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影响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展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生活,使他形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他后来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子昂是武后时期登上诗坛崭露头角的诗人,但陈子昂并没有紧随当时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新变的潮流,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如“风骨”,“兴寄”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
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为扭转齐梁以来的淫靡之风指明了方向,也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初唐快结束之时,他重提文学复古,重倡风雅,直逼魏晋“风骨”,重寻《诗经》“兴寄”。
卢怅藏用称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其后又得到了李白,杜甫等人的赞许。
韩愈更是唱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 的美誉。
时隔千年,重新寻访子昂遗迹,他以自身的理论主张以及诗歌实践,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之下赋予了“风骨”和“兴寄”新的涵义,从而完成了唐音变革的质变环节,为盛唐诗歌继续发展奠定了基调。
从陈子昂所推崇的“建安风骨”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彼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歌之中透露出的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普遍的基调,而不拘于内容、形式或语言的某一个方面。
主体风格集中要求艺术活动主体之独立人格精神和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化,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欣赏和回归,体现了有“气”的文学的长久生命力。
初唐文坛诗歌“风骨”不传,偏离了传统的审美标准,脱离现实,缺乏对生命关照,就缺乏其作为艺术所应有的感染力。
陈子昂的诗文,则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
陈予昂的“风骨”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讲是一种基调的选择。
陈子昂的贡献在于对“风骨”的体认以及提倡,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诗歌应该生气勃勃,充满力量,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有内在的力量美。
渴望建功立业,感情也浓烈壮大,无法掩饰其所透露的明朗、欢快、自信、至于“兴寄”说则是陈子昂的另一个主要的理论主张。
【优选文档】陈子昂诗歌理论
【优选文档】陈子昂诗歌理论陈子昂是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主张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真情实感的表现陈子昂主张诗歌应该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反对虚伪和形式主义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即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这种主张与当时流行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诗歌创作方式不同,陈子昂主张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抒发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二、反对拟古主义陈子昂对拟古主义的反对是他诗歌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拟古主义是一种过于注重古代文学传统,而忽略现实生活和自身感受的创作倾向。
陈子昂认为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使诗歌失去了生命力,而且还扼杀了诗人的创造力。
他主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发挥诗人的创造力,创造出具有现实意义和独特个性的诗歌作品。
三、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陈子昂提倡“兴寄”和“风骨”的文学审美观念,这也是他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寄”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指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种观念下,诗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达思想、感情和体验的工具。
而“风骨”则是指诗歌所具有的一种雄浑、豪放、阳刚之美。
四、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陈子昂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也值得称赞。
他认为,文采是附丽于意义而存在的,不管是平淡还是奇丽,都需要符合情理。
他倡导“理”,这是指内在的意义或思想,而文采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陈子昂看来,辞藻应该为表现意义或思想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这种对于辞藻与诗歌之关系的理解,体现了陈子昂重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追求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五、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陈子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教化作用。
他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社会弊端。
他认为诗歌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应该发挥其教化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陈子昂
古代文学史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
陈子昂的思想相当复杂,他糅合了儒、道、墨、纵横、阴阳各家于一身。
