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思维导图素材
初一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思维导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目的
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大运河
时间 概况
从605年起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唐江五大水系
流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 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诞生
隋文帝进,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
进程 意义
581年,北周外威杨坚夺权建隋,以长安建都,杨坚 即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 史发展
隋朝的发展
措施 作用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纺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降雨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意义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约1300年
隋朝的灭亡
原因 时间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人教2016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21张PPT)

学
意义: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 官。
做 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
朝廷
科举制诞生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 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 由此参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年。
4.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
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D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 础。
• 朗读这两首诗,它们对大运河的开凿 有什么不一样的评价?你的观点呢?
1.皮日休〈汴河怀古〉 2.汴水(胡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至今千里赖通波。 亡隋波浪九天来。
若无水殿龙舟事,
锦帆未落干戈过,
了历史发展趋势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创建了 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 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7.隋朝的建立者是( 杨坚 )。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2张PPT)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
统一,在隋朝统一之前,出现了 哪两次统一?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次统一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3.589年,隋的统一 4.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
的统一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 治国措施?这些措施 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Fra bibliotek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 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来看,中小地主 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 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 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 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 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 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 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为 它不利于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又不利于笼络和控制中小地 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应运而生。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入新课
隋炀帝乘龙舟 到扬州赏花
隋炀帝下江南
讲授新课
一、隋朝的统一
东汉至隋政权更替图
1.隋的建立 (1)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 (3)都城: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 统一全国
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 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世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
明显的减弱和下降;③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 中央集权。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共34张PPT

思维导图
隋
隋朝建立和统一 (589年)
朝 的
繁盛
经济繁荣
开通大运河(目的、时间、 构成、评价)
统
一
开创科举制(背景、过程、
与
评价)
灭
灭亡原因、标志。
亡 一时 ( 581—618年,
历时38年)
随堂检测与作业
1.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A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开通大运河, 科举制正式确立。 回答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不是很准确, 不得分。
二、隋朝的两大贡献
(一)开通大运河 阅读课本P3页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 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开始时间 605年
开凿者
隋炀帝征发 几百万人
中心 洛阳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3—2 填图题 构成京 杭大运 河的四 部分分 别是什 么?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 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 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 局面。
结合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 制制度及其影响(4分)。
隋炀帝奢华巡游
列举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❸三次征辽东, 迫使大量农民 服兵役、当民 夫,使人民无 法正常从事生 产劳动。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
列举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❶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❷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 华丽的龙舟,随行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 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 和财力。 ❸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 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朝灭亡
退 出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堂笔记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堂笔记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初的发展: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人物:隋炀帝概况:①三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是洛阳。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成为沟通。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概况:①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思维导图)素材 华东师大版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581年 西魏 北周 隋 5 8 9 年 北朝:北魏 东魏 南朝:宋 齐 北齐 梁
南 北 朝
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唐朝的 建立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建立
统一
隋的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开通 大运 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开创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作用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者
唐朝 建立
长安
都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件(18张PPT)

2.结果P4
隋末农 民大起 义
618年, 隋朝灭 亡
隋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朝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的 统
开通大运河
时间:605年起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一
和 灭
开创科举取 士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 隋炀帝:正式建立科举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P2 建立时间: 581年 开国皇帝: 杨坚(隋文帝) 都 城: 长安 统 一 : 589年,隋灭陈 2、统一意义:(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2)顺应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采取巩固统治有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P2-3
余杭(今杭州7).开通作用: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隋朝朝大大运运河河 与与世世界界著著名名运运 河河的的比比较较
运河名称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隋朝大运河
通航时间 1869年 1914年
610年
全长 190.25公里
81.3公里
2700公里
地位: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三、科举制度P3 (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1.魏晋南北朝 的选官方法: 重门第,不重才能(九品中正制) 2.正式确立: 隋炀帝时正式创立进士科
科举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人才
3.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有才能的人能参政。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皮日休:《汴河古》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

部编版:七上、下册历史思维导图初中历史资料八上历史总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人类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下历史微课微课|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微课 |七下历史: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微课 |七下历史: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微课 |七下历史:3.盛唐气象微课 |七下历史: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微课 |七下历史: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微课 |七下历史:6.北宋的政治微课 |七下历史:7课七下历史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提纲、课件微课|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微课|七下.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微课|七下历史.第11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微课微课|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微课|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18、19 微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21微课初中历史速记口诀,太棒了!快为孩子收藏!七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古代史五大专题导图来源网络侵权告删除。
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材料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 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 了1300多年。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 统治
繁盛一时 的隋朝
国家统一
繁盛 经济繁荣
科大举运制河的开创通立
一时
二世而亡 共存38年
(581—618)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
大运河。 ④ 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⑤
隋朝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
隋初年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倾 5500多万倾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1、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2、你认为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3.隋朝经济的繁荣
隋统一后的措施:
1.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
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 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思维导图+教材图片点拨+误区预警 (3份打包)

