脂质纳米粒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药物释放机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一、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数种,如高压均质法、超声波法和溶剂沉淀法等。
其中,高压均质法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其步骤如下:1. 将所需的脂质、表面活性剂和药物混合在一起,并加热至充分混合。
2. 加入适量的乙醇来制取均匀的乳液。
3. 用高压均质器将乳液通过微孔孔径为100-1000 nm的膜板,形成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的关键因素包括脂质的物理状态、表面活性剂种类和含量、溶剂选择、溶液温度、药物性质等。
二、药物释放机制药物释放机制是固体脂质纳米粒药物输送系统的核心。
通过纳米技术,在药物分子大小的范围内制备出纳米级别的药物,使药物在体内释放更加均匀、时间更长,并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药物释放可以基于不同的机制,包括扩散控制、脂质膜破裂和药物溶解度增强等。
扩散控制是固体脂质纳米粒药物释放最常见的机制之一。
这里的扩散是指药物分子从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内部逐渐向外扩散,被周围的生物组织吸收。
脂质膜破裂是药物释放的另一种机制。
当固体脂质纳米粒分解或被消化时,药物被迫从粒子中释放出来。
这种机制通常被用于制备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药物递送。
药物溶解度增强是固体脂质纳米粒药物释放的一种重要机制。
通过纳米技术将药物制备成纳米颗粒,增加其表面积,使其更容易被水或其他溶液溶解,从而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吸收。
DH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制备、性质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DH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制备、性质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DHA是一种重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脑发育、视网膜发育、心血管保护、抗炎作用等。
由于人体无法自行合成DHA,因此需从食物或保健产品等外部途径获得,但DHA易被氧化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
因此,开发具有稳定性的DHA制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药物载体,由脂质组成,具有较小的粒径、高负荷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利用SLN制备DHA口服制剂,提高DHA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二、研究目的1.制备DHA固体脂质纳米颗粒(SLN)2.研究制备条件对DHA-SLN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3.评价DHA-SLN的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4.考察DHA-SLN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制备DHA-SLN1.筛选合适的脂质组分和乳化剂2.采用超声法制备DHA-SLN3.优选工艺条件,包封率和粒径的测定(二)评价DHA-SLN的性质1.稳定性研究:采用高温湿热条件模拟储存过程2.体外释放行为:采用离体肠道模型评价其释放行为(三)评价DHA-SLN的药效1.小鼠口服给药,血液中DHA含量的变化2.小鼠损伤模型建立,评价DHA-SLN对小鼠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等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1.探索利用SLN提高DHA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新策略2.为DHA口服制剂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3.为进一步研究DHA具体的生理作用奠定基础五、预期成果1.成功制备DHA-SLN2.建立DHA-SLN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指标3.揭示DHA-SLN在体内的药效机制4.为制备其他营养素的纳米制剂提供参考六、进度与安排第一年:筛选合适的脂质组分和乳化剂,采用超声法制备DHA-SLN,并初步优化工艺条件。
第二年:优选工艺条件制备DHA-SLN,包封率和粒径的测定,评价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肠溶包衣研究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肠溶包衣研究口服给药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及最传统的给药途径之一,其具有安全、方便以及提高病人的顺应性等优点。
且口服给药的药物生产成本较低,价格相对较为低廉。
然而现阶段大量具有活性的药物存在胃肠道中溶解度低、不易被吸收、不稳定、易分解等问题,部分药物还会对胃肠道造成损伤,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既保护药物又保护胃肠道的载体就成了研究的方向。
目前已知的研究中,脂质纳米粒因其生物相容性良好,稳定可控等优势而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纳米粒脂质载体会被胃中的酶破坏导致药物泄漏,而胃酸会造成纳米粒聚集难以再分散,不利于后续的吸收。
因此,通过对脂质纳米粒进行肠溶包衣,以期达到脂质纳米粒在胃中不被破坏,在肠液中可以再度分散均匀利于吸收的效果。
本文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成脂质纳米粒分散液,以EUDRAGIT(?)L100为包衣材料,蓖麻油为增塑剂,将包衣材料与增塑剂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通过二次溶剂扩散,对脂质纳米粒进行肠溶包衣,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得到易于保存的脂质纳米粒粉末,经过40℃烘箱24h的固化得到包衣脂质纳米粒粉末。
同时采用辛伐他汀作为模型药物,制备肠溶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得的辛伐他汀包衣脂质纳米粒电位约-22.83 mV,粒径在221.23 nm左右,包封率约为96.81%,PDI为0.15。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状为类球形,形状圆整,粒径均一。
经过2h人工胃液(即0.1mol/ml盐酸),肠溶包衣脂质纳米粒及普通脂质纳米粒均絮凝沉淀,后进入人工肠液(即0.2 mol/ml磷酸钠-0.1 mol/ml盐酸=1:3,pH=6.8),肠溶包衣脂质纳米粒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散,普通脂质纳米粒仍为絮状聚集大颗粒,释放达到平衡后,普通脂质纳米粒仍有肉眼可见大量沉淀、悬浮颗粒,而肠溶包衣脂质纳米粒则已均匀分散,只有少量细微的悬浮颗粒。
释放结果显示在人工胃液中,肠溶包衣脂.质纳米粒药物泄漏更少,而在药物释放达到平衡以后,其比普通脂质纳米粒的药物累积释放量更高。
《配体修饰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
