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5期

2010年10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 F SHANGR AO NOR MAL UNIVERSITY

Vol 30,No 5

Oct 2010

收稿日期:2009-12-21; 修回日期:2010-10-18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 十一五 [2008年]规划项目!中国历代名家文学批评范式研究∀(08WX9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余和生(1955-),男,江西乐平人,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

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余和生,张红花,祝爱汝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 要:初唐之际,陈子昂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的文学风格论、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的文学本质论、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 盛唐之音 的序曲。

关键词:陈子昂;诗文革新;风骨;兴寄;建安风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10)05-0086-04DOI:10.3969/j.issn.1004-2237.2010.05.019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家道殷实,少时潜心读书,遍览经史子集,颇有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的重视, 召见金华殿擢为麟台正字 [1],世称陈正字。35岁为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38岁为参军,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战前毅然请缨抗击敌寇,可惜毫无将略之才的武攸宜并没有给陈子昂这个报国的机会。他只好站在幽州台下,发思古之幽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P46)

不久被武攸宜降为署军曹。40岁辞官归

乡,被武三思指使酷吏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忧愤而死,享年42岁。

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高扬诗文革新主张和文学批评大旗,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倡导诗文创作的风雅境界和磅礴气象,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天地。卢藏用以挚友的身份,称他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3](P 1066)。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本格调。他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唱响了 盛唐之音 [4](P207)的序曲。

一、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

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论著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 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致,作!修

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5](P119)

这篇序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短文中,他开宗明义指出:文章之道的弊病与式微,从西晋至唐初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汉魏时期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文献中还可以找到证明。陈子昂这一振聋发聩的檄文,实在是唐初诗文革新的第一声春雷,其意义不只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齐梁诗风,更重要的是提出了 风骨 、

兴寄、 风雅等诗歌发展的美学理念,为矫正齐梁诗风的弊病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从而在理论上为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子昂之前,在文学自觉的潮流下六朝诗文挣脱了传统的诗教束缚,逐渐转向悠游山水、消闲娱乐、吟咏性情,醉心于声律、文辞等形式元素的追求,远离淡化了现实的社会生活,这一现象在六朝时发展到了极端,齐梁尤甚。唐初虽然为唐音形式元素的发达作出过努力,但创作内容的狭窄和主体精神的缺失,已经不能适应如日中天的大唐气象,对它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大力提倡诗文要表现壮大的气势,对六朝文风痛批不已,但又不由自主的对六朝诗歌做过某种程度的赞美,暴露了理论的混乱和不成熟。从他们的诗文实践来看,那些抒情言志之作,追求风骨之文,对宫廷苑囿还是有所突破的。这又似乎隐隐约约地为唐初诗文的发展探寻了一条通幽之径,对后起的陈子昂来说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陈子昂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具体展示了创作的审美内涵,并使之演绎成为整个诗坛的 大道体悟、出入历史的真知灼见、关注现实的自觉使命、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这一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四大主题,影响了后来的大批诗人。

由此可见,唐初摸索和积累了大半个世纪的诗文革新尝试,客观上需要有人出来打破这个僵局,这是时代的需要,即使不出现陈子昂,也会有其他人挺身而出的。陈子昂特殊的思想体系、强烈的功名意识、积极的承担勇气、独特的人格精神、深邃的人生哲理,帮助他举起了诗文革新的大旗。

二、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

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说,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指的就是 建安风力[6](P226-227)。他的!登幽州台歌∀以及!感遇∀38首以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为背景,矗立起一个伟大而孤傲的灵魂。诗中弥漫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充满了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人生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体现着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风格。

为进一步认识和解读陈子昂的风骨理论,我们不妨从 风骨的源头对其涵义与流变作一简单梳理。所谓 风,原是指的一种自然现象,借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 风就具有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7](P571)的特点,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的审美教育作用,!毛诗序∀云: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6](P95);二是指作品的思想情趣,!文心雕龙∃风骨∀篇有云: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感化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6](P236) 风骨之 风应是这两层意思的拓展和延伸。所谓 骨,又称 骨气,原指一个人的形体骨相,后与 风结合,成为品鉴人物总体精神风貌的美学名词。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品鉴曹不兴的画作时,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6](P244)而将 风骨用于文学批评,则可以追溯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陈子昂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中抒发了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2](P48)的主体愿望,其中透露出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不拘泥于内容和形式抑或是语言的基本格调,要求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之才情、气质以及独立人格和精神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部体现;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回归与欣赏。陈子昂的风骨之论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说是一种基本格调的选择。唐初处于历史上升时期,士子文人对这个新兴的王朝充满期待,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无法掩饰其间所透露的欢快、明朗、抱负和自信,这些宏大的境界和磅礴的气象是建安所没有的,但恰恰是陈子昂所倡导、唐音所需要的文学风格。

三、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

兴寄是陈子昂组合的一个术语,也是陈子昂的另一个重要文学理论主张。要弄清 兴寄究竟何所指,我们还是从其源头作些流变式的条分缕析。

早在先秦时期, 兴就作为一种诗歌理念而出现,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讲到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6](P25);汉儒郑玄解释为: 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8](P46),孔颖达!毛诗正义∀对 比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比之于兴,虽同时附托于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而后隐,故比居兴先也[9](P9-10)。到了钟嵘则将 兴、比、赋的排列作了调整,强调 兴的重要性: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6](P226-227)而 深得文理的刘勰在!物色∀篇中提出: 物色尽而情有余。[10](P394)也就是借助形象而产生的象外之意。如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所举诗例: 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P1121),诗人并没有直言旅途

87

第5期 余和生,张红花,祝爱汝: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