随着境遇的改变,适时地调整,熟练地在各家思想之间纵横穿梭飞翔。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又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在如此多的思想影响之外,透浸于骨子里的侠义之气贯穿其里。
他在侠与隐中蕴藏着对现实社会政治参与的欲望,与一般的侠义有别,故而能超越流辈,终成大器。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
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
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在批评齐梁诗歌时,陈子昂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歌创作主张:一是“兴寄”说,二是“风骨”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探析.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我们来看看陈子昂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从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价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所追求的「风骨」的含义。
他说, 一昨於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初唐诗坛上的陈子昂
初唐诗坛上的陈子昂肖旭初唐四杰,在刨作上逐渐摆脱了六朝时期形式主义的影响,而陈子昂则是自觉地反对齐梁诗风,高唱汉魏风骨,为唐诗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陈子昂的思想性格及其经历跟他诗歌的内容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他出身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年轻时就具有的浪漫豪侠性格和从事政事的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二十四岁中进士,以后屡次上书指问政事,主张息兵、措刑、反贪婪、轻徭役,以安人保和。
三十八岁时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为前锋大败,陈再三请求作前驱,不但没被采纳,反而降为署军曹,他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主张不能实现,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登幽卅台歌》和《蓟丘览古》等著名作品。
四十岁那年他辞官回家,四十二岁被诬害而死。
从陈子昂的生平可以看出,他胸怀大志,才情四溢,富有积极进取精神,但却始终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他深沉的不平,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忾不平,就是贯穿他诗歌刨作中的主要内容。
下面分析一下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他的创作实践,对唐诗韵发展有什么影响?陈子昂的诗歌主张见于他的《修竹篇序》,他明确反对“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以复古为口号,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政治。
他在《修竹篇序》中提出“兴寄”、“风骨”这样两个鲜明的观点,兴寄——要有政治寄托;风骨——建安风力。
“建安风骨”(指描写那种社会动乱,反映民生疾苦,歌唱自己的理想,歌唱自己的抱负,带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风的诗歌),是值得提倡的诗歌方向,然而“汉魏风骨晋宋未传。
”到了齐梁至隋唐时期,宫体诗盛行,更是“采丽竟繁”、“兴寄都绝”。
陈子昂着重从“风骨”、“兴寄”提出问题,就是要从精神实质上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比起初唐“四杰”来,陈有更高的理想和更大的魄力。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都不满于当时的宫体诗,“四杰”是改造宫体诗,试图从中蜕变出一种新体诗歌,而陈子昂则根本抛弃了宫体诗,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开辟了道路。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
陈子昂(1127-1193)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他反对传统诗歌的修辞手法,主张追求诗歌的自然、真实和自由。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主张自然真实。
陈子昂认为,传统诗歌过多地使用修辞手法,
使诗歌显得矫揉造作,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情感。
因此,他主张追求诗歌的自然、真实和自由,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
2.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
实情感。
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并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
3.追求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陈子昂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美妙的意象。
他
的诗歌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文,并以描绘意境和意象为重点。
总的来说,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的修辞手法、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追求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三个方面。
他认为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应该追求自然、真实和自由,并具有深刻的意境和美妙的意象。
这些主张为宋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意义
陈子昂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在诗歌领域深谙文学史观、遵循诗歌传统,又有创新的思想。
他倡导诗歌要有清晰、准确、细腻的语言,要探索人物形象的内在层次,要把握时代特色和气氛。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贴近实际,让诗的美在反映现实中发挥作用,成为群众的抒情文学,真实表达思想情感体验。
