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名词解释76题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期,才高位低;高宗时期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他们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2.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婉媚绮错为本。
上官仪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上官体”。
特点是:细致体察,情思婉转,对偶工整,致力于修辞性和装饰性的美而缺乏激情与生气。
代表作:《早春桂林殿应制》《奉和山夜临秋》。
3. 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70余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4. 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四妇的思想感情,大都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
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5. 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朝经过长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就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
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
虽有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国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
除韩孟外,这一派的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刘叉等。
6. 元白诗派:指中唐元稹、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的参加者张籍、王健、李绅等人所形成的诗派。
此派继承了从《诗经》]汉乐府到建安文学、杜甫诗歌等现实主义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讽喻性、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总的特点是明白朴实、通俗晓畅,但不够含蓄精练、失之浅切。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初唐时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之并称。
他们四人才华卓着,各有所长,都以文章齐名天下,他们地位低下,遭遇不幸。
主要贡献在于摆脱六朝沿袭下来的绮靡浮艳的文风,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从狭隘的宫廷台阁生活扩展到市井寒漠,对诗歌的格律形成也有探索,开创了唐诗的新风,四人之作,对唐诗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2、新乐府运动――唐代的诗歌革新运动。
它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主要是指那些能反映民生疾苦,对统治者能起讽喻作用的现实主义诗篇。
主要代表人物是白居易。
他强调文学美刺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把文学的思想内容放在第一位。
强调诗歌的讽谏作用,明确提出“文章合为而时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即要求诗歌反映政治之得失,国家之兴衰,民生之疾苦,而把艺术形式放在第二位。
继承汉乐府的“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传统,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揭露社会黑暗,关心民生疾苦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3、西昆体――北宋初期流行的一种诗风。
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收集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御用文人诗作200多首,内容主要是抒写达官贵人的优游生活,大多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
在艺术上推崇并模仿李商隐,一味追求辞藻华丽,堆砌典故,讲究对仗,是晚唐五代浮靡文风沿袭,它适应宋初统治者粉饰太平奢华享乐的需要,风靡诗坛数十年。
4、词――古典诗歌的一种。
开始为配乐演唱所用,又名“曲”“歌曲”“曲子词”。
后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同格律诗一样,对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其主要特征是句子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最初产生在民间,至唐代出现文人创作。
5、婉约派――宋词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与豪放派对举。
以婉转柔美为主要特色。
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派。
题材比较狭隘,无非是男女恋情,离愁别恨和伤春愁秋。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唐宋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初唐四杰:指初唐著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
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
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2、汉魏风骨:即建安风骨。
唐初由陈子昂提出,用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文风作品,而提倡一种多悲凉慷慨之气、寄托济世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文风理想。
3、上官体指初唐诗人上官仪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格。
他的诗多应制奉和、与宴咏物之作,内容贫乏,而富丽精工,以“绮错婉媚”为其特色。
4、初唐宫体诗指初唐时期由于李世民提倡而存在数十年的宫体诗现象。
其代表为虞世南、上官仪、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问等。
特征是延续六朝宫体诗题材,多写宫廷,应和唱答,颂圣饰世。
对文学史影响是使得格律诗进一步成熟。
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很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
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该流派艺术上特征是多大力描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追求恬静平淡清远的情调。
6、沉郁顿挫:杜甫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名称。
沉郁和顿挫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而论,沉郁是指作品中意境的深远和情调的浑厚,顿挫本来是指一种舞蹈动作,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形容一种有节奏的思想感情的震荡。
沉郁一般与作品的主题内容有关,而顿挫则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字造句的技巧有关。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但无论内容或技巧,都是和作品的风格分不开的。
7、郊寒岛瘦语出苏轼,主要指孟郊诗歌幽僻清冷苦涩意象及峭硬风格,和贾岛诗歌那种类乎僧诗的清寂禅境风格。
8、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唐代和宋代两个朝代的文学作品。
在唐宋文学中,有许多特定的文学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
1. 诗:是唐宋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每一行都有五个或七个字。
唐代的杜甫、李白等人以及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是著名的诗人。
2. 词:是一种唐宋时期的民歌体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词具有简洁、抒情等特点。
唐代的李煜以及宋代的李清照、辛弃疾等人都是著名的词人。
3. 骈文:是一种在唐宋时期流行的文学形式,骈文采用双股对仗的句式,形式较为庞杂,内容丰富多样。
唐代的骈文以《韩朝宗庙碑》为代表,宋代的骈文以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4. 章回小说:是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形式之一,以长篇连续的故事叙述为特点,每一回都以“回”来命名。
唐代的《儿女英雄传》和《金瓶梅》以及宋代的《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是著名的章回小说。
5. 八股文:是一种在宋代开始兴起的文学体裁,八股文以议论文为主,内容结构固定,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每一部分有固定的写作要求。
八股文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6. 汉赋:是一种唐宋时期流行的文学形式,主要描写自然山水和人物情怀,形式较为华丽,语言雄浑。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等人以及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是著名的汉赋作家。