《配体修饰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在医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黄芩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改善黄芩素的这些问题,本文研究配体修饰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期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制备配体修饰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提高黄芩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此外,通过配体的修饰作用,还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靶向输送,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这一研究对于推动黄芩素的临床应用,以及拓展固体脂质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固体脂质、表面活性剂和配体等材料。
2. 制备方法:采用高温熔融法或乳化法等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在其表面进行配体修饰。
3. 评价方法:通过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定、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评价纳米粒的物理性质;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和动物实验评价纳米粒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四、实验结果1. 物理性质评价:制备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小的粒径、适宜的Zeta电位和良好的分散性。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纳米粒形态规整,无明显聚集现象。
2. 体外释放实验:与未修饰的黄芩素相比,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外释放实验中表现出更好的释放性能,说明纳米粒可以有效地提高黄芩素的溶解度。
3. 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结果显示,与未修饰的黄芩素相比,配体修饰的载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显著提高黄芩素的生物利用度,并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讨论本研究的成功为改善黄芩素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通过配体修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不仅可以提高黄芩素在体内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此外,本研究还为其他难溶性药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药物传递系统。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
收稿日期:2009202227作者简介:刘春喜(19852),女,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研究 E 2mail:liuchunxi 2007@yahoo .3通讯作者:张娜(19692),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新剂型研究 E 2mail:zhangnancy 9@sdu .edu .cn・综 述・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及应用刘春喜,张 娜3(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摘 要:固体脂质纳米粒(S LN )作为新型的脂质药物传输载体而备受关注。
现报告本课题组的研究,结合复习文献对S LN 的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难溶性药物增溶及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基因传递;蛋白多肽类药物;靶向给药系统中图分类号:R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79X (2009)0720057204Study and Applica tion of Solid L ip id NanoparticlesL I U Chun 2xi,ZHANG Na3(School of Phar m 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 niversity,J inan 250012,China )Abstract:Solid li p id nanoparticles (S LN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 on as an efficient and non 2t oxic alternative lipophilic coll oidal drug carrier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article,the research and app lication of S LN are reviewed in gene delivery,non 2injection system for p rotein and polypep tide,s olubilizati on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on the basics of owr work and relative documents .Key W ords:solid lip id nanoparticles;gene delivery;p r otein and polypep tide drugs;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固体脂质纳米粒(s olid li p id nanoparticles,S LN )又称为固体脂质体,是一种室温下为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质或类脂。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
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特性、制备方法、药物释放、给药途径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标签:固体脂质纳米粒;载体;给药途径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纳米粒给药系统,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经不同方法制成的粒径在50~1000nm之间的固态胶粒给药体系。
这种新型给药载体使用无生物毒性的脂质作为基质,同时具备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可控制药物释放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优势,又兼具了脂质体、乳剂的毒性低、能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载体。