陈子昂以创新的思想来推动诗歌的发展,尤其是他的技巧和语言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规范,并为中国文学史上另一种重要创作模式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深远影响着后代,对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表达方式,使宋代诗歌发生了极大变化,留给了栩栩如生的宝贵财富。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除了赋予诗歌更多的叙事情节之外,还为诗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从写作形式上拓宽了诗歌表达的范围,可以更多地体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宣扬当时的社会主义理念,来宣泄个人的烦恼和孤独感。
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将古典文化元素与当代诗歌相结合,为中国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为宋代诗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视野。
陈子昂诗风
陈子昂诗风
一、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生境遇
陈子昂的诗歌在内容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
他的组诗《感遇》三十八首,主要抒写对时事及个人境遇的感慨,具有充实的思想内容。
例如,他在诗中通过暴露于荒野的不完整的尸骨、大漠里如屏障般漫天而起的黄沙等意象,对残酷的战争进行了严肃的反思。
同时,他也抒发了在冷漠的环境中的孤独和绝望,渗透着深重的失落感和高度的自傲。
二、继承与革新
在艺术上,陈子昂一反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纤弱浮艳的诗风,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和“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
他的诗歌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有意识地扬弃和矫正了齐、梁以来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
三、独特的个人风格
陈子昂的诗歌还表现出对自我的关注及其随之而来的孤独感。
他善于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就充分表现了他的孤独感和个人情感。
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及其孤独感,在中世文学拓展期具有士大夫通性意味,而陈子昂在表现方式上突破了传统,采用五六言交替并且句式相对拗口的形制,以反常规的诗歌形式,呈
现不同寻常的诗歌境界,从而凸现文学中的个人形象。
四、善用比兴寄托
在表现手法上,陈子昂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
他通过比兴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和联想。
陈子昂的诗风具有反映现实生活与人生境遇、继承与革新、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善用比兴寄托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1053-1107),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文学思
想以“正统”为基础,注重审美效果,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以及文学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他以“文学为民服务”为宗旨,认为文学应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
陈子昂认为,文学应当充满激情,但不能过分夸张;文学应当有真实性,但不能沦为虚构;文学应当有节制,但不能拘泥于形式。
他还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认为文学应当有艺术性,以增强文章的美感。
陈子昂也注重文学的审美性,认为文学应当有节奏感,有抒情性,有情趣,有深度,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他还认为,文学应当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注重审美效果,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以及文学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认为文学应充满激情、真实性,并具有节制、艺术性、节奏感、抒情性、情趣和教育意义,以服务社会和民族发展。
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复古”,即回归到古代的文学传统,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
他主张去除唐代文学中的浮华和艳丽,回归到古代文学的朴素和自然,提倡以诗歌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反映社会现实。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要有益于人民。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
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为题材,抒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评和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陈子昂对唐代诗文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唐诗的健康发展: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和“建安风骨”,提倡回归到古代文学的传统,这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诗的健康、自然、朴素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陈子昂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同时也强调了文学的教育作用。
他的主张提高了诗歌在社会中的地位,使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对唐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陈子昂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简练、意蕴深厚,意境深远,对唐代诗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复古主张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高了诗歌的社会地位,丰富了唐诗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
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中文摘要]标举风骨,倡导的是一种现实的积极的创作精神,强化诗歌的感教力;倡导兴寄,强调的是诗歌的美刺讽喻功能,要求体现创作者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追求,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精神。
