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家庭是根源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1. 引言1.1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家庭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而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支持和家庭冲突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家庭氛围积极向上、充满爱和温馨时,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发展和认知能力。
家庭支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家庭冲突和家庭压力也可能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深入了解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家庭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家长和教育者,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关怀和支持。
1.2 研究背景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在塑造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家庭教育方式也愈加多样化,这进一步加大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还能为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对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关系、支持以及冲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从而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中的气氛和情感环境。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办?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办?
1、给予孩子耐心、宽容和照顾。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如果真的遭遇心理危机了该怎么办?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心理危机时,一是不要低估孩子消极情绪的程度,另外要尽量去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
2、精神支持。
孩子有时会遇上“好心不得好报”甚至恶意的回报而处于委屈、痛苦之中。
针对这种情况,要从精神上支持孩子,帮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3、找到原因。
孩子的心理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家长一定要做好开导的工作,不要再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了。
先找到孩子心理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来自于什么问题,比如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导致了孩子变得孤僻,爱独处这样的性格。
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就要跟孩子好好地聊一聊,让他放开自己的心胸,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4、在家里创造可以真实表达情绪的沟通氛围。
好的沟通氛围很重要,“在关系良好、民主自由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真实、安全地表露自己的情绪,而且亲子关系越好,父母也越容易判断孩子是不是处在心理危机中”。
5、以身作则。
孩子有些心理问题是由于家长行为不检点或情绪不健康造成的。
这时,家长只有教育自己,以自己的心理健康带动孩子心理健康。
6、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
“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可以告诉孩子,面对一个问题有很多种应对方式,一条路走不通了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另外她认为,父母的认知行为模式对孩子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父母平时面对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时,是采取积极还是消极的思维和应对方式,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怎么判断青春期孩子心理有问题
怎么判断青春期孩子心理有问题?1、多动、暴躁。
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异于常人,这些青少年特别的好动,但是却无法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特别差,在面对一些挫折的时候,情绪波动也特别的大。
2、人际关系恶劣。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好坏能够直接反映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如果青少年特别喜欢和他人交往,也喜欢和他人分享,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也特别的友善,则代表青少年的心理很健康。
如果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非常不融洽,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与他人总是格格不入,则预示着青少年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
3、攻击性和叛逆性。
大多数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之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但是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叛逆性相对比较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比如特别喜欢恶作剧或者讽刺他人,有时甚至会攻击对方,比如对他人进行摔打。
青春期孩子心理有问题怎么办?1、言语说服。
不要唠叨没完,不要算总账,态度应真诚,不要指责、埋怨、训斥,更不得咒骂;不要动辄发火,大声吼叫,讲过头话;要讲究时间、地点、场合,不要当众揭孩子的短;家庭成员意见要一致。
2、心灵沟通。
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谈心,进行思想交流;交谈时间一般选在孩子高兴的时候、睡觉前、全家旅游、走亲访友等;交谈时家长不能高高在上,应在平等的基础上,用讨论、协商、征求意见的口气;谈话的话题不要老是围绕学习、分数、成绩等,可以用故事、见闻、掌故、新闻等为引导,启发孩子自由地发表主见。
3、体育运动。
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要鼓励孩子进行体育运动,通过打球、跑步等方式释放压力、调整情绪,有助于发泄不良情绪,还可以采取游戏、唱歌等方式进行发泄。
青春期孩子心理有问题的原因:1、学习因素。
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一是恐惧,二是厌学。
目前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生的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家庭因素。
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是学会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何种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交往的态度。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观察孩子行为、情绪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困惑。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一:情绪不稳定的男孩描述: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躁动和暴力倾向,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总是沉默寡言,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非常担忧并求助于心理辅导师。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时间。
