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分类统计教案
中班统计教案
中班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中班幼儿了解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图表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 图表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用图表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糖果、纸板、颜色笔、图表模板等。
2. 资源:有关统计的简单故事书、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糖果,并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
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导幼儿了解统计的含义和作用。
2. 概念讲解 (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制作等。
3. 数据收集和整理 (20分钟)a.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糖果,要求幼儿按照形状和颜色对糖果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b. 引导幼儿将分类好的糖果粘贴到纸板上,形成一个有序的图表。
c. 向每个小组提问:每种糖果最多的是哪个?最少的是哪个?幼儿根据图表进行回答并解释原因。
4. 图表分析 (15分钟)a.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分析不同图表的特点,如柱状图、饼图等。
b. 老师用简单的图表向幼儿展示一些统计数据,并让幼儿根据图表回答问题,培养幼儿的图表分析思维能力。
5. 操作练习 (20分钟)a. 老师将几个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观察并分类。
b.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图表模板和几个糖果,要求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记录。
c.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图表回答问题,如哪种颜色的糖果最多?最少?比例是多少?6. 总结归纳 (10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内容,提问幼儿学到了什么,统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六、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统计的实践活动,如统计班级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最喜欢的水果种类等。
2. 鼓励幼儿用图表记录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数据整理和图表制作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计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计数》
1. 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幼儿将学到以下知识和技能:
•了解分类概念
•能够按照某种规则将一组物品进行分类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统计每类物品的数量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材料
•各类玩具、文具、水果等
•一些小盒子、篮子等
3. 教学步骤与方法
步骤一:引入
让幼儿们看看课堂上的教学材料,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有哪些方法可以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步骤二:分类
让幼儿开始尝试将教学材料进行分类,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好的物品放在小盒子、篮子等容器中,让他们自由决定容器中的物品分别属于哪一类。
步骤三:交流
等到幼儿们基本完成分类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他们说说他们选择的分类方法和每类物品的共性和特点。
步骤四:汇报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类方法,并展示他们整理好的物品,让全班一起观察和讨论。
步骤五:计数
将物品分类好后,开始统计每一类物品的个数,让幼儿逐一数出每一类物品的数量,并写在黑板上。
步骤六:总结
引导幼儿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他们说说他们学到了哪些东西,看看每一步的练习对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有多大的帮助。
4.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可以发现,幼儿非常擅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将物品进行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让幼儿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在分类计数的过程中,幼儿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统计能力,是一次十分宝贵的教育机会。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记数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记数教案名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分类记数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操作。
2. 能够运用分类记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和统计。
3. 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分类记数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卡片或小玩具等多种具有分类特征的物品,如动物、水果、颜色等。
教学准备:1. 将教学资源准备好,并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使用图片卡片或小玩具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别的物品,例如动物、水果和颜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讨论引导:与学生一起讨论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到物品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
3. 教师示范:教师将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解释其分类的原因和方法。
4. 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进行分类操作,并尝试找到合适的规则进行分类。
5. 讨论总结:学生完成分类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分类的方法和规则,并分享归纳出的结论。
6. 进行分类记数: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并要求学生根据分类进行记数。
例如,教师出示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水果,要求学生分别计数每种水果的数量。
7. 探究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物品,并要求学生利用分类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出示红色和蓝色的小球,要求学生分别计数每种颜色的球的数量。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其他颜色的小球,使学生能够对比和比较不同颜色的球的数量。
8. 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记数的游戏活动,例如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负责分类和记数一种类别的物品。