SLN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几年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SLN的特性、制备方法、药物释放、给药途径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1SLN的特性1.1促进透皮吸收SLN由耐受性好的辅料组成,由于粒径很小,具有良好的皮肤黏附性,能够在皮肤表面成膜,从而起到封闭作用,减少表皮水分的流失。
角质层经水合作用后,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易于药物穿透,药物的透皮速率可增加4到5倍。
梅之南等[1]制备雷公藤内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TP-SLN),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实验,结果表明,TP-SLN作为透皮给药,促进透皮吸收,延缓药物的释放,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1.2增强药物的稳定性SLN与外水相之间不存在药物分配现象,更好的保护了药物分子,使其不发生降解,显著提高了稳定性。
段磊等[2]以具生物相容性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作为脂质载体制备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RA-SLN),并对其药物稳定性进行分析。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概述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概述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是一种由固体脂质包裹的纳米级粒子。
它们由生物可降解的脂质构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载药量,因此被广泛用于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SLN已经成为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关键研究领域,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潜力。
SLN的研究始于1991年,最初是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分解性,而与传统的纳米粒子相比,如聚乳酸和聚己内酯纳米粒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药物载荷能力。
SLN的制备方法包括高压乳化法、微乳液法、凝胶法和超声法等,具体方法可以根据所需的粒子尺寸、分散性和药物特性进行选择。
SLN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质,SLN可以避免药物在体内累积或毒性。
其次,由于SLN是由生物相容性脂质组成的,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可以轻松调整其在体内的生物活性。
此外,相对于其他纳米粒子,SLN具有较小的粒子尺寸和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SL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备方法:研究者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制备方法,以获得稳定的、均一的SLN。
目前,高压乳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制备出具有较小粒子尺寸和较高药物载荷能力的SLN。
2.对药物的载药能力:SLN可以载药各种药物,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研究者通过控制脂质的含量和类型、药物的溶解度来调整SLN的载药能力。
3.稳定性的研究:SLN在体内的稳定性是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不同方法对SLN稳定性的影响,如表面修饰、聚乙二醇修饰和聚合改性等。
4.输送药物的研究:SLN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一种,被广泛研究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感染性疾病等。
研究者通过调整SLN的性质和药物的类型,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缓释。
5.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评估:SL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仍需对其生物毒理学进行评估。
研究者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来评估SLN的毒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和凝胶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考察的开题报告
盐酸特比萘芬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倪睿;马晋隆;孙有丽;黄乐乐;屠永锐;范新华【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46)6【摘要】以盐酸特比萘芬为模型药物,制备一种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测定其理化性质。
其黏度为(13299±51)mPa·s,pH为3.50±0.50,凝胶剪切黏度为(196±4)g/cm^2;膜固体剩余率为(50.74±2.81)%,膜拉伸强度为(1.17±0.21)MPa,膜断裂伸长率为(21.42±3.24)%。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桨碟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度,并绘制释放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在体外能够维持10h的平稳释放;以小香猪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不透过皮肤,局部用药安全,其中(93.05±5.66)%的药物滞留于皮肤表面,(1.15±0.85)%进入皮肤内,有利于浅表性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
【总页数】6页(P671-676)【关键词】盐酸特比萘芬;生物黏附性;成膜凝胶;体外释放;透皮释放【作者】倪睿;马晋隆;孙有丽;黄乐乐;屠永锐;范新华【作者单位】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相关文献】1.脂质体鬼臼毒素壳聚糖膜剂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黏附性的研究 [J], 朱晓亮;曾抗;李建华;张三泉2.盐酸特比萘芬二元醇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J], 何一鸣;何卓儒;朱秀城;胡雪艳;孙英英;邓红;张蜀3.酮康唑生物黏附性阴道片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J], 王蕾;何海冰;唐星4.微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体外生物学评价(摘要) [J], 吴孟纯; 李娟娟; 陈皓华; 张绮; 滕飞; 吴嫣云; 欧国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纳米药物系统的行业调研报告前言随着现代给药系统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高分子科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系统的研究品种和剂型也在不断变化和增多。