这种缺乏亲密感和关注也会给小明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解决之道是鼓励父母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儿童自尊心问题小明在学校中可能遭受了欺凌,这使得他产生自卑感和攻击性行为。
辅导师可以采用肯定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小明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孩子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以增强社交技能。
3. 学习困难与情绪压力小明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在对成绩要求过高的父母期望下,产生焦虑并表现出逃避行为。
辅导师需要与父母合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并逐步取得进展来改善其学习状态。
案例二:回避沉默女孩描述:小娟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总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在面对外界问题时选择沉默回避。
心理辅导师认为她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教养方式小娟在家中缺乏主见,父母总是为她做决策。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她没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辅导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尊重她的决策。
2. 情绪管理问题小娟缺乏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这使得她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并选择保持沉默。
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并教授一些放松技巧。
3. 心理安全感缺失可能存在某些事件或经历使小娟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
写作提纲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二)来自家庭的因素(三)来自学校的因素(四)来自社会的因素三、教育对策(一)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四)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五)社会应采取的对策四、结束语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通过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来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从而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对策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因此,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家庭中要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社会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使小学生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下:1学习方面的问题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指与同学、教师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问题.人际关系焦虑,指在交往过程中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或者唯我独尊,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顾虑重重,防范过当.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缺乏,小学生经常感觉别人对自己的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同情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的分享,甚至遭遇交往挫折时情绪极为低落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一些儿童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因而被同学孤立.家庭相对于学校应该更让儿童感觉安全和放松,但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在父母面前不敢说话,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甚至亲子之间武力相向。
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习任务逐渐加重,课程难度也有所提高。
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小升初考试,学生们往往会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不能进入理想的初中,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表现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情绪不稳定,时常烦躁、易怒;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眠的情况;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心理。
二、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敏感和自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又容易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敏感的表现: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受伤;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自负的表现: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一旦遭遇挫折,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沮丧之中。
三、社交问题引发的孤独和自卑六年级的学生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友谊,但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分享,或者因为性格内向、孤僻而难以融入集体。
孤独的表现:常常独来独往,没有固定的玩伴;内心渴望与人交流,但又不敢主动迈出第一步。
自卑的表现: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畏畏缩缩;对自己的外貌、家庭条件等方面感到不满意,从而缺乏自信。
四、家庭环境造成的心理负担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中的一些问题也可能给六年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比如,父母的过高期望、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父母过高期望的表现:孩子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挫败感;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过度压抑自己的兴趣和需求。
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音乐与影视学院08515247 杨琬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独立、运动和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影响心理健康,引起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因素也是复杂而多样的。
其中,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一方面。
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对个人心理发展而言,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中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得到充分父母爱,受到支持、鼓励的儿童,容易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并对成年后的人格良好发展、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