陈子昂在隋末唐初绮错婉媚的诗风中提倡革新,标举风骨,力倡兴寄,以复归诗歌风雅传统为己任,是反对齐梁文风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为指引唐诗走上健康昂扬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陈子昂;诗歌革新;标举风骨;倡导兴寄The ChenZiAng poetic reform advocates discuss withcreation practice【English Abstract】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a real positive spirit, and strengthen a sense of poetry teaching force; advocacy Xing, emphasized the beauty of poetry barbed allegory features,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artist's feelings and values will reflect The era in which the human spirit. Early in the Sui-chi Chen Zi Wan Mei's poetic style in the wrong to promote innovation, touted the strength of character, pushed Xing, to revert to the traditional poetic elegance mission is to advocate against the theory of Qiliang wind and creative practitioners, as a guide to go Tang healthy high-spirited way to play a huge role.目录前言 (1)一、诗歌革新的主张 (1)(一)、标举风骨,强化诗歌的感教作用 (2)(二)、倡导兴寄,强化诗歌的人文精神 (2)二、创作实践 (3)(一)、感怀身世,书法报国理想的感遇诗 (4)(二)、慨叹理想破灭的感伤诗 (4)三、革新理论的局限 (5)四、中国历代文人对陈子昂的评价 (6)主要参考文献 (7)致谢 (8)浅谈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创作实践前言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顶峰时期,但在初唐阶段,整个诗坛却秉承齐梁柔媚诗风,弥漫着靡靡之音。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陈子昂,作为唐代文坛的杰出代表,其诗歌主张与创作特色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在面对初唐“上官体”盛行、诗坛多受齐梁浮艳文风影响的背景下,他勇敢地举起了反对的旗帜,倡导“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力求诗歌回归质朴刚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陈子昂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人性、人情、友情的抒发,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在艺术表现上,陈子昂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他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思考和情感体验具象化,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陈子昂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他的诗歌主题和思想的深度,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力。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提倡风骨和兴寄。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他明确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认为诗歌应当追踪建安风骨的悲凉慷慨之气,而非仅仅局限于美刺比兴的传统。
这一主张不仅为当时诗风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
陈子昂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他倡导诗歌要反映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起到“兴寄”的作用,即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主张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因为许多诗人还停留在狭窄的宫廷生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上。
在实践上,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确实体现出了其主张。
他的诗歌质朴刚健,内容广泛,不仅涉及个人的情感体验,更深入到社会、历史等各个层面。
例如,《感遇》三十八首就是一组内容深沉、风格古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然而,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也有其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诗歌的风骨和兴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陈子昂(661年-702年),字幼安,唐朝文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初期文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既丰富多样,风格优美,又贴近生活,对于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他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入性。
他以自身的经历和情感为灵感,不仅深刻表达了个人的哀愁、忧伤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作品不仅歌颂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他的诗歌使唐诗逐渐从前人的固定题材中解放出来,呈现出更加多样和丰富的风采。
其次,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形式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他在诗歌的体裁、韵律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他大胆运用平仄技巧,使诗歌更加韵味十足。
他发明了“七言绝句”,为后来唐代的七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诗歌既有格律严谨的绝句,又有流畅优美的乐府诗,使得唐诗逐渐拓展了形式和风格的领域。
此外,陈子昂还注重传承和发展前人的诗歌传统。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源泉。