图片点拨
点拨
含嘉仓,隋代国家粮仓,位于河 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含嘉仓的修 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隋朝初年 社会经济的繁荣。
含嘉仓示意图
图片点拨
隋朝大运河
点拨
阅读示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大运河 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从北向南分 为四段,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即海河、 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通过示 意图,我们可以了解隋朝都城长安的位 置,以及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南北端点 余杭和涿郡的位置。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8 9 年 陈
隋的统 一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隋朝的 统一与 灭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建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统一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发展
隋的 统一
隋炀帝从605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以及钱塘江
概况
开通 大运 河
开创科 举取士 制度
开创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 式形成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 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 教育的发展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起义
误区分析:本题考查对隋朝历史中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 A、C、D三项都与隋朝的相关史实相符,隋朝的建立者是 隋文帝, B项不符合史实。
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思维导图素材

灭亡
618年,隋 朝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北朝:北魏
南
北
朝
南朝:宋
西魏
东魏 齐
581年 北周
北齐 梁
隋
5 8 9 年 陈581Βιβλιοθήκη ,杨坚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 陈,统一全国
疆域辽阔,国 力强盛
建立 统一 发展
隋炀帝从605 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开通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
以及钱塘江
概况
隋的 统一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隋的 兴亡
开通大 运河
隋朝的 灭亡
开创 作用
隋文帝初步建 立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 士科,科举制 度正式形成
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方
面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 选拔范围,推 动了教育的发
展
原因
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隋末农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七下历史思维导图高清

七年级下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阶段示意图:北朝(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朝()隋唐时期特征:繁荣和开放的社会581年,定都长安;历史作用:结束了自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战乱分裂的局面,时间:605年特点:纵贯南北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XX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XX)三点:起点涿郡,中心点XX,终点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历史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利于巩固国家⑤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二世而亡贵族李渊(唐高祖)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形成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开明治国思想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⑴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⑵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政策措施⑶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⑷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人称"房谋杜断";重用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把国号改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励精为治:任用贤才(例如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
史称开元年间的政局为"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907年,唐朝灭亡。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农业③蔬菜引进许多新品种;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X围盛行;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制成曲辕犁;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唐都长安城:城内实行“坊市制”。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商业手工业武则天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科、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X 围 完善科举的三位关键人物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的影响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制度逐渐僵化科举制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清朝末年(1905年)被废除XX 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隋_清)

七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知识点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5课复习思维导图

3.五代十国(凉糖进汗粥)原因十国:除北汉在北方,其余9国都在南方(同时存在)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才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存在)唐的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影响:给唐朝致命一击领导人:黄巢 结果:被朱温等人镇压天灾:连年灾荒人祸: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混战,人民赋役繁重2.黄巢起义 1.安史之乱 使唐朝国力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影响 含义:755年-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争夺中央权力的叛乱原因 安禄山一人担任三地的节度使,权力非常大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严峻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逐渐腐败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唐与日本)六次东渡,最后一次才成功:不畏艰险、持之以恒2.唐与新罗的关系鉴真东渡时间:贞观初年经历:不畏艰险、历经磨难,4年的长途跋涉(矢志不移、迎难而上)作用: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他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各地风土人情,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3.玄奘西行新罗仿唐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人:使节、留学生、商人(双向交流、互通有无)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目的地:天竺(包括今印度地区)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日本的唐招提寺)地位: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至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遣唐使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含义: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3.开放的社会风气民族交融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朝廷中,许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担任农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精华,充满异域风情4.多彩的文学艺术绘画: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现实)书法:颜真卿、欧阳询衣食住行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盛行尚武风气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表现特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蓄2.民族交往与交融唐与吐蕃(今西藏地区)唐穆宗时,设立“唐蕃会盟碑”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和亲,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民族交往:民族政策:开明,唐太宗被少数民族拥戴为“天可汗”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地位: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首都长安推行货币“开元通宝”1.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造船业、冶矿业、造纸业颇具规模制瓷业:制瓷水平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精美亮丽)纺织业:丝织水平高,蜀锦色彩艳丽,闻名全国发明和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炀帝创立进 士科,科举制 度正式形成 加强了皇帝在 选官和用人方 面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的 选拔范围,推 动了教育的发 展 隋炀帝的 残暴统治 ,隋末农 民起义
作用
隋的 兴亡
隋炀帝从605 年开凿了一条 贯通南北的大 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 河、淮河、长江 以及钱塘江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思维导图
隋朝统一示意图
581年 西魏 北周 隋 5 8 9 年 北朝:北魏 东魏 南朝:宋 齐 北齐 梁
南 北 朝
陈
581年,杨坚 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589年,隋灭 陈,统才的制度
建立
统一 发展
开创
隋的 统一
开创科举 取士制度
原因 开通 开通大 运河 概况 隋朝的 灭亡 灭亡
618年,隋 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