家庭中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有关研究表明,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家庭破损的比例极高,前苏联调查发现,54.7%的违法犯罪少年不是缺父就是缺母;日本的调查也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者中父母离丧的比例为50%;我国学者调查的结果是,在违法犯罪少女中,父母离异、分居和双亲不全的占38%。
家庭不和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家庭不和主要是指夫妻关系紧张。
由于夫妻关系紧张而造成的恶劣的家庭气氛,常常会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前苏联心理学家瑟先科曾指出,家庭环境和家庭中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成为孩子心理创伤的背景。
这种心理创伤,使孩子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并且还可能导致孩子在神经-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坪坝镇晏店小学曾凡枣(一)家庭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和成长的摇篮。
造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期望值过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大多农民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于是孩子从第一天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
这种过高的期望不仅不会给孩子应有的激励和促进,反而会变成家长浮澡心理和孩子无形压力的根源。
2、过分的溺爱与保护:有些家长对孩子只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在精神和道德上管束较少。
现在不少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还显得稚嫩,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惟命是从,而孩子对这种保护并不“领情”,因为“受不了”而走向极端的案例屡屡发生。
3、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父母角色的暂时缺失,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较大,看到身边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父爱或母爱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二)学校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影响。
近年来,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实施受师资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心理教育意识淡泊,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导致一些学生由于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加之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相对过剩,竞争上岗,迫使一些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同时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瞌睡、失眠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因此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
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分析】10种家庭关系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因果联系
/【心理分析】10种家庭关系模式与孩子心理问题的因果联系编者按为了感谢各位读者对东方心理成长的长期关注,我们接下来推出系列深度专题,让您收获更丰富关于家庭心理的资讯。
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篇美文,内容深刻,需要慢慢品味。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关注到家庭环境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家庭氛围(是充满支持的关爱的,还是冲突的)和家庭结构(孩子是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还是在单亲家庭,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亲人例如爷爷奶奶或兄弟姐妹)。
而更外层的因素(包括父母的工作、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大小的改变、离婚或再婚)有助于形成家庭环境,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同时,社会文化也影响着家庭生活的节奏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希望我们本专题的系列文章,可以抛砖引玉,引发爸妈们的更多思考。
“孩子的宇宙是美好的,充满灵性和神奇:但是由于我们的不理解,而使得这孩子的宇宙也布满了失望。
”——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院长)(以上摘自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著作《孩子的宇宙》的序言,由国内心理学家申荷永教授撰写)观察1:强弱一个喜欢抱怨先生是软骨头的太太不知道,她恰好是他骨头越来越软的原因……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
想想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
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
而父亲却是他最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很负责任的母亲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父亲。
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
因为这样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
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合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合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个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合的严峻挑战。
对于局部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合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局部儿童则会出现适合不良现象。
这种适合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合,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合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说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因为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度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很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缺乏9 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假如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缺乏,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缺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即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妈妈只是清理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就会改变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妈妈只是清理释放了自己的情绪就会改变人们都相信潜意识,可是潜意识到底给干什么?到底能怎么帮助到我,却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人知道了也不会用,当然我相信她的知道一定是非常浅显,所以知道和不知道也就没有了大的区别,今天我就用我咨询中的案例来说明潜意识的重要和怎么运用,也能够帮助到很多困惑迷茫的家长。