他尤其深受王勃和杜牧的影响,将他们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他注重继承传统,同时胸怀开阔,吸收了各方面的精华,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使得唐诗得以不断地发展和繁荣。
最后,陈子昂对于唐诗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造诣高深,才华横溢,他通过自身的创作和实践,向后人树立了一个诗文与政治丰硕结合的榜样。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改革的追求。
总之,陈子昂以其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对于唐诗形式的创新突破、对于前人文学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学者的示范作用,对于唐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诗歌既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时代精神和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以“宽恕”和“以恕”为核心,他认为“宽恕”与“以恕”有助于圆满的和谐社会。
他的文学思想借鉴了儒家、道家以及墨家理论,具有很强的深刻性和现实性,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陈子昂提出“宽恕”这一理念,主张要接受别人可能会犯错的事情,不计较他人的过失,应该有一种宽恕的心态,改变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即使别人的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损失,也要将这种损失忽略不计,把别人的错处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以此达到治理政治、拯救世界的目的。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不仅仅是“宽恕”,还有“以恕”这一重要理念。
以恕在文艺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恕与宽恕不同,它更多的强调义理,即以德报怨,以仁视异,以礼待人,以慈覆己。
“以恕”是陈子昂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提倡以礼相待,把别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别人,接纳别人,共同分享喜怒哀乐,这样才能让人们更加亲近,更加和谐。
此外,陈子昂认为,文学不仅是创作者的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行为与法律的规范,文学的内容往往反映出人们的精神和行为,这种内容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所以从宽恕和以恕的角度来看,文学的价值得以突出。
总之,陈子昂的文学思想是一种深刻而又实用的思想,以宽恕和
以恕为核心,他认为文学不仅是表达情感,也是一种行为和法律规范,可以反映社会的价值观。
他的文学思想具有很强的深刻性和现实性,从宽恕和以恕的角度来看,文学的价值得以突出,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1254-1324)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学者,他的文学思想在诸多思想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学思想引领来一代又一代文人,对南宋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今仍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和提倡他的文学思想。
陈子昂提倡文学创作必须追求完美,具有高度的追求精神,他的文学著作以古代文人的作品为主,并以审美思想为基础,其文学思想以朴素自然、文笔轻锋、婉转流畅著称,具有饱满的哲思与深沉的情感,予人以宏大的神采。
陈子昂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肩负着思想的使命,并且能够反映出历史和社会,所以他注重文学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在其作品中,他记录了许多关于南宋历史和文化的信息,用自己的文学思想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了自己的思想贡献。
此外,陈子昂还注重文学创作的效果,他认为,文学作品要求审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思想,而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他提出,文学艺术作品最终应该具有完美的结构,作者要以文津治文、以义津治义,以言津治言,以诗津治诗,以音津治音,以词津治词,以意津治意,以考津治考,以技津治技,以章津治章,以字津治字,以法津治法,以量津治量,以变津治变,以旨津治旨,以风津治风。
因此,可以说,陈子昂的文学思想在南宋文学上影响深远,他注重文学作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他的文学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文人。
而他的文学思想,也将会传承下去,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家中不可磨灭的思想精神,引领文学走向完美,推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继续发光发亮。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其得失。
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兴寄,风骨。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陈子昂是在一片六朝绮丽之馀习中,第一一个自觉起来提倡汉魏风骨的诗人。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健性人物。
他首先来倡导改变六朝到初唐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诗风,把诗歌引向朴实而具有真实生命的道路上。
为以后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就是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
陈子昂的诗文
陈子昂的诗文陈子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作汇聚了无数的憧憬、情感和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子昂的诗文,赏析他的诗文魅力。
陈子昂的诗文多触类旁通,充满生活感悟,表达出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美。
他写过很多关于日常生活主题的诗,比如《题滁州郡斋》、《题乐府》等。
《题滁州郡斋》是一首充满感慨与隐喻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思念,以及对朋友的挚友之情:“青山隐隐水迢迢,春来江南草木青。