新兴的科技也在不断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纳米技术就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医药卫生行业。
尤其在药物制剂方面作用更突出。
研究发现大多数物质一旦达到纳米的尺度时,其物质的性能就很可能发生突变,出现一些不同于其宏观形式与分子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都可以作为新型药物开发的基础,标志着药物研发进人一个全新的时代。
因为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就是利用新型高科技的手段,制造新型药物,摒弃传统药物的束缚,使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纳米药物就具有这些优点。
为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提供了可能和帮助。
一、发展历史与背景1.1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符号为nm。
1纳米相当于1毫微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大约10个原子的总长度。
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一100nm范围内电子、原子以及分子内的一般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的技术,也就是纳米级的制造技术。
科学家们在不断的研究,发现在物质构成的过程中,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可数原子或分子,可以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合理的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设备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据研究发现,迄今为止,纳米技术经历了三种概念,具体分别为:首先是1986年由美国的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主要是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进行了描述。
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可以得到,纳米技术可以使分子组合的机器实现实用化,因此可以将所有不同类型的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分子结构,可惜当时的研究并未将这一概念推广,也就是说分子纳米技术学说未取得重大进展;其次是把纳米技术的概念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在纳米精度层面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物质的一种技术。
这种极限纳米级的加工技术,理论上讲发展终会达到极限,也就说发展会受到限制。
最后一种概念是科学家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来的,因为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本身就存在纳米层面的结构,也就是说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与生物体息息相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举例说明: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是生物体内构成生命的要素之一,其粒度大小为15一20nm之间,也相当于一种纳米微粒;还有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各种各样的病毒也属于纳米粒子的范畴;同时纳米技术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SiO2的纳米级微粒可应用于进行细胞分离,金的纳米粒子被应用于进行定位病变的临床治疗,使不良反应大大减少等。
研究纳米生物学技术,可以在纳米层面上了解生物生命大分子的精细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关系,获取生命信息,尤其是制造纳米药物制剂,通过纳米层面吞噬病毒、细菌、疏通血管血栓,清除大动脉脂肪沉积物、甚至杀死癌细胞等。
1.2生物制药在生产和商业模式上,生物制药业与传统制药业有很大的不同。
利用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治疗并且结合新兴技术,如研制开发和生产生物芯片等,都是生物制药的研究范畴。
单克隆体、干扰素、蛋白、疫苗、酶、多肽、激素和细胞生长因子等都是生物制品涉及的药物类型。
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艾滋病、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贫血、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都已经广泛地被生物制药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国际生物制药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又以现代生物技术发源地的美国为重要的发明和生产地。
近年来,中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生物制药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生产技术问题。
1.3纳米生物制药《美国商业周刊》指出:21世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个领域有纳米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这一观点获得各个国家和科研人员的赞成。
当前,纳米科学与技术正在快速地向前发展,并不断与各个学科交叉、融合,创造出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生长点。
特别是近几年来,纳米技术快速向生物制药领域渗透,产生了一门崭新的研究领域——“纳米生物制药”领域,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为现代纳米技术、生物学和制药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视角。
“纳米生物制药”是一门结合“纳米科学”与“生物制药”的重大高新技术领域。
纳米技术与生物制药技术的结合,使得纳米材料在生物制药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它在生物制药领域开辟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纳米技术将使生物制药的药物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化。
特别是纳米技术将使得生物制药产品实现器官靶向化,这将成为最热门的课题。
纳米级生物制药的药物颗粒或分子可以直接用于治疗疾病,由于它们自身的结构具备独特的生物效果,从而区别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实现传统的给药方式不能达到的微量、高效、稳定、靶向定位等目标。
而利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和基因输送载体,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可达到器官靶向定位目的; 可提高药物的效果,减少毒性和副作用; 可产生一些新的给药途径。