一、心理学家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那么我们怎么样运用这面镜子来找到我们自己的问题。
因为很多家长习惯了,把孩子的问题单纯看成是孩子的问题,认为孩子有问题,我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因为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多数出问题的孩子,家长都是非常严肃的,就像我常说的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然后用自己认为的道理来约束孩子,这种驱动就会把孩子变成单一性。
这样孩子失去了一个弹性的人生,然后孩子会把这个教条强化,达到更极致的完美性格。
如果出现问题家长能够反思也很难得,如果遇到不愿意反思的家长,如果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灾难。
对于本来就软弱脆弱的孩子来说,就像小树苗已经很弱了,在遇上狂风暴雨,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会越来越重。
所谓家国天下都是一样,在单位上班儿,如果领导特别严肃,对于职工来说,每天都会提心吊胆。
这样可能便于管理,可是这种压力却是同时存在的。
在家庭中一样,如果爸爸妈妈太过于严肃,那么你只能培养出两种孩子,不善于变通的,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特别固执倔强,善于变通的这种孩子就会变成讨好性格。
所以看到孩子是什么样儿?就能看到大人怎么样教育的。
二、对于那些想改变的孩子的父母来说,只需要母亲来做心理咨询,她们的孩子就会改变。
在我这里做咨询,每天都会有很多妈妈回馈我说,我咨询的当天,孩子就开始愿意和她说话了。
平时孩子最多能和她说半小时,这次说了三个小时,而且孩子还是在国外。
所以别认为你的心念孩子感受不到,即使远在千里万里,他就像无线信号一样同时发射和接收。
这面妈妈在我这里清理释放情绪,远在学校的孩子就会出现情绪波动,这个在很多的孩子身上发生,如果是在某一个是特例,在很多妈妈身上发生,或者说在大部分妈妈的身上发热生,那么这就是一个共性。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现状及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根源1. 家庭教育不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父母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不够,导致许多孩子缺乏成长必需的支持和关怀。
有些家长过于严格,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导致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反应。
而另一些家长则过于放任孩子,缺乏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无法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2. 教育体系的问题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教育过度注重知识层面的培养,而忽略了社会实践和学生个性的发掘和培养,这导致许多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另一方面,学校过度强调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现状1. 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和家庭教育的不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正在面临着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其中,不少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有效的心理治疗和支持,导致了病情的恶化,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学习。
2. 网络成瘾问题严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未成年人出现网络成瘾的情况越来越多。
根据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对5个省市、7299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在这些被调查的学生中,61.2%的中学生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37.8%的中学生在晚上使用手机超过1小时。
而这些过度使用网络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解决方案1. 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教育者,家庭教育的质量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也必须得到重视。
家庭教育: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往往因缺少⽗爱或母爱⽽导致⼼理失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态如不及时矫正,久⽽久之,就会使孩⼦性格扭曲,⼼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单亲家庭⼦⼥出现⼼理问题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类需求象阶梯⼀样从低到⾼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我实现需求五类。
现在的社会,谁家也不缺吃⾷。
即使是后娘也不会像以前的故事⾥写的不给孩⼦吃穿。
那么安全感就很重要了。
在单亲家庭的孩⼦未成年之前,容易对⾃⾝安全⽅⾯出现恐惧,害怕被放弃,没⼈要⾃⼰。
我班有个学⽣,升三年级的时候,刚开学,每天哭着不进班,就要跟着接送他的奶奶⾛,这个年级哭着不上学的学⽣我上班⼆⼗多年了还没出现过,通过下⾯问班主任,才知道,原来是在假期的时候,该学⽣的母亲离开他们⽗⼦⾛了(离婚)。
⽽孩⼦不清楚为什么妈妈不见了,不要他了,没有安全感。
在没有养活⾃⼰的能⼒之前,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出现把孩⼦“放空”的局⾯ 曾有⼀位⼭西的妈妈电话⾥说了⼀件让⾃⼰困惑的事情,⾃⼰带着孩⼦,但是,却因为⾃⼰的⼯作繁忙,把孩⼦放在了封闭式的贵族学校,并且要求孩⼦的爸爸多操⼼,其⽗根本没管过孩⼦。
孩⼦认识了社会上的同龄伙伴,出⼊吧,通宵达旦,抽烟喝酒,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次妈妈在吧找到了⼉⼦,让其回家,孩⼦竟然和她在⼤街上打了起来。
离婚之后很容易出现把孩⼦“放空”的局⾯,各⾃都有⾃⼰的事情要做,组建了新的家庭,就想把孩⼦推给对⽅,因此,相互之间扯⽪、推诿,这种做法只能让孩⼦感受到⾃⼰是“孤⽴⽆援”的。
3.学习不好,没有⾃信 单亲家庭的孩⼦如果出现了⼼理的问题,就会变的不⾃信,再加上有的孩⼦跟爷爷奶奶⽣活在⼀起,他们重点关注把孩⼦拉⼤,很多⼈想让孩⼦学习好,可⾃⼰就不会,⼼有余⽽⼒不⾜,辅导不了孩⼦的学习,孩⼦⾃⼰内向、不爱跟⼈交流,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关注心理健康 呵护学生成长
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学生成长1. 引言1.1 意义重大: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学生成长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的。
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学生成长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重视的议题。
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
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呵护他们的成长,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学生成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和挫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1.2 时代背景:心理健康成为教育热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社会,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健康作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其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承担着重要责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健全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成为教育热点,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呵护学生成长。