”诗中的景物描述,既提及山水的秀丽,又突出清晰的地名,令人想起当年盛极一时的滁州郡斋,令人不禁打一个掌:唐朝风华,真令人叹为观止!另外,陈子昂也写过很多关于社会现实主题的诗。
比如他的《虞美人》,此诗把握住了唐朝的政治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全诗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腐败,以及当时政治形势已经发展至绝境的景象:“郊祀日,一片昏乱。
“终句”泣尽西施泪,谁与酬勤王”,令人唏嘘,让后人们反思。
除了这些,陈子昂还写过很多偏爱文人士子的诗作,比如《题杨郎中》,醉心于抒发美好情怀,充满温情和友谊:“唤取渔父傍立观,坐听潮打梁山调。
”这段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文人士子的喜爱,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幽雅的热爱。
陈子昂的诗文富有现代意义,不只仅仅是浪漫和文人骚客的空想,而是有着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悟的艺术品。
《虞美人》以向阳的花朵比喻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这深刻的思想,不仅让人们从中发现他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也引发了人们对是非的深思。
由此可见,陈子昂的诗文充满了活力,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历史与当下的敏锐思考,可以说,他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绝杀之作,深受大家的喜爱,也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爱戴与尊崇。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诗文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回味无穷,极富思想性与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陈子昂的诗词价值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词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陈子昂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艺术性:陈子昂的诗词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常常以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诗歌才华。
创新性:陈子昂的诗词作品具有创新性,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以新颖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新精神。
文化价值:陈子昂的诗词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他的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诗词价值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_陈子昂的文学贡献
陈子昂的文学主张_陈子昂的文学贡献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陈子昂非常不看好南北朝时期的诗词篇章,他主张诗词篇章应该从宫廷中走出去,不要老是写一些奢靡的宫廷生活。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初唐时,有骆宾王等人开唐诗风气,虽然陈子昂不是四杰之一,但是却也是开创唐诗风气的人。
唐朝的前面是南北朝和隋朝,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因此唐朝的文风继承自南北朝。
南北朝的诗词篇章都是华丽有余,但是没有真材实料。
陈子昂非常不看好南北朝时期的诗词篇章,他主张诗词篇章应该从宫廷中走出去,不要老是写一些奢靡的宫廷生活。
陈子昂提出既要吸收南朝诗篇的柔美,又要吸收北朝诗篇的刚劲,要兼收并蓄。
陈子昂在写景文章上也有主张,他主张写景要寓情于景,不能只单纯地写景色,要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他写的诗中总是情景交融。
东晋时期的谢晋写的篇章虽然很华丽,描写景色的时候也特别擅长,但是因为没有抒发情感的缘故,显得非常肤浅。
陈子昂在诗歌创作上主张复古,他非常喜欢诗经中的诗歌创作方法,还提倡建安风骨,认为要把情感写出来,不能只是单纯地描写。
陈子昂的主张赢得了当时很多文人的赞同。
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政治的需要,朝廷对文学进行一定的改革,不再提倡南北朝时期那种奢靡的诗篇,认为写诗词文章要有实际应用性。
而陈子昂的主张与朝廷的主张很相似,因此得到了朝廷的推举,唐诗经过陈子昂等人的实践,最终走向了最高峰,脱离了南北朝时期诗词篇章的华而不实。
陈子昂的文学贡献陈子昂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写作了很多不朽的篇章,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陈子昂属于唐诗开创者那批人中的一员。
南北朝时期,文化最发达的是南朝的政治中心,但是南朝的文人们创作的诗篇都是华而不实,都是渲染奢靡的达官贵族生活,并没有写到底层人民的生活。
唐朝建立以后,很多文人开始摒弃南北朝以后的华而不实的创作风格,开始创作一些贴近实际的篇章。
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
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陈子昂字伯玉,梓洲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是初唐時期的作家,他生在一个较富有的家庭,轻才重义,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读书,并且立志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那時正是武则天当政,子昂中进士后,曾一再上书朝廷,得到武则天的重视,任麟合正字,后升拾遗,他正直勇敢,揭发時弊,不畏权贵。
《谏刑书》《谏用刑书》对武则天进谏,劝她不要奖励告密,轻信酷吏,株连无辜,滥用刑法,对反对她对外用兵,这都和武则天意旨相左,因而不被重用,接连受到用收集他的诗文用用打击,终于下狱,他在《谢负罪表》中说"误识凶人,坐缘逆党"可见他是被株连论罪的。
在赦免以后,他请求"束身塞上,奋命贼庭"他虽然如此效忠朝廷,但仍然受到主将的排斥。
三十八岁辞官归家,竟然又被武三思指使当地县令段筒罗织罪名,逮捕入狱,结果他以四十二岁的壮年,死在狱中。
陈子昂死后,他的好友卢藏用收集他的诗文,编录成集,但其文稿当时已多散失《四部丛刊》中有《陈伯玉前集》五卷,《后集》五卷,前有卢藏用序。
这十卷的前二卷是诗,是陈子昂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
六朝以来的齐梁体诗"淫艳佻巧"内容空虚无聊,形式主义倾向严重,这种颓靡的文风直到初唐,仍然存在。
虽然早就有人不满,但在唐代最初自觉地反对这种文风的,应该首推陈子昂。
他明确地提出"汉魏风骨"的方向,并且在创作实践上也有所建树。
而将我國诗歌从《诗经》开始就重视思想内容的优良传统发杨光大,《感遇诗》三十八首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其中有写出征士卒和边塞人民的苦难的,也有批评時政的。