7. 诗词曲赋:这是唐宋文学中包括诗、词、曲和赋四个体裁的统称。
其中,诗以五言和七言的古体诗为主,词是一种抒发个人情感的传统诗歌形式,曲是一种以曲调演唱的诗歌形式,赋则是抒发文章观点的一种文体。
以上是唐宋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代表了唐宋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对于理解和欣赏唐宋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帮助。
唐宋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辋川集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大历十才子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讲解学习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唐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
它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
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状况。
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
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江西诗派】: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
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
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等为代表,继承晋宋以来谢灵运、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传统,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反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意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清)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与论述题
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参考答案: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唐高宗武后朝,杨炯,王勃,卢照邻 ,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四人才俊志雄,仕途淹蹇;创作上有相似的审美追求,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刚健骨气,抒发真情实感;他们对齐梁诗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使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在初唐文坛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激昂豪迈与忧愤感伤交织;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2.风雅兴寄: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4.初唐体: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5.上官体:指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6.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声律精确,属对工整,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五律体制至此已完全定型,七律的体制也开始规范;他们对唐代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自此以后,近体诗与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7.文章四友:指初唐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他们的诗歌以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内容贫弱,文辞浮艳;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在游宦之中写了一些感情真挚的好诗;8.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沉郁顿挫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顿挫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指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终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所谓“顿挫”,;9.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裴迪、丘为、等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内容以描写秀丽的山水和恬淡的田园风光为主,表达淡薄闲适的生活情趣;风格清新疏淡,写景状物工细传神;体例上多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10.盛唐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为代表,又称“高岑诗派”;主要内容以描写边塞风土人情和战争及战争带来的种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厌战、苦乐不均等;诗风悲壮,格调雄浑,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兼及七言绝句;具有极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11.七绝圣手: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12.箧中集: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 13.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其出处最早见于姚合极玄集;诗风清丽空静,省净纤巧,但内容贫乏,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和应制之作;歌颂太平、吟咏山水,流连光景、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在艺术方面都有一定修养,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中钱起、卢纶、韩翃较有成就14.行卷、温卷——唐代科举考试时士子“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士子在应试之前,常把先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以求荣誉,称为“行卷”;见云麓漫钞“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故常用作'行卷'.”唐代士人行卷,逾日又投,谓之'温卷'“;”行卷“”温卷“之风盛行对唐传奇的繁荣产生了一定影响;15.气盛言宜:韩愈主张的散文创作理论;在孟子“养气说”和梁肃“文气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条为文的原则;“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认为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及文章的情感力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气”是修养的结果,其中不仅有道德因素,还源于个性禀赋和社会实践的精神气质,情感力量;当“气”极度喷盈而出时,文章就会写得好有动人力量;16.韩孟诗派:中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他们交往酬唱、相互奖掖,形成共同追求;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所以又称“险怪派”;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由重视社会功能转向重视内心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17.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还包括张籍、王建等人;以浅近通俗的语言、新乐府的形式,反映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创造了“以俗为美”的艺术境界;18.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贞元、元和年间,元稹、白居易等人继承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倡导写作新乐府以反映民生疾苦、讽喻时政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参加者除元、白外,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19.新乐府:所谓新乐府,即“新题乐府”,是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新乐府以新题写时事,专门美刺现实,不以是否入乐为标准,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曾把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五十多首诗编为新乐府而得名;始创于,为元结、等继承,又得到、大力提倡; “元白”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20.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皆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21.