通过关注心理健康,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精选】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摘要]在小学生个案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家长一、小学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在近十年的上百个青少年个案咨询工作中发现,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青少年来讲,小学生在个案心理咨询中无论内容、形式还是咨询效果都有其独特性。
总括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
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物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
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化倾向。
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
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
小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发展期、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臵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六是家长的配合是咨询效果的最基本保障。
小学生来咨询百分之九十五是有家长陪伴,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小学生咨询模式很特别:家长——学生——家长——家长学生。
在此模式中,家长的地位很重要。
这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并通过实践证明——处在青春期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与其说家长想通过咨询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不如说是家长通过给孩子咨询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结果是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所谓问题也就解决了。
通常的情况是家长生病,孩子吃药,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甚至把孩子弄到精神病院吃药打针。
关注二胎或多胎家庭中幼儿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关注二胎或多胎家庭中幼儿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摘要:开放二胎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二胎家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伴随着二胎或多胎到来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儿童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健康家庭教育环境,构建和谐氛围的家庭关系,不仅成为了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关键词:二胎背景;幼儿园;家庭教育;心理问题引言:在二胎或多胎家庭中,经常会出现大宝觉得家人偏爱二宝,而开始仇视二宝,两个孩子之间相互“争宠”,导致家庭关系陷入紧张的境地,而长期的不和谐家庭关系,又会导致幼儿心理上发生变化,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如何优化教育理念与教育环境,促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
一、常见心理问题二胎或多胎家庭中,身为大宝的幼儿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情绪和情感上,在情绪上,孩子的变得暴躁易怒,孩子之间相互打架斗殴、摔东西、在学校调皮捣蛋,而在情感上,幼儿的占有欲变强,且敏感嫉妒,经常会出现孩子之间相互争抢玩具、事物,或者相互破坏对方的玩具、食物的情况。
而二胎或多胎的孩子,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则倾向于“恃宠而骄”,故意炫耀,刻意通过自身与大宝间的冲突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争夺更多的宠爱,性格上更为自私,缺乏分享意识。
出现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阶段,孩子本身自我意识加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且家长宠爱致使幼儿在分享的能力和习惯上有所缺失,在二胎或多胎出现后,孩子感受到了“抛弃”的危机感,开始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宣誓“主权”,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处理这一问题,孩子“失宠感”更加强烈,就会将更加极端的行为报复到比较小的孩子身上。
二、解决对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通过“三步走”,从三个方面来努力,其一是从家庭方面,实现对于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其二是从幼儿方面,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三是从教学方面,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多方努力实现问题的解决。
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7-21T14:16:07.0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5期作者:杨嘉华[导读] 影响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种,成长环境的不同、教师和同学等外界的评价态度、家庭的教育观念等等。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影响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种,成长环境的不同、教师和同学等外界的评价态度、家庭的教育观念等等。
众所周知,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核心因素,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氛围状况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里,在这样充满家庭幸福感的氛围中,他就会有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也会把日常中来自父母的呵护关爱反馈给老师和小朋友,能和周围的环境和谐良好共存,健康成长。
反之,一个生活在没有幸福感的家庭中的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父母的争吵、打骂,有时父母还会把自己的烦闷恼怒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那么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势必伴随着紧张不安的心理和郁闷自卑的情绪,长此以往就容易使孩子形成不爱说话、自我封闭、对人冷漠等不良心理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法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范畴,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显著。
有的父母能够本着理解尊重的态度去指导孩子,关爱呵护孩子,处理问题能立足孩子的健康成长选择科学的、温和的方法。
反之,专制的家长因为一味要求孩子去符合自己的目标而严格要求孩子,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们的心理长期被压抑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溺爱和蛮横对孩子都十分不利,教养观念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家长一定要认真梳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段。
三、创设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的方法既然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巨大,那么作为父母就要时刻关注家庭心理环境的状况,夫妻之间要和谐共处,互相体谅尊敬,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孩子总是心事重重到底根源在哪?