写得十分质朴,有意思的摒弃华丽辞藻,在当時是罕见的《登幽州台歌》表现出壮怀激烈,沉郁苍凉的情绪,充分说明了陈子昂在艺术上的功力和创造才能陈子昂的诗散失不少,流传下来的诗写得成功的并不多,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还写了消极悲观的诗,但总起来看,他的作品表现了独特的风格,为诗坛开创了新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5期2010年10月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 F SHANGR AO NOR MAL UNIVERSITYVol 30,No 5Oct 2010收稿日期:2009-12-21; 修回日期:2010-10-18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 十一五 [2008年]规划项目!中国历代名家文学批评范式研究∀(08WX91)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余和生(1955-),男,江西乐平人,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教学与研究。
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余和生,张红花,祝爱汝(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摘 要:初唐之际,陈子昂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的文学风格论、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的文学本质论、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的文学创作论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调,唱响了 盛唐之音 的序曲。
关键词:陈子昂;诗文革新;风骨;兴寄;建安风骨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10)05-0086-04DOI:10.3969/j.issn.1004-2237.2010.05.019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家道殷实,少时潜心读书,遍览经史子集,颇有政治抱负。
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的重视, 召见金华殿擢为麟台正字 [1],世称陈正字。
35岁为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
38岁为参军,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战前毅然请缨抗击敌寇,可惜毫无将略之才的武攸宜并没有给陈子昂这个报国的机会。
他只好站在幽州台下,发思古之幽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P46)不久被武攸宜降为署军曹。
40岁辞官归乡,被武三思指使酷吏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忧愤而死,享年42岁。
陈子昂在初唐季末,高扬诗文革新主张和文学批评大旗,承继汉魏风骨,开启盛唐气象,倡导诗文创作的风雅境界和磅礴气象,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天地。
卢藏用以挚友的身份,称他 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3](P 1066)。
后来又得到李白、杜甫等历朝文人的嘉许,为盛唐诗文奠定了基本格调。
他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唱响了 盛唐之音 [4](P207)的序曲。
一、 文章道弊五百年 的诗文革新论陈子昂的诗文革新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诗论著作!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思古人常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 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致,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5](P119)这篇序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在这篇短文中,他开宗明义指出:文章之道的弊病与式微,从西晋至唐初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汉魏时期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文献中还可以找到证明。
陈子昂这一振聋发聩的檄文,实在是唐初诗文革新的第一声春雷,其意义不只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齐梁诗风,更重要的是提出了 风骨 、兴寄、 风雅等诗歌发展的美学理念,为矫正齐梁诗风的弊病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从而在理论上为唐代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子昂之前,在文学自觉的潮流下六朝诗文挣脱了传统的诗教束缚,逐渐转向悠游山水、消闲娱乐、吟咏性情,醉心于声律、文辞等形式元素的追求,远离淡化了现实的社会生活,这一现象在六朝时发展到了极端,齐梁尤甚。
唐初虽然为唐音形式元素的发达作出过努力,但创作内容的狭窄和主体精神的缺失,已经不能适应如日中天的大唐气象,对它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他们大力提倡诗文要表现壮大的气势,对六朝文风痛批不已,但又不由自主的对六朝诗歌做过某种程度的赞美,暴露了理论的混乱和不成熟。
从他们的诗文实践来看,那些抒情言志之作,追求风骨之文,对宫廷苑囿还是有所突破的。
这又似乎隐隐约约地为唐初诗文的发展探寻了一条通幽之径,对后起的陈子昂来说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陈子昂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具体展示了创作的审美内涵,并使之演绎成为整个诗坛的 大道体悟、出入历史的真知灼见、关注现实的自觉使命、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这一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四大主题,影响了后来的大批诗人。
由此可见,唐初摸索和积累了大半个世纪的诗文革新尝试,客观上需要有人出来打破这个僵局,这是时代的需要,即使不出现陈子昂,也会有其他人挺身而出的。
陈子昂特殊的思想体系、强烈的功名意识、积极的承担勇气、独特的人格精神、深邃的人生哲理,帮助他举起了诗文革新的大旗。
二、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文学风格论陈子昂所倡导的风骨说,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指的就是 建安风力[6](P226-227)。
他的!登幽州台歌∀以及!感遇∀38首以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为背景,矗立起一个伟大而孤傲的灵魂。