元和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故名;旧唐书元稹传:“稹聪慧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妆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宫阁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元白体包括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碎篇章”;其中也有元稹的艳体诗;22.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也相同,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23.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它经历了从两晋到隋的萌芽期,初唐到盛唐的准备期,中唐的高潮期,晚唐的衰落期等四个阶段;它以儒学复古为号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文体的目的;中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和柳宗元,提出了以“文以载道”为核心的完整的古文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一时追随者云起响应,终于确立了古文的统治地位;文风文体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古文:文体名,是散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用文言写的散体文,与骈文相对而言;韩愈提出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的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24.永州八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游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神形毕肖的地再现山水景色的自然美;有卓越的的艺术独创性,善于抓住景物的最主要特征,又善于以动写静的手法与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他的游记,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25.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26.韦柳: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27.惟歌生民病:白居易的诗歌主张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目的是补察时政,“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28.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他俩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和领袖,以其理论主张和实际创作的突出建树而被视为当时文坛的旗帜;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统一,文质并重,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他们的古文较前人有新的创造与突破,韩愈精于论说文,柳宗元善作山水游记和寓言;两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韩文雄健奔放,柳文峭拔精悍,两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29.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它是在六唐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使得小说由单纯的谈神说鬼,以通过写人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演进;它的兴盛和唐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唐代佛教道教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艺术上,情节比较复杂,结构相当完整,语言典雅华丽,富于文采;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传奇”是我国文学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代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它代表了唐代小说的发展水平成熟;“传奇”这一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晚唐时裴鉶所作的小说集传奇有关,后来人们即用“传奇”这一名称作为这一类小说的通称;唐传奇虽是六朝小说的发展而来,但它与六朝志怪小说相比,在艺术上已有了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它情节更加曲折丰富,结构上更加完整,文字上更加华丽生动,而且在人物刻画上更加形象生动;更为重要的是,传奇作者是有意的写小说,着有白行简的李娃传、陈玄佑的离魂记等,后来一些改编成戏曲,可见唐传奇在我国小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0.变文:唐代说唱文学作品之一,或简称“变”;当时有一种称为“转变”的说唱艺术,在表演时,往往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其图称为“变相”,其说唱故事的底本称为“变文”;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累讲述佛经故事,宣扬佛教经义,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一类讲述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形式约有散文韵文相间,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31.二十四品:晚唐司空图所作,共二十四则,每则四言十二句,用韵语写成,故称二十四品;它是一篇论述诗歌风格的专文;共分二十四品,每品以两字标名,揭示诗的风格特色,有雄浑,冲淡,纤秾,沉着等;诗品在指陈诗歌风格特征时,除了少数理论性概况词语外,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述诗的风格特征;清代文人多有读作;今人证实它非司空图所作;待考;32.花间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33.无题诗:指李商隐着名的以无题为名的诗篇,多数与爱情有关,也有些可能有政治寄托,每用比兴,象征等手段,具有朦胧的特点;34.温韦: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以宫怨闺诗为主要题材,韦庄是唐末另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二人齐名,并称“温韦”;35.小李杜: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36.词:是一种文体,它的特定含义是依照燕乐府乐曲所定的乐段乐句和音节声调而填写的歌词;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37.词牌:乐谱名称,表示音韵、节奏、句式;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都有相应的格式;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38.敦煌曲子词:是指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民间词;是我国现传最早的民间词;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主要反映社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国家战争频繁、边疆多故的历史事实,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为广阔,风格清新明快,质朴自然,情感真率,生活气息很浓厚,体现了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39.花间词:因西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而得名,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以温庭筠为花间鼻祖;花间词人在词风上大体一致,以华艳的词藻和婉约的构思,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描写离愁别恨;内容多花间月下,男女之情;风格以剪红刻翠、香软浓艳为主;题材过于狭窄,表现伤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流于形式主义的创作特征;40.花间集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家“诗客曲子词”,编成花间集十卷,计五百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定,具有文本范例的性质,为以后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1.宋初“三体”: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2.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所代表的诗风,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3.西昆派: 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由杨亿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写作作风,也表现于骈文及其它文的写作上;4.