【导语】孩⼦⼼事重重的这种苦恼在孩⼦⼼中确实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别看⼩学⽣们年纪⼩,但“⼼事”还真不少,学业负担重、家庭暴⼒、过度溺爱、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的问题让孩⼦们过早地有了⼼理负担,下⾯的⼩编为您分析孩⼦⼼事重重的根源。
⼋成孩⼦因成绩烦恼 “我真想学习好,像有些同学⼀样快快乐乐的。
可是我的学习总上不去,我该怎么办呢?”——⼀名四年级学⽣的⼼⾥话 望⼦成龙、望⼥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家长把⾃⼰的孩⼦与别⼈孩⼦⽐较,让孩⼦在⼩学阶段就承担了不能承受之重。
青岛⾹港路⼩学“知⼼姐姐信箱”的调查显⽰,学⽣⼋成的烦恼来⾃上不完的辅导班和学习成绩。
负责⼼理辅导的焦锦荣⽼师告诉记者,学校的“知⼼姐姐信箱”每个学期都能收到上百封孩⼦写来的“⼼⾥话”,反映的都是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
“知⼼姐姐,为什么我很努⼒,可是考试成绩却不好?”“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课外辅导要参加,我快烦死了。
”焦锦荣说看着孩⼦稚嫩的笔迹,感到很⼼疼。
焦锦荣说,现在孩⼦⼼眼多了,懂事早了,但也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了来⾃⽗母、⽼师、社会等各⽅⾯的压⼒。
焦锦荣说,⼤约80%孩⼦的烦恼来⾃学习成绩不好。
背负着⼏辈⼈的“理想”,孩⼦们的负担是⽐较重的,很多学⽣有着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忧愁。
“我真想学习好,像有些同学⼀样快快乐乐的。
可是我的学习总上不去,我该怎么办呢?”⼀名4年级学⽣写给“知⼼姐姐”的信中充满了焦急的语⽓。
溺爱让她被同学孤⽴ “这个孩⼦特别敏感,即使同学不⼩⼼碰她⼀下,她也会向⽼师、家长告状说同学打她。
”——⽼师对⼀名六年级⼥⽣的评价 “不懂感恩、以⾃我为中⼼……”这是很多⼈形容独⽣⼦⼥的词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长辈、⽗母对孩⼦的过分溺爱已经影响到了孩⼦的⼼理健康,他们认为⾃⼰在家⾥被照顾,在学校⾥也得有⼈照顾⾃⼰;他们认为不管⾃⼰做什么都是对的,别的同学都得让着⾃⼰;就连别⼈玩具也得给⾃⼰玩。
“这个孩⼦特别敏感,即使同学不⼩⼼碰她⼀下,她也会向⽼师、家长告状说同学打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家庭是根源,临床心理学家发现:95%以上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犯罪问题等都直接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夫妻关系是否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父母的行为模式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今天想大家聊聊夫妻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如何改善夫妻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核心家庭中,夫妻关系是家庭稳定的基石,夫妻情感联系是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决定要素,同时也是促进或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就会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
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
夫妻冲突对孩子心理和性格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的心理气候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
孩子生长在充满矛盾、父母成天吵闹的环境里,家庭气氛里缺乏宁静、和平、幸福、安定,缺少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创伤和不良情绪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像“一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几乎天天打架、摔东西的夫妻关系、虽还住在一起却已当对方不存在,或是夫妻长期分居的“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感情走到尽头、家庭破裂离异的夫妻关系等,生活在这样夫妻关系家庭的孩子,他们会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感到悲观失望,因而也就不能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和事。
这一切,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是伴随终生的影响。
那么如果出现了以上夫妻关系的家庭,怎样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低呢?首先要从夫妻的角度进行改善。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夫妻双方要以理性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婚姻。
作为一个家庭的两大支柱,夫妻之间应该清楚自己的婚姻是不是亮了红灯,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沟通、协调,如果夫妻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能使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也为孩子如何为人处事提供榜样。
其次,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引导。
作为孩子,其实是最无辜的,谁都希望自己能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父母没得选。
如果真是出生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也只能接受、适应这样的家庭关系。
但要记住,父母关系不好不是自己的错,是大人的问题,如果能够让父母关系变好想想办法也是可以的,但也不一定是一个孩子的力量能解决的,所以孩子就必须要放开家庭的负担,认真学习,凭借自己的本领走出这个家庭,而不要把家庭的不幸背在自己身上。
相反,如果孩子争气了,说不定对父母关系的缓和也是一剂良药。
因此,孩子要努力做到的是,把握自身力量能够把握的,不要把家庭的不幸最后变成了个人的不幸。
总之,夫妻之间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存在,意识到夫妻关系可能对孩子形成的影响,应该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可不负责任、不加控制地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知道,生活在和睦家庭里的孩子,才是世界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