比赛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9. 总结巩固:通过教学活动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分类记数的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分类记数的表现。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分类记数题目或游戏作为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类记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线的分类、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数学是中班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线的分类、统计则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班数学教案线的分类、统计教案以及教学反思,力求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二、中班线的分类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用基本的术语描述和识别直线、曲线和封闭曲线;2.了解和使用基本的线段、半直线和射线;3.能辨别和构造与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相关的图形。
2.教学过程2.1 导入本节课将以线的分类为主,先让小班同学们了解一下线的基本概念。
教师手中拿着直线、曲线、封闭曲线的图示示意板,以丰富的语言让学生认识三种线的区别,并介绍线分为直线、曲线、封闭曲线三类。
2.2 讲解接下来让学生接触线段、半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先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用纸带摆出较长、较短、不等的线段,再通过直线和半直线的图片闹明他们的不同。
用斜线、水平线、垂直线的图片,对射线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享。
2.3 知识拓展最后,让学生了解和应用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相关的图形。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线的分类,内容较为简单。
学生掌握度高低有差异,因此老师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和方式。
3.教学反思教育教学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色和方法。
在中班线的分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老师简单易懂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声,看到学生们兴趣盎然的表现。
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们建立了对线的分类方法的基本理解,但是教学反思中也发现了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
首先,本节课内容简单,但老师仍然应尽量让学生多看多练,强求学生的操作能力。
其次,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掌握度进行及时调整,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中班线的统计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同一量”、“数量的多少”等统计概念;2.掌握分类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和简单阅读;3.练习用相关的术语描述和对“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2.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关于钱包中有多少硬币,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正确统计数目?2.2 讲解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区分和数数硬币的方式。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4篇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4篇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和统计。
2.学习用二维统计表格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1.未涂色的游戏圈、水球图卡若干。
2.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蜡笔若干。
3.统计表1一张,统计表2每两位幼儿一张。
4.装有3~6个红色圆形、红色三角形、绿色圆形、绿色三角形雪花片的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1.涂画活动,制作学具,调动兴趣。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泳圈图卡和水球图卡,并将图卡发给幼儿每人一张。
(2)师:请你们每人从四种颜色的蜡笔中选择一支,给图卡上面的游泳圈和小球涂色。
每个游泳圈和水球只能涂一种颜色。
(3)幼儿涂色。
2.分类活动练习。
(1)师: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类放好,我想把他们分成两类。
可以怎么分?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2)师: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成四类。
可以怎么分?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3)师: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成八类。
可以怎么分?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然后数一数每一类各有几张,用数字卡片表示。
3.认识二维统计表格。
(1)教师出示二维统计表格1,请幼儿说一说表格上有什么。
(2)教师示范一张数字卡片。
如,黄色的游泳圈有5个,我们就把数字5拿起来在表格上先找到游泳圈所在的那一行,现找黄色所在的那一列,把数字5放在空格中。
(3)请几个幼儿分别把其它的数字放在表格中正确的位置。
4.两人一组进行设计和操作活动。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次数学分类计数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生能够了解分类的定义以及分类的基本特征,学会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分类的方法,对有限的物品数量进行计数,理解分类计数和数的概念。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分类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活动1:引入与热身(10分钟)教师主持•在课堂上放置几个玩具、图片等物品,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物品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举例说明简单的物品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等。
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活动2:讲解与练习(40分钟)教师主持•通过幼儿教育有关数学的绘本“小鸡找妈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数量,什么是分类计数。
•讲解分类计数的意义、实用性和方法。
(1)把不同的物品根据某种规律或特点分类,然后通过分类来确定物品的数量。
(2)分类计数用来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针对幼儿群体,采用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学生利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对不同的物品进行计数、排序等练习。
•指导学生学会找规律,学会用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的物品。
3. 活动3:巩固与应用(30分钟)教师主持•利用在课前准备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烟花棒、球等),让学生组合、分类、计数,体验分类计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掘分类计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刷牙时分类计数牙齿、在家中分类计数家具、在教室中分类计数学生等。
4.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没能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导致活动的流程有些混乱,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降低了。