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而内容空泛的诗体,因杨亿编辑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这本诗集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248首,内容主要是描写内廷仕宦优游豪华的生活,也有一些咏物、咏史诗,共同特点是只重辞藻、用典、声律和对仗,缺乏现实内容与真情实感;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六一诗话;杨亿等人最崇拜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西昆集中的诗人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西昆诗人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有得有失,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然而西昆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全部为近体律诗,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作家;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5.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并称;他们的诗歌创作都有现实主义精神,同是反西昆派的重要人物;梅尧臣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之美,而苏舜钦诗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二人以诗齐名,故曰“苏梅”;6.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着名的散文作家;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7.韩潮苏海:是对唐代古文家韩愈和宋代文学家苏轼文学成就及特色的形象化概括;南宋李涂文章精义中说:“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概括了四大家散文的风格特。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复习名词解释第一篇:古代文学唐宋复习名词解释1、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2、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诗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了高、岑外,还有王昌龄,崔颢、王之涣等。
3、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的四位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风格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4、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这一诗派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奇崛险怪之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要求有创造性的诗思和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尚雄奇怪异,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等。
《南山》、《苦寒吟》。
5、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通俗晓畅,指事明切。
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
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新乐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
6、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赵崇祚的《花间集》收了唐温庭筠及韦庄、欧阳炯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他们词风相近,故称花间词派。
唐宋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唐宋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唐宋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唐代文学指的是公元618年至907年间的文学作品,而宋代文学则是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文学作品。
唐宋派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以唐代的“诗仙”杜甫、李白、王维等和宋代的陆游、苏轼、杨万里等为代表。
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山水田园到政治抒怀,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情感。
2. 词曲:唐宋时期的词曲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通常以抒情、咏史、描写自然景物等为主题,以丰富的意象和婉转的语言著称。
唐代的李煜、李清照,宋代的柳永、辛弃疾等都是著名的词人,他们的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3. 小说:唐宋时期的小说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尤其是宋代的文言小说。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些小说不仅具有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还融入了浓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4. 剧作:唐宋时期的剧作以戏曲为代表,如唐代的《长恨歌》、《白蛇传》、宋代的《西幽玉》、《西华山》等。
这些剧作以其独特的舞台形式和戏剧性的表演方式,将古代文学融入到戏剧艺术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对唐代和宋代文学的整体概括和分类,它们共同构成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唐宋派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唐宋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初步摆脱了南朝柔弱绮丽的文风,给诗坛带来清新健康的气息,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在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闻一多先生称他们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
王孟--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并称。
他们均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而且好用五言描写自然景物。
他们的诗歌都不注重词藻的华美,而是以极自然生动的文笔,表现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意境。
立意新颖,诗歌的形象富于个性特征,艺术风格较为相近。
“诗仙”--诗才飘逸如仙。
白居易诗云:“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后来专指浪漫主义大家李白。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祠耳。
”(1)*“诗仙”——诗仙指的李白。
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高傲豪迈的性格,恣肆纵放、雄奇飘逸的诗风,以及他诗歌的“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不仅深深地吸引和影响着当时众多的诗人,而且也给后代的诗人和词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
很多诗人都是从李白那里汲取丰富的养料而取得杰出成就,他的许多优秀诗篇一千多年来一直照耀着我国文坛,哺育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同时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得以广泛流传,故称之为“诗仙”。
(2)*“诗圣”——诗圣指的是杜甫。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沈郁顿挫的风格。
以诗歌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激动人心的变化,他以盛唐人的眼光,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反映战乱以后的现实,既对现实矛盾、人民痛苦作了深刻的揭露,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唐诗宋词名词解释
《唐诗宋词》部分-二、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是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他们还具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和非常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的齐梁遗风,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
2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
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3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佛教思想盛行,一些士大夫多为逃避现实矛盾而归隐田园,或走“终南捷径”而寄情山水,故山水田园诗派由此产生、发展起来。
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清新。
但不少作品闲寂空灵,离现实较远。
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故又称“王孟诗派”。