目前,世界各国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研究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日本、以色列等国都明确将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作为其纳米科学技术重点发展的战略方向,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也必然会展开激烈的科技竞争。
中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纳米生物制药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分析各国在纳米生物制药研究上的实力,明确我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从宏观层面可以对纳米生物制药发展战略研究、纳米生物制药科研项目规划、纳米生物制药的产业化策略研究提供依据,从微观层面可以为其科学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路线及企业发展策略提供指导。
二、技术知识2.1纳米药物制剂在药剂学领域一般纳米范围包括了大小在100nm以上的亚微米粒子,正是由于物质的物理空间发生了改变,才使得物质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纳米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前沿科学不断被研究。
近几年,纳米技术已经广泛被用于药物的制备,并且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可以使药物的稳定性更强、对胃肠道的刺激会减少很多、不良反应少以及药物利用度较高等优点。
一般药剂学中所指的纳米粒是:纳米载体和纳米药物,其中纳米载体指的是指可以溶解和分散各种药物的多种纳米粒,具体包括:纳米球、聚合物纳米囊、纳米脂质体以及聚合物胶囊等;而纳米药物则是指利用纳米技术将原料药直接加工成纳米粒,纳米粒的实质其实就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纳米药物制剂相比于传统的药物制剂,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下面具体介绍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新型药物的几种形式:○1纳米乳液:是一类通过纳米微乳化技术制成的微粒直径在纳米级且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微乳液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构成,形成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液状稳定体系。
微乳液是通过微乳化技术形成的制剂,使药物或者物质更有利于穿透生物膜而被吸收。
纳米乳液主要是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
○2纳米凝胶:其主要是一种新型的通过纳米技术载药系统,使纳米级聚合物在结构上网络组成一种水凝胶颗粒,主要包括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两种。
由非共价键形成物理凝胶;由交联共价键形成化学凝胶,使其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能,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效果好,生物利用度较高。
○3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一般是指物质粒径在10一1000nm之间,呈固态胶体颗粒状,主要是以常温下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类脂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
研究发现SLN不但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还可以避免药物的泄漏或者药物的降解,具有良好的靶向治疗的优点等。
SLN还是一种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可以更好地将癌细胞杀死,抗癌有效性高。
○4聚合物纳米粒:分人工合成与天然形成两种,一般粒径为介于10一1000nm之间的固态胶体颗粒,是一种具有高效、低毒的靶向药物载体。
聚合物纳米粒已被成功应用于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及蛋白类药物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6纳米药物结晶:主要是利用各种不一样的技术将药物转变为纳米微粒,一般粒径<1000nm,分散形成所谓的纳米晶体。
其具有容易未定性能,毒性较低等特点。
但纳米药物结晶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药物种类,甚至是对水有高度敏感的药物也可以制备成纳米结晶。
2 . 2 载体材料由于药物的作用对象是人体,所以首先要求载药材料必须是无毒;其次,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以致失去药效;最后,载体材料需有一定的强度,与药物结合后稳定,同时给药后能以一定的速度释药。
载体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有脂类、糖类、蛋白质等;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最主要的有聚氰基丙烯酸烷酯(PACA) (包括甲酯、乙酯、丁酯、异丁酯、已酯及异已酯、十六烷基酯)和聚酯(包括聚乳酸、聚丙交酯、聚已内酯、聚已醇酸、聚羟丁酸、聚羟戊酸、癸酸等)及其衍生物和共聚物,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如下优点:有高度的亲水性,便于制备,制得N P 大小均匀,与血浆的聚结趋势小,能生物降解,毒性小等。
2 .3 制备方法纳米微粒有高吸附性,载体和药物主要是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使药物位于粒子内部或吸附附着作用以及分子上活性基团使药物位于粒子表面。
主要制备方法有2 .3 . 1 萃取及挥发法一般是先将药物加入到高分子载体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乳化剂搅拌或其它方法( 如超声) 进行乳化,得到W/ O 的乳状液,之后使有机溶剂自然挥发或在一定温度下挥发。
也可以先把乳化液加入到稳定剂( 如聚乙烯醇、吐温、司盘等) 水溶液中,得W/ O/ W 的复合乳液,再使有机溶剂挥发,制得纳米药物。
该法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分两步进行,即乳液的制备和溶剂的除去。
通常根据包载液的性质可制成O/ W、W/ O、W/ O/ W 或O/W/ O 型乳状液。
2 .3 . 2 乳液聚合法是先将高分子单体和引发剂溶于水相,加入乳化剂形成乳化胶束,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使单体聚合,把药物裹于聚合体内。
如氰基丙烯酸酯( ACA) 加入药物和右旋糖苷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持续搅拌即可得PACA - NC。
2 .3 . 3 界面聚合法单体从一侧向界面扩散,催化剂从另一侧向界面扩散,药物位于中间的液体分散相内,利用界面处发生的聚合反应制成药物包囊。
如脂肪及ACA 溶于无水乙醇中制成油相,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形成水相,在连续搅拌下将油相慢慢地加入水相中,即可制得PACA - N S。
2 .3 .4 界面沉淀法该法先让药物和高分子或小分子化合物作用形成药物的盐形式( 或让盐再转化成自由酸或自由碱),使药物的水溶性下降而稳定性提高;其次把高分子载体溶于有机相,而药物溶于油相;再把此两相体系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