如果再这一节课上前我能再认真准备一下所需物品,就能让活动更加顺利了。
并且,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方面还需要多花些时间,而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反思字数:99)三、教学效果本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简单物品分类,对分类计数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练习,最终让学生了解了分类和分类计数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也加深了对分类和计数的理解。
中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统计
中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统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树叶的形态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树叶模型或真实的树叶样本。
2.彩色纸和剪刀。
3.课堂展示墙或黑板。
4.相机(可选)。
5.教学活动素材:树叶图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主题,与幼儿互动讨论树叶的形态和特点。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见过哪些不同形状的树叶?” “树叶都是一个颜色吗?”等等。
2. 展示树叶样本:展示一些树叶样本或树叶图片,并与幼儿一起探讨它们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能发现树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你们能看出哪些相似之处?”鼓励幼儿多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树叶形状或特点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提供树叶模型或树叶样本供幼儿分类。
每个小组可以使用彩色纸剪出符合他们选择的形状或特点的树叶,并在展示墙或黑板上进行分类。
鼓励幼儿讨论并解释他们分类的理由。
4. 分享与总结:请每个小组代表上前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他们的分类方法以及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点和差异。
通过此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形态与特点的理解。
5. 扩展活动: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观察周围的树叶。
每个幼儿可以选择一片树叶,带回教室用放大镜观察,并与之前的分类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提出更多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6. 总结和评估:通过一些问题来回顾整个活动,例如:“你们在分类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 “你们观察到了树叶的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等等。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延伸:1. 绘制树叶图像:让幼儿使用彩色纸和剪刀制作自己喜欢的树叶图像,然后搭配一段简单的描写。
2. 相册制作:将之前幼儿带回教室的树叶照片打印出来,并由幼儿一起制作相册或展板,记录他们对树叶的观察和分类。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线的分类、统计》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线的分类、统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曲线的特点,能够区分并正确命名。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统计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直线、曲线的特点,能够区分并正确命名。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统计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直线、曲线图片,直线、曲线模型,统计表格等。
2.学具:直线、曲线图片,统计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包含直线和曲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见到的直线和曲线。
(二)基本概念1.老师简要介绍直线和曲线的特点,如直线是直的,曲线是弯的。
2.老师出示直线和曲线模型,让幼儿亲自感受并加深理解。
(三)分类练习1.老师分发直线和曲线图片,让幼儿将它们分类并贴在相应的板上。
2.邀请幼儿分享分类过程,巩固直线和曲线的特点。
(四)统计游戏1.老师出示统计表格,引导幼儿统计班级中直线和曲线的数量。
2.邀请幼儿分享统计结果,并讨论如何呈现数据更清晰。
(五)实践应用1.老师出示一张包含多种线的图片,引导幼儿找出并命名。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如何将它们分类。
1.老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幼儿参与度较高。
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和邀请幼儿分享生活实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分类练习和统计游戏环节,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统计意识。
3.在实践应用环节,幼儿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体现了知识的迁移。
4.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1.部分幼儿在分类练习环节,对直线和曲线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统计环节,部分幼儿对统计表格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改进措施:1.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理解直线和曲线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数量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数量分类》含反思1. 教学目标•能够将具有相同数量的物品组成一组,从而学习按数量分类的基本概念。
•能够了解简单的计数方法,并准确地用唯一数字来表示一个对象集合的数量。
•能够提高细心观察能力,发现物品间的共同特征,提升分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 教学准备•相同类别的各种物品,如石头、小球、玩具卡通人物等。
•单独的容器,如篮子、盒子等。
•数字贴纸、彩笔等。
3. 教学过程3.1 热身准备•教师带领孩子们喊出1-10的数字,并让学生们用手指模拟出来。
•教师向学生出示对应数量的物品让学生观察。
例如:“2只球、3块石头、4个小人等”。
要求学生快速数数并举起指头模拟。
•教师让学生说出课室内有多少个同学,然后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
根据名字快速统计出有多少个学生,然后和之前数数的方式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用数的方式来表示数量是一种便捷的方法”。
3.2 按数量分类•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堆杂乱的物品,并告诉孩子们他要把它们分成几类。
例如:“球、石头、卡通人物”,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分类的依据。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分类的标准。
例如:“你们觉得该怎么分才能摆的整齐些?”•根据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教师将物品分成几类,并在容器上贴上标签,比如“球:4个”、“石头:6个”、“人物:3个”等等。
•让学生观察容器的每个标签,然后快速数出每类物品的数量,以打稳分类和计数的基础。
3.3 用数字标示数量•拿出一些不同数量的物品来。
例如:“一个球、2个石头、3个人物”,然后让学生模拟手指数数。
•教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更方便地表达这些物品的数量。
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数”的概念。