4边塞诗派:盛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边塞诗早在六朝时就出现了,唐开元,天宝间国力强大、经济繁荣,赋予了士人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朝廷大事边功,以守边得高位者不少,为当时的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捷径。
于是,士子慷慨从事、出使边陲、游历幽燕,写出了大量的边塞诗,内容多描写边塞生活、军旅生活,异地风光,笔势豪健,充满浪漫主义气息,风格雄浑奔放。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等。
5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韩愈、孟郊等人发展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大胆创新,以散文的章法结构,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
他们的诗对扭转大历以后平庸靡荡的诗风起了积极作用。
6元白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
元稹、白居易为代表,故称“元白诗派”。
这一诗派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共创新乐府运动。
中国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江湖派”是南宋晚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杭州书商陈起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过江湖谒客。陈起为上述109家诗人刻集,名为《江湖集》,后人把集中所收这些作家称为“江湖派”诗人。“江湖”二字,标明集中作者的在野身份。此派诗人多为政治上没有地位,流露江湖的失意文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其诗多效“四灵”,但有些“江湖派”诗人也关心时事,注意民生,诗中有比较浓重的家国之忧,民瘼之叹。代表诗人有戴复古、刘克庄、刘过、姜夔等。
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胜于“四灵”。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经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85.中兴四大家:
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褒的并称。他们早年的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较大,缺乏个性,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
89.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此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做个得胜回头”,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叙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显然,入话的设置是说话艺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话意”的动机。
80.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论诗力主劲峭奇险,追随和仿效的人颇多。黄庭坚论诗“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当时发生了较大的影响。黄庭坚对当时的青年诗人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他们“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形成了宋代较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西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十一人是江西人。黄庭坚下列陈师道等25人,诗派成员大多或多或少的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方回《瀛奎律髓》)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这个诗派的代表是韩愈和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韩孟等人不满于大历以来华贵平庸的诗风,力图有所突破,他们的诗歌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露社会的弊病,在艺术上追求奇特的形象,形成一种深险怪癖的风格。
【唐传奇】: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远继古代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创作传统,是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发展。
它内容更丰富,题材更广泛,更具现实意义。
在艺术上,传奇结构更为完整,情节更为生动曲折,人物形象也更为鲜明,完全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状况。
从创作目的来看唐代传奇作家们是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而不像六朝小说那样,只是对人物轶事和怪异传闻作单纯的记录。
由于作家这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唐代传奇脱离古代小说的稚拙状态,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江西诗派】: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
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
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等为代表,继承晋宋以来谢灵运、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传统,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反璞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意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苏李4、沈、宋:武后时期代表性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发明黏对,四声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最后完成五律的定型,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5、吴中四士:初唐开元年间,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四人的并称,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辞俊秀。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以边塞诗着称,诗风相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现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寄情趣于山水景物,写日常生活琐事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之欧阳学创编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初唐四杰:唐高宗武后朝,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四人才俊志雄,仕途淹蹇。
创作上有相似的审美追求,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之风,提倡刚健骨气,抒发真情实感。
他们对齐梁诗风的批判尤显自觉,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使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由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在初唐文坛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他们的诗激昂豪迈与忧愤感伤交织。
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3.风雅兴寄: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
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初唐体:初唐诗坛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歌行体诗歌。
句式自由,以七字为主,间以三、五、九言,骈散兼行,音韵格律也较自由,篇幅较长,往往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
代表作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6.上官体:指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诗歌好以绮错婉媚为本,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时人纷纷仿效,形成了着力刻画美丽的物象,讲究对仗,用典整丽,精切,音律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他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渡到沈宋律诗的一座桥梁。
7.沈宋:指沈佺期与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他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统治当时诗坛的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为唐诗风貌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4、“风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5、“兴寄”: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6.沈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7、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苏味道和李峤又以苏李并称。