诗中弥漫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充满了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人生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体现着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风格。
为进一步认识和解读陈子昂的风骨理论,我们不妨从 风骨的源头对其涵义与流变作一简单梳理。
所谓 风,原是指的一种自然现象,借指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 风就具有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7](P571)的特点,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的审美教育作用,!毛诗序∀云: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6](P95);二是指作品的思想情趣,!文心雕龙∃风骨∀篇有云: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
斯乃感化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
[6](P236) 风骨之 风应是这两层意思的拓展和延伸。
所谓 骨,又称 骨气,原指一个人的形体骨相,后与 风结合,成为品鉴人物总体精神风貌的美学名词。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品鉴曹不兴的画作时,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
[6](P244)而将 风骨用于文学批评,则可以追溯到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
陈子昂所推崇的 建安风骨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潮,主要是诗人在诗中抒发了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2](P48)的主体愿望,其中透露出慷慨悲凉的精神风貌,这是一种不拘泥于内容和形式抑或是语言的基本格调,要求艺术创作活动的主体之才情、气质以及独立人格和精神理想在艺术领域的外部体现;同时也透露出对传统文学中阳刚之气的回归与欣赏。
陈子昂的风骨之论是一种美学理想,对即将到来的盛唐之音来说是一种基本格调的选择。
唐初处于历史上升时期,士子文人对这个新兴的王朝充满期待,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无法掩饰其间所透露的欢快、明朗、抱负和自信,这些宏大的境界和磅礴的气象是建安所没有的,但恰恰是陈子昂所倡导、唐音所需要的文学风格。
三、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的文学本质论兴寄是陈子昂组合的一个术语,也是陈子昂的另一个重要文学理论主张。
要弄清 兴寄究竟何所指,我们还是从其源头作些流变式的条分缕析。
早在先秦时期, 兴就作为一种诗歌理念而出现,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讲到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6](P25);汉儒郑玄解释为: 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8](P46),孔颖达!毛诗正义∀对 比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比之于兴,虽同时附托于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而后隐,故比居兴先也[9](P9-10)。
到了钟嵘则将 兴、比、赋的排列作了调整,强调 兴的重要性: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6](P226-227)而 深得文理的刘勰在!物色∀篇中提出: 物色尽而情有余。
[10](P394)也就是借助形象而产生的象外之意。
如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所举诗例: 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P1121),诗人并没有直言旅途87第5期 余和生,张红花,祝爱汝:陈子昂的文学观及其诗文实践的愁思与困苦,但所描绘的形象不仅说明了愁苦,而且生动地再现了途中的愁苦之状,比之直言愁苦更为感人。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诗经三义的 比、兴,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有相同之处,这里的 兴寄之 兴,可以理解为兼有 比和 兴的意思;而 寄则可以理解为 寄托的意思。
合而称之,这种 兴寄之妙,实际上也还是借助了 物色尽而情有余的象外之意。
我们知道,比兴是!诗经∀的重要表现手法,陈子昂不用 比兴而用 兴寄,可能与他强调的某种思想意义的寄托有关。
陈子昂对诗文创作提出了一个 洗心饰视,发挥幽郁的原则,根据他在!修竹篇序∀中对齐梁诗歌 兴寄都绝的批评,他所说的 兴寄,应是感兴寄托,有感而作,作而有寄。
就是说诗歌要因物喻志、托物寄情、言之有物、寄怀深远,承认诗的吟咏性情。
由于对 寄的强调,也就意味着对吟咏性情要有所规范,使之服从儒家政治教化的寄寓,寓人于教,寓教于乐。
这是否就意味着陈子昂的 兴寄论的根本出发点是要遵循!毛诗序∀所说的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教化原则呢?我们从他的!感遇∀38首可知,他自己的诗作就是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见解和主张的。
如!感遇∃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2](P42)就是一首托物寓意之作。
诗人运用 兴寄手法,以群花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幽雅清秀,独具风姿,赞美了兰若的秀美超群,隐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忧伤。
这里,陈子昂将 审美主体和 审美客体结合起来,强调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以此恢复文章之 道###文学艺术能动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一般规律。
陈子昂对 兴寄的开掘,正好体现了有唐一代下层知识分子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11](P386)的群体性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诉求。
四、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的文学创作论在唐代诗歌近三百年的成就中,初唐时就开始拥有了不少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诗人,出现了以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诗歌创作上,唐初一直沿袭的宫体诗在体裁上也有所拓新,上官仪的 六对、 八对标志着诗歌对偶的成型,而沈亻全期、宋之问的 平仄不得任情则宣告了五、七言律诗的成熟。
这些在诗歌格律形式上的全新理念,为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在内容上的革新打下了基础。
尤其陈子昂的诗,充满了自信和热情奔放的英雄性格,体现了唐人的恢宏气魄,陈子昂也因此成为开创性的关键人物。