•教师将数字1-10写在黑板上或展示屏上,然后逐一引导学生把上述物品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例如:“一个球就是1、2个石头就是2、3个人物就是3”等等。
•让学生模拟这些物品数数,再对照数字进行说出,以加强记忆。
3.4 再次分类练习•教师向学生出示其他类别比较多的物品,例如:“小桶、尺子、橡皮、削笔刀、彩笔”,然后让学生按数量分成多类。
分类与统计中班教案
分类与统计中班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幼儿教育中,分类与统计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之一。
通过分类与统计的学习,幼儿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分类与统计的学习将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2.通过统计游戏,培养幼儿的数据搜集和整理能力;3.引导幼儿学会用图表来呈现分类与统计结果;4.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分类;2.学习分类的方法和技巧;3.学习数据的搜集和整理;4.学习如何用图表来呈现分类与统计结果。
四、教学准备1.分类的实物或图片材料;2.数据统计卡片;3.分类与统计的图表。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2.引导幼儿发现并提出它们的共同点,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通过引导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入“分类”的概念,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步骤二:分类的学习1.教师出示分类的实物或图片,例如:颜色分类、形状分类等。
2.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进行分类,教师辅助幼儿,引导他们提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引导幼儿进行分类的实践,例如:让幼儿把一些具有相同颜色的实物放在一起,把一些具有相同形状的实物放在一起。
4.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概念,掌握分类的方法与技巧。
步骤三:数据的搜集和整理1.教师出示一组有关幼儿生活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进行数据的搜集。
2.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的整理,例如:统计相同颜色的实物或图片的个数。
3.通过统计游戏,让幼儿体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步骤四:图表的呈现1.教师出示分类与统计的图表,例如:柱状图、饼图等。
2.让幼儿观察图表,理解图表的意义和作用。
3.引导幼儿根据整理好的数据,用相应的图表来呈现分类与统计的结果。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统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分类数学活动,了解数学活动对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作用;2.掌握数学活动的基本执行方法;3.培养幼儿的数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前热身1.数学绕口令:绕口令能够帮助幼儿增加记忆深度,提高语音韵律意识,将数学元素融入到绕口令当中,可以增强幼儿数学意识。
–例如:三十三三三十,三十三个三,三个一共是多少呢?2. 数数游戏1.数数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记数、前后数、加减等基本技能。
2.游戏方法:1.让幼儿集体大声数数,教师拍打节拍鼓励幼儿;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合作数数,如果出现错误,就需要重新数;3.将纸条编号,混合后让幼儿抽取,然后跟唱或数出纸条对应的数字。
3. 数学益智游戏1.数学益智游戏是一种既锻炼幼儿数学知识,又促进智力开发的有趣教育活动。
2.游戏方法:1.让幼儿自己想象并拼接出形状、图形或数字;2.让幼儿从纸片中找出相同的形状或数字;3.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形式,要求幼儿找出不同的部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由浅入深,既有课前热身,也有数数游戏和数学益智游戏,不但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参与,而且能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培养幼儿的数学探究能力。
课前热身让幼儿先放松,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幼儿的语音韵律意识,增加记忆深度,为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数数游戏是幼儿广泛喜欢和接受的活动,学习数数却不枯燥,而且可以锻炼幼儿前后数、加减等基本技能,既学习数学,又可以锻炼集体合作精神。
数学益智游戏是提高幼儿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适合幼儿自主学习和研究,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练习数学的整体思维,同时又能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活动设置得是合理的,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当中游戏环节让幼儿玩中学习,达到了实际效果。
分类整理无处不在中班社会教案
分类整理无处不在中班社会教案分类整理无处不在中班社会教案第 1 篇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分类整理无处不在中班社会教案第 2 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在操作中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果卡片。
一、情境导入师:老师想带你们去逛超市,去哪家好呢?(出示两张超市图片,规整的和杂乱的。
)生:去第一家乐买超市,水果分类摆放整齐。
师:好,我们一起去吧。
今天怎么这么幸运,超市十年店庆,免费赠送礼品呢,快看有多少个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礼品图片)生1:四个蓝色,两个红色,一共六个礼物。
生2:三个大的,三个小的,一共六个礼物。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篇一:中班数学活动:里外辩识与计数】中班数学活动:里外辩识与计数一、活动目标:1、感知体验里、外的空间方位;辩识方位,并尝试正确运用里、外等方位词。
2 、能排除干扰,按颜色、形状、里、外等不同要求分类计数。
3、通过幼儿操作学习,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分类计数能力。
4、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二、活动准备:1、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里外防方位词。
2、物质准备:小鸟的手偶一个,大的沙漠挂图一张、2种形状的小树20棵、2种颜色的小花20株,小树的大统计表一份,统计表每人两份(一份空白统计表、一份填好的统计表)、水彩笔若干、三、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出示手偶小鸟,以伤心的口气请小朋友帮小鸟建一个新的家。
2、去小鸟家的路上,飞一飞、停一停、玩一玩感知里外。
(1)观察五彩路,提出要求:跟着小鸟飞一圈就到它的家。
(2)停一停休息,做圈里圈外的游戏,感知里外。
如:学小兔跳到圈里,做按数拍手点头的游戏;学小鸟飞到圈外,做听音记数的游戏3、师生互动,种小树学习按按形状、里、外不同要求分类计数,突破重点。
(1)出示小鸟需修建的家的大挂图(2)请男小朋友随意将各种形状的树苗载在山坡上。
(圈里或圈外)(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的不同(4)提出问题:怎样帮小鸟记录树林里有多少树,以便更好的保护树林呢?(按形状、按里外等)(5)师幼共同设计表示里外的标志,设计统计表(6)请幼儿点数圈里圈外各种形状树的数量,并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示范记录。
4、种小花,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里外分类记数(1)女小朋友随意到山坡上种两种颜色的花(2)认读记录表上的标志(3)幼儿自主探索按颜色、里外分类记数(4)师幼共同检查记录结果。
四、延伸活动帮更多的小动物建新家,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