8、盛唐诗: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是雄壮浑厚。
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
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
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9、王孟诗派:即山水田园诗派,因其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而得名。
10、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
唐朝开国之后,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
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
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
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
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11、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描写表现边塞题材斗争作品,有的歌颂将士们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则是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以及对和平的美好向往,也有的诗歌描绘了瑰丽的边塞风光,表现了边将的骄奢淫逸。
其风格多以雄壮瑰丽见称,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12.七绝圣手:指王昌龄,他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
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13.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称“谪仙人”,晚年自称“酒仙翁”。
李白生活在开元、天宝盛世,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时期度过的。
他的诗歌,洋溢着时代的热情,雄豪奔放,潇洒飘逸,不可模仿。
14、诗史: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又在其中浸透着诗人的情感。
这样的诗既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自述,后人称之为“诗史”。
15.“三吏”、“三别”:杜甫名作《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总称“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总称三别,描写了安史乱中百姓的生活真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16.沉郁顿挫:指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
沉郁是指其感情的深厚博大,顿挫是感情表达特点。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即是此意。
17.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指的是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根据作品的内容自命题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18.李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高峰,合称“李杜”。
后代诗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曾抑李扬杜、抑杜杨李或李杜并尊。
19.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20.郊寒岛瘦唐朝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以苦吟著称,诗风相以简啬孤峭为主,被宋人并称为“郊寒岛瘦”。
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21、《无题》诗:李商隐的部分诗歌以《无题》命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
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众说纷纭,穿凿附会者绝不在少数。
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并非一时一地所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
22.古文:指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23.文以明道: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轻内容而重形式。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意欲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提出“文以明道”的古文理论。
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
24、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
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25.永州八记:柳宗元贬永州十年所创作八篇山水游记的合称,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6.韩柳: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柳并称,始于宋初。
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
诗歌史上,韩、柳不是同一流派,而以“韩孟(郊)”、“韦(应物)、柳”并称。
27.刘柳:唐代著名散文家刘禹锡、柳宗元的并称。
两人有着相似的政治立场和人生经历,都因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
文学方面,二人皆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诗歌创作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28.吴中四士:初唐时期,贺知章是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张旭,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张若虚,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包融,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
古时这一带属吴郡,四人因此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们的诗歌都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
除包融外,都有名诗传世。
29、新乐府;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汉乐府诗歌揭露现实的传统,不用乐府旧题,而是根据诗歌内容自起新题,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
在艺术表现上语言平易浅显,意脉自然流畅。
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30.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
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
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弊端,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与元九书》)。
诗歌形式方面,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新乐府序》),“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等理论,要求形式与内容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语言通俗易懂,表达直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
些诗歌理论,一反大历以来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以来的优良的诗歌传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同时也有否定文学独立性的倾向。
31.讽喻诗: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喻、感伤、闲适和杂律。
其中讽喻诗是最能体现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
32、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元稹、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二人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
”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
”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
33.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