1、益智区:投沙包、投球计数2、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争做爱护环境的小卫士,爱护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合集17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合集17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第1篇一、活动目标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
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
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
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
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
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 4-5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
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
《分类与计数》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分类与计数》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分类与计数》中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分类与计数》中班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的:1.学习将物品按用处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在活动中学习,可以有条理的对物品进展拾掇和整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才能。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PPT图片、幼儿之前要有按标记分类的知识积累、黑色水笔、白纸。
活动过程: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处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识别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完毕。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
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
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展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假如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局部就无法显现。
《分类与计数》中班数学教案篇2活动目的: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假设干,各种图形假设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假设干。
活动过程:一、集体教学活动1、学惯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展分类。
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惯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反思一、引言数学是幼儿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智力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中班数学教学的效果,我们对已教过的数学教案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反思。
本文将介绍我们对中班数学教案的分类统计结果,并对每个分类进行反思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分类统计结果在对中班数学教案进行分类统计时,我们主要将教案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数字与数量概念类教案:这类教案主要涉及到数字的认知和数量概念的培养,比如数数、数目的比较等。
2. 形状与空间类教案:这类教案主要涉及到形状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培养,比如认识各种形状、推理和预测等。
3. 排序与分类类教案:这类教案主要涉及到物品的排序和分类能力的培养,比如按大小、颜色等进行排序和分类。
4. 模式与推理类教案:这类教案主要涉及到模式的认知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比如找规律、填数字等。
5. 时间与日历类教案:这类教案主要涉及到时间的认知和日历的使用,比如认识小时、分钟,了解星期、月份等。
三、反思与分析1. 数字与数量概念类教案在这类教案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教案过于简单,内容不够丰富,容易让幼儿产生学习兴趣的疲劳感。
其次,部分教案的设计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幼儿的实际操作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案,例如通过游戏和实物的结合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形状与空间类教案在形状与空间类教案中,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认知还不够准确,例如对于圆锥和椭圆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的实物和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感知,并通过与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对比,加深他们对形状的认知。
3. 排序与分类类教案在排序与分类类教案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对于多个属性的物品排序和分类能力较差。
而一些教案只侧重单一属性的排序和分类,无法全面提升幼儿的排序和分类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教案,同时考察幼儿对于多种属性的排序和分类情况,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分类统计教案
【篇一: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感知集合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3、能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特征,不受图形大
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3-47各种各样的形状,3-
59规律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装有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长方形、正放形各5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
请幼儿认知,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
二、展开
1.游戏:形状连线
出示乐趣卡:3-47各种各样的形状
练习: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赶快把名字好形状连线吧。
礼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圆形
2.游戏:听令取图
对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方法: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从小筐子里拿出图形。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拿出3个绿色的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4个红色的图形
(每次拼摆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幼儿把图形送回小筐,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3.游戏:听指令涂色
乐趣卡:3-59规律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涂色。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为正方形涂色
请小朋友长方形涂色
(每次画完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教师重新发出指令),4.操作活动:拼拼摆摆
方法:幼儿用图形拼摆物体,并互相说说摆出的物体名称叫什么,
用了哪些图形?
三、活动评价
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活动,对学习尝试兴趣的幼儿。
【篇二: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究图形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判断、分类的能力。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按照图形的两种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卡片。
2、不同图形拼成的图画三副。
3、“火车”、盆子。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内,教师引导幼儿做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找朋友音乐游戏。
2、想象与讨论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玩的真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因为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非常讲文明讲礼貌,而
且喜欢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
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新的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引导幼儿想象是什么样的新
朋友,并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想和新朋友一起玩啊,真好!这些新的朋友也
很想和你们玩,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坐着飞机往我们这儿飞呢。
看,
他们的降落伞飞下来了。
小朋友,大家快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好朋友。
——教师从高处撒下图形娃娃卡片。
二、认识图形娃娃的颜色、特征。
教师小结:好了,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图形娃娃做好朋友。
现在,我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
1、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颜色:?你还见过这种颜色的东西有哪些?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图形娃娃有三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2、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总结:图形娃娃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
长方形的、梯形的,长的真好看。
你们喜欢和他一起玩吗?今天啊,老师要带你和你的好朋友乘火车一块去游玩,大家想不想去?
3、游戏:火车游玩
(1)教师:看,那边有一列火车,火车有七个不同形状的车厢,请大家上车时不要坐错了车厢,请你们进入和你们图形娃娃一样形状
的车厢。
教师:喀嚓喀嚓喀嚓,大家注意了,火车开动了,我们要去游玩了,你们高兴吗?
(2)喀嚓喀嚓喀嚓,上海火车站到了。
(配班教师出示图画)你们看,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
启发幼儿说出图中物体是由哪些图形
组成?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所以图形娃娃还想和我们一起玩呢,我
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
喀嚓喀嚓喀嚓,
(3)喀嚓喀嚓喀嚓,北京火车站到了。
(配班教师出示图画)快看呀,这里有一副更美丽的图画呢。
启发幼儿说出图中有个长方形、
几个三角形??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
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
喀嚓
喀嚓喀嚓。
我们又回到我们的教室了。
请下车了,注意安全。
刚才,图形娃娃和我们一起快了的旅游,玩得真好。
可是啊,有的
图形娃娃脸脏了,有的图形娃娃手脏了,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回答。
4、游戏:给图形娃娃洗澡
教师:我们来帮图形娃娃洗洗澡。
洗澡的时候,图形娃娃喜欢到和
自己一样颜色的盆子里,请小朋友到和图形娃娃一样颜色的盆子里
洗澡。
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洗、或说儿歌。
三、游戏:好朋友一起蹲下来
图形娃娃又干净又漂亮了,他们呢,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好朋友一
起蹲下来”的游戏。
放音乐。
按照教师口令做游戏。
四、结束
【篇三:中班数学教案:把线分类】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
(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
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
线的特点。
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像什么?不同的线
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哪一种线最容易断?
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
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
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
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
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
进行分类。
(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
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
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
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讨论用线来玩游戏。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
绳子来玩游戏。
可以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
玩什么游戏,怎么玩?好吗?
【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
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